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广播制播系统方案
2024年广播电台数字化广播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2024年广播电台数字化广播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数字化广播系统不仅能提高音频质量,扩大覆盖范围,还能提升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系统需求分析、总体架构设计、信号处理与编码、传输网络规划、发射台站建设、接收终端开发、系统集成与测试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广播电台数字化广播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一、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数字化广播系统之前,首先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
这包括了解广播电台的现有设施、覆盖范围、目标受众、传输需求等。
此外,还需考虑系统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因素。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性能指标,为后续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二、总体架构设计总体架构是数字化广播系统的骨架,它决定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运行方式。
在设计总体架构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号处理、编码、传输、发射、接收等环节。
同时,要确保架构的灵活性,以便在未来能够方便地进行升级和扩展。
三、信号处理与编码信号处理与编码是数字化广播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这一阶段,需要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进行适当的编码处理。
这包括采样、量化、编码等步骤。
采样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信号的过程,量化则是将采样值映射到有限的数字值上,编码则是将量化后的数字值转换为比特流。
通过信号处理与编码,可以实现音频信号的数字化传输,提高传输效率和质量。
四、传输网络规划传输网络是数字化广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编码后的音频数据从发射台传输到接收终端。
在规划传输网络时,需要考虑网络的覆盖范围、带宽、延迟等因素。
同时,要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保证音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接收。
此外,还需考虑网络的安全性问题,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
五、发射台站建设发射台站是数字化广播系统的关键环节,它负责将编码后的音频数据发射到空中,以供接收终端接收。
数字网络广播系统专项方案

背景音乐&消防报警数字广播系统工程设计方案一、产品介绍美迪声数字网络广播系统采取当今世界最广泛使用以太网络技术, 将音频信号以TCP/IP协议形式在校园网上进行传送, 根本处理了传统广播系统存在音质不佳, 维护管理复杂, 互动性能差等问题。
该系统设备简单, 安装方便――只需将数字广播终端接入局域网络即可组成功效强大数字化广播系统。
在功效上, 不仅能够完全实现传统广播系统基础功效, 如定时播放、分区播放、喊操等基础功效, 而且还含有互动点播、老师排课等功效;在音质上, 实现了飞跃, 达成CD等级(44.1K,16位,立体声), 每个发音全部能够清楚可辨。
尤其是应用在中考、高考、大学四六级听力播放中, 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听力部分成绩, 不再为含混不清声音所困扰。
二、功效介绍●涵盖传统广播系统全部功效包含自动打铃、音乐播放、领导讲话、播送通知和转播电台节目等●系统基于以太网、TCP/IP协议●一线多用, 充足利用局域网络资源, 避免反复架设线路, 有以太网接口地方就能够接数字广播终端, 真正实现广播、计算机网络多网合一。
●领导网上讲话●领导经过局域网上任意一台计算机, 接上话筒, 即能实现广播讲话, 可指定全体广播或局部广播●自由点播(应用于校园广播)●老师经过遥控器控制分布在每个教室数字广播终端完成音频服务器中数据库任意点播。
操作简单方便。
可根本“摒弃上外语课带录音机到教室教学方法”, 老师只需要用遥控器选择对应课程内容, 按一下播放即可!无需倒带、换面等繁琐操作。
●网络广播●将外接音频(卡座、CD.收音机、话筒等)接入音频服务器实时压缩成高音质数据流,并经过局域网络发送广播数据, 安装在不一样区域数字广播终端可实时接收并经过自带音箱进行播放。
●个性定时播音●数字广播终端含有独立IP地址, 能够单独接收服务器个性化定时播放节目。
管理人员将需要播放内容存放在服务器硬盘上, 并使用专门软件编制播放计划, 系统将按任务计划实现全自动播出。
数据广播制播系统方案

数据播送制播系统方案一、概况XXX公司现数据播送系统是2022建设的,只有一台OCG 播发机。
由于系统的不完善,设计单一,没有采、编、审所配套的系统性、开放性、通用性,使得现系统功能单一、速率慢、内容少等。
为转变现状,拟建设全的XXX市有线数字电视数据播送系统。
二、总体思路1.简介系统利用数字压缩技术,依据宽阔数字电视用户的不同需求,供给共性化的多媒体数据信息。
用户可依据自己的喜好,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闻快递、政府公告、天气预报、家政效劳、时尚购物、医疗保健等;政府和各企业也可通过该系统将各类资讯、公告准时发送给宽阔市民,让数字电视效劳政府、效劳社会。
2.需求依据网络现状,XXX数据播送系统初期以单向业务为主,向宽阔数字电视用户供给一些有价值的资讯类信息。
随着数据播送业务的不断进展,要能够基于双向网络,开展互动增值业务,实现数据播送平台向播送、交互、多功能方向进展,因此,要求系统具有标准性、开放性、可扩展性,支持第三方厂商〔CP/SP〕系统的顺当对接,便利业务扩展,充分满足数据播送增值业务模式的进展需求。
3.目标数据播送系统平台的设计目标如下:(1)建设一个科学合理、扩容性好、治理性高、容错性强、运行安全牢靠的数据播送平台;(2)系统承受标准开放的架构,让运营商实现系统的快速部署和业务的持续创,支持多家机顶盒接入,可有效降低终端的投资本钱,促进产业链的全面进展;(3)系统承受模块化设计,可以依据数据播送业务进展的需要,随时对系统进展规模扩容和业务扩展;(4)供给开放的接口,便利第三方厂商〔包括CP/SP厂商〕业务的对接,从而帮助运营数据播送增值业务;(5)将数据播送系统作为增值业务运营的平台,结合当地独特的文化及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增值业务,实现增值的目的。
4.原则数据播送系统平台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性原则: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及标准;(2)开放性原则:系统须承受开放式设计,保证各厂商设备、系统的良好集成性能,确保准时地对机顶盒厂家开放各项协议;(3)先进性原则:系统须承受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成熟的技术,保证平台在较长时间内不落后;(4)有用性原则: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应符合中国国情,充分考虑有线数字电视进展的需要和市场状况,设计性能价格比最正确的系统;(5)易维护原则:系统须具备掌握治理功能,可对网络、设备进展实时全面的监测和掌握,可对业务、用户进展便利快捷地查询和治理;(6)可扩展原则:系统须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在保证初期业务的前提下,预留有充分的扩展空间,保证将来各种业务的开展;(7)可升级原则:系统须能够实现可预见的平滑升级,确保在系统不作大的变更前提下,平滑升级到更高的层次;(8)稳定性原则:系统须具备牢靠的冗余备份措施,每年牢靠运行时间要到达99.99%以上;(9)安全性原则:系统须承受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杜绝黑客和病毒的攻击,确保系统安全牢靠地运行。
广播电台数字化广播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广播电台数字化广播系统的设计和实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广播电台的数字化广播系统已成为当前广播领域中技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
数字化广播系统的出现为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广告推广、新闻报道等方面提供了更为高效、精准和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如何进行数字化广播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成为每个电台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数字化广播系统的设计(一)系统目标为了让数字化广播系统具备可行性和实用性,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目标和功能要素,即明确数字化广播系统的功能、实现方式、应用场景及运行标准等。
要根据目标受众群体的需求,考虑数字化广播系统的功能模块、技术规格、人机交互等方面的设计和决策,从而实现数字化广播系统的整体规划和结构设计。
(二)系统架构数字化广播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实现数字化广播全局体系的核心环节,其设计功能涉及到系统硬件、软件、网络等方面的协同配置,建立起数字化广播系统的整体框架。
设计系统架构时,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互操作性、兼容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确保数字化广播系统可以有效地满足广播电台的需要,实现数字化广播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三)系统流程数字化广播系统的流程设计需要考虑从人机交互、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到数据输出等方面的完整流程,确保数字化广播系统的运行流程合理、高效、可靠,以满足用户需求。
在系统流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分类、采集、传输、存储和调用等环节,通过流程规范和模块化设计,最终使数字化广播系统达到数据自动化处理的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二、数字化广播系统的实施(一)系统建设在数字化广播系统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建设。
建设包括硬件基础设施的构建,数字化广播系统软件的安装配置,系统管理与培训等方面,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转。
这一过程涉及到技术人员与生产责任人的配合、现场安装维护以及调试优化等操作,需要充分考虑资源投入、工作流程、质量保障等重要因素,确保数字化系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优化运转,实现数字化广播技术的最佳效果。
数字广播方案

数字广播方案引言数字广播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传输音频信号的广播方式,相比传统的模拟广播,数字广播具有信号清晰、传输稳定、噪音低等优点。
本文将介绍一个数字广播方案,包括系统架构、技术原理、实施步骤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内容。
系统架构数字广播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信源:负责产生原始音频信号。
2.编码器:将原始音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少带宽占用。
3.调制器:将编码后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
4.数字调制器:将调制信号转换为数字格式,便于传输和处理。
5.传输介质:负责传输数字信号,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网络。
6.数字解调器:将传输的数字信号解调为调制信号。
7.解码器:解码压缩后的信号,恢复出原始音频信号。
8.音频输出设备:将解码后的信号输出为可听的声音。
技术原理数字广播的核心技术包括压缩编码、调制解调和信号传输等。
压缩编码传统的音频信号是通过模拟方式传输的,但由于带宽的限制,需要将原始音频信号进行压缩编码。
常见的音频编码算法包括MP3、AAC等,通过采样和量化等技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压缩算法减少数据量。
调制解调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常见的调制技术有频移键控(FSK)、相移键控(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等。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以便解码和处理。
信号传输数字广播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有线网络使用光纤或同轴电缆传输信号,在设备之间传输速度较快且稳定;无线网络使用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但受到干扰和传输距离的限制。
实施步骤实施数字广播方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需求:了解用户对广播内容、覆盖范围和质量的要求。
2.设计系统架构:根据需求设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包括信源、编码器、调制器、传输介质等。
3.选取设备:选择符合需求的设备,例如编码器、调制器、传输介质等。
4.安装和配置设备:根据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说明,进行设备的安装和配置。
数字网络广播技术方案

数字网络广播技术方案1. 引言数字网络广播技术是一种将广播内容通过数字网络传输的技术方案。
它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实现了广播节目的数字化、网络化传输。
本文将介绍数字网络广播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和优势,并提出一个可行的数字网络广播技术方案。
2. 技术原理2.1 数字音频编解码数字网络广播技术的核心是对音频进行数字化处理。
通过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音频数据,以便在数字网络上进行传输和处理。
常用的数字音频编解码算法包括MP3、AAC等。
2.2 网络传输数字网络广播技术利用现代网络基础设施进行音频传输。
传统的广播方式通过无线或有线信号进行传输,有限的带宽限制了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
而数字网络广播技术则可以通过广域网、局域网或互联网进行传输,突破了传统广播的带宽限制。
2.3 IP多播IP多播是一种基于Internet协议的组播技术。
在数字网络广播技术中,IP多播可以实现将广播内容同时传输给多个接收者,而不需要为每个接收者建立独立的传输通道。
这种方式有效地减少了网络流量和传输成本。
3. 应用场景数字网络广播技术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3.1 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广播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常常需要向全体员工或公众发布重要通知和公告。
传统的广播方式需要建立专门的广播系统,而数字网络广播技术可以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直接向所有终端设备发送广播内容,简化了广播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
3.2 校园广播学校广播是校园管理和宣传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校园广播常常受到信号覆盖范围的限制。
采用数字网络广播技术后,可以利用校园局域网或互联网覆盖整个校园,实现对全体师生的广播。
3.3 智能家居音频系统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家庭音频系统也需要与网络和移动设备进行互联。
数字网络广播技术可以将音频内容转发到智能家居音频设备,实现家庭内的全方位音频体验。
4. 技术方案基于以上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我们提出以下数字网络广播技术方案:4.1 系统架构数字网络广播系统主要包括音频采集、编码、网络传输和解码等模块。
基于云平台技术的广播全媒体制播生产系统设计与实施

基于云平台技术的广播全媒体制播生产系统设计与实施随着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广播行业需求的不断增长,基于云平台技术的广播全媒体制播生产系统正日益受到关注。
这样的系统以其强大的灵活性、高效性和成本效益,成为了广播行业在制作和播放节目方面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从设计和实施的角度探讨基于云平台技术的广播全媒体制播生产系统,希望能为广播行业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一、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基于云平台技术的广播全媒体制播生产系统的架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系统应该采用分布式架构,将不同的功能模块拆分开来,每个模块可以独立迭代和扩展,从而更好地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在设计系统架构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确保系统能够在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情况的时候,保持正常运行。
系统的安全性也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数据安全和用户权限管理等方面。
2. 功能模块设计基于云平台技术的广播全媒体制播生产系统所涉及到的功能模块非常多样,包括素材管理、节目制作、频道管理、播出控制等等。
在设计功能模块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交互,确保系统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制播任务。
并且,在设计功能模块的时候,还需要充分考虑到用户友好性和易用性,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各种功能模块完成制播任务。
3. 技术选型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技术选型的相关问题。
基于云平台技术的广播全媒体制播生产系统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技术框架和工具来进行开发和实施。
需要选择合适的云计算平台、数据库系统、消息中间件、流媒体处理器等等。
在选择技术框架和工具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广播行业的实际需求。
二、系统实施1. 开发和测试阶段在进行系统实施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
系统的开发工作需要遵循敏捷开发和迭代开发的原则,确保系统能够及时地响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校园数字网络广播系统建设方案

校园数字网络广播系统建设方案一、数字网络广播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校园广播是大学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主要用于各种公共场合,如举行全校的活动及会议、升国旗、发布通知消息、播送课间音乐等,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原有的设备逐渐跟不上学校的发展需求,面临着设备及线路老化、布局不合理、信号窜频、音质差、功能单一、无法进行远程控制、兼容性拓展性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品质。
针对传统设备广播系统存在问题,数字网络广播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具有更强的功能、更好的音质、更高的可靠性,较完美地契合智慧建设,实现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校园生活、教学体验。
该系统采用网络有线广播,采用全数字网络广播覆盖,覆盖区域包括学生宿舍、教学楼、办公楼、操场等公共区域。
二、数字网络广播系统的功能、优势、特征(一)基础功能1、区域广播、分学院广播和寻址广播就学校来说,宿舍、操场、办公区域等场所对广播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
系统可实现分区管理控制,并精确寻址广播。
2、音乐铃声和定时广播用悦耳的音乐铃声代替传统的枯燥铃声,是校园广播的新时尚。
系统可根据需要编制定时播放节目单,对播放内容、播出时间、播放区域等进行精心编程,实现无人值守,定时广播。
3、校园活动广播辅助在运动场、篮球场和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立无线话筒接收天线,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为在这些地点举办的各类活动提供方便。
4、支持语音实时采播支持广播节目实时采播功能,能够将来自其他音源的节目实时采集压缩存储到服务器,并可按要求同时转播到指定的网络广播适配器终端。
采播源可以是其他商用或自用电台、录音卡座、CD播放器、MP3播放器、麦克风等,用于广播通知等。
5、支持功放电源控制数字网络适配器可以根据语音信号的有无,自动切换内置功放的电源,避免功放24小时长时间工作。
(二)优势1、系统具备所有信号完全采用数字传输方式,计算机图形化操作,软件由系统配置、状态监控、实时任务、定时任务、节目库等几个模块组成,可实时地显示系统的工作情况,方便操作人员快捷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广播制播系统方案一、概况XXX公司现数据广播系统是2003建设的,只有一台OCG播发机。
由于系统的不完善,设计单一,没有采、编、审所配套的系统性、开放性、通用性,使得现系统功能单一、速率慢、内容少等。
为改变现状,拟建设全新的XXX市有线数字电视数据广播系统。
二、总体思路1.简介系统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根据广大数字电视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多媒体数据信息。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新闻快递、政府公告、天气预报、家政服务、时尚购物、医疗保健等;政府和各企业也可通过该系统将各类资讯、公告及时发送给广大市民,让数字电视服务政府、服务社会。
2.需求根据网络现状,XXX数据广播系统初期以单向业务为主,向广大数字电视用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讯类信息。
随着数据广播业务的不断发展,要能够基于双向网络,开展互动增值业务,实现数据广播平台向广播、交互、多功能方向发展,因此,要求系统具有标准性、开放性、可扩展性,支持第三方厂商(CP/SP)系统的顺利对接,方便新业务扩展,充分满足数据广播增值业务模式的发展需求。
3.目标数据广播系统平台的设计目标如下:(1)建设一个科学合理、扩容性好、管理性高、容错性强、运行安全可靠的数据广播平台;(2)系统采用标准开放的架构,让运营商实现系统的快速部署和业务的持续创新,支持多家机顶盒接入,可有效降低终端的投资成本,促进产业链的全面发展;(3)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数据广播业务发展的需要,随时对系统进行规模扩容和业务扩展;(4)提供开放的接口,方便第三方厂商(包括CP/SP厂商)业务的对接,从而协助运营数据广播增值业务;(5)将数据广播系统作为增值业务运营的平台,结合当地独特的文化及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增值业务,实现增值的目的。
4.原则数据广播系统平台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标准性原则: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及规范;(2)开放性原则:系统须采用开放式设计,保证各厂商设备、系统的良好集成性能,确保及时地对机顶盒厂家开放各项协议;(3)先进性原则:系统须采用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成熟的技术,保证平台在较长时间内不落后;(4)实用性原则: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应符合中国国情,充分考虑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需要和市场情况,设计性能价格比最佳的系统;(5)易维护原则:系统须具备控制管理功能,可对网络、设备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测和控制,可对业务、用户进行方便快捷地查询和管理;(6)可扩展原则:系统须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在保证初期业务的前提下,预留有充分的扩展空间,保证将来各种新业务的开展;(7)可升级原则:系统须能够实现可预见的平滑升级,确保在系统不作大的变更前提下,平滑升级到更高的层次;(8)稳定性原则:系统须具备可靠的冗余备份措施,每年可靠运行时间要达到99.99%以上;(9)安全性原则:系统须采用有效的网络安全机制,杜绝黑客和病毒的攻击,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5.规划增值业务的运营是一个分步实施的过程,为了保证业务的平滑升级,该平台从设计上充分考虑体系开放、技术领先和业务融合等需求。
根据XXX具体情况,对数据广播平台进行了初期规划,使用1个频点开展数据广播业务。
数据广播增值应用通过前端播出服务器进行打包播发,输出至复用器/调制器,最后输出至HFC网络进行传输,数字电视用户通过终端机顶盒接收、解析前端广播下来的信息。
三、OCG系统方案1.技术标准及规范数据广播系统遵循以下技术标准及规范:●GY/T 170-2001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与调制规范●GY/T 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Z 174-2001 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规范●GY/Z 175-2001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规范●GY/T 161-2000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的传输规范●GY/T 163-2000 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时间码和控制码的传输格式●GY/T 180-2001 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GY/T 201-2004 数字电视中的广播标准●GB/T 17975.1-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GB/T 17975.2-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2部分》●ETSI EN 301 192 数据广播规范●ETSI TR 101 202 数据广播实施指导●ETSI TS 102 812 MHP规范●EN 300 468 DVB 系统中的服务信息(SI)规范(DVB-SI)●ETSI TR 101 211 DVB服务信息(SI)的使用和执行指南(DVB-SI)●EN 300 472 DVB的比特流中传送图文信息和规范(DVB-TXT)●ETR 289 通用加扰系统描述(DVB-CS)●ETR 154 MPEG-2系统、视频和音频在卫星、有线和地面广播应用中的实现指南(DVB-MPEG)●ISO/ IEC 13818-1 INFORMATION TECHNOLOGY—GENERIC CODING 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SYSTEMS Recommendation H.222.0 ●ISO/ IEC 13818-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eneric codingof moving pictures and associated audio information —Part 6: Extension for Digital Storage Media Command and Control●《有线数字电视暂行技术要求文件汇编》●《有线数字电视信息业务广播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业务信息应用指南》(暂行)●《有线数字电视中间件指导性意见》(暂行)2.系统特点(1)标准性产品符合国际/国内的标准或规范。
同时,对相关技术的兼容应用也能保证,前提是相关技术也符合国际/国内的标准/规范,或者开放私有接口细节。
(2)开放性系统采用开放式技术总路线,系统设计遵循国际/国内标准或规范,并确保与国际/国内标准或规范的同步发展。
系统的开放性几个方面:●向运营商开放●向设备厂商开放●向第三方前端系统开放●支持新业务和内容接入●支持未来新标准、新规范●支持软、硬件系统规模扩容●支持未来新业务扩展等等(3)先进性除了采用标准、开放的技术总路线外,系统应用当前最成熟、最完善的技术、设备,确保系统代表当前最好的水平,并满足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4)实用性充分考虑到运营的投资成本和具体需求,通过合理的配置和优化设计,采用具有高性价比的软、硬件系统,以运营商得到最大的回报为出发点。
(5)全面性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功能的全面性。
比如说:除了实现丰富的网页功能外,还能够支持JAVA、FLASH等功能,同时还实现了双向应用。
其二,整个数据广播系统的流程管理,包括:内容制作/预览、审核、存储、发布(播发)等各个环节。
(6)互通性系统既可实现运营商的开放运营,又能实现运营商与其下属各级运营商之间业务运营的平滑、无缝衔接。
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运营,又能保持以下各级运营商的相对独立性,发挥各自的地域优势,实现共赢。
同时,系统为产业链中的其它厂商(如CP/SP厂商、设备供应商、CA厂商、SMS厂商、EPG厂商等)提供开放接口,实现互连、互通。
(7)易维护性系统硬件设备易于维护、保养和升级。
另外,系统还提供对业务的查询和管理,提供全面的日志管理功能,方便管理员进行系统分析。
(8)易扩展性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系统可随时进行升级和扩充。
升级方式是:数据广播系统前端,直接升级软、硬件;机顶盒端,在系统前端通过TS流进行自动升级,不需要用户的干预。
(9)安全性系统具有先进、完善的系统管理、操作员管理等功能,可通过网管系统实现对网络的安全监控。
3.前端系统OCG系统严格遵循DVB标准/规范,采用DVB DSM-CC OC协议对播出数据进行打包,以ASI接口方式输出标准的、稳定的TS流,并保证播发的码流可以在符合标准的终端平台上正常解析、显示。
(1)特点:●大容量OC播发●标准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基于Linux系统运行更稳定、更安全●码流质量高●人性化的设计,操作简单快捷●不使用数据库,减少复杂性,降低成本●以目录方式管理应用,文件上传安全、简便●可以使用中文目录名、文件名(2)功能:●动态OC应用●灵活的内容更新方式●应用优化设置●音频、视频调用●支持跨频点调用●支持多Service播出●生成PSI/SI表●码流状态监控和录制每台OCG服务器输出一路TS流,为数据广播系统配置多少个频点,就需要配置多少台OCG服务器(备份方案需按实际情况配置)。
由于OCG服务器是数据广播前端播出系统的核心部件,因此,需要配置一台OCG客户端及相应的管理软件,对OCG服务器进行配置、管理、维护等。
(3)O CG系统设计规划初期拟规划使用1个频点用于数据广播,系统配置1台OCG服务器,每台服务器配置2块高性能Ultra320 SCSI硬盘(作RAID 1冗余)、1块高质量的码流播放卡。
4.OCG系统流程(1)应用设计/制作人员采用DreamWeaver、Photoshop、PageMaker、CorelDraw、Illustrator等通用的WEB页面制作工具进行应用的设计、制作,然后用仿真工具来预览应用节目,以发现、修正错误,也可以更改其内容和版式等;(2)应用设计/制作人员将制作完成的应用节目,提交给应用审核人员进行审核,未通过审核的应用节目将返回给应用设计/制作人员重新修改,以上过程可不断循环,直至最终定稿;(3)应用节目定稿后,通过OCG客户端将其上传到OCG服务器;(4)O CG服务器将所有播出信息以DVB DSM-CC OC协议打包输出,同时还输出相应的PSI/SI表信息,如PAT、PMT、NIT、SDT以及AIT,并可对这些表信息进行修改;(5)O CG服务器播出的TS流可以输出至复用器/加扰器/调制器,以便进行统一的业务规划,最终传送到HFC网络中;(6)机顶盒通过终端软件接收、显示前端OCG系统播发的丰富多彩的数据信息,供广大数字电视用户查询、浏览。
如图:5.OCG系统配置四、终端系统要求:终端软件是专为数字电视信息增值业务开发的机顶盒客户端软件,它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数字电视,内置浏览器、DVB DSM-CC OC 协议及DVB功能模块,完成数据(对象轮播数据或互联网数据)的接收、解析、显示、控制等功能,为客户开展、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提供平台。
机顶盒配置要求●总 FLASH 大小:8MB(或大于)●总 SDRAM 大小:32MB(或大于)●CPU主频:160MHz(或大于)在上述机顶盒配置要求下,可以达到如下基本功能:●基本TCP/IP 或DVB 功能●支持HTML4.01●支持JavaScript1.5●支持GB2312 字库,矢量、点阵可选其一●支持CSS 功能●支持JPEG 图片●支持GIF/动态GIF 图片●由上述功能模块衍生出来的增值应用功能等五、扩容随着数据广播增值业务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需要对数据广播系统进行频点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