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试验室常见不规范现象情况汇总

合集下载

工地试验室检查问题汇总(100条)

工地试验室检查问题汇总(100条)

工地试验室检查问题汇总(100条)
一、资质及人员
1、持证人员数量不满足标准化管理要求,试验室主任未通过母体机构岗位登记。

2、有部分试验室所做的试验超出母体资质授权业务范围。

3、有试验室主任基本不在岗现象。

4、试验室持证人员仅有试验室主任一人,各试验均由非持证人员完成和签认,人员配备不满足要求。

5、未见工地试验室对母体机构检查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回复等资料,对其指出的试验室主任不在岗问题也没有及时整改。

且现场检查时发现多张已加盖母体检测机构公章的母体检查记录空白表格,母体检查记录有造假嫌疑。

6、按合同承诺,应有10名持试验检测证人员,但检查时仅有3个人,且试验报告上签字人有代签名现象。

二、规范规程
1、试验室标准规范管理不到位,新旧规范同时在用。

2、部分试验规程没有及时更新。

三、仪器设备
1、个别仪器设备未贴检定标识(如7.5KN测力环等)。

2、存在部分仪器不能正常使用或缺少装置(如回弹仪的率定砧等),应及时维修及检定。

3、部分小件仪器有漏检定和缺少现象(如0.001g天平、0.9mm水
泥筛等),应及时维修并检定。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分析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分析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分析现场施工检测试验是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包括施工过程的检验、试验和验收等。

在施工检测试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施工过程不符合设计要求。

这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施工过程中,如果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就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

施工过程中有材料的选用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等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施工质量。

第二,施工中出现错误安装。

施工过程中,一些设备或构件的安装位置或方向不正确,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发生安全事故。

管道安装时,如果出现角度不正确、连接不紧密等问题,就可能出现漏水或者水压不稳定等情况。

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达标,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使用的钢材不符合标准、电缆线材使用不合格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

第四,施工过程中安全措施不到位。

施工现场是一个危险的环境,如果安全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没有进行危险物品管理等,容易导致人员伤害或者财产损失。

施工过程不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是由于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导致的。

可能是施工方对设计要求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是为了节省成本或者时间而敷衍工程质量。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施工方的技术培训和管理,确保施工方对设计要求的理解准确,并且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和质量把控。

错误安装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仔细核对设备或构件的安装位置或方向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施工方的施工规范培训,使他们对设备或构件的安装位置或方向有清晰的理解,并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督和检查。

材料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不符合标准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并且加强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抽检和验收。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中常见的问题对施工质量和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需要及时解决。

工地试验室备案验收疏忽问题汇总

工地试验室备案验收疏忽问题汇总

工地试验室备案验收疏忽问题汇总△ 1.水泥室的胶砂振实台和胶砂流动度跳桌、土工室的击实仪击实台、混凝土成型振动台、马歇尔击实仪的击实台基础全部由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基础必须与墙边断开,胶砂振实台要求高0.4m,体积0.25m3,负重0.6t,推荐基础尺寸:0.4*0.4*1.6m或0.4*0.5*1.3m,;跳桌基础尺寸:0.4*0.4*0.69m,振实台上不能放置物品。

△2.土工室、集料室、化学室、水泥室、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力学室配置烘箱,烘箱不得紧靠墙,至少保持距离0.2m,烘箱上还能放置托盘小铲等物品。

△3.各功能操作室应配置货架、纳物架或储物柜,放置集料筛、试模、铲刀等配件,这些物品不能直接放置于地面。

△4.水泥室必须配加湿器;电子分析天平应覆盖软布,并应单独操作台面。

△5.所有固定放置于各功能室桌面的电子天平、电子分析天平应在操作台面固定区范围用胶纸在台面上粘贴划出固定范围,称重设备应固定于该区域范围内不能随意挪动。

△6.混凝土养护室里应装防雾灯与防雾灯带,保证照明,试件之间应留有15mm空隙,建议保留一个食指的空间。

△7.本条只代表个人意见:三米直尺上配的塞尺的最小刻度要求必须0.1mm,没有规范依据及合理理由,《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E60-2008)T0931-2008要求精度0.2mm,如果认为计算平均值可能会出现正好一位小数而且尾数奇数,但要求平均值尾数是偶数会出错理由并不充分,可以修约到偶数,举例:平均值为5.3mm,5.3*5=26.5,奇进偶舍修约为26,26/5=5.2,5.2mm就是最终结果,难吗?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要求三米直尺都是连续五尺,请问精读到0.2mm连续五尺后会出现和的尾数与平均值是奇数情况吗?也不动脑筋思考的!用精度0.1mm精度更高更准确,谁要你这样要求?钢筋原材强度与断后伸长率应执行YB/T081-2013修约到5MPa与1%,你去按GB/T228.1-2010执行修约到1MPa和0.5%更精确了,请问结果对吗?。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分析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分析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分析现场施工检测试验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和验证的活动。

通过检测和测试,可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和要求,提高施工质量和可靠性。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也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施工单位对测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不熟悉是一个常见问题。

在现场施工检测试验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种测试设备和工具,例如温度仪、电流表、电压表等。

由于施工单位对这些设备和工具使用方法不熟悉,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无法有效验证施工质量。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的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通常会安排一些检测试验活动,以确保施工质量。

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工期的压力,施工单位常常会将施工检测试验的时间安排得过于紧张,导致检测试验无法充分进行或者进行得过于匆忙,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试验过程中,现场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需要现场人员进行操作和记录,而现场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工作中,现场人员常常存在操作不规范、不认真负责的情况,导致测试结果错误或者遗漏重要信息。

施工单位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不足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在现场施工检测试验过程中,通过测试得到的数据和结果需要经过分析和处理,以便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

由于施工单位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测试结果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估和利用,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质量问题。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如施工单位对测试设备和工具的使用不熟悉、时间安排不合理、现场人员操作不规范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不足等。

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可靠性,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测试设备和工具的培训和使用,合理安排检测试验时间,加强对现场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并提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现场施工检测试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施工质量和可靠性。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分析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分析

现场施工检测试验常见问题及分析现场施工检测试验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和测试,可以确保工程质量的达标。

在检测试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材料不符合要求、施工不规范等。

本文将针对现场施工检测试验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材料不符合要求在施工现场,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由于供应商的不良产品或施工单位的无责任心等原因,常常出现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组成成分不合理:材料的组成成分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工程性能不稳定,甚至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钢筋的含碳量超标,会导致钢筋强度不足。

2. 强度不合格:材料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工程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混凝土的强度低于设计要求,容易发生开裂、龟裂等现象。

3. 出现质量缺陷:材料在生产、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如裂纹、气泡等。

这些缺陷会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影响工程质量。

解决办法:对于材料不符合要求的问题,需要及时与供应商或施工单位进行沟通,要求其更换合格的材料。

也要注意加强对材料的质量监控,建立材料验收制度,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测和测试,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

二、施工不规范施工不规范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施工单位对施工规范不重视,或是施工人员不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时,就容易出现施工不规范的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操作不合理: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操作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如砼浇注时未采取防止渗漏的措施,焊接工艺不符合要求等。

2. 工艺流程缺失: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导致施工顺序混乱,进而影响了工程质量。

未按照正确的施工顺序进行分层夯实,导致路面沉降。

3. 施工道具不符合要求:施工单位没有使用符合要求的施工道具,如测量工具误差较大,机械设备无法满足准确施工要求等。

解决办法:对于施工不规范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技术和经验。

检测单位试验室常见不规范情况汇总

检测单位试验室常见不规范情况汇总

检测单位试验室常见不规范情况汇总项目试验室常见不规范现象以下收录了目前部分工地试验室检查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环境:1、养护室温湿度记录室内温湿度与控制器温湿度对比记录没有;试件间距偏小。

2、有温湿度要求的胶材室、混凝土养护室、水泥标准养护箱记录不准确,水泥室温湿度记录不及时,未体现样品状态调节过程。

3、有的养护室未用循环水喷淋。

4、操作室无禁示标识。

5、化学室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无通风换气装置。

二、仪器设备:1、仪器检定计划漏项。

新仪器、小仪器不检定、不校准;新进仪器不及时检定;回弹仪率定用钢砧有的不送检;有的未对混凝土弹性模量、抗压、抗渗试模进行校验。

2、仪器不配套,有主机少配件,有回弹仪、少钢砧、电热干燥箱上部温度计等等。

云母试验钢针不是专用的,无1L砂子堆积密度试验用量筒,无K30试验用水平尺。

3、试验仪器状态标识贴的不全(合格、准用、停用),尤其是器具:百分表、压力表、钢砧、直尺、游标卡尺、含气量测定仪少标识。

4、精密仪器防护不到位,1瓶以上精密天平、精密分析仪器无防尘、防潮措施(精密天平不放硅胶、无罩布)。

5、试验仪器自校器具不全,记录不写仪器校验编号,不注明校验依据。

【塞尺精度为0.02mm试模校准数据记录记到0.01mm】。

6、检定校准证书确认依据不准确,不结合试验规程对仪器性能要求进行确认。

仪器校准周期错误,砼试模检定周期应为6个月,写为1年,K30检定周期,应为一年,写为24个月。

仪器确认记录未归入仪器档案。

测力环无线性公式,含气量测定仪无体积标定曲线。

7、胶砂振实台、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台尺寸未按规程要求制作。

8仪器运转记录中运行时间记录不规范,只记到了日,没准确到时分(h,min )。

9、现场设备台账与记录不完善,现场设备出入库记录未逐个建立,2台K30记录在一起。

10、碱含量试验(火焰光度计法)室内光线明暗程度达不到要求,不改善环境。

11、外加剂试验不填写混凝土搅拌机使用记录。

浅析工地试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工地试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工地试验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工程建设离不开地形图的测量,质量管控更是离不开试验上的检测。

如果说测量是工程建设的左膀,那试验则是工程建设中的右臂。

测量、试验两者相辅相成,宛如工地上一双明亮眼睛照亮施工前线。

工地试验室是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感觉器官”,也是进场材料质量控制的前哨,作为项目自检的一个重要部门,在工程质量的合格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就目前我将结合自己在试验领域多个项目工地试验室建设及运营的亲身经历,简要归纳、分析应该如何精细化管理工地试验室的工作,避免老生常谈的问题频频出现,作如下阐述。

试验检测工作虽然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规范试验检测市场,出台《公路水运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组织“全国公路水运试验检测考试”且开展“试验检测数据打假”专项治理等活动。

但是工地试验室仍存在一系列普遍问题,问题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外部环境方面的,有职业行为方面的,也有个人素质方面的。

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一、目前试验室存在的主要普遍问题1、工地试验资料利用计算机编程造假现象依旧非常普遍。

例如路基压实度等检测。

有限的试验人员及设备完成的试验频率和劳动强度不匹配,试验检测工作量与实际根本不符。

且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存在共检现象,试验数据雷同。

在记录中所反应出的时间段内,不可能完成相应工作量。

更有甚者,部分监理单位的资料有的都是施工单位来完成,否则,上报监理办审批签字就会用“看家的本领、免谈的手腕”来制约。

2、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母体试验检测机构未对工地试验室建立有效的授权和监管,或者工地试验室无符合要求的母体试验检测机构。

现场工地试验室很难按照备案人员配备,往往新手多,持证率偏低,履约挂证,人员变更频繁,造成“有证的不在岗,在岗的没有证”,难以满足项目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3、试验资料牵东扯西,多而繁杂,约占项目工程的三分之一,管理相对混乱。

同一试验项目的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原始记录、试验报告和试验台帐数据前后不符,相互不对应。

工地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工地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

工地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建议摘要:工地试验检测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然而,随着公路工程的迅猛发展,工地试验检测工作却出现了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

笔者结合几年工地试验检测工作实践,对当前工地试验检测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地;试验检测;问题;分析;建议工地试验室承担了工程项目大量的试验检测工作,大量反映工程建设质量的数据均是通过工地试验检测得来的。

然而,工地试验检测往往受到工程资金、进度、施工形象要求等方面的影响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甚至有的工程项目工地试验室形同虚设,试验检测工作流于形式。

笔者结合多年公路工程工地试验检测工作实践,对工地试验检测工作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一、工地试验检测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工地试验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7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严禁试验数据造假”的工作要求,交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3年以保证数据真实性为重点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项治理活动,明确治理的重点是试验检测数据及报告的造假行为和试验检测人员无证上岗现象等。

实际上,工地试验检测数据造假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目前,工地试验室普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根据调查,工地试验室配备的人员都偏少,难以满足试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另一方面,人员持证率严重不足。

一些工地试验室无母体试验检测机构的授权和监管,试验室负责人不具备任职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试验检测人员未经过正规的学校学习和培训,思想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知识更新不及时,业务不熟悉,对现行的标准、规范、规程不清楚,试验操作不规范,直接影响其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试验检测设备及试验环境不满足工作要求2.1仪器设备配备数量、质量或精度不满足要求,设备的利用和管理混乱。

一些项目负责人由于过多地追求经济利润,往往在试验仪器设备方面投入不足,往往配备的是价格低廉的陈旧、技术落后、性能差的仪器设备,其质量和精度不能满足标准和规范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地试验室常见不规范现象
以下收录了目前部分工地试验室检查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环境:
1、养护室温湿度记录室内温湿度与控制器温湿度对比记录没有;试件间距偏小。

2、有温湿度要求的胶材室、混凝土养护室、水泥标准养护箱记录不准确,水泥室温湿度记录不及时,未体现样品状态调节过程。

3、有的养护室未用循环水喷淋。

4、操作室无禁示标识。

5、化学室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无通风换气装置。

二、仪器设备:
1、仪器检定计划漏项。

新仪器、小仪器不检定、不校准;新进仪器不及时检定;回弹仪率定用钢砧有的不送检;有的未对混凝土弹性模量、抗压、抗渗试模进行校验。

2、仪器不配套,有主机少配件,有回弹仪、少钢砧、电热干燥箱上部温度计等等。

云母试验钢针不是专用的,无1L砂子堆积密度试验用量筒,无K30试验用水平尺。

3、试验仪器状态标识贴的不全(合格、准用、停用),
尤其是器具:
百分表、压力表、钢砧、直尺、游标卡尺、含气量测定仪少标识。

4、精密仪器防护不到位,1%及以上精密天平、精密分析仪器无防尘、防潮措施(精密天平不放硅胶、无罩布)。

5、试验仪器自校器具不全,记录不写仪器校验编号,不注明校验依据。

【塞尺精度为0.02mm,试模校准数据记录记到0.01mm】。

6、检定校准证书确认依据不准确,不结合试验规程对仪器性能要求进行确认。

仪器校准周期错误,砼试模检定周期应为6个月,写为1年,K30检定周期,应为一年,写为24个月。

仪器确认记录未归入仪器档案。

测力环无线性公式,含气量测定仪无体积标定曲线。

7、胶砂振实台、水泥胶砂流动度试验台尺寸未按规程要求制作。

8、仪器运转记录中运行时间记录不规范,只记到了日,没准确到时分(h,min)。

9、现场设备台账与记录不完善,现场设备出入库记录未逐个建立,2台K30记录在一起。

10、碱含量试验(火焰光度计法)室内光线明暗程度达不
到要求,不改善环境。

11、外加剂试验不填写混凝土搅拌机使用记录。

12、设备档案不完善(如无目录,使用记录中未注明试验编号)。

检定、校准记录等不归档。

三、化学药品使用管理:
1、化学药品入库台账登记不全,如水银入库未记录。

药品消耗台账体现不出每种药品的领用情况(硝
酸银、氯化钡、水银等的消耗记录)。

2、危险化学药品入库台账不在现场。

3、化学室无普通溶液、标准溶液配制记录。

氯化锌每次配制使用1500g与化学药品消耗台账不对应。

4、化学试剂不全,询问时,刚刚用完了?
5、化学室不放灭火器。

四、样品:
1、样品状态标识欠规范。

钢筋、砂石、土样常无标识。

2、样品室中,所有在检和已检的样品不按要求放置在指定区域(应放在“在检区“的样品放在“待检区”)。

3、样品转移不及时,已检验完毕出过报告样品仍放“在检区”,“已检”,“在检”标识混乱。

4、成型的胶材试件标识不规范。

不标注龄期,不是
将一次成型的3条试件分到两个龄期,有的无标记,有的标记简单,不便于追溯。

5、样品留样台账“处理日期”与“到期日期”不分,处理日期提前填写。

6、样品密封不规范,粉煤灰、膨胀剂等易受潮样品不装袋密封保存。

4、样品室样品标签信息不完整,不注明样品名称。

5、样品室区域划分不明确,样品状态标识不准确,“在检”和“已检”混淆。

6、混凝土试块制作不标准,表面凹凸不平,有的尺寸偏差超过了±1mm。

五、人员:
1、有的试验人员档案未按1人1档建立,档案信息不足,缺少工作简历、培训记录。

2、设备操作授权未归入个人档案。

3、检测技术人员无授权文件。

4、部分试验室人员培训不够,基本操作步骤不熟悉,有的标准理解不到位。

五、试验记录报告:
1、操作欠规范,钢筋弯曲不足180度,重量偏差用钢筋长度超过1m。

钢筋重量偏差缺少天平、游标卡尺。

2、外加剂试验记录中泌水率检测试样质量较实际情况偏小,减水剂泌水率试验记录中“试验拌合物总质量”少于20L,不符合规程要求和实际需要。

3、外加剂含气量试验中,骨料含气量数据无来源,应有相应的骨料含气量记录。

4、矿粉烧失量试验中未考虑三氧化硫含量的影响。

有的表格不适用。

5、化学室三氧化硫试验工具配置不全(如缺少滤纸、漏斗等)。

6、高温电阻炉、沸煮箱使用记录中记录的仪器运转时间不合理。

7、水泥试验报告结论中引用规范《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94已过期作废。

试验记录签名不全。

8、人为编造数据缩小试验组内误差。

填料压实试验数据偏差大,代表性不足。

七、文件资料管理:
1、外委台账更新不及时;样品室留样台账信息不完善。

2、记录报告管理欠规范,没达到管理有序,查找方便。

八、试验计划不全面,现场试验取样送样拖延、滞后,试验漏项、缺项。

九、其他问题
1、原材料质量问题:外加减水率不达标、含气量该小的不小,该大的不大,含固量低,有害物质超标。

骨料有害物质超标。

水泥碱含量超标,矿渣粉氯离子超标,粉煤灰细度、烧失量超标。

土工合成材料、防水材料质量问题。

这些应引起工程负责人的注意。

2、填料压实质量控制偏差不够严格,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