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重点名词解释

重点名词解释

1.人面鱼纹盆出土地:陕西西安半坡村新时期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用途:古时儿童瓮棺的棺盖,葬具的一种。

陶盆呈红色,内壁饰有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型装饰。

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

鼻梁直挺,嘴巴左右两边分置一条变形鱼纹,好似口中衔鱼。

双耳部位也有两条小鱼分置左右,整体构成了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

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

整个画面构图自由、极富动感,图案呈简洁并充满奇幻色彩。

有专家认为,图中鱼和网纹图案,应该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

2.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出土地:河南省临汝县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用途:葬具陶缸呈圆筒状,陶缸外有彩绘一幅,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画面左侧绘制了一只站立的白鹳,鹳嘴上衔着一条大鱼,右侧绘有一把竖立的石斧,斧身有穿孔、柄部有织物缠绕并刻划符号。

白鹳全身涂抹成白色,犹如中国古代的“没骨”画法,石斧和鱼的外形采用“勾线”画法,其中填充色彩,犹如中国画的“填色”画法,有学者认为它是中国画的雏形。

一般认为此陶缸是氏族首领的葬具,白鹳应是首领本人所属氏族的图腾,鱼则是敌对氏族的图腾。

石斧是权力的标志,是首领所用实物的象征,此图应该是为了纪念首领的英雄业绩。

3、舞蹈纹彩陶盆出土地: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用途:水器陶盆由红陶制成。

盆内壁饰有舞者共三组,每组五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尾饰与发饰飘向一致而与面向相反。

舞蹈者形象以单色平涂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

三组舞人绕盆一周形成圆圈,脚下的平行弦纹,犹如荡漾的水波。

欢乐的人群簇拥在池边载歌载舞,情绪欢快热烈,场面壮观。

关于舞蹈内容说法较多,有认为是远古时期氏族成员在举行狩猎归来的庆功会,跳狩猎舞;有认为是氏族成员装扮成氏族的图腾兽在进行图腾舞蹈;有认为是在进行祈求人口生殖繁盛和作物丰收的仪礼舞等。

一般认为它是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在重大活动时群舞的热烈场面。

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部重点名词解释

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部重点名词解释

教育学重点名词解释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下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3.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4.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6.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7.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8.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9.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0.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1.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12.行为训练法:行为训练法是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1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有专门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中医诊断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重点名词解释整理人:20针五一班庞伊霖1、得神:得神即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在病中为轻病、脏腑功能不衰、预后良好。

2、失神: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属于病情严重阶段。

3、少神:少神又称为神气不足,是指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

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常见于虚证患者,或病后恢复期病人。

3、假神:濒死患者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的预兆,阴阳即将离绝的表现。

4、主色:肤色、面色一生不变者,称为“主色”。

5、客色: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发生相应变化,称为“客色”。

6、萎黄:面色淡黄枯槁无光,常见于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者。

7、黄胖:面黄虚浮,常见于脾气虚衰,湿邪内阻。

8、黄疸:面目一身俱黄,常见于湿热熏蒸(阳黄如橘皮)、寒湿瘀阻(阴黄如烟熏)。

9、囟陷:小儿囟门下陷。

多属虚证,可见于吐泄伤津、气血不足、脾胃虚寒、先天不足等。

10、囟填:小儿囟门高凸。

多属实热,可见于温病火邪上攻、风热湿热。

11、解颅:小儿囟门迟闭骨缝不合。

多属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可见于小儿佝偻病。

12、镜面舌:舌面光洁如镜光滑无苔,由胃阴枯竭、胃气大伤引起。

13、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揩之可去,多见于食积痰浊,也可见于内痈和湿热口糜。

14、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油腻状粘液,多由湿浊内蕴引起。

15、剥落苔:若舌苔全部褪去,称为“光剥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余处斑斑驳驳残存舌苔,称为“花剥苔”;若剥落处并不光滑称为“类剥苔”。

16、金实不鸣: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寒热交相袭肺;或肺气不宣,清肃失职。

17、金破不鸣:因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金,以致津枯肺损,声音难出。

18、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谵语,为实证。

19、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为郑声,为虚证。

20、主诉:主诉指患者就诊时自觉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21、自汗:日间汗出,活动尤甚者。

近代史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近代史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八 七"会议 八 会议 1927 年 8 月 7 日,党中央在瞿秋白同志主持下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 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 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在革命紧急关 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进了一大步.但是会议在 反"右"倾时没有注意到"左"倾情绪的滋生,以至后来瞿秋白发展了"左"倾盲动主义.
中原大战 1930 年春爆发的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1930 年 3 月,阎,冯,桂三派蒋领联名 通电反蒋,4 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到 9 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 率军入关,11 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
黄埔军校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期间,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 为党代表,苏联派来数十名优秀军事干部担任教育工作,并提供办校经费和军械武器.中国共产党选派周 恩来等先后到军校任职.学科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兵,政治等.共招收了六期学生.黄埔学生军曾参 加东征,南征等战役及北伐战争,为革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卅(sa)运动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运动迅速发展起来.1925 年 5 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 杀工人领袖顾正红.5 月 30 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在南京路上,英国 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研究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直接生存的体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体液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调节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经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人体内多数内分泌现货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方式成为~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的反应。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原来活动相反方向改变。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原来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达到前已受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错误,这种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非脂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蛋白(通道、载体)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经行转运的方式,不消耗能量。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是指利用离子泵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是指驱动力不是直接来源于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重点名词解释1、护理学(nursing)是一门研究维护、增进、恢复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科学。

2、护理(nursing)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健康(health)WHO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安适状态。

4、安适(wellness)安适是生命充满活力和完美感觉的主观感受,是能客观描述的一种状态,存在不同胡水平,并能绘制成一线形连续体。

即生理安适、社会安适、情感安适、智能安适、精神安适。

5、疾病是指机体的某部分、器官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或紊乱。

疾病(现代疾病观认为的疾病)是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而引起的一定部位的结构形态、代谢和机能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是机体内外环境动态平衡状态的破坏或机体偏离正常状态的过程。

6、患病(illness)是不健康的主观体验,是个体生理、心理、智能、社会、发展或精神功能的良好体验减退或受损的状态。

7、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是指人们在患病时采取的应对疾病所致的机体功能改变的一般性行为,它伴随疾病而存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8、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指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采取行动提高生活质量。

其目的是发挥健康潜能,促进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

WHO 指出:健康促进是赋予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自身健康能力的过程。

9、健康保护(health protection)或疾病预防是人们采取行动预防和对抗疾病的过程。

它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发现问题、改善环境和行为及提高身体抵抗力的方法,消除、减缓或改变疾病过程。

10、初级预防保健(primary prevention)又称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始于疾病或功能障碍出现之前,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或疾病预防两个方面。

11、二级预防保健(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为发病学预防,由有组织的、直接的健康普查或大众教育组成,目的在于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尽可能逆转疾病的病理过程、尽早阻止疾病的进展和限制伤残的发生。

遗传学重点名词解释

遗传学重点名词解释

Chapter 1 性状(character): 生物体所表现的明显的能够遗传的特征。

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一个基因或一组基因所决定的一个性状,作为一个遗传单位进行传导。

相对性状(contrasting character):遗传学中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真实遗传(true-breeding)自带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纯系(pure line):能够进行真是遗传的品种。

三个假说:(1)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颗粒遗传因子)(2)显隐性(3)分离表型(phenotype):个体形状的外在表现。

基因型(genotype):决定个体表型的基因形式。

等位基因(allele):一个基因的不同形式,是由突变形成的。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成为纯合体。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侧交:杂交产生的后代与隐性纯合亲本交配以检测自带个体基因型。

自由组合定律:配子形成后,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染色体(chromosome)常由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少量核糖核酸组成的线状或棒状物,是生物主要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质(euchromatin):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部位,是构成染色体DNA 的主体,在间期呈高度分散状态。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用碱性染色质染色时着色深的部位,又分为组成型染色质.组成型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在染色体上的大小和位置恒定,在间期时,仍保持螺旋化。

如着丝粒。

兼性异染色体(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起源于常染色质,在个体发育的特定阶段可转变成异染色质。

如x染色体失活。

着丝粒(centromeres):每个染色体上都有一个高度浓缩的区域。

核型分析(karyotype):是指某一物种染色体的组成,通常用中期染色体的照片,铵长臂的大小或总的长度排列,用来表明物种的特点以及和亲缘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中药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学重点名词解释

中药学名词解释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新: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

)2.本草:本:是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他植物。

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

但中药来源以植物类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故在古代将药物称为本草。

3.官药:由国家专营的、正规中药书上有记载的,称为官药。

4.草药:相对官药而言,一些流传在民间,在一些正规的药学著作上没有记载的药物,即为草药。

5.民族药:是指少数民族地区所习用的药物,是在吸收中医药及外国医药学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发展形成具有本民族医药特色和较强地域性的药物。

6.中成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一定剂型,并且标明药物作用、适应症、剂量、服法,以供医生、患者直接选用,符合药品法规定的药物。

7.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知史的一门学科。

8.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炮制独特,疗效突出,具有明显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9.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

10.炒:将药物置锅中加热不断翻动,炒至一定程度时取出,根据火候大小分为炒黄、炒焦、炒炭。

11.烫: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

1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13.煅:将药物直接放入无烟炉火中或置于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方法,称为煅法。

14.煨:取净药物用湿面皮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的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物与麦麸同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15.燀:将药物放入沸水中,翻动片刻,立即取出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名词解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自考《战略管理》重点名词解释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二做出得长远性、全局性得规划以及为实现企业远景规划和使命而采取得竞争行为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具体的讲,企业战略就是要确定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规划企业所要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组织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地全部资源,从而获得某种竞争优势。

2.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3.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纲领,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4.竞争战略: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或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个战略业务单位(此用户发言已违反社区规定此用户发言已违反社区规定U)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5.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6.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环境分析两个方面。

它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

7.战略实施与控制: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需的各项活动的总称,是战略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8.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实际和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9.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因素与条件。

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10.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文化素质和条件以及人口统计特征等。

11.技术环境:是指影响环境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技术因素和条件。

它不仅包括那些引起时代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以应用前景。

12.潜在进入者:是指产业外随时可能进入该产业而成为竞争者的企业。

13.进入壁垒: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4.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是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15.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企业产品具有相同功能或类似功能的代价。

16.供应商: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配件等的供应单位。

17.战略群体:是指产业内执行相同或类似战略,并具有类似战略特征的一组企业。

18.企业资源:是指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或劣势的任何要素。

它既包括那些看得见、摸的着的有形资源,如企业员工、厂房、设备、资金等,又包括那些看不到的无形资源,如专有技术、企业信誉、企业文化等。

19.价值链:是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这些创造价值的活动在企业内部犹如一根链条,因而称为“价值链”。

20.企业基本活动:也称为主体活动,是指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是实质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21.企业支持活动:也称辅助活动,是指支持基本活动,并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包括企业提供的采购、技术开发、管理以及企业基础结构。

22.企业核心能力:又称为核心竞争力,是指能使企业长期或持续拥有某种优势的能力,它通常表现为企业经营中的累积性学识,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

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以=经营战略的常用方法。

亦即根据公司所拥有的资源分析公司内部的优势与劣势,根据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公司的机会与威胁,进而选择最佳战略的一种环境分析方法。

这里,S是指企业内部优势,W是指企业内部劣势,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

24.战略要素评估矩阵法:是指分析和找出影响企业战略制定的外部环境或内部环境中的关键因素,然后赋予相应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

25.企业愿景:是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一种高度概括。

它是一个企业的领导用以同意每个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的有力武器。

它由企业的核心理念和未来的展望两部分所组成的26.企业使命:是管理者为企业确定的较长时间的生产经营的总方法、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它反映者的价值观和企业力图为自己树立的形象,揭示本企业与同行业其它企业在目标上的差异,界定企业的主要产品的服务范围以及企业试图满足的顾客的基本需求。

27.企业目标:是企业希望实现的产出与绩效,是企业使命的具体化。

通过它可以衡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8.企业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其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实现和改善的长期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取得满意的战略绩效的目标。

其中包括企业如何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如何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如何比竞争对手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更好的树立企业的形象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等。

29.发展型战略:是一种企业在现有的战略水平上向更高一级目标发展的战略。

它以发展作为自己的核心向导,引导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扩大企业的产销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30.密集增长型战略:是指企业在原有生产范围内,充分利用在产品和市场方面的潜力来求得发展的战略。

31.市场渗透战略:是由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组合而产生的战略。

32.市场开发战略:是由现有产品和新市场组合而产生的战略。

它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群或新的低于市场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战略.33.产品开发战略:是由企业现有市场和其他企业已经开发的而本企业正准备投入生产的新产品组合而生产的战略,即对企业现有市场投放新产品或利用新技术增加产品的种类,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销售额的企业发展战略。

34.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再产品、技术、市场上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的方向,使企业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一种战略。

35.纵向一体化:也称为垂直一体化,是指生产或经营过程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企业之间实现一体化。

36.向前一体化:是指企业与用户企业之间的联合。

目的是为了促进和控制产品的需求,搞好产品营销。

37.向后一体化:是指企业与用户企业之间的联合。

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或劳务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的供应,加强对所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38.横向一体化:也称水平一体化,是指与处于相同行业、生产同类产品或工艺相近的企业实现的联合。

是指是资本在同意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

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

39.混合一体化:是指处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市场且相互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之间的联合。

40.多元化战略:是指现有业务领域基础之上增加新的产品或业务的经营战略。

41.相关多元化:又称为同心多元化,是指虽然企业发展的业务具有新的特征,但它与企业的现有业务具有战略上的适应性,它们在技术。

工艺、销售渠道、市场营销、产品等方面具有共同的或是相近的特点。

42.不相关多元化:也成为集团多元化,即企业通过收购。

兼并其他行业的业务,或者在其他行业投资,把业务领域拓展到其他行业中去,新产品、新业务与企业的现有业务、技术、市场毫无关系。

43.企业并购: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购买另一个企业全部或部分的资产或产权,从而控制、影响被并购的企业,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行为。

44.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目的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网络师联合体。

45.稳定型战略:是指企业遵循与过去相同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贯的成长速度,同时不改变基本的产品或经营范围。

它是对产品、市场等方面采取以守为攻。

以安全经营为宗旨、不冒较大粉线的一种战略。

46.维持利润战略:是指为了维持目前的利润水平而牺牲企业未来成长的战略。

47.收缩型战略:是指企业从目前的战略经营领域和基础水平收缩和撤退,且偏离战略起点较大的一种经营战略。

48.转变战略:是指企业经营由微机状况转变为正常状态的战略,其重点是改善经营效益。

49.相对市场占有率:是指本企业某项业务的销售额与最强的竞争对手该业务本期销售额之比。

它代表了企业某项业务的实力。

50.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法:行业吸引力-竞争能力矩阵法就是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实力归结在一个矩阵内,并一次进行经营战略的评价分析法。

51.一般竞争战略:是指无论在什么行业或什么企业都可以采用的通用的竞争性战略。

52.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53.差异化真论:是指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

54.重点集中战略:也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

这种战略的核心使瞄准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某种细分的产品线或某个细分市场。

55.重新组合:是指进攻者革新其价值链的某些环节或革新整个价值链的组合具体包括产品变化。

外部后勤和服务变化、销售变化、工序变化、下游重新组合等形式。

56.重新确定:是指进攻者重新确定其对领先者的竞争范围。

进攻着一般可以利用产业内集中一点、一体化或退出一体化、重新确定地域、横向战略4种方法改变竞争范围。

57.新兴行业:是指由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或新的消费需要的推动,或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的变化使某种新产品或新的服务成为一种现实的发展机会,从而新形成或重新形成一个行业58.衰退行业: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行业中产品的销售量持续下降的行业。

59.市场细分:就是根据购买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的不同需要,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小的子目标市场,并且针对目标市场的共性,调整和配合适当的营销战略,以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使命、目标和战略的过程。

60.无差异性营销:是指企业忽略细分市场之间的差别,只提供一种产品在整个市场销售。

61.差异性营销:是指企业同时在几个细分市场上经营业务,并分别为每一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计划。

62.集中性营销:是指企业集中力量设计生产一种或一类产品,采用一种营销组合,为一个细分市场服务。

63.大规模定制:是指按照每个用户的要求大量生产产品,产品之间的差别可以具体到每个基本元件。

64.市场领导者:是指在市场上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并在价格变动、新产品开发、分销渠道和促销力度等方面均居领导地位的公司。

65.市场挑战者:是指其市场地位仅次于领导者,为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向领先者和其他竞争对手发起攻击和挑战的公司。

66.市场追随者:是指满足于现有的市场地位,只是跟随领先者的战略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的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