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代表东汉文人诗的最高成就

合集下载

2秦汉文学

2秦汉文学

秦汉文学一、填空1.秦代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_______》。

2.《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________”的完整体系。

3.《吕氏春秋》在寓言的创作和运用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如《______》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文中连用“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和“引婴儿投江”三个寓言。

4.________的政论散文,标志着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汉初政论散文的最高成就。

5.晁错是比贾谊稍后的一位重要的汉初政论散文家,他的名作《______》上承贾谊《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6.刘熙载曾评价《______》为“连类喻义,本诸《易》与《庄子》,而奇伟宏富,又能自用其才,虽使与先秦诸子同时,亦足成一家之作”。

7.《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此书原称《______》。

8.新文体赋的鼻祖可以推到战国时期的______和宋玉,前者有作品《赋》篇。

9.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所以叫作______赋。

10.贾谊的《______》表现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和尊敬,揭露了造成诗人不幸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1.谏逐客书2.法天地3.察今4.贾谊5.论贵粟疏6.淮南子7.淮南鸿烈8.荀况9.骚体10.吊屈原赋11.标志汉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________的《七发》,此后主客问答成了大赋一种固定的结构形式。

12.《七发》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________”。

13.《子虚赋》和《________》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中具有开拓意义和典范作用的成果。

14.司马相如的《________》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为历代宫怨作品之祖。

15.《洞箫赋》以善于描摹物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作者是________。

16.扬雄的《_________》开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填空、简答、论述(秦汉魏晋南北朝)

填空、简答、论述(秦汉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1、秦代唯一的散文家是李斯他散文的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2、汉初著名的政论文作家有贾谊和晁错,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分别是《过秦论》和《论贵粟疏》。

鲁迅称他们的文章为“西汉鸿文”。

3、太康诗人主要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指陆机和陆云,“两潘”指潘岳和潘尼,一左指左思(曾以《三都赋》名震京都,《咏史》诗八首奠定其文学地位)。

4、西晋诗坛以陆机和潘岳(善写悼亡题材的作品)为代表,其诗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孙绰和许询。

对此,《续晋阳秋》《宋书·谢灵运传论》《诗品》皆有一致的看法。

6、嵇康的绝笔诗是《幽愤诗》,其散文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7、元嘉三大家是指谢灵运、颜延之、鲍照。

8、曹丕《典论·论文》中所述的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王粲为“七子”之冠冕,代表作《登楼赋》9、魏晋南北朝小说主要有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分别是干宝的《搜神记》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10、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并成为“七体”的开山之作。

11、司马相如以大赋《子虚赋》《上林赋》名世,其骚体赋也卓有成就,骚体之作除《大人赋》外,还有《长门赋》和《哀秦二世赋》。

12、东汉京都大赋滥觞于扬雄的《蜀都赋》,以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成就为最高。

13、东汉后期的抒情小赋以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和祢衡的《鹦鹉赋》最有名。

14、贾谊的骚体赋以《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最为有名。

15、扬雄前期所创作的“四大赋”包括《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

后期辞赋《解嘲》16、刘歆的《遂初赋》是汉代纪实性述行赋的开山之作。

述行赋在融会古今、抒发历史沧桑感方面有很多新的开拓,按性质可分为治世之作、衰世之作和乱世之作。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古诗十九首》五言诗巅峰之内容辨析

《古诗十九首》五言诗巅峰之内容辨析

《古诗十九首》五言诗巅峰之内容辨析一、《古诗十九首》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不是一时一地作,作者多人,其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二、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相互补充,是基本内容。

(一)游子情怀。

1、思乡情结。

《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月何皎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以往的史传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是富贵还乡的场面,《古诗十九首》作者多是失意士子,充满沦落凄楚;《诗经》中思念对象有妻子,更多的是桑梓情中渗透亲子爱,《古诗十九首》思乡焦点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

2、作者之所以离家在外,目的建功立业,步入仕途。

《今日良宵会》:“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

”《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两汉乐府诗除叙事诗外,也有抒情诗,格调上和《古诗十九首》相近,但表现积极用世精神的作品很少。

3、由于仕宦成功率低,需要寻找慰藉,以保持心态平衡。

作者人生意识清醒,追求现实享受:“荡涤放情志”(《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目的是寻求补偿,话虽达观,有深层悲哀。

(二)思妇心态。

1、盼望游子早归。

盼而不归,反应不同。

(1)有的珍视婚姻:保存游子的信“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

(2)有的因“游子不顾返”,日感衰老,宽慰自己“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

(3)有的在春光明媚的季节经受不住寂寞,“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

2、其作者大部分可能是游子揣摹思妇心理而作,重在表现独处的苦闷。

《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和游子的形象都是孤独的。

和游子相比,思妇更孤独。

(三)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时有违礼之言,但无违礼之行。

游子即使决心“荡涤放情志”,一旦面对燕赵佳人,又“沉吟聊踯躅”。

(《东城高且长》)女子先是埋怨对方的迎娶过迟,但又表白:“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 古涉 诗江 十采 九芙 首蓉 》
1.读顺畅,通大意;
2.找诗眼,抓主旨; 3.依景情,析手法; 4.找意象,品意境。
1.读顺畅,通大意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地长着 香草。
采摘荷花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 长道。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又 渺渺。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 变老。
涉 江 采 芙 蓉
该诗处处都是未知,究竟故乡何在? 诗人身处何处?恋人何如?是否重聚 ?……皆未点出。
但当诗人把这一切都淡化后,诗中的情感 就很自然地被突显出来,引人想象。
这就是诗意所在: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1.读顺畅,通大意;
2.找诗眼,抓主旨; 3.依景情,析手法; 4.找意象,品意境。
3.依景情,析手法
1
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 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 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
2
3 4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1、矢志伤时、人生无 常的感慨。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3、游子思 妇们离别相思之苦。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
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 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 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 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 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 曲”,简直是奇想了!
忧 伤 以 终 老
同 心 而 离 居 。 。 , ? , 怀 乡 思 夫 采 莲 幽 叹
同 男 女
而是我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 知道我爱你 // 而是爱到痴迷 // 却不能说我爱你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古诗十九首

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古诗十九首第五讲汉乐府民歌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二、汉代文人诗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三、《古诗十九首》选析一、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1、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把现实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像《诗经》民歌一样,汉乐府民歌也忠实地记录了汉代社会的现实。

可以说,《诗经》民歌中反映到的,乐府民歌都有所表现,而《诗经》中没有或较少接触的主题,汉乐府却又有了新的开拓。

例如,对于剥削阶级家庭内部生活的揭露。

《相逢行》、《鸡鸣》、《长安有狭斜行》等揭露了他们奢侈荒淫的生活;《孤儿行》、《淮南王歌》揭露了统治阶级家庭里的兄弟骨肉相残,这都是在《诗经》民歌中少见的主题。

就是相同主题的作品,汉乐府民歌在思想深度上也有新的开掘,弃妇诗在《诗经》民歌中往往就事论事,谴责的常只是男子的无情和变化,很少接触剥削阶级的伦理道德等社会原因。

汉乐府的民歌中的弃妇诗就不仅把矛头指向男子本身的薄情和见异思迁,而更把矛头指向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伦理和封建纲常的社会因素,因而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

像《孔雀东南飞》就批判了封建的家长制和门第观念,体现了更强烈的现实精神。

汉乐府民歌的一些题目和题材被后世文人反复摹拟过,建安时代直到六朝,出现了大量的拟乐府,唐代大诗人李白几乎写尽了乐府古题,杜甫推陈出新,即事名篇,写出了《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等诗篇,白居易等人发起“新乐府”运动,写作大量揭露社会、反映现实的作品,其精神虽上绍《风》、《雅》,但更近承汉乐府。

这就使现实主义成为一个绵绵不绝的传统。

2、汉乐府的第二个成就是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中叙事诗的成熟。

我国的叙事诗萌芽于《诗经》,但其成熟是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诗,《诗经》中称得上叙事诗的是《大雅》中的《大明》、《緜》、《皇矣》、《生民》、《公刘》等被称为周族史诗的作品。

其中虽有不少生动的描写,但总的来说还缺少完整的情节和细致的叙述。

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东汉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首诗写失意之士怨同门友新贵后忘却 遗弃旧友之情,有世态炎凉之感。
(三)及时行乐的消极颓废情绪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一、游子之歌
(一)追求功名富贵、立身荣名之志
今日良宴会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长苦辛。 这首诗借阐明曲中真意,抒发人生短促, 应当速求富贵,莫守贫贱。
客从远方来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思妇将丈夫远方捎 来的绮裁为合欢被的细节,展现了思妇内 心的喜悦,表现游子思妇坚贞不渝的爱情 。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相思→采芳草→望旧乡→相思,回环曲折的抒 情中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因常年游历仕途不得归 家的相思难遣、苦闷忧伤的情绪。
二、思妇之辞

相思 别怨 痴情 忠贞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首诗表现一位思妇对离家远行、久 别不归的游子的刻骨思念与怨情。

古代文学史4-1题库

古代文学史4-1题库

填空题1.《古诗十九首》在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古人对它给予很高的评价。

刘勰《文心雕龙 - 明诗》(直接写《文心雕龙》也可以)谈到包括《古诗十九首》在内的“古诗”时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佋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2. 《吴越春秋》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历史散文,赵晔撰。

(《后汉书》范晔撰)3.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游记。

这篇游记对泰山的人文景观、封禅仪式也多有交代,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后来《洛阳伽(qie2)蓝记》《水经注》在笔法上和这篇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

4.《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姓名。

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其中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5.班固、张衡、秦嘉的诗: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被称为:“质木无文“内容是西汉缇萦救父一事。

6.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秦嘉、徐淑夫妇经历过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他们的诗文赠答也成为文学史上流传的佳话。

7.汉赋有(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之分8.骚体赋的代表作家:贾谊,他也是现今有作品传世的第一位汉代赋作家《吊屈原赋》《鹏鸟赋》9.枚乘《七发》:首先它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其次,枚乘和他的《七发》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10.七体:从枚乘的七发而来,七发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后来有人争相模仿。

张衡《七辩》傅毅《七激》刘广士《七兴》11.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艺术特征:铺张扬厉、韵散结合、辞采富丽。

12.扬雄四赋(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扬雄的《蜀都赋》开后世京都赋之先河13.王褒:《洞箫赋》“箫声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原型,《洞箫赋》有生成开创之功。

14.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专升本汉语言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的“最”和“第一”汇总

专升本汉语言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的“最”和“第一”汇总

专升本汉语言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最”和“第一”汇总1.《商书·盘庚》是殷代作品,也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3.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4.《楚辞》中的《离骚》《远游》开了游仙主题的先河。

5.隐逸主题,可以追溯到《楚辞》中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6.《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

7.《九歌》中最多最动人的是对人神情感的摹写。

8.诗歌和散文是最早形成的两种文体,早在商周时代就有了用文字记载的诗文。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9.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一般公认甲骨文为现在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10.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11.《商书》中的《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诸篇,是史家最早的散文创作。

1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1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这是古今最被认可的分类方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14.《诗经》作品的上限,因对商颂创作年代的不同看法,而有不同理解。

若按古文经学家商颂为商人所作的观点,则商颂为《诗经》中最早的作品,《诗经》中的上限也就可上推到殷商时代;若按今文经学商颂为春秋时宋人所作的观点,则《诗经》最早的作品产生于周初。

15.《七月》这样直接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的作品,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是《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此诗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

16.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主要集中于“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17.先秦叙事散文是我国史传文学的最初成就。

18.《左传》是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它记述史实,刻画形象,以极为高超的表现技巧把中国叙事文推向成熟,开《战国策》《史记》等史传散文之先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