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配筋常用数据(整理汇总)
(整理)柱的配筋计算

2.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在该框架结构设计中,偏心受压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使用对称配筋的方式,钢筋采用HRB335级, = f 'y =300N/2mm ,采用C3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14.3N/2mm ,轴心抗压强度 =1.43 N/,2mm .箍筋一律采用HPB235级钢筋,偏心受压的框架柱正截面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取成0.80。
按规范规定当e0/h0>0.55时,计算时应考虑裂缝验算,对于本设计的框架结构,经过计算可知无须做裂缝验算,可以将验算过程忽略。
(1) 首先进行框架柱柱子轴压比的验算,为方便起见将其制作成表格如下: 各框架柱轴压比的验算表(2) 接下来验算框架柱的剪跨比λ,为简便起见将其整理成表格形式如下:(附加说明,在工程上应尽可能避免短柱的出现,即,保证λ 2.0)框架柱剪跨比验算表(3)框架柱的正截面配筋设计将计算过程及结果整理成下面的表格。
(附加说明:经过计算知本设计的各层框架柱的受压情况都是大偏心受压。
框架柱在大偏心受压情况下的计算过程:10c Nf bh ξα=()()2100'''00.5c s s ysNe f bh h A A fhaαξξ--==-如果经过计算得到'02x h a ξ=<,须取'2x a =,然后再按下面的公式设计和计算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0()s s y Ne A A f h a ==- 。
) 首层1柱的正截面配筋设计、计算表(附注:上表中一般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1.25H,底层柱的计算长度1.0H。
e0:截面重心偏心矩,ea:附加偏心距,初始偏心矩:ei=e0+ea。
曲率修正系数ζ1=0.5fcA/N或1.0,长细比影响系数ζ2=1.15-0.01L/h或1.0。
η=1+212)/(/14001ξξ⨯⨯⨯hlhei:界限受压区高度,:实际受压区高度,当为大偏心受压构件,否则为小偏心受压构件。
梁板柱钢筋计算详

梁板柱钢筋计算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1)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2)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3)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图一4、腰筋(1)当为梁侧面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Ll或LlE(抗震);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下部纵筋。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梁柱钢筋计算汇总

二、柱钢筋工程量计算
柱子基础插筋长度
基础插筋长度=弯折长度a+竖直长度h1+非连 接区Hn/3+搭接长度LlE
-1层柱子主筋长度
纵筋长度=-1层层高— 1层非连接区Hn/3+1层 非连接区Hn/3+搭接长 度LlE
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 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 层顶面是1/3净高其余 均为(1/6净高、500、 柱截面长边)取大值
梁
中间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
梁
箍筋长度计算同前
箍筋根数计算 一级抗震 加密区根数= ((2*梁高-50)/ 加密间距+1
非=(净跨长-左加 密区-右加密区)/非 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2+非 加密
梁
箍筋长度计算同前
箍筋根数计算 二-四级抗震 加密区根数= ((1.5*梁高-50)/ 加密间距+1 非=(净跨长-左加 密区-右加密区)/非 加密间距-1
梁
架立筋长度=净跨-两边负筋净长+150*2
构造腰筋=净跨+15d*2+弯勾*2
梁
抗纽腰筋=净跨+锚固长度*2+弯勾*2 拉接筋=梁宽-2*保护层+2*11.9d+2*d
拉接筋根数一般按箍筋间距的2倍计算
梁
下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梁
边跨下部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
梁柱钢筋计算
一、梁钢筋工程量计算
梁
上部通筋长度=总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doc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柱柱设设计计相相关关规规定定汇汇总总结结构构类类型型注注意意部部位位相相关关规规定定柱柱纵纵向向钢钢筋筋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2、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箍箍筋筋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最小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d,且不应大于200mm。
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6、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框框架架柱柱截截面面尺尺寸寸1、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2、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3、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内容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11.4[高规]6.4(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 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 ,钢筋焊接与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 ,四级不宜大于300mm 。
柱箍筋加密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 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与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详版【参考借鉴】

梁、柱最⼤最⼩配筋率详版【参考借鉴】配筋率是指⽤钢筋的截⾯积除以梁或柱的截⾯积再乘以100%。
钢筋的截⾯积可以查钢筋⼿册。
4根螺纹18 :10.18平⽅厘⽶,6根螺纹20:18.85平⽅厘⽶,配筋率:(10.18+18.85)/40*80 =0.009,配筋率0.9%。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构件中纵向受⼒(拉或压)钢筋的⾯积与构件的有效⾯积之⽐(轴⼼受压构件为全截⾯的⾯积)。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计算公式:ρ=A(s)/bh(0)。
此处括号内实为⾓标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积;b为矩形截⾯的宽度;h(0)为截⾯的有效⾼度。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个参数。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特征的⼀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梁、柱最⼤最⼩配筋率《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第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受弯构件,取ρ=As/(bh0);对预应⼒混凝⼟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向布置受⼒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向布置分布钢筋。
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积不宜⼩于单位宽度上受⼒钢筋截⾯⾯积的15%,且不宜⼩于该⽅向板截⾯⾯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于250mm,直径不宜⼩于6mm;对集中荷载较⼤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于200mm.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
根据《混凝⼟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钢筋的配筋率⼤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于8mm,间距不应⼤于纵向受⼒钢筋最⼩直径的10倍,且不应⼤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于2.5%,且计⼊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受压区⾼度和有效⾼度之⽐,⼀级不应⼤于0.25,⼆、三级不应⼤于0.35。
配筋简图有关数字说明

一、 SATWE 配筋简图有关数字说明1.1 梁1.1.1砼梁和劲性梁1321321Ast VTAst Asm Asm Asm As As As GAsv-----其中:As1、As2、As3为梁上部(负弯矩)左支座、跨中、右支座的配筋面积(cm2);Asm1、Asm2、Asm3表示梁下部(负弯矩)左支座、跨中、右支座的配筋面积(cm2); Asv 表示梁在Sb 范围内的箍筋面积(cm2), 取抗剪箍筋Asv 与剪扭箍筋Astv 的大值;Ast 表示梁受扭所需要的纵筋面积(cm2);Ast1表示梁受扭所需要周边箍筋的单根钢筋的面积(cm2)。
G ,VT 分别为箍筋和剪扭配筋标志。
梁配筋计算说明:(1)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筋计算,此时,保护层取60mm ;(2)当按双排筋计算还超限时,程序自动考虑压筋作用,按双筋方式配筋;(3)各截面的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箍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非加密区间距,则非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1.1.2 钢梁R1-R2-R3其中:R1表示钢梁正应力与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1/f;R2表示钢梁整体稳定应力与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2/f;R3表示钢梁剪应力与抗剪强度设计值的比值F3/fv。
其中F1,F2,F3,的具体含义:F1=M/(Gb Wnb)F2=M/(Fb Wb)F3(跨中)=V S/(I tw), F3(支座)=V/Awn1.2. 柱1.2.1 矩形混凝土柱和劲性柱在左上角标注:(Uc)、在柱中心标柱:Asv、在下边标注:Asx、在右边标注:Asy、引出线标注:As_cornerAs_corner(Asx其中:As_corner为柱一根角筋的面积,采用双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不应小于此值,采用单偏压计算时,角筋面积可不受此值限制(cm2);Asx,Asy分别为该柱B边和H边的单边配筋,包括角筋(cm2);Asv 表示柱在Sc范围内的箍筋;Uc 表示柱的轴压比。
柱、板钢筋

情况 长度
根数
端支座
中间支座
洞口边 延伸悬挑板 (下部构造筋) 起步距离
梁 剪力墙 圈梁 砖墙 梁 剪力墙 圈粱 砖墙 伸到洞口边弯折
悬挑端 支座锚固 1/2板筋间距
≥5d,且到支座中心线
max(120,h) ≥5d,且到支座中心线
max(120,h) h-2×15(保护层) 伸至悬挑梁-保护层 12d
续表
单柱独基、 容许竖向直
条基
锚深度≥laE
柱角插筋插至基础底部 柱中部插筋插入基础laE
底部弯折max( 6d,150)
容许竖向直 锚深度<laE
全部纵筋插至基础底部 底部弯折a(a值查表)
设基础梁的 容许竖向直 双柱独基 锚深度≥laE
柱角插筋及与基础梁轴线平行布置的柱 中部插筋伸至基础底部
柱中部锚人基础梁横断面的插筋插至laE
跨内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
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直锚
max(la, 0. 5hc+5d)
上部通长筋斜弯通过,不断开
跨内框架梁上部通长筋根据支座宽度直锚或弯锚
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弯锚 悬挑梁上部钢筋伸入跨内直锚
hc-c+15d max(La, 0. 5hc+5d)
搭接长度LlE=1.6LaE,即接100%接头
根数
勾住箍筋
bb(梁宽)- c+箍筋直径+弯勾
当梁宽≤350时
Φ6
当梁宽>350时
Φ8
间距为箍筋非加密区间距的两倍
(三)下部钢筋总结 下部钢筋总结,见表1-3。
下 端 直锚
max(0.5hc+5d, laE)
部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上部/下部)一排钢筋最多根数(1)
注:保护层厚度为25mm和主筋直径的大者。
梁钢筋最大根数(2)
剪力墙连梁单排钢筋最多根数
注:面筋和底筋相同,钢筋净距按面筋。
柱钢筋最大根数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32 36 401608
2036
2513
2413
3054
3770
3217
4072
5027
4021
5089
6283
4825
6107
7540
5630
7125
8796
6434
8143
10053
7238
9161
11310 住宅类建筑梁配筋面积速查(个人整理)
(SATWE结果中,小数点后小于舍,大于进,比如会显示10,则会显示11)1≈112=
2≈116=
3≈214=
4≈216= or 314=
5≈218= or 216+112=
6≈316= or 220=
7≈318= or 218+116= or 216+214=
8≈216= or 218+214=
9≈320= or 218+216= or 318+114=
10≈418= or 220+216=
11≈220+218=
12≈420= or 220+216=
13≈320+216=
14≈222+220= or 320+218= or 418+216= 15≈325= or 422= or 520= or 618=
16≈225+220= or 322+218= or 420+216=
17≈225+222= or 320+318= or 420+218= 18≈322+220= or 420+316= or 718=
19≈522= or 322+318= or 620=
20≈425= or 422+218= or 520+216=
21≈325+220= or 422+220=
22≈325+222= or 720=
23≈622=
24≈525= or 422+320=≈25
26≈425+220=
27≈425+222=
28≈425+320= or 625=≈29
30≈425+322= or 525+220=≈31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钢筋间距(mm)
当钢筋直径(mm)为下列数值时的钢筋截面面积(mm2)45681012141618202225
70 75 80 90 100180
168
157
140
126
227
212
199
177
159
280
262
245
218
196
404
377
353
314
283
718
670
628
559
503
1122
1047
982
873
785
1616
1508
1414
1257
1131
2199
2053
1924
1710
1539
2872
2681
2513
2234
2011
3635
3393
3181
2827
2545
4488
4189
3927
3491
3142
5430
5068
4752
4224
3801
7012
6545
6136
5454
4909
110 120 125 130 114
105
101
97
145
133
127
122
178
164
157
151
257
236
226
217
457
419
402
387
714
654
628
604
1028
942
905
870
1399
1283
1232
1184
1828
1676
1608
1547
2313
2121
2036
1957
2856
2618
2513
2417
3456
3168
3041
2924
4462
4091
3927
3776
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F] (kN)
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F] (kN)
配箍面积
CAD 简化命令:
L 直线
DX 多线
CR *CIRCLE 圆
PE 合并成多线
BO 生成多线边界
J 矩形
F 倒角
A 圆弧
Y *REVCLOUD 云线
X, *EXPLODE 炸开
AR, *AREA 阵列
BR, *BREAK 打断
BH, *BHATCH 填充
HH 填充材料
C, *COPY 复制
EX, *EXTEND 延伸
-I *INSERT 插入
MT *MTEXT 多行文本
DC *MIRROR 镜像
O *OFFSET 偏移
R *ROTATE 旋转
S, *STRETCH 端点拖动
SC *SCALE 比例缩放
T *TRIM 修剪
(T 回车回车:修剪全部图素再按SHIFT 是延伸)V *MOVE 移动
W *MATCHPROP 格式刷
ZS 文字刷
B *BLOCK 定义块(内部用)WB *WBLOCK 写块(外部用)BE 块编辑器
XB *DIMLINEAR 直线标注
XXB 连续标注
CB *DIMALIGNED 对齐标注
VB 角度测量
AA 面积查询
D 长度查询
XR 外部参照
参本专业用Attachment(附加),其他专业用Overlay(覆盖) QC 清理无用图层LA 图层管理
CQ Ai molc 置为当前图层DQ Align 对齐
Find 字符查找替换
Fi 对象选择过滤器RE 重生成
F2 文本窗口
F3 对象捕捉
F4 对象跟踪
F8 正交
CTRL+1 修改特性中心CTRL+2 =ADC *ADCENTER 设计中心CTRL+W 对象追踪CTRL+F 对象扑捉CTRL+F4 关闭当前窗口
Z 窗选放大
双击中键充满显示
Reinit 重新载入再选PGP XC 剪辑:先做块再创边界LEN de 缩短延长指定长度
坐标旋转90o:UCS-Z-90-确定-Plan-确定还原正常坐标:UCS-W-Plan-确定
Q1 Layiso 选层显示Q2 Layoff 选层关闭Q3 Layon 全部显示Q4 Layfrz 冻结
下图为03G101-1图集第34页的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查询表
常规情况下可以通过查表直接得到锚固长度Lae,较为方便。
14
下图为11G101-1图集第53页基本锚固长度(Lab)、基本抗震锚固长度(LabE)查询表
15
新版图集中如需求得锚固长度La及抗震锚固长度Lae需要根据表中的基本锚固长度乘以几个系数才能求得,相比03G
图集查询相对麻烦,应部分网友建议,现将直径25划分以及环氧树脂涂层带肋钢筋划分条件调整至查询表范围内,以方便有需要的朋友直接查询。
表中数值均是根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8.3.1条之公式推导计算的,黄色部分为图集数值与计算数值不同之处,不知是图集计算错误还是图集有意如此所致,图集中此处数值为31d,环氧树脂涂层为39d,直径大于25为34d,
直径大于25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为43d(均比表中数值大1),如无需显示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可见下表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