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9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本册有关统计知识的系统复习。
重点复习的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结合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谈话回顾,建立联系。
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上课伊始,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关键点的有效回顾,帮助学生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
这样的设计,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励、唤醒。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小组合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倾听能力、组织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
在复习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二、课前准备。
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1)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xx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2、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②汇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7、“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6~21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找乘积是1的两个数”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认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的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朋友”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能说说教室里哪些同学是你的朋友吗?指名回答。
谈话:在将近六年级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朋友”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一些关系,比如两个数的乘积是1,就可以说是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
哪些数之间有这种关系呢?怎样找这样的两个数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学习新知。
1、理解倒数的意义。
(1)出示例7,学生独立完成。
(2)引出概念。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如和互为倒数。
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交流后明确:这些算式里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指出: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学生举例来说。
进行及时的评议。
(4)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小结:倒数不是指一个具体的数,而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当两个数乘积是1时,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2、归纳方法(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分别找出和的倒数吗?提问: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各组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小组讨论:引导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找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p 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进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3、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应用。
〔板书: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你能说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你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2、师:因为百分数的意义使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百分数的应用〔补充板书: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
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师选择板书。
〔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4、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并将解决的问题擦掉。
活动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几”。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明晰,引出线段草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3 教学步骤引入分数的概念,回顾分数的加减法规则。
通过例题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讲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二章:百分数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3 教学步骤引入百分数的概念,解释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例题讲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三章:几何图形的认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让学生学会用几何图形进行拼图。
3.2 教学内容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几何图形的拼图方法。
3.3 教学步骤介绍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讲解几何图形的拼图方法,并进行演示。
让学生进行拼图练习。
3.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用图表表示数据。
4.2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的方法。
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4.3 教学步骤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调查、观察等。
讲解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制图练习。
4.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五章:解决实际问题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5.3 教学步骤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列方程、算术法等。
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让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7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3.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欣赏美丽的图案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4.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5.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基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4.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5.操作活动:开始绘制图案活动,播放轻松音乐,教师巡回参与指导。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一、复习内容分数除法的复习与应用。
(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47页练习十)二、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很好地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难点:正确列出数量关系,掌握四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复习倒数。
(1)师: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抢答,教师板书意义)(2)师: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学生抢答)(3)师: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引导学生分整数、小数、分数回答。
2.复习分数除法及其计算法则。
(1)师:分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
(板书类型)(2)师:写一道除法算式,让同桌算一算。
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回答: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计算。
(3)师: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算一算,说一说。
(课件出示题目)3×7=21÷3=21÷7=5/3×1/2=5/6÷5/3=5/6÷1/2=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总结: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或小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板书计算法则)(4)点名学生说一说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类应用题?它们的特点和解题思路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四种应用题类型)二、知识应用1.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
同桌之间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
2.教材第46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优秀6篇)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一起看看小学六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欢迎查阅!为了让您对于六年级数学教案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作者给大家分享了6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第63页例13教学目的: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加深学生对两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认识,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理解补0占位的意义,提高积算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商中间有零的除法补0占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1.口算。
382520445090451551384077208090182.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
36)458689)720924)76323.笔算。
7)7563)310问: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课题)二、独立是做,研究算法1.学习例13:出示283527=(1)学生独做。
(2)学生说出算法。
(3)讨论那种方法正确。
(4)教师总结算法:当求出商的百位数以后,被除数十位上的3落下来以后13比除数小,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连系学过的知识想:余下的13个十,被27除不够商1个十,要在被除数十位上写0,然后再把被除数的下一位落下来继续除。
(5)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练习十四的1---5题。
1.第1题,让学生填书后集体订正。
2.第2题,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3.第4题,请1名学生口算。
为了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特设计算医院练习题诊断。
12971)728656)5492714941864514244板书:商中间有零的除法例13:283527=10510527)283527135135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优秀8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优秀8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电子版篇1教学内容:第十一册106页例8教学目标:1、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税收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计算纳税额.教学难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同学们,你们打过出租车吗?付钱之后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主动向的士司机要发票了吗?有人人打车要发票,有的人不要,谁能说说要发票有什么好处?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纳税,你们想了解有关税收的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课题。
2、各行各业都收,国家收的税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小结:同学们,道路改造,城市绿化,教育投入,国防建设等都离不开税收,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倘若大家都不按章纳税,我们的城市能这么美丽吗?国家的建设能飞速发展吗?二、营业税的理解与应用1、现在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算一笔帐。
出示:“一辆出租车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600元,按国家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5%是谁的5%?(板书营业额)国家按一定的百分率来收税,这个百分率称作税率。
谁能提出个一个问题呢?(每天要交多少的税我们也给它个名称叫应纳税额,板书应纳税额)应纳税额怎样算?题目要求每天要交多少的税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600×5%=30(元)600,5%,30各表示什么?2、南京市有许多出租车,如果我们每个人打车都不要发票,猜一猜,国家一个月就会有多大损失呢?出示教师调查的数据和推算的结果。
(720万元)现在还有很多边远地区的孩子没有学校上学。
建一所希望小学大约要20万元,用这些钱可以建多少所得希望小学呢?720÷20=36(所)看到这些数据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呀?3、昨天王老师到麦当劳宁海路店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
“麦当劳宁海路店十一月份交5%的营业税9.2万元,该店十一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三、个人所得税的理解与应用刚才讲的都是营业税,其实税的种类是很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同学们学到现在,已经很累了,我们来轻松一下吧。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根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电脑配上画面)
师:羊吃草的情况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吗?我们来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围有多大好吗?(用电脑演示羊拉紧绳子旋转一周的情况,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原来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拴羊的绳子与这个圆有什么关系吗?(是这个圆的半径)钉在那儿的木桩是这个圆的什么呢?(是这个圆的圆心)如果要让这个羊吃草的范围更大一点可以怎么办?(把绳子放长一点,也就是把半径扩大)如果要让羊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吃草,可怎么办?(可以把木桩移动一个地方,也就是移动圆心的位置),这说明圆的半径与圆心与圆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而圆的圆心可以决定圆的位置。)
教学难点
画圆
教学准备
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一、结合实际、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圆,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的吗?
师:看来大家平时非常留心观察。课前请同学们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它们剪下来,你们准备好了吗?
过程与方法:2、整理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圆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一、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课前让学生先在家里实践一下)
4、学习画圆(5分钟)
你是如何画圆的?
课件展示如何画圆。然后学生动手练习,并强调画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揭示圆大小位置的确定
学校要修建一个直径是20米的花坛,你能帮学校画出这个圆吗?生演示操作
三、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4分钟)
〈1〉投影出示找出下列圆的半径、直径
〈2〉半径、直径的相关计算
〈3〉概念的判断和识别
2、应用练习。(10分钟)
〈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安装在哪?如果车轮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结合课件演示
〈2〉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圆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吗
(举行篝火晚会时,人们总是不知不觉会围成一个圆形,为什么?
平静的湖面扔一小石子,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月饼为一般都做成圆形的,为什么?)
课题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2.在开放式画圆的情景中,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特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四、总结全课(3分钟)
1、质疑(篮球是圆形吗?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字母可以随意改变吗?)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不管怎么说,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学习表现是不错的,所以我提议:我们一起伸出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句号是圆形的)
延伸:
1、用圆作画
2、谈谈我眼中的圆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用圆规画半径不同的各种圆。
4、想一想:解释下列现象并说为什么。可以上网查一查。
三、练习
a)画一个指定半径的圆
b)画一个圆心自定的圆
c)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你能用哪些方法画圆?
四、总结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完成配套练习。
2.出几道练习题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三课时圆的认识2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一、复习
1、说说什么是直径、半径?并在圆上指出半径、直径和圆心。
2、说说画图的步骤,并画一个圆?
二、展开
1、讨论: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用方的可以吗?圆形有什么好处?
2、演示圆形和方形的运动痕迹。
3、小结:正方形的中心点到边上各点的距离不全相等,这样的车轮滚动时不平稳。而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车轮滚动时比较平稳。
师:把它们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回想自己画圆、剪圆的过程,你能说说圆是什么样子的吗?(师一手拿一个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圆的边是弯曲的,跟以前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新知
1、导: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把你的圆对折,再对折,多折几次,把折痕画出来,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汇报。最后看看谁的收获多。(1分钟)
二、圆是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2、圆是轴对称图形
(1)让学生按直径对折看是否重合?(大小图形多折几个)得出了结论。
(2)直径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三、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让学生各自量一量自已所画的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各是多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师:你们组观察得真仔细!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现在我们就把刚才的发现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结果。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完整认识圆的特征(8分钟)
谁来告诉老师,你有哪些新发现?
那是什么原因呢?
你怎样发现的?
结合学生交流、汇报探究结果,及时引导梳理。主要从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方面来认识。这里特别要注意通过板书帮助学生进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2.完成配套练习。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时圆的知识的应用
教材内容及学情
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目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释某些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
教学步骤
(仅供参考)
修改意见
(包括环节修改及学案设计)
(2)小结: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相等。
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四、练习
1、老师出题学生口答
2、填表
3、画圆的对称轴
五、总结
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