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及其现实意义
库恩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进行评价

库恩对于科学发展的模式及进行评论
作科学哲学史主学派的始人,恩提出了令他名于西方科学哲学界的科学展模式。
他的科学理的中心是科学革命理,他提出了的一个科学展模式:前科学—常科学—失常—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科学⋯⋯。
恩将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相合来研究科学展的史构。
他通的方法从史的、社会的点出得出的:科学展有量的累,通量的累的。
恩的科学展模式是常科学和科学革命不绝交替的科学展模式。
上是一种化与革命相合、科学内部要素与科学外面要素互相作用的科学展模式。
我种理有他的先的、独到的地方科学置于一个更广的史背景空下。
他所提出的“范式” 种理念不一样于作果的“理” ,而是科学展的史形,是科学共同体行科学活的
工具。
同他的理“范式”也不是科学已有成就的,而是科学将来活的指南。
在
种理中科学和的程其实不等于科学的程。
恩一种科学新的与的程其实不等于科学的程。
一种新的理的提出和价取决于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科学共同体的偏好甚至与科
学家的个人偏好。
恩的个科学打破了当把科学看作一个程的念,进而把在
当拥有划代的的意。
可是种理于范式在常科学期的治地位和夸张了科学家书念的影响,同否了范式更替中的性。
在我看来任何理都有它自己的史限制性,因此我要着容的目光去价古人的理知,才能更靠近真谛。
同真谛自己也是相的,是不停展的。
因此我需要不停的汲取前的,不停的展古人的理,进而不停推科学的展。
库恩:一种新科学观

库恩:一种新科学观——《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一、库恩思想述评一只鸡雏破壳而出,环顾四周,啾啾叫到:“哎呦,范式转移了!原来这就是范式转移啊!”这一景出自美国的一部滑稽剧。
这就是库恩,库恩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处处遭遇解构的时代,透过通俗作品反映出学术影响的哲学家或史学家,恐怕只有库恩一人。
(一)库恩生平托马斯·塞缪尔·库恩(1922—1996)1922年7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的一个殷实的实业家家里。
库恩于194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理系,并获物理学学士学位。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库恩在哈佛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战争后期作为文职人员服兵役,并受科学研究与开发署委派赴欧洲。
他分别于1946年和1949年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学位论文是关于理论物理学的。
从1948年到1956年,他在哈佛大学从事各种职位的工作,直到提升为普通教育学和科学史专业的助理教授。
他于1956年受聘于贝克莱加州大学,并于1961年成为该校科学史专业的正教授。
1964年,他被任命为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派恩讲座教授,在此教席上一干便是十五年。
1979年他回到波士顿,受聘于麻省理工学院。
自1982年起至1991年退休,他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洛克菲勒讲座的哲学教授,库恩是这个教席的第一任教授。
退休后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
库恩于1954年至1955年是古根海姆会员。
1982年曾获萨顿科学史奖章。
他还获得各大学和机构授予的荣誉学位,其中包括圣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帕多瓦大学等。
库恩因患支气管和喉癌于1996年6月17日卒于麻省康桥家中,享年73岁。
其父老库恩是美国的实业家。
他生前与妻子珍妮共同生活。
库恩有两个女儿,她们分别是住在麻省弗莱明汉的萨拉和洛杉矶的伊利莎白;一个儿子,即家住麻省阿灵顿的纳撒尼尔。
他们是库恩与其前妻穆斯女士的孩子。
(二)人文转向库恩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哈佛大学校长、化学家柯南特(James R. Connat)要库恩准备一组关于17世纪力学起源问题的讲演。
浅析托马斯?库恩科学发展的模式

例 ,表示一个科 学发展经典 的模式 。他 指 出: “ 科学尽 管是 由个 人进行 的,科学 知识本质上却是集 团产品 ,如不考 虑创 造这种 知识 的集 团特 殊性,那就 既无法理 解科学知识 的特有 效 能、也无法理解 它的发展方式 ”。 “ 一种范式是 ,而且 也 仅 仅是一个科学共 同体成员所共有 的东西 。反过来说 ,也正 由于他 们掌握 了共有 的范式才组成 了这个 科学共 同体 ”。库 恩认 为范式是 “ 代表 这一共 同体成员所共 有的信念 、价值 、 技 术手 段等 的 总体 ” 。范式 能够把 一批 坚 定拥护 者吸 引过 来 ,并组织起来提 出一些可 以解答 的疑难 问题 ,它所包含 的 理 论体系 、思维方式 和心理素质 ,也 正是 科学共 同体这 一主 体所具有 的科学修养 、哲学头脑和心理特 征 。 在库恩看来 ,危 机是科学革命 的发端 。 “ 正是这种危机 首先要 求创新 ”。由此 库恩得 出结论 : “ 科 学中像制造业 中 样 ,更换工具是一种 浪费 ,只有在不得 已时才会这么做 。 危机 的意义就在 于:它指 出更 换工 具的时机 已经 到来 了。 ” “ 科 学发 展 中 的非累 积性 事件 ,其 中 旧范式 全部 或部 分地 为一个与其完全 不能并立的崭新范式所取 代 ”。在他看 来, “ 范式 ”是否转换就 是衡量科 学革命 是否发生的判据 。
二、库恩的 “ 科学 发展模 式 ”
凭借 扎实 的 自然科 学功 底和 浓厚 的哲 学 素养 ,库 恩着 眼于科 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引进 了社会 因素、科 学共 同体 的要求 和心理状态等进行研 究, 同时还提 出了一种连续和 中 断 、渐变和 突变交替进行 的科 学发展 的动态模 式,即 “ 范式 革命 ”的科 学发展观 ,是一种可 以从科学研究 的历史记载本 身浮现 出来 的科 学观 。以下这一 开放的 图式就概括 了库恩所 描述的科学发展模式 : 前 范式 科学一常态科学 一危 机一革命 一新 的常态科学一 新 的 危 机 … … 即任何 ~ 门科 学在 形成 公认 的范 式之 前 ,处 于相 互竞 争的前范式科 学时期,相互竞争之 后从而形成共 同的范式 , 随之就进入 常态 科学时期 ,这 时范式会指导科学共 同体进行 “ 解谜 ”活动 ,随着 科学的发展 ,在常态科学 中会 接连 不断 地 出现一些在 已有的范式 中无法解 决的反常现象 ,这就引起 了科学危机 ,再次通过竞争 ,实现 了新 旧范式 的更 替,新的 科 学共 同体也会取代 旧的科学共 同体 ,这就是库恩 的科 学发 展 应 有 的模 式 。 在库恩看来 常态科学时期 ,科 学共同体需要解 决难 题, 坚 守范式 ,不容 许出现对范式 的重大 突破 ,将范式 视为科学 共 同体的共 同信念 。常态科学时 期有 其重要的功 能,在这个 时期科学家们不会 去怀疑 “ 范式 ”,可能 出现 的反常现 象还 会 被 调整 成为 与范 式预 期相 符 的现象 ,从 而对 范式 提供 支 持。 根 据库 恩的解释 ,范式 是通 过一个具体 的科 学理论为范
库恩历史主义科学发表法论

论托马斯#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黄思樱(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1922-)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也是历史主义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他从历史主义出发,提出了范式的概念,并创立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的科学发展模式。
库恩不同意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的科学是许多能各自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命题的单纯集合,他认为科学实际上是由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些思想都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范式”理论之中。
库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所谓“范式变革”的科学发展模式。
他不同意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的科学发展模式,而把科学的进步看成是革命变动和平静发展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和时期: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一、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旧范式更替的过程。
他把范式还没有形成之前的科学发展阶段称为“前科学”阶段,这个时候,由于没有统一的“范式”,各个学派互相争持,这时期的正常方式是批评议论而不是解决疑难。
这是科学发展的原始阶段。
在原始科学时期,如果有一个理论获得了显著的成功,其它学派都趋于消灭,就进入了常规科学时期。
用库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了这样一个理论,不间断的批评专门寻找理论的潜在弱点从而繁殖更多理论的时期就过去了。
”[1]114在《批评与知识的增长》中库恩对进入成熟期的学科设立了一定的标准:第一,要满足波普尔的可检验性标准,任何学科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会是科学的;第二,对于这些现象的某个有趣的子类,可以称为预测成功的任何东西,必须能够一贯地实现;第三,预测的技术必须植根于一个理论中。
第四,预测技术的改进必须是一项引起竞争性兴趣的工作,有时需要高度的才能和热心。
在前科学阶段中,一个理论战胜竞争对手,成为普遍接受的理论,也就形成了公认的范式,这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常规科学阶段。
库恩科学革命观的新进展

内容摘要:提要:本文基于库恩80年代以来几篇公开和未公开发表的文稿,分析了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新观点,认为库恩已经深入到语词变化中寻求科学的秘密,剖析科学革命的更深刻的语言根源。
这表现在库恩用“词典”或“词汇表”代替了他的“范式”概念,科学革命实际上是科学词典结构的变革,也就是用新词典代替旧词典,同时库恩用“词典”间的“不可翻译”修正了“范式”间的“不可通性”,并指出科学共同体即是“言语共同体”。
作者详尽地介绍了库恩的上述新观点,并简要评析了其基本哲学立场。
60年代初,托马斯•s. 库恩在他的科学哲学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年)中,别出心裁地引入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概念——“范式”,以此揭示了科学革命的实质,勾勒出科学发展的动态结构。
库恩一反逻辑实证主义的传统的知识静态积累观的坚定立场,以他的几个可塑性极强的标新立异的概念,在科学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产生了轰动效应。
此后,厍恩一方面在赞扬和批评的声浪中修补和完善他的“围墙”的“结构”,另一方面也试图改换看问题的视角,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科学革命的结构。
尤其是80年代以来,库恩在几篇公开和未公开发表的文稿中,已深入到语词变化中寻求科学革命的秘密,剖析科学革命的更深刻的语言根源。
本文主要拟以库恩教授的几篇近作为据,探讨一下他的科学革命观的新进展。
一、从“范式”到“词典”或“词汇表”“范式”(paradigm)一词首次出现在库恩的“必要的张力:科学研究的传统和变革”一文中,此文是为1959年6月召开的“第三届犹他大学科学人才识别研究会议”而写的,于同年发表在会议文集之中。
库恩只是在宣读这篇讲稿之前几个月才得到这个概念的。
此后,尤其是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对这个概念作了详尽的发挥和系统的拓展。
除文法上的虚词外,该词在书中出现的比哪个词都多,以致库恩没有必要为它列出索引,否则只能写从首页到末页了。
浅析库恩的范式转换

浅析库恩的范式转换摘要:1962年.《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为人们探究科学哲学发展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科学哲学家门由此书开始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科学的发展。
库恩提出的科学史的发展是科学共同体的转换这一概念,即为那些后现代主义者竖起了一面科学相对主义的大旗,又在库恩本人不断的辩解中,成为一种体现科学发展、满足科学教育需要的科学观。
本文将简单谈谈《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主要观点,和这本书的影响。
一、科学革命的由来书名为《科学革命的结构》,那首先就要说及“科学革命”的产生。
“革命”是如何产生的呢?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革命是实现历史变革的过程,包含着权利转移、秩序稳定等内涵。
但如果把“革命”二字用来科学这一系统,会产生怎样的反映呢?库恩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答案。
如果把科学体系比作一个社会,那么常规科学可以作为在这一社会中正常生活的公民。
但忽然,由于常规科学的发展,孕育出了不同于往常的现象。
在刚出现这一现象的时候,大家的反映是通过常规科学的思维和理論予以解释,但结果却差强人意。
逐渐地,公民们不满意常规科学这一“社会制度”,等到真正的危机产生了以后,科学社会的公民开始用新的制度,即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来解释新出现的问题。
由此,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在科学社会中产生了,并造就了新的思维方式、术语、理论基础等。
渐渐的,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科学社会又进入了平稳发展的时期。
到此,科学革命告一段落。
科学革命观点所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科学到底是不是连续的?很多时候,由于科学历史书或教材的原因,人们对科学发展的理解,都是:前人奠定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后人由此进一步的发展——正如时间推动的那样。
这也符合人们对所有事物的认识:世界是不断发展着的。
然而,库恩告诉我们,所谓的科学发展,不过是一种思维、术语、理论代替了另一种罢了。
而同一时期的思维、术语、理论等,则被定义为:范式。
二、范式的转移怎样正确理解范式?《结构》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一种科学共同体。
论托马斯_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

收稿日期!2008-03-11作者简介!黄思樱(1983-),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摘要!托马斯#库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他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一方面强调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不断交替的过程,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新旧范式的更替依靠科学共同体对新范式的信念或信仰。
这种动态发展模式是对卡尔・波普尔的一大推进。
全方位研究库恩的范式及其科学发展模式,可以为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提供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库恩;科学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27(2008)04-0001-02论托马斯#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黄思樱(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1922-)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也是历史主义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他从历史主义出发,提出了范式的概念,并创立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的科学发展模式。
库恩不同意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的科学是许多能各自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命题的单纯集合,他认为科学实际上是由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些思想都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范式”理论之中。
库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所谓“范式变革”的科学发展模式。
他不同意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的科学发展模式,而把科学的进步看成是革命变动和平静发展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和时期: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一、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是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旧范式更替的过程。
他把范式还没有形成之前的科学发展阶段称为“前科学”阶段,这个时候,由于没有统一的“范式”,各个学派互相争持,这时期的正常方式是批评议论而不是解决疑难。
这是科学发展的原始阶段。
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及其现实意义

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及其现实意义摘要托马斯·库恩提出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强调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不断交替的过程,又突出了新旧范式的更替依靠科学共同体对新范式的信念或信仰。
这种科学发展的动态发展模式是对卡尔·波普尔的一大推进。
研究库恩的范式及其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可以为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提供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然后对这种模式进行辨证的分析,最后分析了这种模式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引言托马斯·库恩( Thomas Kuhn,1922-)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也是历史主义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他从历史主义出发, 提出了范式的概念, 并创立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库恩不同意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的科学是许多能各自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命题的单纯集合, 他认为科学实际上是由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些思想都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范式”理论之中。
库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 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所谓“范式变革”的科学发展模式。
他不同意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的科学发展模式, 而把科学的进步看成是革命变动和平静发展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1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和时期: 前科学(无范式)———常规科学(建立范式)———反常和危机(范式动摇)———科学革命(建立新范式)———新的常规科学……二、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从历史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现象看作一个发生。
发展以至衰落的历史过程,其中充满矛盾和斗争,因此是富有历史性的动态的科学发展过程。
按照库恩的动态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前科学阶段。
库恩把范式还没有形成之前的科学发展阶段称为前科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没有确立统一的范式,对本学科的一些基本观点还没有达成共识,各种理论、学派相互争论,这是科学发展的原始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及其现实意义摘要托马斯·库恩提出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强调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的不断交替的过程,又突出了新旧范式的更替依靠科学共同体对新范式的信念或信仰。
这种科学发展的动态发展模式是对卡尔·波普尔的一大推进。
研究库恩的范式及其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可以为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提供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然后对这种模式进行辨证的分析,最后分析了这种模式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引言托马斯·库恩( Thomas Kuhn,1922-)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也是历史主义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
他从历史主义出发, 提出了范式的概念, 并创立了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
库恩不同意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的科学是许多能各自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命题的单纯集合, 他认为科学实际上是由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些思想都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范式”理论之中。
库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 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所谓“范式变革”的科学发展模式。
他不同意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的科学发展模式, 而把科学的进步看成是革命变动和平静发展的波浪式前进的过程,1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和时期: 前科学(无范式)———常规科学(建立范式)———反常和危机(范式动摇)———科学革命(建立新范式)———新的常规科学……二、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的基本特征,就是从历史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现象看作一个发生。
发展以至衰落的历史过程,其中充满矛盾和斗争,因此是富有历史性的动态的科学发展过程。
按照库恩的动态发展模式,科学发展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前科学阶段。
库恩把范式还没有形成之前的科学发展阶段称为前科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没有确立统一的范式,对本学科的一些基本观点还没有达成共识,各种理论、学派相互争论,这是科学发展的原始阶段。
在前科学阶段各种理论争论的结果,就1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59页。
是有一个理论战胜竞争对手而成为普遍被接受的理论,形成公认的范式。
库恩认为:“理论要作为一种范式,它必须优于它的竞争对手”。
2②(二)常规科学阶段。
常规科学阶段是指确立和发展范式的阶段。
科学研究由于有了共同遵循的范式,解题研究工作便可深入发展。
库恩指出,常规科学就是常态研究的科学,是人们在一定范式指导下所进行正常的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
库恩认为,常规科学的本质不是去否定旧范式,建立新范式,而是不断地阐明、发展、验证和完善已经形成的范式。
常规科学的目的,并不是要作出某种重大的科学发现,而是运用已有的范式去解决难题,从而使己有的科学知识稳步地扩大和精确化,是科学发展的渐进阶段。
(三)危机和反常。
经过科学发展的常规科学阶段,科学活动不断地揭示出人们意料之外的与范式不一致的新现象,这些新现象超出现有范式的预期范围。
现有的范式难以对其进行解释,于是出现了反常现象。
库恩认为经常出现的反常现象是科学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因为这些反常可以激励科学家们去研究它们,从而作出新的科学发现。
反常出现以后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科学家通过改进科学研究的物质手段,提出一些辅助性假设,来把反常纳入范式的轨道,使反常被范式同化。
另一种则是己有范式不能同化反常,这时,人们便开始怀疑范式,受范式支配的常规科学也面临考验,从而导致危机的出现。
(四)科学革命阶段科学革命开始于反常现象,反常的大量出现导致危机,危机的出现是建立新范式所必需的前提条件。
在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家们面对范式危机,纷纷寻求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来摆脱范式危机,并通过各种各样的理论竞争与理论选择来确立新范式,用新范式替代旧范式,使科学研究从非常规科学研究阶段进入新的常规科学研究阶段。
科学革命是新范式战胜旧范式的过程。
库恩指出:科学革命在这里被当作是那些非积累的事件,在其中一套较陈旧的范式全部或局部被一套新的不相容的范式所代替。
③例如,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牛顿的力学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命等,都是新范式战胜、取代旧范式的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突破旧理论,创立新理论的质变过程和飞跃过程。
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科学革命阶段后,实现了新旧范式的更替,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在新的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们普遍地接受了新范式,科学在新范式的指导下进行渐进积累的过程。
随着新常规科学的发展,又会出现大量的新反常,新的反常引起新的危机,导致新的科学革命,新范式被更新的范式所代替,科学2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8页。
的发展又转入下一个更新的常规科学发展阶段。
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正是通过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和革命--新常规科学……这样几个环节不断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地发展着的。
三、对库恩科学发展模式的辨证分析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有其合理的因素,但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
对于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但是这些评价也有共同之处。
对于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我们要进行辨证的分析和认识。
(一)、对科恩科学发展模式的积极评价首先,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不同于逻辑实证主义的单纯量的累积式的发展模式。
在归纳主义发展观看来,科学的发展是不断把过去的科学理论归并到新理论之中,科学发展是不断积累、不断增大的过程,其间没有质的飞跃。
它也不同于波普尔不断革命、不断否定的发展模式。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克服了二者的片面性,综合了二者的合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继承和创新的辩证法思想。
④其次,库恩把科学革命视为新旧范式转换的一个过程, 因而范式的变革也就引起了科学理论体系的变革。
库恩的范式理论可以说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这种科学的整体性观点和科学的整体性方法在哲学上的反映。
范式理论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库恩深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素养。
再次, 根据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 他认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相互交替的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历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
而之前波普尔的否定式发展模式却仅仅强调了“否定”、“革命”、“质变”, 而忽视科学发展中量变和进化的一面。
⑤相比起波普尔, 库恩的模式更符合科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二)、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的不足之处库恩虽然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但是,他对科学发展模式的理解和解释却是错误的。
首先,库恩认为范式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因而他把范式的更替不是看作认识的深化,而只是他们内心信念或宗教信仰的转变过程,这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性和规律性。
其次,库恩同波普尔一样,不承认科学的质变。
飞跃是在人类知识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他断言科学根本就不是通过一个个发现和发明积累而发展的。
他认为新范式的建立,旧范式的抛弃是突如其来地、彻底地、绝对地变化。
它们之间是断裂的,没有任何联系。
因而库恩也就否定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进步性。
因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总是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进步,是指新理论比旧理论包含着更多的经验内容,科学真理,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预见力。
现在,既然革命前后的两种理论或两种范式不可比较,不可通约,当然也就无法鉴别,无法判定理论或整个科学的发展和衰败、进化和退化了。
⑥这说明库恩或者是不懂,或者是不承认渐变与突变、连续和间断交替进行的演化方式。
殊不知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科学的发展正是在量变、质变对立统一的过程中实现的。
(三)、小结库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既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该进行辨证的分析和认识。
只有对其进行辨证的分析才能对其客观的现实意义进行正确的认识。
四、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的现实意义(一)、推动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科学知识社会学与库恩哲学在历史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库恩思想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科恩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为科学知识社会学提供了认识论前提。
库恩认为科学发展要经过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两个阶段。
在常规科学阶段,指导科学共同体的研究活动的范式提供了判断科学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不同常规时期的范式是不同的,而且“范式”之间不可通约。
可见,在库恩那里,科学合理性的概念被相对化了,科学合理性是拘泥于一定范式的合理性。
在科学革命阶段,不存在一个为大家都接受的范式,科学家需要在有可能成为范式的备选理论中做出选择,但这种选择缺乏合理性标准,而只能诉诸于非理性,库恩主要考察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理论选择的影响,这样,非理性因素就在科学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⑦。
库恩的相对性的科学合理性概念和非理性思想,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工作开辟了道路。
(二)、促进了科学哲学的人文转向库恩的创新,不仅仅包括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还包括库恩的其他的创新的观点,从根本上变革了科学哲学与科学实际历史、科学家的活动不相干的状况。
他承认科学是一种合理性的视野,但他所理解的理性己不是冰冷而僵硬的逻辑,而主要是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和选择。
换句话说,科学事业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文事业。
因而,科学活动的意识即科学精神,总是受到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国家和民族人们普遍的信仰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社会习俗或风尚以及社会制度等构成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
如果说波普尔所看到的科学家基本上还局限在逻辑主义范畴的话,那么,库恩所看到的科学家已经走向社会历史的广阔天地。
如果说波普尔注目于科学家个体活动的话,那么,库恩则更看重科学家群体的活动。
⑧因此,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必然要冲破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隔阂,反对科学主义的正统观点。
(三)、拓宽了科学哲学史学研究的新视野库恩认为,应当把科学活动看作社会历史现象,放到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相互联系中来考察,重视分析其社会历史背景,诸如哲学思想、社会心理、时代精神以及社会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科学研究制度、科学政策、科学管理等因素对科学发展造成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所以,库恩主张用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科学史,主张内史与外史的结合,力图从科学发展的历史链条中去探讨科学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同时,库恩也认为,虽然科学史的内部与外部方法有一些天然的自主性,但事实上,它们是互相补充的。
可见,库恩不仅重视研究科学本身的发展史,也重视研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既立足于科学反思科学,又立足于社会、历史和哲学审视科学。
可以预见,科学的综合化、科学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化必将引起科学史的综合化,21 世纪必将是综合史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