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布置原则

合集下载

车间布局管理制度

车间布局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车间的布局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质量,确保员工的安全与身心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车间生产布局管理,包括车间内设备、作业区域、通道、储存区域等方面的规范管理。

三、车间布局规划1. 布局原则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设备要求、安全要求等因素,合理规划车间布局。

布局原则包括:便于生产流程顺畅进行,设备之间留有必要的操作间距,通道保持畅通,便于员工流动和材料搬运,满足安全出口及消防设备布置要求。

2. 布局设计由专业工程师针对车间生产需要进行布局设计,包括工位设置、设备位置确定、通道宽度确定等。

3. 布局调整车间布局需要根据生产需求和设备更新等情况进行调整,调整前需进行充分的规划与评估,并组织员工进行适当的训练。

四、生产设备布置1. 设备位置设备的位置应根据生产流程要求进行合理布置,便于原料供应、半成品转运及最终产品的出产。

设备的位置还需考虑到维修维护的方便,不得影响设备正常维护和使用。

2. 设备间距设备之间的距离应根据操作需求合理设置,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并方便设备维护。

对于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的设备,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安全防护车间的设备需要配备合适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安全带、安全门等。

设备操作人员需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不得随意解除或改动安全装置。

1. 作业区域设定车间作业区域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进行划分,确保各作业区域的功能完善,无交叉干扰,便于作业人员高效作业。

2. 作业区域标识对于不同的作业区域应进行标识,确保员工清晰了解各区域的作业范围和规定操作流程。

3. 作业环境卫生每个作业区域的卫生情况应该得到严格的管理,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作业环境的卫生。

六、通道设置1. 通道宽度车间内通道的宽度应根据作业需求和安全要求来确定,确保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通行。

2. 通道标识对于通道应进行标识,并确保通道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和障碍物,确保通道安全。

3. 通道维护车间通道应定期检查,及时清除异物及维护,确保通道畅通,避免因通道问题造成的生产事故。

车间定置要求

车间定置要求

车间定置要求
标题:车间定置要求
引言概述:
车间定置是指根据生产需求和工艺流程,在车间内设置设备、工具和工作空间,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车间定置的合理性和完善性直接影响到生产线的运作和产品质量,因此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

一、车间布局要求
1.1 车间布局应符合生产流程
1.2 车间内设备应合理布置
1.3 车间通道应畅通无阻
二、设备配置要求
2.1 设备应满足生产需求
2.2 设备应具备安全保障
2.3 设备应易于操作和维护
三、工作空间要求
3.1 工作空间应整洁有序
3.2 工作空间应符合人体工程学
3.3 工作空间应有足够的光照和通风
四、安全环境要求
4.1 车间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4.2 车间应有明确的安全标识
4.3 车间应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培训
五、环保要求
5.1 车间应符合环保法规
5.2 车间应采取节能措施
5.3 车间废弃物应分类处理
结论:
车间定置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车间定置要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安全和环境保护。

企业在进行车间定置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要求,全面考虑车间布局、设备配置、工作空间、安全环境和环保等方面,为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车间布局七大原则

车间布局七大原则

6.“一个流”生产线布局
按精益生产的理念,除了以上的两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精益生产布局追求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使物料搬运成本最小化; b.空间的有效利用; c.劳动力的有效利用; d.便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员工与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 为了实现上面的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将设备布局成“U”型,实现“一个流”的生产。“一个流(One—Piece Flow)” 生产方式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实现小批量的轮转,最好是单件的流动。 它是减少在制品数量的最好方法,是消除生产线浪费的良策。它的基础是要使加工生产线像流水装配线一样流水化, 但要牺牲非瓶颈工序设备的利用率,因此要尽量平衡生产线,减少设备的布局是由多个单元共同组成,是按照“两个遵守、两个回避”原则进行布局的结果。这种布局有助于提高单元 间的互相协助,从而提高生产线平衡率。花瓣式布局是进行“互助协作”的必要条件。 b.互助作业就好像运动场上的接力赛一样,在交接区,实力强的选手可以适当的弥补实力弱的选手。在工作中也是一样, 单元之间的作业员也要把产品像接力棒一样去传递。如果前单元的作业员耽误了时间,后单元的作业员就帮助前单元从 机器上卸下产品。这种做法,显然依靠“花瓣式”布局为前提。
2.出入口一致
出入口一致,是指原材料入口和成品出口在一起。为什么要求出入口一致呢? a.有利于减少空手浪费。假设出入口不一致,作业员采用巡回作业,那么当一件产品生产完了,要去重新取一件原材料 加工的话,作业员就会空手(手上没有材料可以生产)从成品产出口走到原材料投入口,这段时间是浪费。如果出入口 一致的话,作业员立刻就可以取到新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从而避免了空手浪费。 b.有利于生产线平衡。由于出入口一致,布局必然呈现类似“U”的形状,这使得各工序非常接近,从而为一个人同时操 作多道工序提供了可能,这就提高了工序分配的灵活性,从而取得更高的生产线平衡率。

生产车间如何进行布局

生产车间如何进行布局

生产车间如何进行布局一、车间的组成部分车间由哪些部分组成取决于车间的生产性质和生产规模。

一般大型的生产车间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1)基本生产部分,如炼钢车间的转炉、平炉、电炉;机械加工车间的各种机加工设备。

(2)辅助生产部分,如机修组、电工组、磨刀间等。

(3)仓库部分,如中间库、工具室等。

(4)过道部分,如主要过道、次要过道等。

(5)车间管理部分,如办公室、资料室等。

(6)生产福利部分,如休息室、盥洗室、更衣室等。

二、车间布局的原则1.工艺专业化原则——工艺原则(1)什么是工艺专业化原则。

工艺专业化原则就是按照生产过程中的工艺特点,把同类型的机器设备集中在一起,即机器设备的“机群式”布局,形成一个基本生产单位。

例如,机械工业企业的铸工车间、锻工车间、机械加工车间、装配车间等。

在这些车间内,由于加工的工艺方法相同,因此可以加工多种多样的产品。

(2)工艺专业化原则的优点。

①车间对产品品种的适应性强。

②由于同种设备集中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设备和生产面积,提高设备负荷系数。

③便于工艺管理。

④生产控制灵活性较强,便于生产任务连续进行。

(3)工艺专业化原则的缺点。

①当零件加工工序较多时,需要由不同的车间来完成,因而加工路线长,往返运输多,生产周期长。

②在制品数量增多,流动资金占用量增大。

③各车间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关系复杂,影响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一致。

(4)适用范围。

按工艺专业化原则的车间工艺布局,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条件。

2.对象专业化原则——对象原则(1)什么是对象专业化原则。

对象专业化原则就是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或零件为对象的生产单位。

例如,机械工业企业的齿轮车间、标准件车间、发动机车间等。

(2)优点。

①机器设备按零件或产品的工艺流程布置,缩短了产品的加工路线,节约了运输费用,减少了仓库和生产面积。

②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在制品数量和流动资金的占用量。

③减少了车间之间的联系,便于各项管理工作。

车间定置要求

车间定置要求

车间定置要求一、背景介绍车间定置是指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要求,对车间进行布置和装修,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的整洁度、安全性和舒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定置的要求,包括车间布局、设备摆放、物料存放等方面的内容。

二、车间布局要求1. 车间布局应合理,确保生产流程顺畅。

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将车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原料存放区、加工区、组装区等,确保各个工序之间的距离合理,便于物料和人员的流动。

2. 车间内应设立合理的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人员和物料的安全。

通道宽度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通道两侧不得堆放杂物,保持畅通。

3. 车间内应设立合理的工作台和工作区域,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舒适度。

工作台高度应根据员工的身高进行调整,工作区域应保持整洁,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度。

三、设备摆放要求1. 设备的摆放应考虑生产流程和工作效率。

将设备按照生产工艺的先后顺序进行摆放,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设备之间的间距应合理,方便操作和维护。

2. 设备的摆放应符合安全要求。

设备应与通道、出口等安全设施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设备应牢固固定,防止晃动和倾倒。

3. 设备的摆放应考虑人机工程学原理,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设备的高度、角度等应根据员工的身高和工作姿势进行调整,减少工作的疲劳度。

四、物料存放要求1. 物料的存放应按照分类进行,确保物料的整齐和易于取用。

不同类型的物料应分别存放,避免混杂和交叉感染。

2. 物料的存放应符合安全要求。

易燃、易爆和有毒物料应单独存放,与其他物料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事故发生。

存放区域应干燥、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和霉变。

3. 物料的存放应方便取用和管理。

存放区域应标注清晰,物料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管理,避免过期和浪费。

五、总结车间定置的要求包括车间布局、设备摆放和物料存放等方面。

合理的车间布局和设备摆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合理的物料存放可以提高物料的管理效率和生产质量。

车间布置策划

车间布置策划

车间布置策划引言概述:车间布置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合理的车间布置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提升工作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车间布置的策划原则和具体内容。

一、空间规划1.1 合理划分区域:根据生产流程和工作要求,将车间划分为原料存放区、生产区、成品存放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

确保各个区域之间的流动性和便捷性。

1.2 设立通道:在车间布置中,要合理设置通道,确保员工的流动和物料的运输不受妨碍。

通道的宽度和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1.3 考虑安全因素:在车间布置中,要考虑到安全因素,设置紧急出口和安全通道,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

二、设备摆放2.1 考虑工作流程:根据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合理安排设备的摆放位置。

确保操作的联贯性和高效性。

2.2 考虑人机工程学:在设备摆放中,要考虑到人机工程学的原则,使得员工在操作设备时更加舒适和便捷,减少疲劳和错误。

2.3 确保设备安全:设备的摆放要符合安全要求,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为设备设置防护措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照明与通风3.1 充足的照明:车间的照明要充足,确保员工在工作时能够清晰地看到操作对象。

采用合适的照明设备,避免浮现阴影和眩光。

3.2 良好的通风系统:车间布置要考虑到通风系统的设置,确保车间内空气流通,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积聚,保护员工的健康。

3.3 考虑环境因素:在车间布置中,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如降低噪音和温度,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四、储物和标识4.1 合理的储物空间:车间布置要考虑到储物空间的设置,确保原料和成品的储存有序和方便取用。

4.2 标识的设置:在储物区域和设备上设置标识,方便员工识别和查找物品,减少时间浪费和错误发生。

4.3 定期整理:定期整理储物空间,清理过期物品和废弃物,保持车间的整洁和安全。

五、人员舒适度5.1 考虑工作站点:在车间布置中,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站点,确保工作台面的高度和角度适宜,减少工作疲劳和身体不适。

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原则:优良的车间布置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 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2. 应符合生产操作的要求3. 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4. 应符合厂房建筑的要求5. 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的要求6. 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7. 应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厂房建筑结构常用结构型式有两种:排架结构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是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成,柱与屋架铰接,而与基础钢接。

这种结构是目前单层厂房结构的基本形式。

跨度可超过30m,高度可达20—30m或更大,吊车吨位可达150t或更大。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所组成。

在多层房屋中,它们形成多层多跨框架。

框架可以是等跨的或不等跨的,层高相等或不相等的。

框架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构件就位后再连成整体的框架。

由于它兼有现浇式与装配式框架的一些优点,所以应用最为广泛。

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厂房结构可分为如下几种:(1)混合结构用砖柱承重,钢筋混凝土屋架或木屋架或轻钢屋架。

(2)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部承重构件都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构件。

在发酵工厂应用十分普遍,一般主要车间都采用这类结构。

(3)钢结构厂房的柱、梁和屋架都由各种形状的型钢组合连接而成的结构物,主要用于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

1.建筑物的视图表达建筑物正面外形的主视图称为正立面图,侧视图称为左或右侧立面图。

将正立面图或侧立面图画成剖视图时,一般将垂直的剖切平面通过建筑物的门、窗。

这种立面上的剖视图称为剖面图。

建筑物的俯视图一般都画成剖视图,称为平面图。

2.绘制建筑图应注意的问题(1)凡未被剖切的墙、墙垛、梁、柱和楼板等结构的轮廓,都用细实线画出;被剖切后的剖面轮廓则用较粗的实线画出。

这些结构,以及门、窗、孔洞、楼梯等常见构件的规定画法,可见图5-2的立体图。

需要时,可查阅《国家标准建筑制图》。

(2)厂房建筑图中的墙、柱或墙垛,一般用点划线画出它们的定位轴线并编号。

车间空间布局规划

车间空间布局规划

车间空间布局规划车间空间布局规划是指对车间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分配和布置,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一个良好的车间布局规划能够确保工作流程顺畅,员工之间的协作高效,并且考虑到安全、环境、人性化等因素。

在进行车间空间布局规划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车间的功能和需求。

了解车间所需的各种设备、材料和工艺流程是进行布局规划的重要基础。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车间的生产规模、生产种类和生产周期,以便更好地安排空间。

其次,车间空间布局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流程优化:将工作流程设计成以最小的移动和等待时间为特点。

在车间内,相关的设备和工具应该放置在一起,以减少操作者的交通和寻找时间。

同时,需要确保物料流动的顺畅,避免生产中断或重复。

2. 安全考虑:车间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设备和工作区域之间需要有足够的安全间隔,以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危险品和易燃易爆品应单独存放,设立相应的防护设施。

3. 空间利用:最大化利用车间的空间,确保每个区域都得到充分利用。

可以采用一些合理的储存和堆放方案,如货架、抽屉和悬挂系统等,以方便存储和取用物品。

同时,可以考虑使用可移动的隔板或隔断,根据需求进行空间的调整和重新配置。

4. 环境因素:在车间布局中,需要考虑到舒适和人性化。

例如,合理安排空调和通风系统,保持空气流通和温度适宜。

另外,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和良好的照明设施,确保员工有好的工作环境。

考虑到员工的休息和就餐需求,也可以设计休息室和餐厅等场所。

最后,车间空间布局规划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随着工艺的变化、生产线的升级、产能的扩大等因素,车间布局需要及时进行优化和调整。

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分析,收集员工的反馈意见,确定改进方案,并进行实施。

综上所述,车间空间布局规划是一个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布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工作体验。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车间的功能需求、流程优化、安全因素、空间利用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并进行定期的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间布置原则:优良的车间布置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 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2. 应符合生产操作的要求
3. 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
4. 应符合厂房建筑的要求
5. 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的要求
6. 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
7. 应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
厂房建筑结构
常用结构型式有两种:排架结构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是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成,柱与屋架铰接,而与基础钢接。

这种结构是目前单层厂房结构的基本形式。

跨度可超过30m,高度可达20—30m或更大,吊车吨位可达150t或更大。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所组成。

在多层房屋中,它们形成多层多跨框架。

框架可以是等跨的或不等跨的,层高相等或不相等的。

框架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构件就位后再连成整体的框架。

由于它兼有现浇式与装配式框架的一些优点,所以应用最为广泛。

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厂房结构可分为如下几种:
(1)混合结构用砖柱承重,钢筋混凝土屋架或木屋架或轻钢屋架。

(2)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部承重构件都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构件。

在发酵工厂应用十分普遍,一般主要车间都采用这类结构。

(3)钢结构厂房的柱、梁和屋架都由各种形状的型钢组合连接而成的结构物,主要用于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

1.建筑物的视图
表达建筑物正面外形的主视图称为正立面图,侧视图称为左或右侧立面图。

将正立面图或侧立面图画成剖视图时,一般将垂直的剖切平面通过建筑物的门、窗。

这种立面上的剖视图称为剖面图。

建筑物的俯视图一般都画成剖视图,称为平面图。

2.绘制建筑图应注意的问题
(1)凡未被剖切的墙、墙垛、梁、柱和楼板等结构的轮廓,都用细实线画出;
被剖切后的剖面轮廓则用较粗的实线画出。

这些结构,以及门、窗、孔洞、楼梯等常见构件的规定画法,可见图5-2的立体图。

需要时,可查阅《国家标准建筑制图》。

(2)厂房建筑图中的墙、柱或墙垛,一般用点划线画出它们的定位轴线并编号。

平面图上的纵向定位轴线,应按水平方向从左至右顺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横向的定位轴线,则按垂直方向由下而上顺次用大写英文字母编号。

在立面图和剖面图上,一般只画出建筑物最外侧的墙或柱的定位轴线,并注写编号。

轴线编号一般排列在图面的下方和左方。

(3)建筑物各层楼、地面和其他构筑物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称为“标高”。

标高数值以m为单位,一般标注至小数点以后第三位。

(4)基准面。

例如某层的楼,地面,某标高为零,并标注为±0.000。

高于基准面的标高为正,但标高数字前后一律不加正号;
低于基准面的标高为负,负数标高数字前,则应加负号。

根据标高这一概念,各层建筑物的平面图也可按各层楼距离地面的标高来标注图名。

例如图5-2中一、二层平面图,也可以标注为±0.000平面图和5.4000平面图。

厂房建筑图图中除上述以米(m)为单位的标高尺寸外,还有定位轴线的间距和厂房的长、宽等尺寸,以及孔洞、设备基础等的定位尺寸,这些尺寸仍以毫米(mm)为单位,标注原则和方法,与一般机械图基本相同。

四、化工建筑的特殊要求
(一)厂房的整体布置:集中式、分离式
集中式:将车间各工段及辅助房间集中合并在一个厂房内。

分离式:将车间各工段及辅助房间分散在单独的厂房内。

厂房整体布置还要考虑设备露天化。

设备布置露天化或半露天化建筑优点
(1)可以节约大量建筑面积,从而节约大量基本建设投资;
(2)节约土建施工工程量,从而加快基本建设进度
(3)将有毒物质的设备、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露天化或半露天化,可节约厂房通风设备及动力,降低厂房防火、防爆等级,降低生产费用和厂房造价;
(4)对厂房的改建、扩建,增加灵活性。

凡属下列几种情形者,可适当考虑设备露天布置:
(1)生产中不需要经常看管的设备,辅助设备,气候影响较小的设备。

(2)需要大气来调节温度、湿度的设备,如凉水塔、冷却塔等。

(3)不需要人工操作,高度自动化的设备。

(4)气候温暖,无酷暑或严寒的地区。

(二)厂房的立面布置
发酵工厂建筑物按厂房的层数分类,
可分为:单层厂房
多层厂房
层次混合的厂房
主要由生产工艺特点和工艺设备布置要求所决定。

同时要满足建筑上采光、通风等各方面的要求。

厂房立面布置遵循经济合理及便于施工的原则,层高取决于设备的高低,安装的位置,检修要求及安全卫生等条件。

(1)单层厂房的剖面高度
①厂房地面标高:室内地面高出室外150mm
②柱顶标高和吊车轨顶标高:
室内高度指地面到屋架下弦的距离,但标高并不注在屋架下弦的底面,而是注在柱的顶部。

按《厂房建筑统一化基本规则》的规定,柱顶标高应为300mm的倍数,吊车轨顶的标高应为600mm的倍数。

(2)多层厂房的剖面高度
多层厂房各层楼板、地板表面之间的层高应采用300mm的倍数。

除地下室外,一幢厂房内的层高不宜超过两种规格。

框架或混合结构的多层厂房,层高多采用5.1m、6m,最低不得低于4.5m。

每层高度尽量相同,不宜变化过多
(三)厂房的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型式,按生产车间的组成和工艺要求及建筑本身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综合考虑。

平面设计,力求简单,为设备布置的可变性、灵活性和建筑的定型化创造有利条件。

厂房外形:长方形、L型、T型和Ⅱ型等
最常采用:长方形。

2.车间平面布置要求(与原则相同)
(1)适合全厂的总图布置,与其他车间、公用工程系统、运输系统等结合成一个有机总体。

(2)保证经济效益,尽量做到占地少、基建和安装费用少、生产成本低。

(3)便于生产管理、物料运输,操作维修要方便。

(4)生产要安全,并妥善解决防火防爆、防毒、防腐等问题,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5)要考虑将来扩建、增建和改建的余地。

二、确定各工段的布置形式
(1)露天布置
优先考虑的第一方案,只要有可能都要采用露天或半露天布置。

大部分设备布置在露天或敞开式的多层框架上,
部分设备布置在室内或设顶棚的框架上,如泵、压缩机、造粒及包装设备等;
生活、行政、控制、化验室等集中在一幢建筑物内,布置在生产设施附近。

(2)室内布置
优点:受气候影响小,劳动条件好。

小规模的间歇操作或操作频繁的设备以布置在室内为宜。

如:泵、压缩机等。

厂房的柱网布置,根据设备布置要求确定,同时尽可能符合建筑模数要求。

(1)单层厂房平面柱网的选择:
柱网:柱子的纵向和横向定位轴线垂直相交,在平面上排列所构成的网络线。

称为柱网。

用来表示厂房跨度和柱距。

柱网的大小,根据生产所需面积和技术经济等因素来确定的。

三、车间平面布置方案
1.直通管廊长条布置
直通管廊长条布置适合于小型车间(装置),是露天布置的基本方案。

外部管道可由管廊的一端或两端进出,工艺区与贮罐区用一根中心布置的管廊连接起来,流程畅通。

2.T形与L形布置
T形或L形的管廊布置适合于较复杂车间,管道可由二个或三个方向进出车间。

3.组合型布置
组合型布置适合于复杂车间,其车间平面就是由直线形、T形和L形组合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