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的西北腔教案教学文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
3. 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3. 西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4. 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理解民歌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通过学习西北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2. 教学难点: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概念、地位、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西北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魅力。
3. 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演唱能力。
4. 欣赏法:聆听、分析、评价西北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民歌文化。
3. 欣赏西北民歌:播放代表性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4. 教学实践:学生分组演唱西北民歌,教师指导演唱技巧和表现手法。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演唱技巧评价:评估学生在演唱西北民歌时的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3. 音乐审美评价:通过学生对西北民歌的欣赏和分析,评价其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民歌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及说课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及说课第一篇:高亢的西北腔教案及说课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课题]:高亢的西北腔课时]:1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上一、《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二、《刨洋芋》(山西民歌)三、《脚夫调》(陕西民歌)[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材分析]: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
民歌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的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民歌的起源和音乐的历史一样久远。
早在原始社会就伴随着人类的狩猎、搬运、祭祀、仪式等活动而萌生。
它与人类一切生活实践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那些反映生产和生活的民歌却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兴所至地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变化。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
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格式。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对高亢的西北腔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音乐特色简介2. 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特点3. 代表性高亢的西北腔曲目欣赏4. 歌曲《高亢的西北腔》学唱5. 课堂实践:创作简易的高亢的西北腔旋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学唱歌曲《高亢的西北腔》。
2. 教学难点:高亢的西北腔的旋律特点和唱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北地区音乐特色和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特点。
2. 欣赏法:欣赏代表性高亢的西北腔曲目。
3. 实践法:学唱歌曲《高亢的西北腔》,创作简易的高亢的西北腔旋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其独特魅力。
3. 欣赏:播放代表性高亢的西北腔曲目,让学生感受高亢的西北腔的音乐风格。
4. 学唱:教授歌曲《高亢的西北腔》,指导学生掌握高亢的西北腔的唱法。
5. 课堂实践:分组让学生创作简易的高亢的西北腔旋律,相互交流、欣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歌曲学唱评估:检查学生对歌曲《高亢的西北腔》的掌握程度,包括旋律、节奏和唱法。
3. 创作评估:评价学生在课堂实践环节创作的简易高亢的西北腔旋律的创意和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反思教学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西北地区特色音乐表演,加深对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泉州教师资格面试欣赏课《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泉州教师资格面试欣赏课《高亢的西北腔》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音乐风格。
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中国西北地区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点。
欣赏和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腔歌曲。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高亢的西北腔特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高亢的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高亢的西北腔音乐作品。
2.2 教学内容介绍高亢的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如音域宽广、音色高亢、节奏自由等。
欣赏和分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三章:歌曲欣赏与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歌曲,深入理解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和技巧,分析和评价歌曲的艺术特点。
3.2 教学内容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
评价歌曲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力。
3.3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分析、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四章:实践与创作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进行创作。
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4.2 教学内容进行高亢的西北腔音乐创作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运用高亢的西北腔音乐元素,创作一首简短的乐曲或歌曲。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指导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五章:评价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和创作成果。
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学习评价和创作成果展示。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和创作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5.3 教学方法采用展示、评价和反思等方式进行教学。
第六章:地域文化背景探究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认识到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瑰宝。
2. 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文化特点,以及民歌在西北地区的发展。
3. 通过学习西北民歌,使学生感受高亢、激昂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通过对民歌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歌的概念与特点2. 西北地区的地理、文化特点及民歌发展3. 西北民歌的代表作品及音乐风格4. 民歌的传承与保护5. 实践环节:学唱一首西北民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歌的概念、特点,以及西北地区的民歌发展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学会欣赏和评价民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歌的概念、特点,以及西北地区的民歌发展和文化特点。
2. 示范法:播放西北民歌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3. 实践法:学唱一首西北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民歌。
2. 新课导入: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文化特点,以及民歌在西北地区的发展。
3. 欣赏环节:播放西北民歌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高亢、激昂的音乐风格。
4. 学唱环节:教授一首西北民歌,让学生亲自体验学习民歌的乐趣。
5.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民歌概念、西北地区民歌特点和音乐风格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民歌的音频、视频资料。
2. 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3. 准备课堂所需的乐器、乐谱等。
八、教学课时:本节课计划安排2课时,分别为45分钟。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民歌音频、视频资料。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河北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音乐的特点,感受高亢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简单分析并演唱西北腔音乐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西北腔音乐概述:介绍西北地区的音乐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欣赏:分析《梁祝》、《茉莉花》等作品的音乐特点。
3. 演唱练习:学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学会演唱《高亢的西北腔》歌曲。
2. 教学难点:掌握西北腔的唱腔技巧,如真假声转换、气息控制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北腔音乐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背景。
2. 示范法:教师演唱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典型的西北腔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高亢的西北腔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欣赏:分析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如《梁祝》、《茉莉花》等。
4. 学唱:教授《高亢的西北腔》歌曲,讲解歌词含义和唱腔技巧。
5.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各组学生演唱所学歌曲,相互评价、学习。
8.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所学歌曲,巩固唱腔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西北腔音乐特点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对典型西北腔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通过课堂展示和评论进行。
3. 评价学生对《高亢的西北腔》歌曲的演唱技巧,通过小组演唱和个别表演进行。
七、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西北腔音乐作品和示范演唱。
2. 乐谱:提供《高亢的西北腔》歌曲的乐谱供学生学习。
3. 视频资料:可选用的关于西北腔音乐表演的视频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西北腔音乐概述,欣赏典型作品。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浙江教师资格考试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西北地区的音乐特色,感受高亢、激昂的西北腔音乐风格。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西北腔音乐的特点:高亢、激昂、豪放。
2. 西北腔的代表作品:民歌、戏曲、花儿、秦腔等。
3. 西北腔音乐的形式:合唱、独唱、对唱、群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及魅力。
2. 难点:分析西北腔音乐的构成要素,学会欣赏和评价西北腔音乐。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播放西北腔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西北腔音乐的构成要素,如旋律、节奏、音色等。
3.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创作或演唱西北腔风格的歌曲,增强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民俗特点,引发学生对西北腔音乐的兴趣。
2. 欣赏:播放西北腔音乐代表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青藏高原》等,让学生感受音乐风格。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西北腔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讲解音乐构成要素。
4. 实践:分组让学生创作或演唱西北腔风格的歌曲,鼓励创新和表现个性。
5.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西北腔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和价值。
7.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收集其他西北腔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特点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描述西北腔音乐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西北腔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构成要素。
3. 学生能够创作或演唱一首具有西北腔风格的歌曲,表现个性。
4. 学生能够讨论西北腔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资源1.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西北腔音乐作品。
高中音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西北腔》说课稿教案范例说课稿

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高亢西北腔》说课稿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西北地区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通过学习《高亢西北腔》,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高亢西北腔》的音乐特点,理解其地域文化内涵。
难点: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西北民歌,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2)引导学生谈谈对西北音乐的印象,为学习《高亢西北腔》做好铺垫。
2.课程内容(1)介绍《高亢西北腔》的背景及特点《高亢西北腔》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
(2)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①旋律:以五声阶为基础,强调音程跳跃,富有棱角。
②节奏:以2/4拍为主,强弱分明,富有弹性。
③音色:以人声为主,演唱时真假声转换,具有独特的韵味。
(3)欣赏《高亢西北腔》经典作品播放《高亢西北腔》的经典作品,如《信天游》、《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魅力。
3.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并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
(2)分享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在课堂中的表现。
四、作业2.收集其他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对比分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高亢西北腔》的音乐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2.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3.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4.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5.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重难点补充:1.分析《高亢西北腔》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高亢西北腔》片段,提问:“大家能感受到这首曲子的旋律和平时听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吗?”(2)教师再提问:“这首曲子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高亢西北腔》的节奏以2/4拍为主,强弱对比明显,听起来很有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亢的西北腔教案
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
[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课时]:1课时
[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
二、《刨洋芋》(山西民歌)
三、《脚夫调》(陕西民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西北民歌的学习与探究,激发学生喜爱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
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
二、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三、探究民歌的创作手法:“鱼咬尾”、“起、承、转、合”等。
[教学重点]
一、认真细致地聆听三首民歌,感受、体验、理解三首民歌的内容、
感、风格及其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适当的审美评价。
二、了解民歌体裁“花儿”与“信天游”。
[教学难点]:
一、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征。
二、探究西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