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汇总

合集下载

心理学基础知识重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重点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心理现象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人格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心理发展阶段:1.无脊椎动物:感觉;2.脊椎动物:知觉;3.灵长类:思维萌芽;4.人类:思维和意识。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人们把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学派纷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构造及功能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构成。

脑干包括延脑、桥脑、中脑三部分,它是脑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呼吸、心跳,血压)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使睡眠和觉醒的神经机构。

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间脑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

其中,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小脑的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

大脑半球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能。

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顶叶以躯体感觉的功能为主,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做“单侧化”。

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方法来揭示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

2.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期,其中以亚里士多德最早对心理学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探讨。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案例研究等。

观察方法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大量个体的心理状况;案例研究则是深入研究少数个体的心理特点。

4.神经科学基础:神经科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研究人类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息传递来实现大脑的功能。

5.心理活动的两大领域:心理活动可以分为感觉与知觉、认知与思维、情绪与情感、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等几个基本领域。

感觉与知觉研究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认知与思维研究个体的思考、记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情绪与情感研究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学习与记忆研究个体的学习和记忆机制;人格与社会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交往。

6.心理发展:心理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心理发展领域包括婴幼儿发展、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等。

儿童发展理论中的关键人物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爱因斯坦等。

7.性格心理学:性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的个性特征和表现。

个体的性格特点往往是稳定而长期的,并从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

8.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9.病理心理学:病理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对象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

10.实际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可应用于教育、临床、组织管理和广告营销等领域。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促进有效教学;在临床领域,心理学可帮助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心理疾病;在组织管理中,心理学可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发展等方面;在广告营销中,心理学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策略。

心理学考试 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试 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试理论基础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心理学考试的理论基础知识点,旨在帮助您进行复和准备考试。

1. 神经科学与生物心理学
- 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负责神经信息的传递。

- 神经传递:神经信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 大脑结构:脑干、小脑、中脑和大脑皮层等不同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控制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平衡与调节过程。

2. 认知心理学
- 研究与记忆:认知过程中的研究和记忆机制,包括注意、记忆编码、存储和检索等。

- 知觉与注意:感知外界刺激和注意力的分配与调节过程。

- 思维与解决问题:人类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基本原理和策略。

- 语言与沟通:语言的产生、理解与使用,以及非语言沟通的方式。

3.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过程。

- 青少年发展:青春期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以及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的形成。

- 成人发展:成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变化和发展。

- 老年发展:老年人的身体和认知变化,以及老年社会角色的调整和适应。

4.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
- 人格理论:不同的人格理论和人格类型。

- 社会认知: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包括自我、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

- 社会影响力:他人对个体行为和态度的影响力,包括顺应、规范和权威等。

这些知识点是心理学考试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希望本文档能帮助您进行复习和备考。

请注意重点复习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

祝您考试顺利!。

心理常见知识点归纳总结

心理常见知识点归纳总结

心理常见知识点归纳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到人类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对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心理健康以及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心理学的定义和对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的对象是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和行为。

2. 心理活动的特征心理活动具有客观性、主观性、综合性、动态性、可塑性等特征。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和统计法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4.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每个分支学科都研究了不同方面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二、心理发展1.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的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期、运动期、操作期、形成思维期等阶段,他们在这些阶段不断地认知、情感和意志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

2. 青少年心理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他们需要面对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情感管理等问题。

3. 成人心理发展成人时期的心理发展涉及到职业选择、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需要积极发展自我的潜力和实现个性化的人格。

三、心理健康1. 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适应能力良好、情感稳定、认知清晰等状态,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2.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受到情感因素、认知因素、社会交往因素、生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 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情感稳定、自尊自信、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

4. 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从积极心态、合理情感表达、适当应激、良好社交关系等方面综合考虑。

四、常见心理问题1.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患者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症状。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是指人类在感知、思维、感情和意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活动。

心理过程是指人类在感知、认知、情感、意志和信念等方面的一系列过程。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它既包括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也包括群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逻辑推理法、比较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等。

4.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

它从最初的哲学思考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和反映,而知觉是指人类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人类通过感知、认知和行为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记忆是指人类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保存、提取和再认。

3.情绪与动机:情绪是指人类个体在面对特定事物或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动机是指人类在追求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时的内在驱动力。

4.认知与智力:认知是指人类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过程。

智力是指人类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

5.个体差异与个人发展:个体差异是指每个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和倾向。

个人发展是指人类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过程和变化。

6.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互作用和交流过程。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

它既包括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研究,也包括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应用。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帮助人类解决心理问题的学科。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一)行为主义心理学
1、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历史: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约翰·杜
威(John B. Watson)将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引入了心理学研究,并成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这一学派,以便研究观察行为过程。

一般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是现代心理学的开始。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心
理活动是一种直接与外界刺激有关的行为,其核心就是激励(这一概念由卡尔·威尔森)提出)、反射与学习(这一概念由约翰·杜威提出)。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a)激励理论:卡尔·威尔森(Karl von Wahlstein)认为,激励是激发行为的动力,也是实现行为的基础;b)反射理论:反射是自然反映外界刺激的一种简单反应,也是一种行为;c)学习理论:约翰·杜威(John B. Watson)认为,学习是一种由外界刺激激发的行为,是行为习得的主要途径。

(二)精神分析心理学
1.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根据自身的临床研究开创的,以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为基础,以他本人的贡献最大的,称为“精神分析学派”,它根据个体的自我意识,对人类行为的分析探索。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它研究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如何感知、思考、学习、记忆、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以下是几个基础心理学知识点的梳理: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接受外部事物并加以理解。

知觉则是从感知信息中构建出对事物的意义和理解。

感知和知觉的过程涉及了感官器官、感觉神经传递和大脑加工等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机制。

2.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观点。

记忆是指保存和回忆过去经历和信息的能力。

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涉及了认知、情感和脑部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注意力、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

3.认知与思维:认知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处理、理解和解释过程。

思维是指人们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包括概念、判断、解决问题和创造等方面。

认知和思维的过程涉及了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推理等心理过程。

4.情绪与情感:情绪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和生理上的反应。

情感是指持久性的情绪状态,如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等。

情绪和情感的过程涉及了大脑的情绪中枢、神经传递和心理因素的调节等方面。

5.人格与个体差异: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具有较长期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个体差异是指人们在人格、智力、情绪和动机等方面的差异。

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形成受到基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6.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老年的发展过程。

它关注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不同阶段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发展心理学考虑了遗传、环境和社会互动等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它关注个体与团体之间的互动、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的主题包括道德、权威、依从和群体动力等。

以上是基础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梳理,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人类基本的心理和行为过程。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

心理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

心理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1. 行为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强调通过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来解释行为。

- 主要代表人物:帕维洛夫、华生、斯金纳等。

- 关键概念:条件反射、刺激和响应、强化和惩罚等。

- 考点重点: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条件反射的机制、强化和惩罚的运用。

2. 认知理论- 基本观点:将注意、记忆、思维等作为解释行为的中心。

-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茨基、·艾略特等。

- 关键概念:认知结构、模式识别、思维策略等。

- 考点重点:信息加工过程、思维发展阶段、研究策略的运用。

3. 动机与情绪理论- 基本观点:关注人的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绪因素。

- 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马斯洛、埃克塞尔等。

- 关键概念:欲望满足、需求层次、情感表达等。

- 考点重点:动机与目标达成、情绪的产生与调节。

4. 发展心理学理论- 基本观点:研究人类生命周期内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 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皮亚杰、柯尔伯格等。

- 关键概念:冲突解决、认知发展、个人身份形成等。

- 考点重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青少年身份认同形成、生命周期的变化。

5. 人格心理学理论- 基本观点:探讨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 主要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等。

- 关键概念:无意识、自我、自我实现等。

- 考点重点:人格特质与行为、个体差异的影响、自我发展。

6. 社会心理学理论- 基本观点: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

- 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福尔摩斯、阿修伯勒等。

- 关键概念: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等。

- 考点重点:社会认知过程、人际关系互动、群体行为的心理机制。

以上是心理学理论基础的考点要点整理。

希望能帮助您复习和总结心理学理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要点汇总
1.知觉的基本特征
①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②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知觉对象的特征。

③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④知觉的恒常性指人能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对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
组织加工的过程。

2.注意的利用(1)如何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①巧妙利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
性。

②激发学生对当前任务的兴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2)如何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①明确活动任务的目的、任务②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③合理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④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3.瞬时记忆的含义及特点(小学注意就好)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时间约为0.25~1秒。

特点表现为:①时间极短,若得以加工,就转为短时记忆;②容量较大;③形象鲜明;④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4.短时记忆的含义及特点短时记忆又叫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

其特点主要有:①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一般30秒左右得不到重复,便会遗忘;②容量有限,一般在7±2个模块;③意识清晰;④易受干扰,当有新信息输入时,原信息很
快会消失。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遗忘得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

因此说,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如何有效组织复习?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要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⑤复习方法要多样化⑥运用多
种感官参与复习⑦掌握复习的“量”口诀:及时合理、分中回忆两结合、感官多样掌握量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②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
维的能力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口诀:激动性欲;改观鼓励、培养能力、引导参加
3.想象力的培养①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②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③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④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口诀:好想支教好(好奇心)想(想象情境)支(知识)教(教学形式)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①问题情境,如问题的类型、问题呈现的方式等。

②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③功能固着,指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④原型启发,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⑤情绪与动机⑥已有的知识经验口诀:经验发功一定动情经验发(原型启发)功(功能固着)一定(定势)动(动机)情(情境、情绪)
5.意志的品质①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的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②果断性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③坚持性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阻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④自制性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

口诀:坚果自觉自制
6.良好性格的培养①树立效仿的榜样②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③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④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⑤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口诀:集体有我才榜实集体(集体气氛)有我(自我教育)才(因材施教)榜(榜样)实(实际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