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试卷九
中医妇科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各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妇科学中,“带下”是指什么?A. 月经B. 妊娠C. 白带D. 产后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学中常见的月经不调类型?A. 月经先期B. 月经后期C. 月经过多D. 梦遗答案:D3. 中医认为,妊娠期间应重视哪一项?A. 补血B. 补气C. 养胎D. 泻火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产后调理的基本原则?A. 温阳B. 补血C. 活血化瘀D. 清热解毒答案:D5. 中医妇科学中,“不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A. 肾虚B. 肝郁C. 痰湿D. 营养不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月经不调?A. 情绪波动B. 饮食不节C. 过度劳累D. 遗传因素答案:A, B, C7.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带下的常用方法包括哪些?A. 清热利湿B. 健脾祛湿C. 活血化瘀D. 温阳补肾答案:A, B, D8. 妊娠期间,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胎儿健康?A. 合理饮食B. 适量运动C. 情绪稳定D.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答案:A, B, C, D9. 产后恢复中,哪些是必要的?A. 充分休息B. 营养均衡C. 适当活动D. 情绪调适答案:A, B, C, D10. 中医治疗不孕症时,可能会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肾气不足B. 气血失调C. 痰湿内阻D. 环境因素答案:A, B, C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医妇科学中“月经不调”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答: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量、经期或经质发生异常的病症。
常见类型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月经过多(经量过多)、月经过少(经量过少)和经期延长(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过长)。
12. 描述中医妇科学中“产后调理”的主要内容。
答:产后调理主要包括:(1)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恢复;(2)休息与活动,确保充足的休息同时适量活动,促进血液循环;(3)情绪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产后抑郁;(4)中医药物调理,根据个体差异,使用中药进行补气养血、温阳散寒等治疗。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月经不调的常见原因?A. 肝郁气滞B. 气血两虚C. 饮食不节D. 外感风寒2.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导致不孕的常见因素?A. 肾虚B. 气血不足C. 情志不畅D. 营养不良3.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带下病常用的药物归经是?A. 肝经B. 脾经C. 肾经D. 肺经4.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学中治疗痛经的常用方法?A. 温经散寒B. 活血化瘀C. 清热利湿D. 补气养血5.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妊娠期的常见症状?A. 恶心呕吐B. 乳房胀痛C. 腰膝酸软D. 月经停止6.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常用方剂是?A. 四物汤B. 六君子汤C. 四君子汤D. 八珍汤7.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产后调养的基本原则?A. 饮食调养B. 情志调养C. 过度劳累D. 休息调养8.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盆腔炎的常用药物归经是?A. 肝经B. 脾经C. 肾经D. 胃经9.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学中治疗闭经的常用方法?A. 活血化瘀B. 温经散寒C. 清热利湿D. 补肾益精10.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项不是妊娠期的保健措施?A.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B. 保持情绪稳定C.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D. 过度运动答案:1-5 DCBDA 6-10 BCCC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月经不调?A. 情志不畅B. 饮食不节C. 过度劳累D. 外感风寒2.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不孕症时,以下哪些方法可以采用?A. 补肾益精B. 活血化瘀C. 温经散寒D. 清热利湿3.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带下病时,以下哪些药物可以选用?A. 黄连B. 黄芩C. 黄柏D. 黄精4. 以下哪些是中医妇科学中治疗痛经的常用药物?A. 当归B. 川芎C. 桃仁D. 红花5. 根据中医理论,妊娠期的保健措施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B. 保持情绪稳定C.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D. 适量运动答案:1 ABCD 2 ABCD 3 ABC 4 ABCD 5 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医妇科学认为,月经不调与肝郁气滞无关。
中医妇科学考试试题库与答案

中医妇科学考试试题库与答案1、下列除哪项外,均属脾虚型经行泄泻主证A、月经将潮或正值经期大便溏泄B、脘腹胀满,神疲肢倦C、面浮肢肿D、畏寒肢冷,下利清谷E、经行量多,色淡质稀答案:D2、阴痒,带下量多,色黄有泡沫,气秽,治宜A、清热解毒,除湿止带B、清热利湿止带C、清热利湿,佐以解毒杀虫D、滋阴降火止痒E、健脾益气,升阳除湿答案:C3、朱某某,25岁,既往月经正常,因情志失常而致经闭6个多月。
B超检查:子宫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未见异常;阴道涂片每周1次,连续4次均呈中高度影响;黄体酮试验“+”。
应考虑为( )性闭经A、子宫B、卵巢C、垂体D、下丘脑E、甲状腺功能减退答案:D4、“胎教”最早记载在A、《列女传》B、《内经》C、《经效产宝》D、《妇人大全良方》E、《逐月养胎方》答案:A5、异位妊娠已破损期包块型的治法是A、活血祛瘀消癥B、活血化瘀,清热泻下C、益气固脱,活血祛瘀D、活血化瘀,消癥杀胚E、活血化瘀,佐以益气答案:A6、肝气郁结不孕症的首选方是A、逍遥散B、柴胡疏肝散C、定经汤D、百灵调肝汤E、开郁种玉汤答案:E7、二仙汤主治肾阴阳俱虚的绝经前后诸证,其方药组成是A、仙茅、仙鹤草、知母、巴戟天、当归、黄柏B、仙茅、仙灵脾、知母、巴戟天、当归、黄柏C、仙茅、仙灵脾、生地、山药、巴戟天、川断D、淫羊藿、炙知母、黄柏、山药、熟地、茯苓E、黄柏、炙知母、川断、杜仲、山萸、泽泻答案:B8、春泽汤此方出自A、《金匮要略》B、《傅青主女科》C、《医宗金鉴》D、《妇人大全良方》E、《沈氏女科辑要》答案:C9、血虚型月经过少最佳治法A、理气活血通经B、养血益气调经C、养阴润燥调经D、益气养阴调经E、活血化瘀通经答案:B10、崩漏的主要病机是A、肾虚封藏失职B、脾虚气不统血C、血热迫血妄行D、血瘀瘀阻冲任E、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答案:E11、患者妊娠呕吐剧烈,甚则呕吐带血样物,发热口渴,尿少便秘,唇舌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而干或无苔,脉细滑数无力。
中医妇科学试题与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中医妇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指:a) 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及功能b) 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c) 女性的身心健康d) 中医理论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2. 下列哪个证候与月经过多相关?a) 血瘀证b) 血虚证c) 湿热证d) 肝气郁结证3. 被称为“妇科金字塔”的是下列哪个医学经典?a) 《内经》b) 《金匮要略》c) 《温病条辨》d) 《青囊经》4. 中医妇科学在诊断病证时,强调观察患者的脉象是因为:a) 脉象能够反映妇科疾病的特点b) 脉象能够显示患者的体质c) 脉象可以判断病因d) 脉象是中医诊断的核心5. 下面哪种经络与妇科病有关?a) 太冲经b) 足三里经c) 手太阴肺经d) 手少阴心经6. 以下哪种治疗手段在中医妇科学中被广泛应用?a) 针灸b) 艾灸c) 中药煎汤d) 推拿按摩7. 根据中医理论,痛经的主要病机是:a) 寒凝b) 血瘀c) 气滞d) 湿热8. 女性生理期间不宜洗澡的原因是:a) 会引起阴道感染b) 有可能导致宫寒c) 会造成经血增多d) 与中医妇科学无关9. 下面哪个脏腑对妇科疾病尤为重要?a) 肝b) 心c) 脾d) 肾10. “四诊合参”中的“合参”是指:a) 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辨证b) 判断病性与病情c) 与古代经典医书的参互证d) 治疗手段的选择11. 下列哪种药物在中医妇科学中被称为“妇科之宝”?a) 当归b) 丹参c) 川芎d) 生姜12. 下面哪种治疗手段常用于调经治疗?a) 针灸b) 中药外敷c) 推拿按摩d) 饮食调理13. 中医妇科学中,益母草主要用于:a) 调经b) 补气c) 补血d) 活血14. 妇科炎症的治疗应注意:a) 温经通络b) 清热解毒c) 祛瘀止痛d) 扶正固本15. 中医妇科学中常用的调经方剂是:a) 六味地黄丸b) 少女灵c) 宫血疏经丸d) 女宝胶囊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方面?答: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妇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肝气郁结证不孕,下列选方中哪项是错的A、百灵调肝汤B、开郁种玉汤C、逍遥散D、苍附导痰丸E、柴胡疏肝散正确答案:D2.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子宫内膜病理A、只呈增生变化B、只呈增生、分泌变化C、只呈分泌不良变化D、只呈分泌变化E、只呈增生过长变化正确答案:A3.血热胎漏、胎动不安的最佳治法是A、清热凉血,养血安胎B、清热养血,固冲安胎C、清热柔肝,养血安胎D、滋阴清热,养血安胎E、清热凉血,益气安胎正确答案:A4.下列哪个病与血瘀关系不大A、崩漏B、异位妊娠C、月经先后无定期D、产后恶露不绝E、痛经正确答案:C5.某产妇,新产后持续高热,小腹疼痛剧烈,拒按,恶露排出不畅,秽臭如脓,烦渴引饮,大便燥结。
舌紫黯,苔黄燥,脉弦数。
最佳选方是A、大黄牡丹皮汤加败酱、红藤、益母草B、解毒活血汤加银花、益母草C、五味消毒饮D、清营汤E、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正确答案:A6.除下列哪项外,均属肝肾阴虚型经行发热之主证A、腰膝酸软B、两颧红赤,五心烦热C、舌红而干,脉细数D、经期或经后乍寒乍热E、经行量少而色红正确答案:D7.“气血失调”是妇科最常见的发病机理,主要理论依据是A、百病皆生于气B、气为血帅,血为气母C、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D、血病必及气E、气病必及血正确答案:C8.经行情志异常的临床表现,除以下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正确的A、经行前后出现情志变化B、昼日明了,入夜谵语C、情志抑郁,喃喃自语D、伴随月经周期而反得发作E、烦躁易怒,悲伤啼哭正确答案:B9.气滞证妊娠腹痛的主方是A、柴胡疏肝散B、四逆散C、胶艾汤D、乌药汤E、逍遥散正确答案:E10.月经过少实证的发病机理为A、热扰冲任,经行不畅B、气滞血瘀,经脉阻滞C、寒凝血瘀,经脉不行D、痰湿阻滞,经脉闭阻E、冲任受阻,血行不畅正确答案:E11.下列妇科病证,哪项与热邪无关A、子肿B、崩漏C、月经先期D、月经过多E、带下过多正确答案:A12.脱花煎出自于A、《金匮要略》B、《景岳全书》C、《傅青主女科》D、《叶氏女科证治》E、《和剂局方》正确答案:B13.固阴煎用于A、脾气虚证月经先期B、气虚证月经过多C、肾气虚证月经先期D、阴虚血热证月经先期E、血热证月经过多正确答案:C14.妊娠期间应慎用或禁用的药物是A、补气药B、破血药C、健脾药D、升提药E、行气药正确答案:B15.患者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黯淡,苔白,脉沉紧。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月经不调”的常见原因?A. 气血不足B. 肝气郁结C. 饮食不节D. 过度劳累2. 以下哪种症状不属于“带下病”的常见表现?A. 阴道分泌物增多B. 阴道分泌物异味C. 月经量少D. 阴道分泌物颜色异常3. 中医认为“妊娠恶阻”的主要原因是:A. 气血不足B. 肝气郁结C. 脾胃虚弱D. 肾精不足4. 治疗“不孕症”时,中医常用的方法不包括:A. 调理气血B. 温补肾阳C. 清热解毒D. 调和阴阳5. “崩漏”在中医妇科学中指的是:A. 月经过多B. 月经不规律C. 月经量少D. 月经突然停止6. 中医妇科学中,“产后血晕”的主要原因是:A. 气血两虚B. 肝气郁结C. 肾精不足D. 脾胃虚弱7.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治疗原则?A. 清热解毒B. 健脾除湿C. 活血化瘀D. 温补肾阳8. 中医妇科学中,“产后腹痛”的主要病因是:A. 气血瘀滞B. 肝气郁结C. 脾胃虚弱D. 肾精不足9. “妊娠呕吐”中医治疗的常用方法不包括:A. 健脾和胃B. 疏肝理气C. 清热解毒D. 调和阴阳10. 中医妇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不孕症”的诊断依据?A. 月经不规律B. 婚后两年未避孕未孕C. 有生育史D. 有生殖系统疾病####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2. 阐述中医对“妊娠恶阻”的治疗方法及其原理。
3. 描述中医妇科学中“产后血晕”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中医妇科学中“月经不调”的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方法。
2. 分析“不孕症”在中医妇科学中的诊断要点和治疗策略。
#### 答案#### 一、选择题1. D2. C3. B4. C5. A6. A7. D8. A9. C10. C#### 二、简答题1. “带下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健脾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妇科试题及答案

中医妇科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妇科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B.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C. 儿童生殖系统疾病D. 老年生殖系统疾病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常见的症状?A. 月经不规律B. 痛经C. 乳房胀痛D. 遗精答案:D3. 中医妇科中“带下”指的是什么?A. 月经B. 阴道分泌物C. 乳汁D. 尿液答案:B4.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常用的方法是什么?A. 针灸B. 拔罐C. 刮痧D. 按摩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常用的诊断方法?A. 望诊B. 闻诊C. 问诊D. 心电图答案:D6. 中医妇科中“胎漏”是指什么?A. 妊娠期出血B. 妊娠期高血压C. 妊娠期糖尿病D. 妊娠期贫血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常用的治疗药物?A. 当归B. 白芍C. 丹参D. 黄连答案:D8. 中医妇科中“崩漏”是指什么?A. 月经过多B. 月经过少C. 月经不规律D. 月经闭经答案:A9.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妇科常用的外治法?B. 热敷C. 电疗D. 药浴答案:C10. 中医妇科中“带下病”的常见症状包括以下哪项?A. 阴道分泌物增多B. 月经不规律C. 乳房胀痛D. 遗精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医妇科学是研究________疾病的学科。
答案:女性生殖系统2. 中医妇科中“带下”是指________。
答案:阴道分泌物3. 中医妇科治疗痛经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针灸4. 中医妇科中“胎漏”是指________。
答案:妊娠期出血5. 中医妇科中“崩漏”是指________。
答案:月经过多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妇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中医妇科学主要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2. 阐述中医妇科中“带下病”的常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答案:常见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瘙痒等。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洗、针灸等。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医妇科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古医籍对绝经前后诸证有专篇记载的是A、《金匮要略》B、《丹溪心法》C、《医宗金鉴》D、《千金要方》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E2.某妇孕三月余,小腹胸胁胀痛,情志抑郁,嗳气吐酸,烦躁易怒,苔薄黄,脉弦滑。
最佳治法是A、理气行滞,补肾安胎B、疏肝解郁,养血安胎C、疏肝解郁,止痛安胎D、养血行气,止痛安胎E、调理气血,止痛安胎正确答案:B3.一孕妇,孕38周,感头晕头重目眩,胸闷泛恶,面目四肢浮肿,嗜睡眼花,苔白腻,脉弦滑,血压140/90mmHg,最佳治法是A、平肝潜阳,健脾化痰B、疏肝健脾,平肝潜阳C、滋养肝肾,利湿化痰D、健脾化湿,平肝潜阳E、滋阴泻火,利湿消肿正确答案:D4.妊娠期间,小腹疼痛,反复发作者,可诊断为A、胎动不安B、胞阻C、胞转D、胎漏E、儿枕痛正确答案:B5.一妇人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
最佳选方是B、滋血汤C、两地汤D、保阴煎E、六味地黄丸正确答案:B6.素有滑胎病史的病人,孕后保胎治疗的时间一般需超过既往流产月份的A、1周B、2周以上C、1月D、2月E、3月正确答案:B7.凡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A、胎漏B、胎动不安C、小产D、堕胎E、滑胎正确答案:D8.患者月经周期延后,经量减少渐至月经停闭,体质虚弱,全身发育欠佳,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舌淡黯,苔薄白,脉细沉。
证属A、肾阳虚B、肾气亏损C、肾阴虚D、肝肾不足E、肾阴阳两虚正确答案:B9.阳盛血热证月经先期的首选方是A、清热固经汤B、清经散C、丹栀逍遥散D、保阴煎正确答案:B10.气滞血瘀而致痛经,经期最佳治法是A、疏肝理气,行滞止痛B、理气行滞,调经止痛C、疏肝理气,活血行滞D、理气行滞,活血调经E、理气行滞,化瘀止痛正确答案:E11.患者江某,新产后一周小腹隐隐作痛,数日不止,喜按喜揉,恶露量少,色淡红,质稀无块,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怔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填空 (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
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文字、得数、编号或图形)
6.产后血晕的病机不外虚实,虚者多由__________;实者多因__________。
7.经期延长的治疗大法是__________。
8.月经先期的治疗原则重在__________。
9.产后腹痛的辨证,若小腹隐痛,喜揉按,按之痛减,多属__________;若小腹胀痛拒
按,或冷痛喜温,得热痛减,多属__________。
10.固本止崩汤的组成是__________。
11.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殒堕者,称为__________。
12.通过计划生育工作,避免先天性缺陷代代相传,防止后天因素影响后天发育,称
__________。
13.流产术后出血湿热壅滞证首选方是__________。
14.恶阻的治疗以__________为主。
15.胎萎不长的主要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单5选1 (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
一项)
16.下列除哪项外,均属脾虚型经行泄泻主证
A. 月经将潮或正值经期大便溏泄
B. 脘腹胀满,神疲肢倦
C. 面浮肢肿
D. 畏寒肢冷,下利清谷
E. 经行量多,色淡质稀
17.在妊娠28周内,胎漏、胎动不安相当于西医的
A. 先兆流产
B. 难免流产
C. 不全流产
D. 过期流产
E. 完全流产
18.崩漏虚热证的最佳选方是
A. 上下相资汤
B. 左归丸
C. 清热固经汤
D. 保阴煎
E. 两地汤
19.某产妇,新产后持续高热,小腹疼痛剧烈,拒按,恶露排出不畅,秽臭如脓,烦渴
引饮,大便燥结。
舌紫黯,苔黄燥,脉弦数。
最佳选方是
A. 五味消毒饮
B. 解毒活血汤加银花、益母草
C. 清营汤
D. 大黄牡丹皮汤加败酱、红藤、益母草
E. 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20.首列“产后乳无汁候”的著作是
A. 《诸病源候论》
B. 《景岳全书·妇人规》
C. 《傅青主女科》
D. 《妇人大全良方》
E. 《经效产宝》
21.绝经前后诸证若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或因长期失治或误治,乃发生
A. 情志异常、心悸、心痛、贫血、骨质疏松
B. 情志异常、心悸、贫血、骨质疏松
C. 脏躁、失眠、心悸、骨质疏松、经断复来
D. 头痛、眩晕、失眠、情志异常、皮肤
瘙痒。
E. 眩晕、情志异常、浮肿、腰痛
22.无排卵型功血最常见的症状是
A. 子宫不规则出血
B. 月经周期紊乱
C. 经期长短不一
D. 贫血
E. 阴道大量出血
23.哪一项不是阴虚夹湿带下过多的主证
A. 带下赤白,质稠,有气味
B. 阴部灼热,头晕耳鸣
C. 烘热汗出,五心烦热
D. 腰酸腿软,咽干口燥
E. 舌淡胖,苔薄腻,脉沉细
24.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子宫内膜病理
A. 只呈增生变化
B. 只呈增生、分泌变化
C. 只呈分泌变化
D. 只呈分泌不良变化
E. 只呈增生过长变化
25.肾阳虚不孕的首选方是
A. 温胞饮
B. 金匮肾气丸
C. 右归丸
D. 温冲汤
E. 二仙汤
26.患者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粘腻,舌淡,苔
白腻,脉滑,其诊断为
A. 肾虚型月经过少
B. 气虚型月经过少
C. 脾虚型月经过少
D. 痰湿型月经过少
E. 血虚型月经过少
27.肝风内动型子痫的首选方是
A. 牛黄清心丸
B. 镇肝熄风汤
C. 羚角钩藤汤
D. 杞菊地黄丸
E. 天麻钩藤饮
28.妇科的第一首方应是
D. 四乌贼骨一(蔗)茹丸
29.某女,下腹部肿块,疼痛2月余,伴低热,经行量多,赤白带下。
妇检盆腔右侧触
及鸭卵大包块,形不整。
触压痛(+)。
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数。
最佳治法是
A. 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B. 清热利湿,消癥止痛
C. 清热利湿,止血调经
D. 清热利湿,缓急止痛
E. 清热解毒,利湿止带
30.经行吐衄的治疗原则是
A. 凉血止血,引血下行
B. 清热止血,引血下行
C. 清热降逆,引血下行
D. 清肝降逆,引血下行
E. 滋阴养血,交通心肾
31.春泽汤此方出自
A. 《金匮要略》
B. 《傅青主女科》
C. 《医宗金鉴》
D. 《妇人大全良方》
E. 《沈氏女科辑要》
32.气血虚弱而致痛经,经期最佳治法是
A. 益气养血
B. 养血益精
C. 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D. 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E. 滋肾益精,养血止痛
33.某患者,经行量多,色紫黑,有血块,量较多,经行小腹疼痛,经前腹胀,舌质紫
黯,舌边尖有瘀点,脉涩,最佳选方为
A. 补阳还五汤
B. 桃红四物汤
C. 失笑散
D. 少腹逐瘀汤
E. 血府逐瘀汤
34.脾虚带下过多的主证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气,绵绵不断
B. 面色{白光}白或萎黄,四
肢倦怠C. 纳少便溏,四肢浮肿D. 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E. 舌淡胖,苔白,脉细缓
35.肾虚型产后身痛的最佳选方是
A. 归肾丸
B. 金匮肾气丸
C. 右归丸
D. 养荣壮肾汤
E. 左归丸
四、5选多 (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
每题可有一项或多项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36.古人云:“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问月经应包括
A. 月经初潮年龄
B. 月经周期、持续时间
C. 经量、经色、经质
D. 末次月经日期
E. 伴随月经周期而出现的症状
37.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证候可见
A. 经行腹痛,腰脊酸软
B. 月经先后不定
C. 头晕耳鸣,面色晦暗
D. 盆腔有结节包块
E. 舌质黯淡,脉沉细
38.下列可引起经期延长的疾病有
A. 黄体萎缩不全
B. 宫内节育器出血副反应
C. 盆腔炎
D. 原发性痛经
E. 子宫脱垂
39.肾的功能失常,冲任损伤,导致妇科病,临床上分为
A. 肾气虚
B. 肾阳虚
C. 肾阴虚
D. 肾阴阳两虚
E. 阴虚阳亢
40.产后小便淋痛的诊断要点是
A. 本病多发生在产褥期
B. 主要以尿频、尿急、淋沥涩痛为主
C. 阴道口、尿道口充血
D. 尿常规异常
E. 伴有腰酸膝软
41.产后病的常用具体治法主要有
A. 补虚化瘀
B. 清热解毒
C. 益气固表
D. 调理肾肝脾
E. 勿忘于产后,勿拘于产后
42.导致产后腹痛和产后身痛的共同病因是
A. 外感
B. 血虚
C. 气虚
D. 血瘀
E. 热结
43.下列哪些诱因可致产后小便淋痛
A. 产后尿潴留
B. 多次导尿
C. 外阴伤口愈合不良
D. 产后失血
E. 情志所伤
44.下列哪些病因可导致经行身痛
A. 血虚
B. 湿热
C. 血瘀
D. 寒凝
E. 气滞
45.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崩,以防厥脱,可选下列哪些方法
A. 补气摄血止崩
B. 温阳止崩
C. 滋阴固气止崩
D. 祛瘀止崩
E. 针炙止崩
06. 阴血暴亡,心神失守瘀血上攻,扰乱心神07. 固冲止血调经
08. 调整月经周期,使之恢复正常09. 血虚血瘀10. 党参、白术、黄芪、黑姜、当归、熟地11. 暗产12.优生优育13.五味消毒饮14. 调气和中,降逆止呕
15. 气血虚弱脾肾不足血寒宫冷
16.D 17.A 18.A 19.D 20.A 21.A 22.A 23.E 24.A 25.A 26.D 27.C 28.D 29.A 30.C 31.C
32.D 33.C 34.D 35.D
36.ABCDE 37.ABCDE 38.ABC 39.ABCD 40.ABCD 41.ABCD 42.BD 43.ABCDE 44.AC 45.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