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易错题及解析(物理实验)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解析版)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一、实验探究题1.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______度。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______(选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______(选填“α”、“β”或“γ”)。

2.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1234入射角20°40°60°80°折射角13°(1)______ 35°41°【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2)______(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______。

中考物理易错题,经典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易错题,经典题(含答案)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A.桨划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2.踢到空中的足球 ,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 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B 受到重力的作用C 只受到脚的作有力D 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3.一辆汽车分别以 6 米/秒和 4 米 /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A.一样大;B.速度为 4 米 /秒时大;C.速度为 6 米/秒时大;D.无法比拟4.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A.1 个B.2 个C.3 个D.4 个5.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 牛.那么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0 牛 B、200 牛 C、0 牛 D、400 牛6.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一样,那么这两个力 ( )A 一定是平衡力B 一定不是平衡力C 可能是平衡力D无法判断7.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

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D、假设小明的体重大,那么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8.如下图,物体 A 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 F/ 2 时,物体 A 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 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A.减小为原来的 1/2B.和原来一样C.增大为原来的 2 倍D.无法判断9.蹦极游戏是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a 是弹性绳自然下垂的位置, C 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游戏者从离开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物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_______________10.A、B 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下图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B 物体上,使 A 、B 一起以 2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丙图中水平恒力 F 作用在 B 物体上,使 A 、B 一起以 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经典错题100例及分析---电学

初中物理经典错题100例及分析---电学

初中物理经典错题100例及分析---电流电路局部1.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

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2.从电视机的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在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在显像管( )A.电流方向从荧光屏到灯丝B.电流方几从灯丝到荧光屏C.显像管是真空,无法通过电流D.电视机使用的是交流电,显像管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3.三个一样的灯泡连接在电路中,亮度一样,则它们的连接关系是〔〕A.一定并联 B一定串联 C可能是混联 D串联、并联都有可能,不可能是混联4.教室有两只日光灯,开关闭合时,两灯同时亮,开关断开时,两灯同时熄灭,则它们的连接关系是( )A 一定串联B 一定并联C可能并联,也可能串联D无法确定5.*同学学习电路后设想如下:将一条用很细的电线围在一群羊圈上,当羊在羊圈里,电灯亮,电铃不响;当有羊离开羊圈,电铃响,灯还亮.告诉人们有羊跑了.现有电灯、电铃、电源各一个,导线假设干,画出该同学设想的电路图答案及分析1.可能错误:选A原因是物体被吸引有两种可能.一是其中一个物体带电,另一物体不带电,二是两物体带异种电荷正确答案:D2.A 电流方向是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3.D4.可能错误:选A ."受两灯同时亮,开关断开时,两灯同时熄灭"这一条件的影响,而未找到"教室"这一主要条件.教室的所有用电器一定是并联正确答案选B5.这是开关的第二种用法,开关同用电器并联.电路如以下图.羊跑出圈,相当于开关断路,电灯和铃串联工作;当羊在圈时,导线将电铃短路,电铃不响.初中物理经典错误100例及分析-欧姆定律、电功率局部店二中维1.对式子R=U/I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C、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无关D、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则通过它的电流为零,此时导体的电阻为零2.两只电阻,甲标有"10Ω,1A",乙标有"15Ω,0.6A",把它们串联在电路,允许接在最大电压为_______V的电路中.3.L1、L2两只灯额定电压一样均为U,额定功率P额1>P额2,把它们接入电压为U的电路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两灯串联使用时,实际功率P1<P2B.两灯并联使用时,实际功率P1>P2C.串联时两灯消耗的总功率P总>P额2D.并联使用时两灯消耗的总功P总<P额14.如下图电路,闭合开关S后,甲乙两表是电压表,示数之比是3:2,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是电流表,则两表的示数之比为〔〕A.2:1B3:1C2:3D1:35.如图是一台电冰箱的铭牌. 其中,“耗电量0.50〔kW"h〕/24h〞这个参数的含义是,该冰箱正常使用24h消耗的电能为. 如果按照额定功率70W和工作24h计算,则消耗的电能是kWh,这个计算结果与冰箱铭牌上提供的相关参数差异较大,是由于冰箱具有工作的特点而造成的.答案与分析1.可能错误:A或B或D.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与电压电流等外界因素无关.正确答案:C2.可能错误:19V. 忽略了串联电路这要因素.U=10Ω×1A+15Ω×0.6A=19V正确答案:15V.1A、0.6A是甲乙两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由于两电阻串联,电流相等,为保证整个电路平安,所以应取小值0.6A,I甲=I乙=0.6AU=10Ω×0.6A+15Ω×0.6A=15V3.正确答案:D4.这是一道在教学中屡次用的题目,每次用都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可能错误: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不画出两种情况下的的电路.只是在用脑子想电路图.乱是第一感受.感到无从下手.正确答案:B分析过程:当电表为电压表时,S闭合,电路如图1.由于电压表相当于断路,去掉后电路如图2.由图2可以看出两电阻是串联.由图1可知,甲电压表测的是总电压,乙电压表测的是R2的电压.由电路中电压与电阻关系可知,两电阻之比为R1:R2=1:2.当电表为流表时,S断开,电路如图1.由于开关断开,去掉后电路如图2.由图2可以看出,两电阻是并联,电表甲测的是R2的电流,电表乙测的是R1\R2的总电流.因为R1:R2=1:2,所以I1:I2=2:1.则乙测的总电流与R2的电流之比为3:1.5.0.5KW.h. 1680KW.h. 不连续工作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电学局部易错题分析例1.一个验电器带有正电,它的箔片开*一角度,用另一个有绝缘手柄的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的角减小,关于导体的带电情况,下面的说确的是〔〕A.只可能带负电B.只可能带正电C. 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D.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解析]验电器的箔片的角减小说明箔片上正电荷减小,而金属球上的正电荷增加,显然这是导体的异种电荷吸引的结果。

中考物理电学经典易错题10例

中考物理电学经典易错题10例

中考物理电学经典易错题10例例1.一个验电器带有正电,它的箔片张开某一角度,用另一个有绝缘手柄的导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关于导体的带电情况,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可能带负电B.只可能带正电B.可能带负电或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或不带电[解析]验电器的箔片的张角减小说明箔片上正电荷减小,而金属球上的正电荷增加,显然这是导体的异种电荷吸引的结果。

这说明导体是不可能带正电的,导体带负电是可能的。

但如果导体不带电,靠近带正电的金属球时,由于静电感应,导体的近端会出现异种电荷──负电荷,远端会出现同种电荷──正电荷,这种感应电荷也会对金属球的正电荷有吸引作用,使箔片上的正电荷减小,所以完整的答案是:带负电或不带电都可能。

正确答案为C。

例2.一个灯泡的铭牌上标着“P Z220──100”,在室温下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灯丝电阻为R1,后在正常工作时再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灯丝电阻为R2=48.4欧,发现R2比R1大10倍以上,这是由于()A.前一次测得的阻值必定是错的B.后一次测得的阻值是错的C.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属于这种导体D.不论什么导体,都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解析]此题是分析判断实验结果的正误,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灯丝在不同条件(温度)下的电阻值不同,加深学生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理解。

导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截面积、材料以及温度有关,大部分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个别除外)。

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R U P 122220100484===额/()/V W 欧,灯泡不发光时灯丝电阻很小,所以正确的说法是C 。

例3.把一个1.5欧的电阻与一个用电器串联后接到电压是7伏的电源上,要想使用电器消耗的功率是8瓦,则这个电源供给用电器的电流可能是( )A. 2安B. 3.5安C. 2.67安D. 2.31安[解析]本题将用电器消耗功率P 限定为8瓦,其所加电压U 、通过电流I 和自身电阻R 均不知,用电器是与1.5欧的电阻串联在7伏电源上的,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和整个电路中的电流相同,I 1=I 2,即8715W V //(.)R R =+Ω,解得用电器的电阻分别为R =2欧和R =1.125欧,代入I P R =/可得电流强度的可能值为I =2安和I =2.67安。

(物理)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电与磁(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电与磁(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电与磁(含解析)一、电与磁选择题1.下列实验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答】电动机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工作。

A图,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B图,放在磁场中的导体,通过电流时,受到磁场力而运动,电动机就是利用的此原理,B 符合题意;C图,为奥斯特实验,研究电流的磁效应,C不符合题意;D图,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即电磁感应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制成的.2.如图所示,导体棒ab向右运动,下列操作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的是()A. 调换磁极B. 取走一节干电池C. 将导体棒a、b端对调D.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答案】A【解析】【解答】解: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A、将磁体的磁极对调,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则导体棒的受力方向与原来相反,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故A正确;B、取走一节干电池,减小电源电压,减小电路中的电流,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B错误;C、将导体棒a、b端对调,不能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不能改变受力方向,故C错误;D、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D错误.故选A.【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磁场方向,另一个是电流方向.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改变,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不变.改变电流大小,只能改变受力大小,不能改变受力方向.3.如图所示,是一种自行车前轮的结构图,行驶中,磁铁靠近传感器时磁场能使其中的带电粒子发生偏转(即相当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产生一种信号,信号传入速度计能测出自行车行驶的速度和里程。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声现象(含解析)及解析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声现象(含解析)及解析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声现象(含解析)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 B【解析】【解答】解:①履杯实验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北京天坛回音壁是利用了回声的知识,二者关系不对应,故A错误;②U形管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保持相平,船闸就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二者关系对应,故B正确;③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而飞机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者关系不对应,故C错误;④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而高压锅是利用了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的原理,二者关系不对应,故D错误.故选B.【分析】结合图中的实验或应用,找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对实验或现象进行解答,最终判断其规律和应用是否对应.2.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D.【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3.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4.小明家对面楼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A. 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答案】C【解析】【解答】A、“将门窗关紧”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A不符合题意;B、“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可以减弱噪声但效果不是最佳,B不符合题意;C、“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和人耳接收处共同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C符合题意;D、“将门窗打开”不仅没有减弱噪声,而是增大噪声,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光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光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光现象(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

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华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 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间距等于两玻璃门的间距B. 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C. 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D.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答案】 C【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C 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2.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脑显示屏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B. 城市中建设人工湖可以调节气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C. 飞机在天空飞行时,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下方的压强D. 试电笔在使用时手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部分【答案】B【解析】【解答】解:A、彩色电视机中的各种画面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故A错误.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气候;故B正确;C、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机翼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机翼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故C错误;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检测的是火线,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2)修建人工湖,含水量增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4)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 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A【解析】【解答】解:A、光从水中射向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故A正确.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需要佩戴凹透镜发散光线,从而使成的像在视网膜上.故B错误.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走近镜面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了解常见的折射现象,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4)掌握小孔成像的原因: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5.下列关于光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B. 小明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C. 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D. 太阳通过树中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 C【解析】【解答】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相等,B不符合题意;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光的折射的原因,C符合题意;D.太阳光通过树叶缝隙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声现象问题求解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易错题精选-声现象问题求解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己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v 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 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v 2>v 1)( )A .钢轨的长为1221v v t v v - B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121v tv v -C .钢轨的长为21v v t- D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 【答案】AB 【解析】 【详解】AC .设钢轨的长度为L ,由sv t=知道,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11L t v =, 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是:22L t v =, 时间间隔是:1212=t t t L L v v --=, 故解得钢管的长度是:1221v v L t v v =-, 故A 正确,C 错误;BD .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是:1221212221v v tv vv v L t v v v t--===, 故B 正确,D 错误。

2.下面是一组有关声的实验,请正确作答.(1)如图甲,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此实验是用来探究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如图乙,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逐_____,若瓶内已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丙,小明有节奏地敲击鼓面,鼓面发出低沉的咚咚声.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变大,同时看到小纸片跳动的幅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表明鼓面振动的_____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4)如图丁,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发现钢尺振动的频率逐渐变_____(选填“大”或“小”),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低,这表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有关.【答案】A 减小真空不能传声变大幅度小频率【解析】【详解】(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花四溅,说明了发声体在振动,故选A;(2)[2][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把瓶内的空气逐渐的抽出,声音逐减小,若瓶内抽成真空,将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3)[4][5]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用更大的力敲击鼓面,振幅大,小纸片跳动的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4)[6][7]钢尺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3.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_____________,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____________,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答案】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解析】【分析】【详解】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应在控制其它的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从而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因此应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尺子,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同时辨别所发出声音的高低.4.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答案】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分析】【详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发声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能直接观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更容易直观观察;(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3)敲击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传声;(4)瓶内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就越来越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5.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288】 设计两种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法,所需器材请在以下提 供的器材中选择。
器材:天平(含砝码)、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扎有橡皮 膜)、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
要求:写出每种方法所选择的器材、测量步骤、所测量的物理量, 并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答案】 方法一:器材:天平、烧杯、适量的水、牛奶、细线。 步骤:①用调好的天平测烧杯质量m;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 细线在水面处作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③倒出水 擦干烧杯,再往烧杯内倒入牛奶至标记处,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 质量m2,
【习题299】 有一只在照明电路中正常工作的白炽灯,玻璃上的文字 模糊,请你设计出测定该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办法,提出所需仪器的数 量和规格,拟出应采取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答案】所需仪器:交流电流表(0~1A)一块、灯座1个、交流 电源插座、插头、电灯、开关各一个。实验步骤:①电路如图 所示;⑦接通电路,观察记录电流表读数;③计算电功率P=UI 注意事项:①必须用绝缘导线;②注意安全,接线时必须拔掉 电源插头
方法三:所需器材有烧杯、直尺、水、小木块。实验步骤:①用直尺测出 小木块的边长a,求出V=a3;②把小木块浸入水中平衡后,测木块浸入水中 的深度h;③求出小木块的密度
【习题291】 给你一个大容器和足量的水、两块三角板 、一把刻度尺、一把弹簧秤、一个金属圆柱体、细线若 干。请你说出利用上述器材测定金属圆柱体密度的两种 不同方法。要求:
(2)m=ρ蛋V蛋=ρ液(V2-V1)
【习题294】 现有量筒、小刀、烧杯、刻度尺、水槽各 一个,一根足够长的橡皮筋和足量的水,请利用上述器 材测出一个萝卜的密度。要求: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并用符号表示所测量的质量及最后萝卜密度的表达式。
【答案】将萝卜样品放到烧杯底部中间,使烧杯直立浮 于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在烧杯外壁与水相平处用橡皮 筋扎一个圈做标记,取出样品,再向杯中缓缓倒水,待 杯外水面与标记处相平为止,将杯中水倒入量筒中,测 出体积,再算出质量,即为萝卜样品的质量
【习题296】 给你一块电流表、一组电池组、一个定值电阻、两个 开关来测定一个未知电阻Rx(导线若干),请用两种方法设计实验电 路图,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答案】 方法一:按电路图所示连好电路,先把电流表接到R 0支 路,测出R0支路电流I0,再把电流表接到Rx支路,测出Rx支路电流 Ix,。
方法二:按电路图所示连好电路,只闭合S,读出电流表示 数I,同时闭合S、S2读出电流表示数I',
【习题295】 某校太阳能科技活动小组用口径为1m的铁锅,将内壁贴
上表面光亮的铝箔制成太阳灶,把太阳灶正对着太阳,太阳灶能将照射
到它上面的光和热集中在灶前某处。在该处放一只盛水铝壶,就可以给
壶中的水加热。在晴朗的日子里实验小组将太阳灶正对着太阳,铝壶中
装入2.5kg的水,并在水中插入温度计,实验时每隔3 min测量一次水
(1)所需的器材。 (2)简要的实验步骤(包括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 (3)计算木块密度的表达式。
【答案】 方法一:所需器材有弹簧秤、直尺、小木块、细线。实验步骤: ①用直尺量出木块的边长a,求V=a3;②用细线系住小木块;③用弹簧秤称 出木块重G,求出m=G/g;④求出小木块的密度。
方法二:所需器材有直尺、量筒、水、烧杯、细线、小木块。实验步骤: ①用直尺测出小木块的边长a,求出V=a3;②用细线系住小木块;③在量筒 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④把小木块慢慢放入量筒水中,待小木 块静止后,记下水的体积V2;⑤求出小木块的密度。
【习题301】 要测出2.5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现有器材如下:6 V 电源1个、导线若干、开关多个、电流表1块、电压表1块、2.5 V小 灯泡1个、定值电阻R0一个、滑动变阻器1个。请你选择器材用两种不 同方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每种方法只能用一种电表,只连一次 电路。要求画出电路图,并简要说明实验方法
【习题297】 给你一块电压表、一组电池组、一个定值电阻、两 个开关来测定一个未知电阻R(导线若干),请用两种方法设计实验 电路图,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答案】 方法一:按照电路图所示连好电路,用电压表测出R0 两端的电压V0,再用电压表测出R两端电压Ux,
方法二:按照电路图所示连好电路,当闭合S1、S2时,电压表的示 数为U,此时Rx被短路,U为电源电压;只闭合S1电压表示数为U。
【答案】 方法一:①用弹簧秤测出苹果在空气中的重量G :②将挂在弹簧秤下的苹果浸没在水中,测出苹果在水中的 重量 G’。
方法二:①用弹簧秤测出苹果在空气中的重量G;②将苹 果浸没在盛满水的水瓢中,并将排开的水接入塑料袋;③用 弹簧秤测出塑料袋中的水重G水
【习题290】 在下列器材中:弹簧秤、直尺、量筒、水、烧杯、细线,选择 一定的器材测一块正方体小木块的密度(小木块可放入量筒内)。要求提出两 种测量方法并写出:
【习题292】请完成下列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
小石块、弹簧秤、细线、半烧杯水、 半烧杯待测液体
实验原理
(1)
实验步骤 (2)
(3)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要求有
明晰的推导过程)
【答案】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步骤:(1)用细线将小石块拴好, 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测出小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G;(2)将小石块全部 浸没在水中,测量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F;(3)将小石块全部浸没在 待测液体中,测量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的读数F'。(3)测量中,小石块不能 与容器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接触;(4)测量中,水和待测液体至少能将小石块全部浸没
(3)测矿石体积,求密度。用量筒根据排水法测得矿石的体积 V石,可求 得矿石的密度
【习题287】 利用身边的刻度尺、平面镜、水、弹簧秤等器材及浮力、电 流热效应等知识,可以对一只电灯有哪些联想与设想?
【答案】 (1)灯一平面镜、镜前灯;(2)灯一水、浴室灯(浴霸);(3)灯一浮 力、航标灯;(4)灯一弹簧秤、夜间使用的弹簧秤
中考易错题
物理实验
【习题282】 一根长1m左右、粗细均匀的细木棒,一个已知质 量为m的钩码,一把刻度尺,还有一些细绳和一支铅笔。只用这 些器材如何测出这根细木棒的质量。写出实验步骤,导出计算木 棒质量的公式。
【答案】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找出木棒重心,用铅笔做出标记; (2)用细线系住木棒,一处做支点; (3)用细线系住钩码套在木棒上; (4)调节钩码或支点的位置使木棒平衡; (5)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支点到木棒重心及支点到系钩码细线的 距离L1、L2。 木棒质量为ML2m/L1
【习题298】 如图所示,图甲是一单刀双掷开关的实物图,它的符 号如图乙所示,图丙是单刀双掷开关对电路控制作用的一个实例, 当S与“1”接触时,灯泡El发光;当S与“2”接触时,灯泡E2发光
现有如下器材:一个电源(两极间电压保持不变,但电压数值未 知)、一个电阻箱(用R0表示)、一个待测电阻Rx、一块电压表(最大量 程大于电源两极间电压)、一个单刀双掷开关、导线若干。
5月21日 28.5 38.0 48.0 57.5 66.5 74.0 80.5 86.5 92.0 96.5 96.5
6月8日 30.5 41.5 51.5 61.0 70.0 78.5 85.5 91.5 96.0 96.0
(1)太阳通过_______的方式将热能传递到地球(填“传导”、“对流”或“辐射”) (2)每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都未达到100℃,表明该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1标准 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水的升温特点是“低快高慢”,这是因为__________ 。 【分析】 太阳传热到地球的方式是辐射,本题还考查了气压与沸点的关系,一般 气压升高,沸点升高,反之沸点降低。由表中数据分析并处理可以发现其中数值在低 温段与高温段所需加热时间不同。 【答案】 (1)辐射。(2)小于。(3)水温越高,散热越快
(1)根据以上所给器材,在虚线框内设计一个能测量并计算出待测 电阻Rx的规范电路图(连接好后在试验过程中不能拆卸)。
(2)写出测量的操作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 (3)写出用测量的物理量计算Rr的表达式_________ 【答案】 (1)如图所示。
(2)步骤:S接1时,测出电源两极间电压U;S接2时,测出 R0两端 电压U0 (3)Rx=
的温度,每隔l0 min调整一次太阳灶的方向使它正对太阳,每次实验都
是以中午12时开始到水沸腾为止,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表中的数据回答下
列问题 日期
03 69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5月10日 26.5 36.045.0 53.5 61.5 69.0 75.5 81.5 87.0 92.0 95 95
(1)写出用什么仪器测什么物理量,并用符号表示测出 的物理量。 .
(2)写出圆柱体密度的最后计算式。
【答案】 方法一:用弹簧秤测出圆柱体物重G,用三角 板、刻度尺测出圆柱体高h、直径d,圆柱体密度。
方法二:用弹簧秤测出圆柱物重G,用细绳系着圆柱 体挂在弹簧秤下面,让圆柱体浸没水中,读出弹簧秤示 数F,有 F浮=G—F=ρ水gV,圆柱密度
【习题283】 用刻度尺、弹簧秤、长方体铁块、烧杯测液体的 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液体密度的方法。
【答案】 实验步骤:①用刻度尺测出规则铁块的长a、宽b、 高c,则V=abc;②用弹簧秤称出铁块的重力G;③用弹簧秤拉 着铁块并把铁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记下弹簧秤的示数G',则 铁块受到的浮力=
【习题284】 假如由你来设计一座用大理石建造的纪念碑时, 你需要考虑这座纪念碑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有多大,那么,你应 该依据什么原理,收集哪些数据来进行估测?
【答案】 根据:压强公式P=F/S=ρgh 收集的资料:纪念碑 的高度,大理石的密度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