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珍爱生命《鸟啼》实录与评点 苏教必修2苏教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鸟啼》实录与评点苏教必修2苏教《鸟啼》师:古人从一片飘零的落叶中看到了将至的秋天,从一枝红杏中看到了渐浓的春意,“一枝红杏——〞 生:“出墙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劳伦斯的《鸟啼》。
劳伦斯从鸟啼中看到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寻他在鸟啼声中的收获吧!师:我们预习过了这篇文章,先一起来看看预习情况。
请问同学这几个词怎么读?请一个同学读一下这些词语。
〔请一学生读以下词,教师随机正音。
〕 PPT :师:每个词语读一遍,我们一起来。
〔学生齐读词语〕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个问题。
1、鸟啼有怎样的特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PPT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本文2—5节,找出描写鸟啼特点的词语。
〔学生自由朗读2—5节〕师:请大家逐段找出文中鸟啼的特点。
〔学生自主寻找〕生:第2段中:缓慢、笨拙、吃力、微弱;第3段中:萌发、隐约、清越、明快。
生:第5段中:悦耳。
师:鸟啼有没有发生变化呀? 生:有。
师:文章当中和鸟啼声音相关的动词也能表达变化的。
我们来找找动词看,能表达鸟啼变化的动词。
〔学生自主寻找。
〕 生:发出、传出、响起、闪动、抛出、浮起 师:你认为哪些最有感染力? 生:闪动、浮起。
师:大家有没有想起小的时候唱的童谣“一闪一闪亮晶晶〞,这个闪动写出了—— 生:喜悦。
师:是的带有点喜悦。
这之前还有一个词——浮起。
师:什么情况下可以浮起? 生:轻盈。
○独具诗意的开头,符合文章的体裁特点,也为整堂课定下了一个诗意化的语言基调。
○准确读准字词,在高中公开教学中已不多见,全从学实际看,这样的教学环节并不显得多余。
课堂,应该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地方。
教学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学有所得,这是值得提倡的。
○少了学生自己探究的环节,直接由教师“牵〞入,缺乏取。
因为这是学生完全能够找到的。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阿房宫赋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阿房宫赋》一、教学目标1.生疏封建统治者荒淫铺张、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二、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三、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谈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学问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育语感)2.自主学习和老师点拨结合。
(同学自查工具书,参考注释,翻译课文;老师就同学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字、词、句的解释;作者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等)五、课时支配: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同学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内容,把握赋体“体物写志”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铺张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和平的祈祷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苏教必修2苏教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必修2苏教《一个人的遭遇》肖洛霍夫预习:概括小说情节。
情节交代与一般小说相比有什么不同?明确:小说采用了“故事中套故事〞的表达结构,小说开头和结尾是“我〞与索科洛夫的结识和分手,中间是索科洛夫的自述。
这种结构保证了既有人物的内心独白,又有对人物的外部观察。
一、题目入手,走进文本:谁的遭遇?1、“一个人〞是指谁,他有哪些“遭遇〞?索科洛夫:2、作者除了运用表达的方式展现“索科洛夫〞的经历外,还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呈现?小结:索科洛夫个人的遭遇:A【受伤被俘】→B【冒险逃跑但被抓回】→C成功逃亡〔冲动极了〕→D妻女炸死〔穿心的痛〕→E找到儿子〔喜气洋洋〕→F儿子牺牲〔埋葬欢乐〕小说情节呈现的特点:跌宕起伏战争:身体上的遭遇——心灵上的伤害3.深度追问:索科洛夫的遭遇是偶然、极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一个人的遭遇〞仅仅是索科洛夫的遭遇吗,题目中的“一个人〞是特指索科洛夫,还是数量词语泛指?索科洛夫的遭遇是当年苏军战俘的共同遭遇。
补充背景:苏军条例中没有做俘虏这个说法。
军人,只有两种选择,当战士,或当烈士。
在几代人的语汇中,战俘和叛徒是同义语。
除了自己被打入另册之外,不幸、痛苦和灾难还要殃及亲人和家庭。
在所有公民都必须填写的履历表中都有这么一栏:“您和您的亲属有没有被俘过,被拘留过,或者在被占领的领土上呆过?〞战俘亲属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敌属,受到孤立和监督,还要取消方案经济时代的一切生活物资供给优惠和照顾,而且其成年亲属还要受到监禁两年的惩办……这是战后涉及千家万户的现实问题。
战俘身心遭受折磨和凌辱,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却面临着新的遭遇:冷漠、疑心、审查,甚至关进“自己的〞集中营。
在苏联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因“战俘罪〞受到合法或不合法的惩办以及公开或不公开的政治歧视。
索科洛夫虽然也曾被俘,但他机智地俘虏了德军少校并带回来了重要图纸,受伤被俘出于无奈,但是逃回来却是有功人员,是要受奖赏的。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说

说书人第二课时同伴互助探究展学一、合作探究1、说书人在哪个场所说书?这个场所经历了一次怎样的变迁?(有何隐喻?)2、读小说的结尾部分,通过“我”眼前的说书人和“我”心目中说书人的对比说说“我”对说书人有哪些期许?原文:当你还活着的时候,甚至当你支持着你的病体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你感动过多少人,你给了人多少幻想,将人的心灵引的多么远吗?你也曾想到这一层,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我站着,直到新的坟墓从地面上耸起来,埋葬的人吸着了烟,然后抛下他们掩埋的新坟走了,不见了,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截教的瘟黄阵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凡是回忆中我们以为好的,全是容易过去的,一逝不再来的,这些事先前在我们感觉上全离我们多么近,现在又多么远,多么渺茫,多么空虚!……3、“说书人和城隍庙”的境遇是偶然的吗?若果说“说书人和城隍庙”是那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意图?课后巩固迁移运用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说书人”史航一把折扇、一个白瓷水杯,整整两个半小时,史航一个人“唱念做打”,面对这一屋屏息聆听的人,说得嘴角泛起白沫都毫不自知。
过去两年来,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日,编剧史航都会在北京的钱粮美术馆开讲。
北京的各类讲座繁多,可这一个人的讲座仍属罕见。
2009年4月,史航第一次在这里开讲,谁也没想到,他能坚持两年。
两年前,他只是想在这里开一个读书会——在北京,有不少大大小小的读书会——在读书会上,当个主持人。
没料到,第一次读书会,这个主持人一张嘴就刹不住车,硬是一个人“喷”足了两个小时。
当时来了差不多二十个人,没人有机会插上话,从那之后,其他人就只有听的份儿。
两年来,除了一次春节,史航从来没耽搁过一次座谈。
来的听众平均五六十人,基本都能把做讲座的屋子坐满。
在史航看来,到了每个月底的讲座时间,其他所有事情都靠边,讲座是第一位的。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 我心归去教案 苏教必修1苏教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我心归去教案苏教必修1苏教《我心归去》一、导入新课听音乐,欣赏费翔《故土的云》,感受故土的呼唤和思乡之情。
故土的云演唱:费翔天边飘过故土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地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土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飘泊!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土的风,和故土的云,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土的风,和故土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二、走近作者韩少功,当代著名作家。
短篇代表作《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分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代表作《爸爸爸》《女女女》,长篇代表作《马桥词典》。
译著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XXXX 年,作品集《山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评为“XXXX年法国十大文艺好书〞,2002年4月,获得“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把握文本脉络,可将文本内容概括如下:①旅居法国的情形与内心之感受〔1—4节〕②思念故土及对故土之文化思考〔5—9节〕四、旅居风雅之邦,感受寂寞情怀1、要求学生找出写旅居法国的情形的段落与语句,然后师生讨论分析。
①我的“家〞是一幢雅静的别墅。
两层楼的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房子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
〔第1节〕分析:宽敞明亮、设施先进、视野开阔、环境优美宁静,情趣高雅,如同阳春白雪。
②我的故土没有繁华酥骨的都会,没有静谧侵肌的湖泊,没有悲剧般幽深奇诡的城堡,没有绿得能融化你所有思绪的大森林。
〔第6节〕分析:于比照中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巴黎的繁华酥骨、静谧侵肌、幽深奇诡以及绿意融融,涌动与宁静结合,人文与自然交融。
由此可见,法国是风雅富贵之邦,巴黎那么是温柔繁华之乡。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 江南的冬景 Word版含答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教学要点:1、朗读课文,分析江南冬景的特点,品读第七节;2、了解文章的写法及语言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及解题江南:长江以南的江浙地区(第6节)冬景:标题中的中心词,冬天之景,故本文为写景散文思考:如果你以“江南的冬景”为题来写一篇散文,你会写哪些景?怎么写?————选取江南冬景特有的典型的景物,如树木、农村、雪、雨等,用对比的手法(其它季节、其它地域)来突出江南冬景的特点和感受。
二、关于郁达夫略三、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作者重点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写?即:写什么。
明确:植物、水、雪(分别在5节、7节、8节)●齐读第5节,明确:景物及特点:芦花——不败,红叶——三个月以上的生命,乌桕树——桕子、乱梅花之真,草——赭色、绿意总结:生气●品读第7节,明确:景物特点:悠闲,迷人,绘画美鉴赏水墨画:①画中的景物;②画中的色彩;③画中的情调;(三个角度,学生评价)取名:农村冬霖图补充:(文画相通)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可引申:能否为其它几节的画面各起一个名称?明确:屋外曝背谈天图(第2节)、午后冬郊图(第5节)、江南雪景图(第8节)、旱冬闲步图(第9节)●朗读第8节,明确:引用写雪的诗句来写江南的雪景,和第1节北国冬天相比,江南人更喜欢过屋外的生活;和第7节写的静谧悠闲的生活相比,这一节更充满了动感,充满了趣味,写出了雪趣。
明确:雪趣,美丽●快速处理第9节写了江南的旱冬,特点:晴和、快活,适合散步,所以到第10节作者也要到郊外散步去了,并且之前已多次点到散步。
(2、5、6节)四、除了重点写以上江南的冬景,还写了哪些内容?用了什么手法?即:怎么写。
学生快速浏览后回答。
手法:对比①北国的冬天和江南的冬天对比(第1、2节)北国的冬天过“蛰居”生活,江南的冬天过“屋外”生活;北国的冬天“最有劲”,江南的冬天“可爱”。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慢慢走欣赏啊 金岳霖先生教案 苏教必修2苏教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金岳霖先生教案苏教必修2苏教金岳霖先生教学目标: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细节。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式:文本研习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有位先生,他智商决不低于我们中的任何一位,而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是有时他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
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
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
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你金博士〞。
阿弥托佛原来姓金,大家猜出这是谁来了吧。
二、介绍金岳霖及出示资料: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
字龙荪,湖南长沙人。
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
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
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
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
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
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4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岳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
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3部专著。
1949年后开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写过一些哲学和逻辑论文,但主要精力用在学术研究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方面。
他的三部论著反映了他的逻辑思想和前期哲学思想。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实验学校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回旋舞教案苏教版必修1

回旋舞一、教学设想1、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懂得把握诗歌的意象;(2)把握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掌握借助意象来把握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3、教学时数:1课时二、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领略了中国当代诗歌的魅力,今天我们再将艺术的轻舟驰向大洋那一边的欧美近代诗歌,让我们在中外不同风格的诗歌海洋中“荡起双桨”吧……(二)解读诗歌——《回旋舞》1、作者简介:保尔•福尔(1872—1960),法国诗人,被称为“象征派诗王”。
他的诗集共有32卷之多,有名的《法兰西短歌集》,便是包含了他全部作品的总集。
福尔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写作“巴拉德(民歌形式的短歌)”,这是他毕生创作诗歌的固定形式。
保尔•福尔被戴望舒称为“法国后期象征派中的最淳朴、最光耀、最富于诗情的诗人”。
2、师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
3、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诗的前两节提出了两个假设“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这两个“假如”排除了全世界所有男孩女孩之间的误解、隔阂、歧视,甚至冲突。
如果这两个充满童话色彩的假设能够实现,“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那么全世界的男孩女孩将有可能组织起盛况空前的全球人类大联欢。
正如诗的最后一节强调的:“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
”4、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回旋舞》中少男少女拉起手来围着大海跳舞是否有某种象征意义?明确:这首诗以“回旋舞”为主要意象,这是从法国民间舞蹈“回旋舞”的表演形式中摄取诗意,生发开来的。
作为抒情诗人,保尔•福尔特别歌唱爱情和人类的友爱。
全世界的少男少女都携起手来,团结起来,没有肤色、种族、国别的差别,大家共跳一个回旋舞,世界不就充满了爱吗?诗人唱出的全世界人民和睦团结的颂歌,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乐观的情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书人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导入】
师: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要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老先生的长篇评书《林则徐》的一个片段。
请大家认真地看,仔细地看,在这段视频里,你看到了些什么?
播放视频(时长:)
师:在这段视频里,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提示:道具、衣着)
学生快速回答,也可集体回答。
师:一桌一椅,一把纸扇,一块醒木,再着一身青衫,这就是我们在视频里看到的说书人的形象及他说书的全部道具。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师陀,走进他的《说书人》(PPT1),看看生活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说书人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
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PPT2)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投影上的词语吧,一人一个,轮下去。
要求看着投影读。
学生读一个,教师点一个(时长:)
师:预习之后,我们应该可以发现这篇小说的情节还是比较简单的,就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本文的情节吧。
30秒,准备一下。
(时长:)
学生回答,如果不完整,可以再找一两个学生补充。
师(概括):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的说书人困顿的生活,以及凄惨死去的悲凉命运。
【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师:通过预习,你觉得小说中的这个说书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PPT3)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
注意要求:用一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
请学生快速地回答,后面的同学补充。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人物形象特点。
板书内容:技艺高超、身份低贱、贫病交加、孤苦无依(伶仃)、命运悲惨
【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师:那么,作者是怎样刻画“说书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呢?(PPT4)给大家3分钟时间,小组内合作讨论一下,等会儿,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回答。
学生的回答要结合语段,点出手法。
第一个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补充要求:
师:前面同学说过的内容,后面的同学就不要再重复了。
其间,教师板书手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情况1』这位同学提到了说书人的长衫,请同学看一下课文,除了这里提到长衫,还有其他地方提到长衫吗?(有)共有几处?(三处)(PPT5)请同学们
一起读一下文中三处提到长衫的文字,思考一下:小说中三次描写到长衫,有什么作用?(提示:“说书人”的长衫是有变化的(PPT6),这说明什么?)
明确:(1)穿长衫符合“说书人”的身份;
(2)通过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长衫”到“灰绿色”,到最后的“破长衫”的变化,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
(PPT7展示答案)
『情况2』这位同学找到了文中唯一一处“说书人”的语言描写,此段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呢?(PPT8)
明确:说书人讲述的侠义故事让人痴迷,却常换不来一个馒头钱
(PPT9)。
温饱尚不能解决,在加上他的病体,这请求之中尽显生活的沉重与凄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
(PPT9展示答案)
『情况3』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找了两处细节描写,请大家来细细品读一番。
文段1:小说中三次描写都提到了说书人的长衫,有什么作用?
文段2:文中唯一一处说书人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作者采用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但身份低贱、孤苦无依、贫病交加,最终悲惨死去的说书人的形象。
【探究文章蕴含的情感】
师:“说书人”的悲惨命运是什么造成的呢?恩文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呢?(PPT10)老师这儿找了两段资料,同学们可以先看一下投影
(PPT11\PPT12)。
(看完资料)给大家1分钟时间,小组内谈论一下,待会儿,还是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
第一位同学回答完毕之后,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补充。
『情况1』学生自己得出了答案。
明确:(1)对底层民众的同情
(2)对社会混乱、冷漠的批判
(3)对说书艺术走向衰落的无奈(PPT13展示答案)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
请大家把书拿好,我们一起把文章的最后一小节读一遍,再次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
『情况2』学生的答案不完整。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情感了呢?这样,我们先一起把文章的最后一小节齐读一遍,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个词语是能体现作者的情感的。
明确:“荒凉”
师:“我”为什么会觉得“荒凉”?此处的“荒凉”有哪些含义?
明确:(1)小城的景象荒凉;(2)说书人的人生境遇荒凉;(3)说书人死后,小城人们内心更贫乏荒凉;(4)小城人们面对死亡的冷漠和面对生命的麻木,让“我”感到荒凉;(5)回忆美好的事物,传统的文明,一逝不再来,“我”内心更觉渺茫、空虚和荒凉。
师(归纳文章主旨):这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孤独的说书人困顿的生活,以及凄惨死去的悲凉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同情与怜悯,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冷漠,同时也表达了对说书这种传统技艺走向衰落的无奈与惋惜。
【课堂小结】
师:好了,这篇课文我们就讲到这儿了。
最后,让我们以一首《说书人》的齐声朗读来结束本堂课的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