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8章数据库新技术介绍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8章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

2.相关注意事项 ①不能将 CREATE PROCEDURE语句与其他 SQL 语句组合 PROCEDURE语句与其他 到单个批处理中。 ②创建存储过程的权限默认属于数据库所有者,该所有者可将 此权限授予其他用户。 ③存储过程是数据库对象,名称必须遵守标识符规则。 ④只能在当前数据库中创建存储过程。 ⑤一个存储过程的最大尺寸为128M。 ⑤一个存储过程的最大尺寸为128M。 ⑥可以在存储过程内引用临时表。 ⑦如果执行的存储过程调用另一个存储过程,则被调的存储过 程可以访问由第一个存储过程创建的包括临时表在内的所有 对象。 ⑧存储过程中参数的最大数量为2100。 ⑧存储过程中参数的最大数量为2100。 ⑨不要以sp_为前缀创建任何存储过程。 ⑨不要以sp_为前缀创建任何存储过程。
1.语法格式 创建存储过程的语法格式: CREATE PROC[EDURE] procedure_name[;number] [{@parameterdata_type} [VARYING][=default][OUTPUT] ][,...n] WITH AS sql_statement [ ...n ] ①procedure_name:用于指定要创建的存储过程的名称。 procedure_name:用于指定要创建的存储过程的名称。 ②number:该参数是可选的整数,它用来对同名的存储过程分组,以便用 number:该参数是可选的整数,它用来对同名的存储过程分组,以便用 一条 DROP PROCEDURE 语句即可将同组的过程一起除去。 ③@parameter:过程中的参数,在 CREATE PROCEDURE 语句中可以 @parameter:过程中的参数,在 声明一个或多个参数。 ④data_type:用于指定参数的数据类型。 data_type:用于指定参数的数据类型。 ⑤VARYING:用于指定作为输出OUTPUT参数支持的结果集。 VARYING:用于指定作为输出OUTPUT参数支持的结果集。 ⑥DEFAULT:用于指定参数的默认值。 DEFAULT:用于指定参数的默认值。 ⑦OUTPUT:表明该参数是一个返回参数。 OUTPUT:表明该参数是一个返回参数。 ⑧AS:用于指定该存储过程要执行的操作。 AS:用于指定该存储过程要执行的操作。 ⑨sql_statement:是存储过程中要包含的任意数目和类型的 Transactsql_statement:是存储过程中要包含的任意数目和类型的 TransactSQL 语句。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第8章数据库设计

需求 分析
逻辑结构 设计
物理 设计
图 7- 2
8.1.3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需求分析阶段 概念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阶段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功能设计 行为设计阶段 事务设计 程序设计 数据库实施阶段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需求分析: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整理,是后 续的各个阶段的基础。概念结构设计:对需求分析 的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的DBMS 的概念模型。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设计的结 果转换为某个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 其进行优化。物理数据库设计:为逻辑结构设计的 结果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数据库物理结构。 数据库行为设计:要设计所包含的功能,功能间的 关联关系以及一些功能的完整性要求;数据库实 施: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以及数据库开发工 具,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 编制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数据 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投入正式使用,在其使用过程 中不断对其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
常用的发现事实的方法有: 1、检查文档 2、面谈 3、观察业务的运转 4、研究 5、问卷调查
8.3 数据库结构设计
8.3.1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设计的特点和策略 1、概念模型的特点 有丰富的语义表达能力。 易于交流和理解。 易于更改。 易于向各种数据模型转换,易于导出与DBMS 有关的逻辑模型。
必须注意:关系上定义的索引数并不是越多越好, 系统为维护索引要付出代价,查找索引也要付出代价。 例如,若一个关系的更新频率很高,这个关系上定义的 索引数不能太多。因为更新一个关系时,必须对这个关 系上有关的索引做相应的修改。
聚簇存取方法 为了提供某个属性或属性组的查询速 度,把这个或这些属性(称为聚簇码)上具有 相同值的元祖集中存放在连续的物理块称为 聚簇。 一个数据库可建立多个聚簇,一个关系 只能加入一个聚簇。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概论数据库新技术

标识只在一个程序或查询的执行中持久有效。例如,对于一个程序中全局变量的标识,在该程序 的运行中有效。
(3)程序间持久标识(Interprogram Identity) (4)持久标识(Persistent Identity)
称为OODBS)是数据库技术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相结合的产物。
1.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主要研究的问题有:
对象数据模型 高效的查询语言 并发的事务处理技术 对象的存储管理 版本管理等
第5页,本讲稿共50页
2.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功能要求
(1)在数据模型方面,引入面向对象的概念:对象、类、对象标识、封
(3)异构型DDBS。
第21页,本讲稿共50页
7.3.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第22页,本讲稿共50页
2.数据分配 集中式 分割式 复制式
混合式
进行数据分配时注意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尽量把本地需要的数据存储在本地,减少远程通信操作的开销; 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和系统的可靠性; 尽量平衡各个场地的负载,提高整个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等
间和类之间丰富的语义联系,可能使模式修改操作复杂多样。在OODB中,模式演进往往是
动态的。
第15页,本讲稿共50页
1.模式一致性
模式一致性是指模式自身内部不能出现矛盾和错误,它由模式一致性约束来刻画。模 式的演进必须要保持模式的一致性。
模式一致性约束可分为: (1)惟一性约束:这一类约束条件要求名字惟一性。例如,在同一模式中所有类的名字必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项目8存储过程的创建和使用

任务8.3 知识与技能扩展
8.3.1 修改存储过程
2.使用ALTER PROCEDURE命令修改存储过程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修改存储过程的步骤如下。 T-SQL语句修改存储过程是使用ALTER PROCEDURE命令,其语法代 码如下所述。
任务8.3 知识与技能扩展
8.3.1 修改存储过程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修改存储过程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修改存储过程的步骤如下。 (1) 启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在“对象资源管理 器”中展开数据库节点,选择要修改存储过程的目标数据库 “BookBBSDB”并展开。 (2) 选择展开“可编程性”节点,右击“存储过程”,选择 “Proc1”,单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执行“修改”选项,打开“ 修改存储过程”窗口命令选项,如图8.5所示。 (3) 修改好存储过程,单击工具栏的执行按钮,完成对存储过 程的修改。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讲授人
CONTENTS
项目1 数据库设计 项目2 搭建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 项目3 创建和管理数据库
项目4 创建和管理数据表
项目5 表中数据操作 项目6 进行T-SQL程序设计 项目7 事务、索引和视图的创建 与应用 项目8 存储过程的创建和使用
项目9 触发器的创建和使用
8.2.2 使用常用系统存储过程
下面介绍常用的系统存储过程和扩展存储过程的用法。 【示例8-1】
任务8.2 “网络论坛”数据库数据管理
8.2.3 创建和调用用户自定义的存储过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8章数据库新技术介绍精品PPT课件

24.10.2020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4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 近年来,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应用已经不仅局限 在商务数据处理的范畴,新的数据库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 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多媒 体数据库、办公信息系统(OIS)、超文本数据库等。
❖ 这些新领域中的应用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关系数据模型所支持 的特征,关系模型已不足以对这些新应用所需要的数据进行 建模。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数据库系统,称为第三代数据库 系统,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和面向对象的 数据库系统等。
6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
❖ 分布性 ❖ 局部自主 ❖ 可靠性和可用性 ❖ 效率和灵活性 ❖ 系统易于实现扩展
24.10.2020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7
数据的分布方式
❖ 划分式
在这种数据分布方式中,数据按其用途和来源,分布在 各个结点上,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重复。
❖ 全重复式
在这种数据分布方式中,每个结点拥有全部数据的一个 复本。
❖ 保持多复本一致性 ❖ 保持分布一致性 ❖ 全局查询的处理 ❖ 分布事务的管理
24.10.2020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1
并行数据库系统
❖ 并行数据库系统概述 ❖ 并行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 数据库并行化带来的问题
24.10.2020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2
并行数据库系统概述
❖ 并行数据库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 改善可扩充性,而且也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并行 处理最早用于计算密集型应用,例如科学计算。
❖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为:支持更加丰富的对象结构和规 则;包含第二代DBMS;对其他子系统(工具和多数据库中 间件产品)开放。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 数据库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解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作用1.2 数据模型介绍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模型和对象-关系模型解释模型中的概念,如实体、属性、关系等1.3 数据库设计介绍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解释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关系第二章:SQL语言2.1 SQL概述介绍SQL的作用和特点解释SQL的基本语法和命令2.2 数据定义介绍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命令解释字段数据类型的选择和约束条件的设置2.3 数据操作介绍数据插入、更新、删除和查询命令解释SQL语句中的条件筛选和排序功能第三章:关系数据库管理3.1 关系数据库概述介绍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作用3.2 关系代数和元组演算介绍关系代数和元组演算的基本操作解释选择、投影、连接和除法等操作的含义和应用3.3 数据库事务管理介绍事务的概念和属性解释事务管理的基本操作,如提交、回滚和隔离级别第四章:数据库安全与性能优化4.1 数据库安全介绍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解释访问控制、用户身份验证和加密等安全措施4.2 数据库性能优化介绍数据库性能优化的目标和方法解释查询优化、索引创建和数据分区等技术的作用和应用4.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介绍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备份策略、恢复模式和故障转移等操作的实现方法第五章: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5.1 数据库应用系统概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解释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关系和流程5.2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解释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界面设计和数据访问设计等内容5.3 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的工具和技术解释编程语言的选择、数据库连接和业务逻辑实现等步骤第六章:关系数据库高级功能6.1 函数依赖与规范化介绍函数依赖的概念和分类解释规范化理论及其应用,包括第一范式至第三范式6.2 数据库模式设计介绍模式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解释如何进行模式分解和模式重构6.3 数据库触发器和存储过程介绍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它们的语法和应用场景第七章:数据库编程技术7.1 数据库访问接口介绍ODBC、JDBC等数据库访问接口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接口进行数据库编程7.2 参数化查询与预编译语句介绍参数化查询和预编译语句的概念解释它们的优点和编程实现方法7.3 事务处理与并发控制介绍事务的概念和并发控制的重要性解释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的技术,如锁定和乐观并发控制第八章:XML数据库和大数据技术8.1 XML数据库概述介绍XML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解释XML数据模型和XML查询语言8.2 大数据技术简介介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和挑战解释大数据处理技术,如Hadoop和Spark8.3 NoSQL数据库技术介绍NoSQL数据库的概念和分类解释非关系型数据库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第九章:数据库系统的案例分析9.1 企业级数据库应用案例分析企业级数据库应用的典型案例解释案例中的数据库设计、性能优化和安全性考虑9.2 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介绍云计算对数据库技术的影响分析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库部署和运维策略9.3 移动数据库应用案例探讨移动数据库的特点和挑战分析移动数据库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解决方案第十章: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未来10.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讨论新兴技术如NewSQL、图数据库等的发展状况10.2 数据库未来的挑战与机遇讨论数据库技术在未来的挑战探讨应对挑战的可能解决方案和发展机遇10.3 数据库教育的未来分析数据库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需求讨论如何培养适应未来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人才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数据库概念和特点数据库的定义和作用是理解数据库原理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定义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种将数据分散存放在 多个独立的节点上,通过网络连接构成一个 完整的逻辑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可扩展性等优点,能够满 足大型企业和互联网应用的需求。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架构
常见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架构包括主从架 构、分片架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享无中心架构等。
逻辑设计
转换为关系模型
将概念设计中的实体和属性转换为关系模型 ,如表格和字段。
设计索引
根据查询需求,为关键字段设计索引,提高 查询效率。
优化数据库结构
根据业务处理的需求,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优 化,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物理设计
选择存储设备
根据数据的规模和访问频率,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确保数据的 可靠性和访问速度。
02
该模型将一张表分成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存储在不同的磁盘或
服务器上,以提高查询和更新操作的效率。
复制模型
03
该模型将数据复制到多个节点上,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扩
展性。
03
数据库设计
需求分析
01
确定系统功能
通过收集用户需求,分析出系统 需要实现的功能,为后续设计提 供基础。
02
分析业务流程
03
确定数据来源
了解用户的工作流程,掌握业务 处理的特征,为设计合理的数据 库结构做好准备。
收集各个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 明确数据的来源,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
概念设计
确定实体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确定系统中的实体,如客 户、订单等。
定义属性
为每个实体定义相应的属性,如客户有姓名、 地址等属性。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第一章:数据库基础1.1 实验目的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2 实验环境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或SQL Server)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客户端工具1.3 实验内容实验一:创建数据库和表学习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命令行工具或图形界面工具创建数据库学习使用SQL语句创建表实验二:数据库的简单操作学习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操作第二章:数据库设计2.1 实验目的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使用实体-关系模型设计数据库2.2 实验环境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或SQL Server)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客户端工具2.3 实验内容实验三:实体-关系模型设计学习实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实体-关系模型实验四:将实体-关系模型转换为数据库模式学习将实体-关系模型转换为数据库模式的方法将设计的实体-关系模型转换为数据库模式第三章:SQL语言3.1 实验目的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创建、查询和更新操作3.2 实验环境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或SQL Server)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客户端工具3.3 实验内容实验五: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SQL语言创建数据库、表、视图和索引学习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操作第四章:数据库的安全与保护4.1 实验目的了解数据库的安全与保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和备份恢复功能4.2 实验环境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或SQL Server)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客户端工具4.3 实验内容实验六:数据库的权限管理学习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功能,创建用户和角色,分配权限实验七: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学习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备份与恢复功能,进行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操作第五章: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实现5.1 实验目的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5.2 实验环境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或SQL Server)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客户端工具编程语言环境和开发工具(如Java、Python或C等)5.3 实验内容实验八: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习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应用程序的连接、查询和更新操作实验九: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功能使用编程语言环境和开发工具,实现用户登录、数据查询和数据增删改等功能实验十:测试与优化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实现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测试和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第六章:数据库性能优化6.1 实验目的学习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并行化粒度
❖ 事务是数据库系统的执行单位。在一个事务 中,又可能包含若干运算,例如连接、选择、 投影等。
❖ 在每一个运算中,又可能包含若干操作步骤。 在数据库系统并行化时,就存在一个并行化 粒度的选择问题,也就是并行执行单位的大 小问题。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4
事务间并行
❖ 即以事务作为并行执行单位。对单个事务来 说,仍然串行执行,但系统中允许多个事务 并行执行。
❖ 关系数据模型有严格的数学基础,抽象级别 比较高,而且简单清晰,便于理解和使用。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3
关系数据库系统方面的研究成果
❖ 奠定了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给出了人们一 致接受的关系模型的规范说明。
❖ 研究了关系数据语言,包括关系代数、关系 演算、SQL、QBE等。
❖ 研制了大量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攻克了 系统实现中查询优化、并发控制、故障恢复 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促进了DBMS产品的的 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
如果采用逻辑上集中的系统结构,则必须将原有的、独立发展起来 的数据模式集成为一个全局数据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 要修改原有的数据模式,从而要修改在这些数据模式基础上开发的 应用程序。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9
术及应用
10
数据分布带来的问题
❖ 在这类应用中,CPU处理能力是性能的瓶颈。 ❖ 为了提高处理能力,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多个相同的
CPU并行处理,以取代单个CPU。这是目前常用的 对称多处理结构。 ❖ 随着微处理机芯片性能价格比的提高,用大量微处 理机以各种各样拓扑结构连成的大规模并行处理机 结构日益受到重视。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4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 近年来,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应用已经不仅局限 在商务数据处理的范畴,新的数据库应用领域包括:计算机 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多媒 体数据库、办公信息系统(OIS)、超文本数据库等。
❖ 这些新领域中的应用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关系数据模型所支持 的特征,关系模型已不足以对这些新应用所需要的数据进行 建模。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数据库系统,称为第三代数据库 系统,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和面向对象的 数据库系统等。
全局事务一般用某种数据库语言表示,DDBMS首先进行语法、词法 分析,把数据库语言语句转换成内部表示形式,例如语法树。这种 语法树所表示的查询未涉及数据分布问题,称全局查询。
❖ 逻辑上分布的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先建立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待发展到一定阶段 后,才将这些已运行的、而且一般是异构的数据库系统集成起来。
第8章数据库新技术介绍
❖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并行数据库系统 ❖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指层次模型数据库系统和网状 模型数据库系统。
在层次模型中,数据用记录的集合表示,记录组织成 树型结构。
❖ 分布性 ❖ 局部自主 ❖ 可靠性和可用性 ❖ 效率和灵活性 ❖ 系统易于实现扩展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7
数据的分布方式
❖ 划分式
在这种数据分布方式中,数据按其用途和来源,分布在 各个结点上,彼此之间没有任何重复。
❖ 全重复式
在这种数据分布方式中,每个结点拥有全部数据的一个 复本。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6
操作的并行性
❖ 要实现事务内并行,首先要识别可并行执行 的操作或操作步,即发现事务内在的并行性。
独立并行性 流水线并行性 分割并行性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7
并行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 全共享并行结构是指多个处理机通过互连网络相连, 并共享磁盘和内存。
❖ 无共享并行结构是指每个CPU都有各自的内存及一 个或多个磁盘,组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计算 机系统,这些计算机系统称为结点。
❖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为:支持更加丰富的对象结构和规 则;包含第二代DBMS;对其他子系统(工具和多数据库中 间件产品)开放。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5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 数据分布带来的问题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6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
在网状模型中,数据用记录的集合表示,记录组织成 有向图结构。
❖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中处 于重要的地位,确立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标志着数据管理由文件系统阶段进入了数据库系 统阶段。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指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 系统。
❖ 部分重复式
部分重复方式是前两种方式的折中。在这种数据分布方 式中,根据需要,有些数据只分布到某一结点上,有些 数据重复分布到多个结点上。这是一个普遍的数据分布 方式。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8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 逻辑上集中的方式
应用程序经用户接口处理,提取有关数据库访问部分,作为一个全 局事务,由DDBMS执行。
❖ 显然,这种并行只能提高系统的吞吐率,而 对减少事务的响应时间没有好处。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5
事务内并行
❖ 即单个事务可以分解成多个执行单位,并行 执行。
❖ 事务内并行既可以提高吞吐率,也可以缩短 响应时间,事务内并行又可以分成以下两种 情况。
运算间并行 运算内并行
2020/5/6
❖ 保持多复本一致性 ❖ 保持分布一致性 ❖ 全局查询的处理 ❖ 分布事务的管理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1
并行数据库系统
❖ 并行数据库系统概述 ❖ 并行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 数据库并行化带来的问题
2020/5/6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12
并行数据库系统概述
❖ 并行数据库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 改善可扩充性,而且也有很好的性能价格比。并行 处理最早用于计算密集型应用,例如科学计算。
❖ 共享磁盘并行结构是指每个CPU有自己的内存,但 磁盘是共享的。各个CPU可以通过互连网络访问任 一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