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50组易考词语辨析
公务员言语理解与表达-词语辨析

A1 [哀怜爱怜爱恋] 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 [爱护爱惜] 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3 [安闲安适] 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4 [安置安顿安排] “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5 [按语暗语] 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 [暗淡黯淡] 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7 [翱翔遨游] 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8 [懊悔懊恼] 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9 [把持操纵] 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10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11 [包括包罗包含包涵] “包括”可指具体事物,又可指抽象事物,如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思想观点。
公考言语常考词语辨析

言语常考词语辨析(积累)1.驾轻就熟:意思是赶着轻载的车走在熟路上。
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很熟悉,做起来容易。
2.稗官野史:泛称小说及记载不见经传的轶闻琐事的著述。
旧时小说、杂史的统称。
3.滥竽充数:意思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含贬义。
4.鱼龙混杂:意思是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含贬义。
5.此起彼伏:意思是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扼杀】①掐住脖子弄死。
②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或发展。
例:~新生事物。
【扼制】抑制;控制。
例:~心头的怒火|~通往内河的航道。
【遏抑】压制;抑止。
例:~不住胸中的怒火。
【遏止】阻止。
例:洪流滚滚,不可~。
【遏制】制止;控制。
例:~对方的攻势|~不住的激情。
经久不衰:意思是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
含褒义。
委曲求全:意思是勉强迁就,以求保全。
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含褒义。
虚与委蛇:意思是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含贬义。
沽名钓誉: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以谋取好的名声和荣誉。
【堆叠】一层一层地堆起来。
例:案上~着大批新书。
【堆积】(事物)成堆地聚集。
例:工地上~着大批木材和水泥。
【堆集】成堆地聚在一起;堆积。
例:案头~着画轴。
【堆砌】①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
例:~假山。
②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
例:~辞藻。
14.【对垒】指两军相持,也用于下棋、赛球等。
例:两军~|中国队将于明天与德国队~。
【对擂】比喻互相对抗;互相竞争。
恰如其分:一指说话办事不过分;二指办事或说话十分恰当合适。
含褒义。
扬汤止沸:意思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含贬义。
和风细雨:意思是比喻耐心地和颜悦色地批评或劝说。
含褒义。
千篇一律: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现指文章公式化;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泛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常用易错实词辨析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常用易错实词辨析A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0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2、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常见实词、成语辨析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常见实词、成语辨析(共120个)实词辨析:(60个)1、差错:主要指与正确的事物,情况不完全一致,多是因粗心而造成的。
2、错误:其程度比“差错”严重,性质上是相反的,完全不同的。
3、修改:其侧重在“改”,即改掉被认为是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或根据情况作出改变,修改后的客观结果不一定是好的。
4、修正:强调“正”,表示改正不够准确,不符合要求或标准的地方,使其变得准确、完善。
5、反射:多用于声波或广播的折回。
6、更迭:则有连续变更的含义。
7、壮观:指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
8、复杂:指事物的种类、头绪等多而杂。
9、演化:侧重生态的群落或自然群落的逐渐进化。
10、演变:指变化发展。
11、轻视:是因为主观上认为事物没有价值或没有用处,因而不认真对待,一般是有意的,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是贬义词。
12、忽视:一般是因为重视不够或考虑不周而没有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性,多是无意的行为,不带感情色彩,是中性词。
13、办法:常与“想”,“有”,“没有”,“采用”,“好”,“老”等词搭配。
14、措施:多用于较大的事情,常与“制定”,“采取”,“提出”等词语搭配。
15、出格:指越出常规,超出范围。
16、授权:是主动性的,往往是施动者。
17、受权:是被动性的,意思是“被赋予权力去做什么”。
18、限制:强调客观存在的。
19、干扰:强调主观引发的。
20、捉摸:其通常用于否定句中。
21、琢磨:常用于肯定的语境当中。
22、律动:指有节奏地跳动,有规律地运动。
23、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总和。
24、悸动:因心慌而心跳的厉害,是由情感引发的动作。
25、扶植:强调的是扶持、帮扶。
26、培植:强调的是培养、培育。
27、机制:生物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
28、醉心:指对某一事物强烈爱好而一心专注,具有褒义色彩。
29、混迹:指隐蔽本来面目,混杂在某种场合。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常考的50个重点词汇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常考的50个重点词汇言语理解题常考的50个重点词汇!“要想行测高分,必须拿下言语!”熟悉国考行测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言语理解与表达,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分值方面都占据公考行测的近半壁江山,重要性不言而喻。
题量上,国考中言语模块一般为40道题,占比达3成,是题数最多的模块。
难度上,该模块出题趋势是文段越来越长,层次越来越多,考察点越来越多元。
因此,想拿下行测高分,每位考生都必须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重点复习言语模块,这是必须攻克的一关。
华公教育特此为广大考生整理了一些资料。
言语理解50对极易混淆的“熟面孔”词语弥漫与迷漫、施行与实行、审定与审订、历程与里程……别看这些词看着很稀松平常到用时一不留神极就可能会写错多看有益施行与实行从词语的适用对象上来看“施行”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其适用对象较为具体,如法律、法规、手术等;“实行”的适用对象较为抽象,如纲领、政策、原则等。
例:会议决定,《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经过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审定与审订从词义的侧重点来看,“审定”侧重于“定”,即审查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侧重于“订”,即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
例:这几项职工福利待遇,是全厂职工代表大会审定的,任何人无权随意改动。
历程与里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用在表示过去的句子中。
“里程”指具体的路程,还指发展的过程,用在表示将来的句子中或用在时间不明确的句子中。
例:回顾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他感慨万千。
学生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里程。
不负众望与不孚众望“不孚众望”指未符合大家的期待,含有贬义;“不负众望”指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例:我们一定不负众望,把这团希望之火,带回桐乡,去开启、点亮乡村每位学生的心灵。
措手不及与猝不及防“措手不及”指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猝不及防”指事情来的突然,来不及防备。
例:站在人生的拐点,迷茫地眺望未来,即使离开这里是我们无数次反复期待的时刻,但它突然的到来依然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
40组言语理解与表达易混词辨析[详细讲解]
![40组言语理解与表达易混词辨析[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48ddbf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67.png)
40组言语理解与表达易混词辨析0(1)抱怨报怨00“抱”“报”两字的区别在于,一对己一对人。
“抱怨”偏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描写的是自身的心理活动,如“这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报怨”则指向别人报仇,描写的是针对外人的外在行为。
如“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报怨引起的。
”0(2)义气意气00“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义气”“义气千秋”等。
0“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也指偏激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3)变换变幻00如果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就要用后者。
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等中的“幻”不能写作“换”。
0(4)窜改篡改00二者都有改动的意思,但改动的对象和动机不同。
“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书籍、古书中不应该改动的部分,单指文字改动,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不含贬义,如“抄写文件要细心,不要随意窜改”。
0“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把正确的东西改为不正确的东西,不限于文字的,含贬义,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如理论、政策、学说、历史等,如“他们肆意篡改历史”。
0(5)处世处事00“处事”指处理问题,外理各种事务,如“他处事严肃,态度却十分和蔼”。
“处世”指在社会上活动,跟人来往,如“他闯荡江湖多年,有看丰富的处世经验”。
0(6)度过渡过00“度过”指某时间已过去,如“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有“通过”的意思,或通过难关、困难、危机等,如“渡过了长江天险”。
0(7)法制法治00表示要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用“法治”;指有关的法律制度,用“法制”。
如“实行法治”和“健全法制”。
0(8)反映反应00“反映”,指反照,或提供情况(多用于对上级)。
“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自身的某种活动或回应。
0(9)国事国是00“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
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比如较具体的事务,不能用“国是”。
公考行测词语辨析大全

公考行测词语辨析大全1 [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 [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3 [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4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5 [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 [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7 [翱翔·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8 [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9 [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10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言语-国家公务员考试_言语理解_最全的词语辨析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之词语辨析(一)既而断而既而:时间副词,着重指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
继而:关联副词,前后两事紧紧相连常与“始而”、“先是”搭配。
查看察看查看:检查观察事情的情况如:~实情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如:~风向长年常年长年:一年到头,整年。
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规成规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充斥充溢充斥:(贬)充溢:(褒)处事处世处事:处理事物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立身~ ~为人处治处置处治:处分;惩治。
处置:1)处理2)惩治。
传诵传颂传诵:辗转传布诵读、称道传颂:辗转传布颂扬醇厚淳厚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
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窜改篡改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的意思磋商商定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
商定:商量决定。
伺候侍侯伺候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大事大肆大事:大力从事。
如:~渲染。
大肆:无肆忌地(多指做坏事)淡泊淡薄淡泊:不追求名利。
如:~名利淡薄:1)(感情、兴趣)不浓厚。
如:人情~ 2)(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电信电讯电信:利用、电报等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
如~部门。
电讯:1)用、电报、无线电等传播的消息。
2)无线电信号。
调节调解调节: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如:水能~动物的体温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
如~纠纷。
斡旋:调解,一般解决的都是大事。
如:国家之间的争端。
度过渡过度过:用于时间如:~假期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遏止遏制“遏止”意为用力阻止,如: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遏制”意为压制,如:遏制对方的攻势。
发愤发奋发愤:决心努力,也可写做发奋发奋:1)振作起来,奋发如:~努力~有为2)同“发愤”法制法治法制:法律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考行测之言语理解与表达50组易考词语辨析1.安定--安宁--安谧--安静--平静--清静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
生活安定。
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边境安宁。
安谧:安宁,安静。
主要指环境气氛。
安静:没有声音,安稳平静。
平静:着重指平稳,没有不安与动荡。
常形容心情、表情、势态等。
清静:着重指不嘈杂、不杂乱。
2.安顿--安放--安置--安排安顿:安稳。
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安放:使物件处于一定的位置,是具体的动作。
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
多是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
安排:着重于分清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有条有理地处理人和事。
多指工作上的处理活动。
3.懊悔--懊恼--懊丧--沮丧--颓丧都是形容词,因未满足心愿而悔恨、烦恼。
懊悔:着重指后悔,是心里恨自己不该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
懊恼:着重指烦恼,心里不痛快,是对别人或自己的言行感到烦恼。
懊丧:形容因做事或环境不利而失意,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懊丧:着重指烦恼而丧气,心中郁闷。
4.沮丧--颓丧沮丧:沮,气色败坏。
着重指受挫折后灰心失望。
颓丧:颓,委靡不振。
着重指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5.傲慢--高傲--骄傲都是形容词,都有自高自大或自豪自尊之意。
傲慢:着重指态度上轻慢,目中无人。
也可用于褒义,表示自尊而不可侮。
高傲:贬义着重指思想情绪上把自己看得过高。
用于褒义时表示自豪而又高尚。
骄傲:泛指满足已有的成绩,自以为了不起。
用于褒义时多表示自豪。
也可以作名词。
如:李白、杜甫和他们的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6.把持--操纵--控制都有按自己的意图掌握住、支配。
把持:是贬义词,指公开独占权位。
对象常是政权、权力、职位以及地区、单位等。
操纵:中性词。
指掌管、使用机器等。
引申指用不正当手段暗中支配、控制人或社会性的较重大的事物。
控制:中性词。
只指不让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
对象常是速度、数字、交通、生产以及思想、感情等。
7.把握--掌握都是动词。
用自己能力,把某种事物抓住、控制住。
对象可以是某些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把握,对象多是具体事物。
有时作“有”的宾语,表示对事情能做得到或做得好的信心、力量或根据,是名词。
如:有把握。
掌握:比“把握”多一层意思,即不仅能把握住,而且能充分支配运用并控制。
对象多指抽象事物,如政策、命运、方法、知识、技术、专业、语言、情况等。
8.颁布--公布都是动词。
公开发布。
对象多是宪法、纲领、法律、法令、条例等。
颁布:着重指向下颁发。
颁布者一般是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
颁布的内容常是法令等。
公布:着重指向公众发布。
公布者除了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外,还可以是一般机关单位、团体。
公布的内容,除了法令等以外,还可以是方案、草案、名单、账目、成绩、结果、数字、事实等。
9.包含--包括--包罗都是动词。
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
包含:指“内里含有”。
着眼于事物的内在关系。
对象常是抽象的事物。
包容含有。
包括:着重指“总括”。
着眼在数量、范围上列举各部分或其中一部分。
对象不限于抽象的事物。
包罗:着重指网罗很多或一切,着眼于广大的范围、众多的事物。
包涵:原谅、宽恕。
10.保持--维持都是动词。
使事物继续存在下去,保住不变。
保持:着重指使持续不变,时间延续较长,对象是水土、水平、传统、荣誉、警惕、联系等。
维持:指有一定限度地或暂时维护,使不改变原样和现状。
对象是秩序、现状、生活、生命、治安等。
11.保存--保留都是动词。
存留下来,不使改变。
有时可换用。
如“李白的诗保存(留)下来的有九百多首”、“这座城市还保留(存)着一些古代建筑。
”保存:着重于“存”,跟“亡”(无)相对,使继续存在,不使失去。
保留:着重于“留”,跟“去”相对,不去掉,不使离开原体。
保留还有两个意义:①暂时搁置,如“不同意见暂时~,下次再讨论”;②不公开拿出来,如“教师毫不~地教学生”。
这跟“保存”有区别。
12.保卫--捍卫保卫:着重于“卫”:尽力防守住,使得到安全,不受侵犯。
手段多指用武力或强大的力量。
对象多是重大的抽象的事物,或者是重要人物、众人。
捍卫:着重于“卫”:抵御各种外来势力,确保安全,比“保卫”语义重。
色彩较庄重。
对象不能是人。
13.宝贵--珍贵都是形容词。
极有价值,很贵重,象珍宝似的。
宝贵:除了可以形容某些具体东西以外,最常见的是形象抽象事物,如生命、经验、意见、贡献、遗产、财富等。
珍贵:指宝贵、稀少、珍奇。
可形容某些抽象的事物(如友谊等),常用来形容具体的东西,如纪念品、文物等。
14.饱满--丰满都是形容词。
表示充实、充足、足够。
饱满:饱满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精力、感情、情绪充足。
有时形容风力充足,如“风力饱满,船就象生了翅膀一样”。
丰满:常用于形容人体胖得匀称好看,有时形容鸟的羽毛齐全好看。
15.暴发--爆发都是动词。
突然猛烈的发生。
有时通用。
如“我极力压住感情的爆发(暴发)”。
暴发:暴发使用范围较窄,常用于洪水,有时指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与“户”字连用,或突然兴起。
如山洪、流行病、雪崩。
爆发:本义是弹药爆炸。
比喻“象弹药一样突然、迅猛地发生”。
使用范围较广,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
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
16.残酷--残忍残酷:着重指冷酷无情。
多形容敌人的行为。
有时形容生活、环境、斗争、战争、战斗等,这时着重指环境恶劣、无情。
残忍:着重指心肠狠毒、忍心。
多形容敌人的本性及行为。
17.抱怨--埋怨抱怨:都是动词。
因不满而责怪别人。
抱怨责怪的程度较重。
用于人时少用于自己对自己。
埋怨:责怪的程度较轻。
除用于人外,可用于事物。
18.卑鄙--卑劣卑鄙:都是言行恶劣,不道德。
卑鄙比“卑劣”的程度轻,如卑鄙无耻。
卑劣:卑劣比“卑鄙”程度重,即卑鄙而恶劣。
19.比赛--竞赛同为动词。
互相比上下,比高低,比胜负的活动。
比赛:比赛常用于文艺、体育、娱乐等方面。
可以带宾语。
竞赛:指竞争,力争优胜。
常用于生产劳动、经济建设、军事等方面。
不能带宾语。
20.必须--必需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
作状语,后面可以跟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也可以作于主语前面。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作谓语,如“阵地战也必需”,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
21.庇护--袒护同为动词。
偏向,掩护。
庇护:指包庇,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掩护。
语义较重。
袒护:指偏袒、偏向,是出于私心或偏爱而无原则地保护、支持一方面。
语义较轻。
22.辨正--辨证--辩证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
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
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
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
亦同“辨证”第一义。
23.摈弃--抛弃--放弃同为动词。
丢掉不要。
摈弃:指很坚决地排除、扔掉,语义较重。
对象以抽象的事物居多,如思想、观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等。
一般用于书面语体。
抛弃:坚决扔掉。
语义较“摈弃”轻。
对象除抽象的事物外,还常是具体事物和人。
放弃:不要,不再保留。
对象常是抽象事物(如主张、权利、机会等)和具体事物(如阵地、财产等)。
24. 不免--难免--未免同由于某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
常换用,如“脱离实际,难免(不免)要犯错误”。
不免:指免不了。
后面只跟肯定形式。
副词,一般作状语。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以跟否定词,意思未变。
形容词,除作状语以外,还可以作谓语(常放在“是……的”中间)。
未免: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以否定的评价。
如“这样说未免太简单了”。
25.部署--布置同为动词。
指安排人力、任务、活动、事情等。
部署:一般指有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
布置:多指具体安排、配置。
布置还指在某个场所摆设、陈列东西。
26.不至--不致--不止不至(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如“决不至于不知道”。
不致(不致于):不会引发某种后果,如“决不致犯错误”。
不止:表示数量范围超出“不只”;常同“还有”、“甚至”等连用,表示递进关系。
27.草率--轻率同为形容词。
形容做事的态度缺乏思考,粗心大意。
草率:着重指在过短的时间里草草地了事,不细致、粗枝大叶。
可以说“~从事”。
轻率:着重指不慎重,随随便便。
常形容说话、行动、对人的态度。
28.诧异--惊讶--惊诧--惊奇--惊异同为形容词。
对不寻常的、意外的见闻感到很奇怪。
有时可换用。
诧异:常用于书面语体。
惊讶:常用于口头语体。
惊诧: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
但是程度比“诧异”等词都重。
惊奇:口头语体与书面语体都常用。
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奇”字,更突出奇怪的意思。
惊异:虽然也常用于书面语体,但是比其余的几个词更强调“异”字,觉得异乎寻常。
程度比“惊奇”重。
29.场合--场所同为名词。
人们活动的处所或地点。
有时可换用,如“在公共场合(场所)要遵守秩序”。
场合,只指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活动的处所。
常说“公开场合”、“正式场合”、“外交场合”等。
场所:只指具体的处所或地点,也可以是人们活动的,也可以不是人们活动的。
30,苍茫--苍莽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
引申为模糊不清。
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
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31.常常--时常--经常同为副词。
屡次发生地,反复进行地。
常常,多半是强调次数多。
时常:不象“常常”那样强调次数多,指有一些时候常发生。
经常:有时指“常常”、“时常”,因此用“常常”、“时常”的地方,多可以换用“经常”;有时还指接连地、有规律地,强调一贯性,常说“经常不断”;还可作形容词:日常地、非临时性的,如“经常的工作”、“经常费用”等。
32.陈规--成规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33.撤消--取缔--取消同为动词。
废除、去掉某种组织等。
撤消:有时写作“撤销”,多指用命令撤掉;有时表示正撤回、取消。
对象常是机构、单位、职务、决议、命令、处分、制度、意见等。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极少的情况下也可例外,如“他撤消了自己的意见”。
取缔:是强行除掉,用权力、法令禁止和限制。
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法的言论、活动、书刊等。
取消:泛指废除、去掉,不一定是通过命令,也不一定是强制的,也不限于上级对下级。
色彩不如“撤消”郑重,多用于一般场合,对象较广,可以是办法、建议、资格、权力、限制等。
34.陈列--陈设同为动词。
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陈列:着重指一定条理排列、展出,供人参观。
对象常是模型、纪念品、文物、展览品等。
带有郑重色彩。
陈设:着重指按一定审美观点摆设、布置、供人观看、欣赏。
对象是家庭用品等,不带郑重色彩。
35.成果--结果--效果同为名词。
好的成效、好的结局。
成果:只指好的结果,常用“大、小、伟大、丰硕、巨大”等词来形容。
范围较窄,一般指人们长期辛勤工作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