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考点、实用)

合集下载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
——
西






“ 闭 月 ”
“ 羞 花 ”
——
——
貂 婵
杨 玉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 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 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 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 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 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 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 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 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 代称。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 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
把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 活了,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 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 人物形象,为下文展现出昭君的 胸襟做铺垫。
三探:
为何前人评价 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 也”?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 绝代佳人, 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 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 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 入朝
见妒 不分忠佞, 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 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总结主旨
借咏王昭君的事迹,对 王昭君寄予深厚的同情, 抒发了诗人自己漂泊异地 ,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 展的怨恨。
作业:
1.背诵并默写整首诗歌。
教学课时:
1课时Biblioteka 初读:整体感知,读懂内容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千古名句

咏怀古迹其三千古名句

咏怀古迹其三千古名句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山峦和山谷通向荆门,还有一个村庄是明朝王妃生长的地方。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一幅画,认识春风,穿上天空,回归月夜的灵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名句赏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山水归荆门”,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画啊!山峦起伏,绵延不绝;水流穿过成千上万的山谷和溪流,直奔荆门山。

“去”是一个普通的词,但在这里,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望无际的山峦和山谷,既有飞翔的姿势,也有变换的姿势。

清朝人吴占泰认为,诗人要用巍峨的山川之气来衬托和升华昭君的“秀美”,写出惊天动地的诗篇。

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从咏江山的奇观中引出了咏美之美。

这是其中之一。

第二,在介绍昭君之前,作者特意用了这样一句意蕴深厚的话作为缓冲,这也表明在作者心目中,在这里长大的昭君不仅是一个眼睛明亮、牙齿明亮、头发美丽、肌肉冰冷的弱小女子,而且是一个性格坚强如山的优秀女子。

因此,这幅画的背景色不是阴柔美丽,而是阳刚雄伟,更加和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2.如果花花公子不饿死,许多儒家皇冠就会失去他的身体。

“献给魏作成方丈的22首诗”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4.新鲜的余开复、军医宝参军。

《追忆春天的李白》5、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6.弓要结实,剑要长。

先射马后射人,先抓王后抓贼。

《来自边疆的九首歌》7、朱门九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8.感受时,花儿会洒下眼泪,恨对方的心。

春天的希望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10.是江南的美景在落花季节再次与你相遇。

“李贵在江南的每一年”11、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12.胡安与穿过休闲窗帘的蝴蝶和在急流下飞翔的轻鸥玩耍。

“在一艘冷藏小艇上”1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14.一望无际的倒下的树木沙沙作响,一望无际的长江滚滚而来。

咏怀古迹_其三_

咏怀古迹_其三_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闭 月 ” 貂 婵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
汉 留历 缠 素 大苍 唯命 惹 就 前玉 古 书 了史 绕 手 漠天 昭, 人 史 三环 有 。 青风 了 拨 孤神 君玉 怜 册 人, 四 冢尘 古 弦 烟明 ,肌 惜 上 倾昭 大 向。 今 几 一, 抛枉 , 的 了君 美 黄 , 下 侧下 却然 亦 艳 天 人 昏 如 , ,不 了生 是 名 下 , 花 一 黄负 一了 佳 。 , 博 容 曲 沙百 生白 人 是 始 西 了 颜 琵 漫姓 ,骨 绝 红 得 施 青 沉 琶 天黎 上。 代 颜 鲜 , 名 淀 幽 飞民 不 却 似 血 貂 照 了 丝 扬。 负 薄 水 染 蝉 ,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 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 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 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 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 “向”, “连”字写出塞万里之景,“向” 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 “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 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指 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 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在这首诗当中,你读 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及汉元帝的
昏庸糊涂的怨恨。
如何理解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 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 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 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 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 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 琶声!

《咏怀古迹其三》(经典实用)

《咏怀古迹其三》(经典实用)

诗歌开篇不写王昭君,却描绘了 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 写景是为引出歌咏对象,地灵 人杰,好山好水好姑娘,衬托 昭君美好形象。
• 咏江山之壮丽、奇绝引出咏佳 人之奇美。
一、品读意象
1、这首诗颔联写了哪些典型意象? 2、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3、写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意象:紫台、朔漠、青冢、黄昏
意象特点:萧瑟、荒凉、凄清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 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 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 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 意是:毛延寿这个小人之所以奸计得逞, 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 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 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 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 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杜甫诗三首——《咏怀古迹》其三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 貂蝉、 王昭君 、 杨贵妃
(沉鱼) (闭月 ) ( 落雁 )

( 羞花)
《咏怀古迹》简介 :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
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 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 一气贯成,为一组诗。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 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 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 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 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 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 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 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 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 ” 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 连绵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化 静为动,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 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 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 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 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 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 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 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 。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 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 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 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 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 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课堂小结: 学会鉴赏咏史诗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 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 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 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 作。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 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 接点。
课堂小结: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你能按照刚刚所讲的鉴赏咏史诗歌的方 法来谈谈你对《蜀相》这首诗的理解吗?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其三)(实用版)

咏怀古迹(其三)(实用版)

“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提示:可惜;诗人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 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背诵全诗
再见!
注音
万壑(hè) 赴(fù)荆门 明妃(fēi) 朔(shuò)漠 青冢(zhǒng)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感知大意
首联: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颔联: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颈联:由咏史转向了抒情与议论, 揭示了昭君悲剧的根源. 尾联:点明昭君的怨恨.
结合下面诗句概括出王昭君的形象。
画图省识春风面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的形象特点
画图省识春风面——美丽 独留青冢向黄昏——孤独 环珮空归夜月魂——思乡 分明怨恨曲中论——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西京杂记》: “元帝后宫既多,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 。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画工 乃丑图之,遂不得见。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帝按 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 ,而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 毛延寿弃市。”(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 )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恨
寄寓了对王昭君的深厚同情,也 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 展的怅惘不平之情。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 以自悲也”
怀古咏史诗:
咏史诗是以吟咏和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 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 发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 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 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造成的,她对元帝持 何态度?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怨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 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 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 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 “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 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 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 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 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引出歌咏对象,地灵人杰,好山好水 好姑娘,衬托昭君美好形象。
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昭君的不幸遭 遇?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故乡
心情: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无耻行为的怨恨
诗歌中运用历史事实的写法 ,属于什么手法? ——用典
拓展延伸:
• 《过华清宫》 •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用 典),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 ,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 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 《赤壁》 • 杜牧 •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 寿那般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 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 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 受用,你连亲自挑选的力气都不肯费,也未 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 昏庸糊涂造成的。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一个“空”字,既突出了昭君的遗恨之深, 又将诗人的同情之意、悲愤之感、伤悼之情 传达得淋漓尽致。“月夜魂”是对故土深沉 的爱。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悲 剧 凄 凉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作胡语: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 歌”,感叹在汉宫受到的冷遇。 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总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 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 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 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 “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 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主旨: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 君相似,借史抒情——作者在咏叹昭 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 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 了自己深沉的怨恨。但他不敢明说, 所以此诗借昭君遗恨绝域,来抒写自 己的悲愤,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曲折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复不得施 展的怅惘。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 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 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 题“咏怀”二字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 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 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 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 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昭君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 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 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 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 “悲昭君以自悲也”
寄寓昭君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思念故土、 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 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有合作 ——明人胡震亨《杜诗通》 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杨伦《杜诗镜铨》 你同意哪一个人的观点,为什么?
昭君昭君虽是一女子,但身行万里, 冢留千秋,心与祖国同在,名随诗乐长存。
赴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边境民族团结友好使者的形象、女 中豪杰
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何时得见汉朝使,为妾传书斩画师。 —— 崔国辅《王昭君》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白居易《王昭君》
心怀怨恨、心念旧主的小女子形象
杜甫《咏怀古迹》中昭君是一个充满怨恨的小女 子形象,杜甫为什么要赋予昭君这样的艺术特点 呢? 写作背景: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琯 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 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 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 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 慨自己的不幸,以昭君自比,悲叹自己仕途的 不得志。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 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 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 “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 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 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 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
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什么?
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 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 及汉元帝的昏庸糊 涂的怨恨。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昭君墓碑文 但使边城静,娥眉敢爱身。 千秋青冢在,犹是汉宫春。 ——(明)莫止《昭君曲》
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 后来诸家.总不能及 ———清人李子德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欧阳修 《再和明妃曲》
“ 沉 鱼 ” 西 施 ——
“ 落 雁 ” 王 昭 君
——Βιβλιοθήκη “ 闭 月 ” 貂 蝉 ——
“ 羞 花 ” 杨 玉 环 ——
• 《咏怀古迹》是 一组结构严密的 七言律诗,共五 首,每首各咏一 古迹,依次是庾 信故居、宋玉故 居、昭君村、先 主庙、武侯庙, 都是借古迹抒发 诗人的身世之感。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 法(释含义、明手法) •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 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 境/表感情/谈作用)
• “一去”对“独留”: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 “紫台”对“青冢”: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 “朔漠”对“黄昏”:和北方无边的大漠连在一 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空旷凄清! • “黄昏”又可以做空间解释: • “黄”——漫漫黄沙;“昏”——一旦黄沙扬起, 大漠昏暗在昏天暗地中,“独留”的“青冢”更 显凄凉、孤寂,让人同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hè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zhǒng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这首诗中, 你读出了昭君 怎样的心事? (找出其中点明
仔细揣摩,本诗中你认为还有哪些 字用得好?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独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 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 心灵的孤独之情。
“环珮空归月夜魂” 空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 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 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 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 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 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 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