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表格)

合集下载

病理学复习

病理学复习

1111··27病理学复习第一章填空题1.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开展规律的科学。

2.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

3.适应在形态上表现出增生、肥大、萎缩、化生。

4.细胞坏死的主要标记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5.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坏死区状似干络-,多见于结核病。

6.坏死的结局有溶解吸收、机化、钙化、分解排出。

7.坏疽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类型。

8.皮肤和软组织的创伤愈合分为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9.根据发生的原因,病理性萎缩可分为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老化和损伤性。

10.玻璃样变性可分为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细小动脉三种类型。

11.上皮组织化生类型可分为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化生。

12.坏死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三种根本类型。

13.脑积水引起脑组织的萎缩属压迫性萎缩。

14.小儿麻痹症所致的下肢萎缩是属去神经性萎缩。

15.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成为增生。

16.胃体粘膜上皮病变,分化为小肠或大肠性粘膜上皮,又称为化生。

17.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正常物质异常蓄积-或异常物质数量增多,称为-变性。

18.当动脉受阻,静脉回流通畅时,出现大块组织坏死半腐败菌感染,称之坏疽。

19.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及其他异物过程称为机化。

20.阑尾组织坏死后,并腐败菌感染属于湿性坏疽。

21.空洞是肾、肺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经相应管道排出所形成的。

22.皮肤、粘膜的组织坏死脱落后形成的缺损为糜灿。

23.心肌组织缺损后,其修复是通过纤维修复,并称之为瘢痕。

24.外周神经受损后,如果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那么可完全再生。

25.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26.常见的变性有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黏液样变、病理性纤维素性、病理性钙化。

27.细胞水肿的组织学特点是肿胀的细胞质内出现红染细颗粒样状物,电镜下这些物质是-线粒体及内质网。

病理学复习

病理学复习

病理学复习细胞组织损伤和修复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病本质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肥大、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的过程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细胞水肿、细胞质水分增多→体积增大脂肪变、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蛋白质蓄集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磷酸钙和碳酸钙>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干酪样坏死、特殊的凝固性坏死,多见于结核病时坏疽、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呈黑褐色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因酶性分解占优势,溶解、液化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取代坏死组织、血栓的过程溃疡、皮肤或黏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形成的缺损空洞、肺肾坏死组织液化后经自然管道排出留下的空腔凋亡、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过程肉芽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1、适应在形态学上有何主要表现?其分类如何?举例说明。

适应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萎缩:青春期后胸腺萎缩,更年期后性器官萎缩肥大:运动员骨骼肌肥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大增生:青春期乳腺增生化生:慢性胃炎胃粘膜上皮→肠上皮2、心、肝、肾实质细胞HE染色浆内有异常空泡,怎样鉴别其性质?脂肪样变:脂肪被制片时的有机溶剂溶解,脂肪滴为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近圆形空泡3、常见变性有哪些?各有何病变特点?细胞水肿:肉眼—体积变大颜色苍白浑浊光镜:细胞肿胀(轻度:细小红染颗粒,颗粒变性。

重度:胞质淡染、清亮,气球样变性)脂肪变性:光镜:he染色,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近圆形空泡玻璃样变性:he染色,均质、红染、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粘液样变性:透明质酸的黏液样物质病理性钙化:he染色,蓝色颗粒状钙盐4、细A硬化,可致相应脏器何病变、后果?举例说明5、简述坏死病变特点、分类及各类病变特点、结局特点:细胞核变化——1核固缩2核碎裂3核溶解分类:1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2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发生溶解、液化变成液态3坏疽——坏死组织呈黑褐色4干酪样坏死——肉眼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镜下坏死彻底,为颗粒状无结构红染物5纤维素样坏死——镜下见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染色性状似纤维素6脂肪坏死——释出脂肪酸和钙离子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钙皂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糜烂、溃疡、空洞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的过程纤维包裹、钙化6、细胞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怎样鉴别?凋亡——细胞固缩,核染色质边聚,各细胞器完整,膜可发泡,形成凋亡小体坏死——细胞肿胀,核染色质絮状或边聚,细胞膜及细胞器膜溶解破裂,溶酶体酶释放,细胞自溶7、简述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功能和结局①眼:鲜红、柔润;②镜下:大量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③功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④结局:间质水分减少,炎细胞减少,毛细血管闭塞,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形成瘢痕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名词:淤血、局部静脉回流受阻,血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静脉性充血被动性充血)血栓形成、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栓塞、血管内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而阻塞血管梗死、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槟榔肝、慢性肝淤血,右心衰竭。

病理学.复习doc

病理学.复习doc

病理学名解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发展演进过程及结局转归的基础医学课程。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的损伤1、适应(adaption)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作出的非损伤性应答。

适应在形态上可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2、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

细胞萎缩常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和重量减轻。

3、增生(hyperplasia)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增生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4、肥大(hypertrophy)细胞体积的增大。

组织、器官的肥大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所致,但也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

5、化生(metaplasia)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由另一种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分化成熟细胞所代替的过程。

6、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7、水样变性(hydrophic degeneration)指细胞内水分增多,导致细胞肿胀,亦称细胞水肿。

8、气球样变光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因水分增多呈透明状,淡染,也可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

严重的水样变性细胞核染色变淡,整个细胞膨大,变圆如气球状,称为气球样变。

9、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或脂肪变。

包括肝脂肪变性、心肌脂肪变性、肾脂肪变性。

10、虎斑心(tigroid heart)由于机体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等原因,导致心肌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肌纤维弹性降低,心室扩张,肥大,呈局灶性或弥漫性黄褐色,切面浑浊,结构不清。

在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周围,在红褐色(心肌纤维)的背景上出现灰黄色(心肌脂肪变性)条纹或斑块,状似虎斑,故称“虎斑心”,脂肪变性的黄色条纹与未受累的心肌相间排列,构成状似虎皮的斑纹。

11、玻璃样变性(hyaline degeneration)又称透明变性,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病理学切片复习表格

病理学切片复习表格
表面凹凸不平,有小结节弥散全肝,切面见在肝硬化小结节弥散分布的基础上有数个体积较大结节,灰黄色、粗糙,有出血坏死
原发性肝癌巨块型
肝体积明显增大,右叶显著,右叶表面隆起其余肝组织呈凹凸不平结节状;切面见右叶有一巨大肿块,境界较清楚,质地粗糙,内有坏死
呼吸系统疾病
大叶性肺炎
肺叶增大、饱满、被膜紧张并有少量纤维素附着;切面致密,粗糙,海绵状结构消失,颜色灰黄,灰白色
急性重型肝炎-黄小软
门脉性肝硬化
体积缩小,边缘锐利,质地变硬,表面及切面布满大小相仿的灰色小结节
食道下段静脉曲张-1
食管下段黏膜可见增粗扩张之静脉,呈紫黑色,弯曲
亚急性重型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黄小结
体积缩小,边缘锐利,表面可见呈岛屿状散在分布的绿豆大小结节,切面见结节色灰黄,境界清楚
原发性肝癌多结节型
胃小弯近幽门部见一菜花状肿物,自黏膜面向胃腔生长,局部胃壁增厚僵硬
胃溃疡病
胃黏膜上有一溃疡灶,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集中
直肠癌(溃疡型)
内分泌系统
结节性甲状腺肿
体积增大,切面有大小不等结节,棕褐色,结节无明显薄膜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切面呈红肉样,结构致密,类似肌肉组织
病理诊断
诊断依据
子宫增大,切面见子宫底部有一暗红色肿块,突入宫腔,并侵入子宫肌层,境界不清
乳腺癌:乳头及皮肤
乳房表皮呈橘皮样
子宫颈癌(内生浸润型)
子宫肿胀,切面见癌组织呈灰白色,呈结节状在子宫颈管内浸润生长
子宫颈癌(外生菜花型)
癌组织向子宫颈表面生长,形成菜花状突起
损伤与修复
骨痂
切面骨痂灰白色,质地致密
脾被膜玻璃样变性

病理科常用表格及其他参考标准

病理科常用表格及其他参考标准

病理科常用表格及其他参考标准
一、计量器具校正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层次不断深化,学科之间、地域及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计量单位的统一和精确越来越显得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我们使用的分析天平、滴管、容量瓶等均需要校正。

对各种试验的温度、时间等,也必须按标准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失误。

为此我们将计量一节编入本规范。

a)计量单位:采用的计量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见:《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1992年(第二版)
2、计量器具校定:天平计量性能的检查、分析砝码允许误差。

见:《砝码鉴定规程JJG 99-72 (试行本)》中国科学院,1972年注:上述工作由(本地)国家计量局完成。

二、病理学名词术语规范表达
见《国际医学规范术语全集》(英汉对照)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年。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病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名解: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体积缩小称萎缩。

2.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3.化生: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4.变性:变性是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5.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6.坏疽: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7.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外的其他组织内有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8.凋亡: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

9.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部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还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10.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中呈均质性红染。

可以发正与结缔组织血管壁、有时可见于细胞内。

11.*适应: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12.*机化: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机化。

13.*溃疡:深达皮下和粘膜下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14.*空洞: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输尿管、器官)排出,留下空腔,成为空洞。

15.*窦道: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称为窦道16.*瘘管:体表与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瘘管。

简答:1.简述萎缩的原因及种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神经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缺血性萎缩。

1)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主要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病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病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病理学(专科)一、名词解释:1.肉芽组织2.机化3.干酪样坏死4.肉芽肿5.原位癌6.交界性肿瘤7.肠上皮化生8.冠心病9.结核结节10.梗死11.肾病综合症12.凝固性坏死13.假膜性炎14.血栓形成15.风湿小体16.伤寒小结17.癌肉瘤18.凋亡19.萎缩20.槟榔肝21.脓毒败血症22.非典型增生2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24.早期胃癌25.原发性肝癌26.新月体27.葡萄胎28.甲状腺髓样癌29.伤寒肉芽肿30.嗜酸性脓肿31.化生二、是非题:1.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2.白色血栓是因白细胞较多而得名。

3.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4.肠腺癌转移到肺称肺转移性肠腺癌。

5.病毒性脑炎为变质性炎。

6.大叶性肺炎是以中性白细胞渗出为主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7.硅肺的基本病变是硅结节形成和肺组织的弥漫性纤维化8.玻变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9.二尖瓣狭窄可引起左室扩张、肥大。

10.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多为恶性肿瘤。

11.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2.血栓形成对机体有害无利。

13.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变质、渗出、增生。

14.肿瘤的异型性小,其恶性程度高。

15.小叶性肺炎是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

16.良性肿瘤可有转移。

17.风湿病是链球菌直接引起的化脓性炎。

18.鼻咽癌中低分化鳞癌最常见。

19.由动脉发生的肿瘤称动脉瘤。

20.高血压病主要累及全身细、小动脉。

21.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22.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23.肺褐色硬化是由于慢性右心衰所致。

24.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以变质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

25.癌症是癌与肉瘤的统称。

26.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27.高血压脑溢血常发生于内囊部。

28.中央型肺癌组织学类型镜下通常是鳞状细胞癌。

29.慢性支管炎长期反复发作可致肺气肿、肺心病。

病理学复习(表格)

病理学复习(表格)

肠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和肠阿米巴的相互比较急性肾炎,新月形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特点阿米巴肝脓肿和细菌性肝脓肿的比较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比较脓液性质粘稠,咖啡色,见液化坏死组织良性和恶性胃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试以肉眼形态特点区别胃的良、恶性溃疡。

良性溃疡(胃溃疡)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大小溃疡直径一般<2cm溃疡直径常>2cm深度较深较浅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周围黏膜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癌肉瘤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较常见较少见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多见于青少年大体特点质较硬、灰白色、较十燥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组织学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肉瘤细胞间多有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试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织的形态相似态差别大核分裂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浸润性和外生性包膜有无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出血、坏死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转移不转移常有转移复发手术后很少复发手术后较多复发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作用,如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弓1起出血、坏死、可引起严重后果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一期愈合二期愈合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口或伴有感染的伤口坏死组织少多炎反应轻重表皮再生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伤口收缩不明显明显愈合时间5〜7天达临床愈合(短)时间长瘢痕少、规则、线状大、不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和肠阿米巴的相互比较
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异同
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异同
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急性肾炎,新月形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特点
阿米巴肝脓肿和细菌性肝脓肿的比较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比较
良性和恶性胃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动脉粥样一个化的复合型病变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
试以肉眼形态特点区别胃的良、恶性溃疡。

良性溃疡(胃溃疡)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溃疡直径一般<2cm溃疡直径常>2cm
深度较深较浅
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
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周围黏膜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肉瘤
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
发病率较常见较少见
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
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肉瘤细胞间多有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
试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
织的形态相似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较快
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浸润性和外生性
包膜有无
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
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出血、坏死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转移不转移常有转移
复发手术后很少复发手术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
作用,如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
可引起严重后果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
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
口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坏死组织少多
炎反应轻重
表皮再生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
才开始
肉芽组织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
芽组织
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不明显明显
愈合时间5~7天达临床愈合(短)时间长
瘢痕少、规则、线状大、不规则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