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龚自珍

合集下载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

写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的侵略, 因此受到了朝廷黑暗势力的排挤。1839年,他 愤然辞官,在暮春时节离开北京返回杭州归隐。 这首诗就是写了此时的心情。尽管辞官归隐有 些难受伤感,但他却有别样的体味、感悟和打 算,区别于其他人“去国还乡,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的消极状态。
作者介绍: 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浙江杭州东城马坡巷,卒于道光 二十一年(1841年),终年五十岁。 龚自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仕宦家庭, 前辈多在朝廷或地方为官,且在文学或学术上都有著书立说和一定的素 养;母亲是位女诗人。这样的家庭,很自然培养了龚氏的文化底蕴。龚 自珍所处年代是清中期嘉、道两朝社会变革时期。龚自珍的一生大致可 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七岁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活动是读书、应考和著 述。二十八岁到四十七岁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龚自珍步入官场,于腐 败、黑暗的宦海里孤军奋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后,在朝 廷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职。参加了国史馆重修《清一 统志》的工作,充任校对官。此间,他广泛结交要求改革时弊和主张严 禁鸦片的朋友,在政治、经济、边防等方面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文章。 在文学上致力于诗文、词的创作。四十八岁到终年为第三阶段。道光十 九年(1839年),他四十八岁,由于他“动触时忌”,愤然辞官南归。 在南归途中,创作了组诗,后集成《己亥杂诗》;以后回乡任江苏丹阳 云阳书院、杭州紫阳书院任讲席。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集成的组诗, 共三百一十五首,占他现存诗文的一半以上。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 ):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题记: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原文: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翻译: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己亥杂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315首。

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生气〕活力,生命力。

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ang)人才。

龚自珍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瑗人,号定童(一作定庵)。

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球山馆,又号羽球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 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意文集》,留存文章300 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 恃(shi)∶依靠。

5.暗(y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古。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译文
己亥杂诗·其一二五
【作者】龚自珍【朝代】清译文对照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译文注释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不拘一格”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这个成语来源于龚自珍《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

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

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

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他在诗中揭露了清王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

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

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

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龚自珍己亥杂诗拼音,欢迎阅读!原文:jǐ hài zá shī《己亥杂诗》qīng gōng zì zhēng清龚自珍hào dàng lí chóu bái rì xié ,yín biān dōng zhǐ jí tiān yá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luò hóng bù shì wú qíng wù ,huà zuò chūn ní gēng hù huā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选自《龚自珍全集》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

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

即:到。

鉴赏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

己亥杂诗龚自珍的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的译文

己亥杂诗龚自珍的译文
嘿,咱今天就来翻译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先看看这原文哈:“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咱一句句来。

“浩荡离愁白日斜”,就是说呀,那离愁啊,老多老多了,像洪水一样,那太阳呢,都西斜啦。

“吟鞭东指即天涯”,就是拿着鞭子啊,朝着东边一指,哎呀,就感觉像到了天边那么远。

“落红不是无情物”,那些落花呀,可不是没感情的东西哟。

“化作春泥更护花”,它们变成了春泥呢,还能保护那些花儿呢。

这么一翻译,是不是就好懂多啦?就好像咱平常聊天一样。

你想想,龚自珍当时离开京城,心里那个愁啊,跟那江水似的,无边无际的。

然后他挥一挥鞭子,就感觉自己要去天涯海角了。

再看看那些落花,人家也不是无情无义的呀,还能变成春泥去保护其他花呢。

这首诗可有名啦,是龚自珍写的。

龚自珍那可是清朝的大诗人呀。

他的诗呢,有的写得老深奥了,不过这首还挺好懂的。

咱平常读诗,有时候觉得不好懂,其实就是没把那些文绉绉的词儿给换成咱熟悉的话。

要是都像咱这么翻译,那读诗不就跟聊天一样简单啦。

以后再读那些古诗呀,咱就别怕,一个词一个词地给它弄明白喽,保证能读懂。

嘿嘿,今天这翻译就到这儿啦,咱下次再接着唠别的诗。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

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己亥杂诗诗人: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好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诗人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诗人认为如此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如此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己亥杂诗》全文与翻译

《己亥杂诗》全文与翻译

《己亥杂诗》全文与翻译己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庵。

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己亥杂诗龚自珍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

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

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

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

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

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

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

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

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