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案例

合集下载

自来水厂突发环境事件案例

自来水厂突发环境事件案例

自来水厂突发环境事件案例话说有这么一个小镇,镇里的自来水厂就像大家的水杯子管理员,一直稳稳当当地给居民供水。

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自来水厂就出了岔子。

这个自来水厂附近有一个小工厂,平常相安无事。

但那几天小工厂的仓库着火了,火势那叫一个凶猛啊。

消防队员赶来灭火的时候,那水就像不要钱似的哗哗哗地往火上浇。

这一浇可不得了,仓库里有些化学原料被冲到了地上,顺着雨水沟就朝着自来水厂的方向流去。

自来水厂的工作人员一开始还没察觉呢,还在正常地进行着水处理工序。

结果,居民们就开始发现水有点不对劲了。

有的人家接出来的水有股怪味,就像把臭袜子和香水混在一起的那种难以形容的味道。

还有的人家发现水的颜色有点发灰,这可把大家吓坏了,都不敢喝水了,更别说用这水做饭洗衣服啥的。

自来水厂的厂长这时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了,赶紧让技术人员去检查各个环节。

一查,发现进水口的水质明显有污染。

这可急坏了厂长,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他们一方面赶紧停止供水,这就像突然把水龙头拧紧了,让居民们一下子没了水用,大家怨声载道。

另一方面,他们紧急联系环保部门来帮忙处理这个污染问题。

环保部门的专家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迅速赶到。

专家们先对污染的水进行了检测,发现里面有一些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要是喝进肚子里,那可就像在肚子里放小炸弹一样,会损害健康。

然后他们就开始制定方案,要把这些有害物质清理掉。

自来水厂呢,也开始对厂里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就像给设备来一场大扫除。

他们用各种专业的药剂,把设备里里外外都洗刷得干干净净。

经过好几天的忙碌,终于把问题解决了。

自来水厂重新开始供水,不过这次供水之前可是经过了严格的检测,确保水是安全干净的。

居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就像经历了一场大劫之后又重新回到了平静的生活。

这就是一个自来水厂突发环境事件的例子,告诉我们啊,周围的环境变化可能随时影响到自来水厂的正常运行,得时刻小心防范才行呢。

突发环境事故案例

突发环境事故案例

突发环境事故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个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吧。

你知道吗?在印度有个博帕尔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件超级恐怖的事儿。

有个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那儿建了个农药厂。

这个厂呢,就像是一个装满了恶魔的盒子。

1984年的一天夜里,这个盒子突然就炸了,不对,准确说是发生了严重的毒气泄漏。

那毒气就像一个张牙舞爪的怪兽,“呼呼”地就往四周跑。

这毒气叫甲基异氰酸酯,那可是个厉害的玩意儿。

住在周围的老百姓可就惨喽。

好多人正在睡觉呢,突然就被这毒气给包围了。

大家开始咳嗽、呼吸困难,眼睛就像被火烧一样疼。

好多人慌乱地往外跑,可是能跑到哪儿去呢?那毒气到处都是。

这个事故啊,那伤亡数字可吓人了。

据说死了好多好多人,好几万呢,还有几十万人受伤。

那些受伤的人啊,有的身体就再也没好过,各种怪病都出来了。

就像有个人本来身体棒棒的,能跑能跳,结果被这毒气一折腾,整天病恹恹的,连走路都费劲。

这个农药厂呢,就因为一些管理上的漏洞,还有设备的老化啥的,就整出这么个大祸事。

你想啊,这就好比你家里有个危险的东西,你不好好看着,结果它就“发威”了,把周围的邻居都给害惨了。

这事儿一发生啊,整个博帕尔就像被黑暗笼罩了一样,好多家庭都破碎了,真的是一场超级大悲剧啊。

环境突发应急预案案例

环境突发应急预案案例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某市环境保护局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某市环境突发应急预案》。

以下是该预案的一个案例。

二、案例概述2020年6月,某市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

该企业违规排放含重金属废水,导致附近河流污染,附近居民饮用水受到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事故发生后,市环境保护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处置过程1. 信息报告事故发生后,企业立即向市环境保护局报告,市环境保护局迅速将情况上报市政府,并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勘查市环境保护局组织专家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了解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和潜在危害。

3. 应急响应(1)成立应急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筹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队伍:调集环保、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力量,组成应急处置队伍。

(3)应急处置措施:- 设置警戒线,防止污染扩散;- 对污染区域进行隔离,防止人员接触;- 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应急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启动应急水源,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 组织专家对污染区域进行治理,消除污染源;- 对受影响的企业进行指导,督促其整改。

4. 恢复与重建(1)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环境修复,恢复生态环境;(2)对受影响的企业进行指导,督促其加强环境管理;(3)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追责,依法处理。

四、案例总结通过本次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某市环境保护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

以下为本次案例的经验总结:1. 建立健全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

2.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做好信息报告和发布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

5. 做好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工作,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

我国重大环境事件案例

我国重大环境事件案例

我国重大环境事件案例
那我给你讲讲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吧。

这事儿可真闹心。

当时呢,吉林的一家化工企业,就像一个调皮捣蛋还闯大祸的熊孩子一样。

它的一个车间爆炸了,这一炸可不得了,大量的苯类污染物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呼呼”地冲进了松花江里。

这松花江可是周围老百姓的母亲河啊,老百姓们日常用水可都指着它呢。

结果这水被污染了之后,那水的颜色都变了,味道也刺鼻得很。

下游的城市可就惨喽,像哈尔滨这些地方,突然就面临没干净水用的危机了。

大家都很慌啊,超市里的矿泉水、纯净水一下子就被抢光了,就像不要钱似的。

政府和很多部门紧急行动起来,又是调水,又是想办法治理污染,忙得焦头烂额。

这就告诉我们啊,那些化工企业可得好好管管,不能让它们这么轻易就搞出这种大灾难来,不然咱们的环境和生活可就全乱套了。

还有太湖蓝藻事件。

太湖那可是咱国家有名的大湖,风景美,渔业也发达。

可是突然有段时间,太湖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湖面上全是一层厚厚的蓝藻,那场面就像给太湖盖了一层绿色的大被子,只不过这被子可一点都不让人觉得舒服。

为啥会这样呢?还不是因为周围的工业废水啊、生活污水啊,一股脑儿地往太湖里排,再加上当时的气温啥的一些因素,蓝藻就像吃了激素一样疯狂生长。

这可把周边的老百姓坑苦了,湖水臭得啊,鱼都死了不少,住在湖边的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本来靠着太湖的美景和渔业赚钱的人也没了生计。

政府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慢慢让太湖又恢复了一点生机,所以说啊,咱们可不能再随便污染水资源了,不然太湖这样的悲剧还会在别的地方重演。

护理院突发环境事件案例

护理院突发环境事件案例

护理院突发环境事件案例
咱就说有这么一个护理院啊,那本来是老人们安享晚年的地方,结果出了这么一档子突发环境事件。

为啥会突然有这么多老鼠呢?一查才知道啊,原来护理院旁边的一个老房子在拆迁。

那些老鼠原本在老房子里住着,这房子一拆,没地儿去了,就都跑到护理院这个“世外桃源”来了。

这可就是典型的外界因素影响了护理院的环境啊。

还有一回呢,护理院的下水道堵了。

这一堵可不得了,污水开始往上冒,那味道啊,简直能把人熏晕过去。

这污水在院子里流得到处都是,那地面又滑又脏。

有个护工不小心就滑倒了,摔得那叫一个惨。

老人们也不敢出门散步了,都只能在房间里待着。

这下水道堵塞的原因啊,就是有人把一些不应该冲进下水道的东西给扔进去了,像什么大块的抹布啊,还有一些塑料垃圾。

再说说这个护理院的厨房。

有一次,厨房的冰箱突然坏了。

那里面可是存放着老人们一天的食材呢。

这冰箱一坏,里面的肉啊、菜啊,很快就开始变质发臭。

这可把厨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要是老人们吃了变质的食物,那还得了?这冰箱坏得也是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是电路老化的问题,之前一直没发现,结果就突然出了这么个岔子。

这些突发环境事件啊,可给护理院带来了不少麻烦。

一方面要安抚老人们的情绪,另一方面还得赶紧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不过呢,经过这些事,护理院也长了教训,开始定期检查周边环境、维护下水道、检查电器设备啥的,就是为了不让这些糟心事再发生。

环境应急预案典型事故案例

环境应急预案典型事故案例

一、事故背景某化工厂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该工厂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现有员工200余人。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工厂也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然而,由于工厂在安全生产管理、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2019年发生了一起重大泄漏事故。

二、事故经过2019年6月15日,某化工厂在装载一批化工原料时,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罐体发生泄漏。

事故发生后,泄漏的化工原料迅速扩散,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事故现场附近居民感到呼吸困难,部分居民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事故发生后,化工厂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并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

同时,化工厂向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及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了事故情况。

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三、事故原因分析1. 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操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导致罐体发生泄漏。

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化工厂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应急预案制定不足。

化工厂的应急预案存在针对性不强、应急措施不具体等问题,导致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不力。

4.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化工厂在事故发生后,未能迅速有效地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应急处置,导致事故扩大。

四、事故处理及教训1. 事故处理。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及应急管理部门立即展开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对化工厂进行了处罚。

2. 教训。

此次事故暴露出化工厂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化工厂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预案改进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2.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 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环境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023年(环境行业)环境事故案例

2023年(环境行业)环境事故案例

2023年(环境行业)环境事故案例概述本文档概述了2023年发生的几起环境事故案例,以提供对环境行业的了解和警示。

这些案例涉及不同领域和地区,并强调了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案例一:化工厂泄漏事件时间:2023年3月地点:某市化工园区事件概述:一家化工厂发生液体泄漏事故,导致大量有害化学物质进入周边水源和土壤中。

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健康和环境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该厂因疏忽大意和安全管理不善而受到了法律的追责。

案例二:油罐车翻覆时间:2023年6月地点:某省公路事件概述:一辆装载着大量原油的油罐车在公路行驶过程中翻覆,导致原油泄漏。

泄漏的原油流入附近河流,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并引发环境污染。

相关部门立即采取行动,展开紧急救援和清理工作,并对责任方进行追责。

案例三: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时间:2023年9月地点:某城市市中心工地事件概述:一座正在建设的高层建筑工地未采取有效的控尘措施,导致大量扬尘污染周边环境。

扬尘对附近的居民、行人和附近建筑物造成了健康和环境威胁。

相关监管部门对该工地进行批评并要求采取措施改善控尘情况。

案例四:农药过量使用时间:2023年11月地点:某县农田事件概述:在某县农田中,农民过量使用农药,导致农田中的土壤和水源受到污染。

此举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不可逆转的损害。

相关农业部门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结论以上环境事故案例展示了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环境行业的重要挑战。

为确保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合规作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以最大限度减少环境事故的发生。

---注意:以上案例为虚构,仅用于说明目的,不引用无法验证的内容。

【知识解析】(案例)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知识解析】(案例)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案例)
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 随机性和瞬时性
主要体现在突发环境事件有很强的偶 然性与意外性,其污染物排放途径和方式 不定,在瞬间或极短时间内就可快速扩散、 蔓延,造成严重危害。
案例: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时24 分,苏联境内乌克兰共和国的切尔诺贝利 核能发电厂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所释 放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事 故导致30多人当场死亡,附近的10多万居 民紧急撤离,数以万计的人由于放射性物的大量高能辐射物质进入高空平流 层,周边国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 风向的关系,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 俄罗斯境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区
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 成因和形式的多样性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震、海啸、暴雨、 泥石流、滑坡等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 灾害;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生产事故、储运事 故以及非正常排放。
形式多样,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
案例:2015年11月13日发生在浙江丽 水的山体滑坡,滑坡体规模达30余万立方 米,27户房屋被埋,21户房屋进水造成26 人遇难,11人失踪。在短时间内摧毁房屋、 道路和建筑物,阻塞河道;破坏地表覆盖 物,造成人畜伤亡。
2015年11月浙江丽水山体滑坡现场
突发环境事件的特点
➢ 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根据危害程度, 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 大四个等级。一般情况下,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 安全的影响限定在极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 件范围内,产生的危害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
案例: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1986年11月1日, 位于瑞士巴赛尔的桑多斯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 灾,装有大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大量 硫、磷、汞等有毒化学物质排入莱茵河,形成一 条长达70千米的微红色恐怖“飘带”,向下游流 去。此次污染事件导致莱茵河巴塞尔下游约160千 米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约480平方千米内的井水 受到污染不能饮用。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 国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 定量供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事故处置具体措施
1、疏散现场围观群众,封锁事故现场,禁 止人畜接近或接触事故现场及其周边1公里范围内 所有水源及地下水。
2、组织专业人员勘查事故现场情况,并征 用沙土对事发现场进行围护,防止泄漏范围扩大。
封锁事故现场
3、立即调集槽罐车进行倒灌,转移侧翻槽罐车内液态氰化 钠。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倒灌,根据转运走的氰化钠数量, 判断约有4吨氰化钠泄漏。
槽罐车将泄漏的氰化钠抽取运走。
开挖土坑和抽取泄漏的氰化钠
将下水道堵塞并抛洒漂白粉
6、为防止泄漏的氰化钠扩散,当地在已开挖 的下水道出口下游方向再开挖了一应急池,
防范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7、对泄漏处抛洒硫代硫酸钠和漂白粉进行氧化处置,并调集 消防车用清水自泄漏处向下水道反复灌水冲洗,冲洗的废水 排入下水道出口处开挖的土坑后,再用槽罐车运走,冲洗直 至无氰化钠检出后结束。
四、经验教训
(二)进一步加强水污染应急能力建设
本次事故表明,章江水域饮用水源污染应急能力比 较薄弱,一是赣州市、南康市环保部门缺乏必要的应急装 备,南康市环保部门连日常的监测能力都不具备,难于及 时监测水质状况;二是南康市自来水公司没有配备应有的 应急物资,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尤其是 对水质变化情况难于到科学判断,提前采取有效措施;三 是赣州市、南康市无备用水源,一旦水源出现污染,势必 停水。从全省来看此类问题也比较突出,为此,一是建议 各级政府要加强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尤其是加强县级环保 部门日常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和大 江大河大湖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增强环境监控能力,防范 事故的发生;二是建议各级政府加强供水部门应急能力建 设,各水厂要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储备必 要的物资和设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建议各级政府 加快城市备用水源的建设,确保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城市 不停水。
四、经验教训
(四)进一步加强事故信息报送工作
本次事故表明,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事故信息报送不 及时,部门间存在信息多头报送现象,由于信息公布不及 时,还存在个别新闻媒体信息报导有误现象。为此,一是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事故信息报送意识,按照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向上一级政府和上一级对 应部门,及时准确报送信息;二是信息上报要做到统一、 同步、准确,不同部门之间要按照政府对事故的统一定性 上报信息,确保报告内容一致;三是要及时准确公开事故 信息,接受新闻的监督,保障群众的环境权益,维护社会 稳定。
一、事故基本情况
(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潘
逸阳书记对事故处理作了多次批示,蔡晓明市长 赶赴现场指挥调度;省环保局闻讯后及时向省政 府领导和省应急办作了报告,许苏卉局长在南昌 指挥调度,并指示陈荣副局长迅速带领相关部门 组成的应急组连夜赶赴事件现场指导应急工作。 省水利厅孙晓山厅长也亲自布置,及时指派有关 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工作;南康市、大余 县政府以及赣州市、南康市、大余县环保、水利、 卫生、建设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应急预案要求积 极开展工作。
据南康市政府统计,并经调查组核定,此次 污染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4656万元。
三、事故原因
(一)企业违法排污
经查,本次事故有两家企业违法排污,分别是大余县 境内的赣州海创钨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创公司)和大 余县金城钨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城公司)。海创公司 主要问题是设置旁路明渠长期偷排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 从9月份以来每天排放生产废水400多吨,其中约200吨 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偷排,废水中氨氮浓度最高达 328mg/L(排放标准为15mg/L),pH值为13.0以 上(排放标准为6.0~9.0);金城公司主要问题是试生 产阶段在废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超标排放,经测算 10月份以来每天排放量约380吨,废水中氨氮浓度最高 在225mg/L以上,pH在12.0以上。
上游来水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差、生活污水未经 处理排放是造成此次污染事故的客观原因。
三、事故原因
(三)当地环保部门监管不力 经查,在海创公司补办环评手续审批中,大
余县环保局违反程序,越权审批。在日常监管中, 大余县环保局现场监督次数不够,监管文书不全, 发现海创公司偷排问题后处理不及时,督促不到 位。
8、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将事故现场土壤全部清理运 到恒安金矿存放、处置,严防二次污染发生。
二、赣州南康市12.14 饮用水源
污染事故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事故经过
12月14日15:00,南康市第二水厂取水口附近发现 少量死鱼现象,南康市政府根据初步调查,判断是上游企 业排污所致,决定从15:30开始水厂停止取水、供水。经 当地环保部门监测,发现源水中pH值为9.40,氨氮浓度 为2.5mg/L,均超过饮用水源取水标准。考虑到这两项指 标超标幅度不大,可以通过制水工艺处理达标,南康市应 急领导小组和赣州市环保局专家共同研究决定从22:30 开始水厂恢复制水、供水。15日凌晨4:00(恢复供水后 5个半小时),经检测发现水厂取水口水源污染程度加重, 出厂水pH值、氨氮超标,为确保饮用水安全,水厂再次 停止供水。15日晚23:45分,经各方应急处置,水厂取 水口水源污染缓解,出厂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水厂恢复 供水。两次停水时间共计26小时45分钟。
一、事故基本情况
(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为尽快恢复南康市供水,确保赣州市饮用水源安全,应 急指挥部采取了六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调度章江南康市取 水口上游油罗口等水库放水,稀释污染水体,尽快解决取 水口的水质问题,恢复南康市的供水。调度上犹江水库放 水,加大章江赣州市取水口上游水的流量,确保赣州市饮 用水源安全;二是加大对章江、上犹江和南康市、赣州市 取水口水质监测频次,实时监控水质变化,密切注意水质 动向;三是增加市场纯净水供应,同时调集赣州市、南康 市的消防车辆向南康市运送自来水,保障市民基本饮用水; 四是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市场监督,维护市场稳定; 五是是加大对沿江、沿河工业企业污染排查,控制污染物 排放;六是统一信息发布渠道,通过新闻媒体、网站和手 机短消息群发公布事故情况,消除不及造成的损失
(一)事故性质
从2007年12月14日15:30至15日晚23:45, 南康市第二水厂先后停水两次,共计26小时45分 钟。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江 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事件分级规定,此 次事故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二、事故性质及造成的损失
(二)事故损失
四、经验教训
(三)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工作
本次事故表明,由于历史原因,赣州市存在不少环境 影响评价不按程序审批、越权审批的项目的现象,全省也 不同程度存在,为此,建议省环保局在全省范围开展一次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情况的清查,对违规审批的项目,视情 况分门别类进行妥善处理。今后,凡是不按程序审批、越 权审批的,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上述两企业违法排污是造成此次污染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事故原因
(二)章江水环境脆弱
经查,当年干旱严重,9~11月份,降水量为78.5毫 米,仅为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32.34%;加之取水口上游 水库、电站过度蓄水,章江水系大余段建有各类水库40座, 机电排灌泵站48座,水电站7座,上述截水设施过度蓄水, 导致目前章江下游水流量只有每秒3立方米,不足往年的 三分之一。因此,章江目前水流量小,环境容量脆弱。另 外由于章江沿岸未建污水处理厂,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产 生的氨氮等有机物也加剧了水体的恶化。
一、事故基本情况
(二)事故应急处置情况
由于反应迅速,领导重视,各方配合,措施得力,应急 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南康市的供 水,确保了赣州市饮用水源的安全,维护了社会的平稳。 特别应表扬的是赣州市、南康市环保部门以最快的速度于 14日16:50查找到了污染源并予以了关闭,防止了污染的 进一步加剧,同时在长约70公里的章江沿线布置9个监测 断面密切监测水质变化,为应急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水利 部门加强水量调度,从上游水库放水稀释污染水体,他们 为有效处置这次污染事故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经验教训
(一)进一步重视水环境保护问题。
本次事故表明,章江水域水环境安全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工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存在企业超标排放和偷排现 象;二是水资源无序开发,“四无”小水电站对水生态环 境影响极大;三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生活 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从全省来看水环境形势也不容乐观, 为此,一是建议省环保局牵头加强对水环境综合整治,确 保全省大江大河大湖水环境安全,坚决治理可能影响大江 大河大湖水环境安全的污染源,该取缔的取缔,该关停的 关停,该治理的治理,消除对饮用水源地的污染;二是建 议省水利厅牵头加强对水电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合理有 序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水电站的运行管理,科学调配水 量,对“四无”小水电站进行取缔;三是建议省建设厅牵 头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促进城镇生活污水治 理。
4、组织环境监测人员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表水进行 监测,严密监控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
5、根据氰化钠泄漏情况,当地迅速查清了泄漏 氰化钠的去向。经勘察事故现场周边地势及排水管 网的布设情况,判断出泄漏的氰化钠流入事发地东 侧一低洼的下水道,由于该段下水道只有约150米, 并未联通到周边的水系,出口处已被泥沙堵塞。当 地迅速在该下水道出口处开挖一土坑,发现有囤积 的液体,经检测正是泄漏的氰化钠,当地再次调来
氰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1、氰化钠的理化性质:氰化钠( NaCN)为白色结晶粉末。 在潮湿空气中, 因吸湿而稍有苦杏仁味。
分子量:49.02 熔点:563.7℃ 沸点:1496℃
易溶于水,水溶液为强碱性,微溶于乙醇,属I级剧毒品, 急性致死。
2、主要用途:从矿石中提取金、银(湿法冶金)及电镀(电 镀液)、金属淬火、制造农药、有机合成化工等行业均 可用到氰化钠。
(二)事件处置情况
事故发生后,弋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 即启动《道路交通运输化学危险品应急预案》和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置。 上饶市环保局也立即派遣应急小组,于10时45分 到达事故现场参与处置。省环保厅在接上饶市环 保局报告后,也派遣环境应急人员于当晚11时到 达现场,对事故处置进行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