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论语》13.9子路篇——既庶富之,既富教之

合集下载

论语二十章全-拼音版-无译文

论语二十章全-拼音版-无译文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bú yì lè hūr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yǔ péng yǒu 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 mín yǐ shí使民以时。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2身正令行富而教之一言丧邦题文诗:子曰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有曰:鲁卫之政,似兄弟也.孔子之谓,卫公子荆:其善居室,始有财时,曰苟合矣;少有财时,曰苟完矣;富有财时,曰苟美矣.孔子适卫,冉有仆御,子曰庶矣.冉有问曰:既庶矣哉,又何加焉?曰使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哉.富而不教,近于禽兽.子曰苟能,有用我者,期月可已,三年有成.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胜残,去刑杀矣,诚哉是言.孔子又曰:如有王者,必世后仁.子曰苟能,正其身矣,从政何难?不能正身,如正人何?冉子退朝,子曰何晏?对曰有政.子曰私事?如有政事,虽不吾以,吾其与闻.鲁定公问:一言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人之言曰:为君也难,为臣不易.为君之难,如知不几,一言兴邦?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莫予违.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其不几乎,一言丧邦?【原文】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评析】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当时两国的政治情况有些相似。

所以孔子说,鲁国的国事和卫国的国事,就像兄弟一样。

【原文】13.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1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

2善居室:善于管理经济,居家过日子。

3苟:差不多。

4合:足够。

【译文】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管理经济,居家理财。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七则》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论语七则先秦-论语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四则: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五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第六则: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第七则: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翻译: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第一则: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会躲避的。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的,即使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第二则: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竹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居室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

贤哉,回也!贤德啊,颜回!”第三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第三则: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的时候弯曲这胳膊当枕头用,在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

论语(带拼音版)

论语(带拼音版)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 lái bú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 bù hào fàn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 běn lìér dào shēng 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 yǔ péng yǒu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shǐ mín yǐ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shí时。

《论语·子路第十三》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子路第十三》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子路第十三》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论语·子路第十三》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篇主题取名子路篇,为孔子论政思想的集中体现。

子路是与孔子情感最为亲密的学生之一,在子路的身上,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忠诚。

孔子的为政思想在我看来实质上就是实践教学的思想体现,因此从孔门师生的问政、论政中我们或许会得到一些实践教学的启示。

【原文】13.1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从政之道。

孔子说:'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子路要求多讲一些。

孔子说:'始终如一,永不倦怠。

'【解读】朱熹注'勇者喜于有为而不能持久,故以此告之。

'唐代宰相魏征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诗经》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原文】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

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而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译文】冉雍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请教怎么做。

孔子说:'为那些基层干部作出表率,不计较他们工作中的小过错,推举优秀人才。

'冉雍问:'怎么知道谁优秀提拔他呢?'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和了解的。

你所不熟悉了解的,别人会舍弃(不推荐)吗?'【解读】此章说的是知人之难、识人之难、察人之难。

诸葛亮在《知人性》中说知人之道有七:'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其实,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使用干部。

在干部的使用上,首先选择自己熟悉了解德才兼备的人,然后依靠群众的举荐使用,这个道理古今亦然。

【原文】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该阙如也。

《论语》完整版(拼音版)

《论语》完整版(拼音版)

论语xuéér dì yī学而第一wéi zhèng dìèr为政第二bā yì dì sān八佾第三lǐ rén dì sì里仁第四gōng yě cháng dì wǔ公冶长第五yōng yě dì liù雍也第六shùér dì qī述而第七tài bó dì bā泰伯第八zǐ hǎn dì jiǔ子罕第九xiāng dǎng dì shí乡党第十xiān jìn dì shí yī先进第十一yán yuān dì shíèr颜渊第十二zǐ lù dì shí sān子路第十三xiàn wèn dì shí sì宪问第十四wèi líng gōng dì shí wǔ 卫灵公第十五jì shì dì shí liù季氏第十六yáng huò dì shí qī 阳货第十七wēi zǐ dì shí bā微子第十八zǐ zhāng dì shí jiǔ子张第十九yáo yuē dìèr shí尧曰第二十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3《论语 子路篇第十三》-【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高中语文

13《论语 子路篇第十三》-【整本书阅读】《论语》1-13篇逐条讲解 高中语文

PS:“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阿多诺
中 个人在这个造就了大屠杀的社会中如何平静地生活的问题,个人 中
国 风
在资本主义的同一性中生存就是一种罪恶,因为正是这样的同一
国 风
性造就了大屠杀,而赎罪就意味着无法生存,这是个悖论。
那么,诗作为生活中的一个活动也和生活一起面对着这个问题:
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你能否继续写诗了?继续写诗就意味着继续
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3.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13.8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居室:善于管理家业





苟:差不多、也算是
合:足也
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中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PS:“乡愿,德之贼也。”(17.13)
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yuè)也。说之不以
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
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国 风
说:“悦”,取悦
国 风
备:求全责备
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有司:有关官员/职能部门(以授之于有司)





其:难道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逐字逐句学论语13

逐字逐句学论语13

第十三篇:子路篇第165讲。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

曰:无倦。

子路问孔子这么样办政治的道理。

孔子告诉他,先之劳之。

这四个字把办政治的最重要的意思说出来了。

先讲:先知。

先是办政治的人,比谁先呢?就是比下面的人和老百姓。

所以先之,就是你要办政治。

就是行政和教育都是政治。

行政是办正事的。

教育也是政治。

你要让老百姓怎么做或者是教育老百姓学圣贤的话,你自己要做一个示范出来。

就是以身作则,用你的方法来效法你。

这个非常的重要。

并不是光会指挥。

比如说要老百姓节俭的话,你自己不能够奢侈的,你的生活起居都要节俭的。

自古以来的办政治的人都要讲节俭之道。

现在的人不鼓励,鼓励人家消费,让经济增长。

就整体来讲,全世界的物料是有限的。

比如说油。

都是有限的。

所以都要节俭。

比如说粮食,各国已经发出警告了,将来气候变化的时候,农作物都成了问题。

所以提倡节俭在古时候是必须的,现在也是必须的。

这是先之。

这只是举个例子,其他一切事情,都是一样,都要以身作则的。

劳之。

劳就是要老百姓养成勤劳的习惯。

无论齐家治国都是必须的。

劳是让老百姓勤劳。

为什么要老百姓勤劳呢?我们世间的一切人,如果没有事情的时候,那个杂乱的心,没有一定的事情来给他把心引导到正路上去。

他的心就不安定。

小人闲居为不善。

如果终日无所事事的话,就会做不好的事情了。

必得要养成勤劳的习惯。

个人勤劳,他的事情,士农工商都是这样的。

他们都个自勤劳自己的事情。

那个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就会源源不断的供应。

礼记里面讲的大同世界,鼓励人人都要工作。

工作的时候,就能够把地下的资源开发出来。

所以礼记讲货物不要一直藏在地下,要把他发掘出来,开发出来做出人的生活物品,不为自己所有,提供给人民大众。

自己有能力要把他用出来。

用出来,不必为己。

这个跟现在的人不同。

现在的人是自己用的脑力,发明了产品出来要有专利。

中国古代就不一样,你的脑力为大众。

人人都这么的做。

世界才会有大同。

现在的石油是谁有能力就开发,而且为自己储存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学《论语》13.9子路篇——既庶富之,既富教之
一起学《论语》13.9
子路篇——既庶富之,既富教之
【原文】
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白话】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驾车。

孔子说:“这里人口真是众多啊!”冉有说:“已经人口众多了,下一步再做些什么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

”冉有说:“已经富有了,下一步再做些什么呢?”孔子说:“教化他们。


【释词】
适:往,到。

仆:驾车。

钱穆:“古礼,幼卑者为尊长御车。

”徐英:“樊迟御,冉有仆,古者弟子为师服劳役,执仆御之事,盖于此见之矣。


庶:众多。

此处指卫国人口众多。

《注疏》:“庶,众也,言人民庶繁也。

”陆氏:“‘庶哉’一叹,即具‘老安少怀’之意。


既:已经。

加:益。

富:使之富。

《集释》:“治民之法,先富后教,为自古不易原则。


教:教化。

按:今日多言教育,而忽略“教化”,则有教而无化,于是多浮于表。

范宁:“衣食足,当训义方也。


【先贤精义】
曾氏曰:“庶矣哉”一言,人多以为常谈而置之,冉有乃能再问,以究其说。

然后知既庶矣则当富之,既富矣则当教之,至于教之则不可以有加矣。

《春秋繁露》曰:治民者,先富之,而后加教。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治民之法也。

孔子言当教以义方,使知礼节也。

《管子》曰: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朱子曰:庶而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富之。

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

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教之。

《盐铁论》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以德,齐之以礼。

戴溪曰:国患于无民,故户口蕃盛者为治之基也。

后世之君,括户以求民为赋役地也。

圣人欲富民,后人欲富国,其事正戾。

故休养生息者,所以庶之也;劝课农桑者,所以富之也;申明礼义者,所以教之也。

不如是,不足以为人上。

《孟子》曰: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又曰: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孙奇逢曰:先丰民财,以定其志,是谓“养生”。

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化其形也。

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途:是谓“章化”。

胡氏曰:天生斯民,立之司牧,而寄以三事。

然自三代之后,能举此职者,百无一二。

汉之文明,唐之太宗,亦云庶且富矣。

西京之教无闻焉;明帝尊师重傅,
临雍拜老,宗戚子弟莫不受学;唐太宗大召名儒,增广生员,教亦至矣,然而未知所以教也。

三代之教,天子公卿躬行于上,言行政事皆可师法,彼二君者其能然乎?
刘宗周曰:庶者,治乱之原也。

富而教,则王道成矣。

孔子策卫,孟子策齐梁,若合符节。

三代而后,富强之术代有举之者,教则罔闻焉,时主知富国,而不知富民,知任刑而不知任教。

荀子曰: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礼,明十教,所以道(导)之也。

《诗》曰:“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王事具矣。

唐文治曰:盖其时异学未兴,庠序犹易复也,此教之之道也。

“富教”二者,为圣人经国之大猷,不能富,则民将自为富,而垄断侵夺之事兴;不能教,则民将自为
教,而异端邪说之徒众。

圣门弟子,于富、教之条目,平时必熟闻之,故冉子不待再问也。

张栻曰:圣贤仁民之意无穷,而施之为有序也。

冉有亦可谓善问矣。

李卓吾曰:一车问答,万古经纶。

【附录】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曰:秦燔书,以灭学亡。

汉兴,得献书,立五经之学,自先汉至后汉,表章渐备,斯教惟经,民风以美。

故三国虽争,季汉知大义而谋诛汉贼。

自魏而晋,清谭乱经,则五胡乱矣。

迄乎六朝,其经学微,其国命无不微也。

唐为《五经正义》,国教趋明。

陆宣公奏议,韩文公谏表,皆以经术救民生之祸。

五季而后,宋程子、朱子诸贤,发经义而昌国教,宋多君子焉。

虽及国亡,而陆秀夫、文天祥群死节者,
皆邦家教士之光也。

以视五季之衰,若冯道为将相三公,历五朝八姓,自著《长乐老叙》以为荣,其相越何如哉?迨元主中夏,以许衡掌国教,纵经而师孔子,中夏安之。

《孟子》云:“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岂不然乎?春秋时杞用夷礼,则伤矣。

吴治周礼,秦能夏声,皆善变也。

清主中夏,定群经为正学。

顾亭林以明之遗老,正节谭经,当时则义之不夺,能章其节,天下士于是乎知名教。

康熙中,开特科曰“博学鸿儒”,士之经书文章者,特科选也,而风教行中夏矣。

盖康熙之治称焉。

斯教以经者,其效皆明也。

【本章参考书目】
《孟子》《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学案》《癸巳论语解》《论语大义》《论语新解》《论语会笺》《论语集说》《论语集
释》《石鼓论语答问》《论语点睛》《论语集注补正述疏》《春秋繁露》《管子》《荀子》《盐铁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