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长寿之乡钟祥
中国长寿之乡排名

中国长寿之乡排名中国长寿之乡排名第一:“钟祥——中国长寿之乡”钟祥,这颗镶嵌在江汉平原上的明珠,有着广袤肥沃的土地和优越的地理区位。
历代先民的创造,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产生和传承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普查表明,钟祥市境内有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近千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在这些遗存中,其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丰富的楚文化内涵、浓郁的明代文化色彩和绚丽多姿的文物景观,尤为世人所瞩目,钟祥由此被誉为“大地博物馆”。
一九九四年,钟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钟祥市长寿历史悠久,被称为长寿县已有1000多年,全县现拥有80岁以上老人15507人、百岁老人77人,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8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8岁。
评审专家对钟祥市老人生活、寿命等10余项考核指标进行了严格的实地调查考核,认为钟祥符合“中国长寿之乡”评审标准。
据钟祥市委书记田文彪介绍,该市十分注重环保与经济发展和谐统一,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控制在5000吨以内,城区及乡镇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均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以内。
良好的生态居住环境,为钟祥百姓提供了长寿的良好条件。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江作苏称钟祥申报成为“中国长寿之乡”,是一个新起点。
他说,长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表达了人类朴素的愿望与美好追求,钟祥应提升与宣扬这个品牌,将长寿之风吹遍荆楚、吹遍中华。
近年来,钟祥市逐步完善了国家、集体、社会相结合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解决老有所养问题。
特别是对百岁老人,坚持每月发放营养补贴,每年组织医务人员上门免费体检,孤寡老人由福利院收养,逢年过节市镇领导登门看望慰问。
钟祥市还把养老敬老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优秀党员、劳动模范、“五好家庭”和农村“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在全市已逐步形成了“敬老养老光荣,嫌老弃老可耻”的良好氛围。
中国长寿之乡排名第二:三水三水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
长寿村的秘密

长寿村的秘密从古到今,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早在2000年前,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不老,还曾经派人到海外寻觅仙方、试图通过炼制丹药来延年益寿。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仍然对如何延缓人体衰老进行着不停的科学研究。
然而,在中国的中部有一个名叫钟祥的县级市,对这里的老百姓来说,长寿却并不是什么奢求,而是很寻常的事情。
在钟祥市的10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就有88位。
那么,钟祥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百岁老人呢?这里的老人为什么会如此长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北钟祥探询长寿的秘密。
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有的重病缠身、甚至连床都起不来。
但是,在湖北省钟祥市,有着另外一群与众不同的百岁老人。
那么,这里的老人为什么能够如此长寿呢?。
别道旭(湖北省长寿文化研究所秘书长):早在南北朝,南朝刘宋明帝泰始年间,钟祥的名字就叫长寿县。
钟祥叫长寿县的名称,在历史上叫了1千多年。
明朝嘉靖皇帝以后,才将长寿县改名钟祥县。
钟祥,位于湖北省的中部,是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
在钟祥市的10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多大88位,这远远高于国家评定长寿之乡,要求百岁老人达到10万分之7的规定。
当记者来到钟祥市以后,就立即被这里的自然山水所吸引,明显地感觉到这里的空气要比别的地方清新许多。
这里是钟祥市胡集镇的下集村,我们刚一进村,就碰到一位正在路边修剪树枝的村民,那么,这位村民认不认识百岁老人呢?记者:您好,听说你们村有长寿老人,是吗?李家庆(村民):有!我母亲就是长寿老人,已经过了100岁了。
我们村里家家都有过90岁以上的人,我邻居的一个老太太,她有102岁了。
记者:我们要去找百岁老人,应该向哪边走呢?李家庆(村民):向这边走,我妈妈就过了100岁,我带你去看看。
记者:行,谢谢!主动给我们带路的这位村民叫李家庆,今年已经66岁了,他说他的母亲李桂香是在今年农历3月初3做的百岁大寿。
当我们跟随李家庆来到他家的院子时,果然看见在房檐下面坐着一位老太太,正在剥花生。
世界长寿之乡钟祥

世界长寿之乡钟祥————————————————————————————————作者:————————————————————————————————日期:中国长寿之乡钟祥中国有句老话“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在湖北钟祥,就有着这样一群百岁老人,他们能骑车、能喝酒、还能穿针引线,各个精神,人人健谈。
为何百岁高龄会在这里扎堆出现?带着满心好奇,我们来到钟祥。
钟祥,位于湖北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距武汉218公里,千年来素有长寿县之称,又被称为“帝王之乡”。
走进钟祥,“养生山水、长寿钟祥”的大型标牌格外醒目,车不多、人不杂,一切都散发着小镇的风情。
在这个人口只有一百万的中部小城里,百岁老人就有近百人。
在这里,孕育着众多长寿老人的传奇钟祥娘娘寨钟祥娘娘寨银杏下的老房子钟祥,这名字对广东人来说很陌生,初听还以为是一个普通男士的名字。
但原来钟祥属湖北省其中一个市,而且大有来头。
它不但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楚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国三大长寿乡之一。
今年11月,钟祥将举行长寿文化旅游节,不妨在游览钟祥灵气山水的过程中感悟养生之道。
钟祥的名胜古迹多不胜数,无论是黄仙洞,还是娘娘寨,都留有古老传说。
黄仙洞被称为世界溶洞奇观,是一个集世界溶洞大全的地方。
洞中除了有钟乳石外,还有石灰岩及因喀斯特地貌而形成的边池石。
在黄仙洞的尽头有一条共有256级陡峭的阶梯,名为“天梯”。
攀尽阶梯便是黄仙洞的出口,也是有世外桃源美誉的娘娘寨所在地。
娘娘寨之村民多长寿健康,考其原因是因为这里空气清新,村民的生活纯朴,勤劳好动,饮食健康所致。
寨中古树参天,峰峦叠翠,深潭遍布,久负盛名的高山云雾茶便产自这里。
最奇特的是,这里拥有世界最大的古银杏群落,最大的一棵“银杏王”树龄达2400多年。
土夯的房屋坐落在银杏树丛中,青色的瓦片、黑色的原木,以及纳凉的百岁老人,勾勒出一幅与世无争的田园画卷。
旅游提示钟祥的黄仙洞交通:在武汉市搭乘大巴到达钟祥,票价大约50-60元,钟祥距离武汉约4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而黄仙洞、莫愁湖的门票都是50元,明显陵的门票是60元。
湖北省钟祥市

湖北钟祥——帝王之乡、长寿之乡
它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称郊郢,系楚国陪都,明朝时期是全国三大名府之一承天府 所在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楚文化,造就了楚辞文学家宋玉、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 等一批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明嘉靖皇帝曾发迹于此;境内文物众多,构筑了明代全国 最大的单体帝陵---显陵和气势恢宏的明代建筑群,有“大地博物馆"美称,明显陵2000年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区,国家级大口森林公 园等自然景观,特别是黄仙洞2万多平方米的喀斯特地貌为世界罕见。
湖北钟祥——帝王之乡、长寿之乡
蟠龙菜:
相传嘉靖进京前,皇族早有明争暗斗。章太后迫于政势,密诏颁达了三位亲王,
并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兴王府离京最远,为超时间,幕客献策,明世宗朱
厚熜假扮钦犯上囚车,日夜兼程赶到京城。朱厚熜乃藩王世子,平日奢华,坐囚车容
易,可途中进粗食就难。他于是命府中厨师做出一种吃鱼肉却不见鱼肉的菜,若做不
湖北钟祥——帝王之乡、长寿之乡
பைடு நூலகம்
湖北钟祥——帝王之乡、长寿之乡
湖北钟祥——帝王之乡、长寿之乡
俗称黄金洞,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位为大洪山脉之南麓,坐落在钟祥境 内,距郢中镇66公里。《大洪山志》卷五·形胜篇载曰:“洞之山为黄仙山,相传黄石公憩此 ,故名。” 史料载:“黄仙山在山之南麓,其下有黄仙洞,豁然明旷,有龙潭,深不可测。 ”黄仙洞面向西北,全长2000余米,洞口壁高100米,宽70米。洞内蜿蜒曲折,迭宕起伏, 丰富的石灰岩石在天然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经过极其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从而形成 了极其奇特的洞天石林景观和十分丰富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洞内钟乳石比比皆是,形态各异 ,石针、石矛、石笋、石柱、石塔、石幔、石瀑,分别呈红、黄、白、褐等色,如玉似翠, 景致诱人,色彩绚丽,扑朔迷离,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据有关专家学者鉴定,该处的喀斯 特典型地貌——2万多平方米的“云盆”景观,是我国溶洞之奇观。洞内景点有:洞口雄风、 济公仰天、屈子行呤、蝶戏熊猫、木榕迎客、仙鹤顶月、龙潭飞瀑、金 天书、黄仙长廊、屈 尊门、海豚跃江、水晶琼壁、黄仙华盖、延水宝塔、双象戏水、大鹏展翅、鳄鱼戏水、仙人 指路、罪蟾鸣冤、公关壁、文峰塔、晚霞漫天、金龟探海、雄狮回首、双龙腾天、金鸡报晓 、哪咤出世、双狮守关、仙女舞台、大圣读经、定海神针、银河坠天、海兽强食、黄山飞瀑 、仙女遗衣、南天双塔、擎天玉柱、云盆奇观……等等。使人观后不能不触景生情,羡天功 之造化,叹人力所不及,更钟情于九洲,给人以美感,促人以遐思。
我的家乡——钟祥

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是明世宗 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佑沅、母亲章圣皇太后蒋氏的合葬 墓。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单位,2000 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三十八 年(1559年),历时四十年建成。显陵围陵面积 183.15公顷,整 个陵园双城封建,外罗城周长3600米,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蜿 蜒起伏于山峦叠障之中。陵园由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 依山间台地渐次布列有纯德山碑、敕谕碑、外明塘、下马碑、新 红门、旧红门、御碑楼、望柱、石像生、棂星门、九曲御河、内 明塘、棱恩门、陵寝门、双柱门、方城、明楼、前后宝城等,疏 密有间,错落有致,尊卑有序,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 映衬,如同“天设地造”,是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 杰作。
中国名湖——莫愁湖
“岚影浮云映照古今过客,平湖碧山 洗清游子闲愁,民间聪慧女,清泪汇湖 流,过往匆匆客,千秋唤莫愁。” “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 两桨,催送莫愁来。”钟祥城北,一泓 碧水明彻如镜,这便是驰誉千载的莫愁 湖。湖上百岛俊秀,水天一色。阳春白 雪岛上,白雪楼、阳春台隔水相望,仿 佛莫愁再现;兰台宫内歌舞升平,襄王 把酒行乐,再现楚国风韵。下里巴人岛 上,男耕女织,捕鱼狩猎,山歌烂漫, 情也陶陶。军事野战岛,枪炮隆隆,杀 声阵阵,惊险刺激,引人入胜!
世界奇观——黄仙洞
“天下第一洞府,人间罕见云盆。”“黄 仙山里黄仙洞,高广悠深气势宏,天下第 一清誉远,迎来游客探峥嵘。”黄仙洞, 俗称黄金洞,是国家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 核心景点。位于大洪山脉之南麓,座落在 钟祥境内,距郢中镇六十六公里。《大洪 山志》卷五•形胜篇曰:“洞之山为黄仙山, 相传黄石公憩此,故名。”
明显陵碑亭众多

睿功圣德碑楼
睿功圣德碑楼位于旧红门北侧,俗称大碑楼。
这座碑亭为纪念性建筑,也是陵寝标志性建筑
之一。此碑楼修建于嘉靖7年,而毁于明末,
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
睿功圣德碑楼是为了保护睿功圣德碑所建。
睿功圣德碑碑首为4条相互交错的蛟龙,碑座
是一个昂首远眺的神龟,神龟趴卧在刻满海波
漩的水盘之上。这个神龟的名字叫做赑屃,是
碑亭众多
简介
明显陵八大特色之一 碑亭众多
明显陵位于世界长寿之乡钟祥市市郊,是嘉 靖皇帝的父亲朱祐杬和母亲章圣皇太后蒋氏的合 葬墓。明显陵陵区双城封建,红墙黄瓦,建筑依 山间台地起伏布列,错落有致,尊卑有序。明显 陵于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率先列入了世界 遗产名录,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的申报 成功是由其真实性、完成性、历史性和特殊性决 定的。其中特殊性是因为显陵在建造过程中因政 治、思想、审美观念的原因,形成了与其他明代 帝陵所不同的特点。
龙王的第8个儿子,传说龙生九子,皆不成龙
,各有所好。而赑屃天生喜文善水长寿,尤其 最能负重,如果在建筑中出现这种龟托碑的形 式,则反映出当地建筑物的规格很高,如果出 现在陵区,则反映了墓主人显赫的身份和尊贵 的地位。
睿功圣德碑碑文是嘉靖皇帝为其父亲亲自撰 写的功德碑文,碑文中记载了兴献王的生平、 嘉靖皇帝对其父的追思及称颂,以及嘉靖初年 大礼仪之争的有关内容,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嘉 靖皇帝对其父的拳拳孝心。
圣号碑
显陵最高的建筑是方城明楼,方 城明楼的正中树立圣号碑,圣号碑碑 首为大明二字,碑身为“恭睿献皇帝 之陵”7个大字,恭睿有温恭睿圣的 意思。献是聪明睿智的意思。这七个 字是由嘉靖皇帝亲笔所书。
当年明末战火,明楼被毁,原迹 石碑被砸成数段,幸运的是中间“恭 睿献皇帝之陵”7字保留了下来,我 们也正是因有圣号碑才得以申遗成功, 因为圣号碑证明了显陵是一座帝陵, 而非藩王墓。
常喝米酒更长寿,长寿之乡湖北钟祥的寿星启示

荆楚多奇葩。
在美丽的江汉平原北端——湖北省中部,有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钟祥。
钟祥,不仅以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而举世闻名,更为珍贵的是,它在历史上一千多年来,都被称作“长寿之乡”。
从南朝刘宋泰始六年(公元470年)就立“苌寿县”,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改“苌寿县”为“长寿县”。
直到公元1531年,明嘉靖取“祥瑞所钟”之意赐名“钟祥”。
而钟祥的许多地名都与“长寿”联系紧密且沿袭至今。
像长寿河、长寿店、长寿村、万寿岩、百岁桥、百岁村等等,至于“百岁碑”的记载则更多。
2012年4月,我和几个朋友从襄阳自驾抵达钟祥。
没想到,一个地方竟有如此多的地名用“长寿”二字来命名。
“长寿镇”里的“长寿村”,“长寿村”里的“长寿河”,“长寿河”上的“长寿桥”,在“长寿桥”旁还可买到“长寿大米”,吃到热腾腾、香喷喷的“长寿面”,还有不时从身边经过精神矍铄的“长寿老人”。
走进钟祥,如同打开一幅幅生动的长寿画卷。
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花甲重周”和“百寿全图”就是真实再现。
走进钟祥,让我们着迷于每一处地方的来历故事,着迷于长寿老人背后传奇的经历,更急欲了解他们的长寿秘笈。
长寿之乡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地理优势得天独厚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长寿之乡”当然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密不可分。
钟祥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日照充裕、热量丰富、雨量适中、雨热同季的特点。
年均辐射总量112.1千卡/cm2,年日照时数2112小时左右;年均气温15.9℃,年均无霜期262天;年均降雨量960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77%。
由于处在两山夹一河的河谷风口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水资源和区域性小气候,为人类居住、生活提供了长寿的“风水”条件。
同时,钟祥适度的气候条件和富含磷、钼、钾等矿物质的土壤,使其所产的长寿米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具有富锌、富硒、富铁的特点。
尤其是磷矿储量丰富,而磷矿区域及其辐射圈又刚好是高龄人群密集的地方。
探访钟祥“长寿乡”之谜

探访钟祥“长寿乡”之谜.txt我的人生有A 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面也有B面。
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
现在的大学生太没素质了!过来拷毛片,居然用剪切!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
探访钟祥“长寿乡”之谜 2008年07月06日12:15 武汉晨报评论0条穿针引线、种菜锯柴、洗衣做饭、引吭高歌……在钟祥,这一幅幅生气勃勃的生活图景,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也是众多百岁老人的常态。
钟祥,位于湖北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距武汉218公里,千年来素有长寿县之称,又被称为“帝王之乡”。
如今,这里生活着77位百岁老人,其中包括15位爹爹,62位婆婆。
6月28日,钟祥,被中国老年学会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6月30日、7月1日,晨报记者前往拜访了12位百岁老人,感悟生命的真谛。
百岁“太君”:读书看报不戴眼镜【人物小资料】严兰英(女),102岁,家住钟祥市畜牧局“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62字孙中山国事遗嘱,严兰英背得字字清晰。
102岁,满头白发,发尾扎起一个小辫,严兰英气色很好,目光明亮,思维敏捷。
听说来了客人,正在洗衣服的她赶紧将手擦干,热情拉着记者的手。
严兰英的儿子夏卫平说,母亲很少生病,什么都吃,最爱喝排骨汤。
70岁的邻居汪承业告诉记者:“她识字,爱看书和报,每个月找我借《长寿研究》看呢。
”见记者一脸疑惑,汪承业随手找来一本书,让婆婆看。
“倡导健康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没戴眼镜的严兰英读起书来一点不含糊。
夏卫平说:“怕她有老花眼,特地配副眼镜,没料一点用场都没派上。
”说话间,到了严婆婆吃水果的时间了,夏卫平进房给妈妈拿了一个大大的西红柿。
上下牙一共只剩下五颗的严兰英,不到3分钟就把它“干掉”了。
此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叫了一声“太君”,严老太喜笑颜开——5岁的重孙来看她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长寿之乡钟祥
作者: 日期:
中国长寿之乡钟祥
中国有句老话“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在湖北钟祥,就有着这样一群百岁老人,他们能骑车、能喝酒、还能穿针引线,各个精神,人人健谈。
为何百岁高龄会在这里扎堆出现?
带着满心好奇,我们来到钟祥。
钟祥,位于湖北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距武汉218公里,千年来素有长寿县之称,
又被称为“帝王之乡”。
走进钟祥,“养生山水、长寿钟祥”的大型标牌格外醒目,车不多、
人不杂,一切都散发着小镇的风情。
在这个人口只有一百万的中部小城里,百岁老人就有近百人。
在这里,孕育着众多长寿老人的传奇
钟祥娘娘寨
钟祥娘娘寨银杏下的老房子
钟祥,这名字对广东人来说很陌生, 初听还以为是一个普通男士的名字。
但原来钟祥属 湖北省其中一个市, 而且大有来头。
它不但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楚文化的发祥地,更是中 国三
大长寿乡之一。
今年11月,钟祥将举行长寿文化旅游节,不妨在游览钟祥灵气山水的过程中感悟养生 之道。
钟祥的名胜古迹多不胜数,无论是黄仙洞,还是娘娘寨,
为世界溶洞奇观,是一个集世界溶洞大全的地方。
洞中除了有钟乳石外, 还有石灰岩及因喀 斯特地貌而形成的边池石。
在黄仙洞的尽头有一条共有 256级陡峭的阶梯,名为“天梯”。
攀尽阶梯便是黄仙洞的
出口,也是有世外桃源美誉的娘娘寨所在地。
娘娘寨之村民多长寿健康, 考其原因是因为这 里空气清新,村民的生活纯朴,勤劳好动,饮食健康所致。
寨中古树参天,峰峦叠翠,深潭遍布,久负盛名的高山云雾茶便产自这里。
最奇特的是, 这里拥有世界最大的古银杏群落,最大的一棵“银杏王”树龄达
土夯的房屋坐落在银杏树丛中,
青色的瓦片、黑色的原木,以及纳凉的百岁老人, 勾勒
出一幅与世无争的田园画卷。
交通:在武汉市搭乘大巴到达钟祥,票价大约 50-60元,钟祥距离武汉约 4个小时左右
都留有古老传说。
黄仙洞被称 2400多年。
旅游提示 -■ Z -- S
¥ 骸■
的车程,而黄仙洞、莫愁湖的门票都是50元,明显陵的门票是60元。
美食:钟祥当地盛产黄豆,新鲜黄豆研磨成的鲜豆浆、豆制品,在长寿宴的菜色中尽显本色,深受游人的喜爱。
此外,盘龙菜、柏枝熏肉、熏香肠、钟祥米茶、夹肝肉都是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