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仪《丧帖诸称呼总目列论》
丧葬礼仪《丧帖诸称呼总目列论》

用签《父蓝、母黄衬之》
庶母故嫡子主庻母丧报讣帖式 注:前段格式写法同前样 (自称照后样)
兄弟故由兄弟主丧报讣帖式
义服嫡岀子△△△ 泣血稽桑拜 率庻弟孤哀子△△△泣血稽桑拜
△月△日△时寿终正(内)寝 距生于△年△月△时享年 △△岁 尊礼成服 停柩在堂、抱憾终天泣择于△月△日△
时扶柩安葬祖(新)莹 匍匐泣请 列列鸿才(用签) 共勷厥事、殁存均感、谨列司事于后
大堪舆 △△△先生(用签)
大法师 △△△先生(用签)
相礼(主要亲、每各用签写好、按主次排列贴于后[签式] 大称呼△府(甫){字写侧半个字位}△名△称呼大人或先生台下
孤哀前哀嫡子△△泣血稽颡
庻子主生父丧后母在堂
孤哀前嫡子△△泣血稽颡
庻子主生母丧父已死嫡母在堂无子
承家慈命哀子△△泣血稽颡
继室死有子期经生△抆泪率男
前哀子△△泣血稽颡
妻丧百日内又长媳丧杖期加期生△抆泪率男加
哀期经生△△泣血稽颡
长子死百日内又妻丧有孙反服加杖期生△抆泪率孙加
期服生△△泣血稽颡
父母丧百日内又次媳丧制加功服生△△抆泪、率男期加
论承重孙(三年孝服)
祖父、母故长子已殁而长子之长子宜承重服孝故曰承重孙。
三
论期服孙(一年孝服)
祖父、母故有父者之孙曰期服孙、抆泪稽颡拜。
论杖期孙(一年孝服代其执杖之忌)
祖父、母故无父者之孙曰杖期孙、抆泪稽颖拜。
论曾孙(孙之子曰曾孙五个月孝服)
曾孙 — 宜写五月齐衰(读之吹)孙、或写功服曾孙、抆泪稽首拜。
五
【古代的丧礼】

【古代的丧礼】“以丧礼哀死亡”,在中国文化里,“礼莫重于丧”。
如何对待故去的亡灵,更是人类社会重要文化现象之一。
囿于文献的缺乏,夏商以前的丧礼制度难徵其详,而周代的丧礼制度经战国学者们的整理,详细的保存在儒家经典之中。
《仪礼》中的《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四篇,就是专讲丧礼丧服的,此外在《周礼》和《礼记》中也有若干记载。
中国至少在周代就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丧礼制度,这是后世一切丧礼的基础,两千多年来一直对中国的宗法制度和历代的丧礼起着指导和基础作用。
由隋唐讫宋元而明清,历代国家礼典以及对士大夫阶层影响较大的司马光《书仪》和题名为朱子的《家礼》等所记载的丧礼制度,均莫不以之为范本。
在整个中国礼仪文化中,丧礼与及其相关的丧服制度是最为浩繁复杂的内容。
根据礼经的记载,丧礼的过程,举其大者约有:始死奠、小敛奠、大殓奠、殡、朔月奠、启奠、祖奠、遣奠、葬、虞、祔、小祥、大祥、禫等诸多礼仪。
严格来说,完整的丧礼主要包括丧、葬、祭三大部分内容。
通俗而言,“丧”是规定活人及死者亲属在丧期内的行为规范,“葬”是规定死者的应享之礼遇,“祭”是规定丧期内活人与死者之间联系的中介仪式。
而三者之中,“丧”又是其核心内容。
礼之本经《仪礼》之《士丧礼》篇乃先秦士阶层“丧礼”之上篇、即初丧,与记述葬礼部分的下篇《既夕礼》相连成文而不可分割。
记载葬后诸祭的《士虞礼》则言及三虞、卒哭、小祥、大祥、禫等情况,《丧服》篇则专述居丧服制规定。
此四篇相合,方谓之先秦完整的士阶层三年之丧礼。
因丧礼内容过于庞杂,在此仅本礼经士丧礼略作简说。
结合后世之衍变,士庶丧礼主要有如下几个阶段:1、属纩属是放置,纩是新絮。
根据《仪礼·既夕礼》和《礼记·丧大记》所说,人临终之前,家属要打扫屋宇,撤去乐器,把病人移据于正寝“適室”,“士处適寝,寝东首于北墉下。
有疾,疾者齐。
养者皆齐,彻琴瑟。
疾病,外内皆扫。
彻亵衣,加新衣。
御者四人,皆坐持体。
丧葬礼仪习俗

丧葬礼仪习俗丧葬礼仪习俗丧葬,在古六礼中属于凶礼,也是人生礼仪最后一件大事。
人们总希望亡故的亲属到阴间能得到安宁,所以特别重视治丧,在力图悼慰亡灵的同时,也竭力标榜自己的孝道,由此引发治丧的规模越来越大,花费越来越高,礼俗也越加复杂,实际上违背了“厚养薄葬”的古训。
备丧过去,老人年满六十,可以以称为享寿。
所以,老人年过五十以后,做子女的开始为老人备丧。
所谓备丧,就是给老人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
旧社会,民间农家生活困难,送老的衣物棺木等不可能一次性备全,因为没有这种经济实力,而是陆续办置。
衣物只是备料,不必预先制作。
棺木可以提前打就,架在空闲屋里,通常称做寿材。
寿材由底、帮、天三部分组成,其用材和规格,视丧主的经济条件而定。
上等材选用柏木或楸木,—般用松,次者用柳。
用材不同,规格也就有了差异。
就其厚度而言,有“四五六”的,即天六寸、帮五寸、底四寸;有“三二二五”的,即天二寸、帮二寸五、底—二寸;有“净二五”的,即天二寸五、帮二寸、底和回头各一寸;有“荒二五”的,即天、帮各按二寸五、二寸下锯破板,荒板推净不足二寸五或二寸者,故称“荒二五”。
达不到上述标准者,则将材就料打成,规格小一,统称薄皮棺材。
而寿衣只有年过七十者才可预做,因年过七十而亡者,俗称“喜丧”。
七十岁以下者,寿衣都是临时赶做,做时,不能啼哭流泪,否则泪水滴在寿衣上,死者穿上想念儿女,心情会不安的。
缝线一端也不能捻疙瘩,免得死者到阴间疙疙瘩瘩,不顺利。
寿衣的件数忌双喜单,多为五件上衣,三条裤子,因到阴间,以棉衣为主,男用黑,女用黑、蓝,男性尚有棉帽和棉鞋。
男女皆用褥子、枕头,枕头是三角形,内装谷皮,红布缝制,俗谓“元宝枕”或“鸡鸣枕”。
初丧旧社会卫生医疗机构很不发达,有药房而无医院,病人通常在自己家中亡故。
凡正常死亡的老人,尽量避免在炕上咽气。
初丧就是处理亡前事宜的,人体包括四个部分:沐浴更衣当病人生命垂危之际,首先要为病人沐浴更衣,俗称“穿衣裳”。
丧事礼节习俗

丧事礼节习俗停尸仪式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报丧仪式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做‘七’仪式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
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吊唁仪式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入敛仪式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
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丧服仪式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
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出丧择日仪式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哭丧仪式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
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
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生活只够温饱或稍宽裕之家,遇丧事无力大操大办,但父、母辞世仍是“当大事”,必遵的礼仪及民俗不允稍有疏忽。
寿终正寝父(母)病重,亲人环侍,医生已明告“预备后事”,一切早有准备,只一咽气即抬尸堂屋头向神龛脚向大门停放,称寿终正寝。
忌顺梁横放,忌头不向神龛。
同时撤去病榻卧具,古称易箦。
死于户外(医院例外)或不是直系亲人,不能停尸堂屋。
乡下多平房有揭卧处屋瓦三匹“便灵魂升天”之俗.城市则无。
也有尚未咽气扶其倚坐堂屋正中脚踩米斗,子女环跪呼号,希冀回苏以表依恋及孝思的。
烧倒头纸,点过桥灯在死尸脚下置盆烧纸钱称烧倒头纸,灰烬不弃,包好放棺中。
关于古代丧葬礼仪文化常识

关于古代丧葬礼仪文化常识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应分为丧礼、葬礼、服丧三个部分。
编为你整理了古代丧葬礼仪文化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丧礼死者临终时,要将其抬到正厅的床上,头朝东,然后脱去内衣,换上新衣。
家里人则要保持安静,不能喧哗,围坐在病者的周围,观察他的手足。
要特别注意的是,男子不能死在女子手中,女子也不能死在男子手中;当咽气时,妻子女儿不能握住男子的手足,丈夫儿子也不能握着女子的手,否则就是不吉利。
在病者还有一口气时,要在口鼻之间放一块新棉花,棉花不动时,就标志气已断绝,即将其抬到南窗下早已准备好的床上,盖上新被子,并将珠玉等放入口中,使口不闭合。
接下来开始招魂,含有再一次挽留死者的意思,由主持招魂仪式的“复者”爬上屋顶,一边挥动死者的寿衣,一边向象征着“幽界”的北面空中大声呼唤:“××,你回来呀!”共呼三长声(男的唤名,女的唤氏),以示魂魄已归返于寿衣,然后将寿衣再覆盖在死者身上,表示魂魄又回到了死者身上。
等到给死者洗浴完毕,就开始吊丧。
丧家主人先向亲朋好友发出讣告,等到来客吊衤遂(即吊唁者向死者赠送衣被)时,孝子们披发赤足,放声恸哭,且边走边捶胸膛去接客人。
孝子们还为死者制作一面“明旌”(也叫“铭旌”,即按死者生前的等级身份制作的旗子),上书“××之柩”,再用木板刻制牌位,置于中庭,象征死者的亡灵,将明旌覆盖在牌位上。
孝子孝女则要守灵,按长幼分别恸哭尽哀,还要拄“哭丧棒”(表示因过度悲伤,非拄杖不能站立。
)吊丧期间,家属亲友禁忌颇多,通常非丧事不谈,禁洗面垢,妇女尤忌涂脂抹粉,平日禁酒肉,吃素菜淡饭,以示哀恸。
第二天举行小殓,即为死者穿入棺的寿衣。
衣上都用布条打结代替钮扣,以示穿上后再不打算脱下。
当尸体穿好寿衣迁到尸床上之后,还要用绢垫头,补好两间空处,缠紧两腿,然后覆盖上丧被,再用布条扎紧(一道竖、三道横)。
孝子们袒开上衣,用麻绳束发,妇女们则露出发髻,去饰带麻,都不住地顿脚、恸哭。
丧葬礼仪的名词解释

丧葬礼仪的名词解释伴随着人们的生老病死,丧葬礼仪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丧葬礼仪是指人们为死者举办的一系列仪式和仪式流程的总称,旨在表达对逝者的敬意和悼念,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化的阶级行为。
一、公祭公祭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由政府或相关社会团体组织的隆重纪念逝者的仪式。
公祭以集体行为为基础,赋予了逝者权威和尊严。
公祭在人们的悲痛中,起到了缓解情绪、凝聚民心的作用。
通过公祭,人们可以共同追思,感受到社会对逝者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也彰显了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性。
二、告别仪式告别仪式是指亲友、同仁和社会团体组织的隆重而庄重的仪式,目的是送别逝者,表达对其的思念和敬意。
告别仪式通常分为两个环节:告别仪式前的守夜和告别仪式本身。
守夜是亲友和同仁在逝者灵位旁守夜,祭拜和送别逝者。
在守夜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悼念逝者的过往,分享逝者的生活故事,缅怀他们对我们的影响。
守夜过后,告别仪式正式开始。
告别仪式通常包括诵经、致辞、献花、敬烛等环节。
告别仪式的庄重和庄严体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最后悼念,也是对逝者生命的一种肯定和回忆。
通过告别仪式,人们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与逝者道别,舒解自己的悲痛。
三、殡仪馆殡仪馆是指专门为接待丧事、处理逝者尸体、举行告别仪式等活动而设立的机构。
在殡仪馆中,逝者的遗体会得到妥善处理,同时为丧家提供安静、整洁的场所举办告别仪式。
殡仪馆的设置和规模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它们设有告别厅、冷藏室、祭扫礼室等功能区域,提供便捷的接待和服务设施,为丧家和前来悼念者提供方便。
殡仪馆的存在使丧家能够更好地组织告别仪式,为亲友提供一个尊重和追思逝者的场所。
它的存在也为逝者家庭提供了安慰和支持,让悼念者能够更好地处理亡者丧事。
四、丧车丧车是指用于将逝者遗体运送到告别仪式现场或安葬地点的专用车辆。
丧车通常由黑色或白色的豪华轿车改装而成,车顶和尾部常常装饰有哀悼标志。
丧车的使用,一方面是为了将逝者的遗体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另一方面是为了凸显逝者的身份和尊严。
关于殡葬礼仪

关于殡葬礼仪一般来讲在停柩一段时间之后,到了诸事准备完成后,就要选日子报丧。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
所谓的报丧就是用特定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至于采用什么方式也因地而异,有的是亲属手执白色或黄色报表帖告诸亲友,有的亲属通过发讣告把消息告诉给亲友。
从整体来看,传统的报丧可以分为口头和书面报丧两种形式。
书面报丧就是在死者家大门口贴出讣闻,一般只写亡人生前的官衔、品级,不写亡人的履历和生平事迹。
比如:“不孝某某等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某大夫,其府君,痛于某年月日时终正寝,距生于某年月日时,享寿若干岁,不孝某某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谨择于某年月日安葬,叩在乡、学、世、寅、戚、谊、衰此讣闻。
某日接三,某日唪经。
”最后要在讣告结尾写上“孤子某某泣血稽颡”之类的文字。
口头报丧是派专人到死者的亲朋好友家,逐户告之死者逝世的消息,即使是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照例过去报丧。
对于口头报丧,在我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报丧方式与习俗。
如有的地区采用“报丧炮”的形式,即响三次火炮就表示报丧,然后派人告诉给亲友。
也有的地区死了人的家中要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作为报丧的信号。
有的地方则在门外悬挂纸条来报丧,纸条的位置为门上,而且是男左女右,纸条数是由死者的年龄,外加表示天和地的两条的总和。
在我国还有一些地方报丧习俗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丧家死的如果是男人,由死的侄子报丧;如果是女人,则由儿子、女儿报丧。
报丧人头上裹白布、戴斗笠,手上拿一条白布巾,跪在娘家或外婆家人的面前哭报丧事。
哭报完之后马上回家。
当外婆家里派人来奔丧,走到村头的时候,孝男孝女必须跪在村边路口哭迎,哭着述说丧亲的悲痛,哭谢奔丧亲人的一路辛劳,并且给每人递上一条白布,叫做“孝布”。
此外,我国少数民族的报丧习俗更是独特,比如,云南怒族用吹“竹号”来报丧,还有贵州省的一些少数民族的报丧仪式是丧家请来邻寨的青年去报丧。
古代丧葬礼仪文化常识_礼仪常识_

古代丧葬礼仪文化常识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应分为丧礼、葬礼、服丧三个部分。
编为你整理了古代丧葬礼仪文化常识,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丧礼死者临终时,要将其抬到正厅的床上,头朝东,然后脱去内衣,换上新衣。
家里人则要保持安静,不能喧哗,围坐在病者的周围,观察他的手足。
要特别注意的是,男子不能死在女子手中,女子也不能死在男子手中;当咽气时,妻子女儿不能握住男子的手足,丈夫儿子也不能握着女子的手,否则就是不吉利。
在病者还有一口气时,要在口鼻之间放一块新棉花,棉花不动时,就标志气已断绝,即将其抬到南窗下早已准备好的床上,盖上新被子,并将珠玉等放入口中,使口不闭合。
接下来开始招魂,含有再一次挽留死者的意思,由主持招魂仪式的“复者”爬上屋顶,一边挥动死者的寿衣,一边向象征着“幽界”的北面空中大声呼唤:“,你回来呀!”共呼三长声(男的唤名,女的唤氏),以示魂魄已归返于寿衣,然后将寿衣再覆盖在死者身上,表示魂魄又回到了死者身上。
等到给死者洗浴完毕,就开始吊丧。
丧家主人先向亲朋好友发出讣告,等到来客吊衤遂(即吊唁者向死者赠送衣被)时,孝子们披发赤足,放声恸哭,且边走边捶胸膛去接客人。
孝子们还为死者制作一面“明旌”(也叫“铭旌”,即按死者生前的等级身份制作的旗子),上书“之柩”,再用木板刻制牌位,置于中庭,象征死者的亡灵,将明旌覆盖在牌位上。
孝子孝女则要守灵,按长幼分别恸哭尽哀,还要拄“哭丧棒”(表示因过度悲伤,非拄杖不能站立。
)吊丧期间,家属亲友禁忌颇多,通常非丧事不谈,禁洗面垢,妇女尤忌涂脂抹粉,平日禁酒肉,吃素菜淡饭,以示哀恸。
第二天举行小殓,即为死者穿入棺的寿衣。
衣上都用布条打结代替钮扣,以示穿上后再不打算脱下。
当尸体穿好寿衣迁到尸床上之后,还要用绢垫头,补好两间空处,缠紧两腿,然后覆盖上丧被,再用布条扎紧(一道竖、三道横)。
孝子们袒开上衣,用麻绳束发,妇女们则露出发髻,去饰带麻,都不住地顿脚、恸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党应酬丧帖诸称呼总目列论论讣字之忌讣者赴也、自遭惨祸△△已故急告于亲友曰(讣闻),内宜写讣闻二字、若停柩在堂、择日而葬。
内写预闻二字套面写(报疏)二字、祖父在母及父母故、有子孙承帖写泣状、惟伯叔、侄承帖写制状。
论全帖和单帖及讣闻凡丧事、全帖、讣闻、单帖、封套都用白纸。
主要亲全帖和讣闻八至十页,每页折五行、一般亲用单帖。
全帖面(第一页正中)不论父、母、祖父、祖母死俱写泣状二字,惟伯父、叔父、伯母、叔母侄承帖则写制状二字,套签、若讣闻报丧、写一讣字。
安葬写(报疏)二字。
内称呼应用红纸签下面按父蓝、母黄纸贴之。
封套外称呼用红纸签理父蓝、母黄纸衬之。
单帖用封套套外用红纸签写称呼。
套内用一张写事项为单帖。
论自称格式有承重孙当中一条写承重孙、其他左右两边排。
无承重孙当中一条写孤哀子、其他左右两边排。
当中一条比左右要高一格、孤哀子和承重孙要平格。
凡写自称呼时、占下半页不宜超过上半页。
期服孙△△△抆泪稽颡承重孙△△△泣血稽颡孤哀子△△△泣血稽颡杖期孙△△△抆泪稽颡五月齐衰孙△△△抆泪稽首*******************************************************************************请治丧格式(列壁单式)泣状△等不孝、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名△姓老府君(慈母△门△氏老孺人)不幸痛于△月△日△时寿终正(内)寝距生于△年△月△时享年△△岁尊礼成服停柩在堂、抱憾终天泣择于△月△日△时扶柩安葬祖(新)莹匍匐泣请列列鸿才(用签)共勷厥事、殁存均感、谨列司事于后大堪舆△△△先生(用签)大法师△△△先生(用签)相礼(主要亲、每各用签写好、按主次排列贴于后[签式]大称呼△府(甫){字写侧半个字位}△名△称呼大人或先生台下其他事项按秩序同前格式用签贴上(陪光、理事、理宾、司库、司厨、司水、司茶、司菜、司酒、司桌櫈、司碗筷、司饭、掘井、扶柩、做花圈、鸣金、表路銭、顶幢幡、顶花圈、顶晚联、挑灰、自称呼(按前格式) 房侄△△代告注:若无孝子、承重孙承帖、则写△等不幸门衰祚薄祸延*******************************************************************************祖父(母)故以承重孙主丧报讣帖式△等不幸门衰祚薄祸延祖父讳△名△姓老大人(祖母△门△氏老孺人)奄忽弃世于△月△日△时寿终正(内)寝 享年△△岁 五内惨裂不及遍讣 忝在亲谊(或友谊、族谊)谅蒙矜恤 哀此讣闻(用红字或红纸)大称呼(用签)承继方祖父母故有承重孙主丧 上称嗣祖父、母(其余同前承嗣承重孙△△泣血稽颡拜承嗣孤哀子△△泣血稽桑拜祖父、母故众孙主丧 上称祖父、母或先祖考、妣(其余同前)期服众孙△△抆泪稽颡拜庻祖母故嫡孙主丧 上称庻祖母(其余同前)嫡岀孙△△率弟杖期孙△△抆泪稽颡拜。
父母故报讣帖式(尚未入殓不写停柩在堂)注:讣闻格式用白纸做封套、面上用红纸签、男用蓝纸、女用黄纸条衬贴之、红纸签上写称呼。
内用白纸四至八页书、书面正中写(报疏)二字△等不孝门衰祚薄、祸衅攸钟严父讳△名△姓老府君(慈母△门△氏老孺人)不幸痛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内)寝享年△△岁、五内惨裂,不及遍讣忝在至戚(懿亲)专此讣告倘蒙尊亲赐唁(音念)伏祈矜谅不胂哀感之至 谨此讣用签《父蓝、母黄衬之》 {注:用绿字写帖时此字靠右半格、()里的母、慈、孺、孤、哀、一定要分清死亡者的身份才正确写入。
切记} 不孝孤(哀)子△△△泣血稽桑拜注:称呼签只用一条若有兄弟子侄写法用签《父蓝、母黄衬之》庶母故嫡子主庻母丧报讣帖式注:前段格式写法同前样(自称照后样)义服嫡岀子△△△泣血稽桑拜率庻弟孤哀子△△△泣血稽桑拜兄弟故由兄弟主丧报讣帖式△△家门不幸祸延胞兄、弟△姓△老大人弃世于△月△日△时终于正寝存年△△岁就时殡殓在堂凡叨至戚谨此讣闻用签《父蓝、母黄衬之》期服兄、弟△△抆泪拜其兄嫂弟媳故开头同前称呼更改自称功服生△△抆泪拜丧礼不荘啟总帖式先父、母△日△时安葬泣迎大潭府列列尊△伯叔祖暨伯、叔兄弟△姓先生大人阁家同降用签《父蓝、母黄衬之》孤哀子△△△泣血稽颡拜又一式先父、母△日△时安葬预期泣迎大潭府△△尊伯叔△△先生大人光降用签《父蓝、母黄衬之》孤(哀)子△△△泣血稽颡拜父母初死讣闻△等不孝罪孽深重不自硕灭祸延严(慈)亲讳△字△姓△公(氏)老大(孺)人痛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内)寝距生于△年△日△时享年△十有△岁忝在至戚哀此讣闻大巨族△府列列尊伯叔外祖舅父表兄弟竹林均陞用签《父蓝、母黄衬之》孤(哀)子△△△泣血稽颡拜丧家请客通用全帖式△△等不孝罪孽深重不自硕灭祸延严(慈)亲讳(母)△公(氏) △老(孺)人寿终正(内)寝停柩在堂泣择△月△日△时遵制成服扶柩安葬泣迎文(台)驾贲帏凉蒙矜恤俯赐光送匍匐候临殁存均感右 状上大巨族△府列列尊伯叔外祖舅父表兄弟竹林均 陞用签《父蓝、母黄衬之》孤(哀)子△△△泣血稽颡拜岳父故无男主丧女婿主丧式泣 状△△等不孝 罪孽深重 不自陨灭 祸延新故岳父△公△△老大人不幸痛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寝距生于△年△月△日△时享寿△十有△岁不孝婿△△等叩天呼地悲痛万分亲视含殓停柩在堂抱恨终天 泪涓于△△年△月△日△时举哀祭奠诣灵成服扶柩还山安葬用签《父蓝、母黄衬之》 候光 殁存均感缌服婿△△△俯首稽颡拜 孤女△△△泣血 稽颡 期服外孙△△抆泪稽颡 期服外孙女△抆泪稽颡论岳父、母丧无子、寄食婿家主丧缌服婿△△△抆泪顿首最瘦身的丧事单帖泣 状泣择△△年△月△日△时△△△还山安葬 泣用签《父蓝、母黄衬之》 孤(哀)子△△△泣血稽桑期服孙△△△ 抆泪稽首曾 孙△△△ 拭 泪席设:△△△ 入席时间△时△分***********************************************************************泣 状泣择△年△月△日△时新故△△还山安葬匍候光 送大称呼 用签《父蓝、母黄衬之》孤子△△△ 泣血稽颗期服孙△△△ 抆泪稽首五月齐服曾孙△△△拭 泪 席设:△△△ 开席时间△日△时泣 状泣择△△岁△月△日△时先母还山安葬哀候 大德望△府△△世叔全家 用签《父蓝、母黄衬之》光 送哀子△△偕室△△△泣血稽颡哀女△△ 泣血抆泪期服孙△△ 抆泪稽首期服孙女△△ 抆泪稽首悲伤婿△△△ 抆泪叩首伤感外孙△△△ 拭 泪席设:△△△ 开席时间△日△时*******************************************************************************母故报丧讣闻△△不孝罪孽深重不自陨灭祸延慈亲△门△氏老孺人痛于公元△△△年△△岁△月△日△时寿终内寝距生于△△△年△月△日△时享寿△十有△ 忝在至戚 哀 此讣用签《父蓝、母黄衬之》哀 子△△△ 泣血稽 颡期服孙△△△ 泣血稽 颡五月齐服曽孙△△△抆泪稽 首母故报疏讣闻△△不孝罪孽深重不自陨灭祸延慈亲△门△氏老孺人痛于公元△△△年△△岁△月△日△时寿终内寝距生于△△△年△月△日△时享寿△十有△岁停柩在堂谨择△月△日△时遵礼成服移柩△时扶柩还山安葬 凡叨讣闻戚谊谅蒙於恤 俯赐光送 一切赙仪 概不敢受友哀 此讣用签《父蓝、母黄衬之》哀子 △△△泣血稽 颡期服孙 △△△抆泪稽 颡五月齐服曽孙△△△拭泪稽颡丧家自用哀对风飘素幡心忧忧,门庭箫索难止哀,万里云天归落日,只今空有瞻云泪,波摇银海泪纷纷。
满堂号哭不忍闻。
一门血泪洒麻衣。
终古常怀陟岵哀。
痛杀幽魂离旧宅,风悲永夜凋椿树,觞飞玉露情何极,愿随彩笔上天庭。
雨滴残更废蓼莪。
袖拂金风恨转深。
苦筍香菘陈菲馔,月照寒枫空谷深山徒泣泪,白马空郊夕照寒。
青屏素壁驻轩车。
霜封蓿草素车白马更伤情。
父先死母后亡用母少亡用輓岳父用椿树早凋悲未已,血母西去幽冥何忍,樛木同瞻幸分椿荫,愁闻哀些曲,萱草又陨泪何究。
幼儿无知苍天亦悲。
泰山莫仰怅绝芕阶。
怅望丈人峰。
輓男人用水流东海不回头,烟雨凄迷万里名花疑血泪日落西山还见面。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声。
椿形已随云气散,世事已无常空留尘楬,等闲暂别犹惊梦,鹤声犹带月光寒。
音容何处觅怅望人琴。
此后何缘再晤言。
一梦醒然亡物慮,宠来大礏归天地,大雅云亡风凄紫陌,海上云山万里秋。
孤云闲处看人忙。
留得和风惠子孙。
哲人其萎雨泣青郊。
輓女联懿德传诸乡里日,懿范永垂家国吏,仙舆不驻人间世,七拜八拜母不归。
贤慈极在子孙身。
慈音犹绕子孙行。
懿行共书列士篇。
月临萱树终无影,懿德难忘流泪血,云迷白马长途冷,风迭杜鹃却有声。
慈恩未报绕愁肠。
月照青枫永夜寒。
祖父故輓联一夜秋风狂推祖竹,寂寞亁坤邈笑一公何所在,三更涼露泪洒世孙。
凄迷风雨哀哉两字弗堪闻。
祖母故輓联慈弥风推鹤汨一时悲属矿,西山日落鸠扶只影恨含饴。
父故輓联倚门一去三更月,泣杖儿悲五夜寒。
母故輓联父已故而母又亡用终天唯有思亲泪昔则承欢今抱痛,触目愁云和泪落,严亲早逝思未报,寸草痛无益母灵。
人皆有母我何无。
惊心萱草趁风吹。
慈母别世恨终天。
丧葬祭文祭父文显考讳△△字△△△府君之灵柩前而哀言曰呜呼父赋性兮、孝友德全、生我育我兮、训诲渊源、我期父寿兮、亿万斯年、胡为一疾兮、馆舍遽捐使我儿辈兮、肠断流连、呼天躄踊兮、风木凄然、音容何适兮、杳隔黄泉、四顾徬徨兮、如狂如颠、抚膺呼号兮、欲见无缘、幽明永诀兮、窀穸含烟、猿驚鹤泪兮、衰草芊芊、天地长久兮、抱恨绵绵、父其有灵兮、鉴此清筵、呜呼哀哉!尚享。
祭母文曰:哀哀吾母、恩德难忘、春挥未报、情切感伤、忆吾母德、慈惠温良、想我慈君、孝事姑嫜、生我成章、教以义方、幸今成立、家业颇昌、正宜享寿无疆、故为一疾而亡、呜呼天夺善人、孰不悼伤、今吾子女、敬报无方、痛悲明之永隔、陈薄奠之哀觞、母灵不昧、来格洋洋、哀哉!尚享。
男人通用祭文宇宙苍苍、江水茫茫、△△之德、攸久无疆、哀哉!尚享。
女人通用祭文风吹落叶响凄凄、雕玉峰高一笙迷、借问孺人何处去、素车遥指夕阳西!尚享。
论帖面字凡丧家行全帖、不论父母与祖父母死,俱写泣状二字、惟伯、叔父伯叔母死、以侄承帖:则写制状二字,讣闻只写一讣字、又写讣状二字者赤可山也。
注: 乡党应酬称呼篇; 乡党应酬称呼篇(二)在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