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2.稳态: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3.易化扩散: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非极性分子和小离子顺浓度或顺电子梯度的跨膜转运,包括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和经载体的易化扩散4.原发性主动转运: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细胞代谢供能的逆浓度梯度或逆电子梯度跨膜转运5.去极化: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减弱,静息电位降低的过程6.超计划;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增强,静息电位增强的过程7.静息电位:在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外正内负且相对稳定的电位差8.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前体下接受刺激产生一次迅速、可逆的、可向两侧传播的电位变化9.“全”或”无”的现象: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必须一定的刺激。
当刺激不够时,无法引起动作电位的形成,若达到一定刺激时,便会产生动作电位且幅度达到最高值不会随刺激强度增强而增强10. 阈电位: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11.兴奋-收缩偶联:将横纹肌产生动作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动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心机制1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过程13.前负荷:肌肉收缩前所受到的负荷,决定肌节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肌节长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越大14.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的所占的容积之比15.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所决定的渗透压,影响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和维持血浆的容量16.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
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17.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出血一段时间便会自行停止的过程。
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血液凝固18.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包括舒张期和收缩期。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起主要作用,又成心室活动周期19.射血分数:博出量与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的比值,能明显体现心脏的泵血功能20.心指数:心输出量与机体表面积的比值,放映心功能的重要指数21.异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的初长度而引起的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22.期前损伤: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来之前额外使心肌受到一次刺激,产生的兴奋和收缩23.房室延搁:兴奋由心房经房室结至心室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时间间隔:此处兴奋传导速度仅有0.02m/s24.自动节律性:心肌在无外界刺激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25.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心传导系统中自律性最高的部分,故窦房结称为正常起搏点,其他的称为潜在起搏点26.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高低取决于心脏的射血能力和经脉回血血量。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分为组织外液,血浆(最活跃),脑脊液淋巴液。
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稳定状态。
内环境的各项指标都必须经常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范围内波动不能过高或过低。
是在多种功能系统相互配合下实现的一种动态平衡。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生殖: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是,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阈值:也叫阈强度,是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和兴奋性成反比。
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也叫燃点。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肌纤维的兴奋和收缩的中介过程。
其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处;肌质网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摄取;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易化扩散:是药物与生物膜上的特殊载体形成可逆性的复合物,进行不耗能的顺浓度差转运。
钠钾泵: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可以主动逆浓度梯度,将NA+从胞内运往胞外,K+从胞外运往胞内。
其本身是ATP酶,可以分解ATP释放能量。
逆电化学梯度泵出三个钠离子和泵入两个钾离子。
静息电位:生物细胞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电位差。
钾通道开放,膜内:膜外=30:1~K+外流(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可兴奋性细胞(肌,神经,腺)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瞬间,可逆的跨膜电位波动。
钠通道开放,膜内:膜外=1:12~NA+内流。
(内正外负)特点:1.传道2.‘全’或‘无’特性3.脉冲4.动作电位波动不随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膜两侧的物质靠浓度差进行分子扩散,不需要能量。
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
生理学名词解释重点个人整理。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活动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为反射。
2.体液调节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后者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3.Feed-forward 即前馈,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的自动控制形式。
4.Negative feedback 即负反馈,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方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发生改变的调节方式。
5.正反馈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活动向和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发生改变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机体的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
7.自身调节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其自身能够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
8.Homeostasis 即稳态,机体内环境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9.Facilitated diffusion 易化扩散,指某些肺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者某些例子借助于膜结构中的特殊蛋白质的帮助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10.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脂质双分子层间隙进行的一种简单物理扩散。
11.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2.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有些物质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梯度,在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将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过程。
13.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刺激强度未达到阈值,动作电位不会发生;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即可出发动作电位,而且其幅度立即到达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也不会因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随之增大。
生理学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2.极化:细胞静息时的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分极状态。
3.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4.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5.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损伤后,血液从小血管内流出引起出血,数分钟后自行停止的现象。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
7.血型:血细胞上存在的特异抗原类型,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
8.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9.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10.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Q)。
11.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12.视野: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13.应激反应:当机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时,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浓度急剧升高,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
14.应急反应: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的E和NE急剧增加产生的一种全身性反应。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physiology):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研究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直接生存的体内环境。
稳态(homeostasis):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体液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调节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经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neurohumoral regulation):人体内多数内分泌现货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方式成为~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的反应。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原来活动相反方向改变。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是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原来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前馈(feed-forward):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达到前已受到纠正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错误,这种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非脂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蛋白(通道、载体)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经行转运的方式,不消耗能量。
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是指利用离子泵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是指驱动力不是直接来源于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生理学》背诵重点

《生理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的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homeostasis):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3、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
4、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主动转运时所需的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某些离子的浓度梯度,在这些离子顺浓度梯度扩散的同时使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5、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具有接受和传导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膜中的受体称为膜受体,位于胞质内和核内的受体则分别称为胞质受体和膜受体。
6、第二信使(secondmessenger):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DG、cGMP、Ca2+。
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较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IP37、静息电位(restingpotential,RP):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相对平稳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8、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ap):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9、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成为兴奋-收缩耦联。
10、极化(polarization):生理学中,通常将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
11、超射(overshoot):膜电位高于零电位的部分称为超射。
12、血液凝固(bloodcogulation):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医教园考研1、潮气量(tidal 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余气量(residual volume):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
3、功能余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余气量补呼气量。
4、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潮气量补吸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 volume) 余气量。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6、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3秒分别为83%、96%、99%的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7、每分肺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潮气量×呼吸频率。
8、每分钟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9、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alveolar dead space)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P126-12810、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11、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cardiac output)与心指数(cardiac index):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的名词解释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机能、细胞和组织结构以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以下是几个生理学的重要名词和概念的解释:1.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物,它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2. 细胞器:细胞器是细胞内的一个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体。
细胞器包括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
细胞器通过各自的功能相互配合,使细胞得以正常运行。
3. 基因: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特定序列,它携带了遗传信息,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决定了生物体形态、生理特性及其它遗传信息的传递。
4.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
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它们通过神经元末梢的突触释放,将信号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5. 激素: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由内分泌腺体分泌,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调节机体的生理过程。
激素包括类固醇激素、脂肪激素、胰岛素等。
6. 呼吸:呼吸是机体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外呼吸是指气体在肺部的交换,内呼吸是指气体在细胞水平的交换。
7. 消化:消化是机体将食物分解和吸收的过程。
消化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两个过程,机械消化是指食物在口腔、胃中的物理破碎,化学消化是指食物在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以便吸收。
8. 循环:循环是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运输过程。
循环包括心脏泵血和血管输血两个过程,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全身,血管网将血液输送到各组织器官。
9. 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抵抗外来病原体的过程。
免疫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过程,先天免疫是指机体固有的抵御病原体的机制,获得性免疫是指通过暴露于病原体后逐渐产生的免疫应答。
10.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机体控制和调节内外环境的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和神经节)两个部分。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和神经递质的作用实现信息传递和生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重要名词解释医教园考研
1、潮气量(tidal 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余气量(residual volume):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
3、功能余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余气量补呼气量。
4、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潮气量补吸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 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 volume) 余气量。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6、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3秒分别为83%、96%、99%的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7、每分肺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潮气量×呼吸频率。
8、每分钟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9、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alveolar dead space)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P126-128
10、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11、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e/cardiac output)与心指数(cardiac index):
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率,即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约为5~6L.
心输出量不与体重而是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12、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13、心脏作功
每搏功(stroke work)P128每分功(minute work)=每搏功(stroke work)X心率P128
每搏功=搏出量X射血压力动能=搏出量X(平均动脉压-左心房平均压)X 13.6 X 9.807 /1000
14、心脏效率(cardiac efficiency)
心脏效率=心脏作的外功(external work)/心脏耗氧量15有效滤过压(effice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P152 有效滤过压(effice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15、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P258
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产生的CO2/消耗的O2
16、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实测值-正常平均值)/正常平均值P263
17、清除率(renal clearance,C)每分钟排出的x含在血浆的量P280
Cx=Ux×V / Px
X物质的清除率:Ux尿中x的浓度;V尿量;Px血浆中x的浓度
18、利用不重吸收和分泌物质测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ition rate,GFR)可用菊糖(inulin)P280
Ci=Ui×V / Pi
19、利用可在流经一次肾脏后被完全吸收物质测肾血流量(renal plasma flow,RPF)可用PAH(Epah为提取率=(动脉pah浓度-静脉pah浓度)/动脉pah浓度P281
Cp=Up×V / Pp
RPF=Cpah / Ep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