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

合集下载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简介第一章总则编制背景为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遵义市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本规划。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和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坚持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之一,坚持“五个统筹”,强化规划对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致力于和谐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城市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1)生态保护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空间管治,建设节约型城市,在全社会实现生态文明。

(2)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从城乡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出发,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城乡统筹建设。

同时,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满足弱势群体对于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

(3)区域协调跳出遵义看遵义,协调好区域发展关系,于区域谋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合作,积极接纳发达地区转移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促进区域一体化。

规划既要能指导遵义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又要体现龙头作用,比相关规划看得更远,为相关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同时规划应从遵义特色出发,挖掘地方特色元素,为构建独具黔北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依据。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型产业的提升,打造城市品牌,建设集约高效的新型工业化城市;(3)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充分保护和积极恢复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和绿色宜居城市。

(4)有效利用山地特色,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红色旅游和会展等的发展,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山地特色城市。

(5)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重点解决用地、产业、交通、环保、水源、能源等问题。

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2008-2030。

其中近期为2008-2015 年,中期为2016-2020 年,远期为2021 -2030 年,远景展望到2050 年。

《遵义市共青大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遵义市共青大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活力彩廊:结合带状城市特 征,以共青大道2号线为城 市功能发展轴线,串联多个 功能组团,形成引领城市发 展的多彩廊道。
一核:镶嵌在西侧连绵山体 的城市公园,极大提升规划 区品质的绿色核心。通过城 市公园和多元化的文化休闲 体验,将山体公园打造为独 具特色的城市综合型生态旅 游区,成为带动片区、南部 新城乃至遵义发展的动力极 核。
多星:点缀在双廊上的多个 功能亮点,将成为提升城市 品质的活力触媒,引领城市 产业升级的引爆点。
遵义市共青大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 规 划 控 制 — — 描 绘 理 想 的 蓝 图 3.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图
4
遵义市共青大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四 规 划 控 制 — — 描 绘 理 想 的 蓝 图 4.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228.39
交通枢纽用地
S3
8.84
交通场站用地
S4
13.77
其中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S41
4.96
社会停车场用地
S42
8.81
其他交通设施用地
S9
2.38
5
公用设施用地
U
7.12
其中 供应设施用地
U1
2.91
其中
供水用地
U11
0.68
供电用地
U12
1.69
通信设施用地
U15
0.55
环境设施用地
U2
2.02
片区内总人口24.83万 人,综合考虑功能分区、 道路交通及人口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 片区内部公共服务设施配 套按区县级—居住区级 (3-4万人)—小区级 (1-1.5万人)—组团级 (1000-3000人)四个层 级进行配置,设施包括公 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类 (含行政管理类、医疗卫 生类、文化娱乐类、体育 健身类、教育科研类、社 会福利与保障类、商业设 施类)、道路与交通设施 类、市政公用设施类。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2020年修订)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2020年修订)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2020年修订)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31•【字号】黔府函〔2020〕185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2020年修订)的批复黔府函〔2020〕185号遵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恳请审批〈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2020年修订)〉的请示》(遵府呈〔2020〕26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全省城市工作大会精神,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做好遵义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

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城市规模,遵守《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构建“一主、两副、一带”的“网络化、组合型”城市空间结构。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严格实施《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是遵义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

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包括各类开发区)的一切建设用地与建设活动实行统一、严格的规划管理,切实保障规划的实施。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遵义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遵义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遵义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遵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1.28•【字号】遵府发〔2023〕1号•【施行日期】2023.0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正文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遵义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遵义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遵义市人民政府2023年1月28日遵义市“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全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十四五”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十三五”时期,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老龄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政策引导、健全机制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推动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将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内容,出台了《遵义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遵义市老年人优待实施方案》《遵义市关于加快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遵义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遵义市“十三五”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遵义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遵义市关于加快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遵义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遵义市乡镇敬老院管理办法(修订)》等文件。

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1%,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6.4张。

依托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遵义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和专业组织,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培养机制。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遵义市城市住房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遵义市城市住房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遵义市城市住房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遵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16•【字号】遵府办发[2007]86号•【施行日期】2007.05.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遵义市城市住房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遵府办发〔2007〕86号)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遵义市城市住房建设发展规划》已于2007年4月16日经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五月十六日遵义市城市住房建设发展规划(2006-201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遵义市“十一五”期间城市住房建设,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多层次的住房分类供应体系,促进全市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精神,加强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引导合理消费;坚持托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突出重点,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障广大群众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第三条规划原则(一)保障为主线。

合理确定住房建设规模和住房供应结构,确保居民基本住房需求,逐步改善居住环境。

(二)统筹和集约。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关系,确定适宜的住房建设规划目标。

正确把握住房建设发展的长远目标与近期利益的关系,科学规划,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三)协调和发展。

住房建设规划要与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相协调,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遵义市城市化进程协调。

第四条规划依据(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二)《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建设规划的通知》(建住房[2006]145号);(三)《贵州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建设规划的通知>的通知》(黔建房通[2006]420号);(四)《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五)《遵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六)《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七)遵义市住房状况调查成果。

汇报资料

汇报资料

汇报提纲一、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

遵义市围绕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努力实施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小城镇建设三轮驱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通过5年努力,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的目标如期实现,中心城区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城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功能和品质明显提高,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殊荣。

在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20年)中,城市规划区的面积由撤地设市前的323.70km2增加到1000km2,范围由原来的红花岗区扩展到遵义县龙坑镇、南白镇的行政辖区范围。

城市的发展战略为开发新兴产业,优化城市布局,中路突破,两翼展开,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增强全市综合实力,市域经济区划模式为“一轴两翼”:由川黔铁路、贵遵高等级公路、遵崇公路构成的发展轴,包括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桐梓县、绥阳县和湄潭县,是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而中心城区也是龙头上的脑干中枢,是整个遵义市的政治中心,黔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商贸、旅游中心,交通、通信枢纽,这就要求中心城区城市布局合理,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居住环境质量高,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城市功能多元化,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中心城区的向心凝聚作用,带动整个遵义市的快速发展。

然而,撤地设市后的中心城区,在其城市极化效应得到加强的同时,相应的扩展效应并没有同时得到强化,城市聚集所取得的建设成果被不同步扩散的负效应抵销,城市病出现并呈继续恶化趋势,住房拥挤、人口过密、居住环境质量下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堵塞严重,不一而足。

因此,遵义市政府提出,修建新的城市主干道,并以其为依托,调整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发展城市副中心区,接纳中心城市人口,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和提高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使中心城区市集聚效应与城市扩散效应同步。

二、任务及编制依据(1)上海同济开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遵义南部新城忠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2)遵义市红花岗区《关于编制〈遵义南部新城忠庄地块忠一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3)遵义市政府《遵义城市规划管理办法》;(4)遵义市规划局《遵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7)《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8)《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GBJ50-88);(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1)《城市桥梁荷载标准》(CJJ77-98)。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简介第一章总则编制背景为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遵义市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本规划。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和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坚持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之一,坚持“五个统筹”,强化规划对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致力于和谐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促进城市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规划原则(1)生态保护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空间管治,建设节约型城市,在全社会实现生态文明。

(2)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从城乡居民的多层次需求出发,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城乡统筹建设。

同时,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满足弱势群体对于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

(3)区域协调跳出遵义看遵义,协调好区域发展关系,于区域谋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合作,积极接纳发达地区转移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促进区域一体化。

规划既要能指导遵义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又要体现龙头作用,比相关规划看得更远,为相关规划修编提供依据。

同时规划应从遵义特色出发,挖掘地方特色元素,为构建独具黔北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依据。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型产业的提升,打造城市品牌,建设集约高效的新型工业化城市;(3)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充分保护和积极恢复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和绿色宜居城市。

(4)有效利用山地特色,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红色旅游和会展等的发展,打造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山地特色城市。

(5)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重点解决用地、产业、交通、环保、水源、能源等问题。

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2008-2030。

其中近期为2008-2015 年,中期为2016-2020 年,远期为2021 -2030 年,远景展望到2050 年。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及所辖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及所辖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及所辖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13•【字号】黔府函〔2017〕223号•【施行日期】2017.1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遵义市及所辖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批复黔府函〔2017〕223号遵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审批遵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请示》(遵府呈〔2017〕30号)、《关于呈请审批遵义市红花岗区等十四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的请示》(遵府呈〔2017〕82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遵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红花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仁怀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赤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遵义县(播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桐梓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习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湄潭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凤冈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余庆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绥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正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务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道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二、你市及红花岗区等14个县(市、区)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城乡发展用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简介《二》--------------------------------------------------------------------------------来源:遵义市政府2009年12月22日产业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依托能源和资源开发,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结合传统产业改造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塑造产业品牌,发展特色产业,逐步构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集约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大发展战略:(1)工业集群化战略。

(2)农业特色化战略。

(3)服务业中心驱动战略。

(4)区域融合战略。

第一产业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推动农业向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转变。

重点培育和发展粮油、肉类、中药材、竹、辣椒、茶叶、果蔬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发展和农民增收。

第二产业明确饮料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四类为主导产业,应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和制药为潜在主导产业,应大力培育。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旅游、现代物流、科技文化、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同时,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住宿、商贸、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

产业布局:规划形成“四区、两圈、两翼”产业空间格局。

“四区”包括中部的遵桐绥产业经济区、西部的仁赤习产业经济区、东南部的湄凤余产业经济区和东北部的务正道产业经济区;“两圈”是中心城市产业圈和环中心城市产业圈;“两翼”分别是西翼赤水、习水一带和东翼务川一带。

中心城市以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制药产业为主。

中心城区以一类工业为主,适度发展二类工业,禁止布局三类工业。

中心城区外围三类工业区要积极采用循环经济技术,做好环保措施,加强节能减排。

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一方面要保护好现有资源,减少浪费,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资源和能源,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为此要坚持以下原则:(1)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原则。

(2)生态的原则。

(3)合理利用和积极保护的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水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开源节流、节水措施、工程挖潜、污水回用、雨洪利用等手段,市域在2030年供水保证率为95%的情况下,水资源能基本达到供需平衡。

同时,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加强地下下水和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土地资源:规划2015年市域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1.5万公顷,2020年达到12.6万公顷,2030年将达到13.5万公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相协调。

2005-2020年年均增加建设用地1770公顷,2020-2030年年均增长850公顷。

矿产资源: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实现资源储量的有效增长,提高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基本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对主要矿产资源的需要。

同时,调整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森林资源:进一步强化对现有森林的管护,以林业重点工程为龙头,扩大新造林,抓好退耕还林,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能源:以一次能源(煤、水)的开发为基础,以电力为中介,依托煤、电,开发其它优势矿产,以高耗能原材料及其制品为重点,将煤电进行再转换,减重、增值,克服能源原材料发展中低效益、大运量双重因素的制约。

规划2009-2020年,能耗比年均下降5%,2021-2030年下降幅度增大,约为6%。

到2015年遵义市万元GDP能耗将下降为1.34吨标准煤,达到生态市的能耗标准。

2020年下降为约1.0吨标准煤,2030年达到0.6吨标准煤。

旅游发展总体目标:把遵义打造成为以红色旅游为核心,融国酒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品类型丰富、产品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郁、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大市,并尽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遵义经济的支柱产业。

实现三个转变: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由数量增长型旅游向效益增长型旅游转变。

总体战略:(1)中心驱动。

在遵义中心城区范围内打造旗舰项目来大幅提升遵义的整体旅游形象。

(2)资源融合。

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机融合,建立合理的旅游线路,并从体制上解决多头管理问题。

(3)区域联动。

包括省际联动、省内联动和市域一体三个层面。

旅游产品体系: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国酒茅台、丹霞竹海、中国茶海等五个品牌景点为核心,打造“红色经典”、“白色诱惑”、“绿色休闲”、“彩色多元”和“新区新貌”五大系列构成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市场战略:划定三级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

一级目标市场是四川、重庆、贵州,二级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及西南地区,三级目标市场是长三角洲等发达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地区。

海外市场首先主攻港澳台市场,使其成为遵义海外市场的主体;其次要有重点地突破欧美市场,对潜在的客源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

重点开发背包游、徒步游等旅游方式。

旅游空间布局和游线组织:市域划分为“五区四线”旅游格局。

“五区”分别为:(1)历史文化综合旅游区;(2)美酒河生态文化旅游区;(3)仡佬族文化风情旅游区;(4)两江茶海文化旅游区;(5)大娄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在五大区格局下,构建城区、郊区和市域游线。

“四线”为:(1)西线:赤水河沿线旅游,集休闲度假、红色文化体验、森林生态、科学教育等为一体。

(2)中线:大娄山旅游。

(3)东线:茶乡旅游,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4)北线:仡佬族文化旅游。

集休闲度假、森林生态和地方文化于一体。

在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范围内形成郊区精品旅游圈,体现休闲观光、地方文化和重要设施。

以凤凰山、遵义会议会址、湘江-洛江为核心构建四条游线。

(1)杨柳街和民主路构成的红色经典游;(2)湘江-洛江风光游;(3)丁字口商业区、中华南路商业街、澳门路饮食街、合众路饮食街等形成的商旅饮食特色游;(4)汇川区、礼仪新城、新蒲新区构成的新区风貌游。

生态与环境保护生态功能分区:分为3个一级区,即北部山原山地生态区、西北河谷山地生态区、中南部丘陵盆地生态区。

其中北部山原山地生态区又划分为道—正水土保持与农林生态亚区、芙蓉河谷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亚区、洪渡河谷城镇发展和水土流失控制亚区、大娄山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亚区;西北河谷山地生态区可分为赤-桐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亚区、仁--习怀特色产业发展亚区、赤水常绿阔叶林生态亚区;中南部丘陵盆地生态区可分为市中心城镇建设生态亚区、乌江流域生态控制亚区、湄潭—凤冈丘陵地开发保护亚区。

生态空间管制分区:将遵义市划分成四个等级的生态控制区。

一级生态保护控制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典型原生生态系统、珍惜物种栖息地、重要水源地涵养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极敏感区。

二级生态控制区包括生态系统的敏感区和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区,与整体生态维护密切相关的区域。

三级生态控制区是河流节点、交通节点的主要分布区,其中部分地区将作为未来城市的后备用地。

四级生态控制区包括工业区、居民区以及其他城市功能区。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水体质量逐渐改善,规划期末,城区段水体水质Ⅲ以上,出城段Ⅳ类以上,削减断面Ⅲ以上,其他水体Ⅱ-Ⅲ类以上,无Ⅴ类及劣Ⅴ类水体。

规划的集中饮用水源达到Ⅱ类以上,尽可能达到Ⅰ类。

大气质量逐渐改善,规划期末除了特定工业区允许大气质量为三类标准外,其他地区应达到二类以上标准,特定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应达到一类标准。

酸雨程度控制在轻度污染以下。

各声环境功能区达标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重大基础设施给水工程:到2015年,所有城镇需水量和水质满足要求,县级以上城镇备有应急水源,农村30%以上人口共享城镇供水设施,农村另外70%人口以分散或集中方式基本满足用水需求;到2030年,所有城镇需水量和水质满足要求,且均备有应急水源,农村50%以上人口共享城镇供水设施,农村另外50%人口以分散或集中方式满足用水需求。

建设水库增加调蓄能力,解决用水较集中的城镇用水需求,拟建的较大型水库有中桥水库、天门河水库和打秋坝水库等;在用水困难的山区兴建小水池、小山塘、集雨坪等设施,对雨水进行充分的集蓄利用,解决农村人畜用水需求;对重点水源保护区及水源涵养区严加保护和控制,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

排水工程:到2015年县级以上城镇以及遵义市中心城市内的所有城镇均需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70%以上;到2030年所有乡镇均需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80%以上,农村污水条件具备时可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2015年要求所有县级以上城镇建设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市的所有城镇均需建设污水处理厂;2030年要求所有城镇均在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范围之内。

因地制宜选用处理效果好、投资成本低、管理方便、运行费用少的处理工艺,特别是小城镇,可以选择氧化塘等处理成本较低的工艺。

提倡农村使用农家肥,加强农村养殖污染防治,水体沿岸划定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

燃气工程规划:城镇居民用户燃气普及率近期80%,远期100%,尽可能发展公建用户、工业用户、燃气空调和燃气汽车等。

县级以上城镇采用管道天然气。

中小城镇条件具备时尽可能使用管道天然气,以车载压缩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为气源;其他小城镇和农村凡以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为主,有条件发展沼气的地方以沼气作为生活用气。

环卫工程规划: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配置齐全,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率100%;逐渐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医疗垃圾和危险固废等均能得到妥善处置。

公厕设置满足人们需求。

城市和农村均实行保洁,卫生条件优良。

垃圾处理以卫生填埋为主,实行垃圾100%的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大气和水体的污染。

垃圾收运尽量采取密闭式收运,县级以上城镇建设压缩式转运站收运垃圾。

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垃圾房或垃圾收集点。

垃圾收运处理逐渐实行城乡一体化,扩大对农村的覆盖范围。

加大农村地区的保洁力度,改善农村环境。

电力工程规划:构建安全、稳定、合理、适度超前的区域供电网络,加强电源建设,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主要有遵义电厂异地迁改新建的桐梓电厂(2X600MW),以及长岩电厂、高滩电厂、石亚子电厂等。

供电电压为500kV/220kV/110kV/10kV。

建设500千伏核心网架;加快220千伏供电网络的延伸和扩大。

全市共规划设置500千伏变电站4座,其中扩建1座,新建3座;220千伏变电站19座,其中扩建5座,新建14座。

变电站建设应朝大容量,少占地方向发展。

500kV 架空电力线控制走廊宽度75米;220kV架空电力线控制走廊宽度40米;110kV架空电力线控制走廊宽度25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