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一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清明上河图》解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清明上河图》解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清明上河图》解读[摘要]通常认为,《清》卷表现了北宋开封城的繁荣兴旺,显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笔者以为,这仅仅是该图的表面现象,在它的背后,深藏着不为人知的种种玄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它上一次现真身还是三年前在日本。

今天,《清明上河图》将在故宫博物院再次亮相,成为《石渠宝笈》特展众多珍宝中最夺目的一个。

展览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介绍作品的流传经过、递藏经历。

在300多件展品中,除了《清明上河图》,还有大量中国美术史、书画史上的重要作品,如王珣《伯远帖》、展子虔《游春图》、冯承素《摹兰亭帖卷》、赵孟頫书《洛神赋》等。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位皇帝的书法、绘画作品也会在展览中集中出现,这也是此前从未有过的。

本文特约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为我们精心挑选《清明上河图》中十处细节,逐层揭开画中所藏秘密。

然而在这幅人尽皆知的画作中,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只有千年前的作者本人才知道。

展览:《石渠宝笈》特展时间:9月8日至11月8日(期间将更换一次展品)地点:故宫武英殿书画馆、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以下简称《清》卷),绢本水墨淡设色,纵24.8cm、横528cm,故宫博物院藏,它汇集了屋宇、盘车、舟桥、寒林、坡石、人物风俗等诸多绘画子科,涉及界画、白描、水墨、渲染、皴擦、设色等多种绘画技法,画中的810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西方学者称之为“中国的《蒙娜丽莎》”,恰如其分,一个是永恒的微笑,一个是永恒的喧闹,其中都蕴含着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对她们的研究,在许多方面也许还需要从头开始,一些传统的认识应该重新商榷与研究。

通过与当时的开封地图进行比对,《清》卷中出现的拱桥、城门、正店、欢楼等均不是汴京城某个具体的建筑,而是画家对同类景物进行的综合概括和高度提炼,集中了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将细节的真实与整体的概括有机地结合起来。

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

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

创作背景
乾隆皇帝曾经命令大臣编纂了一部《石渠宝笈》,后嘉庆皇帝曾经续编,《石渠宝笈》收录了清廷内府所藏 历代书画藏品。由此,凡是《石渠宝笈》著录过的作品,都成为当下市场上的热点,屡屡创下天价并刷新纪录。 作为中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的旷古巨著,《石渠宝笈》在古代书画鉴定方面有着毋庸置疑的权威地位,具有很 高的史料价值和实用价值,被称为中国古代书画收藏、鉴定、研究圣典。《石渠宝笈》初编、续编、三编,清乾 隆八年(1743年)开始编辑,至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始告完成,前后历时70余年,记录了自晋至清乾嘉时期 历代书法、绘画等作品,卷帙浩繁,蔚为壮观。全书共54函235册。其中,初编5函39册,续编22函88册,三编27 函108册。全书以精整馆阁体缮写成朱丝栏抄本,朱栏玉楮,纸墨莹洁,馆阁体精抄,装潢精致,实为内府本之 经典。目前,《石渠宝笈》原抄本完整存世的仅有两套,分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世人难 睹原貌。
亮点
《石渠宝笈》虽经多次影印出版,但诸多版本均以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为底本,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相比, 内容多有不同,且均为单色缩印之本,原书之精美风貌世人难见。此次紫禁城出版社和三希堂藏书联合推出《故 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线装影印本),首次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内府朱阁精抄本为底本,按原大仿真影印 出版,材料质地,无一不追溯原物。全书依其旧制,分装54函235册,特制手工宣纸,双色印刷,线装典藏,七 色织锦函套,完整再现皇家秘本原貌,为海内外中国古代书画收藏与研究提供了最为完整、最具权威性的底本资 料,更为海内外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善本典藏。
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
2010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图书简介
03 亮点
目录
02 创作背景

故宫观展心得(通用5篇)

故宫观展心得(通用5篇)

故宫观展心得(通用5篇)故宫观展心得篇1我曾无数次在历史书籍和图片中看到过故宫,但直到这次,我才真正踏入了这个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之一”的真实世界。

这次的观展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故宫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

一进入故宫,我被其宏大的规模所震撼。

这座宫殿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从富丽堂皇的乾清宫,到庄严的太极殿,每一处都展示了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的价值。

走在故宫的宫殿群中,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亲身感受到了那个充满权力和斗争的时代。

在这次观展中,我特别被一幅名为《乾隆皇帝读书像》的画作吸引。

这幅画作生动地描绘了乾隆皇帝在书房中读书的场景,让我对皇帝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画作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色彩丰富,人物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湛技艺。

除了画作,故宫的文物更是数不胜数。

我惊叹于那些精美的瓷器、玉器、珠宝,它们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彩。

此外,我还参观了钟表馆,那里展示了各式各样的古代钟表,它们的精美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在参观故宫的过程中,我深感历史的厚重。

每一个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

通过这次观展,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尊重这些珍贵的文物。

总的来说,故宫的观展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它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多样性。

我相信,故宫将继续为我揭示更多的历史秘密,也期待再次踏入这个伟大的历史殿堂。

故宫观展心得篇2参观故宫,我深深被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所吸引。

从壮丽的宫殿建筑到精美的宫廷文物,从色彩斑斓的瓷器到细腻的织锦,每一处都让我惊叹不已。

在这次观展中,我特别被一件名为“乾隆御笔《石渠宝笈》”的展品所吸引。

这是一本记录了故宫珍宝的书,其中详细描述了乾隆皇帝收集的稀世珍宝。

这件展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故宫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乾隆皇帝对于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2015年博物馆三大关键词

2015年博物馆三大关键词

2015年博物馆三大关键词作者:雷焕昂来源:《收藏/拍卖》 2016年第1期文:雷焕昂随着人们对于文化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以及国家对于博物馆、美术馆支持力度加大,文博机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2015 年,国内的博物馆、美术馆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妨来做一个盘点。

关键词:大发展2015 年依旧是博物馆“大发展”的一年,新馆、新展览、新概念。

据统计,中国的博物馆数量在过去一年里达到了4500 余座。

据首博副馆长黄雪寅近期指出,北京地区目前有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近170 家,已超过纽约、马德里、柏林,仅次于伦敦,成为全球拥有博物馆数量第二多的城市。

而在全国,目前平均每五十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预计到2022 年我国博物馆的总数量将达到8000座,平均每二十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

此外,国家财政对博物馆事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目前每年约有20 亿元的资金用于博物馆事业,这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是每十万人一所博物馆,像美国东部地区为15000 人一座博物馆,西部不发达地区也能达到五万人一座博物馆。

而且,我国博物馆地域分布也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大城市,政府投入也更为薄弱。

可见,不仅总体数量上还有明显差距,亦要考虑到东西地域分布平衡、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分布等等。

在取得数量的增长后,如何在博物馆服务功能的质量上取得进步,是文博机构应加强发展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特展过去的一年国内文博机构的各种“特展”频出,如苏州博物馆推出的“十洲高会——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近藏集粹——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等等,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而2015 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 周年,故宫也为此陆续推出一系列特展。

9 月8 日~11月8 日在故宫武英殿和延禧宫举行的“石渠宝笈特展”分两期展出故宫书画藏品283 件,其规格之高、藏品之精,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全国博物馆都属难得一见。

但作为这样一场学术性较强的特展,其欣赏门槛也相对较高。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一览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一览

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网络版
石渠宝笈特展 开始:2015-09-08 结束:2015-11-08 地点:故宫博物院武英殿
E-mail文化传播网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宋 赵 昌 写 生 蛱 蝶 图 卷
宋 赵 佶 雪 江 归 棹 图 卷
隋 展 子 虔 游 春 图 卷
元 商 琦 春 山 图 卷
王珣《伯远帖》
清 佚名 鸽谱图册
清 佚名 鸽谱图册
清 佚名 鸽谱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文 化 传 播 网
《石渠宝笈》,全称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 是距今最近的官藏大型著录文献,成书于清乾隆、嘉 庆年间,历时70余年。《秘殿珠林》主要载录释道书 画,而《石渠宝笈》则著录一般书画,按照“千字文” 字头编号来编写,收录作品7757件,成为中国书画收 藏史上的集大成之作。 “石渠宝笈特展”是故宫博物院为纪念建院90周 年而举办的系列大展中的重量级展览,分为“典藏篇” 和“编纂篇”两个部分,旨在体现《石渠宝笈》编纂 及其著录书画的特点,让观众了解清宫典藏书画的聚 散和特质。展览分两期,自9月8日至10月11日为第一 期,10月12日更换部分展品,自10月13日至11月8日为 第二期。 “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在武英殿展出,以 《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注重揭示书画收藏、 流传、辨伪的历史。本展区展出82件(套)书画藏品, 大多为历代书画中的经典之作。据介绍,此次展出的 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 馆界都难得一见。其中,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 (宋摹本)和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我 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风格。东晋王珣《伯远 帖》为王氏家族唯一传世真迹。长528厘米的北宋张择 端《清明上河图》,这次全卷铺开陈列。10年来, 《清明上河图》仅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两次,但都未 曾全展开。 “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在延禧宫展出,以 《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来源、编纂人员、编纂体例、 贮藏地点及其版本与玺印五个部分逐次解析《石渠宝 笈》诸编的内容与特征,展出故宫博物院藏、《石渠 宝笈》诸编著录的典型作品72件(套),其中图书善 本12册,《石渠宝笈》所用宝玺15件,直观诠释这一 书画著录巨作。本部分展出的晋顾恺之《洛神图卷》, 画卷中乾隆及内府大臣的题识再述了《石渠宝笈》这 一书画著录巨著的编纂体例与其严谨的考据特点,并 生动地勾勒出乾隆的艺术趣味。

中考现代文阅读:《故宫“看门人”》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中考现代文阅读:《故宫“看门人”》阅读答案及解题指导

故宫“看门人”(一)有这样一个人,在58岁可以退休享清福的年纪,却顶着严寒和酷暑,在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里像个孩子一样奔波。

他亲自走遍9371间屋子,历时5个月,对1807558件文物都如数家珍....,他明明是最懂故宫的人之一,却谦卑地说自己只是他的“看门人”。

如果说一定要为他疯狂又低调的举动一个原因,那一定是因为他对故宫爱得深沉。

因为亮相《朗读者》,单霁翔被更多人知道。

他在节目上朗诵了一首《至大无外》让人心中涌起无限的民族自豪感:“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微,来自天上。

禁,是权利,来自于人,也施之于人。

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在大地上的辉煌建设。

故宫,来自于人,单霁翔将它施于每一人。

外界称他是故宫的“掌门人”,他说自己只是故宫“看门人”:看护好9371间古建筑,看好1807558件藏品,把故宫交给下一个600年。

(二)故宫从来不缺观众,2012年,故宫的参观人数就突破1500万,成为世界上参观人流最大的博物馆。

但单霁翔第一个提出要让观众看得舒心,而且还要有尊严。

单霁翔觉得,观众最大的痛点,是买票难。

故宫买票曾是很多人的噩梦,首先要排一个多小时的队,然后再过安检、验票、存包,体力消耗大半,参观的心情也没了。

于是,单霁翔开出32个售票窗口,保证观众能在3分钟内买到票,最迟也不能超过一刻钟。

这让故宫成为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馆。

然后,他又通过实名制购票、限流的办法,将故宫每日的人流量控制在8万。

人山人海的故宫一去不复返。

进入故宫,要经过午门,中间那扇门,以前只有皇帝能走,后来开放给外宾贵客,一年用不到几次,1500 万买票的观众,平时都走两侧的门。

一个东北老汉拽住单霁翔,说自己一辈子只来一次故宫,想当“皇帝”。

单霁翔哭笑不得,但他觉得应该给所有观众自由选择的权利,于是就把中间那扇门开放了,“愿意当皇帝的当皇帝,愿意当大臣的当大臣。

”故宫是木结构建筑,为防止火灾,长年不敢通电,大白天里面也是黑咕隆咚的。

2007“石渠宝笈·唐风宋韵”——辽博清宫散佚唐宋国宝书画苏州特展”

2007“石渠宝笈·唐风宋韵”——辽博清宫散佚唐宋国宝书画苏州特展”

2 ‘) ( ) 7
“ 石 渠 宝 笈 唐风 宋韵


辽博清宫散佚唐宋 国宝 书画
Hale Waihona Puke 苏州特展 ”2 0 0 7 年 9 月 3 0 El 至 1 1 月 1 8 日 ,
苏州博物馆 、
辽 宁省博物馆联合主办 “ 石渠宝 笈 唐 风宋
韵— — 辽 博 清 官散 佚唐 宋 国宝 书画苏州 特展 ” 。
该展主要展 出了辽 宁省博物馆 收藏的2 6 件清宫散
佚 唐 宋 书 画 , 其 中2 4 件 为 一 级 文 物 , 2 件 为二 级
文物 , 是苏 州博物馆 开馆 历 年 以来举办 的展 览 中
文 物 整 体 级 别 最 高 的 一 次 特 展 。 (供 稿 /谢 晓 婷 )
展 雩 .
I篙嚣萨 1 19 4 9 — 2 0 0 9
疗D L
UU
展厅场景
200 7
旗 装雅韵 “


吉 林 省 博 物 院 藏 清 代 满 族 服 饰 展 ,,
2 0 0 7 年 9 月 2 8 日 至 2 ()0 9 年 8 月 1 3 日 , 吉 林 省 博 物 院 举 办 “ 旗 装 雅 韵 — — 吉 林 省 博 物 院 藏 清 代 满族 服 饰展 ” , 多 角度展 示 满族 服 饰 的 民族 特 征 和地 域特 色 , 充分 展 现清 代满族 是 中国古 代服 饰 文 化 发 展 的繁 荣 时 期 , 是 中 国 服 饰 发 展 的 一 个 重 要 历 史 阶 段 。 ( 供 稿/黄 岚 )

红对勾二轮语文专题练 (16)

红对勾二轮语文专题练 (16)
解析:内容上,不仅要用到所给词语,还应力求有融情于 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注意字数限制。
二轮复习 ·语文
第2页
系列丛书
2.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的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 阴夏木啭黄鹂”展现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画面。请展开想 象,对该联加以描写,表现出诗句的情景和意境。要求:至 少使用两种修辞,不超过100字。(5分)
二轮复习 ·语文
第21页
系列丛书
而易见的。走马看花式地游览景点只是旅游消费,陶然于山 水之间才是大自然的真享受;用电视、报刊、书籍解闷只是 文化消费,启迪心智的读书和艺术欣赏才是文化的真享受。
要言之,真正的享受是 心灵参与的,其中必定包含了所 谓“灵魂的愉悦和升华”的因素。[或:与金钱(物质)不成正 比,而与审美、启迪心智等心灵活动有关的]
二轮复习 ·语文
第8页
系列丛书
答: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首破600亿元大关,国产影片赢 得观众好口碑
解析:学生在解答拟写标题的题目时,要注重把握语段表 述的主要内容。这则消息主要交代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第一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二是全年 电影票房前4名均为国产影片。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拟写答案 即可。
答:收集气象信息(或“观测数据”);制作并分析天气 图;进行数值天气预报;进行天气会商;制作电视节目。
二轮复习 ·语文
第19页
系列丛书
解析:材料给出的语段共五句话,分别介绍了制作天气预 报的五个步骤。第一句话介绍了收集气象信息的过程,故可将 第一步概括为“收集气象信息”。第二句话介绍了专业人员将 数据转化为天气图并对此进行分析的过程,故可将第二步概括 为“制作并分析天气图”。第三句话介绍了得出数值天气预报 的过程,故可将第三步概括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第四句 话介绍了天气会商的过程,故可将第四步概括为“进行天气会 商”。第五句话介绍了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过程,故可将第五 句话概括为“制作电视节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网络版
石渠宝笈特展 开始:2015-09-08 结束:2015-11-08 地点:故宫博物院武英殿
E-mail文化传播网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通过专家研究,现在国内文物鉴定界基本可以肯定,《石渠宝笈》中除了有在中国书画史上不 容忽视的精品瑰宝外,还有历代大量的伪作和仿作,其中既有明末“苏州片”,也有清当代作伪的 古代“巨迹”或当时“四王”的“名笔”。更有少数人如高士奇,他故意把自己收藏中的精品留在 家中另立秘册,而将伪劣、价廉之品进呈给皇帝,其中一些也入了《石渠宝笈》著录。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社会,皇帝一言九鼎,文臣的鉴定还会受到皇帝喜好的制约。例如被誉 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传世的明清两代名家摹本多达10余本, 乾隆就曾先将摹本当作真迹,反复题咏,并著录进《石渠宝笈》初编,后来当真迹出现时,为了维 护皇帝的尊严,只能命词臣梁诗正将真迹题为伪作,后来此卷也被编入《石渠宝笈》三编。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乾隆帝以“石渠”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 表现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景仰和追溯。 乾隆九年(1744),爱新觉罗弘历颁布上谕:“内府所储历代书画积至万有余种,签轴既繁,不无真赝,顷释、道二典已编为 《秘殿珠林》一集,此外并宜详加别白,遴其佳者荟萃成编。” 乾隆十年(1745),《石渠宝笈》正编44卷开始汇编,参与者十人都是进士出身,有张照、梁诗正、励宗万等,他们不仅是词林 高手,而且精通书画。 为了改善《石渠宝笈》正编的不完备,乾隆五十六年(1791),弘历再次命王杰、董诰、彭元瑞等人编撰《秘殿珠林石渠宝笈》 续编,收录《正编》未录和臣工们新近敬献的作品。《续编》共40册,体例依照《正编》,不再品评书画的等次,但每件书画详加记 载,并列有总目,方便日后稽查。 到了嘉庆二十年(1815),英和、黄钺、姚文田等人奉旨编撰《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共120册,收录作品2000余件,体例依 照《续编》,前有目录,另在每卷前列分目,更加便于稽查检阅。但三编仅有抄本,没有付诸印刷,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学者罗 振玉编有《石渠宝笈三编目录》,可供参考。 《石渠宝笈》经过初编、续编和三编,收录藏品计有数万件之多。其中著录的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等 九类。每类又分为上下两等,上等是真而精的作品,编者对其进行详细记述,下等是品相不佳或存有疑问的,记述也相对简略。最后, 再根据其收藏处所编撰,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地,各自成编。 全书编修定稿后,又指定专人以小楷缮写成朱丝栏抄本两套,分函加以保存。现在一套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另一套存 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宋 赵 昌 写 生 蛱 蝶 图 卷
宋 赵 佶 雪 江 归 棹 图 卷
隋 展 子 虔 游 春 图 卷元 商 琦 春 山 图 卷
王珣《伯远帖》
清 佚名 鸽谱图册
清 佚名 鸽谱图册
清 佚名 鸽谱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
文 化 传 播 网
《石渠宝笈》,全称为《秘殿珠林石渠宝笈》, 是距今最近的官藏大型著录文献,成书于清乾隆、嘉 庆年间,历时70余年。《秘殿珠林》主要载录释道书 画,而《石渠宝笈》则著录一般书画,按照“千字文” 字头编号来编写,收录作品7757件,成为中国书画收 藏史上的集大成之作。 “石渠宝笈特展”是故宫博物院为纪念建院90周 年而举办的系列大展中的重量级展览,分为“典藏篇” 和“编纂篇”两个部分,旨在体现《石渠宝笈》编纂 及其著录书画的特点,让观众了解清宫典藏书画的聚 散和特质。展览分两期,自9月8日至10月11日为第一 期,10月12日更换部分展品,自10月13日至11月8日为 第二期。 “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在武英殿展出,以 《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注重揭示书画收藏、 流传、辨伪的历史。本展区展出82件(套)书画藏品, 大多为历代书画中的经典之作。据介绍,此次展出的 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 馆界都难得一见。其中,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 (宋摹本)和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我 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风格。东晋王珣《伯远 帖》为王氏家族唯一传世真迹。长528厘米的北宋张择 端《清明上河图》,这次全卷铺开陈列。10年来, 《清明上河图》仅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两次,但都未 曾全展开。 “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在延禧宫展出,以 《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来源、编纂人员、编纂体例、 贮藏地点及其版本与玺印五个部分逐次解析《石渠宝 笈》诸编的内容与特征,展出故宫博物院藏、《石渠 宝笈》诸编著录的典型作品72件(套),其中图书善 本12册,《石渠宝笈》所用宝玺15件,直观诠释这一 书画著录巨作。本部分展出的晋顾恺之《洛神图卷》, 画卷中乾隆及内府大臣的题识再述了《石渠宝笈》这 一书画著录巨著的编纂体例与其严谨的考据特点,并 生动地勾勒出乾隆的艺术趣味。
E-mail
清 弘 历 庚 辰 岁 朝 图 并 新 正 重 华 宫 诗 轴
清 张 若 澄 兴 安 岭 图 轴
明 李 士 达 岁 朝 村 庆 图
明 沈 周 桐 荫 玩 鹤 图 轴
明 宋旭 五岳图卷
明 徐 渭 梅 花 蕉 叶 图 轴
清 冷 枚 避 暑 山 庄 图 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