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质量验收检验规范
(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2[10]
![(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2[10]](https://img.taocdn.com/s3/m/0352ac4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f.png)
(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2一、概述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22】17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本规范适合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材料、施工、检测、评定等方面。
本规范同样适合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符合相应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中第4.1.2、5.2.1、5.2.3、5.5.1、6.2.1、6.3.1、6.4.2、7.2.1、7.4.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2.1 混凝土结构由混凝土或者轻骨料混凝土及其配筋或者预应力筋组成的承重或者非承重构件及其连接部位。
2.2 混凝土由水泥或者水泥类粘结材料与骨料及水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人造石材。
2.3 轻骨料混凝土以轻骨料为骨料制成的混凝土。
2.4 特殊混凝土具有特殊性能或者用途的混凝土,如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
2.5 配筋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中埋设的钢筋或者钢丝绳。
2.6 预应力筋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承受预应力作用的钢筋或者钢丝绳。
2.7 钢筋笼由钢筋或者钢丝绳组成的空间骨架,用于支撑预应力筋或者配筋。
2.8 模板用于支承和定位未硬化混凝土的结构件或者装置。
2.9 支架用于支撑模板或者钢筋笼的结构件或者装置。
2.10 模板支架由模板和支架组成的整体结构。
三、设计与材料3.1 设计3.1.1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建造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2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1)设计说明,包括设计依据、设计原则、结构体系、结构计算、结构抗震、结构耐久性、结构施工等内容;(2)结构图纸,包括平面布置图、剖面图、节点图、配筋图、预应力筋图等;(3)结构计算书,包括荷载分析、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变形验算、稳定验算、抗震验算等;(4)其他有关文件,如施工技术方案、特殊结构设计说明等。
水泥重量验收标准国家标准

水泥重量验收标准国家标准水泥是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为了保证水泥的质量,国家对水泥的重量验收标准做出了明确规定,以下将对水泥重量验收标准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水泥的重量验收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水泥重量验收标准》(GB/T 17671-1999)的规定。
根据该标准,水泥的重量验收应在专门的验收场所进行,验收场所应有相应的设备和人员进行监督。
验收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计量器具进行称重,确保称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水泥的重量验收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
在进行重量验收前,应对水泥的包装进行检查,确保包装完好无损。
验收人员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水泥进行取样,并进行称重。
在进行称重时,应注意将水泥放置在稳定的地面上,并进行零点校准,确保称重的准确性。
另外,水泥的重量验收还需要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记录和报告。
验收人员应对水泥的重量验收结果进行记录,并填写验收报告。
验收报告应包括水泥的品种、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以及验收的时间、地点、验收人员等相关信息。
验收报告应保存备查,作为水泥质量的重要依据。
此外,水泥的重量验收还需要根据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质量评定。
验收人员应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对水泥的重量验收结果进行评定,确保水泥的重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对于不合格的水泥,应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进行处理,确保不合格的水泥不会进入施工现场,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水泥的重量验收标准国家标准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验收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水泥的重量验收结果准确可靠。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共同维护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水泥检验质量标准

我国水泥新标准与老标准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采用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代替现行GB177—8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二是以ISO强度为基础修订了我国六大通用水泥标准。
(1) GB/T 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标准制订GB/T 17671—1999是我国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679—1989制定的,于1999年2月8日发布,1999年5月1日起生效。
GB/T 17671—1999与GB177—85同属检验水泥胶砂强度的“软练法”,即采用塑胶砂,4X4X160cm棱柱试体,将试体先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的两个半截试体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两者的核心差别在于胶砂组成不同,ISO方法采用的水灰比适中,灰砂比适中,特别是采用了级配标准砂,因而ISO方法检验得到的强度数值比GB-177方法更接近于水泥在砼中的使用效果。
(2)六大水泥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a.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改为GB/T 17671—1999方法六大水泥产品标准均引用GB/T 17671—1999方法作为水泥胶砂的强度检验方法,不再采用GB 177—85方法。
因此GB/T 17671—1999方法上升为强制性方法,而GB 177—85方法下降为推荐性方法。
b.水泥标号改为强度等级六大水泥老标准实行以Kgf/cm2表示的水泥标号,如32.5、42.5、42.5R、52.5、52.5R等。
六大水泥新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如32.5、32.5R、42.5、42.5R、52.5、52.5R等,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28天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
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分为三个等级6个类型,42.5、42.5R、52.5、52.5R、62.5、62.5R,其他五大水泥也分3个等级6个类型即32.5、32.5R、42.5、42.5R、52.5、52.5Rc.强度龄期与各龄期强度指标设置六大水泥新标准规定的水泥强度龄期均为3天、28天两个龄期,每个龄期均有抗折与抗压强度指标要求前言本标准第7.1、7.3.1、7.3.2、7.3.3、8.4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水泥检验标准

水泥检验标准水泥是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因此,对水泥的检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水泥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下面将对水泥的检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水泥的外观质量是其质量的直观体现。
外观质量的检验主要包括水泥的颜色、结块、凝结时间等方面。
合格的水泥应该呈灰色或灰绿色,不得有明显的色差。
另外,水泥在存放过程中容易结块,因此结块的情况也需要进行检验。
此外,水泥的凝结时间也是外观质量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水泥的凝结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其次,水泥的物理性能是其工程应用的重要指标之一。
物理性能的检验主要包括水泥的比表面积、初凝时间、凝结时间、强度等方面。
水泥的比表面积是衡量其细度的重要指标,细度越高,水泥的活性越强。
初凝时间和凝结时间是水泥的凝固特性的重要指标,初凝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凝结时间则需满足具体工程的要求。
此外,水泥的强度是衡量其抗压性能的重要指标,强度检验是水泥质量检验的重点内容之一。
最后,水泥的化学性能也是其质量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化学性能的检验主要包括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硫酸盐含量、氯离子含量等方面。
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氧化钙、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等,其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此外,水泥中的硫酸盐和氯离子含量也是其化学性能的重要指标,含量过高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水泥的检验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方面。
通过严格的检验,可以保证水泥的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因此,对水泥的检验标准应引起重视,确保水泥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2.1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 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 报告。
条文说明:5.2.1 钢筋对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至关重要,对其质 量应从严要求。普通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 钢筋》GBl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l3013和《钢筋混凝 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l3014的要求。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品合格证 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 执行。
6.3 制作与安装
6.3.1 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 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条文说明:6.3.1 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 和数量对保证预应力结构构件的抗裂性能及承载力 至关重要,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 文,应严格执行。
8.3 尺寸偏差
8.3.1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 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 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 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 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8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8.2 外观质量
8.2.1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 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 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前言 (3)1 总则 (4)2 术语 (6)3 基本规定 (7)4 模板分项工程 (10)4.1 一般规定 (10)4.2 模板安装 (11)4.3 模板拆除 (15)5 钢筋分项工程 (16)5.1 一般规定 (16)5.2 原材料 (17)5.3 钢筋加工 (19)5.4 钢筋连接 (20)5.5 钢筋安装 (24)6 预应力分项工程 (26)6.1 一般规定 (26)6.2 原材料 (27)6.3 制作与安装 (30)6.4 张拉和放张 (33)6.5 灌浆及封锚 (35)7 混凝土分项工程 (37)7.1 一般规定 (37)7.2原材料 (39)7.3 配合比设计 (41)7.4 混凝土施工 (42)8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46)8.1 一般规定 (46)8.2 外观质量 (47)8.3 尺寸偏差 (48)9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 (51)9.1 一般规定 (51)9.2预制构件 (52)9.3 结构性能检验 (54)9.4 装配式结构施工 (58)10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 (60)10.1 结构实体检验 (60)10.2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 (62)附录A 质量验收记录 (64)附录B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67)附录C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方法 (69)附录D 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 (73)附录E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75)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建标 [2002] 63号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 [1998] 244号)的要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进行了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GB50204—2002,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其中4.1.1﹑4.1.3﹑5.1.1﹑5.2.1﹑5.2.2﹑5.5.1﹑6.2.1﹑6.3.1﹑6.4.4﹑7.2.1﹑7.2.2﹑7.4.1﹑8.2.1﹑8.3.1﹑9.1.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修订内容新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于2015年9月1号正式实施。
一、修订基本原则明确适用范围,重点突出,兼顾其他行业(其他行业可参考),以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为主。
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的相关规定,协调好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关系(如模板拆除、配合比设计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内容在GB50666内查阅。
加强过程控制。
强化原材料、制品及半成品的验收;强化施工检验批的验收和重要的过程控制的验收;淡化一般施工过程的验收,将一般性的过程控制内容纳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加强结构实体检验。
将实体结构检验作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重要手段。
加强验收的可操作性。
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工程的检查验收进一步具体化。
协调各种偏差指标之间的合理衔接。
适当提高验收标准。
在确保进场材料质量并不降低合格标准前提下,适当放宽获得认证、来源稳定且连续3批均一次检验合格等质量好的产品的检验批容量可按规定扩大一倍。
考虑到首次纳入,产品范围仅为钢筋、成型钢筋、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成孔管道、水泥和外加剂。
规范不合格检验批的处理程序。
工程施工中包括进场材料及施工检验批出现不合格情况难免的,给出合理的出路和明确的处理程序。
(规范10.02.02条具体给出处理思路)⑴、经返工、返修或更换构件、部件的,应重新进行验收;⑵、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国家现行标准检测鉴定达设计要求,应予以验收;⑶、经有资质的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并确认仍可满足结构安全和适用功能的,可予以验收;⑷、经返修或加固处理能满足结构可靠性要求的,可根据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⑸、降级使用。
(此条不在具体规范内容里)二、改革方向1、国外技术法规——政府管理法律,严格强制执行;技术标准——协会学会推荐性,自愿采用,自负其责,合同制约;企业标准——企业无形资产,促进创新竞争和技术进步;辅助材料——技术商品的竞争和发展。
水泥制品质量检验规范

水泥制品质量检验规范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水泥制品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检验规范也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泥制品质量检验规范的相关要求和措施,以确保水泥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外观质量检验1. 外观检验方法水泥制品的外观质量是指产品的表面形态、色泽、纹理等特征。
外观质量检验应采用目测法,通过观察产品的整体外观情况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2. 外观质量检验要求水泥制品的外观应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纹、破损、色差等缺陷。
外观颜色要均匀一致,无明显污渍或斑点。
三、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1. 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方法水泥制品的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应使用专用测量工具进行,如卡尺、角度测量器等。
通过测量产品的长度、宽度、高度和角度等参数,判断产品的尺寸和几何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2. 尺寸和几何形状检验要求水泥制品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和平衡性良好。
几何形状应准确、规整,各个面之间的角度应符合要求。
四、物理性能检验1. 抗压强度检验方法水泥制品的抗压强度是指产品在承受压力时的抵抗能力。
抗压强度检验可采用静载试验机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产品施加逐渐增加的压力,测定产品的破坏荷载。
2. 抗折强度检验方法水泥制品的抗折强度是指产品在受到弯曲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
抗折强度检验可采用三点弯曲试验进行,通过施加垂直于水泥制品中心的三个点的力,测定产品的破坏荷载。
3. 物理性能检验要求水泥制品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此外,产品的密度、吸水率、耐磨性等物理性能也应满足相应的规定。
五、耐久性能检验1. 抗冻性能检验方法水泥制品的抗冻性能是指产品在冷冻-解冻循环条件下的耐久性能。
抗冻性能检验可采用冻融试验进行,通过将产品放入冷冻室中,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冻结和解冻循环,观察产品的表面是否出现剥落、开裂等现象。
2. 耐久性能检验要求水泥制品的抗冻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产品在冻融循环条件下不应有明显的破坏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质量验收检验规范
1.质量证明资料检查
(1)资料包括:生产许可证、一年内有效的质量抽检报告、出厂检验单及合格证;
(2)检验报告包括内容:厂别、牌号、品种、试验编号、强度等级、出厂编号及日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初凝时间、凝结时间、安定性、氯化物含量检测项目等。
(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 min,终凝不得迟于6.5 h;普通水泥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 h;)
2.实物质量检查
(1)水泥袋上应清楚标明:产品名称、代号、净含量、强度等级、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者名称和地址、出厂编号、执行标准号、包装年月日。
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属于不合格品。
(2)水泥代号:普通硅酸盐水泥代号P.O;矿渣硅酸盐水泥代号P.S;火山灰硅酸盐水泥代号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代号P.F;复合硅酸盐水泥代号P.C;
(3)出厂编号必须与出厂合格证上的编号一致,水泥如果受潮结块或存放时间从出厂日期算起超过三个月,必须重新取样送检,按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