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名校版初三化学全册考点汇总 12个单元的思维导图

名校版初三化学全册考点汇总 12个单元的思维导图

名校版初三化学全册考点汇总12个单元的思维导图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思维导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思维导图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思维导图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

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就如同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互相连接,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思维导图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思维导图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新加坡教育部将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强企业也在学习思维导图,中国应用思维导图也有20多年时间了。

第九单元-溶液-思维导图第十单元-酸和碱-思维导图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思维导图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中国内地。

最初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后来主要被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科教学方面,历经52年的发展,也没在学校广泛应用,后经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

详细!初中化学全册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全总结

详细!初中化学全册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全总结

0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0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0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0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06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07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0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09第九单元:溶液10第十单元: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分子和原子》思维导图课件

思维导图解读——分 子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问题 ①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未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例如,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变, 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这是物理变化;水通直流电,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这是化学变化。 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它的组成和性质是 固定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如空气是由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构成 的,它的组成不固定,混合物中各物质仍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或反应中各原子种类和数目未发生改变等)
典例精析
【解析】 从第一个图分析知:每一个碳酸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两个 氢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对比第一、第二个图可知,在此变化过程中 体现了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一个碳酸分子分解成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 和三个氧原子,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 化中的最小粒子;第二、第三个图说明,原子可重新结合成分子,两个氢 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结合成一 个二氧化碳分子。
谢谢观看
思维导图解读——分 子
【注意】①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理性质;物质 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 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学 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水是液态,冰是固态。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如构 成金刚石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
典例精析
【例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 表示氧原子),下列根据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D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思维导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思维导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思维导图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或形态发生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变。

例如,水的蒸发、冰的融化等。

(2)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新的物质。

例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二、空气和氧气1. 空气的组成(1)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气体。

(3)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2. 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2)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和呼吸。

三、制取氧气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水和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氯酸钾受热分解氯化钾和氧气。

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1)实验装置要严密,防止气体泄漏。

(2)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注意火源管理。

(3)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四、氧气的化学性质1. 氧化性(1)与金属反应:金属在氧气中燃烧,金属氧化物。

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

(2)与非金属反应:非金属在氧气中燃烧,非金属氧化物。

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硫。

2. 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剂:提供氧原子或接受电子的物质,使其他物质氧化。

(2)还原剂:提供电子或接受氧原子的物质,使其他物质还原。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

五、氧气的用途1. 供给呼吸:氧气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医疗、潜水等领域。

2. 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燃料燃烧、焊接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思维导图课件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思维导图课件
考情分析
考查重点
•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命题角度
• 某些化学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人体中的元素
(1)人体的组成元素 人 体 中 含 量 较 多 的 元 素 有 11 种 , 它 们 约 占 人 体 质 量 的
99.95%。其中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是氧、碳、氢、氮, 它们主要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其 余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①常量元素(11种):在人体中含量>0.01%;含量从大到小 依次为O>C>H>N>Ca>P>K>S>Na>Cl>Mg。
思维导图解读——人体中的元素
典例精析
(3)已知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食盐3~5 g,碘的适宜摄入量每天为 100~200 μg。假如人体摄取碘的80%来自于“加碘盐”,请你计算一下, 每千克食盐应该加入多少碘?然后作一个社会调查,查看市场销售“加碘 盐”的含碘量是否符合要求。
设每千克食盐中应加入碘的质量为x,按每天需食盐4 g(平均值),需碘 0.15 mg计算,则:
4 g∶1 000 g=0.15 mg×80%∶x,x=30 mg。 所以,每千克食盐中应加入碘的质量为30 mg±10 mg。社会调查略。
典例精析
【解析】碘在人体内含量虽然很少(25~50 mg),作用却不小,它是甲状 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 造成思维迟钝,碘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所以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 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不足或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典例精析
【例2】人体缺碘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提高体质,食物补碘已引起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爱护水资源》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爱护水资源》思维导图课件

典例精析
【例2】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 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典例精析
【解析】化肥农药不能禁止使用,只能合理使用,A不正确;沉淀 法只能除去水中密度比水大的悬浮的不溶性杂质,无法除去水中的钙、 镁离子,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错;固液废渣中有些可溶于水的物质随 着雨水会流入江河湖海中,造成水体污染,C错;喷灌、滴灌技术浇花 会节约大量的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之一,D正确。
思维导图解读——爱护水资源
②水体污染源 a.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不合理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简称“三废”),污 染水资源。 b.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c.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使用含磷洗涤剂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
思维导图解读——爱护水资源
③水体污染的危害 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④水体污染的预防和治理 a.工业上: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已污染的水体做处理, 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b.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提倡施用农家肥。 c.生活上:不使用含磷洗涤剂,生活污水应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思维导图解读——爱护水资源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 大量节约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 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 和威胁。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自然界的水第五章化学方程式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九章溶液第十第十章酸碱盐一、化学用语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3、四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化 学】第一至七单元思维导图---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化 学】第一至七单元思维导图---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结构
课题3 元素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
课题2 水的组成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碳单质的多样性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课题1 燃料的燃烧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