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仪视距法测地形图

合集下载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的概念视距测量是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利用仪器望远镜筒内的视距丝在标尺上截取读数,应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距离,可同时测定地面上两点间水平距离和高差的测量方法。

视距测量的优点是,操作方便、观测快捷,一般不受地形影响。

其缺点是,测量视距和高差的精度较低,测距相对误差约为1/200~1/300。

尽管视距测量的精度较低,但还是能满足测量地形图碎部点的要求,所以在测绘地形图时,常采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量距离和高差。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一)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计算公式如图4-7 所示,测地面两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在点安置仪器,在点竖立视距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水平视线与标尺垂直,中丝读数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位置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用表示。

1、水平距离计算公式设仪器中心到物镜中心的距离为,物镜焦距为,物镜焦点到点的距离为,由图4-7可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根据图中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关系得两点间水平距离为:(4-7)式中:为视距乘常数,用表示,其值在设计中为100。

为视距加常数,仪器设计为0。

则视线水平时水平距离公式:(4-8)式中—视距乘常数其值等于100。

—视距间隔。

2、高差的计算公式:两点间的高差由仪器高和中丝读数求得,即:(4-9)式中:—仪器高,地面点至仪器横轴中心的高度。

(二)望远镜视线倾斜时测量平距和高差的公式在地面起伏比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时,需要望远镜倾斜才能照准视距标尺读取读数,此时视准轴不垂直于视距标尺,不能用式4-8计算距离和高差。

如图4-8所示,下面介绍视准轴倾斜时求水平距离和高差的计算公式。

视线倾斜时竖直角为,上下视距丝在视距标尺上所截的位置为,,视距间隔为,求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首先将视距间隔换算成相当于视线垂直时的视距间隔之距离,按式4-8求出倾斜视线的距离′,其次利用倾斜视线的距离′和竖直角计算为水平距离。

因上下丝的夹角很小,则认为∠和∠为90°,设将视距尺旋转角,根据三角函数得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计算式为式(4-10),两点高差计算公式为式(4-11)。

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
1、地形图图示分为地物符号和地貌符号。
• 地物符号包括:依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 和地物注记。 • 地貌符号一般用等高线和注记表示。
地形测量
1.4、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
2、地貌符号——等高线
• 所谓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城的闭合 曲线。 h
•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
0.1mm0.1mm M 1
0.1mm M 0.1mm 500000 50m • (1)根据比例尺精度,确定实测距离应准确到什么程度。
• (2)按照测图需要表示的最小长度来确定采用多大的比例尺地形图。
地形测量
2.2、地形图比例尺
比例尺的分类
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类比例尺
地形测量
2.2、地形图比例尺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眼睛只能清楚的分辨出图上大于0.1mm的两点间的 距离,因此实地平距按比例尺缩绘到图上时不应当小于0.1mm。 (1)例如,某工程设计要求在图上要能显示出0.1m的精度, 这种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可用下式表 则我们应采用多大的测图比例尺?
地形测绘记录手簿
测站: 6 后视点: 7 视距读 中丝读 数 数 点号 n l 1 0.392 1.30 仪器高i =1. 30m 竖盘读 水平角 数 ° ′″ ° ′ 119 53 88 32 竖盘指标差x =- 1′ 测站高程H A =38. 5 9 m 水平距 竖直角 高差 高程 离 备注 D (m) h (m) H (m) ° ′ 山脚
2、按平面直角坐标划分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矩形分幅法。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是按平面坐标来划分,编号则用图幅的图廓的西南角 坐标以千米为单位表示,通常采用正方形分幅和矩形分幅。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习题库(含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理论计算习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大坝变形测量中、视准线法可以用来测定坝体的( )。

A、水平位移B、垂直位移C、主体倾斜D、挠度正确答案:A2、已知某图幅的编号为H49 G 041095、则该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

A、1:5000B、1:1万C、1:25万D、1:100万正确答案:B3、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

A、A点比B点低B、A点比B点高C、A点与B点可能同高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正确答案:A4、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系统是( )。

A、1956年黄海高程系B、大沽高程系C、1985国家高程基准D、2000国家高程基准正确答案:C5、甲水准仪管水准器分划值为20″、乙水准仪管水准器分划值为30″、则两台仪器的整平精度( )。

A、无法确定B、甲高于乙C、甲乙相等D、乙高于甲正确答案:B6、在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时、对于地势比较平坦地区、一般采用( )。

A、水准测量B、GPS测高C、视距测量D、三角高程测量正确答案:A7、水平角测量通常采用测回法进行、取符合要求的上下半测回平均值作为最终角度测量值、这一操作可以消除的误差是( )。

A、整平误差B、对中误差C、视准误差D、读数误差正确答案:C8、建筑施工测量中、基坑抄平工作的目的是( )A、对基坑回弹进行监测B、基坑中轴线测设C、放样基坑开挖边线D、控制基槽开挖深度正确答案:D9、根据全站仪坐标测量的原理、在测站点瞄准后视点后、方向值应设置为( )。

A、90°B、0C、测站点至后视点的方位角D、后视点至测站点的方位角正确答案:C10、目前我国数据采集主要有GPS法、大地测量仪器法、数字化仪法和( )。

A、航测法B、全站仪法C、遥感法D、平板制图法正确答案:A11、某导线全长620m、算得fx=0.123m、fy=-0.162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 )。

第八章_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八章_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数字测图的特点 (1)实现测图的自动化 (2)实现了测图数字化 (3)实现了高精度
二、数字测图(DSM)系统
数字测图(DSM)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由地形数据采 集设备和成果设备而组成,在软件的支持下,对地形空 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编辑成图,输出和管理的测绘系 统。

野外数据采集系统
处理系统
输出设备



④观测。用经纬仪瞄准标尺,读取上丝、下丝、中丝读数, 读取水平度盘读数、竖盘读数。在观测过程中,应检查定 向是否为0°00′,其不符值不得超过5',否则应重新定向。 ⑤记录。记录者将观测数据记入手簿(表7-8),并把地 形名称填入备注栏。 ⑥计算。按视距测量的公式,计算水平距离、碎部点的高 程,并填入表7-8相应栏内。将展点所需数据立即报给绘 图员。
0.2mm
二、经纬仪测绘法
1.碎部点的选择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地形图的质量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尺员能否正确合理地选择地形点。 地形点应选在地物或地貌的特征点上 地物特征点地物轮廓的转折、交叉和弯曲等变化处的点及独立 地物的中心点。 地貌特征点是控制地形的山脊线、山谷线和倾斜变化线等地性 线上的最高、最低点,坡度和方向变化处,以及山头和鞍部等 处的点。
2.测绘方法
极坐标法:用经纬仪直接 测定各碎部点相对于 已知方向的水平角、 视距尺读数和竖直角, 计算出水平距离和高 程,绘图员根据所测 水平角、平距,利用 半圆仪将碎部点描绘 在图板上
经纬仪测绘法
上丝读数 中丝读数 下丝读数
竖直角
B i b 水平角 A a



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如下: ①安置仪器。安置经纬仪于测站A点,对中、整平、 量取仪器高读数至厘米)并记入碎部测量手簿。在测 站附近安置图板。 ②定向。将经纬仪瞄准另一个控制点B,使水平度盘 读数为0°00′。 ③立尺。立尺员先观察测站附近的地形情况,与观测 员共同商定跑尺的范围、路线,然后在选定的碎部点 上立标尺,尽量做到跑尺有顺序、不漏点,一点多用, 方便绘图。立尺点与测站间的视距长度应不超过表7 -4中规定的最大视距。

《测量学》第七章地形图应用.ppt

《测量学》第七章地形图应用.ppt
4.格网的检查
要求:格网交点应在一 条直线上,偏离不应大 于0.2mm。每格长度误 差也不应超过0.2mm。
三.控制点的展绘
例:展绘控制点A(647.43, 634.52,4.50); B(913.46,748.63,6.45)。
1、确定格网线的坐标、 1000 注记。
900
2、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
6、展碎部点: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
位置。
7、绘制地形图(地物和等高线) 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1)首先描绘出地性线(山脊线、山谷线)。
(2)再在相邻碎部点之间内插出等高线。
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8.地形图的检查、拼接与整饰
(1)检查 包括:图面检查、野外巡视和设站检查(约占每
幅图的10%)。
3、立尺:立尺员把塔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1) “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5.35
坚5
5.40



(2)地貌—取“地性线上坡度或方向变化点”。
地貌取点方法图
4、观测:瞄准点1的塔尺,分别读取上、下丝之
差、中丝读数、竖盘读数L、水平角β。
5、记录、计算:记录上述观测值,按视距
测量公式计算出点1的水平距离D和高程H。
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按比例尺展出。 800
0.50.5
B 6.45
3、检查:在图上量取相 700
A
邻控制点间的距离。 600
4.50
其与理论值之差图 上0.3mm。
5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0
§7.5 模拟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一、视距测量(stadia measurement)原理及公式 1、视线水平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案24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绘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案24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绘1》

课程序号:24组织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知识2、掌握视距测量方法3、掌握经纬仪测碎部点法重点难点:经纬仪测碎部点法复习内容:授课形式:讲授讲授新课:第7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根本知识及其测绘地形图概述一、地物、地貌、地形图、平面图和地图地物:地球外表的固定物体,边界线或特征点地貌:地球外表各种上下起伏的形态,等高线。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形投影图。

平面图:只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且将水准面看作水平面进行正射投影地图:在大区域范围,将地面点投影到地球椭球面,用特殊的投影方式展绘在图纸上制成的图。

地图上各处的比例尺有不同。

地形图的比例尺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1〕数字比例尺——用1/M表示。

如1:500,1:1000,1:5000,M为比例尺分母。

M越大,比例尺越小。

〔2〕图示比例尺——绘制于图上,可消除图纸伸缩的影响。

2.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1〕大比例尺地形图——1:500、1:1000、1:2021、1:5000〔2〕中比例尺地形图——1:1万、1:万、1:5万、1:10万〔3〕小比例尺地形图——1:20211:50万、1:100万3.比例尺的精度——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

问题:1:500、1:1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多少?4 地形图比例尺的选用1:10000、1:5000——城市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区域布置、方案比拟。

1:2021——城市详细规划及工程工程初步设计。

1:1000、1:500——建筑设计、城市详细规划、工程施工图设计、竣工图。

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和图廓1、图名:就是本图幅的名称,一般以本图幅内主要的地名、单位或行政名称命名,注记在北图廓外上方的中央。

2、图号:该图幅相应分幅方法的编号,注于图幅正上方、图名的下方。

3、矩形分幅按图幅西南角点的坐标公里数编号。

适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形图的测绘步骤与方法

地形图的测绘步骤与方法
•聚酯薄膜图纸具有透明度好、伸缩性小、不怕潮湿等优点。
•图纸弄脏后,可以水洗,便于野外作业。 •在图纸上着墨后,可直接复晒蓝图。
•缺点是易燃、易折,在使用与保管时要注意防火防折。
2、绘制坐标方格网
•聚酯薄膜图纸分空白图纸和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 •印有坐标方格网的图纸又有50×50cm正方形分幅和 40×50cm矩形分幅两种规格。
再用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及碎 部点的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 尺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记其高程。
最后对照实地情况,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绘出 地形图。
9
地形测图
三 、经纬仪法测图 测,量取仪器
清楚。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均计算到1厘米,完成一
点的计算后,应及时将数据报告绘图者。
5、绘图员应依据观测和计算的数据及时展绘碎部点,勾
绘地形图,并保持图面整洁,图式符号正确。
14
地形测图
三 、经纬仪法测图 6.绘图 (地物和等高线)
参照实地情况,随测随绘,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将 地物和等高线绘制出来。
化的棱线,如山脊线、山谷线、倾斜变换线、方向变换线等,例如 山顶的最高点,鞍部、山脊、山谷的地形变换点,山坡倾斜变换点 ,山脚地形变换点处 。
7
地形测图
二 、碎步点的选择 3、碎部点的最大间距和最大视距
地貌点
测图比 例尺
最大间距
/m
最大视距/m
主要地物点 次要地物点和地貌点
一般 城市 一般 地区 建筑区 地区
!“碎部测量手簿”相应栏内。
填测入站根“:据碎A观部测测数量据手,簿用”视相定距应向测栏点量内:计。B算公式,计算出仪水器平高距:离1.和42高m程,

测量学-第八章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测量学-第八章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图8-5 等高线示意图
而且测绘有几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图8-11 视距测量示意图

⎬⎫
-+==v i D h kn D αα
tan cos 2 ——仪器乘常数,可取k =100
2.大平板仪的构造
大平板仪的构造由照准仪、图板、基座和附件组成。

(1)照准仪:图8-17为西安光学测量仪器厂制造的
竖盘、支柱和直尺所组成,其作用和经纬仪相似。

平板相当于水平度盘,照准目标后用平行尺来画方向线。

竖直度盘分划值为1°,向两个方向依正负每
望远镜水平时读数为0°。

在竖直度盘右侧附有水准管,读数前必须先调整水准管,当气泡居中时才能读取竖直度盘读数,直读到10′估读到1′,读数窗影像如图
′和+6°23′。

图8-23 按制定坡度选线示意图
称之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h h i v
h S sin Kl cos sin 1 2 Kl sin 2
h
1 2
Kl sin 2 i v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视距测量方法



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上,对中、整平后, 量取仪器高至厘米。 2.在待测点上竖立视距尺。 3.转动仪器照准部照准视距尺,在望远镜 中分别用上、下、中丝读得读数M、N、V; 读取竖盘读数。 4. 根据读数 M 、 N 算得视距间隔 l ;根据竖 盘读数算得竖角δ ;利用视距公式和高差计 算公式计算平距D和高差h。
第十章 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测图前的准备

资料的收集和准备

收集测区相关资料(地理、交通、控制点资 料、测量规范、图式等)。

图纸的准备 坐标格网的绘制

对角线法、绘图仪法

控制点的展绘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控制点的展绘


确定坐标格网值,标出 图廓线的坐标值。 控制点的展绘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视距测量的误差

视距常数K的误差 视距读数l的误差(主要因素) 竖直角的误差 量取仪器高、目标高的误差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10-3 地形测绘的方法


地形测绘就是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测量 各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和地貌,并按规定 的图示符号绘制成地形图。 方法 : (1)经纬仪测绘法(2)全站仪 测绘法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的原理

视线水平时的视距公式 D=kl
D d f
d f
D f p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l p
l f


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公式
S K l Kl cos
D S cos Kl cos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经纬仪测绘法的作业方法

(1)测站上的准备工作

在测站A安置经纬仪,量取 仪器高i,测定仪器的竖盘 指标差x。将水平度盘读数 配置为0,照准控制点B, 作为测量水平角的起始方 向。
旋转经纬仪,照准地形点的标尺, 中丝对准标尺上的仪器高处,读 取水平读盘读数 ,竖盘读数L, 上下丝读取视距间隔l,记入手簿 进行计算。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2)测站上的观测工作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经纬仪测绘法的作业方法(续)

(3)记录和计算
(便利高)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西南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经纬仪测绘法的作业方法交大地学学院测绘工程系
总结碎部测量步骤:



①安置仪器于测站 ②定向一瞄准后视点,置水平度盘为 0°00′00″; ③立尺——标尺立在地物或者地形特征点上; ④观测; ⑤记录;⑥计算;⑦展点; ⑧勾结一描绘地物和等高线,边测边绘,对 照实地,检查是否有错。

3915000 B
32.54
800 600 23.43 20.34 400 i D j 27.81 g e f h
A 46.78
D坐标为(3914420.34, 84423.43)

检查(距离和坐标方位 角)
C 12.32
200
3914000 84000
200
400
600
800
85000
视距法地形图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