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重度宫腔粘连应用中医临床决策系统效果分析

中重度宫腔粘连应用中医临床决策系统效果分析沈毅;马景;李瑾;周彧;戴世访【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48)3【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临床决策系统在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前瞻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行宫腔镜下子宫粘连松解术的中重度IUA患者,根据是否通过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决策系统进行辨证论治分为对照组(51例)、决策系统组(53例)、临床医师组(54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量改善、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参数、中医伴随症候疗效。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月经量比较,决策系统组、临床医师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系统组与临床医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组患者宫腔AFS评分比较,决策系统组、临床医师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决策系统组与临床医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加,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前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伴随症候疗效比较,临床医师组较对照组、决策系统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决策系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临床决策系统用于中重度IUA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月经量,降低术后AFS评分,防止粘连再发生。
【总页数】7页(P300-306)【作者】沈毅;马景;李瑾;周彧;戴世访【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1【相关文献】1.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2.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结合不同剂量雌激素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比较3.球囊压迫联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治疗宫腔中重度粘连患者的临床效果4.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5.中医优势病种宫腔粘连在中医临床决策系统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0例宫腔镜诊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40例宫腔镜诊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作者:郭伟红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22期[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诊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经宫腔镜通过机械性或能源性手术对40例宫腔粘连进行分离,术后给予抗生素、人工周期、IUD留置治疗。
结果 40例患者顺利完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1次分离成功38例(95%),行2次分离2例(5%)。
无并发症发生。
术后随访情况:宫腔形态正常(粘连完全分解)示治愈37例(92.50%),宫腔基本成形(宫腔侧壁有少量粘连)示好转2例(5.00%)。
其中轻度宫腔粘连术后宫腔恢复正常形态总有效率达100%优于中度粘连患者(总有效率为9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P[关键词] 宫腔镜;宫腔粘连;宫腔粘连分离术[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a)-0042-02宫腔粘连(IUA)是由于手术、刮宫、电灼和药物腐蚀等原因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和感染引起的子宫颈管、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粘连,官腔变形、月经失调和不孕综合征。
大约90%的宫腔粘连继发于流产或刮宫后,目前随着无痛技术的开展,人工流产率及次数的不断增加,导致该病的发病率明显的上升。
主要表现为闭经或月经量显著减少,可伴有周期性下腹痛和子宫增大官腔积血,目前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IUA最可靠的方法。
为探讨应用宫腔镜诊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中山市中医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间妇科治疗的40例宫腔粘连患者的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在该院以月经改变、有宫腔操作病史就诊的宫腔粘连患者40例,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46岁,其中32例近期有人工流产史(7例有连续3次人工流产史),早孕人流20例,中孕行钳刮术4例,不全流产清宫术8例;葡萄胎吸宫1例;功血诊断性刮宫2例,分娩后清宫术5例。
患者月经异常情况如下:其中经量轻度减少13例(32.5%),明显减少20例(50.0%),闭经7例(17.5%)。
影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为主综合治疗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a d h e s i o n s X U F a n g 1 . S HE NX i a o l u 1 . Z H E NG Y u a n y u a n 1 . Z H A0 J u n z h a o 2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O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 W e n z h o u T h i r d C l i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f o W e n z h o u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 t h e P e o p l e ’ s Ho s p i t a l f o W e n z h o u , W e n z h o u . 3 2 5 0 0 0 ; 2 . D e p a r t me n t f o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f o We n z h o u Me d i c a l
治愈组的 1 4 . 5 %( 9 / 6 2 )和 有 效 组 的 3 O . 8 %( 8 / 2 6 ) 。② 术 中情 况 比 较 :三 组 粘 连 范 围、 粘连 性质 存 在 显著
相关 ( P<组 高于 治愈组及有效组 ( P<0 . 0 1 ) 。单侧 宫角封 闭及子
年 7月至 2 0 1 2 年 3月在温州医学院温州市第三 临床 学院收治的 i 1 2 例 因不孕就诊的宫腔 镜下分 离术为主综
合 治 疗 的 宫 腔 粘 连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 根 据 术后 第 3 周期 雌 孕 激 素 序 贯 治 疗撤 退 出血 后 宫腔 镜 二 次探 查结 果 分 为三 组 。 治 愈 组 ( n = 6 2 ) : 月经 恢 复 , 由 无到 有 , 由 少到 多 , 宫腔 形 态 正 常 , 宫腔 镜 下 见双 侧 宫 角 与输
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预防措施及疗效分析

1 . 手 术 时 间 选 择 在 月 经 干净 后 3~7 .2 3 d宫 内膜 增生 早 期 。
2 结果
见 表 1 。
1. . 3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检查排 除全身性疾病 。进行宫 颈液 基 3 细胞学检查, 排除宫颈癌患者。 治疗有阴道炎、 生殖道支原体、 衣原体感
[ 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后宫腔再粘连 的预 防措施 。方法 对 宫腔镜确诊 的 3 7例 中、 重度官腔粘连患者行官 腔镜 下粘连分离 术 ,0 9年 5月 以前的 2 20 3例患者 术后采用 I D治疗 ;0 9年 5月以后 的 1 患者术后 采用人工 周期 U 20 4例 +U +宫腔 内注入透 明质酸钠 +官腔 内放置水囊 的综合方法治疗 。 结果 I D和综合方法预 防官腔膜性粘连再次粘连疗 ID U 效 比 I D较好 ( <00 ) U P . 。结论 综合方法对肌性粘连及结缔组织性粘连再次粘连效果 明显优于 I D疗法 。 5 U [ 关键词】I D; U 官腔镜检 ; 粘连分离术 ; 内置水囊
自 20 0 7年 以来 运 用 宫 腔 镜 治 疗 3 7例 因 各 种 原 因 导 致 的 中 、 重
的官腔粘连。负责监护的 B超医生将 扫描切面不断变换 以防止 术中出现穿孔 。用 电切环或针状电极 电切致密粘连带 中间, 分离 粘连后 , 根据粘 连的部位 , 将不 同类 型 的节育 环置入官腔 , 宫壁 贴近处应注意避免 电辐射以保护原有 的子宫 内膜 ,之后注入透 明质酸钠等生物防粘连剂。
13 术 后 处 理 宫 腔 内放 置 气 囊 导 尿 管 , 水 4~ m , 迫 止 .. 5 注 7 L压
度官腔粘连 , 中 l 其 4例术后采用人工周期 +U +官腔 内注入透 ID 明质酸钠 +宫腔 内放置水囊 的综合方法治疗 ,3例术后 采用宫 2 内放置 I D, U 并将其疗效进行对 比, 报道如下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为主导的综合疗法治疗重度宫腔粘连30例临床分析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为主导的综合疗法治疗重度宫腔粘连30例临床分析李淑红; 翟妍; 张震宇; 王淑珍【期刊名称】《《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年(卷),期】2019(019)012【总页数】5页(P1074-1078)【关键词】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作者】李淑红; 翟妍; 张震宇; 王淑珍【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20【正文语种】中文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损伤后导致内膜纤维化引起宫腔部分或全部封闭的现象,又称Asherman综合征[1],表现为月经量减少、闭经、痛经、不孕以及反复流产等症状,严重危害育龄期妇女的生殖生理健康。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引起IUA的首要原因是宫腔操作,尤其是妊娠期刮宫,IUA发生率可高达30%~40%[2]。
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TCRA)是治疗IUA的首选方案[3]。
术后再次IUA发生率为3.1%~23.5%,特别是重度IUA患者再次IUA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4]。
预防TCRA术后再次粘连形成的方法较多包括:宫内环、宫腔支撑球囊、医用几丁糖、羊膜制品、干细胞、中医药以及应用人工周期治疗等,但无明确的统一治疗方式。
TCRA术后妊娠成功率仅22.5%~33.3%[5],预防术后粘连形成成为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6]。
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采用TCRA术后联合宫腔球囊及医用几丁糖、人工周期的综合疗法治疗30例重度IUA,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年龄27~45岁(33.8±4.2)岁。
孕产次G1~10P0~1。
10例闭经,15例月经为点滴出血,5例月经小于正常量的1/2。
术前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厚度(3.17±0.38)mm。
宫腔镜下宫腔肌性粘连分离术临床研究

wa td t a e a c i n e o h v hl d.Co cu i n Hy t r s o i d e in y i i a e a d e fc i e n lso : se o c p c a h o l ss s s f n f t . s e v
部 常规 消毒铺 洞 巾 ,窥 器暴 露宫 颈 ,阴道 宫颈再 次 消毒 ,扩宫棒 扩 张宫颈 至 l 号 ,置人 官腔 电切 镜 ,以 5 2 %葡 萄糖 液作为膨 宫液 ,流 量为 10 /分钟 , 5ml 运用 针状 电切 自宫颈 内 口向上 纵形切割 5 次形 ~7
宫腔镜手术等综合措施治疗宫腔粘连42例的临床观察

o h s S 1 c s s o p e n n y. n ls o Hy t r s o y a d o h r c mp e n i a u e r a fe t v t o f t e t n f t e 33 c e . 8 a e a f r g a c Co c u i n s e c p n t e o r he s ve me s r s a e n e c i e me h d o r a me t e o nt a t r D a he i I f i r u e i e d s Ol S.
内 , 宫 角 闭锁 , 卵管 口不 能 窥 见 , 使 输 本组 l 例 , 合 型 : 中央 型 8 混 即 同时 有 周 围型 , 组 l 例 。 部 病 例 体 查 及 妇 科其 他 检 查 正 常 , 本 1 全 内
Hy t r s o i u g r e t n f I t a t rn h so s Co se o c p c S r e y Tr a me t o n r u e i e Ad e i n mp e n i e M e s r s o r he sv a u e f C i ia s r a i n o 2 ln C l Ob e v to f 4 Ca e ss
t i l me t t o o B h s e o c p c i r ut r ne d s o s d s e to a t r a l o c t e e a d l c me t o o i he mp e n a i n f - y t r s o i nt a e i a he i n i s c i n f e b l o n a h t r n p a e n f s um y l r n t d h a u o a e,
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防粘连方法的临床分析

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防粘连方法的临床分析赵霞;王英红;杨萍;王冲;刘兆春【期刊名称】《农垦医学》【年(卷),期】2011(33)6【摘要】目的: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两种防止再粘连方法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7月6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粘连程度均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防粘连的方法分别为球囊加透明质酸钠组(A组)和宫内置节育器加透明质酸钠组(置环组,B组).观察两组术后1、3个月其月经及宫腔形态恢复情况.结果:A组宫腔再粘连例数低于B 组,治愈、有效、无效例数均高于B组.结论:球囊加透明质酸钠对预防宫腔再粘连效果明显.【总页数】3页(P513-515)【作者】赵霞;王英红;杨萍;王冲;刘兆春【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新疆石河子,8320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新疆石河子,8320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新疆石河子,8320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新疆石河子,8320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新疆石河子,832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4【相关文献】1.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下分离术后2种防粘连方法的比较 [J], 周雅丽2.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分解术后两种防粘连方法效果比较 [J], 陈丽;陈小芳;丁家怡;施蔚虹3.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两种防粘连方法的疗效比较 [J], 王军玲4.宫腔镜下重度宫腔粘连分解术后两种防粘连方法的临床分析 [J], 董军响;刘巧香;袁瑞珍5.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两种防粘连方法的临床分析 [J], 周丽叶;华海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7-09-26T14:15:59.16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作者:田艳平
[导读]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宫腔粘连分离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会同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8300
【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宫腔粘连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
对照组患者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接受综合治疗。
对比两组宫腔粘连治疗效果及月经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宫腔粘连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月经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宫腔粘连分离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腔粘连;宫腔镜;综合治疗
宫腔粘连是指子宫内膜因宫腔手术操作、宫腔感染、人工流产等因素遭到破坏而引发的妇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减少、不孕、闭经等。
[1]。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常用于治疗宫腔粘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宫腔粘连,但仍有部分患者再次发生宫腔粘连。
为此,我院选取收治的48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分别采用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常规治疗和综合治疗,开展对比研究,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48例宫腔粘连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
观察组:年龄22~40岁,平均(29.96±2.68)岁;其中轻度9例,中度13例,重度2例。
对照组:年龄21~41岁,平均(30.04±2.69)岁;其中轻度7例,中度14例,重度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实施常规治疗,为患者选取适合其宫腔大小的节育器,将节育器置入宫腔内;同时患者口服戊酸雌二醇片(生产批号:国药准字J20030089;生产厂商: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规格:1mg/片),4mg/d,治疗10d结束后开始联用孕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21d/疗程)。
治疗结束,待月经净后第1周用宫腔镜对患者进行检查,无粘连则取出节育器;1次分离不成功仍有粘连者,再次实施粘连分离。
观察组患者: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实施综合治疗,术前擦洗患者阴道,肌注80mg间苯三酚注射液(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46766;生产厂商: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ml:40mg)。
待宫颈松弛实施静脉麻醉,之后开始进行手术。
术中宫腔内需注射3mL透明质酸钠。
术后先将气囊导管置入宫腔,再注入4mL水。
手术结束3d后将气囊导管取出,再将节育器置入宫腔内,之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其用药、操作与疗程同对照组。
对患者宫腔形态进行仔细观察后,若发现仍有粘连则对患者实施钝性分离,直止再无粘连。
术后所有患者恢复期间,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详细记录患者月经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宫腔粘连治疗效果及月经改善情况。
宫腔粘连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宫腔形态已正常,可见双侧输卵管口;②有效:宫腔形态稍有异常,粘连明显减少,可见单侧输卵管口或双侧均可见;③无效:宫腔形态无变化或较前变化不明显。
月经情况评定标准:①正常:月经情况恢复正常水平;②改善:月经情况明显好于治疗前;③无效:月经情况无改善或较前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分析本次研究所统计数据。
正态计量资料用n(%)表示,行卡方检验。
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宫腔粘连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宫腔粘连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1两组患者月经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月经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宫腔粘连治疗效果对比[n(%),n=24]
3 讨论
宫腔粘连是一种多发于生育期妇女的妇科疾病,是导致患者月经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上治疗宫腔粘连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宫腔粘连分离术,首先通过宫腔镜明确患者粘连部位,再通过宫腔内置入的气囊导管实现压迫止血,最后在宫腔内置入节育器起到保护患者宫腔的作用,从而实现宫腔粘连组织的分离,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宫腔粘连分离术可促进宫腔形态恢复,改善患者月经紊乱情况,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再次粘连的情况[2]。
为此有人提出对宫腔粘连患者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
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以降低粘连再发生率。
我院也针对部分宫腔粘连患者实施了综合治疗,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宫腔粘连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月经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这一结果与黄贤梅[3]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分析原因如下:①置入气囊导管对已分离的宫腔各面起到支撑作用,确保前后面分离充分,降低粘连可能,同时压迫子宫内壁有效止血,减少术后出血,同时起到引流的作用,防止宫内积液造成宫腔感染;②节育器降低患者术后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且本次治疗是在气囊导管取出后向患者宫内置入节育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宫腔粘连的分离效果,减少部分患者因术后直接置入节育器再次发生宫腔粘连的可能;③本次气囊导管置入时间较短,仅为3d,内膜压迫未见明显增加,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同时使用气囊导管能够达到短期避孕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宫腔起到保护作用;④术中运用宫腔镜可增强可视度,术者视野更开阔,避免因单用雌激素而引发阴道出血的可能;⑤早期宫腔镜检查能及时发现宫腔粘连情况,对于1次粘连未完全分离者可实施钝性分离,降低粘连分离的难度,提高粘连分离效果,同时有效缩短整体治疗时间;⑥通过综合治疗,患者宫腔形态恢复正常使得子宫正常运转,使得子宫容受性、月经周期、月经量等逐渐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宫腔粘连分离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邵翠华,童亚非,张荣花,等.宫腔镜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1,37(6):728-729.
[2]叶红,段华.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再次宫腔粘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10):911-912.
[3]黄贤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4):2959-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