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合集下载

婴幼儿卫生保健课件

婴幼儿卫生保健课件

婴幼儿卫生保健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婴幼儿生理特点,掌握日常护理的基本方法。

2. 使学生熟悉常见婴幼儿疾病的预防与处理措施,提高家庭护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婴幼儿营养需求,学会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处理、营养需求与饮食安排。

教学重点:婴幼儿生理特点、日常护理要点、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婴幼儿模型、护理用品。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家庭护理婴幼儿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1)婴幼儿生理特点(2)日常护理要点(3)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4)营养需求与饮食安排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婴幼儿饮食安排的例题,让学生掌握饮食搭配的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婴幼儿一天的饮食安排。

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生理特点2. 日常护理要点3. 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4. 营养需求与饮食安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为一名1岁的婴幼儿设计一天的饮食安排。

2. 答案:早餐:牛奶、鸡蛋、面包;午餐:米饭、瘦肉、蔬菜、水果;下午加餐:酸奶、水果;晚餐:面条、瘦肉、蔬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仍有一些学生对饮食安排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婴幼儿护理与保健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关注国内外婴幼儿卫生保健动态,了解新的研究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解析1. 婴幼儿生理特点重点和难点解析:婴幼儿生理特点涉及多个方面,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

其中,消化系统是重点关注的部分。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育婴员基础知识培训全套教学课件第3章第3节婴幼儿保健与护理(3)

育婴员基础知识培训全套教学课件第3章第3节婴幼儿保健与护理(3)

七、婴幼儿常见症状(或疾病)及其护理
病毒在这些器官中再度繁殖,再度侵入血侵犯其他 器官,如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呈现不 同器官相继病变。
(3)流行病学 ①传染源是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七、婴幼儿常见症状(或疾病)及其护理
②腮腺肿大前1天到消肿后3天具有传染性,15岁 以下儿为易感染者,幼儿园、小学等易造成流行, 飞沫、直接接触、唾液污染的食具、玩具传播。 ③孕妇抗体经过胎盘传给小儿,使其在生后6~8 个月内不宜患病,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④
七、婴幼儿常见症状(或疾病)及其护理
3.肺炎:婴幼儿发热、咳嗽、气急和口唇紫绀, 考虑可能患轻度肺炎,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 精心护理至关重要。 ①居室保持安静,利于婴幼儿充分休息;良好的 休息以减少体内能量消耗,保护心肺功能,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 ②枕高一点枕头或半卧位,常翻身拍背或改变体
七、婴幼儿常见症状(或疾病)及其护理
③出疹期:发热的第1天 即可出疹。 1)皮疹特点:分批出现, 开始红色斑疹→斑丘疹→ 迅速发展为清亮、椭圆形 小水泡,周围有红晕,经 24h水疱内容物变混浊,
七、婴幼儿常见症状(或疾病)及其护理
皮疹壁薄易破,伴痛痒,持续3~4天从中心开始干 燥结痂,愈后多不留疤痕。 2)疾病高峰期:见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并存, 是水痘皮疹重要特征。 3)皮疹分布:呈向心型分布,躯干最多,次为面 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4)黏膜皮疹:口腔、结膜、生殖器等,破溃后疼
七、婴幼儿常见症状(或疾病)及其护理
④根据患儿情况,有针对性的照料或护理,育婴 员学会熟练应用喷雾吸入器、风速仪,以及填写观 蔡记录。经常反复发作的患儿限制运动量,避免过 度劳累诱发哮喘,配备必备药物;重度发作哮喘时 立即送医院治疗;哮喘反复发作配合医生做好长期 治疗计划并执行。

《婴幼儿卫生保健》课件

《婴幼儿卫生保健》课件

《婴幼儿卫生保健》课件教案:《婴幼儿卫生保健》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第一章,婴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

2. 详细内容:本章主要讲解婴幼儿生理特点,包括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以及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生理特点,理解各系统的基本功能。

2. 掌握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并解决婴幼儿卫生保健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婴幼儿各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功能。

2. 重点:婴幼儿卫生保健的措施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一个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兴趣和关注。

2. 知识点讲解:a. 生长发育:介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如身高、体重的增长等。

b. 新陈代谢:讲解新陈代谢的基本概念,以及婴幼儿新陈代谢的特点。

c. 循环系统:介绍婴幼儿循环系统的生理特点,如心脏、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d. 呼吸系统:讲解婴幼儿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如肺的结构和功能。

e. 消化系统:介绍婴幼儿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如胃、肠的结构和功能。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婴幼儿卫生保健的方法和技巧。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婴幼儿卫生保健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生理特点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2. 婴幼儿卫生保健措施保持清洁合理膳食锻炼身体预防疾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个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 答案: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婴幼儿卫生保健的最新动态,如政策、研究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第3章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3.第3章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鼓励婴幼儿用语言表达大、小便 要求,不憋尿和便
教会婴幼儿坐便盆或蹲坑,丏心排便; 逐步教会婴幼儿自己料理大、小便和穿脱裤子; 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
总结:学前教育机构生活活动的卫生
进餐 睡眠 盥洗 如厕
进餐前创造 睡前提醒, 告诉盥洗 舒适环境, 检查,不 作用,教 进餐中不批 能过饱和 会正确方 评,多鼓励, 过饥; 法,保证 不扫地,进 睡中巡察 用具清洁 餐后培养良 和处理 卫生 好习惯
第3章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02
01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婴幼儿膳食卫生
主讲教师:宋 卫 红
一、婴幼儿食物卫生
食物的 选购
食物的 烹调制 作
食物 储存
炊事人 员和保 育员卫 生
1、食物的选购
卫生卫生.
不能选购细菌污 染,腐烂变质, 含亚硝胺,天然 有有毒食物,被 农药化肥污染食 物,三无产品.
盐腌前要新鲜,食盐 要纯净,浓度要达标。 糖渍时浓度达到6065%。
粮食类食物储存在低 温通风的地方, 防霉、防虫和防鼠
蔬菜和水果不宜储藏
降低或增加温度,去除水分和添加防腐剂
4、炊事人员和保育员卫生
(1)定期体检
(2)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3)不能用手指蘸食物尝味
(4)应避免对着食物打喷嚏、咳嗽、说话,不能 直接用手拿熟食,不随地吐痰
2、食物的烹调制 作
卫生要求
注意事项
既能有利于消化吸 收,又能保存食物 中的营养素, 杀菌去毒,增加色 香味,有利于刺激 食欲
(1)减少营养素的 损失 (2)避免有害物质 的产生和去除有毒 有害特质; (3)使食物具有良 好的感官性状
3、食物储存
食物冷冻前保持清洁 和新鲜;冷冻时,各 种食物要适宜温度和 湿度;在储存期限内 食物。

保育员培训全套教学课件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保育员培训全套教学课件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保育员培训全套教学课件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目录一、婴幼儿卫生保健概述 (3)1.1 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4)1.2 保育员的职责与角色 (5)1.3 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6)二、婴幼儿常见疾病预防与处理 (7)2.1 常见疾病的识别与预防 (8)2.1.1 常见疾病的分类与特点 (10)2.1.2 预防措施与方法 (11)2.1.3 应急处理与转诊流程 (13)2.2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14)2.2.1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16)2.2.2 突发疾病的识别与处理 (17)2.2.3 紧急情况下的沟通与协作 (18)2.3 健康教育与宣传 (19)2.3.1 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0)2.3.2 健康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22)2.3.3 健康行为的培养与引导 (23)三、婴幼儿营养与饮食管理 (24)3.1 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26)3.1.1 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营养需求 (27)3.1.2 营养素的均衡搭配与摄入 (27)3.1.3 营养补充剂的合理使用 (28)3.2 饮食搭配与制作 (29)3.2.1 婴幼儿食品的种类与选择 (31)3.2.2 食谱的制定与制作 (32)3.2.3 饮食卫生与质量控制 (33)3.3 定期体检与评估 (34)3.3.1 体检的目的与意义 (35)3.3.2 体检项目的选择与安排 (36)3.3.3 体检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38)四、婴幼儿生活环境与卫生要求 (39)4.1 生活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39)4.1.1 生活环境卫生标准与要求 (41)4.1.2 清洁与消毒的方法与工具 (42)4.1.3 环境卫生的监测与评估 (43)4.2 卫生设施的正确使用与管理 (45)4.2.1 卫生设施的种类与功能 (46)4.2.2 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47)4.2.3 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48)4.3 安全隐患的排查与预防 (49)4.3.1 生活环境中的安全隐患识别 (50)4.3.2 隐患的预防措施与方法 (51)4.3.3 安全事故的处理与报告 (52)五、婴幼儿安全与健康管理 (53)5.1 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教育 (55)5.1.1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56)5.1.2 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57)5.1.3 安全行为的养成与强化 (58)5.2 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59)5.2.1 意外伤害的种类与原因 (60)5.2.2 预防措施与应急处理 (61)5.2.3 伤害后的康复与心理支持 (62)5.3 健康档案的管理与更新 (63)5.3.1 健康档案的内容与意义 (65)5.3.2 健康档案的管理方法与要求 (66)5.3.3 健康档案的更新与维护 (66)一、婴幼儿卫生保健概述婴幼儿卫生保健是指针对婴儿和幼儿时期个体进行的一系列健康保护和促进的活动。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婴幼儿身心保健

幼儿卫生学—第三章婴幼儿身心保健
预防
1、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勤换衣。 2、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护理病儿后 肥皂洗手。
22
六、肠寄生虫病
1.蛔虫病
感染性虫卵污染食物、饮水、手;吸吮手指或食前不洗手; 生吃未洗干净的瓜果蔬菜等
讲究饮食和个人卫生;服药驱虫
2.蛲虫病
虫卵污染手指、食物等。雌虫产卵致肛门周围瘙痒。穿开 裆裤造成虫卵散播。
(2)预防
1、教育幼儿不要手揉眼睛; 2、勤洗手。
17
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病因:婴幼儿咽鼓管短,患上感时细菌 侵入中耳; 疾病(麻疹、猩红热并发); 卧位哺乳。
(2)预防
1、预防上感; 2、教会正确方法擤鼻涕; 3、坐位哺乳,避免呛奶
18
五、皮肤病
1、婴儿湿疹(见图)
病因:较常见的乳儿过敏性皮肤病。 过敏原可以是牛奶、鸡蛋、鱼虾等食物,也可能是羊
47
夜惊
是指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惊恐反应。4-7岁的儿童较为多见。
表现: 入睡后不久,突然坐起来,尖叫哭喊,两眼瞪直或紧闭,极为惊
恐。并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出汗等症状。难以唤醒或 哄他安静下来。数分钟后自行入睡,醒后完全遗忘。
原因: 心理因素——与父母分离,亲人伤亡,父母吵架或离异,受到严厉
机体的免疫功能:
1、 防御功能 即可抵抗病原体的侵袭和损害。
2、自身稳定功能 即清除机体内损伤和衰老 的细胞。
3、免疫监视功能 即清除机体突变细胞,防
止肿瘤。
30
免疫分两类:非特异性免疫 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类 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各种病原 体斗争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 防御机能。
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后 天生活中与病原体等抗原接 触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特 异性免疫又分为自动免疫和 被动免疫两种方式。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

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是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卫生习惯和保持健康的重要内容。

幼儿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和心理卫生等方面介绍幼儿园卫生保健知识。

首先,饮食卫生对幼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幼儿园饮食应保证均衡、多样化,并且符合营养需求。

幼儿在进食前应洗手,进食时注意吃饭姿势端正,讲究用餐礼仪。

食物应煮熟煮透,不建议给幼儿生食,以避免食物中传播病菌或寄生虫。

应鼓励幼儿多吃水果、蔬菜,少食用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同时,在饮食中合理搭配主食、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满足幼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其次,个人卫生对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身体清洁和个人卫生教育。

幼儿在洗手前后、进食前后、如厕后等关键时刻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洗手时应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并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干。

此外,幼儿要讲究个人卫生,保持干净整洁,勤换内衣内裤,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特别是女童,要注意每个月的生理期卫生,及时更换卫生巾,保证身体的清洁和健康。

第三,环境卫生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整洁和清洁。

教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要经常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空气流通。

注意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保持环境卫生。

教室和活动场所的地面要保持干净,不能有积水、尘土或其他杂物,以免滋生病菌或引发意外伤害。

此外,幼儿园要定期清洁、消毒床铺、玩具等物品,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最后,心理卫生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

幼儿在幼儿园中可能会面临分离焦虑、适应困难等心理问题,幼儿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树立自信、乐观的心态,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

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团体氛围。

此外,要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和应急处理方法。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课件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课件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婴幼儿护理与保健》教材第3章内容,详细讲解婴幼儿生理特点、卫生保健基本原则、日常护理技巧以及常见病的预防与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婴幼儿生理特点及其对卫生保健的影响。

2. 使学生了解并遵循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提高护理质量。

3. 培养学生针对婴幼儿常见病症的预防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生理特点及其与成人的差异、常见病症的预防与处理。

教学重点:婴幼儿卫生保健基本原则、日常护理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模型、卫生保健用品展示。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婴幼儿护理模拟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数据,引发学生对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婴幼儿生理特点,分析其对卫生保健的影响。

3. 知识讲解:a. 婴幼儿卫生保健基本原则b. 日常护理技巧c. 常见病症的预防与处理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具体案例进行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实际操作。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生理特点2. 卫生保健基本原则3. 日常护理技巧4. 常见病症的预防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简述婴幼儿生理特点及其对卫生保健的影响。

b. 论述婴幼儿卫生保健基本原则及日常护理技巧。

案例一:婴儿腹泻案例二:幼儿感冒2. 答案:a. 略b. 略c. 案例一:注意饮食卫生,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时就医。

案例二: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休息,适当使用退烧药,严重时就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婴幼儿卫生保健的基本原则和日常护理技巧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常见病症的预防与处理仍存在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a. 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婴幼儿卫生保健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前教育机构保育活动的卫生
1.制定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 2.制定合理生活制度的原则;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活动的卫生。
1.制定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
学前教育机构的生活制度包括:一日生活制度、 一周生活制度、学期生活制度。其中最主要的是一 日生活制度。 制定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 ⑴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能促进婴幼儿的正常生 长发育; ⑵严格执行生活制度,促使婴幼儿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 ⑶良好的生活制度是完成保教任务的前提。
三、婴幼儿进餐过程要求
1.控制适当的进餐速度 2.教育婴幼儿进餐时不谈笑不打闹
3.不强迫婴幼儿进食
第二节 学前教育机构保教活动卫生
一、合理安排保教活动的婴幼儿生理基础
二、学前教育机构保育活动的卫生
三、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活动的卫生
一、合理安排保教活动的婴幼儿 生理学基础
婴幼儿参加托幼机构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在大脑皮层直接参与 和调节下的神经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规律: 1.动力定型 若一系列刺激按照一定时间,先后顺序不变地重复多次以后,大脑皮层 所出现的反应在时间和顺序上也随之固定下来。 2.镶嵌式活动 大脑皮层存在工作区和休息区相互镶嵌的活动方式。 3.保护性抑制 当大脑皮层能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时,皮层自动转为休息状态,使机体得 到及时的休息和恢复。
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并确保食物的卫生和安全。
注意事项:
⑴不能选购细菌污染和腐烂变质的食物;
⑵不能选购含亚硝胺和多环芳烃致癌物的食品; ⑶不能选购天然有毒食物; ⑷不能选购被农药、化肥等污染的食物; ⑸不能选购无生产许可证、无保质期的食物。
2.婴幼儿食物的烹调制作
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的营养素,使婴幼儿能从定量的食物 中得到尽可能多的营养素;通过择、洗、烧等烹调制备过程,杀 菌去毒,增加色、香、味,有利于刺激婴幼儿的食欲。 注意事项: ⑴要减少营养素的损失,保留最高的营养成分;
5.厨房卫生
⑴厨房要有合乎卫生要求的工作面积; ⑵厨房工作间的安排要适合工作的程序,避免各种食物的交 叉感染; ⑶厨房应有排烟、排气、防尘、防蝇、防鼠、防蟑螂的设备;
⑷厨房应有提供清洁水源和排除污水的设施;
⑸厨房的洗食具池、洗菜池要分别设置; ⑹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制备生食和熟食的刀案要严格分开; ⑺厨房应有消毒设备,食具每餐用后要洗净消毒。
具体如下:让婴幼儿洗手、适当喝点开水、听音乐或故事, 或者进行安静的游戏,也可以对当天的饭菜做简单的介绍; 进餐时的卫生要求:鼓励婴幼儿不偏食、不批评和催促婴幼 儿,不搞吃饭比赛;婴幼儿吃饭时,保育员不能扫地; 进餐后的卫生要求:培养幼儿养成收拾碗筷、擦嘴、漱口、 洗手等良好习惯,并带领幼儿散步,以利于食物消化,同时也能 保证午睡的质量。
2.制定合理生活制度的原则
⑴要符合婴幼儿的年龄特点;
⑵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
⑶依据地区的特点和季节的变化; ⑷依据家长工作时间的需要;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卫生
⑴进餐; ⑵睡眠;
⑶盥洗;
⑷如厕。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卫生
⑴进餐 进餐前的卫生要求:为婴幼儿创设舒适、安静、愉快的进餐
环境,引起婴幼儿的食欲。
二、婴幼儿进餐环境要求
1.良好的物理环境要求: 学前教育机构进餐的场所应整齐清洁、光线充足、
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桌椅高低适合婴幼儿身材;餐具
清洁美观、大小适中,便于使用。 2.良好的心理环境要求: 保育员和教师在婴幼儿进餐时要给予关心和爱护, 对独立进餐有困难的婴幼儿要给予帮助;在婴幼儿就餐
时不能批评婴幼儿,以免婴幼儿在进餐时情绪低落。
卫生要求: 既能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以有利于机体消化吸收,
⑵要避免有害物质的产生或去除有毒有害物质;
⑶要使食物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能增进食欲,促进胃肠对 食物的消化吸收。
3. 食物储存
处理措施:主要有降低或增加温度、去除水分和添加防腐剂 等。 注意事项: ⑴食物冷冻前应尽量保持清洁和新鲜,减少污染以延长储存 期限。冷冻时,各种食物应分别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储存,并 在储存期限内食用; ⑵食物在盐腌前要新鲜,食盐要纯净,浓度要达标。食物在 糖渍时,糖的浓度必须达到60~65%,才能达到防腐保藏的目的; ⑶粮食类食物宜储存在低温通风的地方,注意防霉、防虫和 防鼠。 ⑷蔬菜和水果不宜储藏,学前教育机构应尽量选择新鲜食品, 以保证婴幼儿的膳食质量。
第三章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婴幼儿卫生保健知识
1
婴幼儿膳食卫生 学前教育机构保教活动卫生
2
第一节 婴幼儿膳食卫生
一、婴幼儿食物卫生
二、婴幼儿进餐环境要求
三、婴幼儿进餐过程要求
一、婴幼儿食物卫生
1.婴幼儿食物的选购 2.婴幼儿食物烹调制作
3.食物储存
4.炊事人员和保育员卫生
1.婴幼儿食物的选购
卫生要求:宜选择营养丰富、保证热能供给而又易
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取得进步;
⑶注意婴幼儿每类学习活动的卫生问题。
2.游戏活动的卫生要求
⑴学前教育机构应该严格按照游戏的内在规律 和特征为婴幼儿安排游戏活动,体现游戏的教育价 值; ⑵合理安排游戏时间; ⑶提供适宜的游戏场地;
⑷科学投放游戏材料;
⑸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户外活动的卫生
政策规定: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
少于两小时,高寒地区在冬季可酌情减少”; “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每日或外体 育活动不得少于一小时,加强冬季锻炼,要充分利 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幼儿
机体,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
3.户外活动的卫生
政策规定:
“经常开展户外游戏和有趣的体育活动,培养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卫生
⑵睡眠
睡眠前的卫生要求: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具体如下:提醒婴幼儿如厕,培养婴幼儿养成睡前小便 的习惯;检查婴幼儿的被褥,看其是否把小玩具或小物品带
上床;睡眠前饮食不要过量也不要空腹;让婴幼儿安静下来,
飞羽适当的睡眠信号,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眠时的卫生要求:注意观察婴幼儿睡眠时的体征表现 或者留意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等。 具体如下:保育员巡视观察,纠正和处理出现的问题。 婴幼儿睡姿正确,用鼻呼吸,不蒙头睡、不吮手指。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卫生
⑶盥洗:
盥洗环节一般包括洗脸、刷牙、洗头、洗手、洗脚、洗
澡等。 卫生要求:
1)保育员要告诉婴幼儿盥洗的原因或作用;
2)保育员要教给婴幼儿正确的洗手、洗脸、刷牙的方法; 3)保育员要保证婴幼儿盥洗用具的清洁卫生。
3.学前教育机构生活的卫生
⑷如厕卫生要求: 1)鼓励婴幼儿用语言向保育员或老师表达大、小便的要 求,不憋尿或便;
谢谢!
4.炊事人员和保育员卫生
⑴定期体检;
⑵炊事人员工作时必须穿
⑶炊事人员不能用手蘸食物尝味,不能直接用炒勺
尝味;不能在厨房内吸烟; 说话,不能直接用手拿熟食,不能随地吐痰; ⑸炊事人员和保育员应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⑷炊事人员和保育员应避免对着食物打喷嚏、咳嗽、
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 儿走、跑、跳、钻、投掷等基本动作的协调性、灵 活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户外活动的卫生要求
⑴重视准备活动,掌握合理的运动量; ⑵户外活动的时间适当合理,并要有相应的户 外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 ⑶要保证户外活动设施的完全性和户外活动环 境的安全检查; ⑷教会幼儿基本的户外活动安全行为规则,培 养幼儿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当判断、有效排除或避 开危险的能力。
2)教会婴幼儿坐便盆或蹲坑,专心排便;
3)逐步教会婴幼儿自己料理大、小便和穿脱裤子;
4)养成便后洗手的习惯。
三、学前教育机构教育活动的卫生
1.教学活动的卫生
2.游戏活动的卫生 3.户外活动的卫生
1.教学活动的卫生要求
⑴要依据婴幼儿年龄特点来安排每次教学活动
的时间、次数和内容;
⑵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要以游戏为主,使婴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