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应用教学案例设计
“互联网+”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案例

“互联网+”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案例1.案例简介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里,”互联网+”正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渗透教育的各个领域,带来了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的“教”已经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是给学生讲课文内容,而是努力帮助学生适应“互联网+”,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也不仅仅是学会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会发现语言规律,学会选择语言内容,学会理解语言内涵,学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
“互联网+语文教育”既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又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教育发展新形态。
利用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教育发展生态。
2.案例特色本文采用了合作学习方法将互联网和语文课堂进行深度融合。
以人教版二年级《秋天的雨》一课的第一课时为例,从课前预习、课堂检测、运用电子书包自学、合作学习、自学生字、课后作业六个方面,对如何实施小学语文“互联网、语文课堂和创新教育”作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3案例呈现教学目标:1会认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2学习相关两个季节的自然段,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课前预习“互联网+”视域下,课前预习有了新的内涵。
例如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自己上网查询课外资料,观看视频,欣赏名曲,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或根据教材内容以名作家为查阅对象,上网查阅作家生平、相关作品及其有关评论等,及时做好记录,以便课堂反馈……预习任务的丰富化和预习方式的多样化,势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同时,面对海量信息,学生处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意识得到了培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锻炼了学生披沙拣金的能力。
难能可贵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
课前教师下发预习题案,要求学生对即将上课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并完成预习题案,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将预习题案的正确答案预置在互联网平台上,学生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进行自我批改并对错误习题进行自我纠错。
互联网+ 教学设计

互联网+ 教学设计《互联网+教学设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形态和方式。
“互联网+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将互联网的优势与传统教学设计有机融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交流平台,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教材。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获取海量的知识信息,教师能够利用各种在线工具和软件设计更加生动有趣、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首先,互联网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
以往,教师的教学资源主要依赖于教材和教辅资料,内容相对有限。
而现在,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各类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以及优秀的教学案例、教案、课件等。
这些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能够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地图和卫星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地貌和气候;在教授历史事件时,利用相关的纪录片和影视作品能让学生更身临其境地了解当时的背景和情境。
其次,互联网使得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相对较低。
而在互联网+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软件等工具,设计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例如,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将知识点的讲解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则主要用于讨论、答疑和实践操作,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
混合式学习则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灵活安排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势。
再者,互联网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进度都有所不同。
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可以借助学习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教案设计大赛小学科学《杯子变热了》孟祥芹

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热的本领不一样,知道生活中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学期《热的传递》单元的第一课。
刚才同学们都动脑思考了,老师这儿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这样的材料,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是凡士林,它的特点是有粘性,可以粘住轻小物体,遇热会熔化。(蜡烛、铝棒固定在支架上、酒精灯、火柴、铝片、试管夹、铜棒)
小组讨论,利用这些材料我们怎样来设计实验,比较直观地看到热是怎样传递的呢?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取三根火柴,分别用火柴头蘸取少量凡士林,等距离地粘在铜棒上,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发生的现象。大屏幕演示:
2、教材分析:杯子变热了,锅把变热了,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它们是怎样变热的呢?本课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不同材料传热的本领不同,辨析常用物品中传热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热在固体中传递的特点,认识热传导。
(2)这两组实验都说明了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传导(板书:传导:温度高→→温度低。)
(三)验证物体的传热能力
教师:铜铝都是金属,其他物体传热本领一样吗?
教师:木、铝、瓷、玻璃、塑料、热水、烧杯,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比较传热本领吗?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教师:每件物品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
“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学校: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中心学校姓名:赵桂堂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自学课文,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课前上网查找查找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
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无暇、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开始,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用对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点。
把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展现在读者面前。
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自读,朗读。
带问题读,充分体现自读。
交流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和文中形象的比喻,小结引导语言文字的美和表达的景美。
2、演示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欣赏风景,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学生观看大屏幕投影。
【百度搜索】/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 2&fm=index&pv=&z=0&word=%D7%E6%B9%FA%C9%BD%BA%D3%C3%C0%BE%B0&s=0 风景怎么样?学生谈感受。
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将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一番。
观看大屏幕投影。
【百度搜索】/i?ct=201326592&cl=2&lm=-1&st=-1&tn=baiduimage&istype= 2&fm=index&pv=&z=0&word=%B9%F0%C1%D6%C9%BD%CB%AE%CD%BC%C6%AC&s=0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林黛玉进贾府》

3、表演完后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前提下,让他们自报角色表演课本剧,整体再现文中的情景,给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的氛围。表演者、评价者、观看者,他们都会在活动中受益,为深入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仿照以上方法,请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请学生上台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圈点批注中思考,在交流中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在读与悟中感受作品的人物形象。
(四)深层感悟-----领悟作品内涵。
观看本文的剩余部分要是学生个人的见解,都应该予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个性得以彰显,从而领会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问题。
(2)熙凤眼中的黛玉是什么样子?(注意王熙凤是何等人物,她的评价如何?)
(3)宝玉眼中的黛玉是什么样子?
(4)文中有哪些语言和心理描写?体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
回贾母:前
后
回舅母:
林黛玉性格:
设计意图形象的能力。
分角色朗读前,教师要强调读音准确、正确表达语气,并出示投影展示文中的几个重点片段,为学生选择场景提供参考。
五、教学过程
(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学习氛围,然后导入曹雪芹及《过观看课本剧对课文情节有了大体的了解,对文中的几个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对性格表现有了了解。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2)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了解曹雪芹和《红楼梦》。
3)准备自己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幼儿园数字化教育:互联网应用案例分析

幼儿园数字化教育:互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互联网应用在幼儿园数字化教育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幼儿园数字化教育互联网应用案例的分析,探讨这一趋势的发展并共享我的观点。
1. 《小猪佩奇》互动教学应用在幼儿园数字化教育中,互动教学应用的案例之一是《小猪佩奇》。
这款应用以受欢迎的动画片《小猪佩奇》为背景,围绕孩子的兴趣点设计了各种教学任务,如拼图、画画、音乐等。
该应用还设置了丰富多样的游戏关卡,提供了亲子互动模式,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孩子生活和兴趣。
2. 儿童绘本互动阅读应用另一个案例是儿童绘本互动阅读应用。
通过这类应用,孩子们可以通过触摸屏幕、声音互动等多种方式,与绘本进行互动。
应用中添加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激发了孩子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3. 视频学习应用还有一种互联网应用是针对幼儿园数字化教育中的视频学习。
有些视频应用通过制作一些儿童适宜的教学视频,来帮助幼儿园学生更好地学习。
这些视频内容通常会涵盖生活常识、简单的启蒙知识和观察力培养等方面,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数字化教育的大潮下,互联网应用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应用以其生动形象、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应用并非取代传统教学的工具,而应当作为教学辅助的一部分,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
家长也应当在孩子使用这些应用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监管,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学习环境。
总结回顾:通过对几个幼儿园数字化教育互联网应用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应用在启蒙教育、学习兴趣培养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使用这些应用时需要注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能盲目跟风。
希望未来在幼儿园数字化教育领域,可以有更多更丰富、更有针对性的互联网应用涌现,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体验。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互联网应用体验》教学设计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互联网应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互联网应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③在线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微信、QQ、微博等。
④在线学习的平台:如MOOC、网易云课堂等,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⑤网络购物的安全知识:如何辨别真假商品、支付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
2.关键词、词组:
①互联网应用、搜索引擎、在线交流、在线学习、网络购物。
②关键词选择、搜索结果、筛选、利用。
③微信、QQ、微博、交流、礼仪。
(4)社交媒体:教师鼓励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学习心得,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课堂演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互联网应用的实际操作演示,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6)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联网应用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网络购物的安全知识:如何辨别真假商品、支付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
2.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互联网应用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在线交流工具,体验它们的优缺点,学会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交流。
(3)学生可以浏览在线学习平台,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4)学生如果有疑问或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中的互联网案例 陈瑞云

3、理解课文中“自然之道”的含义。明白做事情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丰富见闻,能联系生活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材分析
课文讲了我们一行九人在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时,从嘲鸫口中解救了一只探路的幼龟,使得巢中其它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随即鱼贯而出,结果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通过这样一个好心办坏事的例子,揭示了大自然中的事物有它自己的生存之道,不能违背它的规律。
播放动物世界视频/489182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之道无处不在,一个个奇妙而有趣的故事在召唤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这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去亲近小海龟,领悟自然之前质疑
师:同学们,读过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疑问,老师旁板书,以备课堂上解答。)
六、自读课文
1、自由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自由朗读)
2、自学反馈,学习生字新词
看看这些生字和词语,你能读准它们吗,谁愿意试试?(指名读)
(课件出示生字:幼、孵、鹰、啄、穴、颓、愚蠢、媚、霄。词语: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不可及、自作聪明、无遮无拦、气喘吁吁、响彻云霄)指读,读后正音解决“踌躇”读音,“颓”不能读“秃”。
(违背自然之道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如……)等。
(板书:自然之道)
十、快乐作业(任选其一完成)
1、动手实践作业
网上学习:你了解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你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7.html,加深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Now open your books, write the phrases under the pictures, then say the phrases quickly and clearly. Step 3: 听力练习 1. Listen and answer questions (1)Who are talking? A. Betty B. Daming C. Lingling D. Tony (2)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 Plans for Saturday B. Plans for Sunday C. Plans for weekday D. Plans for weekend 2.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eck true or false. 1) Daming is going to do his homework in the evening. ( ) 2) Betty is going to have a piano lesson on Saturday afternoon. ( ) 3) Betty is going to see a movie. ( ) 4) Daming is going to have a picnic. ( ) 5) Betty is going to have a piano lesson. ( ) 6) Daming is going to have a picnic with Betty. ( ) 3. Read the passage and complete the diary. On Saturday morning, Daming is going to _______ his email and do his ______. Then he is going to ___ _____ _______ _______. On Sunday afternoon, he’s going to _____ Lingling and Tony in the park and have a _______. Betty is going to _____ _______ on Saturday afternoon. On Sunday afternoon, she’s going to _____ ______ ______ with Daming, Lingling and Tony. Step 4: 听后说 Read the passage with your pa/view/1954584.htm 1. be going to 表示________时态。意思是在将来某一时间里打算、计划或者有意做某事。 2. be going to +______ 3. be going to 中的“be”的形式由______ 决定。 如:I ____ going to check my email. He/She _____ going to have a picnic. We/They ____ going to get up early. 4. be going to 的否定形式是在____后加_____. Step 6 总结提升 1. 完成下列句子的翻译。 (1)他妹妹打算去野餐吗? ___ his sister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打算上钢琴课。 W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2. 1.源自1. check 2. go over 3. have 4. see 5. help 6. have
1. a movie 2. a piano lesson 3. a picnic 4. lessons 5. my email 6. with the housework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 __________ 5. __________ 6. __________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英语 Module 3 Unit 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t the weekend?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英语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思考词的意思。 二、阅读导学案,了解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重点。 二、 教学课题 语言知识目标: 功能:谈论和制定计划、安排 语法:be going to 的意义和用法 词汇:go over (/go%20over)body, at nothing(/s?wd=nothing) silly, fantastic, picnic, housework, else. 语言技能目标: 听:能听懂包含计划、安排的对话,并且判断出对话中人物的计划。 说:能用 be going to 表达自己的计划、安排,并能询问对方的计划、安排 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在掌握一些有关周末活动的动词短语的基础上,通 过讨论周末的计划、安排,学习用 be going to 句型表达自己打算或计划要做的事情。 学生在小学时期已经学习过 be going to 句型,并了解该句型指示一般将来时的作用,因此进入主 题比较容易。 四、教学方法 Bottom-up approach 五、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Sing a song: Ten little fingers. 网络视频 /programs/view/OvgrnsQfMrE/ Free talk: It’s Saturday night. What are you doing? Step 2: 听说训练 Listen and match the words, then write down their Chinese mean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