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数学圆证明题.doc
初中数学证明题解答

初中数学证明题解答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证明问题:证明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以及圆的面积公式:A = πr²。
解答:首先我们来证明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
假设有一个半径为 r 的圆,可以将这个圆分成无数个等分的扇形,如下图所示。
Y/|/ |/ |起点 O-------结束\\\O 表示圆心,Y 表示圆周上的一点,也是扇形的一个端点。
我们要计算起点 O 到 Y 的弧长。
我们可以将圆上的圆周长 C 看作是扇形的弧长之和。
设有 n 个等分的扇形,每个扇形的圆心角为θ。
根据扇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扇形的弧长公式:L = θ * r。
假设每个扇形的圆心角θ 均相等,且 n 个扇形的弧长之和等于圆的周长 C,即:C = L₁ + L₂ + L₃ + ... + Lₙ= θ₁ * r + θ₂ * r + θ₃ * r + ... + θₙ * r= (θ₁ + θ₂ + θ₃ + ... + θₙ) * r由于圆上的 n 个等分的扇形总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它们的圆心角之和应该等于 360°。
那么我们有:θ₁ + θ₂ + θ₃ + ... + θₙ = 360°将上式代入圆周长公式,我们可以得到:C = (θ₁ + θ₂ + θ₃ + ... + θₙ) * r= 360° * r而我们知道,2π 弧度等于 360°,所以可以将弧度的表示方法代入上式:C = 360° * r= 2π * r所以,我们证明了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
接下来我们来证明圆的面积公式:A = πr²。
我们可以将圆分成无数个等分的扇形,并将这些扇形摆放在一个平滑的平面上,如下图所示。
Y/|______/ |/ / |/ / || / || ||_________|圆心 XO 表示圆心,Y 表示圆周上的一点,X 表示圆心 O 与圆周上点 Y 所在的射线与平面的交点。
初中数学圆的证明题专项练习大全(精华)

圆有关的证明题专项练习1、如图,△ABC 内接于⊙O,AD 是的边BC 上的高,AE 是⊙O 的直径,连BE. (1)求证:△ABE∽△ADC;(2)若AB=2BE=4DC=8,求△ADC 的面积.C2、如图,AE 是△ABC 外接圆⊙O 的直径,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EF⊥BC,F 为垂足。
(1)求证:BF=CD(2)若CD=1,AD=3,BD=6,求⊙O 的直径。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D 是AB 上一点,C 是弧AD 的中点,AD、BC 交于点E,CF⊥AB 于F,CF 交AD 于G。
(1)求证:CG=EG=AG(2) 求证:AD=2CF(2)若AD= 4 3 ,AC=4,求⊙O 的半径6、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CD⊥AB 于点H,E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CE 交⊙O 于F。
(1)求证:BF 平分∠DFE;(2)若EF=DF=4,BE=5,CH=3,求⊙O 的半径7、如图,Rt△ABC 内接于⊙O,D 为弧AC 的中点,DH⊥AB 于点H,延长BC、HD 交于点E。
(1)求证:AC=2DH;(2)连接AE,若DH=2,BC=3,求tan∠AEB 的值8、在Rt△ABC 中,∠ACB=90º,D 是AB 边上一点,以 BD 为直径的⊙O 与边 AC 相切于点E,连结 DE 并延长,与 BC 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BD=BF;(2)若BC=6,AD=4,求SECF 。
9、如图,⊙O 中,直径DE⊥弦AB 于H 点,C 为圆上一动点,AC 与DE 相交于点 F。
(1)求证△AOG∽△FAO。
(2)若OA=4,OF=8,H 点为OD 的中点,求SCGF 。
10、如图,在⊙O 中,弦AB、CD 相交于AB 的中点E,连接AD 并延长至 F 点,使DF=AD,连接BC、BF。
(1)、求证:△CBE∽△AFB。
(2)、若∠C=30º,∠CEB=45º,CE= 3 1,求S ABF .11、如图,△ABC 内接于⊙O,AB 是直径,D 为弧 AC的中点,连接 BD,交 AC 于G,过 D 作DE⊥AB于E 点,交⊙O于H 点,交 AC 于F 点。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 是半圆的圆心,C 、E 是圆上的两点,CD ⊥AB ,EF ⊥AB ,EG ⊥CO .求证:CD =GF .(初二).如下图做GH ⊥AB,连接EO 。
由于GOFE 四点共圆,所以∠GFH =∠OEG, 即△GHF ∽△OGE,可得EO GF =GO GH =COCD,又CO=EO ,所以CD=GF 得证。
2、已知:如图,P 是正方形ABCD 内点,∠PAD =∠PDA =150.求证:△PBC 是正三角形.(初二).如下图做GH ⊥AB,连接EO 。
由于GOFE 四点共圆,所以∠GFH =∠OEG, 即△GHF ∽△OGE,可得EO GF =GO GH =COCD,又CO=EO ,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 ⊥AB,连接EO 。
由于GOFE 四点共圆,所以∠GFH =∠OEG, 即△GHF ∽△OGE,可得EO GF =GO GH =COCD,又CO=EO ,所以CD=GF 得证。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AD 、APCDB CDAFG CEBODBC的延长线交MN于E、F.求证:∠DEN=∠F.经典题(二)1、已知:△ABC中,H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为外心,且OM⊥BC于M.(1)求证:AH=2OM;(2)若∠BAC=600,求证:AH=AO.(初二)2、设MN是圆O外一直线,过O作OA⊥MN于A,自AB、C及D、E,直线EB及CD分别交MN于P、Q.求证:AP=AQ.(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设MN是圆O的弦,过MN的中点A任作两弦MN于P、Q.求证:AP=AQ.(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的AC和BC为一边,在△ABC方形CBFG,点P是EF的中点.求证:点P到边AB1、如图,四边形ABCD求证:CE=CF.2、如图,四边形ABCDF.求证:AE=AF.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 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相交于B 、D .求证:AB =DC ,BC =经典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且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4、如图,△ABC 中,∠ABC =∠ACB =800,D 、E 分别是=300,∠EBA =200,求∠BED 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 ⊥AB,连接EO 。
圆有关的证明题(附答案)

圆有关的证明题1.如图,已知直线MN 与以AB 为直径的半圆相切于点C ,∠A=28°.(1)求∠ACM 的度数.(2)在MN 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AB ·CD=AC ·BC ,说明理由.2.如图,在Rt △ABC 中,∠C=90°,AC=5,BC=12,⊙O 的半径为3.(1)若圆心O 与C 重合时,⊙O 与AB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若点O 沿CA 移动,当OC 等于多少时,⊙O 与AB 相切?3.(苏州市)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过点B 作⊙O 的切线,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EBC =2∠C . ①求证:AB =AC ;②若tan ∠ABE =21,(ⅰ)求BCAB 的值;(ⅱ)求当AC =2时,AE 的长.4.(广州市)如图,P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O 的割线PBC 过点O 与⊙O 分别交于B 、C ,PA =8cm ,PB =4cm ,求⊙O 的半径.5.(河北省)已知:如图,BC 是⊙O 的直径,AC 切⊙O 于点C ,AB 交⊙O 于点D ,若AD ︰DB =2︰3,AC =10,求sin B 的值.6.(北京市海淀区)如图,PC 为⊙O 的切线,C 为切点,PAB 是过O 的割线,CD ⊥AB 于点D ,若tan B =21,PC =10cm ,求三角形BCD 的面积.7.(宁夏回族自治区)如图,在两个半圆中,大圆的弦MN 与小圆相切,D 为切点,且MN ∥AB ,MN =a ,ON 、CD 分别为两圆的半径,求阴影部分的面积.8.(四川省)已知,如图,以△ABC 的边AB 作直径的⊙O ,分别并AC 、BC 于点D 、E ,弦FG ∥AB ,S △CDE ︰S △ABC =1︰4,DE =5cm ,FG =8cm ,求梯形AFGB 的面积.9.(贵阳市)如图所示:P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PBC 是过点O 的割线,PA =10,PB =5,求:(1)⊙O 的面积(注:用含π的式子表示);(2)cos ∠BAP 的值.1.解:(1)连结BC ,9028AB ACB A ⇒∠=︒⎫⎬∠=︒⎭是直径⇒∠B=62°. MN 是切线⇒∠ACM=∠B=62°.(2)过点B 作BD ⊥MN ,则190BDC ACB MN BCN A ∠=︒=∠⎫⎬⇒∠=∠⎭是切线⇒△ACB ∽△CNB ⇒1AC AB CD BC =⇒AB ·CD 1=AC ·BC . 过点A 作AD 2⊥MN ,则190AD C ACB MN MCA CBA ∠=︒=∠⎫⎬⇒∠=∠⎭是切线⇒△ABC ∽△ACD 2 ⇒2CD AC AB CB=⇒CD 2·AB=AC ·CB 2.解:(1)过点C 作CH ⊥AB 于H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B ·CH=AC ·BC ,∴CH=AC BC AB =6013,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6013. ∵d=6013>3,∴⊙O 与AB 相离. (2)过点O 作OE ⊥AB 于E ,则OE=3.∵∠AEO=∠C=90°,∠A=∠A ,∴△AOE ∽△ABC ,∵OA=OE AB BC =31313124⨯= ∴OC=AC-OA=5-134=74. ∴当OC=74时,⊙O 与AB 相切. 3.(1)∵ BE 切⊙O 于点B ,∴ ∠ABE =∠C .∵ ∠EBC =2∠C ,即 ∠ABE +∠ABC =2∠C ,∴ ∠C +∠ABC =2∠C ,∴ ∠ABC =∠C ,∴ AB =AC .(2)①连结AO ,交BC 于点F ,∵ AB =AC ,∴ =,∴ AO ⊥BC 且BF =FC .在Rt △ABF 中,AF =tan ∠ABF ,∴ AF =21BF . ∴ AB =22BF AF +=2221BF BF +⎪⎭⎫ ⎝⎛=25BF . ∴ 452==BF AB BC AB . ②在△EBA 与△ECB 中,∵ ∠E =∠E ,∠EBA =∠ECB ,∴ △EBA ∽△ECB .∴ ⎪⎩⎪⎨⎧⋅==EC EA BE BC AB EB EA 2,解之,得516EA 2=EA ·(EA +AC ),又EA ≠0, ∴ 511EA =AC ,EA =115×2=1110. 4.设⊙的半径为r ,由切割线定理,得PA 2=PB ·PC , ∴ 82=4(4+2r ),解得r =6(cm ). 即⊙O 的半径为6cm .5.由已知AD ︰DB =2︰3,可设AD =2k ,DB =3k (k >0). ∵ AC 切⊙O 于点C ,线段ADB 为⊙O 的割线,∴ AC 2=AD ·AB , ∵ AB =AD +DB =2k +3k =5k ,∴ 102=2k ×5k ,∴ k 2=10, ∵ k >0,∴ k =10.∴ AB =5k =510.∵ AC 切⊙O 于C ,BC 为⊙O 的直径,∴ AC ⊥BC .在Rt △ACB 中,sin B =51010510==AB AC . 6.解法一:连结AC .∵ 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CD ⊥AB 于点D ,∴ ∠ADC =∠BDC =90°,∠2=90°-∠BAC =∠B . ∵ tan B =21, ∴ tan ∠2=21.∴ CB ACDB CD CD AD ===21.设AD =x (x >0),CD =2x ,DB =4x ,AB =5x .∵ PC 切⊙O 于点C ,点B 在⊙O 上,∴ ∠1=∠B . ∵ ∠P =∠P ,∴ △PAC ∽△PCB ,∴ 21==CB ACPC PA.∵ PC =10,∴ PA =5,∵ PC 切⊙O 于点C ,PAB 是⊙O 的割线,∵ PC 2=PA ·PB ,∴ 102=5(5+5 x ).解得x =3.∴ AD =3,CD =6,DB =12.∴ S △BCD =21CD ·DB =21×6×12=36.即三角形BCD 的面积36cm 2.解法二:同解法一,由△PAC ∽△PCB ,得21==CB AC PC PA .∵ PA =10,∴ PB =20.由切割线定理,得PC 2=PA ·PB .∴ PA =201022-PB PC =5,∴ AB =PB -PA =15,∵ AD +DB =x +4x =15,解得x =3,∴ CD =2x =6,DB =4x =12.∴ S △BCD =21CD ·DB =21×6×12=36.即三角形BCD 的面积36cm 2.7.解:如图取MN 的中点E ,连结OE ,∴ OE ⊥MN ,EN =21MN =21a .在四边形EOCD 中,∵ CO ⊥DE ,OE ⊥DE ,DE ∥CO ,∴ 四边形EOCD 为矩形.∴ OE =CD ,在Rt △NOE 中,NO 2-OE 2=EN 2=22⎪⎭⎫ ⎝⎛a .∴ S 阴影=21π(NO 2-OE 2)=21π·22⎪⎭⎫ ⎝⎛a =28πa .8.解:∵ ∠CDE =∠CBA ,∠DCE =∠BCA ,∴ △CDE ∽△ABC .∴ 2⎪⎭⎫⎝⎛=∆∆AB DE S S ABC CDE∴ AB DE =ABC CDES S ∆∆=41=21,即215=AB ,解得 AB =10(cm ),作OM ⊥FG ,垂足为M ,则FM =21FG =21×8=4(cm ),连结OF ,∵ OA =21AB =21×10=5(cm ).∴ OF =OA =5(cm ).在Rt △OMF 中,由勾股定理,得OM =22FM OF -=2245-=3(cm ).∴ 梯形AFGB 的面积=2FG AB +·OM =2810⨯×3=27(cm 2).9.⎭⎬⎫的割线⊙是的切线⊙是O PBC O PA )1(⇒PA 2=PB ·PC ⇒PC =20⇒半径为7.5⇒圆面积为π4225(或56.25π)(平方单位).⎭⎬⎫∠=∠∠=∠P P BAP C )2(⇒△ACP ∽△BAP ⇒PB PA AB AC =⇒12=AB AC.∵ ∠BAP =∠C ,∴ cos ∠BAP =cos ∠C =55252==x x BC AC 解法二:设AB =x ,在Rt △ABC 中,AC 2+AB 2=BC 2, 即 x 2+(2x )2=152,解之得 x =35,∴ AC =65, ∵ ∠BAP =∠C ,∴ ∴ cos ∠BAP =cos ∠C =5521556==BC AC。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PCDBAFGCEBO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 C B DA A 1 BF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于P 、Q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B 、D .求证:AB =DC ,BC =AD.(初三)经典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A=300,∠EBA=200,求∠BED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2023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第八章 圆(基础)专题训练(一)打印版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第八章 圆(基础)专题训练时间:45分钟 满分:8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已知⊙O 的直径为10,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8,那么点P 的位置( )A .一定在⊙O 的内部B .一定在⊙O 的外部C .一定在⊙O 上D .不能确定2.如图,△ABC 内接于圆,弦BD 交AC 于点P ,连接AD .下列角中,AB ︵所对的圆周角是( )(第2题)A .∠APBB .∠ABDC .∠ACBD .∠BAC3.已知一个扇形的半径是1,圆心角是120°,则这个扇形的弧长是( ) A.π6 B .π C.π3 D.2π34.如图,⊙O 的直径AB =8,弦CD ⊥AB 于点P ,若BP =2,则CD 的长为( )A .2 5B .4 2C .4 3D .8 2(第4题) (第5题) (第6题)5.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若∠ACD=65°,则∠BAD的度数为()A.25°B.30°C.35°D.40°6.如图,在⊙O中,∠CDB=25°,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E,则∠E的度数为()A.40°B.50°C.55°D.60°7.如图,以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A为圆心,一定的长为半径画弧,恰好与BC边相切,分别交边AB,AC于点D,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3-π4B.23-πC.(6-π)33 D.3-π2 (第7题)(第8题)8.如图,在⊙O中,点C为弦AB上一点,AB=1,CD⊥OC交⊙O于点D,则线段CD的最大值是()A.12B.1 C.32D.2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9.已知圆的半径是3,则该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边长是________.10.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110°,则∠BOD=________°.(第10题)(第11题)11.如图,P A,PB与⊙O相切于A,B两点,点C在⊙O上,若∠C=70°,则∠P=________°.12.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5,底面半径为3,则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32分)13.(10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延长CD 至点E.(1)若AB=AC,求证:∠ADB=∠ADE;(2)若BC=3,⊙O的半径为2,求sin∠BAC.(第13题)14. (10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连接OC,过点A作AD∥OC交BC的延长线于点D,∠ABC=45°.(1)求证:AD是⊙O的切线;(2)若sin ∠CAB=35,⊙O的半径为522,求AB的长.(第14题)15.(12分)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与⊙O 相切于点D ,且⊙O 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1)求证:AD 平分∠CAB ;(2)当AD =2,∠CAD =30°时,求AD ︵的长.(第15题)答案一、1.B 2.C 3.D 4.C 5.A 6.A 7.D 8.A 二、9.3 10.140 11.40 12.15π三、13.(1)证明:∵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BC +∠ADC =180°.∵∠ADC +∠ADE =180°,∴∠ADE =∠ABC . ∵AB =AC ,∴∠ABC =∠ACB .∵∠ACB =∠ADB ,∴∠ADB =∠ADE .(2)解:如图,连接CO 并延长交⊙O 于点F ,连接BF , 则∠FBC =90°.由题意得在Rt △BCF 中CF =4,BC =3,(第13题)∴sin F =BC CF =34.∵∠F =∠BAC ,∴sin ∠BAC =sin F =34.14.(1)证明:如图,连接OA .∵∠ABC =45°, ∴∠AOC =2∠ABC =90°.∵AD ∥OC ,∴∠DAO +∠AOC =180°,∴∠DAO =90°,即OA ⊥AD .又∵OA 是⊙O 的半径,∴AD 是⊙O 的切线.(2)解:如图,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由(1)知∠AOC =90°.∵AO =OC =522,∵CE ⊥AB ,∴∠AEC =∠CEB =90°,∴sin ∠CAB =CE AC =35, ∴CE =3,∴AE =AC 2-CE 2=4.∵∠CEB =90°,∠ABC =45°,∴∠BCE =45°, ∴CE =BE =3,∴AB =AE +BE =7.(第14题)15.(1)证明:如图,连接OD .∵BC 与⊙O 相切于点D ,∴OD ⊥BC ,即∠ODB =90°.∵∠C =90°,∴OD ∥AC ,∴∠ODA =∠CAD .∵OD =OA ,∴∠OAD =∠ODA ,∴∠CAD =∠OAD ,∴AD 平分∠CAB .(2)解:如图,连接DE .∵AE 为⊙O 的直径,∴∠ADE =90°.∵∠CAD =30°,∠OAD =∠ODA =∠CAD , ∴∠OAD =∠ODA =30°,∴∠AOD =120°. 在Rt △ADE 中,AE =AD cos ∠EAD =232=43 3,∴⊙O 的半径为23 3, ∴AD ︵的长=120π×23 3180=49 3π.。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试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 ,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APCDBAFGCEBO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 C B DA A 1 A N FE CDMB · A HEOF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 ,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AE =AC,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且CE =CA,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D .求证:AB =DC ,BC =AD.(初三)经典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PB =2a ,PC =3a,求正方形的边长.C BD A F PD E CB A APCBACPDA CBPD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A=300,∠EBA=200,求∠BED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初中几何证明题经典题(一)1、已知:如图,O是半圆的圆心,C、E是圆上的两点,CD⊥AB,EF⊥AB,EG⊥CO.求证:CD=GF.(初二).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 ,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2、已知: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点,∠PAD=∠PDA=150.求证:△PBC是正三角形.(初二)。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
如下图做GH⊥AB,连接EO.由于GOFE四点共圆,所以∠GFH=∠OEG,即△GHF∽△OGE,可得EOGF=GOGH=COCD,又CO=EO,所以CD=GF得证.APCDBAFGCEBOD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A 1B 1C 1D 1都是正方形,A 2、B 2、C 2、D 2分别是AA 1、BB 1、CC 1、DD 1的中点.求证:四边形A 2B 2C 2D 2是正方形.(初二)4、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经典题(二)1、已知:△ABC 中,H 为垂心(各边高线的交点),O 为外心,且OM ⊥BC 于M . (1)求证:AH =2OM ; (2)若∠BAC =600,求证:AH =AO .(初二)D 2 C 2B 2 A 2D 1 C 1 B 1 C B DA A 1 AN FE CDMB· A HEOF2、设MN 是圆O 外一直线,过O 作OA ⊥MN 于A ,自A 引圆的两条直线,交圆于B 、C 及D 、E,直线EB 及CD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3、如果上题把直线MN 由圆外平移至圆内,则由此可得以下命题:设MN 是圆O 的弦,过MN 的中点A 任作两弦BC 、DE ,设CD 、EB 分别交MN 于P 、Q . 求证:AP =AQ .(初二)4、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初二经典题(三)1、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初二)2、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初二)3、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 .(初二)4、如图,PC 切圆O 于C ,AC 为圆的直径,PEF 为圆的割线D .求证:AB =DC ,BC =AD .(初三)经典1、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A =3,PB =4,PC 求:∠APB 的度数.(初二)2、设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的一点,且∠PBA =∠PDA . 求证:∠PAB =∠PCB .(初二)3、设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求证:AB ·CD +AD ·BC =AC ·BD .(初三)4、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初二)经典难题(五)1、 设P 是边长为1的正△ABC 内任一点,L =PA +PB +PC ,求证:≤L <2.2、已知:P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求PA +PB +PC 的最小值.3、P 为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并且PA =a ,PB =2a ,PC =3a ,求正方形的边长.C BD A F PD E CB A APCBACPDA CBPD4、如图,△ABC中,∠ABC=∠ACB=80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CA=300,∠EBA=200,求∠BED的度数.经典题(一)1.如下图做GH⊥AB,连接E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证明
1.如图, AB是⊙ O的弦(非直径),C、D是 AB上两点,并且 OC=OD,求证: AC=BD.
2.已知:如图,在△ABC中, AB=AC,以 AB为直径的⊙ O与 BC交于点 D,与 AC?交于点 E,求证:△ DEC为等腰三角形.
3.如图, AB是⊙ O的直径,弦AC与 AB成 30°角, CD与⊙ O切于 C,交 AB?的延长线于D,求证:
AC=CD.
4.如图 20-12 , BC为⊙ O的直径, AD⊥BC,垂足为
? ? D,弧AB AF
求证: AE=BE.
, BF和 AD交于 E,
5.如图, AB是⊙ O的直径,以OA为直径的⊙ O1与⊙ O2的弦相交于D, DE⊥ OC,垂足为 E.( 1)求证: AD=DC.( 2)求证: DE是⊙ O1的切线.
6.如图,已知直线MN与以 AB为直径的半圆相切于点C,∠ A=28°.求∠ ACM的度数.
7.如图,在Rt △ ABC中,∠ C=90°, AC=5, BC=12,⊙ O的半径为3.若点 O沿 CA移动,当OC等于多少时,⊙O与 AB相切?
如图, PA 和 PB 分别与⊙ O 相切于 A , B 两点,作直径AC ,并延长交PB 于点 D.连结 OP, CB .(1)求证: OP∥ CB ;
(2)若 PA= 12, DB : DC = 2: 1,求⊙ O 的半径.
如图,已知矩形 ABCD,以 A 为圆心, AD为半径的圆交AC、AB 于 M、E,CE?的延长线交⊙ A 于 F,CM=2,AB=4.( 1)求⊙ A 的半径;( 2)求 CE的长和△ AFC的面积.
F
B E
A M
C D
如图, BC是半圆 O的直径, EC是切线, C 是切点,割线 EDB交半圆 O于 D,A 是半圆 O上一点, AD=DC,EC=3, BD=2.5
( 1)求 tan ∠ DCE的值;( 2)求 AB的长.
E
D
A
B O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