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环境的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的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二、环境卫生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包括从各种排放源排放出的气体、蒸汽和颗粒物,如SO2CO2NO 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光化学污染物、硫酸四、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因素,也存在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五、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六、hormesis的概念: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如镉、铅、汞、二噁英等都具有相似的的生物学效应模式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环境分类: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 2、这三类还可以依其构成要素的属性或特征进一步分类:自然环境按构成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按生态特征可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 3、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指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包括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如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

生态服务系统: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成为生态服务系统三、生态系统健康: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活力(指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包括维持系统本身复杂特性的功能和为人类的服务功能)、结构稳定(指具有平衡、完整的生物群落,多样的生物种群)和自调节能力(自调节功能主要靠其反馈作用,通过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受胁迫时能维护系统正常结构结构和功能,有抵御“疾病”的能力,维持系统稳态)的生态系统四、暴露途径:暴露途径与效应产生的关系密切,通过下列方式影响有害效应的产生1、影响总暴露量:暴露的途径越多,总暴露量可能越大,产生的效应也越明显2、影响吸收率:不同暴露途径吸收率不同,当吸收率高、吸收量大时,产生的效应就强、危害也大3、改变作用靶: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五、剂量-反应关系: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变化,产生反应的数量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2、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其在机体内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增加3、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类型:(1)阈值(2)有阈值(单阈值—S形或抛物线形;两个阈值—U形,主要有必需微量元素或必需营养素)六、联合作用的类型1、相加作用2、独立作用3、协同作用4、增强作用5、拮抗作用七、人群健康效应谱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分五级(1)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2)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生理代偿性(3)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具有病理学意义,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准病态(亚临床状态)(4)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5)导致严重中毒,出现死亡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由于个体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存在着差异,在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对该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级别的效应,这种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八、冰山效应: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每一种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最严重的效应是死亡,所占比例很少;而最弱的的效应所占比例最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类似于金字塔,临床所见的疾患和死亡者只是“冰山之巅”而不是冰山之全貌,这种现象称为冰山现象九、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十、环境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十一、急性危害:指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二)一、A11、环境污染急性危害的产生主要包括下列类型A、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B、事故性排放的环境污染事件C、核泄漏事故D、环境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E、以上均是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有A、急性刺激作用B、急性中毒和死亡C、慢性、潜在性健康危害D、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心理的影响E、以上都是3、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泄漏毒气事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气污染急性中毒事件,该厂泄漏的毒气是A、二氧化硫和飘尘B、光化学烟雾C、过氧乙酰基硝酸酯D、甲基异氰酸甲酯E、放射性毒物4、下列哪项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A、发生时间的突然性B、污染范围的不定性C、造成心灵创伤D、负面影响的多重性E、健康危害的复杂性5、印度博帕尔事件是一起A、饮用水污染事件B、地面水污染事件C、土壤污染事件D、大气污染事件E、放射性污染事件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按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物质可以分为:①易燃易爆危险品泄漏、爆炸事件;②有毒化学品泄漏、扩散事件;③溢油或油气井喷事件;④非正常大量废水排放事件;⑤放射性物品丢失、泄漏事件。

【该题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有:①急性刺激作用;②急性中毒和死亡;③慢性、潜在性健康危害;④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心理的影响。

【该题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印度博帕尔事件发生在1984年12月3日凌晨。

印度博帕尔市联合农药厂储料灌泄漏了大量甲基异氰酸盐毒气,污染了大气,是一件大气污染事件。

这是全世界最大一起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

【该题针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特征:①发生时间的突然性;②污染范围的不定性;③负面影响的多重性;④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汇总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汇总

环境卫生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

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基本任务是阐明环境与机体间的相互作用。

2.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后为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是指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如光化学烟雾,甲基汞等。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其中存在着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因素,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是原生环境演变成的一种人工生态环境。

3.POPs(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是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并可以借助于大气,水,生物体等环境介质进行远距离迁移,通过食物链富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特征:持久性、蓄积性、迁移性和高毒性。

危害:急性和慢性毒性(肝肾,神经,内分泌,生殖,免疫)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内分泌干扰作用:能从多个环节上影响体内天然激素正常功能的发挥,改变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还能干扰生殖内分泌功能。

举例:二噁英,DDT,多氯联苯(PCBs),呋喃(PCDF),艾氏剂,狄氏剂等。

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药及含氯有机物的高温分解或不完全燃烧、火山活动、森林火灾等亦可以形成二噁英。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在我国某地区过去曾经发生过一种奇怪的脱发病。

有人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头发成一束束脱落,当地人恐惧地称之为“鬼剃头”。

经过医学和地质学工作者的考察研究发现,原来这里的土壤里富含铬、铅、铊、锌等元素。

当地人非法开采矿石的现象非常普遍,废弃的矿渣随意堆放,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对污染地区的人群进行调查,发现乏力、下肢无力、发麻或失眠等症状较多见。

少数人有视力下降、四肢远端感觉障碍、疼痛及脱发等症状。

1.依据描述的症状,初步判断污染物质可能是什么?2.分析可能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健康的途径。

3.如若为了客观地评价该地区该污染物是否对当地人群产生健康危害,应如何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请设计一个实施方案。

选自杨克敌《环境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案例讨论对我们新手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我试一试,不妥请指教。

1.可能是铊中毒,还可能伴有体内其他微量元素失衡(如Cu缺乏也可脱发),具体还需取患者和当地居民枕骨下距发根1-2cm处头发消化后分析微量元素。

2.可能是矿石中的铊等元素随处堆放污染了水源和土壤,并有可能在生物体内富积或蓄积,使人体通过饮水及食物受到污染,引发脱发.3.要评价该地区铊及其他微量污染是否对当地人群产生了健康危害,需要进行环境暴露评价和人群健康效应评价,对病区从水源、土壤、生物体及人体微量元素检测,同时设好对照,了解铊的外暴露和内暴露,最终发现该地区人“脱发”的主要原因。

catcell: 有几个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1.造成脱发的因素如果是某两种或几种元素有交互作用而产生脱发的结果怎么设计呢?2.文章中描述比较明确的是"一觉醒来突然发现头发脱落" 从这里推断是个急性中度表现还是慢性中毒表现呢? 在设计调查时该如何设计?3.楼主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判断可能的污染来源和危害途径? 那我们在设计中如何具体设计呢?是不是应该在污染区设置一个调查组在非污染地区也设置一个调查组? 关于危害途径?一般要从消化\呼吸\皮肤等途径考虑,那如何设计调查才能比较明确说明呢?是仅仅调查饮水\食物(粮食\蔬菜\肉类)中的铊含量和空气中铊含量吗? 我一头雾水4.楼主的第三个问题是"如若为了客观地评价该地区该污染物是否对当地人群产生健康危害,应如何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设置两个调查组一个是该地区的一个是非污染地区的比较两组该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就可以了吗?4.关于设计科学的实施方案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呢?如何尽可能地去控制这些混杂因素? 好头疼希望能帮忙解答下,这样讨论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谢谢看来大家都去过节了呵呵这几天人气不旺哦我也试试:觉得楼上的主要是针对实验室研究进行考虑的,土壤的卫生事故监督还需要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答案1、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2.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7、二次污染物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间接对人体起作用,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8、原生环境. 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能在环境中长期残留持久存在、在生物体内持续性蓄积的化合物被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5、内分泌干扰物:是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的化学物质。

6、一次污染物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9、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10、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

11、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如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及其存在的生态综合体。

它由生物的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部分组12.清洁生产,指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废物生成的工艺技术过程13. 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仅应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且不应损害子孙后代的1.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1. 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三)

2020年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三)【试题】下面不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A.伦敦烟雾事件B.日本发生的水俣病C.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D.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酸甲酯泄露事件E.前苏联的核电站泄露事故『正确答案』B【试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A.慢性中毒B.急性中毒C.变态反应D.肺癌E.佝偻病『正确答案』E【试题】哪项容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并属于二次污染物A.颗粒物B.NOxC.PAHD.二噁英E.臭氧『正确答案』E【试题】下列污染物与颗粒物具有协同作用的是A.SO2和NOxB.BaP和SO2C.二噁英和SO2D.BaP和多环芳烃E.铅和多环芳烃『正确答案』B【试题】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发生在A.乡村居民中B.城市居民中C.燃天然气的居民中D.燃煤气的居民中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的居民中『正确答案』E【试题】有关一次最大浓度的采样,错误的是A.选择生产负荷最大B.在污染源的上风侧C.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D.采样时间最长不超过30分钟E.在气象条件最不利污染物扩散时采样『正确答案』B【试题·单选题】以下哪种类型的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A.气象性灾害B.洪水灾害C.地质灾害D.森林大火E.核战争污染『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战争属于人为地灾难,不属于自然灾害。

【试题·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A.发生时间的突然性B.污染范围的不定性C.心灵创伤的严重性D.负面影响的多重性E.健康危害的复杂性『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特征:(1)发生时间的突然性;(2)污染范围的不定性;(3)负面影响的多重性;(4)健康危害的复杂性。

【试题·单选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有A.急性刺激作用B.急性中毒和死亡。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重点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重点第一章绪论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利用环境的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的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二、环境卫生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包括从各种排放源排放出的气体、蒸汽和颗粒物,如SO2CO2NO 颗粒物,碳氢化合物等;二次污染物是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如光化学污染物、硫酸四、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其中存在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因素,也存在一些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次生环境是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五、全球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生物多样性锐减六、hormesis的概念:某些物质在低剂量时对生物系统有刺激作用,而在高剂量时具有抑制作用,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如镉、铅、汞、二噁英等都具有相似的的生物学效应模式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环境分类:1、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社会环境 2、这三类还可以依其构成要素的属性或特征进一步分类:自然环境按构成要素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按生态特征可分为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 3、按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指对人类生存与生活质量有贡献的所有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包括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如供给功能、调节功能、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

生态服务系统: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成为生态服务系统三、生态系统健康: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活力(指生态系统的功能性,包括维持系统本身复杂特性的功能和为人类的服务功能)、结构稳定(指具有平衡、完整的生物群落,多样的生物种群)和自调节能力(自调节功能主要靠其反馈作用,通过正、负反馈相互作用和转化,在受胁迫时能维护系统正常结构结构和功能,有抵御“疾病”的能力,维持系统稳态)的生态系统四、暴露途径:暴露途径与效应产生的关系密切,通过下列方式影响有害效应的产生1、影响总暴露量:暴露的途径越多,总暴露量可能越大,产生的效应也越明显2、影响吸收率:不同暴露途径吸收率不同,当吸收率高、吸收量大时,产生的效应就强、危害也大3、改变作用靶: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五、剂量-反应关系:1、剂量-反应关系:随着暴露剂量变化,产生反应的数量随之改变的相关关系称为剂量反应关系2、剂量-效应关系: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其在机体内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增加3、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的类型:(1)阈值(2)有阈值(单阈值—S形或抛物线形;两个阈值—U形,主要有必需微量元素或必需营养素)六、联合作用的类型1、相加作用2、独立作用3、协同作用4、增强作用5、拮抗作用七、人群健康效应谱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分五级(1)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2)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生理代偿性(3)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具有病理学意义,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准病态(亚临床状态)(4)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5)导致严重中毒,出现死亡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由于个体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存在着差异,在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对该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级别的效应,这种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八、冰山效应: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每一种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不同,最严重的效应是死亡,所占比例很少;而最弱的的效应所占比例最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类似于金字塔,临床所见的疾患和死亡者只是“冰山之巅”而不是冰山之全貌,这种现象称为冰山现象九、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十、环境污染: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十一、急性危害:指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医院环境、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医院环境安全管理,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建立健全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序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定期检查和更新应急物资,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满足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2)成立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3)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在第一时间获取突发事件信息,为应急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

(2)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部门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3)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三、组织管理1、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协调、指挥工作。

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和修订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组织、指导、协调医院各部门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3)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决定启动和终止应急预案。

(4)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请求支援。

2、应急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医院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组织开展医院环境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

(2)制定和完善应急处理流程、操作规程。

(3)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述两类放射源都叫高风险源。 ? 3类放射源中危险,在没有防护措施情况下,接近它几小
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近几天至几周也可致命。 这类源多用在工业测量仪上,如物位计,挖泥机测量仪、 传送带测量仪、测井仪等。 ? 4类放射源低危险,不可能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可能 造成临时性损伤。这类源用在骨密度仪、静电消除仪、厚 度、料位测量仪上。 ? 5类放射源无危险,不会对任何人造成永久性损伤。这种 源如眼敷贴器和科研仪器上的放射源。 ? 被盗的放射源多数属于4类放射源或5类放射源,基本不会 对公众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 射源的公众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类
?按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原因分类 ? 1 生产过程中意外事故所引发的泄露、爆炸
事件; ? 2运输过程中意外事故所引发的泄露、爆炸
事件; ? 3贮存或处置过程中意外事故所引发的泄露、
爆炸事件; ? 5人为破环所引发的泄露、爆炸事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类
?按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所涉及的地域空间或 (介质)分类
施救现场
第一节 概述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06年1月 ?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三类: ?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生物物种安全环境事件 ? 辐射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定义
?是指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所使用的化学 品、易燃易爆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在生产、 运输、贮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中,由于操 作不当、交通肇事或人为破坏而造成的爆炸、 泄露,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人民群众健康危 害的恶性事故。
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 (6)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突发
环境事故; ? (7)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
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
? (1)发生 10人以上、 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 伤) 50人以上、 100人以下;
?(2)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 受到污染;
?(3)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 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 1万人以上, 5万人以下 的;
?(4)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5)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水域
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 染事件。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 级)
? (1)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 (2)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
损失1000万元以上; ? (3)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
污染; ? (4)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
响; ? (5)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ຫໍສະໝຸດ 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
?(1)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 (重伤)50人以下;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 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
?(3)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
?(1)发生3人以下死亡; ?(2)因环境污染造成跨行政区域纠纷,引起
第十四章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 其应急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 ?第三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 ?第四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 ?重点:危害、特征及其应急处理措施
? 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
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导致松华江 发生重大污染事件,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 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其中, 2005年11月20日16时到达黑龙江和吉林交界的肇 源段,硝基苯开始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 29.1倍, 污染带长约 80公里,持续时间约 40小时。21日, 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政府紧急安排城市运行与秩 序,实施了包括“哈尔滨市实行紧急状态下的用 水限制,停止浴池供水,洗车行全部停业,餐饮 企业限制供水,重点保障机关、医院、学校、部 队、供热等重点部门用水”等措施的应急预案。 松花江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其 中涉及到的污染受害者范围很大,特别是哈尔滨 市四天的停水,导致近 400万民众在危及来临之 初,一度陷入慌乱之中。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特征
?负面影响的多重性: ? 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 生态环境,人群健康 ? ?健康危害的复杂性:急性中毒急性刺激作用,
慢性中毒。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类
?按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物质分类 ? 1 易燃易爆危险品泄露、爆炸事件; ? 2有毒化学品泄露、扩散事件; ? 3 溢油或油气井喷事件; ? 4 非正常大量废水排放事件; ? 5 放射性物品丢失、泄露事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特征
?发生时间的突然性 ?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川东
北气矿16号井,混有剧毒硫化氢的天然气突 然发生井喷,其气柱高达30m左右,并迅速 向四周村庄蔓延,造成2142人中毒,243人 死亡。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特征
污染范围的不确定性: 2006年6月,马来西亚南部海域,一艘装载 600t苯酚的远洋巨轮发生海难,数百平方公 里海域遭受污染,致使85个养殖场鱼贝类生 物全部死亡。
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3)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放射源小知识
? 1类放射源极危险,在没有防护情况下,短时间(如几分 钟到1小时)接触就可致死。这类源用在辐照装置、远距 放射治疗仪和伽玛刀上。
? 2类放射源高危险,接触这种源几小时至几天,也可以使 人致命。这类源用在工业和伽玛照相,短距放射治疗仪上。
? 1重点流域、敏感水域水污染事件; ? 2重点城市大气污染事件; ? 3有毒化学品、放射性物品污染农田事件; ? 4陆地或海上油田井喷和天然气喷发事件; ? 5海上油轮溢油或有毒化学品泄露事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分级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Ⅰ级) ?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Ⅱ级) ?较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Ⅲ级) ?一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Ⅳ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