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古诗词诵读》PPT课件1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

日暮
泊
烟渚
旷
客
理解诗意
诗人描写了停船夜宿建德江边 的景色, 抒发了 。 对家乡的思念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全诗是围绕着哪一个字来写的?
愁
天空比树还低吗? 月亮怎么能和人那么接近呢?
天空比树还低吗?
月亮怎么能和人那么接近呢?
思考:为什么“日暮” 会使“客愁新”呢?
“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 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 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 为黄昏,江面上水烟蒙蒙。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 兰。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的前两句写大雨骤降的情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手法,“翻墨”说明云势变化快,“跳珠”形容雨点非 常急。
主要作品:《赤壁赋》《浪淘 沙·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 猎》等。
理解词语
翻墨:打翻的墨汁。本课形容乌云像打翻的墨汁, 乌黑一片,没有规则。
白雨:骤降之雨,雨量很大,落在湖面上泛着白色。 跳珠:跳动的珠子。诗中是说雨点大,杂乱无序。
1.这首诗分别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心情?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哪些词句表现了 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3.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宿建德江
资料袋
孟浩然, 唐 代山水田园诗人, 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这首 诗写于诗人因求仕失败而漫游吴越之 时。
基础知识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宿 ( )渚 ( ) 暮()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宿 ( )( )( )
寒食 迢迢牵牛星 十五夜望月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ɡōnɡ
宫 上下 结构
hóu
侯 左右 结构
易写错
hóu hòu
侯 王侯
公侯
候丨
时候 等候
词语解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 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诗意: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 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 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课堂演练 一、诗意再现,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 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 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王建: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 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 名。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 建诗》《王司马集》等。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 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 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qī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画出诗 中描写的景物。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体会织
迢迢牵牛星
女的愁闷、 悲伤,抓住 叠词读出诗 歌的韵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课件1:古诗词诵读 静女

• 读诗的第二、第三两章,读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对诗人的“写形写 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有进一步的感受。照理说,彤管比荑草 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 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 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 来的,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诗之“江南无所 有,聊赠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不妨说已成为一个具 有能指优势的特殊符号。
• 第三章结尾“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 式的反应,可视为一种内心独白,既是第二章诗义的递进,也与第一 章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典型动作刻画人物的恋爱心理可以首 尾呼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完此诗,对那位痴心小伙子的一腔真 情,读者必然深受感动。
• [即时训练] • 一、情景默写 •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接受彤管,想到的是恋人红润的面容,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 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 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的深切体验, 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 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 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 子约好在城墙角落会面,他早早赶到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 着,却被树木房舍之类东西挡住了视线,于是只能抓耳挠腮,一 筹莫展,徘徊原地。“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 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栩栩 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课堂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颂”三部分。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薇:野豌豆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安史之乱前,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
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搭建草堂安身。
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生了大旱灾。
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大地干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盼望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
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高光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最新)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诗人看到了,听到了,又 感受到了哪些景物的存在?
在诗中圈划出来吧。
庭院 树 露水
月光 乌鸦 桂花
庭院中铺满了月光,像撒了一层白霜 一样,树上的乌鸦已经休息了,露水悄无 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这幅画面给大家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 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 染了一种清幽、寂静、 凄凉的气氛。
牵牛星喝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 相望。织女深处纤纤素手拨弄 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成纹样, 只有泪如雨下。这银河看起来 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 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一 条银河,却只能相顾无言。
从这几句诗中,你看到 了一个怎样的织女,圈画出 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蕴含着一个“思”字,即织女的内心动态,“泣涕 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 得个终日勤劳作,终日意悬悬,终日不成章。“泣”的本义是眼泪,特 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眼泪。“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 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 女泪。这是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塑造织女相思之苦。那泪如雨下的神态, 就是织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达。
寒食节这天老百姓们都不 能用火,吃的都是冷食。 可皇宫贵族却灯火通明, 吃香喝辣的,老百姓们又
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讽刺
《寒食》因为只是描绘了几种景象,没有直接 抒情的语句,所以对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自古就有 不同的观点。
《寒食》写成之时,皇帝唐德宗刚刚即位。唐德宗试图将国家 恢复到盛唐大一统的气象,而韩栩这首《寒食》诗正是这一气象的 诗意再现,所以深受德宗皇帝的激赏。在他即位的这一年(建中初), 中书省两次送来知制诰的人选,都被德宗否定了,独独看中了闲居十 年又辞疾在家的“小幕吏”韩翃,凭的就是这首诗。皇帝的制语一 般要求在温文雅正之中体现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寒食》诗 恰恰让德宗读出了皇权的威严和皇恩的浩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古诗三首》上课课件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朗读链接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思考:这是一首描写____的诗?
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②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③天涯:天边。
回忆《牛郎织女》的故事, 并简单交流故事的主要内容。
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 借古喻近 动静结合 慨叹 借古喻今 忧国忧民
第三课时
谈话导入 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我们曾经学过《题西林壁》,知道了诗人是将诗写在
了西林寺的墙壁上。无独有偶,今天我们要学的《书湖阴 先生壁》一诗也是将诗写在了墙壁上。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18 古诗三首
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 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 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 淘沙》(其一)。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唐代诗人,字梦 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柳宗元的 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 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诗也写得 很有豪气。代表作有《陋室铭》《竹 枝词》《天论》《浪淘沙》等。
板书设计
书湖阴先生壁 庭院景色 静态描写 拟人手法 动态描写
课后练习
写同音字。
【yá】 天( )涯海角 悬( )峭崖壁
【yīng】
莺 ( )歌燕鹰舞 ( )
击长空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对偶的一项是( C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C.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D.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019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课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意:辽阔的江南,到处是各种鸟儿婉转啼鸣,到处是绿树红花相互 映衬,依山临水的村寨城郭,酒旗迎风招展。南朝遗留下来的,昔日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地矗立在风烟 云雨中,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
流长写得出神入化。后两句运用了典故,驰骋想象,将
视线从眼前现实一下拉升至天上的神仙世界,表现了诗
人的豪迈气概。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浪 九曲 淘 浪淘风簸 沙 直上银河
万里 气势雄伟
自天涯 向往美好生活
同到
课文主旨
《浪淘沙(其一)》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 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 诗篇。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 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
从后两句可以看出主人什么性格?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读下面的诗句,你发现了什么?
一水 护田 将绿绕,两山 排闼 送青来
这两句诗,诗人运用了对偶修辞,就是指用字数相
等、结构相同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
思。许多诗里都有这样的诗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指导朗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PPT部编版

劝君更尽一杯酒
更尽:再喝完。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古关名。今甘 肃敦煌西南。 故人:老朋友。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交 情深厚的老友了。
思考:这两句诗写了什么?
这两句写离别之情。诗人劝朋友再喝一杯,其中 既有将离别时间再拖后一刻的小小期待,也有对 朋友一路远行的关切与惦念,还带着对未知前途 的一份深挚祝愿。诗人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 话语中,增添了感人的力量,也使这两句诗成为 千古传诵的名句。
想一想:依依”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既写 出了柳枝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出士兵对家乡的 眷恋之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来:归来。 思: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下雪。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两句写归来时的景致。眼前的万物肃杀之象与士兵历 经战场生死后安然归来的现实形成对比,以哀景写乐情, 衬托出士兵内心的欣慰。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共160篇。 《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 目无诗,不计算在内)。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并普遍运用“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
感受诗词。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从前,指出征时。 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和“了”相同。 往: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考:什么样的杨柳才会“依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雪霏霏。
昔———今 杨柳———雨雪
往———来 依依———霏霏
上下对仗 工整
.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 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 了什么? 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 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 故里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千古名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情景交融的名句 “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 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得体、生动,而且非常 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这两句写“我”远征归来途中遇到的现 实困境。归途漫漫,道路险阻,饥渴交 加,生活的困境进一步加深了“我”的 忧伤之感。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道路泥泞难以行走,又饥又 渴非常劳累。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迟缓的样子。
饿
又。
满心伤感悲切,我的哀痛谁 能体会!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 什么天气?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点明出征的季节是春天,天气晴朗,
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
再见
读准字音: 1.采薇(节选)
y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yī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yù fēi
xíng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zài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朗 读
理解我能行
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回想当初我随军出征时,(正是春 天)杨柳依依随风吹拂。
去,离开。文中指当 初去从军。
语气助词
形容柳丝轻 柔、随风摇 曳的样子。
如今我回来路途中,已经是大
雪纷纷满天飞舞的冬天
句末语气词,没
雪花飘舞的
有实在意义。
样子。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归来
指下雪。“雨”这里 读(yù),动词,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的305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以“十五国风”为代 表的《诗经》创作多关注现实,抒发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具有强
烈而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五言诗是每句 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 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 句子。
直接抒情
这首诗的主题:
远征 的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战 争的反对和厌恶之情。
随堂测试(一)
三、朗读古诗《采薇(节选)》,完成练习。 采 薇(节选)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古诗词诵读
选自《诗经.小雅》。即:《采薇》是《诗经.小 雅》中的一篇课文。《采薇》一般指《小雅.采 薇》。 全诗共六章,每章八句。课文中节选的内容是这 首诗的第六章。
wēi
1. 采 薇(节选)
薇,薇菜,植物名。豆科野 豌豆属的一种,学名叫荒野 豌豆,茎、叶均可食用。
岳坊镇中心小学:葛影
《诗经》的作者不下数百人。他们中间有平民,也有 士兵,有男子,也有妇女...,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