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题

合集下载

呢岸学校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含解析)

呢岸学校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含解析)

咐呼州鸣咏市呢岸学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能量流动(填空)1.过程。

输入起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递⎩⎨⎧ 途径: 和形式:有机物中的⇓ 转化形式:太阳能→有机物中化学能→________⇓ 散失经细胞呼吸以________形式散失答案:1.生产者固的太阳能 食物链 食物 化学能 热能 热能2.图解。

答案:2.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有机物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细胞呼吸 呼吸作用 热能3.判断正误。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 )(3)散失的热能可以被生产者固再次进入生态系统。

( )(4)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指次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 )答案:3.(1)× 提示:还包括传递和转化过程。

(2)×提示:是生产者固的太阳能或化学能。

(3)×提示:生产者只能利用太阳能或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热能。

(4)×提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4.特点。

(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________流向高营养级。

(2)逐级递减:①每个营养级生物都因________而散失热能。

②每个营养级生物总有一能量不能被________利用。

③传递效率为________(形象地用__________)。

答案:4.(1)低营养级(2)①呼吸作用②下一营养级③10%~20% 能量金字塔表示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规划、设计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________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____________的。

答案:5.(1)人工生态系统最有效(2)能量流动最有益解惑: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因此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

高三生物-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作业详解版

高三生物-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作业详解版

2月12日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作业详解版一、单项选择题1.(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Ⅰ~Ⅳ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⑧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碳循环路径是完整的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①过程实现的C.图中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①⑥⑦⑧,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②③④⑤D.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解析】选B。

图中Ⅰ、Ⅱ、Ⅲ、Ⅳ分别为大气中CO2库、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分解者。

图中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碳循环路径(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故A项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如光合作用)固定的,B项正确;图中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C项错误;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Ⅳ,D项错误。

2.如图为生物圈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⑤、⑥表示呼吸作用B.①和②的速率基本相等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D.③、④、⑦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解析】选D。

①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⑤、⑥表示呼吸作用,A项错误;若碳循环能保持平衡,则①与②⑤⑥的和的速率基本相等,B项错误;丁是分解者,不能和其他生物构成捕食食物链,C项错误;③、④、⑦是群落内部碳的传递,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项正确。

3.(2018·西安模拟)如图是某城市人工湿地示意图,需要补充完善的碳循环过程包括【解析】选C。

图中只有生物成分之间及微生物与大气中CO2间的碳流动过程,缺乏植物和动物与大气中CO2交换过程,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大气主要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图中已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故C项正确。

4.(2018·海口模拟)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经常涉及“输入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等说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即同化量B.某一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C.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即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D.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较高营养级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C。

2010年至2013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高考题

2010年至2013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高考题

2010年至2013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高考题1.(安徽卷)Ⅱ.(12 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

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

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

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

24h 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

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 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mg·L-1·d-1.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 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重C3 含量。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答案】II (1)如右图(2)竞争(3)B–C 增加(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II.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顶级消费者结束。

轮虫和水蚤的食物相同存在竞争关系。

A-C 为呼吸量,B-A 为净光合作用,两者的和为总光合作用。

水的深度越深光照越少,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 减少,C3 积累。

立体养殖从群落结构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合理密养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试题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能量流动,对核心概念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很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进行的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2.下图为华北地区某果园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及其中一条食物链上的能量流动关系,其中字母表示能量数值。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黄雀和瓢虫B.蚜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a-b-c)C.蚜虫粪便中的能量通过e途径被分解者利用D.d中的部分能量将来可能转变为瓢虫的同化量3.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4个种群,各种群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如下表所示。

下列情况在这4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链)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B.甲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C.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小于第三营养级D.乙的个体数量大于甲4.某小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如下图所示[单位为103kJ/(m2·y) ],A、B、C、D代表不同的生物成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A、B、C、D构成的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B.B→D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7%C.若利用A凋落的枝叶种植茶树菇,可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D.C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同时也为A提供无机盐和CO25.在生态系统中,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等于其同化的能量与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B.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值可能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C.动物粪便、残落物及遗体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都属于动物同化的能量D.经过科学规划设计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传递效率和利用率都大大提高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f代表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C.若有未被利用的能量,则在g和i中有一处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D.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b×100%7.(多选)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的能量类型和去向(d表示该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单元测试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单元测试

付兑市石事阳光实验学校高考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测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1)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由下列哪种生物同化的()A.生产者B.初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分解者2.下图表示一个能够自我维持稳态的生态系统所需的条件,则X最可能代表()A.生物因素B.共生关系C.能量流动D.物质循环3.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辐射光能开始的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来源于太阳能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就无法维持4.调查某生态系统两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所示。

字母代表能量数值,若能量传递效率是15%,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0.15B B.C=0.15DC.C=0.15(A+B+D+E)D.B=A+D+E5.某研究者想调查某菜地的一只菜青虫每天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

他需测的内容是()①虫子吃的叶片的干物质量②每天虫子粪便的干物质量③每天该虫子水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④每天该虫子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6.农民经常要将水稻田里的杂草清除掉,这种做法将导致该稻田生态系统()A.物质循环大大加快B.水稻害虫密度下降C.能量传递效率提高D.水稻固的太阳能增加7.如图是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B.a、b、c、d之间形成一条a到d的食物链C.a、b、c、d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D.a、b、c、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特点8.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用是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B.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是大气CO2的产生途径之一C.没有分解者,碳循环仍可保持平衡状态D.初级消费者通过消化系统摄入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9.家把“之钟”的时间从晚11点53分调至晚11点55分,警示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的可怕水平”,“温室效”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3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 A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解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选项B、C、D都是围绕这一特点展开的,而A项不是。

2.在如图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C )A.y≥90xa+10x B.y≤20xa+5xC.y≥20xa+5x D.y≥100xa+10x解析:根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20%,则y min为:xa/20%/20%+x(1-a)/20%=20xa+5x;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y max为:xa/10%/10%+x(1-a)/10%=90xa+10x;所以20xa+5x≤y≤90xa+10x。

3.在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经常涉及“输入量(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等说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某一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即同化量B.某一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是该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C.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即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D.相邻两营养级生物中较高营养级与较低营养级生物的摄入量之比表示能量传递效率解析:输入量即同化量,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因此,A错误,C正确;某一营养级生物的粪便量实际上是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量的一部分,B错误。

4.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A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可能只对捕食者有利,B错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C、D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3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第33讲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限时:40分钟)1.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般都会分为两部分流向分解者B.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都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C.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消费者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 解析:各营养级获得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常常分为两部分,即一部分是形成的尸体、残骸等,另一部分是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后形成粪便,A正确;各营养级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中散失的能量不能被其他生物所同化利用,B正确;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由于没有被消费者同化,所以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正确;消费者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D错误。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B 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

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

3.(2019潍坊一模)下面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 kJB .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 .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 .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C 解析: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175(呼吸消耗量)+200(流入下一营养的能量)+875(分解者分解理)=1250 kJ ;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丙的总同化量乙的总同化量=302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有机肥被分解者分解,为作物提供了无机盐,但能量并未流入消费者体内,故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高三生物复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题

高三生物复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练习题

课后限时练(三十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提倡素食即人直接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从生产者到人类只有两个营养级,因此,缩短了食物链,可以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散失,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B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解析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故A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2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故B项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故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D项错误。

答案 C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初级消费者B.Ⅳ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是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构成的,不包括分解者,生产者位于金字塔的底层,所以A、B项错。

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是不循环的,不能循环利用,D项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练(三十三)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

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提倡素食即人直接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从生产者到人类只有两个营养级,因此,缩短了食物链,可以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减少能量的散失,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千克的草,则这1千克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解析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在粪便中,故A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2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故B项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境,故C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D项错误。

答案C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E代21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C.E为太阳能,E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21...生产者位于金不包括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是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构成的,E 项错。

项错。

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是不循环的,不能循环利用,D字塔的底层,所以A、B为生2E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呼吸作用释放出的热能,C为太阳能。

答案1) (4.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丙甲乙表示内容选项碳元素的流消费生产CA内环境成分的关组织淋血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生产分解消费C下丘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甲状垂D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血管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相互渗透,解析若图代表内环境成分的关系,形成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淋巴最终汇入血浆。

若图代表的是能量流动,则生产者的能量可若图代但分解者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

以流向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能量都可流向分解者,A表的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

答案为(c5.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蝗虫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图表示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为并列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的重合区域,b和de与b、d能量 (J) 项目蝗虫吃掉的植物所含能量419蝗虫粪便含有的能量219蝗虫呼吸消耗的能量146用于蝗虫生长的能量54200 J的能量A.蝗虫从植物获取了219 J 表示植物未被利用的能量,则字母B.图中的ec 的数值等于 ed++代表植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C.图中字母 D.蝗虫从植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流动是不可循环的正确。

解析)未吸收流入蝗虫的能量指吃掉的植物所含能量减去粪便(中所含的能量,所以A...由题干括号中内容提示,可知图中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代表未利用的能量,b和d可分别代表被下一级生物吃掉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所以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应为图中的b+d+e-c。

答案C6.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下列选项中,能使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C获得能量最多的是()A.E增多、D增多、A减少 B.D减少、B减少、A减少C.E减少、D减少、A减少 D.A减少、D增多、E减少解析该食物网如图:,D增多使系统总能量增多,而A减少导致最终流向C的能量增加;E减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C。

所以A减少、D增多、E减少时,物种C获得能量最多。

答案D7.(2014·抚顺市六校期中考试)有人想同时养鼠和水貂、用鼠喂水貂,再用剥去皮的水貂喂鼠,这样是否可以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A.可以,因为这个系统会平衡B.可以,因为用鼠喂水貂,所损失的能量可通过用水貂喂鼠收回来C.不可以,因为食物形成过程中大部分能量都散失了D.不可以,因为不能用食肉动物喂养食肉动物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能量流动沿食物链逐级递减,不能循环流动,大部分能量被各营养级的生物呼吸消耗掉,故C项正确。

答案C 8.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A25 kg的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D.解析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O库。

生态系统的结2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此图中的食物链为A→D→E,E要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1÷0.2÷0.2=25 kg的A。

答案D 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甲、丙、丁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B.从捕食关系分析,能量最少的是图中丙所处的营养级C.甲→丁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D.甲→乙和乙→甲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相同,但对应的生理反应不同解析图中甲是生产者,丙是分解者,丁是消费者,乙是大气中的CO库,三大功能类群指2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故A项正确;分解者丙不参与构成食物链,故B项错误;甲为第一营养级,丁为第二营养级,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故C项正确;甲→乙和乙→甲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均为CO,但在甲→乙的过程中生理反应为呼吸作用,2而在乙→甲的过程中,生理反应主要为光合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 B10.(2014·豫东、豫北十校高中阶段考试)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蚕的同化效率和生长效率是影响养蚕效益的重要因素B.一棵桑树上有成千上万条蚕,但它们的能量关系不会构成倒金字塔C.图中C=A-B,C可表示桑树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桑树→蚕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C+D)/C1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B表示,图中的C表示净光合作用,B+C+D属于蚕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桑树→蚕的能量传递效率111为(A+B+C+D)/A,故D项错误。

答案D111111.下图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10 10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取总能量是285×18C.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解析图中“能量Q”是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项错误;从图中信息可知,从生产者到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极低,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应人工补充能量,B项错误;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中还有动物流向的能量,C项错误;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物质的循环,D项正确。

答案D12.(2014·东城区检测)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2·a)。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kJ/(m)...2·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 810 kJ/(mA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D.据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0 810 kJ/(m2·a),A项正确;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80/3 370×100%≈11.3%,B项正确;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实现的,C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与输出不处于平衡状态,群落还没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D项正确。

答案C13.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E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2A.该食物网中存在4条食物链B.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E+E)/E321C.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提高E/E1D.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选项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选项B,牲畜、昆虫、鼠属于第二营养级,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即(E+E+E)/E;选项C,人类发展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321为了更多地获取第二营养级中牲畜的能量;选项D,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分)14.(18分)如图是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及彼此间的关系,根据图示回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1)图中由于缺少________和________,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

(2)图中食物网中仙人掌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成分),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食物网中碳元素以________的形式流动,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图是食物网内能量流动的图解,①~⑥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则流入该食物网中的总能量是_________,⑥/②的值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

仙人掌和矮灌木是生产者。

鹰捕食蛇,同时鹰和蛇又都捕食金花鼠和老鼠,故二者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关系。

食物网、食物链中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动力是能量流动。

仙人掌和矮灌木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进入该食物网中的总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