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合集下载

《祖父的园子》ppt课件

《祖父的园子》ppt课件

蝴蝶随·意·地·飞· ,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 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 不知道。
蝴蝶自由自在
“我”对园子的喜爱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 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运用拟人、排比修辞,写出园子里的花、鸟、 虫是自由快乐的,是无拘无束的。
我会认 zhà
蚂蚱
bàng
蚌壳

倭瓜
huǎng
kěn
yīng
明晃晃 啃掉 樱桃

dū啰嗦 逛街
huǎng(明晃晃) 水晶石明晃晃的,真漂亮。 晃
huàng(晃动) 风一吹,湖里的水晃动起来。
我会写
我会写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用“~ ~” 画出来。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样 的园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生机勃勃、五彩缤纷、鸟语花香、丰富多彩、 自由自在……
园中有哪些情景?
观察小昆虫、大榆树;陪祖父种菜、铲地;祖父 教“我”区别谷穗和狗尾巴草;陪祖父浇菜;等等。
“我”在园中的心情如何? 自由、快乐。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 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 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思考: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 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课文第1~3自然段,重点描述了园子中的 昆虫、花草和树木,表现了园子景物繁多、色 彩明丽的特点。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表达出 “我”对园子的喜爱。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 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 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 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 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 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课文内容与主题归纳:《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生活。

平静、自由的园子在“我”眼中是一个乐园。

课文的语言别具韵味,将感情蕴含在景与事之中,表达了“我”对祖父深沉的热爱与依恋,对童年园子中生活的深深怀念。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3):展示了园子的基本样貌,重点描写了园子里的昆虫、花草和树。

第二部分(4~14):具体叙述“我”和祖父在园子里一起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15~19):写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还有人和谐相处,一切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和成长。

课后题:1.默读课文。

说说祖父在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些什么。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

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许多可爱的昆虫,有花草树木,还有黄瓜、倭瓜等蔬菜和谷子。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我”还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睡觉。

总之,祖父的园子里不但动植物齐全,而且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1)我感受到了一切都是充满活力的,都有梦幻般的色彩,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2)黄瓜是有灵性的,能做得了自己的主,是自由快乐、不受约束的。

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二课《祖父的园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二课《祖父的园子》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 新鲜漂亮。
huàng
风一吹,湖里的水晃动起来。
2 祖父的园子
词语解释 明晃晃:形容光亮闪 烁。本文用来形容园 子重阳光充足。
金黄的稻田,从远处 望去,明晃晃的,好一 番美不胜收的景象。
2 祖父的园子
光芒四射:指向四面放射 出强烈的光线。本文形容 园子中的阳光强烈。 高高挂起的太阳光芒四 射,温暖人心。
2 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二类字,读准多音字 “晃,会写“胡、蚂”等14个字,会 写“蝴蝶、蜻蜓”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 文内容。
2 祖父的园子
自学指导一: 1.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在课文中标出字音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读通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 词,无法理解的做上记号。
2 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2)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 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 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 祖父的园子
自学指导四:
通读全文,在祖父的园子里,有 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 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 祖父的园子
2 祖父的园子
5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
天去,也没有人管。
玉米自由自在
作者自由快乐,对园子充满喜爱
2 祖父的园子
6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
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
知道。
蝴蝶自由自在
作者自由快乐,对园子充满喜爱
2 祖父的园子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第7课《祖父的园子》

画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 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 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 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 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 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 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 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 不动锄头杆, 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 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 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 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我认不得苗和草,居然铲地,把谷穗 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 着,这哪里是劳动?分明是胡闹,可 见我的顽皮。可是祖父对我一不制止, 二不斥责,可见祖父对我是多么慈爱, 多么宽容啊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 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 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 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 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 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 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 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 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 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 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 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它。玉米愿 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 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 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 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祖父的园子》知识点归纳一、文本简介《祖父的园子》是一篇描写祖父爱花种花的散文,作者是陈子昂。

散文中通过描写祖父精心栽培的各种花卉,抒发作者对祖父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二、语言表达1.形象描写:文章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花卉的生长变化和花卉与祖父的关系。

比如作者写道:“……六月里,桃红李白的花簇簇绽放出来了;七月里,玉兰开放了它的馨香之花,低垂的枝条好似在跟人们亲切地打招呼。

”2.感受抒发:散文中作者透过对祖父的描写,表达了对祖父的敬仰和感激,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花卉的喜爱之情。

比如作者写道:“我看到祖父用心土壤,注入汗水,并用最真挚的爱心浇灌照料这些盛开的花朵,我心中渐渐有了明悟。

”3.修辞手法: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作者写道:“蚂蚁倒在地上,就像一盏灯熄了火,呈现出深深的懊悔之意。

”三、花卉知识文章中提到了多种花卉,以下是具体介绍及相关知识点:1.月季:月季又称“玫瑰”,属于蔷薇科的植物,是普遍栽培的庭园花卉之一。

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花型丰富多彩,芳香扑鼻。

月季喜欢光照温暖、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

2.海棠:海棠属于蔷薇科植物,花叶异常美丽,十分受欢迎。

海棠分为红、白、粉、及混色等。

海棠适宜生长于温和的环境中,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3.樱花:樱花属于李科的植物,是人们喜爱的早春花卉之一,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樱花分为白色、粉色、红色等多种颜色。

樱花喜欢阴凉湿润环境和疏松肥沃的土壤。

四、人物形象1.祖父:祖父是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位热爱花卉的老人。

祖父对花卉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和热爱,他用心地照料花卉,获得了花卉茁壮生长的美好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作者的崇敬和感激。

2.蚂蚁:散文中描写了蚂蚁团队垂死挣扎的“悲壮场景”,这一描写不仅凸显了祖父的细心和爱心,也表现了蚂蚁的生命力和坚韧。

五、生活哲理散文中所体现的生活哲理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心去爱,就能收获美好的结果。

《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

作者介绍
萧红
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经历
她曾与萧军等人创办《跋涉》杂志,参与反帝爱国运动,后流亡至*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创作背景
个人经历
萧红在童年时期与祖父一起生活,对园子有着深刻的记忆和感情,这也成为她创 作的重要素材。
社会背景
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冲击,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 怀念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光的作品。它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祖父的深厚感情。
02 03
作品特色
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园子里的花草、昆 虫、小鸟等自然元素,以及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这些 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童趣和温情的画卷。
作品结构
作品采用回忆录的形式,以时间为线索,通过作者的视角,将读者带 入她与祖父在园子里的日常生活。每个章节都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关 联,形成了完整的叙事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02
故事情节
人物关系
主人公:小英子 主要关系:小英子与祖父、小英子与玩伴们 次要关系:小英子与邻居、小英子与村里人
故事发展
开头
小英子搬到农村,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 奇和兴奋。
高潮
小英子误食了野果,中毒并得到祖父的照 顾。
发展
小英子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学会了采摘 和种植,与玩伴们一起捉迷藏、摘果子。
丰富文学题材
作品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拓展了文学题材 的范围,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 和灵感。
创新写作手法
作品运用了新颖的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为后 来的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促进了文学的创 新与发展。
对个人的启示与思考

五年级下册语文2 祖父的园子(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2 祖父的园子(部编版)
祖父的樱园桃子树到底是倭什瓜么花样的蚂。蚱去感受水作瓢者在园子里 的心情拔,草体会作者铲对地祖父的割感掉情。 瞎闹
明晃晃
课文品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 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 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 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 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 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我愿意(摘黄瓜),我就( );
我愿意(捉蚂蚱),我就( );
我愿意(
),我就( );
……我想做什么,就( );
我想怎么样,就( )。
因为自由
太阳下的, 一切都健康、漂亮。 拍一拍手, 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 叫一两声, 好像土墙都会说话; 一切都活了, 因为我们拥有自由。
小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 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 的。父亲对萧红很冷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 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小萧红只有从祖父那里享受到 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无论她经历怎样 的逃亡和饥饿,无论她面对怎样的不幸和苦难,祖父 的爱就像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 情地写下了“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 冷之外,还有温暖与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与爱的方 面,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 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 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 蚂蚱是绿的。
形态美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 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 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 动了。
诗意美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 来了风,榆树先呼叫, 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 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 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简介

《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简介

《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作家,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县人。

幼年丧母。

1927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女中读书,开始爱好文学和绘画。

1930年,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开始过流浪生活。

1932年到达上海,与鲁迅相识,来往密切。

1933年写了《跋涉》、《旋风》等短篇。

1935年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这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

它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

1936年去日本养病,写了短篇小说《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孤独的生活》等。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回国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散文集《旷野里的呼喊》。

后应李公朴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她于1940年去香港,抱病勤奋写作,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作品。

1942年因患肺病逝世于香港。

她的作品还有《马伯乐》、《小城三月》,短篇集《牛车上》、《朦胧的期待》等。

1958年出版了《萧红选集》。

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火烧云》是她写的一篇散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祖父的园子》作者简介及代表作品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着名女作家。

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萧红散文选集》、《回忆鲁迅先生》本文选自《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着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