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模试卷分析
初三语文二模成绩分析

初三语文二模成绩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三语文二模成绩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试题包括四个大题,即积累运用(包括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古诗文默写、名著导读、漫画、仿句等)、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赏析以及作文。
此次考试既综合了各个年级的知识,又对重点知识进行了特殊对待。
从总体来看,难易程度适中。
二、班级成绩分析:1、从成绩来看:2、从做题情况来看:学生对积累运用部分的字词和阅读理解做得比较好,三、考试中出现的不足:1、从分数来看,高分人数太少,不及格人数较多,部分同学在70分左右徘徊。
2、从试卷分析上看,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1)很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把握和利用很不好。
如文言文默写,在准确书写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错误,把“曾益其所不能”中“曾”写错的较多;同时,仿写句子也是一大难题,仿写句子要么句型不吻合,要么就是句意无文采,更有一部分同学直接没做这个题;成语运用一题做得出错率也较高,部分同学不理解词义,也不懂这个词的运用环境,所以出错:在漫画题上失分更是不应该,第一小问让解说漫画,要求不超过五十个字,很多同学因为加上了漫画的寓意,超字现象严重。
(2)现代文记叙文阅读方面,审题和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欠佳,不能够抓住题旨和文章的关键来回答问题;从回答问题方面也可以看出,有不少同学的书面语言罗嗦,答不到正点上,表达能力较差,从第九题概括故事情节这道题可以看出来,很多同学只写了故事的结果,忽视了对故事起因和经过的叙述。
现代文说明文阅读方面,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课堂上讲解的非常多了,所以大部分学生们失分很少,算是整套卷子上的亮点,(3)文言文理解方面,本次所选课外文言文比较难,但问题涉及到课外文言文的只有一个题,还是自我发挥题,所以相对来说文言文题就非常简单了。
但学生们对文言词语和句子的掌握还是不牢固,即使是堂上反复强调记忆的,学生仍然不能够很好的翻译句子,背诵的积极性不高。
九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的特点这份模测试卷,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
重点检查了学生初中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有的语文能力,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
对中考题型分析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难度适中,符合对全体同学的考查。
在试卷的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1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9分),第三部分写作(50分),120分钟完成。
二、具体分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主要考查了诗句默写,汉字的音、形、义,语病 ,文学文化常识及应用文等几个方面,很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一)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是课内诗歌,出自九年级下册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难度适合,没有给学生设置理解的障碍,这对今后的教学很有指导性。
(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课外阅读,出自张岱的《姚长子墓志铭》,考察了实词、断句、翻译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难度适合,很有指导性。
紧跟时事热点,文章为《光明日报》的《冠状病毒知多少》,考察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点,段落的作用,说明文语言,说明方法及作用,概括提炼信息。
难度适中,很有指导性与前瞻性。
(四)名著阅读名著阅读是课内对《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考查,其中《西游记》难度较低,没有给学生设置障碍,17小题考察的是对故事情节的把握,部分学生失分严重。
(五)现代文阅读采用课外阅读的形式。
课外的是记叙文阅读,题目的设计难度把握较好,考察了概括文章内容、赏析句子、分析人物形象,感悟题。
题目很典型,材料也很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三部分:作文作文是命题作文《宅当有为》,基本没有审题障碍,而且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三、答题情况分析(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这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诗句默写、”“拼音”、“汉字的书写”、“词义辨析”、“语病”、“文学文化常识”和“应用文”。
二模九年级数学检测卷质量分析

二模九年级数学检测卷质量分析一:考情分析:本次九年级共有598人参考,最高分96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65.82分,共有人413及格,及格率为69.1%。
二:试题分析:试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三大块,共100分,选择题36分,填空题8分,解答题56分,容易题占约70%,中档题占约20%,难题占约10%。
整个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覆盖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灵活抽取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点进行考查,试题具有如下特点:1:强化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体系,试题面对九年级全体毕业学生,试题凸显基础,抓住重点,同时具有一定的选拔性,试题涉及了数与式丶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丶函数丶三角形丶四边形丶圆丶图形的变化丶统计与概率等各章的知识,考查了学生对初中数学基本计算能力丶基本几何推理能力的掌握,2:试题贴近生活,取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如第十小道。
3:重视数形结合,考查学生空间思维。
4:考查学生数学分类思想。
如21道第2小问。
三:答题分析:试题从不同角度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能力,还检测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评卷结果来看,发现了诸多问题:1: 部分学生书写不认真,答题格式不规范。
2:基本计算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第17题实数运算,第12题解不等式组,得分率不高,同时,也看出学生计算粗心,答题马虎,答题失误大。
3:部分学生审题能力差,甚至不会审题,找不到答题的突破口,今后教学不光注重知识的积累运用,更要指导学生会找出答题的突破口。
4: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基本知识和几何概念的掌握不牢固,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灵活解题的方法。
比如21题第1问,可以用多种方法判定菱形。
5:从第23道第2问,24道第2问可以看出,学生极度缺乏空间思维探究能力。
四:今后备考方向:1:立足教材,与生活实际结合,渗透数学思想,突出基础和命题重点,掌握中考命题方向。
九年级二模卷面分析

九年级二模考试已经结束,认真分析考题,发现这次试题存在以下特点:一、联系生活实际考察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这次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时候,能遵循这一原则,如第8题,考察了物质的变化时涉及到了舞台云雾及食品保鲜;12题在考察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时能和时下人们关心的食用明胶紧密相连;16题考查营养及化肥知识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
试题中像这样的试题随处可见,这样设计出来的试题生动而活泼,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紧扣教学理念。
二、联系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考查学生的能力纵观这几年的中考试题,很多题型的设计不仅仅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很多试题的设计很巧妙,不仅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还能体现不同学生的能力。
如21题,是一道有关炼铁的装置,学生都知道一氧化碳有毒,必须进行尾气处理,此题恰好借助尾气处理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考察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C、D装置实际就是进行尾气处理的一个装置,但很多学生却单纯的理解成了氢氧化钠的作用,故很多学生审题出错,且没有意识到此题实际上就是考察环保知识。
如19题,根据学生所熟识的台灯,考察金属材料及金属活动性的应用。
此类题看似简单,但实则有一定的难度,能充分体现学生对金属活动性这一知识点的驾驭能力。
三、试题设计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次试题的创设情境是多元化的,有的题设计到了环保知识,如21题,有的题涉及到了节约资源,如17题,有的题涉及到了营养知识及营养素的重要性,这些题的设计,不空洞,不教条,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试题立意新颖,信息量大,灵活性强,设计的知识面广,个别题难度较大,如14、15题,分别涉及到了过量问题和优先反应,属于较难习题,但这两道较难习题答案分别为B和A,答案这样设置实际上降低了题的难度。
这次试题答卷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能力强的学生分数较高,能力差的学生分数较低,答卷中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基础不扎实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化学用语不熟练,如20题,有些学生不清楚物质的分类的含义是什么,21、22、题很多学生审题正确,但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出错,丢分很是可惜。
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卷分析本次试卷共三大题,分值分布为读.书12分,读.思38分,读.写70分.试卷总分为120分,本次考试最高分101分,最低分58分。
均分86.57,及格率94.97,优秀率26.42,低分率27.04.从这个数据来看,优秀率低,低分人数较多.现具体分析如下: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语文试题难易适度,题型规范,能较为客观的考查学生积累阅读写作能力。
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读.书书法题第一空大多数学生选错,将“艰苦朴素“辨认不清。
古诗文默写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五个空是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难度较小,班里学生基本没有错误。
错的较多的是第7、8、9空,学生不仔细读题审题,句子混淆。
2、读.思(1)名著积累。
此题不是简单的考名著知识而是将名著内容与理解性解题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议论性文字。
议论性文字较之前进步很大,九成同学观点概述准确,但仍有个别同学不能全面分析文章,所以论点概述不准确。
还有部分同学没有运用论据证明论点,因此失分。
(4)文言文读延续了传统的比较词读,选择了《出师表》与《过零丁洋》进行比较阅读,在题型的设计上也是由易到难,由课内的知识识记到课外的理解运用。
第11小题分析《出师表》中三件事,学生没有理解透彻,或者是三件事概述不完整。
《过零丁洋》两件事识记不牢靠,导致本题失分严重。
课外文言文部分第13题,学生分析不全面,因此大多数同学只能得1、2分。
3、读.写(15)题第二小题给出角度进行赏析,同学们的人物形象分析还行,但主题不会概括,语言角度赏析时不能抓住重点,所以在这个题中也有所失分。
作文题不太难,存在的问题有:①个别学生书写潦草,涂改较多;②部分学生开头废话一大堆,切题太慢;结尾不会总结,点明中心;③不能根据中心有效地选择典型材料,或者是作文中没有具体的事例,大段的空洞说教。
物理二模试卷分析

九年级中考物理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一、命题原则及试卷特色这次模拟考试试卷以教材为基础,以新物理课标为指导,坚持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结合当前初中物理命题的新动态,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物理知识应用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使试卷具有注重双基,强化观念理解;联系生活,注重知识运用;识读数像,关注能力培养;探究实验,突出过程方法;开放综合,呈现物理特色等等特点。
三、答题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大题3题图片不清,没有文字说明,学生审题不清,错误较多第二大题15题图像分析学生出现错误较多。
第三大题部分同学公式混淆,记忆不清,单位换算能力较差。
第四大题21题第4问,试题难度大,学生理解困难。
第五大题,图片不清楚,学生没有观察清楚。
四、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基本概念不清一些基本物理量的含义、物理规律弄不清,相似的概念或规律不能辨析。
2.生活知识贫乏现在的学生不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生活常识缺乏,在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3.实验技能薄弱主要表现在物理知识与物理现象混淆不清,不关注实验过程,不明确实验过程中各操作步骤的目的和实验方法的应用,不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不会正确分析实验数据,答不出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4.灵活应用不够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背概念、代公式,对题意的理解、方法的选择不灵活,或不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综合计算题解答较差,说明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不够。
五、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在下阶段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备课时应该以教材、课标和《说明与检测》书为主,针对“一模”和“二模”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有关下阶段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1.调整复习计划,提高复习实效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物理知识复习的进度等因素,及时调整复习计划,采取有效的教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讨论问题,让每节课或每阶段的复习有重点或有目的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九年级二模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二模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试卷总体评价本次考试,试题难度总体适中,注重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兼顾,体现了“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试题灵活,注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今后的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成绩分析九年级参加考试35人,7科总分在660.500-450分以上2人,600——500之间的1人,500——400之间1人,400——300之间的14人,300——200之间19,总分最高分510,最低分118,平均总分291分。
全县看我校成绩在中下水平。
全县前2000名1名,前3000名3名,与一模没变,前4000名28名,上升一名。
语文、理综、文综进步,从总体来看,和一模成绩比较,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三、成绩得失原因分析1、和以前比力,学生的研究主动性、积极性增强,但还应看到基础较差的现实,研究惯和研究立场还需求进一步提高。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没把知识学清楚,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不广、不深、不透。
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3、合格率、优秀率整体偏低。
尖子生不突出,人数很少,后进生差距较大,应进一步加强后进生转化事情,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4、审题不清,没把题目看明白,对某些题型解题思路、技巧不克不及灵活运用。
表达不清,表达凌乱,词不达意。
一些学生的研究方法不灵活,被动研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还存在,应进一步改进。
5、学生答题非智力因素方面需要培养训练,包括心理素质、书写卷面、规范答题,学科术语。
6、教师方面,复进度滞后,没能拿出时间来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是综合学科。
四、措施做法1、认真反思一模中的得失,开好年级分析会,把握中考方向,以考代练,精选精讲精练。
2、教学生应试能力,调整应试能力调整应试心态。
同时做好优生个别辅导,单独培养,力争提升,利用边缘时间。
3、教学生应试答卷技巧,减小非智力因素失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养成认真审题的好惯,避免减少题目理解错误。
同时强化非智力因素失分问题训练:解决卷面杂乱、字迹不清;要求一笔一画的写字,不求多漂亮,但要清楚;训练规范答题;培养答题使用学科术语。
第二次模考质量分析

商州区第二次中考模拟测试腰市初中质量分析报告根据区教研室统一安排,我校于2014年5月20、21日两天举行了全区第二次中考模拟测试,现将此次模考情况简要分析如下:一、试题简析此次模考试题相比上次模考难度有所加大,基本符合近年陕西中考趋势,命题形式科学规范,设置合理,知识覆盖面广,且难易适中,梯度明显,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兼具选拔功能,部分试题具有一定难度,给学习优秀的学生以展示才华的舞台和空间,能检测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水平。
但教师普遍反映试题存在些许问题:部分试题题干表达不简洁,不明晰,给学生做题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产生歧义;有些科目知识点覆盖面不全,查漏补缺的效果有限。
二、质量分析1、各科平均分:各科成绩均不理想,平均分较上次均有下降,理化成绩较好,语文、政史成绩平平,尤其是数学、英语成绩偏差。
2、总分分段:我校的高分优生相对较少,差生面过大,200分以下有50余人;也有不少学生因偏科、跛腿严重影响总分。
2、各科分段:总体看单科优秀学生偏少:语文、政史两科表现为中生面大,而成绩优秀的学生较少;理化优秀成绩较多但中生偏少,差生面大;数学、英语两科不仅优秀成绩少,而且中等成绩学生也少,尤其差生面过大,英语尤为突出。
三、存在问题1、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实力不强。
此次考试较上次难度加大,但难题量不大,部分拔高性难题也分值有限,但学生的卷面得分却极其不理想,均分在60分仅占20℅,许多基础题错误率极高。
2、优生偏少,竞争力不强。
500分以上的学生为0人,400分以上的学生仅14人,只占近8℅,350分以上的学生也只有33人,重点中学升学令人担忧。
3、数学、英语成绩偏差,严重影响总分。
数学、英语两科不仅优秀成绩少,更令人揪心的是中等成绩也少,而差生面极大。
90分以上的分别为4人、5人,60分以上的也仅为44人、32人,极大阻碍了部分优秀学生升入重点中学,也极大的影响了该科的平均分。
4、跛腿偏科现象严重,科目发展不均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县胡张初中
2020中考二模考试试题分析报告
张典明
本次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本学期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
一、成绩情况
九年级139班语文学科学生参考人数9人,平均分数
82.9,及格率100﹪.
二、试题分析报告
(一)试题评价
试题的题量适中,难易适中,有较强的区分度,准确的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
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
2、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
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考查。
3、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统观试题,感性和理性完美统一,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无疑受到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
(二)试题亮点:融入了主题实践性活动的考查,考查形式内容多样化,涉及知识点全面。
本次大作文内容贴近生活,选材较易。
三、测试结果分析
第一部分读写:景鑫如全对,冯吕苗、柴天祥、樊悦通失分较多,其次是毋梦娇、岳婷,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诗文的掌握不够牢固。
失分原因在于学生错别字较多。
第二题,读·思。
(一)
3、4小题,考查基础知识,学生完成较好。
5小题,名著阅读,这种考查形式,大多完成较好,部分学生不会作答。
(二)
6小题,考查概括能力,7小题,写议论文片段,学生完成较好。
(三)8—11题,文言文基础知识,都是平时要求识记和过关的,还是一半学生全对,一半学生完成不够好,有的答得不准确。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章较为简单,只有认真阅读,12、13小题完全能够很好作答。
但是部分学生文言知识缺失,有待加强。
三、读·写。
(70分)
14题,据图写文,写一段文字,学生都能掌握写作技巧,完成较好。
15题,(1)描写片段。
学生完成较好,部分学生字数不够,今后应拓展阅读量,加强积累。
(2)文章评论,学生完成较好。
说明性材料
16题,完成说明性材料内容,完成教好。
17题大作文,半命题作文,本试题设置很好,材料选取相对比较容易,也易于学生表达。
三、存在问题
综观答题情况,学生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答题能力不强。
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
2、古诗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3、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能力。
4、作文缺乏个性。
一是审题意识淡薄,主题不鲜明。
二是选材范围狭窄、不新颖。
三是没有体现文体的基本特征。
四是语言苍白,缺乏文采。
说明平时学生语言积累少,词汇量少,文化底蕴不足。
5.一些学生语文基本功较差。
一是答题时审题不清。
审题不认真,浮光掠影地读题后,便草草作答,结果答非所问。
二是错别字现象严重。
四、反思教学中存在问题及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存在问题:
1、重视了好学生的培养,忽视了后进生的提升
2、在落实上对后进生要求不太严格
3、平时应考训练比较少
采取措施
1、注重基础,强化落实,尤其是后进生的落实需要更细致、更严格。
2、注重平时的训练,尤其是考试仿真练习,提高答题速度,提升答题技巧。
3、教会学生品读文本,教给学生有效的答题方法。
4、教学中面向全体,从最容易的入手,精讲多练。
5、要进行一定量的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