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引言体育建筑的设计是为了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功能齐全的场所,供人们进行体育运动和观看比赛。
本文将介绍一些体育建筑设计的规范,以确保建筑的符合功能和安全要求。
设计要求体育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要求:功能性要求•建筑应能容纳足够数量的观众和运动员,并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各项运动比赛的特点,包括规模、规则、舞台等;•建筑内应设有充足的储存空间,用于存放运动器材和其他必需设备;•建筑应设有充足的卫生间和更衣室,以适应观众和运动员的需求。
安全性要求•建筑应具备防火性能,包括防火墙、消防设施和合适的疏散通道;•设计应充分考虑观众和运动员的安全,包括座位的稳固性、避免构件的尖锐边缘、防止观众的跌倒等;•建筑内外应设有合适的照明设施,以确保人们的安全;•设计应合理安排建筑的通风和空调系统,以确保场馆内的舒适度。
环保要求•建筑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包括使用环保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量;•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系统的依赖;•水资源应得到合理利用,包括收集雨水用于植被灌溉和冲洗设备等。
建筑设计流程体育建筑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需求分析:确定建筑的使用目的、规模和功能要求;2.概念设计: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评估和选择;3.设计方案:详细设计建筑的结构、外观、内部布局和设备安装等;4.施工图纸:准备施工所需的详细图纸和技术说明;5.施工和监督:确保建筑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并进行监督和检查;6.竣工验收: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验收和检查。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在体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面积不足问题解决方案: - 充分利用空间,确保建筑布局紧凑且合理; - 考虑合理的观众和运动员的排列方式,以增加可容纳人数。
安全和舒适性问题解决方案: - 设计合适的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 - 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设备,确保建筑具备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性能。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引言体育馆作为一个专门用于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其设计规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观众的体验。
本文将介绍体育馆设计的一些基本规范,包括场馆的尺寸、设施设备、照明和通风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体育馆的功能完善和使用安全。
1. 场馆尺寸体育馆的场地尺寸应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要求进行规划。
以下是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场地尺寸要求:•篮球:场地尺寸为28米长、15米宽,篮圈高度为3.05米。
•足球:场地尺寸为105米长、68米宽。
•羽毛球:场地尺寸为13.4米长、6.1米宽。
在规划场地尺寸时,还需要考虑到边界区域的安全距离以及相邻场地之间的隔离距离,以避免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问题。
2. 设施设备除了场地尺寸外,体育馆的设施设备也是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施设备要求:2.1 看台体育馆的看台应能够容纳足够数量的观众,并提供舒适的观赛体验。
看台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观众席的视野要好,能够清晰观看比赛。
•座位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以确保观众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座位应舒适,并设置足够数量的通道,方便观众进出。
2.2 更衣室和洗浴设施体育馆应设有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更衣室,并提供洗浴设施。
更衣室和洗浴设施的要求包括:•更衣室应宽敞明亮,设置足够数量的衣架和储物柜,方便运动员存放个人物品。
•洗浴设施应干净卫生,提供足够数量的淋浴器和卫生间。
2.3 裁判员席位体育馆应设有专门的裁判员席位,以确保比赛的公正进行。
裁判员席位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裁判员席位应位于场地的适当位置,以便裁判员观察比赛情况。
•裁判员席位应舒适,提供较好的视野和通风设备。
3. 照明和通风体育馆的照明和通风系统对于运动员的表现和观众的观赛体验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照明和通风系统的规范要求:3.1 照明体育馆的照明应满足以下要求:•照明系统应确保场地的均匀照明,避免出现阴暗区域。
•照明系统应采用无影响比赛的灯具,避免频闪和反射光等问题。
体育场馆设计规范

体育场馆设计规范一、引言体育场馆作为供人们进行体育运动和观赏比赛的场所,对于提供良好的运动和观赏体验至关重要。
体育场馆的设计规范不仅关乎场馆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也涉及到观众的安全和舒适感。
本文将探讨体育场馆设计中的一些规范,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二、场馆选址规范1. 场地大小:体育场馆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合理选址。
足球场馆应保留足够的场地供比赛和训练使用,游泳馆需有足够的水域面积,羽毛球馆需充分考虑球拍挥动的空间等。
2. 周边环境:选址时需要考虑周边的交通便利性和配套设施,如公共交通、停车场、餐饮服务等。
同时还要确保场馆周边的环境安全和安静,以提供良好的观赛环境。
三、场馆布局规范1. 运动场地布局:各项运动场地的布局应符合运动项目的要求,如足球场的面积和形状、网球场的尺寸和线条等。
同时还需考虑运动员和观众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观众席位布置:观众席位的布置应有足够的容量,以满足比赛和演出的需求。
同时还要考虑观众的视野和听力需求,使观众能够尽可能近距离地观看比赛,并享受良好的声音效果。
3. 设施设备布局:场馆内的设施设备布局要合理,包括运动员更衣室、观众厕所、餐饮服务区等。
设施设备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场馆容量和使用频率进行合理划分,以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服务。
四、场馆建筑规范1. 建筑安全:体育场馆的建筑结构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确保场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特别是在地震、风灾和火灾等突发事件中,应有相应的安全设施和紧急疏散通道。
2. 自然采光和通风:场馆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是提供良好运动环境的重要因素。
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然光的利用和通风系统的设置,使场馆内的环境保持舒适和健康。
3. 声学设计:场馆内的声学设计是为了保证观众能够听清比赛或表演的声音,并降低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合理的吸音和隔音设计可以提高声音的传播效果,使观众获得更好的音效体验。
五、场馆设施规范1. 照明设施:体育场馆的照明设施应能够提供均匀、柔和的光线,以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视野和观赛体验。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体育建筑规范要求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体育建筑规范要求体育建筑作为建筑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领域,承载着人们对健康、运动和文化的追求。
为了使体育建筑在实际运营中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并提供良好的观赏体验,体育建筑必须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场地布局、设备设施以及安全等方面,介绍体育建筑的规范要求。
一、建筑结构的规范要求1. 钢结构要求:体育建筑中常使用钢结构,要求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强、防震能力好。
钢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2. 土木工程要求:对于体育场馆的基础工程、地下结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必须满足土木工程的规范要求。
例如,地基必须稳定,排水系统必须健全,地下管道要合理布置。
3. 火灾防护:为了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体育建筑必须符合消防标准。
包括消防通道的设置、灭火系统的安装和疏散通道的规划。
二、场地布局的规范要求1. 观众席布局:体育建筑的观众席必须合理布局,保证观众可以有良好的视野,并且方便进出。
观众席的规划应考虑各个区域的人群数量、疏散通道以及安全设施等因素。
2. 运动场地规划:不同体育项目所需的场地布局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进行规划。
例如,足球场需符合国际足球比赛标准,游泳馆需符合国际泳联的规定等。
三、设备设施的规范要求1. 照明系统:体育建筑内外的照明设计必须满足各类比赛的要求,确保运动员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能够正常进行比赛。
同时,观众席和其他区域的照明也要满足舒适和节能的要求。
2. 声学设计:体育建筑中的声学设计需考虑到观众席的声学反射、场馆内的噪声控制以及音响设备的设置等。
符合良好的声学效果,能够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3. 通风与空调系统:体育建筑内部的通风和空调系统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对于一些特殊的室内体育项目,如羽毛球、游泳等,空调系统还需要保证恰当的温度和湿度。
四、安全的规范要求1. 紧急疏散通道:体育建筑必须合理设置疏散通道,确保观众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注:本文所述体育建筑范畴包括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网球馆、滑冰馆、健身房等一、环境规范1. 体育场馆应处于较为平坦的场地上,适宜建造且易于进行开挖工程。
周围环境应无杂物、无待开垦的土地和明显的地震裂缝等地质情况。
2. 建筑物本身应有合理的高度,以适应体育运动需求。
同时应有足够的通风与自然光照,以便于运动员们正常的训练效果。
3. 周围环境可栽植绿化与落叶乔木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噪音,同时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4. 考虑到建筑物周围户外气温的变化,建筑物的外墙要设计具有隔热性能的结构,以调节室内温度与室外气温的误差,相对改善室内运动环境。
二、功能规范1. 体育场馆应该具有高质量的运动用地及相关的运动设施,以对追求健康体魄的广大群众提供健身健美的优秀场所。
2. 建筑内部应布局满足不同类型的运动、训练与比赛需求。
同时应对场馆分层、布局等设计特点进行充分考虑,避免一些建筑物的设计效果过于复杂,所造成的内部与外部不协调的问题。
3. 为保障场馆每个位置的视野,运动场地的大小应具备足够的面积与高度,以供各种类型的运动活动进行。
4. 同时在提供运动场地及相关器材的基础上,气氛等配套设施也应具备充分的功能性,比如如更衣室、按摩室、物品存取室等。
三、安全规范1. 体育场馆应建立运动员的健康档案,以便于追溯锻炼效果。
同时严格对每场比赛及训练进行安全管理。
2. 在场馆内及外周围布置足够的安全警告标志,以防止交通事故等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3. 过程中运动员应全程佩戴相关的体育保护物品(如护具、绷带等),避免运动员在锻炼中出现生命危险及其他伤害。
4. 场馆配备的救护车、医护人员以及相关紧急应急设备,应充分计划并提前安排好。
四、可持续规划1. 体育建筑应充分考虑勘探、开发、施工、使用、维护等环节,以前瞻合理的技术手段,减少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同时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场馆内外的效率提高建筑设施的使用性,同时重视节约能源,一方面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缩小了运营成本。
体育馆设计规范

体育馆设计规范体育馆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体育馆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体育馆设计的规范。
一、结构规范:1. 承重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能够承受预定的荷载并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建筑材料的使用应符合相关国家建筑材料标准,保证材料质量和使用寿命。
3. 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规范,满足抗震要求。
二、场地规范:1. 体育馆应具备足够的场地面积和空间,能够容纳所需的比赛、训练和观众席。
2. 场地的布局应符合比赛需求和体育馆使用方便的原则,设有相应的固定设施,如灯光、音响等。
3. 场地的地面材料应具有防滑、耐磨和隔音的特点,确保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和舒适。
三、照明规范:1. 照明设备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确保比赛和训练的照明充足,并保证观众席内的照明条件良好。
2. 照明设备的布置应合理,避免出现阴影和眩光现象,保证运动员和观众的视觉舒适。
四、声学规范:1. 声学设计应考虑体育馆的使用功能和空间结构,采取合适的隔音措施,确保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不受外界噪音的干扰。
2. 观众席应有良好的声学效果,确保观众在观看比赛时能够听到清晰的声音,并保持良好的听觉体验。
五、通风规范:1. 体育馆应设有合适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
2.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保证运动员和观众在体育馆内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六、安全规范:1. 体育馆应设有适当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疏散人员。
2. 体育馆内应设有防火设施和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安全使用。
3. 体育馆的非运动区域应设有相应的警示标志和护栏,避免观众和工作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综上所述,体育馆设计规范包括结构规范、场地规范、照明规范、声学规范、通风规范和安全规范。
遵循这些规范能够保证体育馆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满足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为健康的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完整版)(65页)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完整版)(65页)1. 前言体育建筑作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全民健身、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和安全性,本规范对体育建筑设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体育建筑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等。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安全性,确保建筑结构、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可靠。
2.2 功能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满足各种体育项目的功能需求,为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提供舒适、便捷的使用环境。
2.3 经济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2.4 环保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采用绿色、节能、环保的材料和工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5 美观性原则:体育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美学,与城市环境相协调,提升城市形象。
3. 设计要求3.1 建筑结构3.1.1 结构选型: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空间结构等。
3.1.2 结构安全: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意外荷载下的安全性,满足抗震、抗风、抗雪等要求。
3.2 场地设施3.2.1 运动场地: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点,设计符合国际标准的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等。
3.2.2 观众席位:根据体育场馆的规模和功能,设计合理的观众席位,确保观众视线和舒适度。
3.2.3 设施布局:合理布局各种设施,如更衣室、休息室、办公室、医疗室等,满足使用需求。
3.3 设备与设施3.3.1 供暖、通风与空调:根据气候条件和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合理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确保室内舒适度。
3.3.2 给排水与电气:设计完善的给排水和电气系统,满足体育场馆的使用需求。
3.3.3 消防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消防规范,设计完善的消防系统,确保消防安全。
4. 建筑美学与城市环境4.1 建筑风格:体育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美学,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展现城市特色。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

`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1 总则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规定。
表体育建筑等级等级主要使用要求特级举办亚运会、奥运会及世界级比赛主场甲级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乙级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丙级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不同等级体育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体育建筑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建筑等级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耐火等级特级>100年不低于一级甲级、乙级50~100年不低于二级丙级25~50年不低于二级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则1.0.1 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供比赛和训练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和游泳馆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设计。
1.0.3 当体育建筑有多种用途(或功能)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用途确定建筑标准,其他用途则适当兼顾。
1.0.4 体育建筑设计应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1.0.5 体育建筑设计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民族习惯以及传统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应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1.0.6 体育设施,尤其是为重大赛事所建的设施应充分考虑赛后的使用和经营,以保证最大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7 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7规定。
1.0.8 不同等级体育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0.8的规定。
1.0.9 在进行正式比赛时,体育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体育主管部门颁布的各项体育竞赛规则中对建筑提出的要求。
进行国际比赛时,同时还必须满足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1.0.10 体育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体育建筑 sports building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之用2. 0.2 体育设施 sports facilities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的体育建筑、场地、室外设施以及体育器材等的总称。
2.0.3 体育场 stadium具有可供体育比赛和其他表演用的宽敞的室外场地同时为大量观众提供座席的建筑物。
2.0.4 体育馆 sports hall配备有专门设备而供能够进行球类、室内田径、冰上运动、体操(技巧)、武术、拳击、击剑、举重、摔跤、柔道等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体育建筑。
主要由比赛和练习场地、看台和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
体育馆根据比赛场地的功能可分为综合体育馆和专项体育馆;不设观众看台及相应用房的体育馆也可称训练房。
2.0.5 游泳设施 natatorial facilities能够进行游泳、跳水、水球和花样游泳等室内外比赛和练习的建筑和设施。
室外的称作游泳池(场),室内的称作游泳馆(房)。
主要由比赛池和练习池、看台、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
2.0.6 竞赛区 arena由观众席围合的运动场地及其辅助区域,包括竞技场地和缓冲区。
2.0.7 跑道 track体育场内用作径赛的场地。
正式比赛的跑道为全长400m的长圆形,并对场地方位、面层、规格有严格的要求。
2.0.8 合成面层 synthetic surface用人工合成方法制成的地面面层,在田径及一些球类项目中,要求采用符合该项目要求的合成面层。
2.0.9 足球场 football pitch供进行足球比赛的长方形场地。
2.0.10 看台 stands体育设施中设置有观众席位,并能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观看条件和安全方便的疏散条件的结构体。
2.0.11 观众席 seats for the spectator体育设施中供观众观看比赛的席位。
2.0.12 视线 sightline由观众眼睛至场地设计视点的连线。
2.0.13 视点 focus point为保证观众的观看质量,在视线设计时,根据不同竞赛项目和不同标准,保证观众看到比赛场地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时所确定的场地设计平面位置。
2.0.14 视距 viewing distance由观众眼睛到比赛场地中被观察物体的距离。
2.0.15 视角 angle of sight观众视线与视平线之间的夹角,视角过大将造成视觉上的透视变形。
2.0.16 固定座席 fixing seating体育设施中固定在看台结构上的观众席位。
2.0.17 活动座席 retractable seating具有特殊构造可将座椅收纳和移动的座席。
2.0.18 记者席 press seats在正式比赛中,看台座位中供文字记者和广播电视记者等媒体记者使用的专用座位。
2.0. 19 包厢 box在看台观众席中,为满足部分观众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房间。
一般由观看席位和休息室等构成。
2.0.20 座宽 seats width观众席位的宽度。
2.0.21 排深 row depth观众席位排与排之间的距离。
2.0.22 多功能使用 multi-purpose usage体育设施满足多种体育项目的使用或除体育项目外其他功能的使用方式。
2.0.23 训练房 practice room供体育项目训练用的厅室。
2.0.24 热身场地 warming up area体育竞赛时,可供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之前热身活动的区域。
其规格应符合各不同项目的要求。
2.0.25 兴奋剂检测室 doping control room在正式体育比赛中,对运动员是否服用违禁药物进行测试取样的专用房间。
2.0.26 游泳池 swimming pool供游泳比赛或训练的专用水池。
比赛池的规格尺寸规则上有明确要求,在满足技术条件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其他水上项目的比赛和训练。
2.0.27 跳水池 diving pool供跳水比赛和训练的专用水池。
其规格、设施均应满足规则的严格要求。
2.0.28 训练池 training pool供训练用的水池,其规格及设施要求需根据其训练项目确定。
2.0.29 泳道 swimming lane游泳池比赛时,用水面浮标和池底、池壁的标志线来加以界定的比赛活动区。
2.0.30 出发台 starting block游泳池出发端的专用设施,其规格等需满足规则的要求。
2.0.31 触板touch pads正式游泳比赛时,安装在游泳池端线池壁的专用电子计时装置。
2.0.32 池壁 edge of the pool游泳没施各种水池的垂直壁面,需根据不同项目要求设置有关标志和设施。
2.0.33 池岸 beacharea游泳设施水池边,以及水池之间的区域。
2.0.34 跳板 diving boards跳板项目的比赛设施,分1m和3m两种,其跳板高度指自板面至水面,材料和面层应符合规则规定。
2.0.35 跳台 diving platform跳台项目的比赛设施,分5m、7.5m、1Om三种,跳台的设置、面层、水深、周围空间等均应满足规则的要求。
2.0.36 水下照明 underwater lighting根据比赛项目和使用要求,安装在水池水下的照明器。
2.0.37 水下音响 underwater sound根据比赛项目和使用要求,安装在水池水下的音响器材。
2.0.38 升降池底 adjustable floor游泳池根据使用的不同要求通过变更池底高度调节水深的一种技术手段。
3 基地和总平面3.0.1 体育建筑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城镇当地总体规划和体育设施的布局要求,讲求使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0.2 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 适合开展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使用要求;2 交通方便。
根据体育设施规模大小,基地至少应分别有一面或二面临接城市道路。
该道路应有足够的通行宽度,以保证疏散和交通;3 便于利用城市已有基础设施;4 环境较好。
与污染源、高压线路、易燃易爆物品场所之间的距离达到有关防护规定,防止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并注意体育设施使用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0.3 市级体育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表3.0.3的规定。
3.0.4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全面规划远、近期建设项目,一次规划、逐步实施,并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2 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顺畅,管理维修方便,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指标;3 满足各运动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等要求;4 注重环境设计,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资源(如水面、林木等),考虑地形和地质情况,减少建设投资。
3.0.5 出入口和内部道路应符合下列要求:1 总出人口布置应明显,不宜少于二处,并以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
观众出入口的有效宽度不宜小于0.15m/百人的室外安全疏散指标;2 观众疏散道路应避免集中人流与机动车流相互干扰,其宽度不宜小于室外安全疏散指标;3 道路应满足通行消防车的要求,净宽度不应小于3.5m,上空有障碍物或穿越建筑物时净高不应小于4m。
体育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应环通;当因各种原因消防车不能按规定靠近建筑物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满足对火灾扑救的需要:1) 消防车在平台下部空间靠近建筑主体;2) 消防车直接开入建筑内部;3) 消防车到达平台上部以接近建筑主体;4) 平台上部设消火栓。
4 观众出入口处应留有疏散通道和集散场地,场地不得小于0.2m2/人,可充分利用道路、空地、屋顶、平台等。
3. 0.6 停车场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基地内应设置各种车辆的停车场,并应符合表3.0.6的要求,其面积指标应符合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停车场出人口应与道路连接方便;2 如因条件限制,停车场也可在邻近基地的地区,由当地市政部门统一设置。
但部分专用停车场(贵宾、运动员、工作人员等)宜设在基地内;3 承担正规或国际比赛的体育设施,在设施附近应设有电视转播车的停放位置。
3.0.7 基地的环境设计应根据当地有关绿化指标和规定进行,并综合布置绿化、花坛、喷泉、坐凳、雕塑和小品建筑等各种景观内容。
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3.0.8 总平面设计中有关无障碍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 的有关规定。
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4.1 一般规定4.1.1 体育建筑应根据所在地区、使用性质、服务对象、管理方式等合理确定建筑的等级和规模。
4.1.2 比赛建筑主要由比赛场地、训练场地、看台、各种辅助用房和设施等组成。
应在根据竞赛规则和有关规定满足比赛使用的同时,兼顾训练的需要。
训练建筑由运动场地和一些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可不设看台或仅设少量观摩席位。
4.1.3 确定建筑平台、剖面、结构选型和空间造型时,应根据建筑位置、项目特点和使用要求注意其合理性、经济性和先进性。
4.1.4 根据比赛和训练的使用要求,应确定建筑功能分区。
可分为竞赛区、观众区、运动员区、竞赛管理区、新闻媒体区、贵宾区、场管运营区等。
应根据分区妥善安排运动场地、看台、各类用房和设施的位置,解决好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分割要求。
4.1.5 根据功能分区应合理安排各类人员出入口。
比赛用建筑和设施应保证观众的安全和有序入场及疏散,应避免观众和其他人流(如运动员、贵宾等)的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