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系统理论实验性能分析

自控系统理论实验性能分析
自控系统理论实验性能分析

摘要

在现代工程中的许多领域中,为了减轻对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控制质量以及完成人工无法实现的任务,需要由机器来代替人的工作,实现对生产过程及各种设备的自动控制。实际上,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自动控制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通过对各种机器,各种物理参量、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直接造福于社会。

关键字:质量、代替、参量、造福社会

目录

摘要………………………………………………………………………………………

第1章前言……………………………………………………………………

1.1课题背景………………………………………………………………………

1.2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概述与时域分析……………………………………………………………….

2.1 自动控制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

2.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2.3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2.4 系统性能指标…………………………………………………………………

2.5 一阶系统性能分析………………………………………………………….

2.6 二阶系统性能分析…………………………………………………………

2.7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第3章实验原理…………………………………………………………………….

3.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

3.2 二阶系统的性能瞬时响应分析………………………………………………….

第4章液位控制系统…………………………………………………………………

4.1 液位控制…………………………………………………………………………

4.2 系统工作原理……………………………………………………………………

4.3 控制回路硬件图………………………………………………………………

4.4 系统硬件设计…………………………………………………………………

4.5 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4.6 设备连接…………………………………………………………………………

4.7 PID控制程序设计.................................................

第5章自动控制毕业论文设计总结………………………………………………….

谢辞…………………………………………………………………………………………

参考文献…………………………………………………………………………………

第1章前言

1.1 课题背景

控制论一词 Cybernetics,来自希腊语,原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因此“控制”这一概念本身即反映了人们对征服自然与外在的渴望,控制理论与技术也自然而然地在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中发展起来。

1)1959 年,苏联学者庞德亚金(L.S. Pontryagin)等学者创立了极大值原理,并找出最优控制问题存在的必要条件,该理论解决控制量有约束情况下的最短时间控制问题,提供方法。 2)1953-1957 年间,美国学者贝尔曼(R.Bellman)创立了解决最优控制问题的动态规律,并依据最优性原理,发展了变分学中的 Hamilton -Jaccobi 理论 3)1959 年,卡尔曼(R.E.Kalman)提出了滤波器理论,1960 年卡尔曼对系统采用状态方程得描述方法,提出了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证明了二次型性能指标下线性系统最有控制的充分条件,进而提出了对于估计与预测有效地卡尔曼滤波,证明了对偶性。 4)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欧文斯(D.H.Owens)和麦克法轮(G.J.MacFarlane)研究了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5)20 世纪 70 年代奥斯特隆姆(瑞典)和朗道(法国,https://www.360docs.net/doc/3812772981.html,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应用反面做出了贡献。 4、主要成果现代控制理论的提出,促进了非线性控制、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鲁棒性控制、智能控制等分支学科的发展。进而为解决因工业过程的复杂性而带来的困难。

1)60 年代初期,Smith 提出采用性能模式识别器来学习最优控制法以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2)1965 年 Zadeh 创立模糊集和论,未解决负载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3)1966 年,Mendel 提出了“人工智能控制”的概念。 4)1967 年,Leondes 和 Mendel 正式使用“智能控制”,标志着智能控制思路已经形成。70 年代初期,傅京孙、Gloriso 和 Saridis 提出分级递阶智能控制。并成功应用于核反应、城市交通控制领域。 5)年代中期, 70 Mamdani 创立基于模糊语言描述控制规则的模糊控制器,并成功用于工业控制。 6)80 年代以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对智能控制器着促进作用现代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和大系统理论。

1.2本文的研究内容

1)最基本的控制方式有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实行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相对较低。自动控制原理中主要讨论闭环控制方式,其只要特点是

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稳定性问题较为突出。

2)根据需要,可将自动控制系统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本文主要讨论线性定常系统。

3)本文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系统。

4)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是时域分析法重点分析的两类系统,一般称为低阶系统。对于一般的高阶系统,可用劳斯判据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用终值定理来计算稳态误差。如果一个高阶系统的特性近似于一个一阶或者二阶系统,则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先将其降阶为一阶或者二阶系统,然后按一阶或者二阶系统进行动态分析。

5)系统能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是系统稳定。劳斯判据是判断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若系统属于结构不稳定,则可通过附加控制装置的方法,使系统变为结构稳定系统。例如用比例反馈来包围有积分作用的环节,从而改变环节的积分性质,以及在前向通道中增加比例微分环节等方法。

第2章概述与时域分析

本文将简介有关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以及有关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

2.1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

1.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得表征受控对象物理特征的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如图:

图中,由控制器与检测元件组成的控制装置以及受控对象为物理装置,而给定值和被控制量均为一定形式的物理量。

由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的目的,自动控制系统由控制装置和受控对象构成。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设计则是自动控制院里的主要任务。

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如下所述。

1)开环控制

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相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相应的控制系统成为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的特点是,系统结构和控制过程均很简单,但由于这类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差,控制精度较低,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开环控制一般用于控制性能要求不高的场合。

2)闭环控制

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相联系,既有被控量对控制过程的影响,这种控制称为闭环控制,相应的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的特点:

a 由于系统的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故这种控制常称为偏差控制,又称反馈控制。

b 这类系统具有传输两种信号的通道:有给定值至被控量的通道称为前向通道;由被控量至系统输入端的通道称为反馈通道。

c 不论取什么物理量进行反馈,作用在反馈环内前向通道上的绕动所引起的被控量的偏差值,都会得到减小或消除,是得系统能基本控制这些绕动。正是由于这种特性,是得闭环控制系统在控制工程中得到了广范的应用。但若涉及调试不当,闭环控制系统易产生震荡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自动控制原理中所讨论的系统主要是闭环控制系统。

3)复合控制

反馈控制是在外部(给定或绕动)作用下,系统的被控量发生变化后才进行相应调节和控制的,在受控对象具有较大时滞的情况下,其控制作用难以及时影响被控制量,进而形成快速有效地反馈控制。前馈补偿控制则是在测量出外部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与外部作用相反的控制量,该控制量与相应的外部作用共同作用的节骨,使被控制量基本不受影响,即在偏差产生之前就进行了防止偏差产生的控制。在这种控制方式中,由于被控量对控制过程不产生任何影响,故它也属于开环控制。

2.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由线性微分方程或线性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由非线性方程所描述的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

2)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

若系统方程的系数不是时间变量的函数,则称此类系统为定常系统,否则称为时变系统。

3)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4)恒值系统、随动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2.3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在控制过程中,一个理想的控制系统,始终应使其(输出)被控量与(输入)给定值对应相等。但是,由于机械部分质量、惯量的存在,电路中储能元件的存在以及能

源功率的限制,是得运动部件的加速受到控制,其速度和位置难以瞬时变化。所以,当给定值变化时,被控量不可能立即跟上给定值的变化,而需要经过一个过渡过程。所谓动态过程就是指系统受到外加信号(给定值或扰动)作用后,被控量随时间变化的全过程。

动态过程可以反映系统内在的性能好坏,而常见的评论系统优劣的性能指标也就是动态过程中定义出来的。对系统的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

1)稳定性

稳定性一般可以这样来表述: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震荡倾向和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一个处于某平衡状态的线性定常系统,若在外部作用下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而当外部作用消失后,系统仍能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则称该系统是稳定的。否则,系统不稳定,不稳定的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

2)快速性

快速性可以通过动态过程时间的长短来表征,过渡时间时间越短,表明快速性越好,反之亦然。

3)准确性

准确性是由输入给定值与输出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Ess来表征的。途加恒值给定信号时准确性反映了系统在一定外部信号作用下的稳定精度。若系统的最终误差为零,则称为无误差系统,否则称为有差系统。

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往往是相互制约的。

2.4 系统控制指标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可以通过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来表现,而对系统的评价也是透过这一过程来进行的。系统的动态响应不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还与系统的初始状态以及输入信号有关。典型的输入信号一般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a 这些信号具有一定代表性,且其数学表达式简单,一边与数学分析与处理。

b 这些信号易于在实验室条件下获得。

在控制工程中常采用以下五种信号作为典型的输入信号。

1)阶跃信号

阶跃信号表示瞬间突变,然后保持的信号。当Ro=1时所描述的信号称为单位阶跃信号。

2)斜坡信号

斜坡信号表示由零值开始,随时间t线性增长的信号。当νo=1时所描述的信号称为

单位斜坡信号。

3)抛物线信号

抛物线信号亦称等加速度信号,它表示随时间t以等加速度增长的信号。当αo=1时所描述的信号称为单位抛物线信号,亦称单位等加速度信号。

4)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是一个持续时间极短的信号。

5)正弦信号

正弦信号是一种周期变化的信号,在交流供电电源,信号的频谱分析中主要用到这种信号。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为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指标,动态性能指标又可分为跟随性能指标和抗扰性能指标,在自控原理中所讨论的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一般指跟随性能指标。

跟随性能指标是在给定信号r(t)的作用下,系统输出c(t)的变化情况,抗扰性能指标是指控制系统的稳态运行中受到扰动作用,经历一段动态过程后,又能达到新的稳态,则系统在扰动作用下的变化情况,稳态性能指标指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的稳态精度,常用稳态误差еss来表述。

2.5 一阶系统性能分析

当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一阶微分方程式时,称其为一阶系统。

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输出响应称为单位阶跃响应,系统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输出响应称为单位斜坡相应,系统在单位脉冲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称为单位脉冲响应,在第三章有原理图。

2.6 二阶系统性能分析

由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成为二阶系统,对于一般的二阶系统来说,其系统参数与标准式的参数ξ、ωn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这样,只要分析出二姐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与标准式参数ξ、ωn间的关系,便可由一般二阶系统的参数求得其动态性能指标。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分为⑴ξ>1 过阻尼,系统输出随时间t单调上升,无震荡和超调;⑵ξ=1 临界阻尼,输出响应曲线无震荡和超调,系统稳定;⑶0<ξ<1欠阻尼,二阶系统在欠阻尼的响应为衰减振荡波形,必然存在超调;⑷ξ=0,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等幅振荡波形。

一阶和二阶系统是时域分析法重点分析法的两类系统,一般称为低阶系统。对于一般的高阶系统,可用劳斯判据系统的稳定,用终值定理来计算稳态误差。如果一个高

阶系统的特性近似于一阶或二阶系统,则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先将其降阶为一阶或者二阶系统

2.7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系统稳定性、快速性和稳态性能对系统参数的要求是矛盾的,在系统参数的要求是矛盾的,在系统参数的选择无法同时满足几方面的性能要求时,可采用在前向通道中加比例微分环节以及增加输出量的微分负反馈措施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使系统能同时满足几方面的要求。

系统能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是系统稳定。劳斯判据是判断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常用方式。若系统属结构不稳定,则可通过附加控制装置的方法,使系统变为结构稳定系统。例如用比例反馈来包围有积分作用的环节,从而改变环节的积分性质,以及在前向通道中增加比例微分环节的方法。

劳斯稳定判据:若特征方程式的各项系数都大于零(必要条件),且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均为正值,则所有的特征根均位于s左半平面,相应的系统是稳定的。否则,系统为不稳定或临界稳定,实际上,临界稳定也属于不稳定。劳斯表中第一列元素符号改变的次数等于该特征方程的正实部根的个数。

第3章实验原理

3.1.1实验目的

1、掌握比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

3、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特性的影响。 3.1.2 实验仪器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3.1.3 实验原理

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3-1-1所示。图中Z1和Z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R 、C 构成。

Z2

图3-1-1 运放反馈连接

基于图中A 点为电位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3-1得:

21

()o i u Z

G s u Z =

=-(1-1) 由上式可以求得下列模拟电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单位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

实验模拟电路见图3-1-2所示

R

图3-1-2 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及响应曲线

传递函数:2

1

()R G s K R =-

=-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

(1) R 1=100K R 2=100K (2) R 1=100K R 2=200K 2、 惯性环节

实验模拟电路见图3-1-3所示

图3-1-3 惯性环节模拟电路及响应曲线

传递函数:2

212211211()11

R CS R Z R K CS G s Z R R R CS TS +=-=-=-=-++

阶跃输入:-2V

实验参数:

(1)R

1=100K R

2

=100K C=1μf

(2)R=100K R

2

=100K C=2μf

3、积分环节

实验模拟电路见图3-1-4所示

图3-1-4 积分环节模拟电路及响应曲线

传递函数:2

1111

()Z CS

G s

Z R RCS TS

=-=-=-=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

(1)R=100K C=1μf

(2)R=100K C=2μf

4、比例微分环节

实验模拟电路见图3-1-5所示

图3-1-5 比例微分环节模拟电路及响应曲线

传递函数:2

22111

1

1()(1)(1)1

D Z R R

G S R CS K T S R Z R CS R CS

=-

=-=-+=-++

其中 T D =R 1C K=1

2

R R 阶跃输入信号:-2V 实验参数:

(1) R 1=100K R 2=100K C=1μf (2)R 1=100K R 2=200K C=1μf 3.1.4 思 考

1、用运放模拟典型环节时,其传递函数是在哪两个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 答:运算放大器开环放大倍数K0很大,运算放大器输入阻抗很高。

2、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为积分环节?在什么条件下,又可以视为比例环节?

答:惯性环节的特点是,当输入x(t)作阶跃变化时,输出y(t)不能立刻达到稳态值,瞬态输出以指数规律变化。而积分环节,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输出为输入对时间的积分,输出y(t)随时间呈直线增长。

当t 趋于无穷大时,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当t 趋于0时,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比例环节。

3.2 二阶系统的性能瞬态响应分析 3. 2. 1 实验目的

1、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ξ=1, 0<ξ <1, 和ξ > 1三种状态下的单

位阶跃响应。

3、分析增益K 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P 、峰值时间tp 和调

整时间ts 。

4、研究系统在不同K 值时对斜坡输入的稳态跟踪误差。

5、学会使用Matlab 软件来仿真二阶系统,并观察结果。

3. 2. 2 实验仪器

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数字存储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只;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3. 2. 3 实验原理

图3-2-1为二阶系统的原理方框图,图3-2-2为其模拟电路图,它是由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和反号器组成,图中K=R 2/R 1, T 1=R 2C 1,T 2=R 3C 2。

3-2-1 系统原理框图

图3-2-2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

由图3-2-2求得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

12

22

122112

/() (1)()/O i K TT U S K U S TT S T S K S T S K TT ==++++ :而二阶系统标准传递函数为

(1)(2), 对比式和式得

n ωξ==

12 T 0.2 , T 0.5 , n S S ωξ===若令则。调节开环增益K 值,不仅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 和ξ的值,可以得到过阻尼(ξ>1)、临界阻尼(ξ=1)和欠阻尼(ξ<1)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1)当K >0.625, 0 < ξ < 1,系统处在欠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2) +2+=222n

n n S S )S (G ωξωω

式中图3-2-3为二阶系统欠阻尼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图3-2-3 0 < ξ < 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2)当K =0.625时,ξ=1,系统处在临界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

如图3-2-4为二阶系统工作临界阻尼时的单位响应曲线。

图3-2-4 ξ=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3)当K < 0.625时,ξ> 1,系统工作在过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临界阻

尼时的单位阶跃响应一样为单调的指数上升曲线,但后者的上升速度比前者缓慢。

3. 2. 4 实验内容与步骤

1、根据图1-1,调节相应的参数,使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令ui(t)=1V ,在示波器上观察不同K (K=10,5,2,0.5)时的单位

e

t

n o n t t u ωω-+-=)1(1)

()

1S 2.0(S 5.0K

)S (G +=

阶跃响应的波形,并由实验求得相应的σp 、t p 和t s 的值。

3、调节开环增益K ,使二阶系统的阻尼比707.02

1==ξ ,观察并记录此时的单位

阶跃响应波形和σp 、t p 和t s 的值。

4、用三角波或输入为单位正阶跃信号积分器的输出作为二阶系统的斜坡输入信号。

5、观察并记录在不同K 值时,系统跟踪斜坡信号时的稳态误差。 3. 2. 5 实验思考题

1、如果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会在实验中产生什么后果?

答:阶跃信号幅值的大小选择应适当考虑。过大会使系统动态特性的非线性因素增大,使线性系统变成非线性系统;过小也会使系统信噪比降低并且输出响应曲线不可能清楚显示或记录下来。

2、在电子模拟系统中,如何实现负反馈和单位负反馈?

Z2

答: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接反馈电路如上图所示,当Z1、Z2不等时,就是负反馈,当Z1、Z2相等时,就是单位负反馈。

第4章 液位控制系统

4.1 液位控制

液位控制是工业中常见的过程控制,它对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单容液位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滞后,耦合等特征,能够很好的模拟工业过程特征。对于液位控制系统,常规的PID 控制采用固定的参数,难以保证控制适应系统的参数变化和工作条件变化,得不到理想效果,模糊控制具有对参数变化不敏感和鲁棒性强等特征,但控制精度不太理想。如果将模糊控制和传统的PID 控制两者结合,用模糊控制理论来整定PID 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微分系统,就能更好的适应控制系统的参数变化和工作条件的变化。

本课程设计所控制的是单容下水箱液位,根据控制系统要求,设计采用过程控制器件液位变送器、电动调节阀以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成单回路闭环控制系统。从而熟悉PID 算法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和闭环回路调节系统的设计方法。

4.2 系统工作原理

整个液位控制系统采用典型的反馈式闭环控制,液位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

图4-2-1

为单回路上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

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

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恒定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上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工业智能仪表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当一个单回路系统组成好以后,如何整定好控制器参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际问题。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 )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 )调节器,由于积分的

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 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 )调节器是在PI 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 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 、PI 、PID 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4-2-2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4-2-2 P 、PI 和PID 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4-2-1 液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4.3 控制回路硬件图

如图4-3-1所示,水介质由泵P102从水箱V104中加压获得压头,经由调节阀FV101进入水箱V103,通过挡板QV16回流至水箱V104而形成水循环;其中,水箱V103的液位由LT103测得,用调节手挡板QV16的开启程度来模拟负载的大小。本例为定值自动调节系统,FV101为操纵变量,LT103为被控变量,采用PID调节来完成。

需要全打开的手阀:QV102、QV105;

需要全关闭的手阀:QV103、QV104、QV107、QV109;

挡板开度:QV1160.5cm。

图4-3-1 单容下水箱液位调节阀PID单回路控制

4.4 系统硬件设计

根据系统的硬件回路图(图4-3-1)可作出液位控制系统的原理结构图如图4-4-1所示:

从系统的原理结构中可看出本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控制对象(上水箱)、液位

检测装置、执行装置(电动调节阀)、控制器(PLC)、上位机PC。系统结构示意框图如图

4-4-2所示:

4.5 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如图4-5-1所示,计算机与可编程控制器构成主、从结构形式,计算机为主机,计算机控制软件完成用户界面的设计,控制算法的设计,以及完成与PLC 的串行通讯。可编程控制器为从机,并带有A/D 、D/A 转换器,计算机可通过串口读入可编程控制器中A/D 转换结果,在本系统中代表液位检测值;计算机可通过串口写出控制量到可编程控制器,由可编程控制器自动完成D/A 转换,转换结果为4~20mA 电流,控制电动流量伺服阀的开度,从而控制水箱入水量。

4.6 设备连接

设备连接图如图4-6-1所示,PLC 的模拟输入输出为标准4~20mA 电流信号,此外,标准模块伺服阀、DDM 和传感器也都为标准4~20mA 电流信号接口。转接面板提供普通导线到标准七芯电缆之间的接口。

4.7 PID 控制程序设计

PID 原理S7—200系列PLC 的PID 指令采用的是位置式输出的PID 控制算法:

u (k ) = Kc{e(k)+(Ts/Ti)*Σe(k) +(Td/Ts)* e(k) }

可得到: Mn = Kc*(SPn -PVn)+Kc*(Ts/Ti)*∑=n

k 1

(SP k -PV k )

+Kc*(Td/Ts)*[(SPn —PVn)-(SPn -PVn-1)]

串行通讯线

图4-5-1 控制系统的组成

七芯电缆

图4-6-1设备连接图

=Kc*(SPn-PVn)+Kc*(Ts/Ti)*(SPn-PVn)

+Kc*(Td/Ts)*[PV

n-1

—PVn]+Mx

式中:e = SPn-PVn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共9个参数,即:

设定值:SPn,是控制目标值,即期望的液位值,运算时采用归一化值;

1个输入:PVn,为当前测量值,应在PID运算前,在应用程序中被归一化;

1个输出:Mn,即PID控制算法的运算结果,为归一化值;

采样时间:Ts,也是常数,单位为秒;

3个PID运算参数: Kc、Ti、Td分别为比例、积分、微分三个参数,Ti、Td的单位为分。2个中间结果参数:PVn-1为上一次的归一化测量值;Mx是计算中的中间参量,是积分之和。可见,9个参数中有:1个输出变量,1个输入变量,5个常数,2个中间变量。设定值SPn、采样时间Ts和3个PID参数共5个常数应事先确定,并在程序初始化时、或在每次执行PID模块指令前,存放到数值存储区,以供调用。

其中:Kc为比例系数

Ts 采样时间

T I 积分时间T

d

微分时间

SPn给定值

PVn测量值

Mn输出结果(归一化值)

需要预置五个参数:SPn Kc T

I T

d

Ts

(Kc、Ti、Td是要计算出的值,与被控对象的特性有关。) T

d

采样时间Ts取为0.1秒;用扩充响应曲线法将Kc、Ti、Td估算出来。

4.2 A/D、D/A转换控制环节

由于PLC处理数字量,所以要先将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就是要将其变成双精度数PLC 才能接受,具体见下边程序;由于调节阀的输入是连续的模拟量,需要将其经过D/A转换从PLC输出连续量。

4.3 PID控制程序

OB1

LD SM0.1 //首次扫描时SM0.1位打开,用于调用初始化子例行程序

CALL SBR_0 //调用子程序SBR_0

SBR_0

LD SM0.0 //当系统处于RUN模式时,SM0.0始终打开(既SM0.0=1)

MOVR 0.75, VD104 //装入给定值75%

MOVR 0.5, VD112 //装入回路增益0.5

MOVR 0.1, VD116 //装入采样时间0.1s

MOVR 12.0, VD120 //装入积分时间12分钟

MOVR 0.0, VD124 //关闭微分作用

MOVB 100, SMB34 //100ms放入特殊内存字节SMB34,用于控制中断0的时间间隔ATCH INT_0, 10 //调用中断程序

ENI //全局性启用中断

INT0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 一、填空题:(24分2分/空) 1、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2、移液管移取溶液时,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应用_右__手食指堵住管口。 4、标定EDTA溶液时,若控制pH=5,常选用___XO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若控 制pH=10,常选用_EBT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5. 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滴定接近终点时, 应控制半滴加入,加入半滴溶液的方法是轻轻转动旋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吹洗。;滴定完毕进行读数时,应将滴定管取下视线应与__欲读刻度线平行。__。 6.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7.NaOH 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2,若以此NaOH 溶液滴定H3PO4至第二个计量点, 则H3PO4的分析结果将偏高。 二、判断题:(8分2分/题) 1.测定水的硬度时,需要对Ca、Mg进行分别定量。(×) 2.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3.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4.以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液中的总碱量时,滴定管的内壁挂液珠,会使分析结果偏低。(√) 三、简答:(68分) 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14分) 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2.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为什么不计滴定体积?能否用不知道准确浓度的Zn2+溶液滴定?实验中使用的EDTA需不需要标定?(15分) 答: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的是置换滴定法,只要计量从AlY-中置换出的EDTA,而不需要对与Al3+反应后过量的EDTA计量,滴定过量的EDTA可以,滴定置换出的EDTA不行。 实验中使用的EDTA不需要标定。 3.为下列操作选用一种合适的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说出名称和规格:(14分) 1) 准确称取0.6克待测定样品,溶解,定溶到100.0ml; 2) 移取25.00mlHCl溶液,用0.1mol·L_1标准溶液滴定。 答:1)分析天平,100ml容量瓶。 2)25ml移液管,50ml碱式滴定管。 4.有一碱液,可能含有NaOH、Na 2CO 3 或NaHCO 3 ,也可能是其中两者的混合物。 今用盐酸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消耗盐酸体积为V 1 ;当加入甲基橙指示剂, 继续用HCl溶液滴定,又消耗HCl体积为V 2 ,试判断下列五种情况下,混合碱中存在的成分是什么?(15分) (1)V 1=0;(2)V 2 =0;(3)V 1 >V 2 ;(4)V 1 <V 2 ;(5)V 1 =V 2 。 答:(1)V 1=0:存在NaHCO 3 (2)V 2 =0:存在NaOH (3)V 1>V 2 :存在NaOH和Na 2 CO 3 (4)V 1 <V 2 存在Na 2 CO 3 和NaHCO 3 (5)V 1=V 2 存在Na 2 CO 3 5.简述KMnO4溶液的配制方法。(10分) 称取计算量固体KMnO4于计算量体积水中,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状态1h,冷却后,用微孔玻璃漏斗(3号或4号)过滤。滤液储存于棕色试剂瓶中。将溶液在室温条件下静置2~3天后过滤备用。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时段: 成绩: 工学院自动化系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MATLAB 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桌面和命令窗口,初步了解SIMULINK 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动态特性,加深对各典型环节响应曲线的理解。 3.定性了解各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K R K R R R Z Z s G 200,1002)(211 212==-=-=- = 其对应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如图1-3所示。 三、实验内容 按下列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建立相应的SIMULINK 仿真模型,观察并记录其单位阶跃响应波形。 ① 比例环节1)(1=s G 和2)(1=s G ; ② 惯性环节11)(1+= s s G 和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s s G =)(1 ⑤ 比例+微分环节(PD )2)(1+=s s G 和1)(2+=s s G ⑥ 比例+积分环节(PI )s s G 11)(1+=和s s G 211)(2+=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图1-3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SIMULINK 图形

①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s G 和2)(1=s G ② 仿真模型及波形图11)(1+= s s G 和1 5.01)(2+=s s G 11)(1+= s s G 1 5.01 )(2+=s s G ③ 积分环节s s G 1)(1= ④ 微分环节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I (下) 基本知识问答 1指出下列情况中各会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采取什么方法避免? 答:(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2) 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3) 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4)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5) 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通过做空白试验消除。 (6)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偶然误差。 (7) 某人对终点颜色的观察偏深或偏浅:系统误差中的主观误差,通过严格训练,提高操作水平。 (8) 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9) 移液管移液后管尖残留量稍有不同:偶然误差。 (10) 灼烧SiO2沉淀时温度不到1000C :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答: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方法误差、试剂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方法误差可 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消除;试剂误差可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消除;仪器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来消除;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操作水平予以避免。 3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怎样衡量准确度与精密度? 答: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精密度高不一 定准确度高,而准确度高,必然需要精密度也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 低,说明测定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4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土0.2mg,如果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量 1.000g时,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 答: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为: E 0.0002 100% 0.4% 0.0500 称取试样的质量为1.000g,相对误差为: E 0.0002 100% 0.02% 1.000 这些数值说明对同一仪器来说,所称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5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土0.02mL ,如果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 2.50mL ,读数的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滴定时用去25.00mL ,相对误差又是多少?相对误差的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0.02 答: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2.50mL,相对误差为:E1 100% °8% 2.50 0.02 滴定用去标准滴定溶液25.00mL ,相对误差为:E2 亦亦100% °.08%这说明使用滴定管时,滴定所用体积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6 化验室常用的普通试剂和指示剂溶液通常采用何种浓度表示方式?如何配制? 答:普通试剂和指示剂溶液常采用质量浓度表示。有的指示剂用量较少,可以质量浓度的分倍数表示。由于它们对浓度的准确度要求不高,所以配制十分方便,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放入烧杯中以适量溶剂溶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项目:典型环节的时域相应 实验地点:自动控制实验室 实验日期:2017 年 3 月22 日 指导教师:乔学工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特性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TDN-ACC+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相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PC 机一台,TD-ACC+(或TD-ACS)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 (P)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K S Ui S Uo =) () ( (3)阶跃响应:) 0()(≥=t K t U O 其中 01/R R K =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 ① 取R0 = 200K ;R1 = 100K 。 ② 取R0 = 200K ;R1 = 200K 。

2.积分环节 (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TS S Ui S Uo 1 )()(= (3)阶跃响应: ) 0(1)(≥= t t T t Uo 其中 C R T 0= (4)模拟电路图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 取R0 = 200K ;C = 1uF 。 ② 取R0 = 200K ;C = 2uF 。

1 Uo 0t Ui(t) Uo(t)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0.4s 1 Uo 0t Ui(t) Uo(t) 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0.4s 10V 无穷 3.比例积分环节 (P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 (5)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 ①取 R0 = R1 = 200K;C = 1uF。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 ②取 R0=R1=200K;C=2uF。 K 1 + U i(S)+ U o(S) + Uo 10V U o(t) 2 U i(t ) 0 0 .2s t Uo 无穷 U o(t) 2 U i(t ) 0 0 .2s t

自动控制原理MATLAB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 MATLAB 及仿真实验(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时域分析,包括典型响应、判断系统稳定性和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 二、预习要点 1、 系统的典型响应有哪些? 2、 如何判断系统稳定性? 3、 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些? 三、实验方法 (一) 四种典型响应 1、 阶跃响应: 阶跃响应常用格式: 1、)(sys step ;其中sys 可以为连续系统,也可为离散系统。 2、),(Tn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0---Tn 。 3、),(T sys step ;表示时间范围向量T 指定。 4、),(T sys step Y =;可详细了解某段时间的输入、输出情况。 2、 脉冲响应: 脉冲函数在数学上的精确定义:0 ,0)(1)(0 ?==?∞ t x f dx x f 其拉氏变换为:) ()()()(1)(s G s f s G s Y s f === 所以脉冲响应即为传函的反拉氏变换。 脉冲响应函数常用格式: ① )(sys impulse ; ② ); ,();,(T sys impulse Tn sys impulse ③ ),(T sys impulse Y = (二) 分析系统稳定性 有以下三种方法: 1、 利用pzmap 绘制连续系统的零极点图; 2、 利用tf2zp 求出系统零极点; 3、 利用roots 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极点 (三) 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Matlab 提供了求取连续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step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零输入响应函数initial 以及任意输入下的仿真函数lsim.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1-6

实验一MATLAB 仿真基础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实验环境,掌握MATLAB 命令窗口的基本操作。 (2)掌握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命令及模型相互转换的方法。 (3)掌握使用MATLAB 命令化简模型基本连接的方法。 (4)学会使用Simulink 模型结构图化简复杂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计算机;2.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函数tf ( ) 来建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用函数printsys ( ) 来输出控制系统的函数,用函数命令zpk ( ) 来建立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其函数调用格式为:sys = zpk ( z, p, k )零极点模型转换为多项式模型[num , den] = zp2tf ( z, p, k ) 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z , p , k] = tf2zp ( num, den ) 两个环节反馈连接后,其等效传递函数可用feedback ( ) 函数求得。 则feedback ()函数调用格式为: sys = feedback (sys1, sys2, sign ) 其中sign 是反馈极性,sign 缺省时,默认为负反馈,sign =-1;正反馈时,sign =1;单位反馈时,sys2=1,且不能省略。 四、实验内容: 1.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传递函数模型 2.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零极点增益模型 3.将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1 2s 2s s 3s (s)23++++=G )12()1()76()2(5)(332 2++++++= s s s s s s s s G 12s 2s s 3s (s)23++++= G )12()1()76()2(5)(3322++++++=s s s s s s s s G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试题

填空题 1、0.1 mol?L-1的NaH2PO4(pH1)和NH4H2PO4(pH2)两种溶液的pH关系是()。 2、强酸滴定弱碱可选用的指示剂是()。 3、浓度均为1.0 mol?L-1的HCl滴定NaOH溶液突跃范围是pH=3.3~10.7,当溶 液改为0.01 mol?L-1时,其滴定突跃范围是pH=()。 4、欲配pH=4.50缓冲溶液500ml,需冰HAc(pKa=4.75)()mL,NaAc·3H2O (M=126.0)()g。 5、EDTA与金属离子生成螯合物时,其螯合物比一般为()。 6、EDTA与金属离子配位是,一分子的EDTA可提供的配位原子个数是()。 7、在非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 8、条件稳定常数的定义式是K MY′=()。 9、酸效应系数的定义式是αY(H) =()。 10、符合Lambert—Beer′Law的Fe3+—磺基水杨酸显色体系,当Fe3+浓度由C 变为3C时,A将();ε将()。 11、光度法用溶剂做参比液时,测得某试液的透光度为10%;若参比液换为透光 度为20%的标准溶液,其它条件不变,则试液的透光度则为()。 12、在Fe3+存在时,用EDTA测定Ca2+、Mg2+,要消除的Fe3+干扰,最简便的 方法是()。 13、用KMnO4标准溶液测定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指示剂为()等。 14、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大约是()个pH单位。 15、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pKa的关系是()。 16、某酸碱指示剂的pK HIn的关系是()。 17、用HCl标准溶液滴定NH3·H2O时,分别用甲基橙和酚酞作指示剂,耗用 HCl体积分别以V甲和V酚表示,则V甲和V酚的关系是()。 18、空白试验可以消除试剂、溶剂和器皿等引入的杂质所造成的()。 19、对照试验是检查()的有效方法。 20、722型分光光度计的光源是()。 答案 1、pH1>pH2 2、甲基红 3、pH5.3~8.7 4、 5、1∶1 6、6 7、降低 8、 9、 10、增大;不变11、50% 12、配位掩蔽法13、MnO4-—Mn2+ 14、2 15、pH= pK HIn±1 16、pH7.1~9.1 17、V甲>V酚 18、系统误差19、系统误差20、卤钨灯 判断题 ()1、试样不均匀会引起随机误差。 ()2、样品定容是溶剂超过容量瓶的刻度线不会引起随机误差。 ()3、仪器示值不稳会引起随机误差。 ()4、容器未洗干净会引起随机误差。 ()5、校准测量仪器可减小系统误差。

(完整版)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 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和NaOH 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 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而HCl的浓度不定, 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 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 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 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 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 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因此加入的水不需要非常准确。所以可以用量筒量取。 3.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如果基准物质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4.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问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NaOH滴定HCl,若NaOH 溶液因贮存不当吸收了CO2,而形成Na2CO3,使NaOH溶液浓度降低,在滴定过程中虽然其中的Na2CO3按一定量的关系与HCl定量反应,但终点酚酞变色时还有一部分NaHCO3末反应,所以使测定结果偏高。 实验四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一、二阶系统的电子模拟及时域响应的动态测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在电子模拟机上建立典型环节系统模型的方法 3、学习阶跃响应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阶系统的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在不同时间常数T时的响应曲线,测定过渡过程时间T s 2、建立二阶系统电子模型,观测并记录不同阻尼比的响应曲线,并测定超调量及过渡过程时间T s 四、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 一阶系统 系统传递函数: 由电路图可得,取则K=1,T分别取:0.25, 0.5, 1 T 0.25 0.50 1.00 R2 0.25MΩ0.5M Ω1MΩ C 1μ1μ1μ T S 实测0.7930 1.5160 3.1050 T S 理论0.7473 1.4962 2.9927 阶跃响应曲线图1.1 图1.2 图1.3 误差计算与分析 (1)当T=0.25时,误差==6.12%; (2)当T=0.5时,误差==1.32%; (3)当T=1时,误差==3.58% 误差分析:由于T决定响应参数,而,在实验中R、C的取值上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另外,导线的连接上也存在一些误差以及干扰,使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误差。但是本实验误差在较小范围内,响应曲线也反映了预期要求,所以本实验基本得到了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结果可看出,一阶系统阶跃响应是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特征有T确定,T越小,过度过程进行得越快,系统的快速性越好。 二阶系统 图1.1 图1.2 图1.3

系统传递函数: 令 二阶系统模拟线路 0.25 0.50 1.00 R4 210.5 C2 111 实测45.8% 16.9% 0.6% 理论44.5% 16.3% 0% T S实测13.9860 5.4895 4.8480 T S理论14.0065 5.3066 4.8243 阶跃响应曲线图2.1 图2.2 图2.3 注:T s理论根据matlab命令[os,ts,tr]=stepspecs(time,output,output(end),5)得出,否则误差较大。 误差计算及分析 1)当ξ=0.2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 2)当ξ=0.5时,超调量的相对误差==3.7%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 4)当ξ=1时,超调量的绝对误差= 调节时间的相对误差==3.46% 误差分析:由于本试验中,用的参量比较多,有R1,R2,R3,R4;C1,C2;在它们的取值的实际调节中不免出现一些误差,误差再累加,导致最终结果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另外,此实验用的导线要多一点,干扰和导线的传到误差也给实验结果造成了一定误差。但是在观察响应曲线方面,这些误差并不影响,这些曲线仍旧体现了它们本身应具有的特点,通过比较它们完全能够了解阶跃响应及其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不影响预期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 由本实验可以看出,当ωn一定时,超调量随着ξ的增加而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时没有了超调;而调节时间随ξ的增大,先减小,直到ξ达到某个值后又增大了。 经理论计算可知,当ξ=0.707时,调节时间最短,而此时的超调量也小于5%,此时的ξ为最佳阻尼比。此实验的ξ分布在0.707两侧,体现了超调量和调节时间随ξ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图2.2 图2.1 图2.3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1-6

实验一 MATLAB 仿真基础 、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 实验环境,掌握MATLAB 命令窗口的基本操作。 (2) 掌握MATLAB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命令及模型相互转换的方法。 (3) 掌握使用MATLAB 命令化简模型基本连接的方法。 (4) 学会使用Simulink 模型结构图化简复杂控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 ?计算机;2. MATLAB 软件 三、实验原理 函数tf ()来建立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用函数printsys ()来输出控制系 统的函数,用函数命令zpk ()来建立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其函数调用格式 为:sys = zpk ( z, p, k 零极点模型转换为多项式模型[num , den] = zp2tf ( z, p, k ) 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z , p , k] = tf2zp ( num, den ) 两个环节反馈连接后,其等效传递函数可用 feedback ()函数求得。 则 feedback ()函数调用格式为: sys = feedback (sysl, sys2, sigh 其中sign 是反馈极性,sign 缺省时,默认为负反馈,sign = -1;正反馈时, sig n = 1;单位反馈时,sys2= 1,且不能省略。 四、实验内容: 1.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传递函数模型 2 2 5(s 2) (s 6s 7) 3 3 s(s 1) (s 2s 1) 2. 已知系统传递函数,建立零极点增益模型 s 3 飞 2~ s 2s 2s 1 3 ?将多项式模型转化为零极点模型 5(s 2)2(s 2 6s 7) G(s) s 3 s 3 2s 2 2s 1 G(s) G(s)

分析化学实验理论考试

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要点 滴定分析仪器与基本操作 1.滴定管酸式:装酸、中性、氧化性物质HCI,AgNO3,KMnO4,K2Cr2O7 碱式:装碱、非氧化性物质NaOH,Na2S2O3 (1)检查酸式:活塞转动是否灵活?漏水?涂凡士林碱式:胶管老化?漏水?更换胶管、玻璃珠 (2)洗涤自来水-洗涤液-自来水-蒸馏水 (3)装滴定剂摇匀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4)排气泡,调零并记录初始读数 (5)滴定酸式:勿顶活塞,防漏液用手腕摇动锥形瓶碱式:挤压玻璃珠偏上部位,防气泡。近终点 时,要“半滴”操作-冲洗 (6)观察颜色变化和读数滴定管垂直,视线与刻度平行,读至小数点后两位 2、酸式滴定管的旋塞涂渍凡士林和试漏;碱式滴定管排气泡和试漏。滴定管中灌水至最高标线,10 分钟后观察是否漏水。若有滴漏,酸式滴定管须重新涂油;碱式滴定管需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 3移液管洗涤:自来水-洗涤液-自来水-蒸馏水-润洗润洗润洗润洗2~3次移液-放液(容器倾斜30o-沿器壁垂直放液-停15秒)

5.分析用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石英亚沸蒸馏水、去离子后又蒸馏的水 (一)玻璃仪器的干燥 a、空气晾干,叫又风干。 b、烤干:将仪器外壁擦干后用小火烘烤(不停转动仪器,使其受热均匀)。适用于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的干燥。 c、烘干:将仪器放在金属托盘上置于烘箱中,控制温度在105℃左右烘干。但不能用于精密度高的容量仪器的烘干 d、吹干:用电吹风吹干。 常用洗涤剂 a、铬酸洗液K2Cr2O7-H2SO4:10g K2Cr2O7 +20mL水-加热搅拌溶解-冷却-慢慢加入200mL浓硫酸-贮存于玻璃瓶中。具有强酸性、强氧化性,对有机物、油污等的去污能力特别强。有效:暗红色;失效:绿色。 b、合成洗涤剂、稀HCI、NaOH-KMnO4 ,乙醇-稀HCI ,NaOH/乙醇溶液(去有机物,效果较好) (二、)实验室中意外事故的处理 实验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如发生意外事故可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烫伤可用高锰酸钾或苦味酸溶液揩洗灼烧处,再擦上凡士林或烫伤药膏。 受强酸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学号姓名 时间 2014年10月21日 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实验三闭环电压控制系统研究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例展示,认识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及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 (2)会正确实现闭环负反馈。 (3)通过开、闭环实验数据说明闭环控制效果。 二、预习与回答: (1)在实际控制系统调试时,如何正确实现负反馈闭环? 答:负反馈闭环,不是单纯的加减问题,它是通过增量法实现的,具体如下: 1.系统开环; 2.输入一个增或减的变化量; 3.相应的,反馈变化量会有增减; 4.若增大,也增大,则需用减法器; 5.若增大,减小,则需用加法器,即。 (2)你认为表格中加1KΩ载后,开环的电压值与闭环的电压值,哪个更接近2V? 答:闭环更接近。因为在开环系统下出现扰动时,系统前部分不会产生变化。故而系统不具有调节能力,对扰动的反应很大,也就会与2V相去甚远。 但在闭环系统下出现扰动时,由于有反馈的存在,扰动产生的影响会被反馈到输入端,系统就从输入部分产生了调整,经过调整后的电压值会与2V相差更小些。 因此,闭环的电压值更接近2V。 (3)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控制系统设计中主要设计哪一部份? 答:应当是系统的整体框架及误差调节部分。对于一个系统,功能部分是“被控对象”部分,这部分可由对应专业设计,反馈部分大多是传感器,因此可由传感器的专业设计,而自控原理关注的是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因此,控制系统设计中心就要集中在整个系统的协调和误差调节环节。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各种实际物理装置(如电子装置、机械装置、化工装置等)在数学上的“相似性”,将各种实际物理装置从感兴趣的角度经过简化、并抽象成相同的数学形式。我们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必研究每一种实际装置,而用几种“等价”的数学形式来表达、研究和设计。又由于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对数学而言,不能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物理属性,这给我们分析和设计带来了困难。所以,我们又用替代、模拟、仿真的形式把数学形式再变成“模拟实物”来研究。这样,就可以“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实际上,在后面的课程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将面对不同的实际物理对象,而“模拟实物”的实验方式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我们就是用下列“模拟实物”——电路系统,替代各种实际物理对象。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73809

-150-100 -50 50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 1、比例环节 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 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入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 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 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 (1)T=0.1(0.033)时,C=1μf (0.33μf ),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 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 i f i o R R U U -=TS 1 CS R 1Z Z U U i i f i 0-=-=-=15 20

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 K = R f /R 1,T = R f C, (1) 保持K = R f /R 1 = 1不变,观测T = 0.1秒,0.01秒(既R 1 = 100K,C = 1μf , 0.1μf )时的输出波形。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 较为接近。 T=0.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 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 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2) 保持T = R f C = 0.1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K=1时波形即为(1)中T0.1时波形 K=2时,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如下结果: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 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2,实验值4.30/2.28, 1 TS K )s (R )s (C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2)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3) 三、实验现象分析 (5) 方法一:matlab程序 (5) 方法二:multism仿真 (12)

方法三:simulink仿真 (17) 实验二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21) 一、确定图3系统的根轨迹的全部特征点和特征线,并绘出根轨迹 (21) 二、根据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闭环稳定性 (22) 三、如何通过改造根轨迹来改善系统的品质? (25) 实验三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33) 一、绘制图1. 图3系统的奈氏图和伯德图 (33) 二、分别根据奈氏图和伯德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37) 三、在图4中,任取一可使系统稳定的R值,通过实验法得到对应的伯德图,并据此导 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38) 实验四、磁盘驱动器的读取控制 (41) 一、实验原理 (41)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41) (一)系统的阶跃响应 (41) (二) 系统动态响应、稳态误差以及扰动能力讨论 (45) 1、动态响应 (46) 2、稳态误差和扰动能力 (48) (三)引入速度传感器 (51) 1. 未加速度传感器时系统性能分析 (51) 2、加入速度传感器后的系统性能分析 (59) 五、实验总结 (64) 实验一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 析

一、 实验目的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ξ、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Routh 判据,用Routh 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 实验原理及内容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 结构框图:见图1 图1 (2) 对应的模拟电路图 图2 (3) 理论分析 导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开环增益0 1 T K K = 。 (4) 实验内容 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 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在此实验中(图2), s 1T 0=, s T 2.01=,R 200 K 1= R 200 K =?

分析化学实验理论考试选择题及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理论考试选择题及答案(3) 三、选择题 1、根据有效数字计算规则,213.64+4.4+0.3244的有效数字的位数是(C ) A. 2位 B. 3位 C. 4位 D. 5位 2、下面数值中,有效数字为4位的是(A ) A.ω(CaO)=25.30 B. pH=11.30 C.π=3.141 D. 1000 (有效数字:分析过程中实际能观测到的数字,其中包括一位可疑数) 3、准确度的常用表示方法是(D ) A. 平均偏差 B. 相对平均偏差 C. 变异系数 D. 相对误差 4、精密度的常用表示方法是(D ) A. 绝对误差 B. 相对误差 C. 偏差 D. 标准偏差 5、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是(C) A. 进行仪器校正 B. 做对照试验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做空白试验 6、指示剂在某溶液中显碱性,则溶液为(D ) A. 碱性 B. 酸性 C. 中性 D. 酸碱性不能确定 7、有关酸碱指示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能指示溶液的确切pH值 B. 显酸色时溶液为酸性 C. 显碱色时溶液为碱性 D. 都是有机酸 8、下列物质的浓度均为0.1000 mol L-1,不能用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的是( D ) A. HCOOH(pKa=3.75) B. HAc(pKa=4.76) C. H2SO4 D. NH4Cl(pKa=9.25) 9、在滴定分析中,所使用的锥形瓶沾有少量蒸馏水,使用前( C ) A. 必须用滤纸擦干 B. 必须烘干 C. 不必处理 D. 必须用标准溶液荡洗2~3次 10、滴定突跃范围一定在偏碱性区的是( C ) A. 必须用滤纸擦干 B. 必须烘干 C. 不必处理 D. 必须用标准溶液荡洗2~3次 11、用无水Na2CO3标定HCl标准溶液,如果Na2CO3未完全干燥,所标定HCl标准溶液的浓度将会(A )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1)

实验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 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 观测比例、惯性和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步骤: 分别按比例,惯性和积分实验电路原理图连线,完成相关参数设置,运行。 ①按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先接比例)。(PID先不接) ②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 i)与阶跃信号的输出端Y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o)接至示波器。 ③按下按钮(或松开按钮)SP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且将结果记下。改变比例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④同理得积分和惯性环节的实际响应曲线,它们的理想曲线和实际响应曲线。 实验数据

实验二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二) 实验目的 1.掌握控制系统中各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及其参数的测定方法。 2.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环节输出性能的影响。 实验仪器 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实验原理 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实验内容及步骤 内容: 观测PI,PD和PID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步骤: 分别按PI,PD和PID实验电路原理图连线,完成相关参数设置,运行 ①按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②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 i)与方波信号的输出端Y相连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o)接至示波器。 ③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的实际响应曲线Uo(t),且将结果记下。改变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及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全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模拟及其阶跃响应分析 一、实验目的 ⑴ 熟悉典型环节的电模拟方法。 ⑵ 掌握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⑴ CAE2000系统(主要使用模拟机,模/数转换,微机,打印机等)。 ⑵ 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内容 1.比例环节的模拟及其阶跃响应 微分方程 )()(t Kr t c -= 传递函数 = )(s G ) () (s R s C K -= 负号表示比例器的反相作用。模拟机排题图如图9-1所示,分别求取K=1,K=2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打印曲线。 图9-1 比例环节排题图 图9-2 积分环节排题图 2.积分环节的模拟及其阶跃响应 微分方程 )() (t r dt t dc T = 传递函数 s K Ts s G ==1)( 模拟机排题图如图9-2所示,分别求取K=1,K=0.5时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打印曲线。 3.一阶惯性环节的模拟及其阶跃响应 微分方程 )()() (t Kr t c dt t dc T =+ 传递函数 1 )(+=TS K S G 模拟机排题图如图3所示,分别求取K=1, T=1; K=1, T=2; K=2, T=2 时的阶跃

响应曲线,并打印曲线。 4.二阶系统的模拟及其阶跃响应 微分方程 )()() (2)(2 22 t r t c dt t dc T dt t c d T =++ξ 传递函数 121 )(22++=Ts s T s G ξ2 2 2 2n n n s s ωξωω++= 画出二阶环节模拟机排题图,并分别求取打印: ⑴ T=1,ξ=0.1、0.5、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⑵ T=2,ξ=0.5 时的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步骤 ⑴ 接通电源,用万用表将输入阶跃信号调整为2V 。 ⑵ 调整相应系数器;按排题图接线,不用的放大器切勿断开反馈回路(接线时,阶跃开关处于关断状态);将输出信号接至数/模转换通道。 ⑶ 检查接线无误后,开启微机、打印机电源;进入CAE2000软件,组态A/D ,运行实时仿真;开启阶跃输入信号开关,显示、打印曲线。 五.实验预习 ⑴ 一、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模拟机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见本章附录)。 ⑵ 写出预习报告;画出二阶系统的模拟机排题图;在理论上估计各响应曲线。 六.实验报告 ⑴ 将每个环节的实验曲线分别整理在一个坐标系上,曲线起点在坐标原点上。分析各参数变化对其阶跃响应的影响,与估计的理论曲线进行比较,不符请分析原因。 ⑵ 由二阶环节的实验曲线求得σ﹪、t s 、t p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分析σ﹪、t s 、t p 等和T 、ξ的关系。 实验二 随动系统的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及稳定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实际结构及工作状态;控制系统稳定的概念以及系统开环比例系数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二.实验要求 能按实验内容正确连接实验线路,正确使用实验所用测试仪器,在教师指导下独立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考试题目

《分析化学实验》试卷(A) 一、填空(31分,每空1分) 1 移液管、吸量管和容量瓶都是有的精确玻璃量器,均不宜放在烘箱中烘烤。 2 滴定管读数时,滴定管应保持,以液面呈处与为准,眼睛视线与在同一水平线上。 3 减重称量法常用称量瓶,使用前将称量瓶,称量时不可用手直接拿称量瓶,而要用套住瓶身中部进行操作,这样可避免手汗和体温的影响。 4 标定NaOH溶液时,常用和等作基准物质进行直接标定。 5 标定HCl溶液时,常用和等作基准物质进行直接标定。 6 使用分光光度计,拿比色皿时,用手捏住比色皿的,切勿触及,以免透光面被沾污或磨损。 7 配位滴定法中常用的氨羧配位剂是简称 8 以Zn等基准物质对EDTA进行标定时,如果以EBT为指示剂(EDTA为滴定剂)滴定是在pH约为的条件下,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XO指示剂只适用于(EDTA为滴定剂)pH约为的条件下,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如果以PAN为指示剂(EDTA为滴定剂)滴定是在pH约为的条件下,终点时,溶液由色变为色。 8. 1+1 的H2SO4溶液浓度为 mol/L; 1+1 的HCl溶液浓度为 mol/L。1+1 的NH3溶液浓度为 _mol/L。冰醋酸的浓度为 mol/L。 9.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 10. A (纵坐标)~λ(横坐标)作图为曲线,

A (纵坐标)~ C (横坐标)作图为。 二、简答(69分) 1 用减量法称取试样时,如果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对称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影响?如果试样倒入烧杯(或其他承接容器)后再吸湿,对称量结果会有什么影响?(6分) 2 举例说明什么是络合滴定中的“置换滴定法”。(15分) 3 标定Na2S2O3时淀粉指示剂为什么应在近终点时加入?(6分) 4 .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6分) 5.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6分) 6 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5分) 7如何测定含有Ca2+、Mg2+的混合溶液中的Ca2+、Mg2+分量?(25分)(写出原理、操作步骤、所用仪器、试剂) (lgK’MgY =8.70 , lgK’CaY =10.69) 《分析化学实验》试卷(B)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标定NaOH溶液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邻苯二甲酸,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2CO3或硼砂(Na2B4O7·10H2O)为基准物质,若Na2CO3吸水,则标定结果;若硼砂结晶水部分失去,则标定结果。 2.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蜂蜜中微量铁实验中,盐酸羟胺作; 醋酸钠的作用是;制作吸收光谱的目的是。将含铁试样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 3.欲配制 1000ml 0.1mol/L HCl 溶液,应取浓盐酸ml;欲配制(1+1)H2SO4应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