七年语文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建议完成时间:45分钟)一、理解型默写(16分)1.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贾生》中表现汉文帝看似求贤若渴、赞美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以否定形式指出下山并不像通常认为的那样轻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杨万里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的道路犹如行走在万山深处,充满困难,奋斗要放眼长远。
7.赵师秀在《约客》中“闲敲棋子”等待,客却“有约不来”,原因很可能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约客》中写主人约客不至的失落、无奈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古诗赏析(2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9题。
(5分)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1)赏析古诗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下列对《泊秦淮》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画面,具有朦胧、孤寂、悲凉的特点。
B.诗中所影射的真正的“不知亡国恨”的人并不是“商女”,而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作业 试题试卷含答案(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作业(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8分)《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8分)《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请展开想象,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阅读李商隐《贾生》一诗,完成各题。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宣室求贤访逐臣”一句中“逐臣”的意思是_________,在诗中是指______(填人物)。
6.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手法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7.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8.结合诗句的意思.......,揣摩作者在行进过程中心理发生的变化。
9.本诗隐含了怎样的哲理?诗歌鉴赏【甲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诗】桂源铺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0.这两首诗都用到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甲诗】后两句用“放”“拦”这两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
【乙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溪水奋力前行的画面。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详解习题十二首含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详解习题十二首含答案一、题目:登高1.1 诗词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 诗词详解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诗人在登高远望时所见的秋景以及内心的感慨。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的景象,但猿猴的哀啸和鸟儿的回归又透露出一丝凄凉。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诗人眼中无尽的落叶和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寓意着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身患重病,却依然独自面对人生的坚韧。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苦闷,但依然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1.3 习题及答案1. 请简述这首诗的景象特点。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但又充满凄凉的景象,有猿猴的哀啸、鸟儿的回归、无边的落叶和滚滚的长江水。
2. 诗人为什么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答案:诗人身处异乡,身患重病,面对人生的艰难和短暂,感慨万千,因此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感慨。
二、题目:江雪2.1 诗词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 诗词详解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所作,描绘了一个冬天的雪景,以及一个渔翁在雪中独自垂钓的景象。
首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描绘了一幅雪后寂静的山林景象,鸟飞绝、人踪灭,突显了冬雪的洁白和宁静。
颔联“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绘了一个渔翁在雪中独自垂钓的情景,渔翁的坚韧和独自行走于雪中,寓意着独立自强的人生态度。
2.3 习题及答案1.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独立自强,不畏艰难,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2. 请简述这首诗的景象特点。
答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寂静的山林景象,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以及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情景。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诗词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练习题:诗词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白日依山____,黄河入海____。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____。
"
- 答案:__斜__、__流__、__楼__
2. "明月____天心,疑是地上霜。
举头____明月,低头思故乡。
"
- 答案:__照__、__望__
二、选择题
1. 下面哪个诗句是杜甫写的?
- A. 静夜思
- B. 登高
- C. 青青子衿
- D. 春夜喜雨
- 答案:B. 登高
2. 汉代的诗人是谁?
- A. 杜甫
- B. 白居易
- C. 苏轼
- D. 曹操
- 答案:D. 曹操
三、解答题
1. 请解释什么是诗词?
- 答案:诗词是一种以语言形式表达的文学艺术,其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鲜明的意象,通过节奏、韵律和音韵等方式塑造情感和思想,具有一定的韵律和押韵规律。
2. 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并解释你为什么喜欢它。
- 答案:我的最爱是《登鹳雀楼》,这首诗由王之涣创作,以其雄伟壮丽的场景描写和丰富的意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当我读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时,仿佛能感受到壮丽的自
然景色和浩瀚的宇宙万物。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作者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也激发了我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以上是七年级语文练习题中的诗词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研究习题七首含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研究习题七首含答案一、选择题1.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A. 王安石B. 苏轼C. 李清照答案:A2. 《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下一句是?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答案:A二、填空题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正确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5. 请简要描述《宿建德江》的意境。
答案:《宿建德江》描绘了秋日江边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6. 请简述《春晓》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答案:《春晓》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通过对春天的早晨的细致观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论述题7. 请结合《望岳》和《登鹳雀楼》,论述两首诗的不同之处。
答案:《望岳》和《登鹳雀楼》两首诗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两首诗的主题不同。
《望岳》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而《登鹳雀楼》主题是描绘江山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
其次,两首诗的表现手法不同。
《望岳》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对泰山雄伟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而《登鹳雀楼》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楼上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首诗的情感表达不同。
《望岳》情感激昂,充满了壮志凌云的豪情;而《登鹳雀楼》则情感深沉,透露出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综上所述,两首诗在主题、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练习(含答案)

⼈教部编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练习(含答案)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参考译⽂】迷离⽉⾊和轻烟笼罩寒⽔和⽩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仍在⾼唱着⽟树后庭花。
【阅读赏析】1.体会“烟笼寒⽔⽉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2.如何理解“隔江”⼆字?3.作者对商⼥唱《后庭花》⼀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理由。
4.全诗表现了诗⼈怎样的感情?(⼆)贾⽣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贾⽣才调更⽆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问⿁神。
【参考译⽂】汉⽂帝求贤若渴,竟然在宣室接见了曾经被放逐的⾂⼦贾谊,贾谊的才华确实还是是那样⽆与伦⽐。
可叹的是,空有了⽂帝挪前席位与⾂⼦近如此投机的交谈,因为他们探讨的不是天下民⽣⼤事,⽽是那些虚妄的⿁神之事。
【阅读赏析】1.“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怎样的情感?2.这⾸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3.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4.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莫⾔下岭便⽆难,赚得⾏⼈错喜欢。
政⼊万⼭围⼦⾥,⼀⼭放出⼀⼭拦。
【参考译⽂】不要说从⼭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的⼈⽩⽩地欢喜⼀场。
当你进⼊到崇⼭峻岭的圈⼦⾥以后,你刚攀过⼀座⼭,另⼀座⼭⽴刻将你阻拦。
【阅读赏析】1.末句的“放过”和“拦”⽤了什么修辞⼿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四)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落灯花。
【参考译⽂】黄梅时节,在⼀个梅⾬绵绵的夜晚,乡村的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这时已经是半夜了,诗⼈的朋友却没有如约来下棋,他⽆聊地敲着棋⼦。
灯灰震落在棋盘上,⼼中有些失落。
【阅读赏析】1.诗中开头两句运⽤了的修辞⼿法,描写了 (季节)江南特有的景⾊。
2.请你⾃选⾓度,对“闲敲棋⼦落灯花”⼀句进⾏赏析。
(32)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32)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课外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七年级语文上阅读课外古诗词,回答问题(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被后世称为“”,又与被称为“李杜”。
2、此诗的体裁是近体诗中的,诗的韵脚是。
3、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⑵闻道龙标过五溪4、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5、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多,为什么李白独选“子规啼”来入诗呢?6、“月亮文化”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诗人尤其喜爱月亮,借月抒情;其中又以李白最为典型,他是以月入诗最多的诗人。
请从你的文化文学积累中写出一联李白的含有“月”字的诗句。
7、王昌龄之所以是李白的好朋友,是因为王昌龄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尤其擅长七绝,号称“七绝圣手”。
请从你的文化文学积累中试写出一联王昌龄的诗句。
8、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现代诗歌中有许多诗句都是从古代诗歌中借用或化用而来的。
有一首流行歌曲的歌名就是从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化用或至少受到启发而写出的。
这首流行歌曲的歌名是《》。
9、王昌龄被贬龙标是什么季节?为什么?10、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
(二)《夜雨寄北》1、李商隐是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历史上有“大李杜”之称,李商隐合同时代的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何当共剪西窗烛⑵却话巴山夜雨时3、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4、本诗中“却话”一词照应了“”。
5、诗中蕴含羁旅他乡的抑郁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6、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7、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古诗词积累
一、《龟虽寿》
①以高亢的语句,后人常用来励志的名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表达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④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句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⑤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成语是:老骥伏枥
⑦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⑧配乐所加与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⑨表现出人虽到暮年但雄心壮志尤存的诗句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⑩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的诗句是: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⑾抒发诗人年老雄心在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⑿最能体现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⒀表现诗人越到晚年越思进取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⒁表现曹操要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完成统一大业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⒂流露出诗人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的想法的句子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⒃我们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时,常用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二、《过故人庄》
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借树、山来表现夏景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③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④写出农家劳动生活的句子(或表现与友人相聚交谈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⑤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⑥诗中描绘优美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7、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环境幽雅寂静的名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山光水色对人的净化熏陶作用的句子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映衬万籁俱寂的宁静氛围的句子是“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③写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启示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比喻探寻幽远盛景乐趣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⑤被誉为千古名联的句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⑥写景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⑦表明入寺时间的句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④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五、《夜雨寄北》
①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后来成为离情的代用语的词是:巴山夜雨
⑤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的语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⑦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⑧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六、《泊秦淮》
①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鞭打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告诉他们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讽刺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的语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一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⑥《泊秦淮》中写景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纱,叙事的句子是:夜泊秦淮近酒家。
抒发感慨的句子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①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④构成“新”与“旧”“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⑤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⑥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⑦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八、《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①登山、下山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中总结哲理的句子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②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蕴含着人生普遍哲理的诗句是: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欢喜。
九、《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①写瞬间美的享受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②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③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④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⑤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⑥《如梦令》中写一群少女为急寻归路,争执之声惊飞夜栖飞鸟的诗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⑦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构成一个很有点吃惊却情趣横生的意境的句子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⑧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点明所内容是回忆文字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
⑨李清照在〈如梦令〉中通过写荷花来表现夏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十、《观书有感》
①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我们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时,常引用《观书有感》中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成语“源头活水”的源出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⑤运用比喻的方法作比书及书中内容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⑥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⑦富有哲理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⑧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⑨蕴含“想要学问深,必须不断努力,常学才能常新新境界”的名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⑩表达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1)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表现作者这种哲理性思考的句子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本文的成语: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