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孝之报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文阅读]世说新语《纯孝之报》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世说新语《纯孝之报》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世说新语《纯孝之报》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世说新语《纯孝之报》阅读练习及答案世说新语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母好食铛底焦饭____________(2)袁府君即日便征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能力。

结合上下文和句意推测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1)吃(2)出征20.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 end#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要采用逐字翻译,适当补充、删减、修正的办法。

关键字有“食”“辄”“贮录”“遗”。

答案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21.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读后感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九)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一)陈遗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

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铛:锅。

②值:正好遇到,恰逢。

③即日:当天,当日。

④敛:积攒。

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陈遗至.孝至:极,十分(2)遗作.郡主簿作:做,担任(3)辄.贮收焦饭辄:就(4)遁入.山泽入:进入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附参考译文:陈遗十分孝顺。

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

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

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

(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金山寺(并序)梅尧臣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

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习诊断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2024.7)注意事项: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与运用(16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是一段长途跋涉的旅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转眼间,我们的初中生活已悄然走过三分之一。

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huì中,使我们成长了许多。

在学习上,老师对我们的教导,我们要聆听并接受。

语文的种种美好,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意味悠长。

①不仅如此,在老师的声情并茂地讲解中,我们还感受到家国情怀。

②我们学习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语文,让曾经对任何事都无动于衷的我们,变得血肉丰满。

④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

⑤在课堂上,我们丰富了亲情、友情的情感体验。

彼方尚有荣光在,少年何惧日月长。

在初中这一段美好年华里,我们心怀锐不可当的志气。

虽然筋疲力竭,也要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切忌不要轻薄浮zào,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贪图享受。

努力学习,我们的能力才会潜滋暗长。

日薄西山之际,我们定能创造辉煌。

1. 文段中加点字读音及拼音对应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qiǎo诲xuè躁B. qiǎo诲xuě躁C. qiāo悔xuě燥D. qiāo悔 xuè燥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人生,是一段长途跋涉的旅程。

B. 我们心怀锐不可当的志气。

C. 努力学习,我们的能力才会潜滋暗长。

D. 日薄西山之际,我们定能创造辉煌。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huì中,使我们成长了许多。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初三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阅读下面的课外古文,完成1-3题。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注释】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1】用“/”标出下面句子在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限标2处)。

(2分)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诸官。

【答案】.(2分)驼者随直 / 亦复随死 / 其子欲鸣诸官。

【解析】:要划分正确停顿,我们仔细看一下本题,其实是让我们断句的。

断句先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断了气。

驼背人的儿子要到官府去告他。

根据意思进行划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延延吾治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B.以以一置地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C.而可朝治而夕如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D.焉而即屣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答案】.(2分)A【解析】A中前后两个“延”都是“邀请”的意思。

B中前面的“以”是“把”的意思,后面的“以”是“因为”的意思。

C中的前面一个“而”表承接关系,后面一个“而”表转折关系。

D中前一个“焉”相当于“之”,后一个“焉”做语气助词,用在句末。

所以选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答案】.(2分)做事情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只看局部,就像治驼背,不能只治了弯曲的背,背不再弯曲了,可人的生命也没有了,这就是不看全部只求局部效益,这样做显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就像这个驼背的人,被这样的庸医治好了背,却没了命,得不偿失。

(意思对即可)【解析】此类题要用议论性的文字写清自己悟出的道理,悟出的道理不能游离于原文,必须紧扣原文内容谈悟出的道理。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衣巾店乡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衣巾店乡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衣巾店乡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来就十分重视天人关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天人关系的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汉初名臣晁错在一篇上奏皇帝的文书中发表了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其中说:让德政普及,使得天上的飞鸟、地下的水虫草木等都为其蒙被,然后才能使得“阴阳调”“风雨时”,维持良好的生态秩序。

这种试图以人为因素影响“天”的意志的主张,其实体现了比较开明的生态意识。

汉宣帝时,御史大夫魏相上书引述《明堂月令》的内容,主张顺应阴阳四时执政。

他说:执政者的行为“奉顺阴阳”,则“风雨时节,寒暑调和”,五谷丰登。

所谓“风雨时节”,是汉代民间对理想生态的习惯表达形式。

汉代铜镜铭文中常见“风雨时节五谷熟”“风雨时节五谷成”等文句,都表达了同样的社会愿望。

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较早成熟,正与农耕生活对自然生态条件的高度依赖有关。

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本身就具有科学意义。

中国早期的农学和医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得以发达的。

在反映中国古代生态保护意识的种种文化遗存中,如果剥去神秘主义的外壳,可以发现其科学思想的内核。

《孟子?告子上》说,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的牛山曾经草木茂美,但因为位于都市的近郊,人们随意砍伐,还能够茂美吗?当得到雨露的润泽,又会生长新芽嫩枝,然而在这里放牧牛羊,就又变得光秃秃的了。

所以说,得到滋养,万物都会生长;失去滋养,万物都会消亡。

孟子富有哲理的名言“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包含着生态平衡的思想。

古人认为山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如果斩伐林木没有“时禁”的话,是会导致水旱之灾的。

可见古人很早就已经发现山林植被有涵养水分、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水的作用。

古代护林的礼俗制度还包括定时采伐,以保护山林的再生能力;禁止野焚,以保护山林以及鸟兽昆虫;禁止砍伐幼树,以保护山林的天然更新。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析

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屡至其门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答案:C
)(3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到王晏被杀,他的家人和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爱财(不慕富贵);有远见;孝顺。
3.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 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答案:B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才是明智。 3.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知(智)者不惑 人贵有自知之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郭纯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郭纯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郭纯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鸟大集。

使(刺史)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

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群鸟争来食.之②其后数.如此
2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24.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答案】22.①吃多次②屡次
23.(群鸟)没有不飞落下来聚集在他家庭院的,并不是飞鸟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24.内容:本文叙述了郭纯在母亲去世后痛哭时,在地上撒饼引来群鸟,以至于让官府以为是孝心感动了上天的故事。

主旨:抨击伪孝的虚假行为。

【参考译文】东海郡有个叫郭纯的孝子死了母亲后,每次哭母都有许多鸟雀来到他跟前。

官府派人来察验,确实是这样。

于是,官府为这位孝子立牌坊,用来表彰他这一族人。

后来得到消息,原来是这
位孝子每次哭母前,在地上撒上饼子,因此群鸟都争着来拣吃。

经过多次训练后,形成了条件反射。

群鸟一听到这位孝子的哭声,又以为有饼子吃了呢,没有不飞落下来寻找饼子吃的。

不是孝子感动了上天令灵啊!。

孝心高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孝心高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孝心高考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第一次配了这辆公车,他就想回老家看看父母。

老家离县城不远,是黄河故道上的一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

父母大半辈子就在这故道上种粮扒食、栽藕捞鱼,整天一身尘土两腿泥。

上学时他就想,等以后有了条件,一定将二老接到身边,让老人家好好享享清福-—父母养育之恩,当儿女的一生一世也报不完哪!大学毕业后在县政府谋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几年后就当上了科级干部,结婚生子,还有了一套面积不小的房子。

搬进新居,他就想把大和娘接来一起住-—“大”是这一带乡下延续了千年的对父亲的称谓。

大和娘来了。

进了屋,二老的眼睛瞪得老大,坐不敢坐,脚不知道往哪儿放。

爱人热情地邀老人几个房间都看了一遍。

娘惊叹道,乖乖儿,你这不是到天堂了么?爱人说,比你儿强的人太多了——我们才只有这一套房子!大听了,直咳嗽,像是被啥呛住了,唇上的胡子抖着。

用手一抹,咳嗽算是止住了,胡子却还在抖动。

他知道大的脾气,就岔开话头,说,您二老就住下吧,房间也早收拾好了,想吃啥给您弄啥,中不?不中,不中,你娘和俺离不开家。

这不就是家吗?这不是家,是馆堂,俺这身子咋也不能落这儿。

爱人说,听老的,听老的。

就这样,父母来了,看看就走,从不在城里过夜。

就在昨天,他被补选为主抓科技的副,当天就给他配了这辆车。

车虽然旧,可车况不孬,适于下乡。

于是,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老家看看。

车行不到半个小时就到庄里了。

一进这熟悉的农家院,只见老爹摆弄着一根绳子,却不见娘,就问,大,我妈哩?父亲额上的筋绷紧了,说,啥时喊起妈来了,俺只知道你有个娘。

喊啥不一样?父亲说,你也喊俺爸吧——烧死你啦!大,我不是那个意思。

父亲看看他,问,你是咋回来的?他指指院外的小车,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坐它回来的!父亲说,小儿,俺也想坐坐车,很多年没坐过了。

大,上车!俺不坐它——坐不惯。

怎么啦?俺坐惯了土车子——这洋玩意硌腚。

还是这车舒坦。

小儿,身子是舒坦了,心里可生赖了……那你想坐啥车?大朝院子的一角努努嘴,喏!那里放着一辆老式手推车,旁边还有一只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纯孝之报阅读题及答案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纯孝之报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纯孝之报》阅读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

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②焦饭,归以遗③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④即日便征。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败,军人⑥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铛(chēnɡ):平底浅锅。

②贮录:储存,收存。

③遗(wèi):给予。

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

⑤未展:来不及。

⑥军人:这里指官军。

《纯孝之报》阅读题目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⑴母好食铛底焦饭⑵袁府君即日便征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

(2分)《纯孝之报》阅读答案23.⑴吃⑵出征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25.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猜你喜欢:1.孝猴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父亲的眼泪何君华阅读题及答案3.最暖心的事阅读题答案4.季羡林《谈孝》阅读理解的答案5.闵子骞孝顺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