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吸收45页PPT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吸收教学课件PPT

化工原理吸收教学课件PPT

5.1.1 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一、均相物系的分离
均相混合物的分离,首先要设法制造另外一个相,
使得物质从一个相转移到另外一相。
根据不同组分
某种过程
均相物系
两相物系
在各相中物性 的差异,使某
组分从一相向
实现均相物系的分离
另一相转移: 相际传质过程
相际传质过程
均相物系分离
相际传质过程的推动力:浓度差
5
分离
均 相 混 合 物 非 均 相 混 合 物
动量传递 三传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在浓度差、温度差、压 力差等推动力作用下,物质从 一处向另一处的转移过程。包 括相内传质和相际传质两类。
利用某种性质差异
方法 加 加入 入能 另量 外一种分 物离 质剂 作为 加场,如浓度场、电 温场 度、磁场
4
13
5.1.7 吸收操作的分类
按被吸收 组分数目
单组分吸收
多组分吸收√ 气体混合物 液体
气体 吸收
按吸收有无 化学反应
按溶质组 成的高低
按吸收的 温度变化
物理吸收
化学吸收√
低浓度吸收
高浓度吸收√
等温吸收
非等温吸√收
溶质A S
惰性组分B 吸收剂
相界面
本章只讨论单组分、低浓度、等温、物理吸收过程 的有关原理和计算。
ExA p*A
y*Ap*A/ pxAE/ p
p*A ExA

mE p
y*A mxA
26
在低浓度气体吸收计算中,通常采用基准不变
的比摩尔分数Y( 或 X)表示组成。
由yA*mxA

YA* 1YA*
mX*A 1 X*A

《化工原理吸收》课件

《化工原理吸收》课件
02 模拟方法可以预测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吸收效果, 以及优化吸收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参数。
03 常用的模拟方法包括物理模型模拟、数学模型模 拟和实验模拟等。
吸收过程的优化策略
01
吸收过程的优化策略是通过调整操作条件和设备参数
来提高吸收效果的方法。
02
优化策略通常包括选择合适的吸收剂、优化操作条件
、改进设备结构和操作参数等。
增加流速可以提高溶质的 传递速率,但同时会增加 设备的投资和能耗。
04
吸收设备与流程
吸收设备的类型与特点
填料塔
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适用于气体流量较小、 溶液组成较低的情况。
板式塔
传质效率高,处理能力 大,适用于气体流量较 大、溶液组成较高的情
况。
喷射器
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适用于气体流量较小、 溶液组成较低的情况。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溶解度与相平衡的关系
物质在气液两相中的溶解度差异是吸收过程得以进行的驱动力。
亨利定律与相平衡
亨利定律: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该气体在气液界 面上的分压成正比。
输标02入题
亨利定律的数学表达式:(Henry's Law):(c = kP)
01
03
亨利定律的应用:通过测量气体的溶解度和气液界面 上的分压,可以计算出亨利常数,进而了解物质在特
03
优化策略的目标是提高吸收效果、降低能耗和减少环
境污染等。
06
吸收的实际应用
工业废气的处理
工业废气处理
吸收法可用于处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如硫氧化物 、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通过吸收剂的吸收作用,将有害气 体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化工原理 PPT 第2章 吸收

化工原理 PPT  第2章 吸收

m
202 .6 p
从气相分析 y*=mx=23.94×0.01=0.24<y=0.3 故SO2必然从气相转移到液相,进行吸收过程。 y 0.3 x* 0.0125 m 23.94 以液相摩尔分数表示的吸收推动力为: ∆x=x*-x=0.0125-0.01=0.0025 以气相摩尔分数表示的吸收推动力为: ∆y= y - y*=0.3-0.24=0.06
1.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
①气、液相组成(yi,xi)在平衡线上方(P点): 相对于液相组成xi 而言, 气相浓度为过饱和 ( yi yi* ),溶质 A 由气 相向液相转移。 相对于气相组成yi 而言, 液 相 浓 度 欠 饱 和 ( xi xi* ),故液相有吸 收溶质 A 的能力。
y yi
V,yi2 L,xi2
yi 2,min y mxi 2
* i2
2)逆流吸收,塔高无限,
xi1,min
y i1 x m
* i1
V,yi1
L,xi1
31
【例】
在总压101.3kPa,温度30℃的条件下, SO2摩尔分率为0.3的混合气体与SO2摩尔分 率为0.01的水溶液相接触,试问: (1) 从液相分析SO2的传质方向; (2) 从气相分析,其它条件不变,温度降到 0℃时SO2的传质方向; (3) 其它条件不变,从气相分析,总压提高 到202.6kPa时SO2的传质方向,并计算以 液相摩尔分率差及气相摩尔率差表示的传 质推动力。
7
4.吸收分类 1)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吸收过程溶质与溶剂之间不发生显著 的化学反应,可以当作是气体单纯地 溶解于液相的物理过程。如用水吸收 二氧化碳、用水吸收乙醇或丙醇蒸汽、 用洗油吸收芳烃等。 化学吸收:溶质与溶剂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如 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 碳、用稀硫酸吸收氨等过程。化学反 应能大大提高单位体积液体所能吸收 的气体量并加快吸收速率。但溶液解 吸再生较难。

化工原理下ppt第2章 吸收

化工原理下ppt第2章 吸收
第2章 吸收
2.1 气体吸收的相平衡关系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2.3 吸收塔的计算 2.4 吸收系数
2.5 脱吸及其他条件下的吸收
1
1. 吸收的原理
分离物系 气体混合物
尾气 B(含微量A)
吸收剂 S
形成两相体系的方法
引入一液相(吸收剂) 传质原理 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 解度不同。 A:溶质(吸收物质) B:惰性组分(载体)
p*
NH3 10℃
0
x
14
2.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1) p - x关系
p Exi
式中:E——亨利系数,k pa。 E的讨论: 表示气体溶解能力的常数; 溶解度,亨利系数↓;
i
E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T↓,E↓;
E的来源:实验测定或从手册中查得。
15
2.亨利定律的表达式
2) p - c关系
45
2. 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份的扩散
Dp NA RTz pA1 pA2 pB2 pB1 ln pB 2 pB1
NA p pA2 Dp p ln B2 A1 RTz pB1 pB2 pB1

pBm
pB2 pB1 pB2 ln pB1
Nm N
2
42
1
JA
N NcA/c NcB/c JB 1 2 NB
NA
N NA N B NB 0 N NA
对组分A
cA NA J A N c
cA dcA NA (1 ) J A D c dz
Dc dcA NA c c A dz
在气相扩散
pA cA RT
液相主体
溶解

化工原理实验吸收.ppt

化工原理实验吸收.ppt
化工原理实验
吸收实验
(一) 实验目的及认为
1、 熟悉填料吸收塔的结构与操作 2、 观察填料吸收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
气速的关系曲线 3、 掌握总传质系数Kya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
分析
4、 同过实验了解p—u曲线和传质系数Kya对工程 设计的重要意义
5、 学习对气液连续接触的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 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 1、 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液体流动引起的压降 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
•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压 降对气流做图得到一 条斜率为1.8—2的直 (图中a—a线)。
(图7—1 填料层压降— 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 )
log p
d
a
c
ba
log u
• 而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时,(c点以前)压 降也比例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同一气速 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段)。
4).单位时间氨吸收量 GA GA G(Y1 Y2 )
5).进气浓度 Y1
Y1

n1 n2
n 2 ——空气摩尔数
即:
Y1

V0 V0
6).尾气浓度 Y2

n1 n2
n1——氨气摩尔浓度;n 2 ——空气摩尔浓度
即: 式中
Y2

V
NS VS (T0 ) / 22.4
T
NS——加入分析盒中硫酸当量浓度[N];
VS ——加入分析盒中硫酸溶液体积[ml]
V——湿式气体流量计所量得的空气体积[ml];
T0 ——标准状态下空气温度[K];
T——空气流经湿式气体流量计时的温度[K]。
7).对数平均浓度差 (Y)m

化工原理-3-第八章-气体吸收精品PPT课件

化工原理-3-第八章-气体吸收精品PPT课件

解:求H
PA*
CA H
C A 0.582 kmol m3 ,PA 800Pa
故:H
CA PA*
0.582 0.8
0.7275 kmol m3.kPa
求E E PA* xA
xA
CA CA CS
E
0.8 0.01048
0.582
0.582
1000 0.582 17 18.02
76.33 kPa
0.01048求mFra bibliotekm y x
y PA 0.8 7.897 103 P 101.3
m 0.761
8.3 吸收过程模型及传质速率方程 8.3.1双膜模型
一、吸收过程 吸收过程物理模型:
图(b)中y、x分别表示气相、液相主体浓度;yi、xi分别 表示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的浓度。
以气、液相界面为准,A在相际间的传质过程由以下三步串联而成:
E的含义:
①其数值大小由物系特性和温度决定; ②当物系(溶质、溶剂)一定时,其值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③由实验测定。
二、不同表达形式
由于气、液两相组分浓度可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因而亨利定律也有 不同的形式。
1、溶解度系数H
如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A表示,则亨利定律:
PA*
CA H
式中:CA为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量,kmol/m3; H称为溶解度系数,kmol/m3.Pa。
①一般易溶气体,如NH3、HCl等气体,平衡线斜率m 较小,吸收过程通常呈现气相阻力控制;
②难溶气体,如CO2、O2等,由于其溶解度小,平衡 线斜率m大,吸收过程多呈现液相阻力控制
4、改变阻力大小的方法
实际吸收过程的阻力通常多是气相和液相各占一定的比例,且受 气、液两相流动状态影响甚大。通常:

化工原理第三版第五章吸收精品PPT课件

化工原理第三版第五章吸收精品PPT课件
E小的,溶解度大,易溶气体
3)E的来源:实验测得;查手册
15
(二)亨利定律其它形式
1)pA*
cA H
H——溶解度系数, kmol/(m3·kPa)
cA——摩尔浓度,kmol/m3;
H与E的关系:
p
* A
cA H
c c
c H
x
E c H
16
c
S
M L M S (1 x) M A x M S
(一)亨利定律
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 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 分数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亨利系数。
pA* Ex
14
p
* A
——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kPa;
x——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E——亨利常数,单位同压强单位。
讨论: 1)E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T
物系一定,T E 2)E大的,溶解度小,难溶气体
D'c kL zLcBm
液相传质速率方程有以下几种形式:
N A kL (cAi cAL ) NA kx (xi x)
45
kL——以液相组成摩尔浓度表示推动力的液膜 传质系数,kmol/(m2·s·kmol/m3);
k x——以液相组成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液膜 传质系数,kmol/(m2·s);
(1)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
(2)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或精制气体。 (3)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 (4)工业废气的治理。 吸收的依据 混合物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
3
二、吸收过程与设备
4
脱苯煤气 含苯煤气
冷却器 加热器
洗油 吸收与解吸流程
苯 水 过热蒸汽
5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件(第五章吸收)

化工原理第四版课件(第五章吸收)

第五章:吸收 概述气液相平衡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吸收塔的计算填料塔第一节:概述一、吸收吸收的定义:吸收是利用气态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单元操作。

吸收的目的:I.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II.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III.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以免环境污染。

二、工业吸收了解工业生产中吸收及解吸过程、所需条件和典型设备例子工业上从合成氨原料混合气体中回收CO2乙醇胺脱硫法•需要解决的问题1.选择合适的溶剂2.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3.溶剂的再生三、溶剂的选择1.对溶质较大的溶解度;2.良好的选择性;3.温度变化的敏感性;4.蒸汽压要低;5.良好的化学稳定性;6.较低的黏度且不易生泡;7.廉价、无毒、易得、不易燃烧等经济和安全条件。

四、吸收的分类按有无化学反应: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按溶质气体的浓度:低浓度和高浓度吸收按溶质气体组分的数目:单组分和多组分吸收按有无热效应:等温和非等温吸收本章只讨论低浓度、单组分、等温的物理吸收过程。

五、吸收操作的经济性(费用)气液两相流经设备的能量损耗;溶剂的挥发及变质损失;溶剂的再生费用。

√六、吸收设备第二节:气液相平衡一、平衡溶解度恒温、恒压下,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的浓度不变时,气液两相之间的浓度关系。

气液两相组成的浓度分别用物质的摩尔分数来表示,即y= n i /Σn y 、x= n i /Σn x:气液两相中惰性组分的量不变,溶质与惰性组分摩尔比。

yy Y −=1xx X −=11.气体的溶解度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该平衡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平衡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液相中溶质的浓度——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也即是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一定条件下吸收进行的极限程度;温度和压力对吸收操作有重要的影响;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有利;升温和降压对解吸有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4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工原理实验吸收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