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注射剂

合集下载

药剂学专业知识:注射剂知识总结

药剂学专业知识:注射剂知识总结

药剂学专业知识:注射剂知识总结对于注射剂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见到,它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

今天帮大家整理药剂学专业知识-注射剂。

1.特点①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②可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和不宜口服的药物③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但注射给药不方便,注射时易引起疼痛④易发生交叉污染、安全性不及口服制剂⑤制造过程复杂,对生产的环境及设备要求高,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2.质量要求(1)pH:注射剂的pH应和血液pH相等或相近。

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

(2)渗透压:对用量大、供静脉注射的注射剂应具有与血浆相同的或略偏高的渗透压。

(3)稳定性(4)安全性(5)澄明(6)无菌、无热源3.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1)制药用水: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无热源水。

主要是应用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溶剂纯化水:应用于非灭菌制剂用具的精洗用水和不得用于注射剂的稀释和配剂(2)注射用油常用的有大豆油、茶油、麻油等植物油。

(3)其他注射用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4.注射剂的附加剂【考题1】1.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不包括:CA.无菌B.无热源C.无色D.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相近E.PH与血液相等或相近【考题2】A.纯化水B.灭菌蒸馏水C.注射用水D.灭菌注射用水E.制药用水1.经蒸馏所得的无热原水,为配置注射剂用的溶剂C2.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D3.包括纯化水、注射用水与灭菌注射用水E。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4)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第三章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4)

3. 无菌 眼部有无外伤是滴眼剂无菌要求严格程 度的界限。 用于眼外伤的眼用制剂要求绝对无菌, 包括手术后用药在内。不能添加抑菌剂 一般滴眼剂要求没有致病菌(绿浓杆菌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剂量滴眼剂需加入抑菌剂。滴眼剂的 抑菌剂要作用迅速,要在 1 ~ 2 小时内达 到无菌。
第四节 输 液
一、概述 (一)概念:输液(infusion solution): 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 注射液,它是注射剂一个分支。 由于其用量和给药方式与普通注射 剂不同,故质量要求,生产工艺等 均有一定差异,
(二) 输液的种类
1. 电解质输液:用以补充体内水份、电解质, 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如氯化钠注射液、复 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 2. 营养输液 :有糖类输液、氨基酸输液、脂肪 乳剂输液等。 3. 胶体输液:有多糖类、明胶类、高分子聚合 物等,
涤纶膜的处理: 逐张分散,用药用乙醇浸泡或放入蒸馏水 中于112~115℃热处理30分钟或煮沸30分 钟再用滤清的注射用水动态漂洗备用。 操作中要严格控制环境,防止污染。 对于某些碱性药液如碳酸氢钠,可考虑使 用聚丙烯薄膜。

(三) 输液的配制
输液配制,通常加入0.01%~0.5%的针用 活性炭,具体用量,视品种而异。 活性炭有吸附热原、杂质和色素的作用, 并可作助滤剂。 活性炭分次吸附较一次吸附好。 配制用具与安瓿剂基本相同 配制方法:浓配法和稀配法。
3.
粉末晶形检查 粉末晶形与制备工艺有密切关系, 如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多为球形,机 械分装易于控制。 而溶剂结晶者有针形、片状或各种 性状的多面体等,针形粉末分装时 最难掌握。 还应测定粉末的松密度(比容),即单 位体积内药物的重量,

研究生专业学科介绍 药剂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研究生专业学科介绍 药剂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沈阳药科大学学科介绍研究生专业学科介绍药剂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剂学学科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几个主要学科之一,1955年院系调整时,以留英归国的著名药剂学家顾学裘教授为核心,进行本学科重组,使得本学科实力显著提高。

主编了国内首部《药剂学》(第一版、第二版)和大型参考书《药物制剂注解》(第二版),造就了阵容强大的药剂学专家群体。

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已形成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1.制剂技术与制剂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以控缓释为目的的造粒技术(球晶造粒技术、离心造粒技术、包衣技术等);以提高生物利用度为目的的固体分散技术、包合技术;以微囊化、油性药物的固体化、中药浸出液的固体化等目标的喷雾造粒技术;固体物料的粉体学性质以及压缩成型性研究。

特色:造粒技术,在一步过程中直接完成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分散、速释或缓释微丸的制备,收率高。

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内外领先,已申请专利和新药;离心造粒技术使颗粒球形化,具有外观美,收率高,容易包衣等特点;固体分散物的老化是一个难克服的问题,本学科已找到克服老化的方法,并制成难溶性药物的分散片及缓释制剂,为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取得成果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推广项目,有些制剂的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审批生产;用喷雾技术制备肠溶性微囊(已申请专利、并获得中国优秀专利称号)、油性药物的固体化、中药浸出液的固体化等为进一步制备颗粒剂、片剂等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婴幼儿服用的肠溶颗粒剂,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已经开始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粉体学研究固体粒子的基本性质,对固体制剂的量化控制、保证产品的重现性有着重要意义。

2.研究方向名称:药物新剂型主要内容:渗透泵控释新剂型的研究:采用激光技术,在包有半透性薄膜的片剂表面上制成微小的释药孔,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释放出来,达到长效、稳定的治疗效果;靶向给药新剂型的研究:研制脂质体、热敏脂质体、热敏磁性脂质体、纳米超顺磁制剂等靶向给药新剂型,使药物直接到达并浓集于靶部位(病变部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粘膜给药新剂型的研究:利用鼻粘膜、口腔粘膜、肺粘膜、眼粘膜下丰富的血管,以人体粘膜作为给药新途径,使药物直接吸收入血治疗全身性疾病;透皮给药新剂型的研究:以皮肤为给药途径,利用高分子材料压敏胶将药物制成透皮贴剂的形式,辅以物理、化学促渗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治疗全身性疾病。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生物技术或称生物工程是应用生物体(包括 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 分(细胞器和酶),在最适条件下,生产有 价值的产物或进行有益过程的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与酶工程,此外还有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 与生化工程
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 助某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 药品。 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 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也称为生物技术 药物
不完全水解是在酶或稀酸等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水解产物有肽段与氨基酸
蛋白质在4.2mol/LNaOH溶液中水解10h,使蛋白质 完全水解,碱水解对半脱氨酸、丝氨酸、苏氨酸、 精氨酸等有破坏作用,同时使各种氨基酸发生消旋
2)蛋白质的氧化
蛋白质中具有芳香侧链的氨基酸,如甲硫 氨酸、半胱氨酸可以在一些氧化剂的作用 下氧化,而使一些多肽类激素和蛋白质失 去活性
蛋白质稳定性监测数据表明其降解过程不符 合 Arrhenius关系,故蛋白质类药物稳定性 的加速实验中应慎重选择其最高温度
1)蛋白质的水解
蛋白质可被酸、碱和蛋白酶催化水解,使蛋白质分 子断裂,分子量逐渐变小,成为分子量大小不等的 肽段和氨基酸
完全水解是在5.7mol/L盐酸中,于110℃高温20h可 完全变成氨基酸
三、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 性质
(一)蛋白质的结序排列,通过肽 键相连而成的多肽链 蛋白质分子量很大,一般在5×103~5×106 蛋白质的肽链结构包括氨基酸组成、氨基酸排列 顺序、肽链数目、末端组成和二硫键的位置等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 肽、多肽、肽键、氨基酸序列
第十九章 生物技术药物制剂
大纲要求
掌握: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生物技术药 物的结构特点与理化性质,蛋白质类药物 的一般处方组成,液体剂型中蛋白质类药 物的稳定化 熟悉: 固体状态蛋白质药物的稳定性与工艺 了解: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概况,非注射 给药系统,新型注射(植入)给药系统

实验三 0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一、 实验目的

实验三 0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一、 实验目的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及密度都大于氮气,故药物与二氧化碳不发生作用时通 入二氧化碳比通入氮气好,但注意二氧化碳会使药液的 pH 值下降,要考虑到 pH 值 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故对酸敏感的药物不宜通二氧化碳。
4)配液:取注射用水 120ml,煮沸,放置至室温,或通入二氧化碳(约 20-30min) 使其饱和,以除去溶解其中的氧气,备用。按处方,称取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加入于 处方量 80%的注射用水中,溶解,加维生素 C 使溶解,分次缓慢地加入碳酸氢钠固 体,不断搅拌至完全溶解,继续搅拌至无气泡产生后,加焦亚硫酸钠溶解,加碳酸 氢钠固体调节药液 pH 值至 5.8-6.2,最后加用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全量。用 G3 垂熔玻璃漏斗预滤,再用 0.45μm 孔径的微孔滤膜精滤,检查滤液澄明度,合格后 即可灌装。
安瓿 常水洗 2 次 去离子水洗 2 次 干燥(250℃) 放冷 通 CO2
灌装(2.15ml) 3. 操作
通 CO2
封口
灭菌(100℃15min)
(1) 空安瓿的处理
空安瓿在用前先用常水冲刷外壁,然后将安瓿中灌入常水甩洗 2 次(如果安瓿
清洁度差,须用 0.5%醋酸或盐酸溶液灌满,100℃加热 30min),再用过滤的蒸馏水
乳胶管:先用水揉洗,再用 0.5%-1%氢氧化钠液适量,煮沸 30min,洗去碱液;再 用 0.5%-1%盐酸水适量,煮沸 30min,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注射用水煮沸即可。
3)惰性气体处理:因维生素 C 极易氧化,故配制时需通惰性气体,常用的是二氧 化碳或氮。使用纯度较低的二氧化碳时依次通过分别装有浓硫酸除去水分、1%硫酸 铜除去有机硫化物、1%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微生物,最后通过注射用水,除去可溶性 杂质和二氧化硫。目前生产常用的高纯氮(含 N299.99%),可不经处理,或仅分别通 过 50%甘油、注射用水洗气瓶即可使用。

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第5卷第1期中国药剂学杂志Vol. 5 No.1 2007年1月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Jan. 2007 p.33文章编号:(2007)01–0033–06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张春叶,王东凯(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摘要:目的阐述缓释、控释注射剂的研究进展。

方法查阅17篇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

结果综述缓释、控释注射剂常用载体、制剂类型及制备方法等,并给出具体实例。

结论缓释、控释注射剂减少用药次数,增强了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药剂学;缓释;控释注射剂;载体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缓释、控释制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对于一些在胃肠道内不稳定又需长期给药的药物就必须制成非胃肠道给药制剂,以获得稳定长效的缓释、控释制剂。

目前,聚乳酸类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许多亲水性、疏水性及大分子药物,成功制备了部分缓释、控释注射剂,解决了许多制剂学上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极大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

与之相关的制剂类型、制备工艺及药动药效研究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1 常用载体缓释、控释注射剂所用载体必须是可生物降解且生物相容性好的聚合物,包括天然和合成高分子材料2大类。

天然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包括明胶、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等。

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有聚碳酯、聚氨基酸、聚乳酸(PLA)、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PLA-PEG)、ε-己交酯与丙交酯嵌段共聚物。

其特点是无毒、化学稳定性好,可用于注射。

FDA批准的体内可降解材料有PLA和PLGA,并已有产品上市。

聚乳酸(PLA)是乳酸缩和得到的聚酯,相对分子质量1~40万,降解时间为2~12个月,其中相对分子质量9万的PV A熔点为60 ℃,在体内6个月降解。

PLA在体内被水解脱酯生成乳酸单体,继而被乳酸脱氢酶氧化为丙酮酸参与三羧酸循环,最终生成CO2和H2O,经肺、肾、皮肤排泄。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学习指导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学习指导

药剂学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教学大纲要求①掌握药剂学、剂型、制剂的概念。

②掌握药典的概念、处方的概念和类型。

③熟悉制剂学、调剂学、药物、中药、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

④熟悉剂型的作用及分类。

⑤了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⑥了解药剂学的任务和发展。

⑦了解GMP、GLP、GCP。

⑧了解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习题(一)名词解释1.药剂学2.调剂学3.制剂学4.剂型5.制剂6.药典7.法定处方8.医师处方*9.中药10.处方药11.非处方药(二)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1.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称为A.制剂学B.调剂学C.药剂学D.方剂学E.工业药剂学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早颁布的时间是A.1949年B.1953年C.1963年D.1977年E.1985年3.根据《国家药品标准》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制品,称为A.方剂B.调剂C.中药D.制剂E.剂型4.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主要依据是A.GLP B.GMP C.药典D.药品管理法E.GCP5.下列关于药典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的依据B.药典作为药品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C.药典作为药品生产、供应与使用的依据D.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与使用的依据E.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6.以下有关药物制成剂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剂型应与给药途径相适应B.药物供临床使用之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应用的剂型C.一种药物只能制成一种剂型D.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临床上的需要有关E.一种药物制成何种剂型与药物的性质有关7.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版本为A.1990年版B.1995年版C.1998年版D.2005年版E.2000年版8.美国药典的英文缩写为A.USP B.GMP C.BP D.JP E.WHO9.我国开始对药品实行GMP认证制度的时间是A.1980年1月1日B.1985年7月1日C.1990年7月1日D.1995年10月1日E.2000年1月1日10.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A.物理药剂学B.生物药剂学C.工业药剂学D.药物动力学E.A、B、C、D、都包括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由A.国家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B.国家颁布的药品集C.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药品标准D.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药品标准E.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定的药物手册1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A.2005年1月1日B.2005年5月1日C.2005年8月1日D.2005年7月1日E.2006年1月1日Ⅱ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实验 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实验 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质量检查与评定
• • • • • • • (1)装量 (2)澄明度 (3)pH值测定 3 pH (4)含量测定 (5)热原 (6)无菌检查 (7)颜色
思考题
• 1. 制备易氧化药物的注射液应注意哪些问题? • 2. 制备维生素C注射液为什么要通入二氧化 碳,不通可以吗? • 3. 制备注射剂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 4. 为什么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查颜色,目 的是什么?
0.5%维生素 注射剂的制备 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 维生素 及质量评价
沈阳药科大学 药剂学教学实验中心
实验目的
• 1掌握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要点。 • 2掌握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的标准和方法。 • 3掌握注射剂稳定化方法。 • 4 了解注射剂灌装量的调节要求。
实验指导• 注射剂的制备过程:• 主药 • 辅料 • 80%溶剂 质检 包装 成品 溶解 安瓿 过滤 洗涤 干燥 灌装 补加溶剂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 一个合格的注射剂必须是澄明度合格、无菌、 无热原、安全性合格(无毒性、溶血性和刺 激性)、 • 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pH值、渗透压(大容 量注射剂)和药物含量应符合要求。
实验内容与操作
• 1. 处方 维生素C 碳酸氢钠 焦亚硫酸钠 注射用水 5.0g 约2.4g (调pH6.0) 0.2g 加至100ml
• 操作:
注射用水 维C 80ml 溶解 焦亚硫酸钠 溶解
碳酸氢钠 布氏漏斗 搅拌 活性炭 pH 5.8-6.2 粗滤 10min 注射用水至 微孔滤膜 100ml
精滤
灌装20支
操作注意
• (1)配液时,将碳酸氢钠加入于维生素C溶液 中时速度要慢,同时要不断搅拌。 • (2)过滤时注意不要倒吸,先恢复常压,再 关闭真空泵。精滤时小心过滤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定义
根据药物制剂除去活微生物的制备工艺, 将无菌制剂分为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1)灭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物理、化 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 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2)无菌制剂:系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 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 繁殖体和芽胞的一类药物制剂。
2.种类
药物制剂中规定灭菌或无菌制剂包括:
压,而是蒸气和空气二者的总压,灭菌温度难
以使达用到热规压定灭值菌。柜实验时证,明为,保加证热灭蒸菌气中效含率有,1% 的应空注气意时的,事传项热是系数:降低60%。因此,在灭菌
柜柜①上 内必往 空须往 气使附 尽用有 可饱真能和空抽装尽蒸置;气,;以便在通入蒸气前将
②必须排尽灭菌柜内空气
③灭菌时间应以全部药液温度达到所要 求的温度时开始计时
(1)火焰灭菌法
系指用火焰直接灼烧灭菌的方法。该法 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用于耐火焰 材质(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的物品 与用具的灭菌,不适合药品的灭菌。
(2)干热空气灭菌法
系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 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
在允干许燥湿状气态穿下透,由的于油热脂穿类透(力如较油差性,软微膏生基物 的耐质热、性注较射强用,油必等须)长和时耐间高受温高的热粉作末用化才学能 达到药灭品菌的的灭目菌的,。不因适此于,橡干胶热、空塑气料灭及菌大法部采 用的分温药度品一的般灭比菌湿。热灭菌法高。为了确保灭 菌效果,一般规定为:135~145℃灭菌3~5h; 160~170℃ 灭 菌 2~4h ; 180~200℃ 灭 菌 0.5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气进行 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气潜热大,穿透力 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因此该 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
是药物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常 用的方法。
1
湿热灭 菌法
热压灭菌法 流通蒸气灭菌法 煮沸灭菌法 低温间歇灭菌法
(1)热压灭菌法
在系一指般用情高况压下饱,和热水压蒸灭气菌加法热所杀需灭的微温生度物 (的蒸方气法表。压该)法与具时有间很的强关的系灭为菌:效果,灭 菌 适可用靠于11,耐5℃能高(杀温6灭和7k所耐Pa有高)细压、菌蒸30繁气mi殖的n;体所和有芽药胞物, 制剂,1玻21℃璃(容9器7k、Pa金)属、容20器mi、n;瓷器、橡 胶塞、1滤26膜℃过(滤13器9k等Pa。)、15min。
2.无菌和无菌操作法
(1)无菌(sterility):系指在任一指定 物体、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 的微生物。
(2)无菌操作法(aseptic technique): 系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利用或控制一定 条件,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一种 操作方法或技术。
3.防腐和消毒
(1)防腐(antisepsis):系指用物理或 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 段,亦称抑菌。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称抑菌剂或防腐剂。
在特殊情况下,可通过实验确认合适的灭 菌温度和时间。
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
1)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微生物的种类 不同,耐热、耐压性能存在很大差异, 不同发育阶段对热、压的抵抗力不同, 其耐热、压的次序为芽胞>繁殖体>衰老 体。微生物数量愈少,所需灭菌时间愈 短。
2)蒸饱气和性蒸气质热含量较高,热 穿透力较大,灭菌效率高
(2)消毒(disinfection):系指用物理 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手 段。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或除去作用 的物质称消毒剂。
一、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定义与分类
《中国药典》对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制剂 大体分为:规定无菌制剂和非规定无菌 制剂(即限菌制剂)。限菌制剂是指允 许一定限量的微生物存在,但不得有规 定控制菌存在的药物制剂。如口服制剂 不得含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 害菌。
注射用制剂,如注射剂、输液、注射粉 针等;
眼用制剂,如滴眼剂、眼用膜剂、眼用 软膏剂和凝胶剂等;
植入型制剂,如植入片等;
创面用制剂,如溃疡、烧伤及外伤用溶 液、软膏剂和气雾剂等;
手术用制剂,如止血海绵剂和骨蜡等。
二、灭菌与无菌技术
采用灭菌与无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杀 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最 大限度地提高药物制剂的安全性,保护 制剂的稳定性,保证制剂的临床疗效。
4)其他
介质pH对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力具有较大 影响。一般情况下,在中性环境微生物 的耐热性最强,碱性环境次之,酸性环 境则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介质 中的营养成分愈丰富(如含糖类、蛋白 质等),微生物的抗热性愈强,应适当 提高灭菌温度和延长灭菌时间。
若有空气存在,压力表的指示压力并非纯蒸气
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三大类:即物理 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
(一)物理灭菌技术
利用蛋白质与核酸具有遇热、射线不稳 定的特性,采用加热、射线和过滤方法, 杀灭或除去微生物的技术称为物理灭菌 法,亦称物理灭菌技术。
该技术包括干热灭菌、湿热灭菌、 过滤灭菌法和射线灭菌。
1.干热灭菌法
系指在干燥环境中进行灭菌的技术。 (1)火焰灭菌法 (2)干热空气灭菌法。
1.灭菌和灭菌法
(1)灭菌(sterilization):系指用物理 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 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手段(过 程)。
( 2 ) 灭 菌 法 ( the technique of sterilization):系指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 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或 技术。
④灭菌完毕后必须先停止加热,逐渐减 压至压力表指针为“0”后,放出柜内蒸
蒸气
饱和蒸气 湿饱和蒸气 过热蒸气
应 采 用 饱和蒸气。
湿饱和蒸气因 含有水分,热 含量较低,热 穿透力较差, 灭菌效率较低
过热蒸气温度高于饱和蒸气, 但穿透力差,灭菌效率低
3)药品性质和灭菌时间
一般而言,灭菌温度愈高,灭菌时间愈 长,药品被破坏的可能性愈大。因此, 在设计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时必须考虑 药品的稳定性,即在达到有效灭菌的前 提下,尽可能降低灭菌温度和缩短灭菌 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