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泰戈尔)全面版
泰戈尔 诗选赏析

泰戈尔诗选赏析1.纸船泰戈尔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在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赏析:睡仙的篮子带着甜美的梦,在如同摇篮的船里摇曳. "船"和"篮子"都是美好的象征.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梦的篮子。
梦中有梦,在孩子的眼里,睡仙的篮子是可以装载无数的美梦的。
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期望能像纸船一样找到一个最终的家。
2.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赏析:《金色花》无疑又是一首充满大胆新奇想象之作,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现得如幻如真。
通常人们写到孩子的童真和顽皮时,大概只能想到写他怎样的可爱,如何的淘气,怎样的在妈妈面前撒娇作痴,或故意做违拗之语,以引起妈妈更多的注意和关爱。
初中语文必读选读名著阅读书单完整版

中考名著阅读书单优先选择语文教材中指定名著篇目。
今天于老师就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至九年级)教材为例,给大家呈现一份中学教材名著必读书单,具体参见以下表格:《唐诗三百首》注:清代孙沫选编(共选77位唐代诗人三百余首作品)《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世说新语》注: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蒲松龄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作者:(清代)吴敬梓《围城》作者:钱钟书《格列夫游记》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简爱》作者:(英)夏洛蒂·勃朗特《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俄)契诃夫《我是猫》作者:(日)夏目漱石中小学「新」教材内容有变化自2016年起,国家开始推行统编义务教育教材,至2019年,七至九年级已全面推行统编教材,课本中明确规定一些名著为必读书目,而且,中考语文也将名著纳入考试范围。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明确表示,名著阅读和课文的地位同等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进而形成持久的读书兴趣,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教育者把名著阅读纳入了中考,分值会高达20分左右。
这都表明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今天专门为大家罗列了最新统编教材初中七至九年级必读名著及已定选读名著书目。
七年级(上)必读书目:《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鲁迅先生以一个成年人的感悟回忆童年以来的思想发展历程,他积极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
在阅读时可以从鲁迅的童年、鲁迅笔下的人物、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等方面展开阅读。
感受鲁迅是怎样叫醒沉睡的国人。
建议大家尽量选择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该《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由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人教社中学语文室主任王本华主编,含教师用书,该系名著书系与教材配套,适合大家使用,后边不做重复赘述。
《西游记》:精读与跳读吴承恩善意的嘲笑与辛辣的讽刺,将自由、勇于反抗、惩恶扬善根植于读者体内。
阅读时可把内容中的谚语俗语等摘抄下来,感受来自明代的智慧和汉语言传承的魅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众所周知,三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年级,是第二学段(小学中段)的起点。
所以,第一单元就是这个崭新的新学段的起点单元。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含《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和“语文园地”。
通过与二年级下册的教材相比较,我发现本册教材有这样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单元开篇多了一页“单元导读”,这导读是给老师看的,更是给学生看的,它让我们师生都明白这个单元要学什么,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
二是“写话”正式升级为“习作”,并单独作为一个板块呈现,不再像二年级那样放在语文园地当中。
三是出现了略读课文,并以课文序号后加星号作为标志;课文也自然被分为了两类: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四是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被“交流平台”取代,不再安排“我爱阅读”。
作为教师,这些变化都要看得见,而且要在第一个单元——新的语文课程生活开启的时候,对这些变化进行思考、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学习发展价值在哪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给人带来新鲜感,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略读把握大意、运用拟人化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职业高中高一语文教案【篇一:高一职高语文教学计划】高一职高语文教学计划麻阳民族中学语文教师满益伟一、指导思想: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在学生原有的语文水平基础上,通过适应时代和适应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巩固和扩展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文化熏陶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文教学生活化,使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因人而教,因材施教,从而引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挥语文课的独特作用。
二、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所教的学生为高一(3)(5)班学生,学生的基本素养要差于普高学生,无论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上,还是在思维意识和认识水平上,都需要加强培养和大力提升。
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均参差不齐。
而且家庭和社会的一些原因,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呈现多样性,学习习惯急需规范,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激发。
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的较多,对时事社会的了解缺乏,写作和谈吐缺乏思想,文字表达贫乏,有一部分学生正确书写也是问题。
因此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是迫切需要。
鉴于这些原因,本学期将设法多层次、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三、目标任务:1、继续培养阅读能力。
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句式。
2、引导学生阅读文质兼美的课外书刊,扩大阅读量。
能阅读一定数量的现代文学作品。
3、发展学生的语文兴趣,拓展加深知识面。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能学会几种常用的应用文写作。
5、加强学生口语训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6、结合单元的训练要求让学生了解基本现代汉语语法。
四、措施与方法:1、落实教学常规。
2、更新教学观念,运用新教法。
注重教学的同时随机渗透德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德操。
高职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

文学常识练习题(一)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
2、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经历十年艰辛写下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被称为“一代词宗”的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是()。
4、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时代的()。
5、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封建白话短篇小说是鲁迅的()。
6、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和(),他们分别被尊称为至圣和()。
7、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俄国的()和美国的()。
8、王勃、杨炯、卢照邻和()并称为“初唐四杰”。
9、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是指罗贯中的()、施耐庵的()、吴承恩的()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10、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
1、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中的《楚辞》对后代文学很有影响,故常以“风骚”并举。
()3、宋词有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秦观、李清照为代表。
()4、鲁迅的小说《药》是选自小说集《彷徨》。
()5、韩愈在文学上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6、《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它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历史,记载的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7、罗贯中是清初小说家,《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8、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西游记》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的,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三)、选择题1、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行》——白居易——唐代《史记》——司马迁——西汉B、《我的母亲》——老舍——现代《故都的秋》——郁达夫——现代C、《哦,香雪》——铁凝——现代《我很重要》——毕淑敏——现代D、《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英国《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美国2、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沙田山居》——余秋雨——现代《咬文嚼字》——朱光潜——当代B、《雨巷》——戴望舒——现代《劝学》——荀子——春秋C、《荷塘月色》——朱自清——现代《职业》——泰戈尔——印度D、《一碗清汤荞麦面》——栗良平,日本《北京人》——老舍——现代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采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间用杂言,章法上多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叹,但亦有变化。
泰戈尔简介以及主要作品

泰戈尔生平简介简单介绍泰戈尔的生平,给大家一个总体的映象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学法律,兴致索然,改入伦敦大学学英国文学,并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901年在对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一九二一年发展成为“国际大学”)。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5年结识甘地。
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泰戈尔愤而放弃英国政府封他的“爵士”称号。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控诉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深信祖国必将获得民族独立。
同年八月七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去世。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作品简介分别从早期,中期,晚期介绍其作品。
时代背景,诗人成长印记,作品特点各阶段创作背景简介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
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
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可以说,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
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各阶段作品(个别简介)《素芭》是对女性,尤其是残疾女性的怜悯是本小说的主题之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第二单元包含《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散步》(莫怀戚)、*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世说 新语》二则(刘义庆)(《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调整为】“专题学习活动”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第三单元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往事依依/于漪” (新增,旧版7上苏教语文学过)、《*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论语》十二章。写作训练变更为“如何突出中心”。整本书阅读改为 《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课外古诗词诵读包括《峨眉山月歌》 (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 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化。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华传统美德、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等元素,比 如在一些选文中,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民族自豪感和 文化自信。
例如,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学生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语言,还能了 解到诗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四、教材的革命教育内容 2024 年七年级语文教材加强了革命教育的内容。通过学习革命英雄
的事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革命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比如,新增的陈毅的《梅岭三章》,让学生感受到革命先辈在艰难困境中 依然坚定信念、英勇斗争的精神。教材中的革命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 地认识到革命英雄的伟大和崇高,从而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和进取心,在 当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两个整本书阅读篇目为 《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和《西 游记》。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统编版初中语文必读名著书目(完整版)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篇目年级中考必读自主阅读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作者: 鲁迅《白洋淀纪事》作者:孙犁《湘行散记》作者:沈从文《西游记》作者:(明代)吴承恩《猎人笔记》作者:(俄)屠格涅夫《镜花缘》作者:(清代)李汝珍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作者:老舍《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作者:柳青《海底两万里》作者:(法)儒勒 · 凡尔纳《基地》作者:(美)阿西莫夫《哈利 · 波特与死亡圣器》作者:(英)J.K. 罗琳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作者:(美)埃德加 · 斯诺《长征》作者:王树增《飞向太空港》作者:李鸣生《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作者:(法)法布尔作者:卞毓麟《寂静的春天》作者:(美)蕾切尔 · 卡森八年级(下册)《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朱梅馥编者:傅敏《苏菲的世界》作者:(挪威)乔斯坦 · 贾德《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作者:朱光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苏)尼古拉 · 奥斯特洛夫斯基《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名人传》作者:(法)罗曼· 罗兰九年级(上册)《艾青诗选》作者:艾青《泰戈尔诗选》作者:(印)泰戈尔《唐诗三百首》注:清代孙沫选编(共选 77 位唐代诗人三百余首作品)《水浒传》作者:(元末明初)施耐庵《世说新语》注: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聊斋志异》作者:(清代)蒲松龄九年级《儒林外史》《围城》(下册)作者:(清代)吴敬梓作者:钱钟书《格列夫游记》作者:乔纳森 · 斯威夫特《简爱》作者:(英)夏洛蒂 · 勃朗特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者:(俄)契诃夫《我是猫》作者:(日)夏目漱石中小学「新」教材内容有变化自 2016 年起,国家开始推行统编义务教育教材,至 2020 年,七至九年级已全面推行统编教材,课本中明确规定一些名著为必读书目,而且,中考语文也将名著纳入考试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 (师点拨:环境描写,拟人、比喻。写出更夫的工作黑冷、孤独、恐怖, 但 是他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3)从更夫的工作环境中你认为工作还应该有一种怎样的态度?
设计意图:问题设计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通过这部分环节的互动,学生
基本上能够明确职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带给人自由、快乐、温暖的职业。
五、教学过程设计
(四)、探讨主旨
(4)生齐读小序之后师问: A、现在你还认同开始时的看法吗?认为做小贩、园丁和更夫没有价值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正确看待职业,同时和开始的看法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三)赏析文本
齐读全诗,并思考这个小孩在一天中看到小贩、园丁、更夫时 的所见、所想、所愿分别是什么?(要求从文本中寻求语言依据)
早晨 所见:小巷里小贩在欢快地叫卖。(镯子呀,亮晶晶的镯子!)
所想:自由、无拘束、欢乐(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师点拨没有。。。。。。没有。。。。。。没有。。。。。。没有。。。。。。 修辞:排比写出了小贩的自由,无拘束。) 所愿:做小贩
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
职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中考失利之后,很多学 生对自己的人生未来都感到非常的迷茫。许多同学没有明确 地学习目的,语文的基础比较差,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很 薄弱,上课时经常沉迷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没有自信,不敢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贯彻一种思 想,那就是我们多年的学习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走向社会, 走向职场。既然选择了职业学校,作为一名职高生就应该为 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职场做准备。在学生有了明确地学习目 标之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通过读、写、说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记得小时侯的理想是什么吗?小时侯的理想和 现在你们所选择的专业还能够保持一致吗?
设计意图:选择这两个问题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说说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来 活跃课堂气氛,二是让学生明白由于一些不定因素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一定差 距的,三是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引出课题和作者。(今天我们就 来看看印度诗人泰戈尔是怎样看待职业的)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课文文本的特点,根据最新颁 布的《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对现代文中诗歌的阅读 与欣赏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认识泰戈尔,了解散文诗,培养学生读、说的能 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研讨交流,学会筛选重要的文本信 息,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专业的精神,帮助学 生树立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重点确定为:体会本文清丽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 应用。 教学难点确定为:把握文章的主旨。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去理解作者的职业观。 选择第一诗节教师指导讨论,第二、第三诗节由学生独立完成,师适当点拨,这样 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同时师在这里要求学生把握重点的诗句,体会修辞手法应用。
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得到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四)、探讨主旨 (1) 小孩为什么喜欢这些职业?这些职业的共同点是什么?
个衔接和反差,让学生今后对职业的选择更加理智。)
B、职业对于一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学了这首诗后你认为 该怎样选择职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职业观,也就是本诗的主旨。
在学法指导方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具体的 学法是阅读法、讨论法(通过阅读、讨论把握文章的主旨, 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一个大致 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互动引入 朗读感知 赏析文本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五、教学过程Leabharlann 计四、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 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的统一。本课教学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 生的具体情况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法、点拨法。 本文是散文诗,通过朗读来体会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在 文章主旨的把握上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 点拨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另外,我还采用多媒 体辅助教学的手段,以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 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关键,课文不长,在聆听三位同学的朗
读之后,如果学生还不能够回答上面的问题,这里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集体 读、分组读、个人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能 够锻炼学生听读能力。设计提问首先让学生明确文本中出现的三种职业分 别是小贩、园丁、更夫。而这三种职业在我们平常人眼里是地位低,收入 低的工作。这样可以和文本中作者的原意形成一个反差,更好地加深对文 章主旨的理解。
职业
泰戈尔
瑞安市轻工学校 柯爱萍
教材的地位和意义
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
教后反思
一、教材的地位和意义
泰戈尔的《职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 块)上册第四单元职场起点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注 重的是学生对社会、对职业的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 的职业意识。在本单元中安排泰戈尔的《职业》不仅 可以让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有一个初步认识,而且也可 以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积累文学知识,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本文通过一个小孩的视角,诠释了对职 业的理解,让大家明白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 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够敬业、 乐业。
作者简介(幻灯片)泰戈尔:
作者简介采用幻灯片的形式呈现,不仅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作者的 生平和作品,而且通过作者画像的展示,让学生在感觉上和作者有一近距离接 触。
五、教学过程设计
(二)朗读和感知文本 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三个诗节,其他同学思考:作者笔下的三种职
业分别是什么?请你根据自己对三种职业的了解谈谈你对这三种职业的 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