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共33张)PPT课件

——
1
2
一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起源、功能、任务、是 什么、基本问题、变革
二
唯物论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
辩证 唯物
主义
马 克 思
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
B
• C.产生与人们的惊奇、困惑
• D.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
31
• 2.哲学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主要是说进入哲学的殿堂并 不难。想进入哲学殿堂,需要( )
• ①善于观察生活
• ②保持好奇心 • ③善于否定一切学说
A
• ④冲认识到哲学就是生活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 古希腊泰利斯:水是万物之源
• 古希腊安那西梅尼斯:万物之源是空气或气体。
• 西西里恩培窦可里斯: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土、气、 水、火。“爱”与“恨”的力量将其聚合或分解。
• 安纳萨戈拉斯:大自然是由无数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组成的。他 研究陨石猜想其他星球与地球成分相同,也许有人类。
• 德谟克利特:世界由聚散不定的原子组成。
14
天空为什么会下雪? 上帝?雪神? 水与气的混合? ……
你相信命运吗? 疾病是诸神对人类的惩罚吗?
动物有意识吗?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谁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上帝? 英雄?统治者? ……
你是谁? 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人死后有生命吗?会以另一种 形式存在吗,如灵魂?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三、两个对子1.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3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是物质的(一)什么是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高中政治必修四笔记生活与哲学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产生(1)哲学产生的根源---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开端于“惊讶”,落脚于“实践”(3)哲学产生的方式---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是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前提是:真正的哲学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如下表所示: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方法论的含义: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况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2.哲学与时代精神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整理(知识主干)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一句话,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②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有两个方面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2、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意识。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填空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人们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活动中,在处理___与__________关系的_______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智慧产生于_____________________;2哲学源于人民在______中对_______的_______和______;2、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_______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_______,_________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哲学是什么1哲学就是关于_________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还不等于哲学;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_________依据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加以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思想_______;3哲学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世界观_____方法论,方法论______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知识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认识和改造______ 的知识,即____________;一类是认识和改造________的知识,即______________;还有一类是关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知识,即_________________;2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_______和_________;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______领域的______,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______和_______,从具体科学知识中抽象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3具体科学的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不能取代具体科学;4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只有科学的哲学才能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一是________和_______何者是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②二是_______和_______有没有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______________存在的问题;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称为_________;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称为___________;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_______和___________中_______和__________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__________都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2、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是本原的,_______ 是派生的,先有______后有________,物质_______意识;2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质上是_________;但是,它只是一种可贵的______,没有__________;它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把复杂问题_______;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__意义上的_______,认为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_______ 的属性就是_______的属性,因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历史观上的____________的局限性;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__________的_________,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_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阶级_______的________和_______,是指导我们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强大____________;3、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_______是本原的,物质________意思,不是物质_____意识,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基本形态:由于对____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_________和__________;①主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夸大为__________,当成__________,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__________;②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看作_________________,认为现实的_______只是这些________的______和_______;4、哲学斗争两个“对子”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对立;因此,哲学史上存在这“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______和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因为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________ 和__________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____和___社会的________,提出社会发展的_____,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_____________,从而转化为_____的巨大______;3、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最有代表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_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_______ 的基础上实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有机结合,它把____________ 的观点贯穿___________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_________与_________ 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_______基础上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辩证唯物论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_________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________的___________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2、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____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_________;3、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___ 和________;2运动是物质_______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世界上不存在___________ 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3运动是_______的运动,________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___________的存在;物质世界是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统一;5、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_______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___________,它既不能_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_____;人无法创造、改变、消灭规律;②普遍性:自然界、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其______、_______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_______;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3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的________和________ 要求我们必须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办事,而不能_______________;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______和_______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_________的_______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从意识的_______看,它是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_______;从意识的_________看,它是高度发达的______系统—— ________ 的机能;从意识的______看,它是_________的_______;物质世界是_______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 , 意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方面: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的改造世界;1能动的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______;②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_______、__________,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______ 和_______,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当前的对象现在,而且能够追溯________、推测________,甚至能偶创造一个_______或________的世界;2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______客观世界具有______作用;人在_______的指导下改造世界,即人通过实践把自己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______和______的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________、________;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物质 ______ 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_______出发,实事求是;2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的事物出发;3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充分发挥____________;4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结合起来;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____________;因为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实践的手段物质性活动,都是客观的②实践具有__________;因为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③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因为实践的主体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四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__;因为人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够真正接触到客观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_;原因如下:①实践过程中,人们会不断遇到新事物、新问题,从而促使人们不断更新认识;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发展;③实践活动能锻炼和提高人的能力,从而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__________的___________;认识产生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出认识是否正确;4实践是认识的_______;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用获得的认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3、真理:真理是标志_____同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___________的______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真理是________的、_________的;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________;人们对一个事物的______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到_____,再从________到_______的______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________;人类认识是___________,追求真理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3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_____________;在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_;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_________以及事物_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_______的____________,是一幅由__________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没有一个事物是_______存在的;注意: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2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______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事物____________,不以___________为转移;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___________ 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___________;4、联系的多样性:1事物的联系是__________;有________联系和________联系、_______联系和_______联系、_______联系和________联系、_______联系和_______联系等;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系,而往往忽视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联系,忽视________相互联系的__________;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______和______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_____,一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转移;5、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整体居于地位,整体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观念,立足于 ,统筹 ,选择 ;2整体是由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作用,搞好 ,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6、系统优化的方法:1要着眼于事物的_________;2要主义______系统___________的_________;3要注重系统__________的__________;4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________的思维方式来__________;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1、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____和_______,是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的灭亡;2、发展的普遍性:1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都是不断发展的,__________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________ 和_________的过程;2发展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3、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要求我们对未来__________,热情______和悉心_______________,促使其_______、________;2事物的发展道路是________、________,要求我们要做好充分的_________,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_______,勇敢地面对_______与_______;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_______ 和 ________是事物_______过程中的两种_______状态;①量变是事物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的变更,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事物在量变阶段,根本性质不会发生改变,一事物仍然是该事物②质变是事物___________的变化,是事物由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的转变,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事物一旦发生质变,根本性质就发生了改变,该事物就会变为另一事物2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__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量变达到___________必然引起_________; 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______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__________,为实现事物的________创造________;3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___ ,质变又为_____________开辟道路,使事物在______的基础上开始____________;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已经____________、只有改变事物________________才能____________ 时,要果断的____________ ,促成_________,实现事物的________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___________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____________;2、矛盾的普遍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2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____________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勇于___________,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_________;3矛盾具有_______,事事有________,时时________ ,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全面的看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______及其____________各有其_______;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______事物有______的矛盾,这些____________ 构成了一事物________其他事物的__________;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上有_______________;三是同一事物中的____________、同一矛盾的两个_________也各有其__________;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____________;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______和______、_____和______ 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__________;一方面,_________寓于_________之中,并通过_________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________;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与同类事物之间总是存在普遍性;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_________;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______;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1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______地位,对事物发展起_________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_______矛盾;2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3二者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_____、相互____,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_____;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忽视_____矛盾;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______地位,起着_____ 作用;2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放i安在矛盾中处于________地位;3二者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______,又相互_____,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_______;4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决定的;7、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______事物时,既要看到_________,又要看到____________;在认识__________时,既要看到________________,又要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___________时,要着重把握___________,在认识_________时要着重把握__________________;3两点论是有________的两点论,重点论是看到______中的重点,我们要坚持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方法,反对________和_________;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辩证否定观: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______的否定,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辩证否定是_______的环节,是实现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辩证的否定是_______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_________;3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_________,也不是简单地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服的是_______中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保留的是________中__________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_________;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在对_____事物的______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______事物的______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____________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______________,因而也是从它的_______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_____________的______,敢于突破与______ 不相符的__________,敢于破除_____的___________;注重研究________,善于提出_________,敢于寻找_________,确立________,开拓________;3、创新与社会进步:1创新推动社会_________的发展;2创新推动人类_______和_______的发展;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_____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_______;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归根到底都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3社会意识具有____________;有时社会意识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社会意识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_________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______地______社会发展的_____和______,对社会发展其_______________作用;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_________和________的矛盾、________和_______的矛盾,是贯穿_____始终的_____矛盾;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__________一定要适合______________的规律,__________一定要适合_____________的规律,是在___________中都起作用的_____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过程是________.2社会发展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运动中,在______________的不断______中实现的;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不断解决事物内部的矛盾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3在______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改革实现的;5、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观点:1人民群众是社会_____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______财富的创造者,是_________的______性力量,是社会历史的_______;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______ 观点,走______路线;2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______________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_____________,虚心向___________________;3群众路线:一切__________群众,一切_____________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1、人的价值人生价值:1价值的含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_____的_________,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功能和属性;2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___________,在于对_____的_____________,即通过自己的_______满足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3人生价值的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_______;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1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活动具有重要的_______作用;②价值观是______的重要______;3、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___________特征;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遵循 ,自觉 ,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实现人生价值:1在______和______中_____价值;积极投身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2在_____与_____的_____中_____价值;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3在__________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_,需要有_________________的指引;。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课 生活处处有哲学

战争、瘟疫、贫困 ……世事纷纭,岁月沧桑,我 们审视社会:人的本质是恶还是善?世间是光明还是 黑暗?真善美在哪里?人类的前途在哪里?
法家韩非子说:应该严刑峻法,让人有所惧; 儒家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西方存在主义:一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马克思:社会的发展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也是物质的 …… 意义2: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社会,从而 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的起源、产生) 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 么?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吗?是从天上掉下来 的吗? •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 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
1、 哲学的智慧产生么启示?
提示:杞人忧天的思想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 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 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 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 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 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材料中说明哲学在 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功能、作用)
1、哲学的本义: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 sophia = Philosophy
爱 + 智慧 =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要使我们的生活丰衣足食,就要学好经济与生活;
要使我们的生活保持稳定,就要学好政治与生活; 要使我们的生活富有情趣,就要学好文化与生活; 要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就要学好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范文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世 界
人类社会 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如文艺学、伦理学、经济学等)
思维
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
那么,哲学与这些具体科学有没有关系呢?
苹果落地 牛生牛 羊生羊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万有引力 遗传与变异
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矛盾
具体科 学的个 别规律
事物是普 一切事物都 一切事物 遍联系 是运动变化 都充满矛
盾
整个世 界适用 的普遍 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
(1)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
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 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哲学
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 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 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知识回顾
导语:同学们,通过第一框的学习,我们 知道了,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是一门给 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可 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 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 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 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 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 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具体科学研究的是 世界某一特定领域 中的事物的性质和 规律(个 性)
哲学研究的是万事 万物的共同性质和 共同规律( 共 性)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 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 和总结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因此哲学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谢谢大家!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19
世 纪 的 自 然 科
的 三 大 发 现
学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 推 转化定律 动
生物进化论
马 克 思历辩 主史证 义唯唯 哲物物 学主主 的义义 发
展
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 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 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 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 就会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 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的看法是错误的。
注意 都有科学、非科学之分。
• 3. 世界观和方法论
• 思维点拨:方法论是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 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 方法。
• (1)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 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 界观。
•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
个性与共性、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2)具体科学与哲学的联系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 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 进步。”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 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 的形式。”
————恩格斯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 世界观和哲学
• 思维点拨:
① 区别: A.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 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 界观
B.特点不同:世界观是零散、自发形成的自觉形 成、系统化、理论化存在 人人都有 不是人人都有
②联系: A.对象都是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 B.哲学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 基人,在自科学发家的唯研物究活主义 思想的动地指都在导是某自种下觉世,或界不观创自 的立觉 指 了 万有引导确力下的理进世行界论的观。。和缺方晚乏 法年正 论 的 牛顿在的研指究导,行科星学家为就什会 么 会围绕在失太自去阳己正的确运研方转究向活,时动 甚,中 至 由 于信奉陷上入帝混乱,和认失败为。除因 万 有引力此否的,认作任哲何学用轻对外视具哲体,学 科还、 学 有 一个“的都切是指线错导误作力的用”、的有看,害法这的,。个 “切线力”只能是来自 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中国“导弹之父”、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带 研究生时、一开始不上 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 习《自然辩证法》《关 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矛盾论》《实践论》 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经考试合格后,才开始 学习专业课。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
哲学
区别 (研究 对象)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 世界观的含义 思维点拨:①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思维三个部分。世界观是对整 个世界的看法,不是对世界某一部分的看 法。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而不是对某一事物的具 体的看法。
• 思维点拨:①世界观人人都有(有科学和 非科学);②是自发的,朴素零散的,缺 乏理论论证;③研究的对象是关于整个世 界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不是具体的,个 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