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表情与情绪识别训练方法与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儿童孤独症的社交情绪认知训练

儿童孤独症的社交情绪认知训练

儿童孤独症的社交情绪认知训练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常见疾病。

儿童孤独症患者往往表现出社交互动障碍和情绪认知障碍,这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社交情绪认知训练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

一、社交情绪认知训练的基本原理社交情绪认知训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改善社交互动和情绪认知的能力。

这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识别训练:针对孩子在面对他人情绪表达时不能准确识别、理解和回应的问题,通过游戏、动画片等形式,让他们学会观察他人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音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

2. 社交技巧培训:针对孩子在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时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仿真等方式,训练他们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和合作的技巧,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3. 人际关系建立:通过训练,帮助孩子理解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并互相合作,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

4. 情绪调节训练:由于孤独症患者常常存在情绪失控或刻板行为的问题,需要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帮助他们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的表达方式。

5. 自我意识训练:儿童孤独症患者常常缺乏对自身情绪和需求的认识,通过训练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意识,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二、社交情绪认知训练的实施方法社交情绪认知训练需要结合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具体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设计和实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训练方法:1. 游戏训练法: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比如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社交互动的乐趣,增强他们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社交技巧。

2. 认知训练法:通过给孩子观看和分析他人情绪表达的视频,引导他们思考,并进行情绪识别和理解的练习,培养认知能力。

3. 情绪调节训练法:采用放松训练、心理暗示等方法,帮助孩子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减少焦虑和冲动行为。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辅导案例分享与心得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辅导案例分享与心得

幼儿园自闭症儿童个案辅导案例共享与心得【引言】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常在幼儿时期就能被观察到。

幼儿园是自闭症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而在幼儿园教育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一些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为例,探讨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如何更好地进行自闭症儿童的辅导,并共享一些心得体会。

1. 个案一:小明小明是一名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中经常表现出回避社交、缺乏眼神交流等特点。

在幼儿园的辅导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帮助小明融入园所环境。

我们特意安排了一个专门的助教老师,帮助小明在课堂环境中更好地融入。

我们通过益智游戏和集体活动,鼓励小明和其他孩子互动,增强其社交能力。

我们还细心观察小明的兴趣爱好,发现他对绘画很有兴趣,于是通过绘画课程,帮助他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2. 个案二:小花小花是另一个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强烈的有规律性、排斥噪音等特点。

在幼儿园中,我们利用小花对规律的喜爱,安排了规律性的活动,如叠叠乐、积木搭建等,以此帮助她感受到安全和稳定性。

在礼仪和交往方面,我们通过模仿游戏和角色扮演,帮助小花慢慢适应社交场合,减少其对噪音的排斥。

3. 心得与反思在辅导自闭症儿童的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教师、家长、医生等多方的合作,才能更好地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帮助。

我们也发现,在辅导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包容,让他们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结语】在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辅导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总结和实践,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成长。

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爱心,才能让每一个自闭症儿童在幼儿园中都能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常在幼儿时期就能被观察到。

幼儿园是自闭症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而在幼儿园教育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一些幼儿园自闭症儿童的个案为例,探讨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如何更好地进行自闭症儿童的辅导,并共享一些心得体会。

孤独症个案分析报告范文

孤独症个案分析报告范文

孤独症个案分析报告范文一、个案基本情况。

1. 小A的个人信息。

小A是一名[X]岁的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眼睛大大的,看起来特别可爱。

不过呢,他不太爱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总是自己一个人待着。

2. 家庭背景。

小A的家庭氛围还不错,爸爸妈妈都很疼爱他。

爸爸是个上班族,每天忙忙碌碌的,妈妈呢,主要在家照顾小A和做家务。

家里经济条件还算可以,能够给小A提供比较好的生活环境。

但是呢,爸爸妈妈工作都比较忙,陪小A的时间不是特别多。

二、问题行为表现。

1. 社交障碍。

小A就像一个小小的“独行侠”,在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都凑在一起玩游戏,他却总是站在一边看着,好像那些热闹的场景和他没有关系似的。

如果有小朋友主动过来找他玩,他就会显得特别紧张,有时候甚至会跑开躲起来。

比如说,上次有个小朋友拿着一个小皮球邀请他一起玩传球的游戏,小A看了看那个小朋友,然后就转身走到角落里去了。

2. 语言发展迟缓。

小A说话也比较晚,而且说得也不是很清楚。

他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大多数时候,他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单词,像“妈妈”“爸爸”“要”之类的。

要是让他表达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想法,那就特别困难了。

有一次,他想要桌子上的那个小饼干,但是他不会说“我想要那个饼干”,只是一直指着饼干,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

3. 重复刻板行为。

小A有一些很奇怪的重复动作。

他特别喜欢把玩具排成一排,而且必须按照特定的顺序,要是有一个玩具放错了位置,他就会变得很烦躁,然后重新排。

还有啊,他总是喜欢在客厅里沿着同一条路线走来走去,就像一个小机器人一样,来来回回的,感觉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别人很难把他拉出来。

三、评估与诊断。

1. 专业评估过程。

小A的爸爸妈妈发现他这些问题之后,就带他去看了专业的医生。

医生可认真了,做了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

有观察小A的行为表现,和他互动,还给他做了一些专门的测试题呢。

就像玩游戏一样,但是这些游戏都是有目的的,用来测试小A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还有语言能力之类的。

论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及训练方法

论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及训练方法

论自闭症(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及训练方法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儿童早期的一种严重地精神疾患,是全面发育障碍的一种。

在特殊教育中如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是一个热点也是个重点。

本文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表现、特点,以及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处理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方法及对策,使自闭症儿童能够适应环境,并融入到正常地生活中去。

关键词:自闭症;特殊儿童;情绪行为;训练方法自闭症儿童一般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突出,行为刻板,智力异常,感觉异常;容易伴随其他常见行为,如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对于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处理及训练方法,如主要以下几种: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技术、认知行为疗法、游戏治疗、音乐治疗、药物辅助治疗等。

一、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导者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动作发展的状况,以游戏的形式让儿童在活动中做符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并在儿童感到困难时,用语言或行动鼓励儿童,逐步克服平常教育训练中儿童能力不足、训练形式枯燥等等原因给儿童带来的困难。

让儿童感到快乐,进一步有效地化解儿童因做不到而产生的焦虑和紧张,并逐步协助儿童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和稳定的情绪。

二、行为矫正技术所谓行为矫正技术(Behaviormodiflcation),通常指的是依据学习原理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方法。

(一)呼吸放松训练当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发生时,要求儿童立即将双手放在头上,从头开始、到肩、到腰、再到腿(坐姿、站姿均可),每个部位都可以停留15到30秒钟。

如果儿童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或数数能力,指导者可以叫他数数(从1数到30)来计算时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其注意力。

如此反复练习,至到情绪稳定为止。

(二)忽略与强化忽略属于行为矫正技术里的“消退法”。

如果当儿童出现拉扯头发,撞墙等情绪行为时,如果指导者立即做出反应,有时可能往往起了反作用,反而增强了这一系列行为。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管理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管理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管理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会对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管理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他们家庭、教育机构和社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调控和行为管理,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情绪调控孤独症儿童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情绪调控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经常出现焦虑、愤怒和沮丧等消极情绪。

因此,帮助他们学会情绪调控的方法至关重要。

1. 情绪识别与表达:通过教授孤独症儿童情绪的基本概念和识别技巧,帮助他们理解不同情绪的特征和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使用图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训练,促进他们正确理解和表达情绪。

2. 情绪调节策略:教授孤独症儿童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情绪替换等。

通过这些策略,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情绪激发和消极情绪,并逐渐提高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

3. 情绪管理环境:为孤独症儿童创造一个稳定、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以减少他们情绪的波动。

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提供适当的约束和引导,有助于孤独症儿童更好地管理情绪,并逐渐发展健康的情绪调控机制。

二、行为管理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管理同样是一项重要任务。

由于他们可能在社交互动、沟通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存在困难,他们的行为容易变得刻板、反复和冲动。

因此,合理、有效地进行行为管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1. 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清晰明确地向孤独症儿童传达适当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他们展示良好的行为模式。

避免使用复杂和模糊的指令,尽量简化指导,方便他们理解和遵守。

2. 使用积极激励和奖励机制:通过建立积极激励和奖励机制,鼓励孤独症儿童展示适当的行为和学习新的技能。

这可以是口头表扬、肯定或者一些小奖励,让他们感受到积极行为的价值和有效性。

3. 提供支持和倾听:孤独症儿童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他们需要得到支持和倾听。

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逐步改善不良行为。

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识别特征及情绪归因特点的开题报告

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识别特征及情绪归因特点的开题报告

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识别特征及情绪归因特点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儿童心理障碍疾病,其典型的表现是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以及兴趣狭窄。

这使得孤独症儿童往往缺乏自信心,难以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更难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面部表情识别是人类社交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孤独症儿童在这方面往往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

因此,探究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的识别特征,以及情绪归因的特点,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孤独症儿童的心理机制和行为特征,为相关的干预和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研究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的识别特征及情绪归因特点。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的识别特征;2、研究孤独症儿童在面部表情识别中的认知过程;3、分析孤独症儿童对面部表情的情绪归因方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方法,设计了一系列面部表情识别实验,参与者为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

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探究孤独症儿童在面部表情识别中存在的差异和特点,以及情绪归因的方式。

四、研究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在以下方面取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1、确认孤独症儿童在面部表情识别中普遍存在的困难和特点;2、探究孤独症儿童在面部表情识别中的认知过程和机制;3、研究孤独症儿童对面部表情的情绪归因方式,为相关干预和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五、研究意义和局限性:本研究可以帮助更深入地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和心理机制,为相关干预和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样本分布不均匀、实验条件受到限制等。

因此,需要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方法的严谨性和扩大样本数量的可能性,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代表性。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实操教案及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实操教案及训练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引导孤独症儿童积极参与艺术创作活动,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05
家庭氛围营造及亲子关系改善措施
1 2 3
创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变化敏感,家长应努力营造稳 定、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冲突和噪 音干扰。
加强亲子互动
通过游戏、阅读、户外活动等方式增加亲子互动 时间,提高亲子关系质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 关爱和支持。
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实 操教案及训练方法
汇报人: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孤独症概述与早期识别 • 早期干预目标与原则 • 实操教案设计 • 训练方法与技巧 • 家庭环境优化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孤独症概述与早期
01
识别
孤独症定义及特点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 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狭窄等特征。
提升语言能力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障 碍,制定个性化的语言训 练计划,提高其语言表达 和理解能力。
改善行为问题
减少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 为,如攻击、自伤、刻板 行为等,增加积极行为。
遵循科学干预原则
早期发现与干预
越早发现孤独症症状并进 行干预,效果越好。因此 ,应重视早期筛查和诊断 。
家庭参与
家庭是孤独症儿童最重要 的支持系统,家长应积极 参与干预过程,与专业人 员紧密合作。
音乐治疗法实施步骤 评估孤独症儿童的音乐能力和兴趣。
选择合适的音乐元素和音乐活动。
音乐治疗法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
设计有针对性的音乐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引导孤独症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自闭症儿童的感知判断困难与训练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感知判断困难与训练方法

自闭症儿童的感知判断困难与训练方法自闭症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特点是社交交往困难、沟通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

自闭症儿童在感知判断方面存在困难,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儿童感知判断困难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方法改善他们的感知判断能力。

一、感知判断困难的原因1. 神经发育异常:自闭症儿童大脑神经回路的发育存在异常,导致他们在感知判断方面存在困难。

例如,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识别面部表情、声音音调的变化,或者无法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

2. 过度专注细节:自闭症儿童往往过度专注于细节,而忽视整体。

他们可能对某个特定的事物或对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却无法将这些细节与整体联系起来。

这种过度专注细节的特点使得他们在感知判断方面存在困难。

3. 理解抽象概念困难:自闭症儿童常常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

他们更倾向于处理具体的事物和信息,而对于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和应用。

这使得他们在感知判断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二、训练方法改善感知判断能力1. 社交技能训练:自闭症儿童的社交交往困难是他们感知判断困难的重要表现之一。

因此,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和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音调。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故事和社交游戏等方式进行,以提高他们的社交感知判断能力。

2. 整体感知训练:针对自闭症儿童过度专注细节的特点,可以进行整体感知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观察和辨认整体图像、绘画和拼图等活动进行。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将细节与整体联系起来的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的感知判断能力。

3. 概念理解训练:针对自闭症儿童对抽象概念的困难,可以进行概念理解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实例和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让他们理解时间、空间和数量等抽象概念。

4. 多感官刺激训练:自闭症儿童常常对于感官刺激有着特殊的需求和反应。

因此,通过多感官刺激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感知判断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距离泛化
基于特征的 远距离泛化
整体远距离泛化
使用选择G题o,la呈n现(在2被006)验结果证使实用,包通含过场景为的期短片,拥有整体的 试表的训 情 记练与忆中情。1出绪0现,-童1过强5近的化周距面被的离孔试干泛预化之的后能,力实有验显社 习 体组会 到 刺著的情 的 激提孤绪 社 中高刺 会 的独。激 情 能症, 绪 力儿考知。核识被应试用将到已复经杂学整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应用案例分析
2. The Transporters 1. Mind Reading


1. Mind Reading案例
英国牛津大学研发。
系统由情绪库、学习 中心和游戏区三个模 块组成。
帮助孤独症儿童认知 人类的面部表情和声 音,识别和理解人类 简单和复杂的情绪与 心理状态,学会通过 社会性情绪促进社会 交往能力。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孤独症儿童认知特征(续)
特征3:无声的情绪识别差于有声情 绪表达,慢速有声情绪表达的识别 效果更好。
人类的声音包含情绪的因素,声 音特征影响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识 别的效果。
当在慢速播放的情况下,孤独症 儿童对表情识别度是最好的。
在静音情况下,训练效果差于有 声的情况。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一般在5-6 岁左右才出现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2、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征
特征1:简单情绪认知较好,负面 情绪认知较差。
孤独症儿童对他人由外部情境引 发的简单表情识别较好。
难以识别由愿望和信念引发的面 部表情。
对于害怕、不安、痛苦等表达负 面情绪的表情更不敏感。
孤独症儿童认知特征(续)
(1)情绪库——Emotion Library
存储了412种不同的 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媒 体素材,分为24组。
同一类情绪有不同的 类型社会角色来表现。
从面孔、声音、场景 几个方面为学习者进 行示范.
学习者可以阅读相关 的故事,加上自己的 注释或者笔记
(2)学习中心——Learning Centre
孤独症儿童表情与情绪识别 训练方法与案例分析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副院长 王永固 博士 副教授
汇报内容
一 研究背景 二 孤独症儿童情绪认知特征 三 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训练方法 四 应用案例分析
一、研究背景
图片来源:齐鲁网,/spec/2011/1202/1058371.shtml#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与教育训练(2012)
包含20个常用的情 绪学习单元和100个 情绪测试。
学习者首先学习情绪 课程单元,然后进行 单元测试.
特征2:中等强度的表情识别与正 常儿童差距最小。
研究者将表情强度分为三个等级: 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
孤独症组在三种强度下的得分都 要低于对照组(正常发展儿童)。
孤在独低症强儿度童下情实绪验识组别与的对干照预组应的差 从距中最强大度,的在面中部强情度绪的入差手距,最更小。 容易达到干预训练的效果。
10名被试的平均得分从实验前2.5分提高到4.6分。 实验对象在两个月后的测试结果相对训练结束时有所下降,
但仍然显著地高于训练前的水平。 情绪识别训练能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认知和理解能力。
2、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的三任务训练模型
情感标记任务 情绪匹配任务 情绪识别任务
训练任务中共有18张面部表情图片(含有情 景信息)被呈现,分为六种情绪,被试需要说 出图片中主人公有何感觉。
正 常 发 展 儿 童 认 知 特 征
孤 独 症 儿 童 认 知 特 征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1、正常发展儿童认知特征
4个月龄大的婴儿可以区分基本 的面部表情,并能给出情绪反应。
8-10个月大的婴儿开始用情绪 表情进行社会性参照。
儿童对情绪情景的理解能力一般 出现在3岁左右。
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通常出现在 3岁左右。
二、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训练方法
的 五 层 次 认 知 模 型
孤 独 症 儿 童 情 绪 识 别

三 任 务 训 练 模 型
独 症 儿 童 情 绪 识 别


三 阶 段 泛 化 模 型Leabharlann 独 症 儿 童 情 绪 识 别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1、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的五层次认知模型
基于信念引起的情绪的理解训练 基于愿望引起情绪的主观原因理解训练
研究背景(续)
通过面部表情分辨他人的情绪是 人类开展社会交往的首要和必要 环节。
面部表情与情感识别是儿童一项 早期发展的社会技能。
识别他孤人独面症部儿表童情不和会理留解意他或人观察他人 情绪方面的的情障感碍线直索接,影不响会孤根独据症他儿人童的情
绪的做社出交适交当往的行判为断。和反馈。
二、孤独症儿童情绪认知特征
屏幕上方会有一张图片,被试必须从屏幕中出 现的三张图片(目标、干扰项、中性)中选择 一个与上方图片情绪匹配的。
屏幕中出现三张图片(目标、干扰项、中性), 被试会被要求指出哪个是开心、生气、害怕、 惊讶、伤心
3、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的三阶段泛化模型
使用在训练中没有出现过的面 孔和声音进行被试的测试,增 强被试情绪识别技能的迁移能 力。
研究背景(续)
孤独症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三大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刻
板重复的行为。 孤独症儿童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且没有特效药,
治疗方法以康复教育训练为主。 CDC(2012年)发布,美国儿童的自闭症患病率已经迅速发
展到1/88(男1/54;女1/252) 中残联(2009年)估计,我国孤独症患者约为500万。
学习在情景中产生特定情绪的原因 面部表情黑白卡通图片识别训练 面部表情的真实照片识别训练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孤独症儿童情绪识别的五层次认知模型(续)
Hadwin, J. A., Baron-Cohen, S. Can we teach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understand emotions, belief or pretence? [J].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1996,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