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历史(人民版)讲与练 专题十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课件21
【师说】2016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全程复习 课时训练22 专题十一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

课时训练2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武汉调研)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解析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方面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
B、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答案应为A。
答案 A2.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
……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
”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解析把握时间1921年以及材料中的“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可知此时苏俄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方式,选择A项。
答案 A3.(2015·广州调研)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你认为属于“退却年代”苏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恢复私人小企业C.实行单一公有制D.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解析由题干“1921~1927”时间限定判断该时期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于1918~1920年,A、C、D三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只有B项符合要求。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2.21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效演练人民版

专题十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2.21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效演练人民版【高考真题】1.(2016·海南单科·T23)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解析】选A。
通过表格数据变化可以看到,三国都呈现增长的是服务业的比重,也就是第三产业,所以A正确。
农业虽然都出现比重降低的趋势,但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的衰退,B不符合实际;三国的发展事实表明,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不是产业结构失衡,C 不正确;D不符合史实。
2.(2015·全国卷Ⅰ·T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解析】选B。
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这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内容。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应是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故选B。
3.(2013·全国卷Ⅰ·T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解析】选D。
依据所学可知A、B、C都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总统干预的程度远大于胡佛总统的干预。
【模拟预测】1.(2017·吉林模拟)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二罗斯福新政练习人民版必修

二罗斯福新政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领导美国渡过了大萧条时期。
他给美国人应付危机的良方是( )A.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B.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干预经济政策C.控制货币发行量经济政策D.以供应创造需求经济政策解析: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国家用干预经济的方法来缓和危机、恢复和开展经济,因此答案为B。
答案:B2.(2022·山东师大附中三模)美国国会于1936年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
这反映出罗斯福政府( )A.保护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B.用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C.补贴农业以恢复金融信用D.以工代赈创造就业岗位解析:从“规定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可以看出这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结果,所以此题选择B选项。
A选项不是罗斯福政府的主要目的;C选项错在目的上,目的不是为了“恢复金融信用〞;D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B3.有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号准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脉搏。
“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使企业重新活泼起来〞的口号,符合广阔民众的利益,充分唤起了他们的积极性。
罗斯福新政中直接“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的措施是( )A.公布?国家工业复兴法?B.调整农业C.公布?国家劳工关系法?D.以工代赈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直接“使人们能够重返工作〞的措施是以工代赈,故D正确。
答案:D4.1933年,美国政府公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年又公布?社会保险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 )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②由政府主导③实行以工代赈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更好地促进资本主义开展,而不是缩小贫富差距,故排除所有含④的选项,应选A。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专题整合练习人民版必修2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今世资本主义专题整合( 一 ) 知识构造认读[ 认读要领 ]两大中心:罗斯福新政与今世资本主义一大背景: 1929— 1933 年经济大危机新政一大特色:国家全面干涉经济新政一大本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三大战后新变化: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第三家产的流行3.“新经济”的出现( 二 ) 重要历史线索1.资本主义经济运转体制的发展、演变(1)自由资本主义:①背景:工业革命展开,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财产阶级力量壮大。
②内容:财产阶级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③评论:推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但没法应付经济危机。
(2)垄断资本主义:①原由:第二次工业革命推进了生产力发展,促进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②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
③评论: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表现了优越劣汰的进步趋势,在必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创始:罗斯福新政。
①背景: 20 世纪 30 年月经济大危机迸发,胡佛政府的自由听任政策无力扭转颓势。
②内容:整改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整农业政策、推行社会救援和“以工代赈”等。
③特色:在保存资本主义自由公司制度前提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涉。
④评论:减少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打击,稳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行能从根本上除去危机。
(4)进一步发展: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鼎力干涉。
①背景: 20 世纪 30 年月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及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流行;新兴工业行业的需要。
②表现:推行国有化,成立国营公司;拟订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销,政府直接采买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理生产。
③影响:必定程度上防止了个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2.今世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同特色国家干涉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美国:由国家大规模干涉到“宏观调控、微观自主”英国:混淆市场经济,趋势是“多市场、少政府”主要经济模式法国:计划指导型模式,有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联邦德国: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政府掌握决议权①国家增强了对经济的干涉;②西方福利国家在二战后获得发展;③家产新变化构造发生变化,第三家产获得发展;④高新技术家产快速发展本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在必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三 ) 题型应用体验历史观点型选择题【题型解读】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项选择择与基本观点相关的资料,诸如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等。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今世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1.凯恩斯说:“仿佛没有激烈原由要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多数经济生活包含在政府权限以内。
”对以上资料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主张国家干涉经济,但也不完整排挤自由经济B.强迫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反对推行国家资本主义D.主张完整的经济自由政策分析:“仿佛没有激烈原由要推行国家资本主义”说明凯恩斯不完整排挤经济自由,主张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答案: A2.以下表格为欧共体国家某一期间的经济统计数据,推断其要认定的期间可能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匀通期间均匀失业率年均匀增添率货膨胀率约 0.9%约 11.50%约 9.5%A. 1948— 1952 年B.1968— 1972 年C. 1978— 1982 年D.1988— 1992 年分析: 1948— 1952年是战后欧共体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期间,没有出现图表数字显示现象,故 A 项错误; 1968— 1972 年是欧共体成立后西欧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期间,没有出现“滞胀”,故 B 项错误; 1978— 1982 年欧共体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西欧国家出现了私有化浪潮,故 C 项正确; 1988 — 1992 年是西欧国家经济稳固发展期间,没有出现“滞胀”,故D 项错误。
答案: C3. 20 世纪 90 年月,在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的总统是()A.罗斯福B.尼克松C.里根 D .克林顿分析:克林顿登台后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主旨是既反对完整的自由听任,又反对过分的政府干涉。
答案: D4.撒切尔政府“将三分之一的国有化家产部门交回个人公司手中”。
这类现象发生在20 世纪 ()A.四十年月末B.五六十年月C.七十年月初D.八十年月分析:依据资料“将三分之一的国有化家产部门交回个人公司手中”能够推断出是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混淆经济,四十年月末还推行国家干涉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故 A 项错误;五六十年月也主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故 B 项错误;七十年月早期因为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涉致使出现了经济的滞胀场面,故 C 项错误;面对七十年月经济的滞胀场面,七十年月后期开始推行国家干涉与市场相联合,国有和私有并存的混淆经济,故 D 项正确。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一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整合提升课件

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行,基本 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 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滑坡,不 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运用比较法认识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社 会化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背景 激化;20世纪30年代经济 大危机爆发;罗斯福当选 美国总统
新经济政策 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农民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出 现经济和政治危机
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
特点 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
主义时代
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市场”和“计划”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是区 启示
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志
二、对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农业方面三大举措的评价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是为了适应当时战争 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 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期引发严重经济、 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生产力发 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 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 下,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ຫໍສະໝຸດ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复兴 主要内
工业;调整农业生产;社会 容
福利和“以工代赈”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 集制;发展私营企业;允许自 由贸易;按劳分配
逐渐摆脱经济危机;标志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表明列 影响 时代,进入国家垄断资本 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
《大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配套练习三年模拟-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组专项基础练一、选择题1.(2015·吉林长春质量监测)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A.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B.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C.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D.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解析题干是讲胡佛政府的强加干涉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为克服危机,罗斯福吸取胡佛政府的教训,采取了合理的干预措施,从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答案 B2.(2015·河南郑州质量预测)列宁有言:“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一种牧师的职能。
牧师的使命是安慰被压迫者,给他们描绘一幅在保存阶级统治的条件下减少痛苦和牺牲的前景。
”下列罗斯福新政措施中最能佐证“牧师”职能的是()A.调整工业产销,防止恶性竞争B.实施美元贬值,扩大外销C.制定工资工时,维护劳工权益D.整饬财政金融,重建公信解析题干强调“安慰被压迫者”和“减少痛苦和牺牲”,由此判断是针对底层百姓的措施。
A项针对资本家,故A项错误;B项针对外国,故B项错误;C项针对底层民众,故C项正确;D项针对银行,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5·四川绵阳诊断)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年份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增长-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下列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①经济处于“滞胀”阶段②总体呈现增长趋势③增长得益于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④增长得益于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措施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20世纪70年代处于“滞胀”阶段,西方国家纷纷减少干预,80年代经济逐渐复苏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专题十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单元总结课件 人

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 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
行自由贸易
手段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不 同
特点
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 下,强调计划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
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市 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并 存,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性质 资本主义的经济改革
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
都是在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易混点一 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内容 项目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
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
背景
府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
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
不 同 目的
机 维护资本主义正常的民主
统治秩序
机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措施
缩减农业,部分控制企业 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
2.变革原因 (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变革的 根本原因。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 (3)经济危机与战争的冲击和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命题点二 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政策
济的新模式
推动了我国经济 的迅速发展,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取得举世瞩目
的成就
①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②都是为了促
相同 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
各国当时的实际需要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①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
启示 应生产力的发展③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是哪一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6)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 顺利进行。
1.导致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试答: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发展。
2.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试答: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3.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后,国内商品价格提高,农民 债务负担有所减轻,这可能与哪一项具体措施相关?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专题十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及苏 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第21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及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纲要求
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提示
1.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 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 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 主义的新变化。
(3)生态史观:减少耕地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库保护了生 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迎来了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的新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 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 调节经济的手段。
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我们应怎样借鉴新政? 提示:(1)强化金融监管,实行正确政策,防范金融风 险。 (2)以工代赈,启动市场,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 再就业。 (3)注重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 (4)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创新课堂· 高效学案01
随堂训练· 知能巩固 03
警示易错· 技法总结02
课时作业
全程导学
创新课堂〃高效学案 01
夯基础 活思维 拓视野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和罗斯 福新政
【轻巧识记】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可归纳为“一、二、三、三、 四” 一个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两个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三个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 三项措施:救济、复兴、改革。 四个“新”:新理论、新特点、新起点、新模式。
【解读】
材料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
素:(1)这些因素包括盲目投资造成比例失调,世界市场急剧 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加深了工业危 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存在等。(2)作者重点强调了 “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 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B项 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项 D项
《全国劳工关系法》是新政颁布的法案之一 正确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排除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正确答案】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迄今为止仍然 是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 ) A.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无规律 B.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激化 C.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D.股票市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运用多种史观分析罗斯福新政 提示:(1)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手 段,调整了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 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社会保障、加 强社会立法等有效措施解决了危机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富兰克林·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 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 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
【立体剖析】 审题 题干 A项 排查 分析 “新政”期间,炉边谈话 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推行计 划经济模式 排除 排除
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会迅速波及全世 界? 提示:一方面美国是当时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经济对 他国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世界市 场中各国经济联系密切,成为有机整体,一国经济领域的变 化会迅速波及世界。
罗斯福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因此 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色彩。你是怎么看待这 个问题的? 提示:新政是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是 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因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所以不具 有社会主义色彩。
解析:这场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 盾激化的结果。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是直接原因,股票投 机是导火线。
答案:B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 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 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 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试答:整顿财政金融。
【观点】
笔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
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 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 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 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
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 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 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 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 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
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提示:(1)顺应时代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 求。(2)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 济。(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 有力的政治保障。(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 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强大思潮,为实行新政提供理论依据。(5) 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6)罗斯福 的个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