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和辛巴达的船》赏析素材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表现手法——以乐曲描述自然风景。
2.了解印度音乐文化。
3.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印度音乐文化的学习。
2.音乐表现手法的讲解。
教学难点1.音乐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乐曲《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让学生了解印度音乐文化和表现自然风景的手法。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蕴含的情感,与同桌分享感受。
乐曲欣赏将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让学生通过欣赏乐曲找到答案。
帮助学生培养与学习乐曲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印度音乐文化的学习1.印度音乐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音乐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音乐表现手法的讲解1.手法的分类及特点2.手法的音乐表达效果音乐情感表达让学生尝试使用乐曲中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比如用音乐表现海浪、快乐、惊讶等。
通过表演来展示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互动讨论3.个人试唱表演教学时长1.课前准备:10分钟2.乐曲欣赏:15分钟3.印度音乐文化的学习:20分钟4.音乐表现手法的讲解:25分钟5.音乐情感表达:30分钟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学习表现多样化的音乐手法,提高表演能力和音乐素养。
思考提问1.你在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2.你觉得印度音乐有哪些特点?3.你会用哪些手法表现快乐、惊讶等情感?课外作业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表现手法,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
2.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了解音乐表现手法的差异。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教案

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教案优秀教案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教学设计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郑娅菲教学内容: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管弦乐合奏、《小巫师》管弦乐合奏、《索尔维格之歌》选段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作品的欣赏与体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
2.通过根据故事来分析音乐和根据音乐来联想故事两种方式,加强学生把握准确音乐形象的能力。
3.熟悉并能背唱作品的主题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个学期的《音乐故事》这一单元,我们已经感受到通过音乐语言来塑造音乐形象、诉说故事,我们感受、欣赏了梁祝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和西方的一些作曲家手法不谋而合,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作曲家是如何用音乐来说故事的。
二、新课教学:《大海与辛巴达的船》1.作品简介:《大海与辛巴达的船》选自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的第一乐章。
作品写于1888年,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
这部作品是根据《一千零一夜》的画面和场景,以音乐形式描画出来的伟大作品。
作者在初版总谱上介绍了原作的梗概:古代阿拉伯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专横而残酷,他认为女人皆居心叵测而不贞,于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次日便处死。
机智的少女山鲁佐德(又译“舍赫拉查达”)嫁给这位苏丹王之后,在当夜给苏丹王讲了一个离奇生动的故事。
第二天,这个故事正讲到关键之处,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苏丹王,为了继续听下去,破例没有处死山鲁佐德这位新娘。
之后,山鲁佐德又以同样的方式给苏丹王讲了一连串的动听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最后,苏丹王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终于彻底放弃了残酷的念头,决心与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2.欣赏作品中的国王主题部分,提问:作品情绪、速度是怎样的?营造了什么形象?3.欣赏作品中的王妃主题部分,完成分析表格。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 乐曲结构为省略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由序奏(引子)、呈 示部、再现部、尾声四部分组成。
+ 1、聆听“国王的主题”,这段音乐刻画了国王怎样的形象? 威严、冷酷
+ 2、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塑造国王的形象? 铜管乐器,较低的音区
3、主奏乐器是什么? 长号、大号
+ 1、聆听“王妃的主题”,这段音乐刻画了王妃怎样的形象?
+
善良、美丽
3;
小提琴
+ 1、聆听“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这段音乐是由哪个主题 变化而来?
+
国王的主题
+ 2、在配器上有哪些变化?
+
越来越丰富
– 3、刻画了大海怎样的形象?
+
波涛汹涌、浩瀚无边,同时充满着未知的危险
+ 1、聆听“平静的大海”主题,这段音乐刻画了大海怎样的 形象?
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俄国国民乐派的创始 人之一。
7岁开始学音乐,12岁入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 学习,1861年结识巴拉基列夫、斯塔索夫、穆索 尔斯基等人,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1862年 从海军学校毕业后,随舰航海3年,途经南、北 美洲和欧洲许多国家,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1865年返回彼得堡,在巴拉基列夫指导下完成了 《第一交响曲》,上演后获得好评。1871年应聘 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作曲与管弦乐法。在教学过 程中他不断提高丰富自己,写出了有深远影响的 音乐理论书籍,他还著有《和声学实用教程》、 《管弦乐配器法》以及传记《我的音乐生活》等。 1905年团投入政治斗争,被音乐学院解职,后因 社会强烈不满,又被恢复教授职务。1908年6月
和声、配器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的。
《大海和辛巴达的船》赏析素材

大海和辛巴达的船
辛巴达是一个有各种奇异经历的勇敢航海家,他屡次出海远航,触礁漂浮,但却死里逃生。
第一乐章中,作曲家着力表现无边大海的各种变化奇幻的景象。
通过大海主题和配器、织体的各种音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乐曲采用了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在序奏中首先呈现的是威严而冷酷的苏丹王主题。
此曲由三支长号和一支大号主奏,雄浑阴沉,带有宣叙调特点,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了舍赫拉查达的第二主题,带有阿拉伯音乐风格的东方音乐特有的妩媚色彩的旋律,表现了舍赫拉查达聪明柔美、委婉迷人的性格,与苏丹王主题形成鲜明的比照。
这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屡次变化再现,在不同场合表现了不同内容和不同音乐形象。
中提琴、大提琴不断反复的伴奏音型,带有较强的波动感,描绘了起伏动乱的海浪。
在这背景下,苏丹王的主题演变成大海主题,成为奏鸣曲主部主题:这是个宁静、平和的主题,仿佛可见到辛巴达的船在粼粼波光的海面上飘然滑行。
接着长笛奏出柔和的辛巴达主题:接着,小提琴独奏再现舍赫拉查达主题,通过变奏使原来宁静的主题逐渐变得冲动不安,预示着大海在骚动,暴风雨将来临,以及辛巴达与海浪搏斗的惊险场面。
进入再现部后,大海主题呈现出剧烈、不安和动乱,描写了狂风巨浪的肆虐。
最后乐曲再现,重现大海主题和副部主题,在渐趋平静的气氛中,辛巴达的小船平稳地渐渐远去。
第 1 页。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课件2

作曲家简介
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y-Korsakov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1844-1908
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 育家,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 的重要成员。他7岁学钢琴,10岁开 始作曲。12岁入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 校,毕业后随舰航海。1871年起在圣 彼得堡 音 乐 学 院 任 教 , 代 表 作 品 有 《舍赫拉查达》《西班牙随想曲》 《野蜂飞舞》等。
请聆听以下音乐片段。这段音乐出现了几个主题? 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景?
请完整欣赏乐曲《大海与辛巴达的船》,随音乐 展开想象。
请聆听以下音乐片段。这段音乐出现了几个主 题?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出现了《王妃的主题》搏斗 的惊险场面。
请聆听以下音乐片段。你感受到怎样的形象? 辛巴达的船缓缓行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
请再次聆听以下音乐片段,感受其音乐形象。
国王的主题 王妃的主题
《舍赫拉查达》
刚才我们聆听的是《大海与辛巴达的船》中的 片段,选自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第一乐章。
《舍赫拉查达》创作于1888年,由俄国作曲家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一千零一夜》中选取四个故事,创作了这部绚丽 多彩的交响组曲。
组曲共四个乐章:《大海与辛巴达的船》《卡 伦德王子的故事》《年轻的王子和公主》《巴格达 节庆、辛巴达的船撞上立有骑士铜像的峭壁》。
请随音乐哼唱《国王的主题》。
请聆听以下音乐片段。它是由哪个主题演变而来? 情绪有什么变化?
请聆听以下音乐片段。它是由哪个主题演变而来? 由什么乐器主奏?表现了什么形象?
由《国王的主题》演变而来,由弦乐主奏。 表现浩瀚、宽广的大海形象。
请聆听以下音乐片段。随音乐哼唱《辛巴达的船》 主题,感受其音乐形象。
大海和辛巴达的航船-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大海和辛巴达的航船-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音乐的常用术语和基本乐理知识;2.掌握小调的特点和表现方法,理解小调所表达的情感;3.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表现;4.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欣赏音乐《大海和辛巴达的航船》并分析乐曲构成、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音乐欣赏1.老师播放音乐,学生先从整体上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2.老师再指导学生从以下角度来分析曲子:1.乐曲的曲式组成:本曲为三段体的结构,第一段为A段、第二段为B段、第三段为C段;2.乐曲的旋律特点:曲子由低沉的木管和弦乐逐渐升高,呈现出一种带有逐渐增强的激情的感觉;3.乐曲的情感表达:曲子传达出的是宏伟的航海场面以及那种不服输的勇气和拼搏精神。
2.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思考如下问题:1.音乐中的旋律、和声和节奏给你的感受是什么?2.这首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是什么?3.这首音乐中是否有一些特殊效果?比如说弦乐的颤音和加强的和弦等。
2.每个小组在5分钟内进行讨论,并让代表汇报。
3.共同创作合奏1.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创作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内容;2.每个小组在10分钟内独立完成创作;3.将不同小组创作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合奏乐曲,并进行演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表现;2.难点:教学如何鉴赏音乐,让学生全面理解乐曲的构成、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价1.每个小组的创作合奏将会进行评分,看哪个小组的创作最为完整、有创意;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将会进行评价,包括听课专注度、讨论贡献等方面。
六、教学延伸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份乐曲分析报告,分析他们喜欢的音乐乐曲所表现的情感,以及乐曲的形式特点。
并邀请学生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分享。
海洋与辛巴德的船(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选段)

12345
有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音原理是以唇代簧,气流通过 号嘴使圆锥体的管柱振动发声,为气鸣乐器。音质浑厚、音色辉煌、 音量宏大。适合表现威武雄壮的情绪。它们的出现,常为乐队增强 力度,造成振奋人心的效果。
小号
圆号
长号
大
号
小号简介
圆号简介
长号简介
大号简介
123
聆听四首乐曲片段,分辨各采用哪种铜管乐器演奏?
点击出现
返回目录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根据同名阿拉伯民间故 事《一千零一夜》创作的,由四个乐章组成,《海洋与 辛巴德的船》是其第一乐章。这一乐章在内容上和航海 探险勇士辛巴德数十年七次出海探险,历尽千辛万苦与 大自然、野兽搏斗的故事有关,但作曲家没有对具体情 节进行描述,而是着重刻画了大海的形象。该乐章为E 大调,快板,省去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问题退出
参考答案
乐曲欣赏
123
欣赏《海洋和辛巴德的船》后讨论并填下表:
音乐形象 音乐要素
节奏
平静的大海 疏松
波浪滔天的大海 疏密相间
旋律
平缓、柔美
跌宕起伏
速度 力度
稍慢 稍弱或中强
稍快 强或很强
平静的大海
暴风雨中的大海
参考答案
12
完整聆听《海洋与辛巴德的船》,并根据你的感受 和想象,结合音乐要素描述乐曲表现的情景。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音乐教育 家,强力集团主要成员之一。他任海军准尉时曾有 三年时间参加一艘快船的巡航,到过英国、法国、 意大利、南北美洲等地,在航海生活中获得的鲜明 印象,丰富了他后来的创作,被公认为最好的“海 的风景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金鸡》等十五部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歌剧,还有音画《萨特阔》、组曲《安塔尔》《舍 (1844-1908) 赫拉查德》和《西班牙随想曲》等交响音乐作品。 他的作品具有标题性、叙事体和音画式的倾向,具 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东方色彩。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3

③作曲家通过哪些音乐要素塑造了国王与王妃的不同形象?(运用节奏、节拍、力度、旋律、音色、音区的对比等不同音乐要素)
④教师补充:以上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出现,请同学们在聆听过程中仔细听辨。
(4)聆听“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教师提问:
①“波涛汹涌的大海”主题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由“国王的主题”变化而来)
②在配器上有哪些变化?(配器越来越丰满)
③刻画了怎样的大海形象?(波涛汹涌、浩瀚无际,同时充满着未知的危险)
(5)聆听“平静的大海”主题,教师提问:
①这段主题音乐刻画了大海怎样的景象?(阳光明媚、风平浪静)
②这段音乐由哪个主题变化而来?(由“王妃的主题”变化而来)
(6)学生随琴视唱“平静的大海”主题旋律。
5.完整欣赏乐曲
教师完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并完成下表。
6.拓展
(1)教师提问:
①“国王的主题”与“波涛汹涌的大海”或“王妃的主题”与“平静的大海”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②作曲家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塑造音乐形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海和辛巴达的船
辛巴达是一个有各种奇异经历的勇敢航海家,他多次出海远航,触礁沉没,但却死里逃生。
第一乐章中,作曲家着力表现无边大海的各种变化奇幻的景象。
通过大海主题和配器、织体的各种音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乐曲采用了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在序奏中首先呈现的是威严而冷酷的苏丹王主题。
此曲由三支长号和一支大号主奏,雄浑阴沉,带有宣叙调特点,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了舍赫拉查达的第二主题,带有阿拉伯音乐风格的东方音乐特有的妩媚色彩的旋律,表现了舍赫拉查达聪慧柔美、委婉迷人的性格,与苏丹王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个主题在全曲中多次变化再现,在不同场合表现了不同内容和不同音乐形象。
中提琴、大提琴不断反复的伴奏音型,带有较强的波动感,描绘了起伏动荡的海浪。
第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