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舞会》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课程,涉及教材的第六章《化妆舞会》。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化妆舞会的概念、特点及意义;学习制作简单的化妆舞会面具;学习简单的舞步,感受化妆舞会的氛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化妆舞会的相关知识,提高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化妆舞会面具。
3. 通过学习简单的舞步,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制作化妆舞会面具的过程,以及面具的装饰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化妆舞会的相关知识,学会制作简单的化妆舞会面具,学习简单的舞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化妆舞会面具样品、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音乐播放设备。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化妆舞会的形式进入教室,引发幼儿的兴趣,向幼儿介绍化妆舞会的相关知识。
2. 制作化妆舞会面具(10分钟)(1)教师展示化妆舞会面具样品,引导幼儿观察面具的特点。
(2)教师示范制作面具的过程,讲解制作方法。
(3)幼儿动手制作面具,教师巡回指导。
3. 面具装饰设计(10分钟)(1)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用彩色卡纸、颜料等材料装饰面具。
(2)幼儿进行面具装饰设计,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学习简单的舞步(10分钟)(1)教师示范简单的舞步,引导幼儿学习。
(2)幼儿跟随教师学习舞步,感受化妆舞会的氛围。
5. 化妆舞会展示(5分钟)(1)幼儿戴着面具,展示自己制作的成果。
(2)全体幼儿一起跳简单的舞步,体验化妆舞会的快乐。
六、板书设计1. 化妆舞会相关知识2. 制作化妆舞会面具步骤3. 简单舞步演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化妆舞会的相关知识,并尝试教家人跳简单的舞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彩色卡纸、颜料等材料,为自己制作一个独特的化妆舞会面具。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动手操作、学习舞步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化妆舞会相关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肢体协调性。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优质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优质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化妆舞会》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化妆舞会面具和服饰,了解化妆舞会的文化背景;学习制作简单的纸质面具和彩绘技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化妆舞会的来历和特点,培养幼儿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美术创作技巧。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化妆舞会面具和服饰的制作技巧,以及彩绘面具的细节处理。
2. 教学重点:了解化妆舞会的文化背景,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化妆舞会面具和服饰样品、彩绘面具材料、剪刀、胶水、彩纸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化妆舞会面具和服饰样品、彩绘面具材料、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化妆舞会服饰,戴上面具,进入教室,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邀请幼儿猜一猜,这是哪一种化妆舞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讲解化妆舞会的文化背景(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妆舞会的来历和特点,让幼儿对化妆舞会有初步了解。
3. 学习制作纸质面具(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纸质面具,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彩绘面具(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彩绘面具,讲解彩绘技巧。
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彩绘面具。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猜一猜这是哪个化妆舞会的面具。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化妆舞会文化背景2. 纸质面具制作步骤3. 彩绘面具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化妆舞会面具,并写一篇关于化妆舞会的短文。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制作、彩绘等环节,让幼儿对化妆舞会有了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精品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优秀精品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化妆舞会》,主要围绕第四章《我们节日》展开,详细内容为第一节《化妆舞会准备》。
通过该内容学习,让孩子们解化妆舞会意义,学会制作简单面具,并能在舞会上展示自己。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解化妆舞会起源和意义,培养他们文化素养。
2. 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制作简单面具。
3. 增强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力和自信心,敢于展示自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面具制作方法,如何在舞会上展示自己。
2. 教学重点:化妆舞会意义,面具制作过程,舞会上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化妆舞会相关图片、视频,面具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化妆舞会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初步解化妆舞会氛围和意义,激发他们兴趣。
2. 讲解化妆舞会起源和意义(5分钟)向孩子们介绍化妆舞会起源,让他们明白化妆舞会是一种传统节日活动,并讲解化妆舞会意义,培养他们文化素养。
3. 教学面具制作(10分钟)(1)展示不同类型面具,让孩子们解面具多样性。
(2)讲解面具制作基本方法,并示范操作。
(3)孩子们动手制作面具,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孩子们在制作面具过程中,互相交流、学习,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化妆舞会展示(5分钟)(1)让孩子们戴上自己制作面具,进行舞会表演。
(2)鼓励孩子们大胆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化妆舞会起源和意义2. 面具制作方法3. 舞会表现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化妆舞会面具,并写一段关于面具介绍。
2. 答案示例:面具名称:狮子面具面具特点:狮子面具代表勇敢和力量,面具上用红色和黄色彩纸装饰,象征热情和活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但在舞会展示环节,部分孩子表现得不够自信。
幼儿园大班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教学资料

幼儿园大班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化妆舞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化妆舞会的概念、意义和基本礼仪;学习制作简单的化妆舞会面具;学习化妆舞会的简单舞蹈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化妆舞会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3. 通过舞蹈动作的学习,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化妆舞会面具的制作和舞蹈动作的学习。
重点:了解化妆舞会的概念、意义和基本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化妆舞会面具样品、舞蹈音乐CD、化妆舞会视频。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颜料、画笔、镜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佩戴自制面具,以神秘嘉宾的身份出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化妆舞会的概念、意义和基本礼仪。
2. 制作面具(15分钟)教师展示面具样品,讲解制作步骤。
幼儿动手制作面具,教师巡回指导。
3. 舞蹈动作学习(10分钟)观看化妆舞会视频,了解舞蹈动作。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幼儿跟随学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佩戴自己制作的面具,跟随音乐练习舞蹈动作。
教师纠正动作,指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制作面具和舞蹈学习的心得。
全班幼儿集体展示舞蹈动作。
六、板书设计1. 化妆舞会的概念、意义和基本礼仪。
2. 面具制作步骤。
3. 舞蹈动作要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化妆舞会面具,并练习舞蹈动作。
2. 答案:面具制作方法见课堂笔记,舞蹈动作视频由教师提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面具制作和舞蹈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实践环节,让幼儿充分参与。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化妆舞会主题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引导幼儿了解其他国家的化妆舞会文化,拓展他们的视野。
幼儿园中班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化妆舞会》选自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课程,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多彩的戏剧世界”,具体内容包括化妆舞会的意义、简单化妆技巧、角色扮演以及舞会游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化妆舞会的概念,知道化妆舞会的意义,培养幼儿对戏剧表演的兴趣。
2. 学习简单的化妆技巧,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化妆舞会的意义、简单化妆技巧、角色扮演。
难点:化妆技巧的掌握,以及角色扮演时的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化妆舞会图片、化妆道具、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水彩笔、化妆品(无毒)、化妆纸、镜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出示化妆舞会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化妆舞会的场景。
讨论化妆舞会的意义,让幼儿分享自己参加过哪些类似的舞会。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化妆舞会的简单化妆技巧,如脸部的图案、色彩搭配等。
示范化妆过程,让幼儿观看并学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化妆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化妆作品,大家共同评价。
4. 角色扮演(1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自由发挥,选取喜欢的角色。
每组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掌声。
5. 舞会游戏(10分钟)教师组织舞会游戏,如“谁是最佳化妆师”、“角色猜猜看”等。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化妆舞会的意义2. 简单化妆技巧3. 角色扮演4. 舞会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协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个化妆舞会的角色,并简单描述角色的特点。
2. 答案:例如:白雪公主。
特点:善良、美丽、勇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积极参与,对化妆舞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化妆和角色扮演环节,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风采。
化妆舞会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化妆舞会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化妆舞会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 作为⼀名为他⼈授业解惑的教育⼯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编整理的化妆舞会教学设计范⽂(精选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化妆舞会教学设计1 活动⽬标: 1.初步了解化妆的简单⽅法,感受装扮后的美。
2.能⼤胆地在⾃⼰的脸部这个特殊部位⽤各种颜⾊的点和线进⾏⼩猫、猴⼦的装扮。
3.充分让幼⼉感受在⾃⼰⾝体的⼀部分作画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化妆图⽚2.幼⼉每⼈⼀⾯镜⼦3.各⾊⼝红笔、⼝红、湿⼱4.录⾳机、磁带(⽣⽇快乐⾳乐)。
5.幼⼉对化妆舞会已有⼀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师带⼤家到“奴尼”家参加⽣⽇舞会,你们⾼兴吗? 师:你们想想,开化妆舞会需要作些什么准备呢? 幼:要戴⾯具。
幼:要穿漂亮的裙⼦。
幼:要化妆的。
师:对了,你们想想这和平时妈妈的化妆有什么不⼀样? (引导幼⼉说出不仅仅在眉、唇等部位化妆,还要⼤胆地在额、⿐、下巴等部位化妆。
) ⼆、欣赏化妆图⽚,了解化妆,感受化妆后的美。
1.教师出⽰各种图⽚,幼⼉讨论 师:这些图⽚你喜欢哪幅,为什么? 2.教师⼩结化妆的⽅法 从⾓⾊的表现、⾊彩进⾏讲述 三、充分想象,尝试创作 1、让幼⼉充分想象。
师:你们说的真好,听“奴尼”说,今天舞会上还要评选“开⼼宝宝”,发奖品呢!你们先想想,今天你准备怎么化妆,化妆成谁? 师:你们想得真好,猜猜⽼师准备化妆成谁呢? (教师迅速拿起化妆笔,边画边讲解,先在眼部画上⼏笔,⼜画上胡须、⿊⿐头。
) 师:你们看,我现在变成谁了?(⼩猫)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化个妆。
瞧!⽼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化妆笔、⼝红和镜⼦,我们赶快化妆吧! 2、提出操作要求 师:你可以画⼩猴⼦也可以画⼩猫,画的时候,对着镜⼦,不要画在眼睛上,如不⼩⼼就赶快⽤湿⼱擦⼀下。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化妆舞会》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四章《艺术乐园》第三节《化妆舞会》。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化妆舞会的意义、化妆舞会的准备工作、化妆舞会的表演形式和化妆舞会的互动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化妆舞会的概念,培养幼儿对集体活动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化妆舞会的表演形式和互动游戏的组织。
教学重点:化妆舞会的意义、准备工作以及幼儿的参与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化妆舞会道具、音乐播放设备、教学PPT。
2. 学具:画笔、颜料、调色板、化妆舞会服装、面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化妆舞会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幼儿了解化妆舞会的意义,激发幼儿对化妆舞会的兴趣。
2. 化妆舞会准备工作(10分钟)讲解化妆舞会的准备工作,如制作面具、化妆、选择服装等。
引导幼儿动手制作面具,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化妆舞会表演形式(10分钟)讲解化妆舞会的表演形式,如舞蹈、歌唱、互动游戏等。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互动游戏(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猜猜我是谁”的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增进友谊,提高沟通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化妆舞会表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1. 化妆舞会的意义2. 化妆舞会的准备工作3. 化妆舞会的表演形式4. 互动游戏:猜猜我是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化妆舞会面具,并介绍给家人。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制作过程和介绍内容,评价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化妆舞会的表演形式和互动游戏的组织。
2. 教学重点:化妆舞会的意义、准备工作以及幼儿的参与度。
《化妆舞会》中班教案

《化妆舞会》中班教案《化妆舞会》中班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妆舞会》中班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化妆舞会》中班教案1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对排序(即序列)处于探索的状态,他们在游戏的时候,常常会很有兴趣地或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
为了引导幼儿将这些经验加以统合整理,使幼儿对物体按规律排列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多元的排序材料,引导孩子自己动手给材料排队,学习从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促进幼儿观察、比较、思考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排序材料:积木、几何图形、吸管、数字卡、玩具等等。
日常用品:有关排序图案的衣服、杯子、帽子、项链、毛巾、建筑物等等。
活动过程:一、玩"给物品娃娃排队"的游戏,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自由探索,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1、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娃娃,并请幼儿给物品娃娃玩排队的游戏。
2、幼儿自己选择物品娃娃进行排队,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
二、交流排序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方法。
1、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跟物品娃娃排队的?2、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
教师小结:排序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按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长短等特征来排队,排序的规律也有很多,如:ABAB、A A 、ABCABC…………三、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同一材料创造出不同的排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板书,请学生注音,教师订正
陡峭(dǒuqiào) 褴褛(lán nǚ) 吓唬(hu)
裸露(luǒ) 挥霍( huò) 癖好(pi) 哽咽(gěng yè)
帷幕(wéi)
全班齐读生字词。
三、课文研读
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感知课文
1.学生读文章第1段,
提问:作者回忆并写下的是一件什么事?对作者的人生观有无影响?
教学资源教材网络教学结构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手段技术应用导入从了解化装舞会导入流行于欧美上流社会的参加者需要带上面具伪装自己给别人带来新鲜感或刺激的娱乐形式
教案
第1课时教案序号
授课章(单元)及内容
三、《化妆舞会》
课时
安排
1
备课
时间
教学目标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概况;
教学重点
明确:童年往事。有影响。
2.学生默读文章第2—18段,
提问:作者接下来写的“其中一件”童年往事是围绕什么核心事件来叙述的?
明确:围绕“化妆舞会”为核心来叙述。
提问:按照“化妆舞会”的时间顺序和和事件的进程,若分别对应舞会前、舞会上、舞会后三个层次,请对应段落并概括大意。
学生讨论,明确:
第1层 (2—8) 舞会前。是事情的起因,写自己在结冰的路上嬉戏滑行不小心撞了“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并且把她用头巾包的盘子打碎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批判现实、批判贫富差距、坚持良心的情感价值取向。
教学资源
教材 网络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方
法、手段、
技术应用
导入
化妆舞会是西方常见的一种舞会形式,面具之后的人的面目往往被掩盖。这为舞会本身带来了别样的魅力,但也往往会带来误会和巧合,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素材
教学
后记
提问:作者是如何安慰被撞妇女的?
将自己的玩具当做补偿给了那名妇女。
提问: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如何?什么促使他安慰、补偿那名妇女?
明确:“我独自站在那里,思考着该怎么办?如果不下楼见那个妇女,谁知道她会不会直接上舞厅来,那时就糟了。我宁可自己受点委屈。”“别的小孩的遭遇感动了我。就像我现在被人叫下楼来一样难过。”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意义就是:这件事让作者第一次知道了贫富的差距,知道了自己的无心之失也许会给贫穷的人带来生活的艰辛。
这段话也点明了课文的主旨。
提问:最后一段和第一段两者之间形成了什么关系?
明确:前后照应,点明主旨。
4.根据以上的问答,概括段落以及段意。
明确:全文19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说明自己回忆童年往事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时过境迁之后作者对这件事的思考,点明文章主旨,从写作上说,也是对第一段的照应。
教学
后记
教 案
第2课时 教案序号
授课章(单元)及内容
三、《化妆舞会》
课时
安排
1
备课
时间
教学目标
感知课文中作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
分析作者对影响其世界观的孩童时代的一件小事如何取材、如何提炼主题的写作技巧。
感知课文中作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化妆舞会事件”的主题意义以及对作者一生的影响;
教学资源
教材 网络
教学结构安排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教学方
法、手段、
技术应用
导入
从了解“化装舞会”导入
流行于欧美上流社会的,参加者需要带上面具,伪装自己,给别人带来新鲜感或刺激的娱乐形式。
默读课文
学生答问
提问
学生答问
提问
讲述法
介绍法
板书
学生讨论
讲析法
概括法
总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三、化妆舞会
亨利希·曼
全文19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说明自己回忆童年往事的原因。
第二部分(2—18自然段):写作者要说的童年往事中的那“其中一件”,即某一年发生在化装舞会前后的一件事。(按照“化妆舞会”的时间顺序和和时间的进程,分别对应舞会前、舞会上、舞会后三个层次)
1.阅读9—17段,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写化妆舞会上的事情。为了便于理解,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9—10)交代家里要办化装舞会,但撞人的事情影响响了作者的情绪。
第二个阶段(11—13)是有关化装舞会的描写,写当时德国上层社会的浮华与奢侈,以及这种文化风气是如何从法国传入德国并流行开来的。
第三个阶段(14—17)写被撞的妇女来到舞会,作者是如何想法安慰的。
第二层(9—17)舞会上。写化装舞会本身。
第三层(18)舞会后。写舞会之后揭开谜底,原来来到舞会与作者会面的妇女是家里的女仆扮演的。
3.学生默读第19段
提问:如前所述,以“化妆舞会”为核心的童年往事对作者的人生有影响。那么产生了什么影响?(用原文答)这件事的意义何在呢?
明确:产生了很大影响。作者说,“我不会忘记这件事。当时我只有七岁,正沉入在表面上的繁华幸福生活的时候,曾有一次从别人拉开的帷幕背后看见了贫穷,看见了自己的过错。”
2.阅读有关化妆舞会的描写,提问:
舞会的参加者如何?气氛如何?装饰和气味如何?整体感觉如何?
讨论,明确:作者着力力描写舞会的“豪华而高贵”,它的参加者高贵、风雅、美丽、有趣,它的“轻松而热烈的气氛”,“金碧辉煌”,“灯火通明,充满了花香和不寻常的气味”,,渲染了化装舞会的高贵与奢华的整体感觉。
提问:作者这样写,对于要表现下文自己因为打碎穷人盘子的愧疚有什么意义?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一看《化妆舞会》怎样通过一件小事深刻影响了作家亨利希·曼的世界观、人生观。
新授
一、简介作者
亨利希·曼( 1871-1950),德国小说家,著名作者托马斯·曼的哥哥。通常文学史研究当中也习惯将这对兄弟作者合称“曼氏兄弟”。
亨利希·曼生于1871年5月27日吕贝克城一个富商家庭,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当过书店店员和印书馆职员,曾在慕尼黑念大学,后专门从事写作。1894年后相继发表《在一个家庭里》、《在懒人的乐园里》和《垃圾教授》等作品,走上批判现实主义的道路。亨利希·曼当之无愧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者之一。他先后发表的短篇小说将近60篇,几乎篇篇都广为流传,一直深受读者的欢迎。1911至1914年间,他完成代表作《臣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被开除国籍,作品被焚毁,并被迫流亡法国。流亡期间,同高尔基、罗曼·罗兰、巴比塞一起,积极从事反法西斯斗争,并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亨利四世》,1940年亨利希·曼前往美国,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1949年被选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主席,并获国家一等奖金。
学会同情,学会承认错误并补偿。
4.最后一段提到“看见了自己的过错”,这里对当时仅仅7岁,且犯下无心之失的作者来说,是否合适?
明确:这里的过错显然言重了,因为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但他还是要用这种过分自责的话来表达那种悬殊的生活对比,以及此前自己认识的盲点。所以,这件事对作者来说收获是很大的,不但看到了底层的生活,看到了贫富的对比,而且学会了同情。所以,作者要称那个妇女是“良心的雕像”。而且,不仅是同情,作者还想着给别人补偿与帮助。对于作者来说,影响了一生的人生观。这里,其实体现了作者批判现实、批判贫富差距、坚持良心的情感价值取向。
新授
一、文本研讨
作为一名小说家,作者叙述中十分善于把握儿童心理的变化,请在全文中找出作者当年心理变化的词句。
讨论,明确:在打碎盘子之后,首先写自己“在黑暗中逃跑了”,但是“心里怦怦直跳”,而且担心“她会来我们家告诉爸爸妈妈吗?”接着,“上床以后,我还在倾听着门铃声,担心是不是那个妇女来了。她现在没有饭吃,她的小儿子也没有饭吃。我感到很不好受。”到第二天,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件事,尤其是女仆说别人肯定会来找的时候,“直到晚上,我还在害怕。”而当那个佣人真的来了的时候,“我独自站在那里,思考着该怎么办?如果我不下楼见那个妇女,谁知道她会不会直接上舞厅来,那时就糟了。我宁可自己受点委屈。”“别的小孩的遭遇感动了我。就像我现在被人叫下楼来一样难过。”当“我”给了别人补偿后,“我睡得比昨晚更安静些”。而当玩具又回来时,觉得“不能理解”,最后“她笑了以后我才怀疑了她”。
明确:渲染了化装舞会的高贵与奢华,突出地借此对比表现出贫富的差距,为下文自己因为打碎一个穷人的盘子而深感愧疚打下伏笔。
3.阅读第14—17段,被撞的妇女来到舞会,联系上下文回答,这名来到化妆舞会的女人到底是谁?作者一开始以为是谁?
阅读,明确:是作者当时家里的女仆施蒂娜,她了解真相,假扮被撞妇女,戴着面具来到会场。作者一开始以为就是被撞妇女。
提问
提问
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
阅读文本
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讲析法
小结
板书
学生阅读文本
学生分组讨论
讲解法
剖析法
总结
作业
板书
设计
三、化妆舞会
亨利希·曼
心理变化——
害怕,害怕被父母知道而遭责骂;然后是担心。但是,看到舞会,又受到感染,把担心拋的诉说后,这种害怕又变成了同情,当事情处理好之后,心理归入平静;当事情超出预料后,又生出了好奇,最后产生醒悟。
第二部分(2—18自然段)写作者要说的童年往事中的那“其中一件”,即某一年发生在化装舞会前后的一件事。(按照“化妆舞会”的时间顺序和事件的进程,分别对应舞会前、舞会上、舞会后三个层次)
第三部分(第19自然段)是时过境迁之后作者对这件事的思考,点明文章的主旨,从写作上说,也是对第一段的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