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档案保护技术学 期末考点重点拾记

档案保护技术学 期末考点重点拾记

档案保护技术学拾记档案害虫及防治1.昆虫是一种微小、多足、爬行的动物。

2.凡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胸部生三对足、两对翅,生活史中完成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的动物就是昆虫。

3.档案害虫:指能够在档案库房内完成其生活史或生活史的一个阶段,并对档案馆的馆藏品、装具及建筑本身造成一定危害的昆虫。

4.档案害虫与其他昆虫一样,身体多为圆筒形,有的圆形,有的扁平,有的肥大有的细小。

体色多为棕褐色或黑色,有的具有金属光泽。

5.头部:生有复眼一对、1个到3个单眼,一对触角和口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6.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

柄节梗节各一节。

7.毛衣鱼对樟脑、雷公藤有拒避作用。

8.口器分类:取食固体食物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的吸收式口器;兼顾则为嚼吸式口器。

9.胸部是运动中心,由前胸,中胸,后胸组成,每个胸节生足一对(前中后足)。

大多数害虫在中胸和后胸各具有一对翅,在中胸叫前翅,后胸叫后翅。

10.档案害虫翅的主要类型有鞘翅、半鞘翅、复翅、膜翅。

11.腹部是生殖和新陈代谢中心。

害虫的腹部包藏着整个生殖,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器官和系统。

成虫腹部一般9到11节,腹节数常作为档案害虫分类依据。

12.体壁是害虫内部器官和外部环境之间的保护屏障,是体躯和附肢最外面的一层组织,有表皮层,真皮细胞层和底(基)膜组成。

13.害虫的神经系统分三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缘神经系统。

14.档案害虫生长发育过程是从卵到成虫的全部过程,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

经历卵,幼虫,蛹,成虫是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是不完全变态。

卵有单个散产和聚集成块产两种。

15.幼虫阶段是档案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阶段。

成虫的主要机能是繁殖。

16.变态:档案害虫从卵到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活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档案害虫的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后,身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大体相似,只是经过蜕皮后逐渐长大。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

《档案保护技术学教程》复习纲要目录第一章纸张的耐久性 (1)第二章字迹的耐久性 (2)第三章胶片的耐久性 (4)第四章磁性载体档案的耐久性 (5)第五章光盘档案的耐久性 (6)第六章档案库房建筑与设备 (6)第七章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调控 (7)第八章光、空气污染的防治 (8)第九章档案霉菌防治 (9)第十章档案害虫防治 (10)第十一章纸质档案修复技术 (12)考试事宜 (13)第一章纸张的耐久性一、纤维素的性质P15(PPT63)1.物理性质——溶解性:常温下,纤维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如乙醇、苯、丙酮和乙醚等。

2.化学性质——纤维素水解、氧化、光解:▲水解:1)概念:是指纤维素加水分解断链以后,生成比原来纤维素分子链短的一群物质的总称。

2)条件:水、酸、酶、温度。

3)结果:纤维素一旦发生水解,氧桥断裂,分子间范德华力及氢键减少,纸张强度下降,寿命缩短。

▲纤维素氧化:(1)概念:纤维素可以与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2)过程:纤维氧化反应发生在纤维素分子的氢氧基上。

(3)条件:氧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光;空气湿度或纸张含水量;温度。

(4)结果:氢氧基变为、醛基(—CHO)、羧基(—COOH)或酮基(—CO),这样就形成了与原来纤维素结构不同的物质。

纤维素的化学性质可以用下面的分子式来表示:纤维素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和氧化两大破坏反应,但比起半纤维素、木素来说,其性质还是稳定的。

二、半纤维的作用P19(PPT68)第一,半纤维素具有吸水润涨性,保留适当的半纤维素便于打浆,易使纤维分裂变细;同时能保护纤维,使之不易被横向切断;还能节省打浆时间,并提高得浆率。

第二,纸浆中含有适量的半纤维素可提高纸张强度。

三、木素(了解)(一)结构:网状的空间结构,由碳、氢、氧元素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二)性质1.不溶于水,常温下不溶于稀碱、稀酸溶液,高温下,某种浓度的酸碱可与木素作用,造纸工艺中就是利用这种性质将木素去掉;2.木素易氧化,尤其在光照条件下,氧化更快。

南大档案学期末复习提纲重点(DOC)

南大档案学期末复习提纲重点(DOC)

档案学考试题型: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错选、多选或者不选均不得分三.简述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四.论述题:共1题,每题20分,共20分。

(考最后一章)1.什么是档案?如何正确理解档案概念和它的本质属性?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档案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1社会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其内容是对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

自然界自然形成的原始记录物不是档案。

○2历史性——从时态上讲,档案是过去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或尚未形成的。

档案是非现行的。

○3确定性——档案内容信息清晰性、确定性;档案载体的不可或缺性。

○4原始记录性---档案的本质特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

2.档案有哪些相关事物?简述其与档案的相互关系。

主要有信息、文献、文书(文件)、图书、资料、文物等。

○1档案与信息:种概念和属概念的关系,档案是信息的一种,是信息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档案是一种最真实、最可靠、最具权威性与凭证性的原生信息资源,从根本上体现着信息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2档案与文献:内涵不同,外延有大面积交叉重合。

区别:1、本质及核心含义不同;2、价值不同;3、内容系统性不同。

○3档案与文书:联系:主要是实存形态上的直接转化关系。

区别:1、并非完全转化关系;2、概念内涵,尤其是本质不同。

○4档案与图书:现实中关系密切,管理中有相通之处。

区别:1、本质不同;2、社会功能不同;3、特点不同。

○5档案与资料::外延有大面积重合,资料的外延一般说来大于档案。

凡是对人们研究、解决某一问题有一定价值的所有相关信息均可称之为资料。

档案部门保存的资料,是围绕档案形成、对了解档案内容及立档单位历史有价值的相关信息。

档案学复习提纲

档案学复习提纲

《档案管理学》复习提纲:[1]重点概念:(必弄清楚)1、档案:(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2、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就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工作内容在狭义上:档案具体业务工作(8个环节)收集—整理—签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统计3、全宗:全宗一个独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著名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简单地说:一个立档单位的全部档案就是一个全宗。

4、全宗群:由若干个具有时间、地区、性质等共同特征的全宗组成的群体,即具有某些历史联系的若干全宗群体。

在意义:全宗群是在全宗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全宗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原则(“全宗群”的全宗要集中保管,不能分散。

)5、立档单位:立档单位是与全宗相对而言的,其档案能够构成档案全宗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即称为一个立档单位。

6、归档制度:国家对各单位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文件材料的规定。

具体包括三项内容:(1)归档范围。

(2)归档时间。

(3)归档要求。

7、立卷:对办理完毕而又有查考保存价值的文件,按照它们的形成过程中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组成案卷,叫立卷。

8、档号:亦称档案号。

是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实体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档案排列顺序的一组代码。

档号通常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页号。

9、分类方案:全宗类档案整理标列各个类目名称,表示全宗内档案分类体系的纲要,有称“分类大纲”。

10、案卷:案卷是文书立卷的结果,是关于某项工作活动或某一问题的有密切联系的、系统的文件组合体,是文书档案的基本保管单位。

11、件:件是档案保管的最小个体,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

12、档案鉴定: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档案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来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并据此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保护技术学重点

档案保护技术学重点

1、影响字迹耐久性的因素:字迹的耐久性除了取决于色素成分和结合方式外,还受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光:光是引起字迹发生不同程度褪色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以有机染料为色素成分的字迹,光对其影响更大;另外空气中的某些有害气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发生变化。

(2)温度:字迹褪色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字迹色素的退变速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即在其他因素一定时,温度越高,字迹的退变速度越快。

(3)湿度:环境湿度大,一方面会使耐水性差的字迹发生扩散;另一方面,潮湿还会加速光、热、氧化剂、酸、碱等因素得字迹耐久性的影响。

(4)酸、碱:字迹的色素成分十分复杂,在酸、碱介质的作用下,会使某些字迹变色或退色。

(5)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能与字迹色素中的某些发色团发生作用,从而使色素中的发色团遭破坏而褪色。

(6)有害气体: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成分十分复杂,有酸性的有害气体,有氧化性的有害气体,它们可通过各种途径对字迹产生影响。

(7)灰尘:灰尘是固体杂质,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会导致纸张表面起毛,影响字迹的清晰度,其中一些有颜色的细小颗粒会使字迹模糊不清,影响阅读。

2、光盘档案的保护(1)减少使用:激光对光盘档案制成材料稳定性的影响,是随光盘档案累计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加大的,为延长光盘档案的寿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光盘档案使用。

(2)防治空气污染物:工业区的空气中常含有有害物质,光盘档案保存环境要注意远离使用和产生卤化物的场所,必要时须采取空气过滤措施。

(3)调控空气温湿度:恒温恒湿的温度环境,最适宜光盘档案的长期保存。

(4)保持信息读取面的清洁:必须保证光盘档案读取面的清洁,不能有过大的脏污和划痕。

(5)防治标记面的机械损伤:绝对禁止在标记面上进行任何形式的书写、划伤,以免造成信息记录不可挽救的损坏。

3、档案库房建设原则(1)适用原则:适用是衡量档案库房建筑成败的关键,是档案库房建筑应遵循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2)经济原则:档案库房建筑在贯彻经济原则时,首先考虑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其次,档案库房建筑的要求,还应该与所保存的档案重要程度相适应。

档案保管复习提纲.doc

档案保管复习提纲.doc

档案保管第一章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要求、意义一、档案保管工作的定义(P229)档案保管工作是指采取一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与保护,以便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的工作。

二、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一)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P229)1、库房的合理布局:一是档案库房功能有不同的划分,二是档案有重点、非重点之分,三是不同载体档案的保管要求不同。

2、选择标准、规范的档案装具(P229)具体要求:第一、所用材料以及对材料的加工,均不能对档案有损害;第二,便于调阅档案,取拿方便;第三,牢固、耐用、符合节约原则;第四,整齐划一,合乎规范化要求。

3、挑选符合要求的包装材料(P230)主要有卷盒、卷皮等,档案经过包装,既可以防止光线、灰尘及有害气体对档案的直接危害,又可减少机械磨损。

包装材料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既坚固耐用,注意防虫防霉。

4、全宗之间与全宗内档案的科学排架,档案室一般按保管期限、年度排列,先区分保管期限,再按照年度排架;这种方式便于保护抢救重点档案,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时(如火灾、水灾、地震等)时,可以优先抢救永久或长期保管的档案,缺点是要预留空位,如果预留的位置不够就需要重新排架。

因此,有的单位按年度、保管期限排列,即按年度顺序将同一年度同一类别(如文书档案)的档案放在一起,再按保管期限排列。

这样不需要预留空位,但遇到紧急情况不便于按轻重缓急抢救档案。

(二)研究档案损坏的原因1、档案材料损坏的内因(P230)内因是档案制成材料中存在着的不利于档案长久保存的诸因素,主要取决于档案制成材料的质量。

2、档案材料损坏的外因(P230)主要有不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光线、有害气体、灰尘、虫、霉、水、火以及机械磨损和污染等。

(三)围绕档案材料损坏的原因,研究防治的方法(P231)1、改善档案的保管条件,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运用合理的技术管理措施,全力做好“防”的工作。

2、有效利用“治”的技术,维护档案的安全,延长档案的寿命。

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资料-南昌大学

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资料-南昌大学

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资料绪论:一、档案保护技术学的概念:1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损毁规律和科学保护技术的一门学科量;纸张中主要组分的理化性质;制浆造纸的工艺过程)三、纸张的定义:由悬浮在流体中的纤维(造纸纤维)在网上互相交织,再经过压榨和干燥后产生的薄页物四、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概念:纤维素及其分子式:是植物纤维最主要的化学成分,由一种单糖即葡萄糖脱水聚合而成的“均一聚糖”,分子式为二、档案制成材料的概念、演变及不同时期的代表:1概念:是指承受并反映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它由档案载体材料和记录材料组成;演变:从古至今,档案制成材料是随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异。

1、我国古代的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简牍档案和缣帛档案是分别以龟甲、兽骨、合金、石头、竹木、蚕丝等动物质、金属和石质及植物质材料为载体。

国外早期的泥板档案、纸草档案、羊皮档案、棕榈叶和桦皮等档案是以泥土、莎草、羊皮、树皮等材料为载体。

2、自汉朝我国发明造纸技术以来,各国相继形成了大量以纸张为载体的纸质档案。

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现代又出现了胶片、磁带、光盘等高分子合成材料的新型载体档案。

三、西周时期的副本制度:3是指在保护制度方面,以副本代替原件提供利用,从而保护原件。

四、贯彻“防治结合”原则(阐述展开):41、原始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维护档案的原始性是档案保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档案是完好的,因此,我们首先要防止这部分档案遭受损坏;另一方面,档案上的信息,如内容、签字、批注等都是历史痕迹,一旦遭到破坏,往往又难以恢复原貌。

而且档案是不能再生的,更不能以复制品取代,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防的工作。

防的作用是延缓档案物质材料的老化速度,因此,要树立以防为主的思想2、强调以防为主,并不是排除治的重要性。

因为档案制成材料是物质的,任何物质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而,治的任务始终存在。

如果对已遭受破损的档案不及时地进行治,损坏程度就会加重,以致无法修复,最终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治也是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档案保护技术学答案 山东大学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档案保护技术学答案  山东大学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档案保护技术学一一、填空1、纤维长、长宽比大、均一性好、壁腔比小、杂细胞少、纤维素含量高、__木素含量低_____的植物纤维原料质量好。

2、熏蒸杀虫时,一般采取施药时温度____ 高___,施药后温度_低_,可取得好的杀虫效果。

3、纸张的正常含水量一般为_7%____左右4、档案库房的耐火等级不能低于__1级__5、纯蓝墨水、印泥、墨汁、蓝黑墨水、复写纸、重氮盐复印图、静电复印件、激光打印件字迹中,以__激光打印件_字迹为最耐久。

6、宣纸有生宣和熟宣之分,档案部门修裱用纸应使用_____生宣_______7、档案库房建筑、设计要满足“九防”的要求,即防潮(水)、防高温、防光、防尘、防虫、___防有害气体___、防盗、防火、防震8、档案纸张含有较多木素时,不宜_用高锰酸钾去污。

9、制作胶片装具用的纸张应为表面光滑的___中性__纸张。

二、名词解释1、含湿量在湿空气中,与1kg干空气同时并存的水蒸汽量称为含湿量2、纸张老化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纸张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生不可逆转的化学变化时,从而使纸张性能下降的过程3、液相去酸用某些碱性溶液与氢离子反应而达到去酸的目的。

三、简答1、库房外墙如何进行隔热?(1)利用墙体材料、结构进行隔热。

第一,加厚墙体,提高隔热效果第二,墙体使用隔热材料第三,空气间层墙体。

利用两层墙体中间的空气层起到隔热作用。

(2)设内走廊隔热,如部分外墙设内走廊,应首先考虑西向,其次是东向,然后是南向(3)植被绿化隔热在实施以上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节能技术的应用。

2、温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一定温度下,绝对湿度越高,相对湿度就越高,空气越潮湿;反之,绝对湿度越低,相对湿度就越低,空气越干燥。

②当绝对湿度不变时,温度增高,则相对湿度减小;温度降低,则相对湿度增大③当相对湿度不变时,温度升高则绝对湿度增大,温度降低则绝对湿度减小3、简述机械浆、化学浆与纸张耐久性的关系。

(1)机械浆制成的纸张耐久性较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保护技术学》复习提纲来源不详,适用范围不明绪论1.档案保护技术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答:档案保护技术是研究档案制成材料变化规律和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的学科。

2.什么是档案制成材料?试举例说明。

答:档案制成材料是承受并反映档案内容的物质材料。

它由承受档案内容的载体材料和反映档案内容的记录材料组成。

档案的载体材料有:竹简、纸张、胶片片基、磁带带基等。

档案内容的记录材料有:墨、印泥、兰黑墨水、油墨、圆珠笔、铅笔、胶片感光层、磁带磁层等。

3.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有哪些?其主要作用是什么?答:保护档案的技术方法有两大内容:一是改善档案保护条件,包括建造符合要求的库房建筑、安置必要的设备和经常性的技术管理措施。

其作用是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来防止或减缓自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档案的破坏。

二是档案修复技术,包括去污、去酸、加固、图字声像的恢复、档案修复等。

其作用是对已经损坏或存在不利于永久保存因素的档案进行处理,尽力恢复其历史面貌,提高其耐久性。

第一章档案纸张的耐久性4.什么叫纸张的耐久性?决定纸张耐久性的因素有哪些?答:所谓纸张的耐久性是指纸张抵抗处界理化因素的损坏和保护其原来理化性能的能力。

决定纸张耐久性的因素有三个:(1)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质量;(2)纸张中主要组分的理化性质;(3)制浆造纸的工艺过程。

5.造纸植物纤维原料有哪些种类?哪种最好哪种最差?为什么?答: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种类有:木材纤维、种毛纤维(或棉纤维)、韧皮纤维(包括树皮和麻类)、禾本科纤维(包括竹、苇、草等),其中最好的是棉纤维,最差的是禾本纤维。

因为棉纤维中不含杂细胞,几乎全部是纤维素而不含木素,纤维长度、长宽比都较大,细胞壁薄腔大,纤维之间交结力好,造出的纸张强度大,耐久性好。

而禾本科纤维杂细胞含量高,纤维短小,交结力差,造出的纸张强度小,耐久性差。

普通文化用纸的原料多是禾本科纤维。

6.什么是纸张纤维?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答:纸张纤维是植物体中的一种形态细而长,两端呈纺锤状,富有挠曲性和柔韧性,彼此交织后有一定的结合力的厚壁细胞。

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

7.什么是纤维素?其分子式怎样表达?答:纤维素是植物体内许多葡萄糖脱水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分子式为(C6H10O5)n 。

8.什么是纤维素的聚合度?它与纸张强度有怎样的关系?答:纤维素的聚合度是指纤维素分子中葡萄糖基的个数,它代表纤维素的分子链长度。

纤维素分子聚合度大,分子链就长,纤维素及纤维的强度就大,造出的纸张也强度大、耐久性好。

反之,纤维素受到酸、光、热等外界因素作用,聚合度减少时,强度也将减少,当纤维素的聚合度降至200时,纤维素粉化,使纸张丧失强度。

因此保护档案纸张就要千方百计防止外界有害因素对档案纸张纤维素聚合度的破坏作用。

9.什么叫纸张的结合水?它对档案纸张产生什么影响?答:纤维素分子上的游离氢氧基以氢键的方式吸附的那部分水叫结合水。

结合水赋予纸张塑性、柔韧性和好的机械强度,对纸张耐久性起有利的影响。

当空气相对湿度为60%左右,纸张含水量约7%,这部分水即结合水。

10.什么是毛细管水?它对档案纸张有哪些危害?答:档案纸张中大大小小的毛细孔由于毛细管作用吸附的那部分水叫毛细管水。

毛细管水破坏纸张纤维素之间的结合力,造成纸张强度下降,这部分水参与损害档案纸张耐久性的各种化学反应,并供档案上的微生物及档案害虫生长繁殖。

档案纸张中的毛细管水愈多愈有害。

11.半纤维素在纸张中有何作用?答:适量的半纤维素有利于提高纸张强度。

因为短小的半纤维素能在相邻的纤维之间形成柔韧的横向联结,这种联结提高了纸张的强度。

12.档案纸张中的木素含量为什么愈少愈好?答:木素化学性质活泼,对光敏感,易于氧化,尤其受到光照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易黄易碎的氧化木素,导致纸张发黄发脆。

所以档案纸张中木素含量愈少愈好。

13.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对档案纸张有什么危害?怎样减少或防止纸张发生纤维素水解?答:档案纸张纤维素与水,在酸或微生物细胞分泌的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造成纤维素分子断链,聚合度下降,纸张因而强度减少,耐久性降低。

环境温度升高,一般上述反应速度加快。

对于档案纸张来说,促使纤维素水解的外界因素有水、酸、酶、热四个方面。

因此我们在保管档案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库房的温湿度,做好防潮、防霉的工作,并防止酸性物质,如酸性有害气体、灰尘的侵蚀。

必要时,对珍贵的档案纸张进行去酸。

14.打湿的档案为什么不能在太阳下曝晒?应怎样处理?答:打湿的档案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太阳下曝晒,会同时受到阳光、太阳辐射热、氧、水及大气污染物的共同作用,纸张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常同时发生,因而加剧了档案纸张的脆化,与此同时,档案字迹材料的褪变也会加剧,因此打湿的档案不能放在太阳下曝晒,最好在通风处阴干,或用小风扇吹干。

15.新闻纸为什么不宜作档案用纸?答:新闻纸又称白报纸,主要由机械木浆抄造而成。

由于浆中纤维短而粗,硬而脆,相互交织力差,所以抄成的新闻纸强度低,易脆裂。

又由于纸浆中保留了大量木素和杂细胞,影响纸张耐久性,易发黄发脆。

因此,新闻纸不宜作档案用纸。

16.描图纸有哪些特点?应怎样保管描图纸档案?答:有以下特点:(1)描图纸中纤维细小,纤维间的结合力差,因而耐折度小;(2)在保存过程中,描图纸内的胶性会逐渐降低,使纸张慢慢变硬变脆;(3)纸中添加了葡萄糖、淀粉、明矾等物质,使描图纸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黄发脆、易生虫。

因此,保管描图纸时应注意不要折叠存放,最好四周缝边,并注意控制库房温湿度,做好防潮、防虫的工作。

17.手工纸比机械纸耐久性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手工纸没有采用松香—明矾施胶,不呈酸性,因而纸张纤维素不易水解。

第二章档案字迹材料的耐久性18.决定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的内因有哪些?答:一是字迹色素成分的耐久性;二是字迹色素的转移固定于纸上方式的耐久性。

字迹色素成分中最耐久的是碳黑,比较耐久的是颜料,最不耐久的是染料。

字迹色素转移固定于纸上方式中最耐久的是“结膜”,比较耐久的是“吸收”,最不耐久的是“粘附”。

19.怎样评价字迹材料的耐久性?答:根据以下结论判断:(1)凡色素成分属碳黑,同时转移固定方式为结膜的字迹耐久性最好;(2)凡色素成分属染料,或凡转移固定方式为粘附的,字迹均不耐久;(3)凡色素成分属碳黑,或颜料而字迹转移方式为吸收的,字迹则比较耐久。

20.为什么我国传统墨的字迹最耐久?答:墨的字迹最耐久,其原因有三方面:(1)墨的色素成分属碳黑,碳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油、酸、碱,不与其他化学物质起反应,耐热耐光性能好,颜色不易褪变;(2)墨中含有大量胶,使字迹转移于纸上以后能结膜,且墨膜与纸张结合牢固,不易脱落;(3)墨中的防腐剂有保持胶力,帮助字迹更好渗透的作用。

所以墨的字迹最耐久。

21.比较兰黑墨水与纯兰墨水的耐久性答:兰黑墨水与纯兰墨水字迹转移固定于纸上的方式都是吸收。

兰黑墨水色素中决定其耐久性的是变黑后的颜料,它们具有色黑、耐光性、耐水性,同时有防止字迹渗化的性能;而纯兰墨水的色素成分是染料,其字迹不耐水、不耐光、不耐酸碱,易发生褪变。

因此兰黑墨水字迹比纯兰墨水耐久性好。

22.比较印泥和印台油的耐久性答:印泥的色素成分属颜料,印迹耐水、耐光、耐热性较好,对一般化学物质也较稳定,一般不易发生褪变;而印台油的色素成分是染料类,其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以及耐光性都较差。

比较容易褪变。

印泥转移固定于纸张的方式既有吸收又有结膜;而印台油只有吸收没有结膜。

所以印泥的耐久性比印台油好。

23.复写纸、普通圆珠笔为什么不宜书写档案文件?答:复写纸与普通圆珠笔的色素成分主要是染料,一般耐光、耐酸碱性差。

二者字迹材料中均含有蜡和油脂类物质,它们在高气温环境下易熔融,产生渗油扩散现象,导致字迹模糊褪变。

所以不宜书写档案文件。

24.常用的字迹颜料中哪些适于书写档案文件?哪些不适合?答:适于书写档案文件的有:墨、墨汁、油墨、碳素墨水、兰黑墨水、印泥、“424”型圆珠笔,“322”型黑圆珠笔等。

不适于书写档案文件的有:纯兰墨水、红墨水、各种铅笔、普通圆珠笔、复写纸、印台油等。

25.科技图纸的重氮盐兰图是否耐久?答:重氮盐科技兰图是经曝光,氨熏后形成文字的,其色素成分属染料,它不耐光、不耐酸碱,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易褪变,属耐久性差的一类字迹材料。

第三章新型的档案制成材料及其耐久性26.根据薄膜唱片的特点应如何保管薄膜唱片?答:特点:薄膜唱片由塑料聚乙烯制成。

它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或受光长时间照射,易老化变形,使声音失真,严重时唱片扭曲,无法继续利用;在潮湿下,薄膜唱片还会长霉,有害化学气体也易使塑料变质。

保管条件:在阴凉通风处存放,忌曝晒和受热,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宜控制在50%左右,柜架不宜用木制的,柜内也不宜放樟脑。

27.在什么情况下胶片会产生粘连?怎样预防?答:胶片产生粘连有两种情况:一是保管环境太潮湿,胶片长霉,胶片中的明胶被分解而发粘;二是环境气温高,明胶熔融而产生粘连。

只要将库房温湿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就可避免粘边现象发生。

28.哪些因素影响银盐片银像的稳定性?照片发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答:影响银盐片银像稳定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氧化物,二是硫化物。

照片发黄是由于淀影时间不够充分或水洗不干净,照片上残留有硫化物,在保存照片的过程中,上面残留的硫化物会逐渐分解出硫,硫与银像作用生成黄色的硫化银,照片因而发黄。

要防止照片发黄,应采取以下措施:(1)在冲洗过程中淀影要充分,水洗要干净;(2)保存照片的环境要防煤炉气等含硫气体的侵袭;(3)包装照片的材料应不含硫化物。

29.胶片片基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性?答:胶片片基主要有硝酸片基,醋酸片基和聚酯片基三种。

硝酸片基在常温下会缓慢分解,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分解加速,分解时放出热,并可能导致胶片自燃,所以称之为不安全片基,保管时应单独存放;醋酸片基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不易燃烧,离开火焰便能熄灭;聚酯片基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强度高,与醋酸基片同称为安全片基。

但聚酯片基易产生静电而吸附灰尘。

30.彩色照片的影像由什么物质组成其耐久性怎样?如何保管好彩照?答:彩色照片的影像由染料组成。

彩照不耐光,尤其不耐紫外光。

在光、热、潮湿及酸碱物质的作用下均会发生褪变。

保管彩照应做到:(1)防光照,尤其要防紫外光照;(2)在较低的温湿度下保存;(3)防有害化学物质及大气污染物侵蚀。

31.什么叫磁带的复印效应?产生复印效应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防止或减弱该效应的产生?答:当录制好信号的磁带缠绕在一起时,某一层的信号场强感应到相邻的层上的现象叫复印效应。

它使磁带重放时产生噪音。

使磁带产生复印效应的原因:(1)磁带薄;(2)磁带缠绕太紧;(3)保管环境温度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